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約拿書1:1-17往哪裡逃避上帝?

往哪裡逃避上帝? (2017.10.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約拿書1:1-17
約拿書的文體,是虛構的故事(story),還是歷史(history)
1.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列王紀下14:25提及同名的先知,在耶羅波安二世為王時出來服事(主前782-753)
2.「開頭語」與其他歷史書相類似,即以「上主向某某人說話」、「上主的話臨到某某人」的「先知套語」來宣告信息。

藉由描寫主前第八世紀的亞述帝國興旺的時代背景,來在寫主前第六世紀末葉至第五世紀中期之間,以色列人紛紛從被擄之地歸回重建家園後,發生在猶太地區的排外事件。

一、為何逃避上帝?(1:1-3)
為何約拿會想逃避上帝呢?約拿知道,人若聽先知的斥責而悔改,上帝必定赦免他們的罪。
尼尼微城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Mosul)的附近。
慘啦,這殺人的城市!全城充滿著欺詐和強暴;搶劫掠奪,無休無止。(那鴻書3:1)
亞述學家阿奇博爾德·塞斯(Archibald Henry Sayce)的描述
人人背離上帝,一齊走入歧途;沒有行善的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2)
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得後書3:9)

二、為何發生海難?(1:4-10)
眾人的疑惑:「為何發生海難?」
大家用當時共通的宗教儀式「抽籤」。
第八節是在問「你是誰?」你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是什麼?
猶太人被擄巴比倫之後,被擄者的信仰告白。

三、外邦人敬畏上主(1:11-17)
船員想要幫助約拿脫離上帝的懲罰,拼命搖槳,要把船划到海岸去。
約拿卻不願意幫助外邦人尼尼微城的人民脫離上帝的懲罰。

通過今天這一段經文,我們來思考二項要緊的信仰態度:

一、不要想盡辦法想要逃避上帝的呼召
人要往哪裡逃避上帝呢?想想看:人真的能逃離上帝嗎?
我往哪裏去才能躲開你呢?我到哪裏去才能逃避你呢?我上了天,你一定在那裏;我潛伏陰間,你也在那裏。(詩篇139:7-8)
上帝呼召你要做什麼?使徒保羅這樣說:「因為他用重價買了你們。所以,你們要用身體來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6:20)
若你現在沒有投身事奉,藉口是什麼?

二、不要自以為聖潔高尚而看輕外邦人
「到底是人在塑造上帝?還是上帝在塑造人?」
《高尚的罪》(Jerry Bridges, Respectable Sins, NavPress, 2007)
「你教導別人,為甚麼不教導自己呢?」(羅馬書2:21)

問題討論:
1.約拿為何想逃避上帝的呼召?
2.在約拿的身上看不到「愛人如己」的信仰,我們是否也缺乏?
3.為何船員決志要事奉上帝?

講道篇

往哪裡逃避上帝?  (2017.10.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
約拿書1:1-17
暑假期間裝備部門舉辦過「《約拿書》聖經研究班」,有四十多人參加,透過研讀、討論,一起認識約拿書的內容。從今天起,我們要來認識這本書的信息。
舊約先知書共有十六本,其中四本被稱為「大先知書」,另外十二本被稱為「小先知書」。所謂小先知書不是這十二位先知的「身材小」,也不是這十二位先知的「輩份小」,會這樣分,是以經文的長短作為區分的標準。四大先知書中,《以賽亞書》有66章,《耶利米書》有52章,《以西結書》有48章,《但以理書》有12章,篇幅較長。其餘十二本先知書篇幅較短,今天我們所讀的《約拿書》只有四章,就被歸類在小先知書。
《約拿書》這本書的寫法和一般先知文獻的類型很不一樣,原因是這本書是以故事的體材寫出來。而作者將先知約拿當成寫作的對象,而描寫出先知對於上帝呼召的回應。
當代舊約學者對於約拿書的文體,有很多的探討。究竟這本書是屬於虛構的故事(story),還是歷史(history)都有人主張。如果是「故事」,也不會失去這本書所要傳遞的信息,就像耶穌經常用淺顯的比喻來傳達上帝國的福音。
將《約拿書》視為歷史主要有二項原因:
1.書中表明信息的傳遞者是亞米太的兒子約拿,意思是「確有其人」。列王紀下十四章第廿五節曾提及一位同名的先知,該先知在耶羅波安二世為王時出來服事(主前782-753)
2.「開頭語」與其他歷史書相類似,即以「上主向某某人說話」、「上主的話臨到某某人」的「先知套語」來宣告信息。約拿書起首的文字「上主向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令人想起列王紀上第十七章八至九節:「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以利亞),說︰『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這對舊約時代的人來說,作者採用這種「開頭語」,所要表達的是這是真正發生的歷史。更重要的是,約拿的故事都曾被耶穌基督引用來當作教訓的材料(參考馬太福音16:4,路加福音4:25-27)
我個人認為,本書的信息來自先知約拿的歷史事件,經過口傳、文字編輯等歷史過程,最後成為一本具有信仰教導目的之經典,流傳迄今。雖然,本書具有比喻、故事的風格,也不減損這本先知書所要傳遞的信息。

