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生命的朋友 (2016.7.3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11:1-16
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復活之前,在世上行了七個重要神蹟,拉撒路死裡復活是第七個,也是最重要的神蹟。復活的神蹟,預表耶穌勝過死亡,也預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將從死裡復活。
一、主啊,你所愛的朋友病了(11:1-6)
●二姊妹的懇求,在提醒我們基督徒如果遇見困難,需要來到主的面前祈禱、懇求。「拉撒路」這名字的意思為「上帝是我的幫助」。要記得「上帝是我的幫助」,邀請主進入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的幫助。
●拉撒路復活的目的:「是要榮耀上帝,並且使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耶穌仍住了兩天,祂不立即前去,並不是因為不愛她們,乃是因為愛她們。
二、光是為了照亮黑暗(11:7-10)
●如果第8節直接接到第11節,也會很通順。在此為何要插入11:9-10呢?
●字面上,表達出「耶穌做工的時間不多了」;在意義上,耶穌表達「祂是世上的光」因著一個神蹟——死人復活,世人要看見生命之光。
●約翰福音9:5耶穌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我就是世上的光。」
●從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光是為了照亮黑暗」。耶穌曾說:「你們是世界的光」(馬太福音5:14a)換言之,我們也要學習耶穌,將光照亮黑暗。
三、我要去喚醒他(11:11-16)
1.睡與安息
●聖經常將人的「死」說成「睡」。
●舊約:申命記31:16和合本聖經,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必和你列祖同睡。」
●不過,不管好人、壞人,信主、不信主人的死亡,都講「睡」。
●新約:指「好人或信主之人的死」。(馬可福音5:38-39)
●哥林多前書第15章、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5、彼得後書3:4。
2.醒與復活
●新約:惡人也睡,但是惡人將來要受審判。
●新約:睡和復活,比較多是用在上帝兒女的身上。
●新約:惡人雖然也復活、受審判。惡人不用「復活」,而用「第二次的死」。
3.我不在他那裏倒是好的
●耶穌的同在不是我們最盼望的一件事嗎?可是,好像有的時候耶穌故意的隱藏和不同在,都有祂更美的旨意。
●耶穌不在、缺席的目的:「為了要使你們相信。」(11:14)
我們來想想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耶穌遲到了嗎?是按照自己期待,還是按照耶穌的計畫?
二、耶穌是喚醒生命的朋友,時常親近祂,時常保持清醒
問題討論:
1.你曾經感覺「耶穌遲到了嗎?」為何沒有「立即」回應你的懇求?
2.耶穌為何執意「繼續在所住的地方停留兩天」?目的何在?
3.耶穌說:「我要去喚醒他。」這句話對你有何意義與提醒?
講道稿
喚醒生命的朋友
約翰福音11:1-16
教會暑期兒童營已於上週五展開,雖然我們在改建期間,場地受到很大的侷限,但兒童事工仍是教會福音工作的重點。6月19日下午「濟南講堂」台灣大學社科院院長蘇國賢教授與我們分享到,他的團隊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基督徒中第一次到教會有50%的人是在10歲以前,有19%是在參加教會節慶時,有11%是參加主日禮拜,15%是參加婚禮時,14%是參加喪禮,只有0.78%是參加佈道會。換言之,兒童時期是接觸福音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人被「喚醒」認識福音最重要的階段。
今天我們所讀到的經文中,最重要的主題就在於耶穌「喚醒」拉撒路,祂不僅喚醒拉撒路,更喚醒憂傷的馬大、馬利亞,甚至也喚醒前來致哀的群眾,讓他們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能使人從死裡復活。
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在復活之前,在世上行了七個重要神蹟,拉撒路死裡復活是第七個,也是最重要的神蹟。復活的神蹟,預表耶穌勝過死亡,也預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將從死裡復活。
如果要說得更仔細一點,耶穌生前還有一個神蹟,就是彼得對大祭司的僕人馬勒古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經過耶穌摸他的耳朵,把耳朵接上去。這神蹟記在路加福音22:50-51裡面,但約翰福音並沒有記載此神蹟(參考約翰福音18:10)。如果看到約翰福音第21章還有一個神蹟,就是耶穌使門徒在革尼撒勒湖補到很多魚(21:6),但這神蹟是耶穌復活後的第一個神蹟。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經文:
一、主啊,你所愛的朋友病了(11:1-6)
