主禱文系列5—每日的賞賜
2019.4.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馬太福音6:11
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今天所需的」或譯「明天所需的」。)飲食。
● 耶穌基督出來服侍時,撒但試探他的第一個方式就是用麵包(馬太福音4:3-4)。
一、麵包(食物)的意義
1. 肉體的生存:基本生存權
● ἄρτος (artos)翻譯為「麵包」(bread)
● 「五餅二魚」(路加福音9:13)的ἄρτος(餅)。
2. 靈性的生命:上帝的話語
●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ἄρτος)」(約翰福音6:48)。
● 「必朽的人哪,你要留心聽我告訴你的話;不可像他們一樣叛逆。你要開口,把我要給你的東西吃下去。」(以西結書2:8)
3. 神聖的連結:耶穌的身體
● ἄρτος更是指耶穌基督的身體。
● 「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那賜生命的食糧;吃了這食糧的人永遠不死。我所要賜給人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使世人得生命而獻出的。」(約翰福音6:51)
● 「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犧牲的;你們應該這樣做,來記念我。」(哥林多前書11:24)
二、上帝的餵養
1. 餵養我們生存的基本需要
●「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創世記1:28;9:1)
●「我供給五穀和各種果子作你們的食物」(創世記1:29)
●「但是所有的動物和鳥類,我給牠們青草和蔬菜吃。」(創世記1:30)
2. 促使我們心靈的潔淨與重生
●「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約翰福音15:3)
●「你們已經重生,不是從那會朽壞的種子生的,而是從那不朽壞的種子——就是上帝活潑永恆的道所生的。」(彼得前書1:23)
3. 上帝通過耶穌基督餵養我們
●「愛我的人都會遵守我的話。我父親必定愛他,而且我父親和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在。」(約翰福音14:23)
結論:當我們祈禱「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時,提醒我們三件要緊的信仰功課。
一、學習給予及分享的信仰精神
●「傍晚,一大群鵪鶉飛來,多得把全營都遮蓋了。清晨,營的四圍都是露水;露水一蒸發,在曠野的地面上有一層薄薄像霜一類的東西。」(出埃及記16:13-14)
●「摩西對他們說:『不准有人把食物留到第二天。』可是有些人不聽摩西的話,留下一些。第二天早晨,這些留下的都生了蟲,而且有霉味。摩西對他們生氣。」(出埃及記16:19-20)
● 當有人跟你說他肚子餓,請問你要給他麵包還是給新台幣?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馬太福音25:35-36)
二、盡自己所能的去工作,並將憂慮交託上帝
●「三明治族群/世代」生活被壓得扁扁的,壓力、憂慮也最多。
●「不要為我們吃甚麼、喝甚麼,或穿甚麼操心;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馬太福音6:31-33)
● 如何將憂慮交託上帝?至少有二項方法:
1.要明白上帝多麼愛你
2.要向上帝傾吐心意
「我的子民哪,你們要時常信靠上帝。你們要向他傾吐心意,因為他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62:8)
三、亞古珥的祈禱與使徒保羅的秘訣
●「上帝啊,有兩件事,求你在我未死之前成全:使我不撒謊;使我也不窮也不富,只供給我所需要的飲食。如果我有餘,我可能說我不需要你。如果我缺乏,我可能盜竊,羞辱了我上帝的名。」(箴言30:7-9)
●「我這樣說,不是因為我缺少甚麼;我已經學會對現狀滿足。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我已經得到祕訣,隨時隨地,飽足好,飢餓也好,豐富好,缺乏也好,我都知足。藉著基督所賜的力量,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腓立比書4:11-13)
問題討論:
1.數算上帝對你的供應有哪些?肉體、靈性等層面。
2.分享對亞古珥的祈禱與使徒保羅的秘訣,二者對你有何啟發?
3.上帝賜給我們今日的飲食,為何我們還是出去工作?又如何與他人分享上帝的恩典?