用故事的方式寫出上帝要先知傳遞信息,也是有的,例如撒母耳記下第十二章一至四節,記載先知拿單對大衛王講了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說有一個很有錢的人家,養了許多牛羊。他的隔鄰住了一個貧窮人家,只養一隻小羊,這個貧窮人照顧這隻唯一僅有的小羊如同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一天有錢人家有客人來,捨不得殺自己家裏的牲畜宴請客人,反而去隔鄰偷了那貧窮人家僅有的一隻小羊殺了請客。結果大衛王聽到這裏便大發脾氣,說這個有錢人該死,怎麼可以做這樣殘忍的事。拿單於是說做這件事的人就是大衛自己。接著先知拿單開始指責大衛怎麼可以把自己部下烏利亞設計殺死,然後將烏利亞的妻子拔示芭奪過來當妻子?這時大衛王才知道原來先知拿單所說的故事是針對他講的。
耶穌更是講比喻、說故事的高手:浪子的故事、好心的撒馬利亞人都是經典的。反而,通過故事更能帶來心靈的啟發。
近代的聖經學者認為,《約拿書》的作者是藉由描寫主前第八世紀的亞述帝國興旺的時代背景,來在寫主前第六世紀末葉至第五世紀中期之間,以色列人紛紛從外國返回家鄉重建家園後,發生在猶太地區排外事件。就像路得記的作者所提供的題材一樣,主角是個以色列人所鄙視的摩押女子路得,嫁給以色列人,但卻是個很好的媳婦,對婆婆的愛和順服,讓那些原本鄙視她的男方親人都讚不絕口。同樣的,《約拿書》也是用一個上帝僕人先知約拿作為故事主角,說到他對尼尼微城的外國人極為排斥,反應出被擄歸回之後以色列人的心結。作者用這樣的題材想表達一件事:上帝並不是如同以色列人所想像的心胸狹隘,台語說:「雞仔腸鳥仔肚」,上帝是有豐盛的慈愛,遠遠超過以色列人狹隘的心來所認識的上帝。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一、為何逃避上帝?(1:1-3)
1有一天,上主向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2「你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公開斥責那裏的人,因為我注意到他們是多麼邪惡!」3但是約拿往相反的方向走,想逃避上主。他到了約帕港,找到一條要開往他施去的船。他付了船費,上了船,要跟船員們一起到他施去。他想,逃到那裏就可以遠離上主了。
讀先知書時,我們常會讀到「上主的話臨到某某人」的「先知套語」來宣告信息。這樣的套與,所要表達的是先知所傳講的信息,都是來自上帝的啟示,而不是他個人的意思。列王紀上第廿二章就記載先知米該雅面對亞哈王時,就不畏懼統治者:「我指著永生的上主發誓,上主對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列王紀上22:14)
先知確實需要順服上主的旨意、照實傳講上主的信息。但是,第三節描述約拿卻往相反的方向走,想逃避上主,這完全違背作為先知的職責。為何約拿會如此做,會想逃避上帝呢?因為上帝要他公開斥責尼尼微城的人,因為約拿知道,人若聽先知的斥責而悔改,上帝必定赦免他們的罪。換言之,約拿不願意給尼尼微城的人有悔改的機會,不願意看到上帝赦免外邦人的罪。
尼尼微城是古代亞述帝國的首都,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Mosul)的附近,當地還有約七萬名基督徒,都是亞述帝國的後裔。
第二節說上帝「注意到他們是多麼邪惡」,到底古代尼尼微城的人有多邪惡呢?在這裡並沒有交代,如果比較同時期的先知那鴻所描述的情景,我們就可以知道邪惡的情況:「慘啦,這殺人的城市!全城充滿著欺詐和強暴;搶劫掠奪,無休無止。(那鴻書3:1)多麼嚇人,先知那鴻說尼尼微城是「殺人的城市」,充滿欺詐、強暴、搶劫、掠奪,而且是「無休無止」,這太恐怖了,簡直是黑道流氓充斥的地方。
從尼尼微城的考古中所發現的浮雕,上面描繪囚犯被壓在地上,行刑的人用力把他的舌頭拉出來。浮雕還刻上誇耀的文字,記載亞述人用繩子上的鈎子鈎住俘擄的鼻子或嘴唇,然後拖著他們走到尼尼微城遊街示眾。
牛津大學亞述學家(Assyriologist)阿奇博爾德·塞斯(Archibald Henry Sayce)曾經描述,亞述人佔領了一個城之後,會非常殘暴地對待當地人。他説:「在被他們征服的地方,都會留下一堆堆的人頭;男孩女孩不是被活活燒死,就是受到更殘忍的對待;男人會被釘在尖樁上,被活生生地剝皮、被弄瞎,或被砍斷手腳和割去耳朵、鼻子。」
約拿得知上帝的呼召之後,他的態度則是不想讓尼尼微城的人有悔改的機會,甚至,希望尼尼微城因為邪惡帶來上帝直接的審判。直接審判、直接死刑比較容易,但是上帝的心是憐憫的,希望人人能悔改。使徒保羅說:「人人背離上帝,一齊走入歧途;沒有行善的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2)看吧!不要說尼尼微城的人是罪人,就連約拿本身也是不完全。彼得後書第三章第九節這樣說:「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從新約來看,我們得知道成肉身耶穌的心意,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
約拿為何逃避上帝?第三節,作者讓我們知道約拿做了一項重要的決定就是,約拿決定往相反的方向走,想逃避上主。因此他到以色列西邊的港口約帕搭船,從地中海的最東邊要前往最西邊的他施(今日西班牙),當時被認為是世界的盡頭。意思是說,約拿決定躲到天涯海角,他不願看到外邦人悔改,他非常堅決的反對上帝。
對約拿來說,他是故意反抗上帝的旨意,因為上帝沒有按照約拿的意思直接審判外邦人。這讓我們反省到,是人在決定上帝該如何做上帝呢?還是上帝在決定人該如何做人呢?我們不要把上帝「縮小」了,縮成合乎我們所想要的上帝,卻忘記上帝的旨意高過我們的旨意。