1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馬利亞和她的姊姊馬大也住在這個村莊。(2這馬利亞就是那位曾用香油膏抹主的腳,用自己的頭髮去擦乾的。患病的拉撒路就是她的弟弟。)3那兩姊妹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朋友病了。」4耶穌聽了這消息就說:「拉撒路的病不至於死,而是要榮耀上帝,並且使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5耶穌一向愛馬大和她的妹妹,也愛拉撒路。6他接到拉撒路害病的消息後,繼續在所住的地方停留兩天。
我們對拉撒路的認識,只限於耶穌使他從死裡復活。至於馬大、馬利亞,我們只知道兩、或三件事情。一件是路加福音10:39-42所記載的,馬利亞專心聽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耶穌說:「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沒有人能從她手中奪走。」另外一件事是,他們兩個姊妹,都為了拉撒路的死,哭得很哀傷。第三件事就是馬利亞用香膏抹主,記載在約翰福音第12章。
她們的兄弟拉撒路,是耶穌所愛的人,經上兩次講到他患病了。我們也要問耶穌所愛的人怎麼會生病?成功神學說,上帝如果愛你,你就凡事亨通。但在此,我們發現卻不是這樣的。
耶穌所愛的人可能會生病的,也可能會考試考不好,甚至生活中有總總不如意的事發生,有苦難、衝突、誤解。敬畏上帝,不要只是想要得到什麼好處,彷彿是「利益交換」。敬畏上帝,只因我們是單單愛著上帝、信靠上帝。
從經文的描述來看,尤其是第1節,恐怕拉撒路是一個長期病號。如果照這樣推的話,我們就要說,即使是一個愛主的人、信靠主的人,不僅他會生病,他也可能長期有一些不順利的事情,包括長期臥病。
11:4讓我們看到,耶穌所愛的人會生病;耶穌所愛的人請求耶穌,耶穌會耽延,都是為叫上帝有更大的榮耀。
11:4說:「拉撒路的病不至於死」,但事實上,拉撒路確實因這病死了。耶穌說「不至於死」是指這個病不至於長久的死亡,是會復活的。我們講過,病得醫治需要時間來證明;我們也要說,死亡也需要時間來證明。神兒女的死亡,也是剎那的事而已,很快就會復活了。
拉撒路復活的目的,「而是要榮耀上帝,並且使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神的兒子得榮耀,祂一定會把這榮耀歸給天父,天父一定會榮耀祂自己的兒子。這原則也用在我們身上。我們也是神的兒女,我們凡事為神的榮耀而活。不求自己的榮耀,神也凡事把一切的榮耀加在我們的身上。包括一件很難的事情。這些我們在聽道或看屬靈書籍的時候,也常會看到:一件不幸的事因為萬事互相效力,可以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可以叫神的榮耀更被彰顯。包括疾病、耽延、死亡。
從第1節到第6節,有幾件事讓我們不解。耶穌知道祂所愛的人可以生病、不舒服,祂可以耽延;耶穌聽到祂所愛之人的祈禱、懇求,祂也可以不理。耶穌素來愛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馬大和馬利亞二人來求耶穌。當他知道拉撒路病了的時候,祂沒有立刻去探訪或關懷;祂仍住了兩天,也就是等了兩天。
「仍住了兩天」,使得苦難中祈求的人受不了。這種事,我們不願意等。我們的理性從任何一個觀點來看,都認為上帝應該立刻醫治拉撒路,就像我們遇到苦難,耶穌要立即幫我解決問題。我們不是在今天的每一件事上,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但是,在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合理的解釋時,讓我們就接受事實,單單信靠上帝,那就是有福的。這不是迷信;我要說,我們如此事奉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祂是全能慈愛的上帝,祂的旨意最美,我們跟祂有甚麼好辯駁的呢?
耶穌不立即前去,並不是因為不愛她們,乃是因為愛她們。惟有祂的愛能保持祂不立即趕往祂所親愛的那個憂傷的家庭裏去。
二、光是為了照亮黑暗(11:7-10)
7然後他對門徒說:「我們再到猶太去吧。」8他的門徒說:「老師,前些時候,猶太人要拿石頭打你,你還想再到那裏去嗎?」9耶穌說:「白天不是有十二個鐘頭嗎?人在白天走路,不至於跌倒,因為他看得見這世上的光。10人在黑夜走路,就會絆倒,因為他沒有光。」
當馬大和馬利亞找人來跟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朋友病了。」如果耶穌像前面一樣,祂吩咐一句,百夫長的僕人病就好了,那也不錯。可是耶穌不但沒有這麼做,也沒有動身前往。那被差來的人可能很失望、難過了。但是,門徒能夠理解,因為此時耶穌如果往南去到猶太,會有生命危險的。耶穌如果顧及自身危險的話,就不應該去猶太。因此當耶穌要去的時候,門徒就勸耶穌不要去。
接著來看在11:9-10中,耶穌說:「白天不是有十二個鐘頭嗎?人在白天走路,不至於跌倒,因為他看得見這世上的光。人在黑夜走路,就會絆倒,因為他沒有光。」
字面上,表達出「耶穌做工的時間不多了」;在意義上,耶穌表達「祂是世上的光」因著一個神蹟——死人復活,世人要看見生命之光。如果沒有跟隨光,就會絆倒。再回顧約翰福音9:5耶穌所說的:「我在世上的時候,我就是世上的光。」
在此,耶穌的門徒提醒他說:「老師,前些時候,猶太人要拿石頭打你,你還想再到那裏去嗎?」但是,耶穌仍然因著有他所愛的人而勇敢前往。耶穌的舉動,對門徒也是一種教導,學習祂願意為福音的緣故受到不便、誤解、攻擊。
耶穌如何呼召人?