講道篇
主禱文系列5—每日的賞賜
2019.4.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稿
黃春生牧師
馬太福音6:11
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今天所需的」或譯「明天所需的」。)飲食。
今天我們來到《主禱文》第五講「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我們回顧《主禱文》的開始是先談到「我們在天上的父」,提醒我們上帝不會掩面不顧我們,上帝永遠信守祂對我們的愛。
接著有七項祈禱。前三項祈求都是以「你」為核心:
第一個祈求「願祢的名為聖」,每一個祈求,如果仔細思考,其目的應都是為榮耀上帝之名,這樣的祈禱才是以上帝為中心的祈禱。
第二個祈求「願祢的國降臨」,教導我們上帝國的芥菜種、上帝國的酵母一定要放在人心裡,才能產生果效。
第三個祈求「願祢的旨意成」,提醒基督徒的使命是為了實踐上帝的旨意。「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這個祈禱也突然間將「天、地」連結起來。今天的講道主題「每日的賞賜/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就是來到我們在地上的處境。
在「願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這些為上帝國祈禱後,緊接著就是為我們人在地上的祈禱:為每日所需的飲食。換言之,這一句祈禱詞,代表上帝很在意與關心我們生活的基本問題。
中國文化裡面說「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中國共產黨最清楚,他們曾分析過,最有可能引發中國內部動亂的問題是「人民吃不飽」。因此,每逢天災,農作物欠收,中國的總理都會下鄉安撫百姓的情緒。
也曾有人向我說過「顧三餐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教會」。當你沒東西吃時就知道那很重要!不然活不下去,會死得很難過,上帝在意這點,所以主耶穌把這句話放在主禱文裡,作為我們為自己祈禱的第一句,就是「每日的賞賜/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
耶穌基督出來服侍時,撒但試探他的第一個方式就是用麵包,代表撒但也知道這點很重要。當你沒有東西吃時,你什麼事都不能做。撒但對耶穌說:「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命令這塊石頭變成麵包吧!」耶穌回答:「聖經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馬太福音4:3-4)
這不是說人活著不必靠食物,人是需要靠食物,但不是單靠食物。麵包很重要,可是還有一項是上帝的話也很重要。上帝造人時,賦予人有身體,還吹了一口氣使他有靈魂,肉體和靈魂這兩部分每天都需要上帝的供應,我們才會活得好。
一、麵包(食物)的意義
1. 肉體的生存:基本生存權
ἄρτος (artos)翻譯為「麵包」(our daily bread),是麵包不是蛋糕。麵包是一般百姓日常的主食,提供生存基本的需要。「五餅二魚」(路加福音9:13)的「餅」就是用ἄρτος這個字,是指物質上的食物,是我們要生存所必須的。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說,就是最基本的「肉體的生存」的需要。
2. 靈性的生命:上帝的話語
ἄρτος不僅可以指稱物質上的麵包或餅,也可以指稱「靈性的麵包」。當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約翰福音6:48),所用的字也是用希臘文ἄρτος。
先知以西結說:「必朽的人哪,你要留心聽我告訴你的話;不可像他們一樣叛逆。你要開口,把我要給你的東西吃下去。」(以西結書2:8)很清楚的指出要把「上帝的話」吃下去。
3. 神聖的連結:耶穌的身體
ἄρτος是指物質的食物、靈性的食物,更特別是指耶穌基督的身體。耶穌說:「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那賜生命的食糧;吃了這食糧的人永遠不死。我所要賜給人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使世人得生命而獻出的。」(約翰福音6:51)
每一次在領受聖餐時,我們都會紀念耶穌為我們所帶來的救恩。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犧牲的;你們應該這樣做,來記念我。」(哥林多前書11:24)在神學的意義上,聖餐不僅記念,也是體驗我們真正是耶穌基督奧妙身體的一部分。ἄρτος也是與基督身體的神聖連結。
二、上帝的餵養
接下來我們要談「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這句經文的意思。
1. 餵養我們生存的基本需要