二、為何發生海難?(1:4-10)
4可是,上主使海上颳起大風,狂風巨浪襲擊那條船,船幾乎被擊破。5船員都非常驚慌,個個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為要減輕船的載重,他們就把船上的貨物拋進海裏。這時候,約拿在船艙,躺在那裏,沉睡著。6船長發現約拿在船艙裏,就對他說:「你怎麼還在這裏沉睡呢?起來,向你的神明求救吧!說不定他會可憐我們,救我們的命。」7船員彼此說:「我們來抽籤,看看是誰的罪惡使我們遇到這災難。」他們就抽籤,抽中了約拿。8他們問他:「告訴我們,這災難是不是你引起的?你是幹哪一行的?你從哪裏來?是哪一國的人?」9約拿回答:「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上主。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10約拿又告訴他們,他正逃避這位上主。船員聽了這番話,嚇了一跳,就對他說:「你做這事還得了嗎?」
當時地中海的海上運輸已經很發達了,列王紀上第九章廿六至廿九節記載:「所羅門王又在以東地區紅海邊靠近以祿的以旬‧迦別造船,編成一支船隊。希蘭王從他的船隊裏派出一些有經驗的船員,跟所羅門的部下一起航海。他們航行到俄斐,從那裏給所羅門帶回來大約一萬四千公斤金子。
第四至十節中,眾人在問一個問題:「為何發生海難?」
面對地震、海嘯、海難等重大的災難時,沒有足夠的知識判斷的時代,就會產生很多的疑問,今天的時代,藉由許多科技的判斷,可以幫助人預知甚至預防,雖然如此,仍有許多的自然災難超過我們所能理解的。即使在今天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對重大的自然災難,仍然會感到恐懼不安。但我們必須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災難都是因為上帝的懲罰而引起。
在這裡,作者要讓我們知道,因著先知約拿悖逆上帝,引起上帝直接介入。為何上帝不直接以災難介入尼尼微城的悖逆,而是以災難介入先知約拿的悖逆?有一個很有意義的看法,就是「上帝不僅要使尼尼微城的人悔改,也要使先知約拿悔改。」
航海的人面對死亡的威脅機會很高,這也反映在靠海為生的地方廟宇特別多。面對死亡的威脅,船員各自尋求自己所信仰的神明,這也反映出當時的宗教信仰非常的多元。
雖然第五節說約拿在船艙「沉睡著」,但從約拿後來的回答來看,顯然他知道當掀起大風浪時,就代表上帝已經找到他了。因此,大家將船上的物品丟棄,各自在祈禱時,約拿他心裡很清楚的,用人的方法都無法阻止這一場風浪。但他卻不在乎別人的損失和恐懼,直到大家用當時共通的宗教儀式以「抽籤」的方式,才確定災難是因約拿而引起的。聖經的作者要讓我們知道,上帝通過其他宗教的抽籤儀式,找出約拿,要他面對上帝的呼召,而不是逃避。
第八節,船員問約拿說:「告訴我們,這災難是不是你引起的?你是幹哪一行的?你從哪裏來?是哪一國的人?」這些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在問:「你是誰?」你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是什麼?用信仰的語言來說,就是你的信仰告白是什麼?約拿回答:「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上主。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約拿書1:9)這句話,是猶太人被擄巴比倫之後,經常出現在當時的文學作品當中,也是當時被擄者的信仰告白,更是提醒他們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
但是,令船員詫異的是,約拿所信仰的上帝既然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但為何還敢逃避、抗拒這樣大有能力的上帝呢?在這些船員看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相較之下,這些船員對他們所敬拜的神明反倒更加的虔誠,而「自我認同」是敬畏上主的約拿,卻看不出他的虔誠。