有過八○、九○年代的福音派營會或佈道會經驗的人,對於講員的呼召都不會陌生,伴隨著曼妙的音樂,講員說:「現在,請所有人低下頭,閉上眼,『好,願意接受耶穌的人,現在跟著我說…』」。
試想如果是耶穌,祂會如何呼召?祂會說:「很好,請低下頭,閉上眼。司琴會在我身後彈奏柔和的鋼琴音樂,誰願意跟隨我,請舉起手來。不用擔心,其他人不會看到。」看到有人舉手,耶穌就說:「我看到你的手了,上帝祝福你。」耶穌會這樣呼召嗎?耶穌會這樣打動人心嗎?不!耶穌不是這樣呼召一個人。
耶穌是拿出祂的恩典,流出祂的寶血,祂只會簡言賅地說:「跟隨我。」即使身處苦難,遭遇逼迫或責難,耶穌仍然簡約的說:「跟隨我」耶穌呼召人公開的追隨祂,而現代的教會卻把信仰變成「個人」的私事。
現代的教會是否錯得太離譜了!是人的呼召,卻不是耶穌的呼召!教會失去分享恩典的能力,失去流寶血的愛,就無能力說出:「跟隨耶穌!」當我看到耶穌為了祂所愛的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下去猶太地,祂是這樣在呼召人、在喚醒人的生命。
正如,使徒保羅在宣教中所展現出來,他曾說:「我的工作更辛苦,坐牢的次數更多,更常受鞭打,更多冒生命的危險。我被猶太人鞭打過五次,每次照例打三十九下;被羅馬人用棍子打過三次,被人用石頭打過一次,三次遭遇海難,一次在水裏掙扎過二十四小時。在屢次旅行中,我經歷過洪水的危險,盜賊的危險,來自猶太人和來自外邦人的危險,又有都市裏的危險、荒野間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和假弟兄姊妹所造成的危險。我又有工作上的勞碌困苦,常常徹夜不眠,忍受飢渴,缺乏食物,沒有住處,衣不蔽體。」(哥林多後書11:23-27)
從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光是為了照亮黑暗」。耶穌曾說:「你們是世界的光」(馬太福音5:14a)換言之,我們也要學習耶穌,將光照亮黑暗。
三、我要去喚醒他(11:11-16)
11耶穌說了這些話後,又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著了,我要去喚醒他。」12門徒說:「主啊,如果他是睡著了,他會好起來的。」
13其實,耶穌的意思是說拉撒路已經死了;他們卻以為他講的是正常的睡眠。14於是耶穌明明地告訴他們:「拉撒路死了;15為了要使你們相信,我不在他那裏倒是好的。現在我們去看他吧。」16多馬(綽號雙胞胎的)對其他的門徒說:「我們跟老師一道去,跟他一起死吧!」
1.睡與安息
我們了解一下「睡」和「死」。在聖經裡常常喜歡把人的「死」說成「睡」。在舊約裡就有,申命記31:16和合本聖經,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必和你列祖同睡。」
不過,不管好人、壞人,信主、不信主人的死亡,都講「睡」。例如:列王紀下14:22,「亞瑪謝與他列祖同睡……。」詩篇76:5-6,「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搶奪;他們睡了長覺,沒有一個英雄能措手。雅各的神啊,你的斥責一發,坐車的、騎馬的都沉睡了。」這是指埃及的軍隊沉在海底裡。這些都不信上帝。
睡,可以指「壞人的死」,但更多是指「好人或信主之人的死」。馬可福音5:38-39,「耶穌看見那裡亂嚷,並有人大大地哭泣哀號;進到裡面,就對他們說:「為甚麼亂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約翰福音這裡也講拉撒路是睡了。
使徒行傳7:59-60,「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
使徒行傳13:36,保羅說:「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歸到他祖宗那裡,已見朽壞。」
哥林多前書第15章,說到我們這些已經睡了的聖徒都要復活。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5,「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
彼得後書3:4,「主要降臨的應許在哪裡呢?因為從列祖睡了以來,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我們把這些經文對比的來看,「睡」的確是指「死」。
不過要提醒的是,信徒睡了是有知覺的。所以這個睡,只是一個形容的說法。哥林多後書5:1-8,在主裡睡了的人,只是從人來看,他是息了勞苦;其實,他是跟主在一起。路加福音16:19-31,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我們更看到,死了就是安息在亞伯拉罕的懷中。這些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路加福音23:13,耶穌對被釘十字架的強盜說:「你今夜要與我同在樂園裡。」這也不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狀況。因此,對基督徒而言,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另一種型態的存在。