上帝創造萬物以及亞當、夏娃以後,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創世記1:28;9:1)接著又說:「我供給五穀和各種果子作你們的食物」(創世記1:29),所以上帝很在意人的身體上需要。接著又說:「但是所有的動物和鳥類,我給牠們青草和蔬菜吃。」(創世記1:30)上帝不僅看顧人類,也餵養萬物。上帝在意我們的生存,包括人類和動物每一天都需要食物,所以上帝就供應我們的需要。
關於人的基本生存權利,《世界人權宣言》(聯合國大會1948年12月10日第217A(III)號決議通過並宣佈)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生存權包括平等、公民、政治、權利、經濟、社會、文化、工作權、平等權、生存權。也提醒我們心存感謝,懂得分享。
2. 促使我們心靈的潔淨與重生
上帝的餵養,促使我們心靈的潔淨與重生。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三節這樣說:「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約翰福音15:3)
上帝的話語不僅使我們潔淨,又可以使我們重生。「你們已經重生,不是從那會朽壞的種子生的,而是從那不朽壞的種子——就是上帝活潑永恆的道所生的。」(彼得前書1:23)
總之,在上帝話語的餵養裡,我們的心靈得以潔淨與重生。這也就是為何,基督徒需要上帝的話語。
3. 上帝通過耶穌基督餵養我們
上帝對我們最大的餵養就是通過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在,約翰福音第十四章廿三節耶穌說:「愛我的人都會遵守我的話。我父親必定愛他,而且我父親和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在。」(約翰福音14:23)
結論:當我們祈禱「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時,提醒我們三件要緊的信仰功課。
一、學習給予及分享的信仰精神
上帝餵養他的百姓,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出埃及後在曠野的四十年生活。上帝就給他們鵪鶉和嗎哪,讓他們有一點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傍晚,一大群鵪鶉飛來,多得把全營都遮蓋了。清晨,營的四圍都是露水;露水一蒸發,在曠野的地面上有一層薄薄像霜一類的東西。」(出埃及記16:13-14)嗎哪的意思就是「那是什麼」,意思是他們都未曾看過,未曾有過的經驗,是超過他們所求所想的恩典。
摩西跟他們說,要吃嗎哪,但也要自己去撿,上帝不會直接送到我們的嘴巴裡,而且更不能睡懶覺,當太陽一出來時,嗎哪就消失了,因為那東西是見光死。所以天還未亮就要出去撿拾嗎哪,「每天早晨,人人按照自己的食量撿取食物;太陽發出熱氣的時候,食物就融化了。」(出埃及記16:21)
接著摩西說,不要將嗎哪留到明天,一天撿拾一天的份量,明天上帝會再給,這就是信靠上帝會供應。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祈禱:「這一週的飲食今日賜給我」,這樣一個禮拜只要祈禱一次就好。或是說「這個月的飲食今日賜給我」,這樣一個月祈禱一次就好了。還是一年一次就夠了呢?不。摩西告訴百姓,嗎哪需要每天出去撿拾。耶穌的祈禱文也告訴我們:「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
耶穌也跟我們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34)意思是,今天足夠、知足就好,明天還是繼續倚靠上帝。
接著,「摩西對他們說:『不准有人把食物留到第二天。』可是有些人不聽摩西的話,留下一些。第二天早晨,這些留下的都生了蟲,而且有霉味。摩西對他們生氣。」(出埃及記16:19-20)
有些人已經夠吃,但是貪心保留更多,結果就會造成別人餓肚子。這件事情也考驗選民是否對上帝真的有信心?是否真的倚靠上帝在帶領?有人已經夠吃,卻不聽上帝的話,貪心多撿一些留下來。在一個團體裡,如果有人已經夠用卻想再多拿,就會造成不均,使團體的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43年2月1日,民辦的《大公報》在河南的戰地記者見大饑荒,哀鴻遍野,卻無人救災,歷經三個月,憤怒地發表了《豫災實錄》的長篇報導。社長王芸生也寫下了評論《看重慶,念中原!》,抨擊重慶的達官貴人為富不仁和政府不救災的惡劣行徑。這也使得中國共產黨能夠很快竄起,並在五O年代取得統治政權,實施嚴厲的「共有」財產制度,使得國民黨政權一敗塗地,主要原因就是在嚴重的貧富差距。一九四O、五O年代共產主義會盛行在許多貧困的地區,例如非洲、亞洲,甚至在中南美洲,原因就是和社會的貧富差距大有關。
「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這一個祈禱告訴我們,上帝賜給我們今天所需要的。也在提醒我們,曠野的以色列人曾經學習「分享」的信仰功課。