三、外邦人敬畏上主(1:11-17)
11因為風浪越來越大,他們就問他:「我們該怎麼處置你才能使風浪平靜呢?」12約拿回答:「把我抬起來,拋進海裏,風浪就會平靜,因為我知道是我的罪過使你們遇到這場風暴。」13船員反而拼命搖槳,要把船划到海岸去。可是風暴越來越猛,他們無法前進。14於是他們呼求上主:「上主啊,求你不要因這人的命而以死懲罰我們。上主啊,這一切都是照你自己的意思做的。」15說完了,他們就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風浪立刻平靜下來。16船員都因這事而大大敬畏上主,向他獻祭,並且許願要事奉他。17這時,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下去。約拿在魚的肚子裏三天三夜。
人找出來了,但風浪卻越來越大。這些船員並沒有譴責約拿,也沒有直接將約拿丟入海中,這讓我們看到這群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的人具有更大的包容。他們問約拿說:「我們該怎麼處置你才能使風浪平靜呢?」約拿說,將他丟入海中,大海就會平靜;但是這些外邦人、船員卻想要幫助約拿脫離上帝的懲罰,船員反而拼命搖槳,要把船划到海岸去。相較於約拿,他不願意幫助外邦人尼尼微城的人民脫離上帝的懲罰,反而是逃跑,甚至期待上帝早日懲罰尼尼微城的人民。
這樣的結果很諷刺,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想幫助上帝的選民猶太人脫離上帝的懲罰;而上帝的僕人上帝的選民,卻希望外邦人快快受到上帝的懲罰。如果我們的信仰沒有「對鄰舍的愛」,就失去作為基督門徒的意義。
在第十四節裏,我們看到這些外邦的船員經過努力後,終於發現約拿介紹給他們認識的這位上帝真是偉大,人無法抵抗上帝的旨意,「於是他們呼求上主」。前面他們是呼求自己的神明,在此他們是呼求約拿的上帝。過去這些船員不認識以色列的上帝,但是經過海上的搏鬥之後,他們親自經驗到上帝是一位偉大的創造主,如同約拿所說的:「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
這些船員既然知道這位創造萬物的上帝的全能,當然更加的敬畏上帝,就隨即聽約拿的建議,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果然,風浪立刻平靜下來。更特別的是,第十六節所記載的,這群外邦人因這事大大的敬畏上帝、獻祭給上帝,並許願要事奉上帝。作者要表達,外邦人也可能會歸向上帝,只要約拿願意受差遣,尼尼微城的人也可能悔改、歸向上帝。
外邦船員認識上帝、得救了,約拿呢?上帝並沒有忘記他,上帝安排了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下去。

通過今天這一段經文,我們來思考二項要緊的信仰態度:

一、不要想盡辦法想要逃避上帝的呼召
「約拿」的名字在希伯來語是「鴿子」的意思,「鴿子」象徵和平、溫和;但是,故事中約拿的心卻不是溫柔,而是剛硬。他一心一意地想要躲避上帝,他故意「往相反的方向走」,又故意躲到船艙睡覺,甚至寧可被拋入大海中,心仍然剛硬不願意順服上帝的呼召。
人要往哪裡逃避上帝呢?想想看:人真的能逃離上帝嗎?
詩篇這樣說:「我往哪裏去才能躲開你呢?我到哪裏去才能逃避你呢?我上了天,你一定在那裏;我潛伏陰間,你也在那裏。(詩篇139:7-8)
約拿想要逃避的結果是「增加痛苦」,連帶身旁的人也受到牽連。上帝呼召亞伯拉罕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參考創世記12:3)約拿非但沒有使身旁的人蒙福,還牽連身旁的人,造成貨物損失,還差一點也送命。
想想,上帝呼召你要做什麼?使徒保羅這樣說:「因為他用重價買了你們。所以,你們要用身體來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6:20)聖經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每個人在基督的肢體上,找到自己生命的位置與服事。當我們在上帝的家裡一同事奉,我們的生命就有永恆的意義。上帝要使用你,上帝要藉著你來做工。生命不在乎活多久,而是你怎樣活。
若你現在沒有投身事奉,藉口是什麼?亞伯拉罕年老、雅各狡猾缺乏安全感、麗亞不吸引人、約瑟被兄弟出賣虐待、摩西口吃、基甸貧窮、參孫沉迷女色、喇合不道德、大衛姦淫殺人和家庭問題、以利亞有自殺傾向、耶利米抑鬱、約拿不順服、拿俄米是寡婦、施洗約翰怪異有加、彼得衝動暴躁、馬大憂慮重重、撒瑪利亞婦人多次婚姻失敗、撒該不受歡迎、多馬多疑、保羅體弱、提摩太怯懦。這些人何等的不配,但上帝卻使用他們成就事工。只要你願意,上帝也必同樣使用你。

二、不要自以為聖潔高尚而看輕外邦人
有一次在帶查經班時,有個人分享說:「約拿就像一面鏡子,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接著他又說:「因為上帝不照『我所認為的上帝』作為上帝。約拿的內心有他認為的『上帝』形象,但是他忘了上帝是超過我們所能認識的。」
這個人的分享,也讓我反省一件事:「到底是人在塑造上帝?還是上帝在塑造人?」約拿拒絕上帝,因為上帝與他心裡所想的、所塑造的形象不一樣,他在抗議上帝怎麼可以給外邦人悔改的機會呢?一位對外邦人寬容、憐憫的上帝,不是約拿要的上帝;約拿要的上帝,是一位懲罰他認為是壞人的上帝。
當約拿吩咐船員,將他丟入海中,大海就會平靜;但是這些外邦人船員卻想要幫助約拿脫離上帝的懲罰,船員反而拼命搖槳,要把船划到海岸去。相較於約拿,他不願意幫助外邦人尼尼微城的人民脫離上帝的懲罰,反而是逃跑,甚至期待上帝早日懲罰尼尼微城的人民。
這樣的結果很諷刺,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想幫助上帝的選民猶太人脫離上帝的懲罰;而上帝的僕人上帝的選民,卻希望外邦人快快受到上帝的懲罰。如果我們的信仰沒有「對鄰舍的愛」,就失去作為基督門徒的意義。
幾年前,美國基督教導航會出版一本書《高尚的罪》(Jerry Bridges, Respectable Sins, NavPress, 2007),「品格高尚」與「罪」是對立的,但書名卻叫《高尚的罪》。這本書裡面談論許多罪的問題,原本聖潔、高尚的品格及信仰內涵,卻有可能成為基督徒的罪。最簡單的例子是耶穌所講過的比喻,「那個法利賽人昂然站立,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那個稅棍。我每星期禁食兩次,又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8:11-12)不貪婪、不行不義的事、不淫亂,這些都是高尚的品格,但是人一但看輕別人時,往往會陷入驕傲自義之中。使徒保羅提醒基督徒說:「你教導別人,為甚麼不教導自己呢?」(羅馬書2:21)
自以為聖潔高尚而看輕別人,如果耶穌也是如此,他就不會離開天上的寶座,降生為人,更不會降生在馬槽。作為一位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來說,我們要學習耶穌的謙卑、俯就世人。

問題討論:
1.約拿為何想逃避上帝的呼召?
2.在約拿的身上看不到「愛人如己」的信仰,我們是否也缺乏?
3.為何船員決志要事奉上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