在今日,當有人跟你說他肚子餓,請問你要給他麵包還是給新台幣?答案是你要給他麵包。為什麼不給他錢?因他不一定會把錢拿去買麵包,因為他可能去買菸、酒,甚至是用在不好的地方。「麵包」是專指為生存必要的食物,而不是指菸、酒,那個不是「我們日用的飲食」。
上個月,在教會公報上有篇報導,提到有一對年輕夫婦自稱是基督徒,遊走各教會「騙錢」,這件事情最早也在牧師群組中被「提醒」。這二人我也曾遇過,我聽他們說他們的故事,最後他們希望我給他們錢。我就告訴他們一段聖經節:「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來探望我。」(馬太福音25:35-36)
如果餓了,我可以買便當給你。如果渴了,教會有水。我不能直接給你錢,你們身體強壯,而且「做工的得工價」,上帝也希望我們一早出去工作、撿嗎哪,如果我介紹你們打零工,你們願意嗎?結果趁我不注意時,他們走掉了。
耶穌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這幾點都是一個人要活下去的基本生存需要,我們若有能力,應該要分享、給予照顧。
掏鈔票比較容易,好像給了就打發掉或是覺得這樣就沒事了,但我覺得這不合聖經的教導,而且錢財有可能被濫用。教會附近都有在賣吃的,陪他去買便當,或陪他在那邊吃,雖然會花費時間,但這樣我們的愛心就不會被濫用。
二、盡自己所能的去工作,並將憂慮交託上帝
上帝賜給我們每日的所需,就像曠野的以色列人,上帝也要他們一早出去工作、撿嗎哪。換言之,運用上帝給我們的能力、才幹、恩賜去獲得,才能去經驗「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阮的日食,今仔日互阮)」。
在運用上帝給我們的能力、才幹、恩賜去工作時,我們會遇到挑戰或是憂慮。這幾年有一個新稱呼「三明治族群/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需照顧父母和養育子女,薪水受壓縮的族群,生活被壓得扁扁的。同時要負擔上一代老人家和下一代孩子們,如同三明治般被夾在中間的中產階級。三明治族群是今日台灣人數最多、壓力最大的一群,憂慮也最多。
面對壓力、憂慮,耶穌對此教導門徒說:「不要為我們吃甚麼、喝甚麼,或穿甚麼操心;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馬太福音6:31-33)
如何將憂慮交託上帝?至少有二項方法:
1.要明白上帝多麼愛你
如果上帝不關心我們,我們就完全有理由憂慮及擔心未來。但上帝確實關心我們,他把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差遣到這世間,為我們捨命就證明了上帝關心我們、愛我們。如果你從來沒有接受過耶穌,今天就邀請他進入你的生命吧。
2.要向上帝傾吐心意
當憂慮抓住你時,不容許憂慮繼續糾纏和增長,立即把這轉變成對上帝的祈禱。讓詩篇的話成為我們的指導:「我的子民哪,你們要時常信靠上帝。你們要向他傾吐心意,因為他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62:8)
三、亞古珥的祈禱與使徒保羅的秘訣
舊約箴言第三十章記載有個人亞古珥,他跟上帝說「在我有生之年,請賜給我足夠的飲食,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他的祈禱是這樣:「上帝啊,有兩件事,求你在我未死之前成全:使我不撒謊;使我也不窮也不富,只供給我所需要的飲食。如果我有餘,我可能說我不需要你。如果我缺乏,我可能盜竊,羞辱了我上帝的名。」(箴言30:7-9)
亞古珥很知道人性的軟弱,他體會到,當你擁有很多財富、權柄時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當你匱乏、不足時,可能會做出不該做的事,而羞辱上帝的名。總之,人性的弱點就是,富足容易使人狂傲,貧窮容易使人失去理想與價值。因此,亞古珥的祈禱給我們很好的示範,求上帝賜給我們今日的足夠飲食,「使我也不窮也不富」,使我既不會驕傲,也不會去犯罪。
比舊約箴言記載的亞古珥祈禱,更具積極的祈禱是來自使徒保羅,他說無論處在什麼處境,他都學得秘訣。
「我這樣說,不是因為我缺少甚麼;我已經學會對現狀滿足。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我已經得到祕訣,隨時隨地,飽足好,飢餓也好,豐富好,缺乏也好,我都知足。藉著基督所賜的力量,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腓立比書4:11-13)
使徒保羅在此給我們兩個祕訣,一個是知足,一個是靠著主。亞古珥擔心,如果擁有太多,我就會驕傲,如果太匱乏,就容易去犯罪;但是,使徒保羅說我學到祕訣,上帝給我太多,我知道怎麼感謝、分享和運用,我不會驕傲;如果上帝給我太少,我也知道持守自己,不會因為太少就去犯罪,所以他說自己已經學到祕訣:「知足與靠主」,學到上帝賜給他每天日用的飲食秘訣。
問題討論:
1.數算上帝對你的供應有哪些?肉體、靈性等層面。
2.分享對亞古珥的祈禱與使徒保羅的秘訣,二者對你有何啟發?
3.上帝賜給我們今日的飲食,為何我們還是出去工作?又如何與他人分享上帝的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