2.醒與復活
在新約中,說到惡人也睡,但是惡人將來要受審判。但新約中大部分記載睡和復活,比較多是用在上帝兒女的身上。死對我們來說是「安息」,息了地上的勞苦,不再背負沉重的軛。如果講到「睡」,就是一定會「醒」過來。
惡人雖然也復活、受審判。但因為「復活」是個有盼望的字,所以惡人不太用「復活」,都是講他們有「第二次的死」;也不太用「睡」來形容他們的死,因為他們沒有安息。
3.我不在他那裏倒是好的
所有的人,包括馬大和馬利亞,因為耶穌不在那裡他們就沒有盼望、就難過。可是為何耶穌說:「我不在他那裏倒是好的」(和合本: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
耶穌的同在不是我們最盼望的一件事嗎?可是,好像有的時候耶穌故意的隱藏和不同在,都有祂更美的旨意。按照,耶穌在此向門徒所說的,他不在、他的缺席,「為了要使你們相信。」(11:14)
沒有苦難,就不知平安喜樂的可貴;沒有絕望,就不知希望的價值;沒有經歷死,就不知復活的大能。
我們對多馬的印象,通常想到他有很多的懷疑。這裡我們看到他的勇敢,他說:「我們跟老師一道去,跟他一起死吧!」門徒都知道耶穌這時候往南邊去,必須冒著生命的危險。
我們來想想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耶穌遲到了嗎?是按照自己期待,還是按照耶穌的計畫?
我們做事,往往要求別人要按照我的命令。如果不是按照我們所期待的,就想試圖去「咬耳朵」、去影響。這樣的方法都會造成猜疑、造成信任危機。
馬大、馬利亞請人來懇求耶穌,但她們不是命令耶穌立即過去。有時,我們的祈禱或打電話,都希望我的事最急,上帝啊,祢必須馬上「裂天而降」,人經常把耶穌當成有求必應。
雖然聖經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得到;尋找,就找到;敲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加福音11:9)但聖經也說:「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3)
拉撒路生病了,且病得很重。所以,姊妹二人就打發人去見耶穌。馬大和馬利亞知道主愛她們和拉撒路,必會前來解決困難。這邀請、代求有一個特點:她們沒有要求主耶穌何時要去,她們尊重耶穌的時間與主權。
二姊妹的懇求,在提醒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如果遇見困難,需要來到主的面前祈禱、懇求。「拉撒路」這名字的意思為「上帝是我的幫助」。要記得「上帝是我的幫助」,邀請主進入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的幫助。
耶穌刻意晚二日出發,耶穌遲到了嗎?不,這二日對我們來說是「信心」的考驗,就像耶穌死了,尚未復活的那二日,是對門徒信心的考驗。有時我們也會經歷「祈禱而無回應」的黯淡、憂傷的處境。但要想起耶穌在此的話,耶穌說:「拉撒路的病不至於死,而是要榮耀上帝,並且使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11:4)上帝有祂的時間,有祂的美好旨意與計畫,都是讓我們能夠看到祂的榮耀。
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就不會珍惜平安;如果沒有處在絕望,就無法體會盼望的美好;如過沒有死亡,就不會渴望復活。
二、耶穌是喚醒生命的朋友,時常親近祂,時常保持清醒
這一段經文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耶穌所說的:「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著了,我要去喚醒他。」(11:11)
耶穌不僅喚醒拉撒路,使他從死裡復活;甚至,耶穌來,也喚醒憂傷、失望的馬大、馬利亞,更喚醒前來致哀的群眾。約翰福音5:25,耶穌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時刻將到,現在就是了,已死的人要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那聽見的都要活過來。」
耶穌來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透過祂的話要「喚醒」我們每一個人。以前,我聽過羅榮光牧師講過他在台北中會城中教會牧會的一件事:
大約在1989年,教會來個慕道友做禮拜時都很認真的在寫,禮拜後一定把週報帶回家,後來,這位慕道友也帶著他的太太來信耶穌,最後全家也都受洗。1995年羅榮光牧師離開城中教會到總會擔任助理總幹事,那位弟兄才寫信告訴羅榮光牧師,他當初是警察局派他來監視牧師的,無論是牧師的講道、文章、週報都必須紀錄呈上去。但,這位便衣警察卻因此被上帝的話「喚醒」。
最近,我看到一則報導:
基督教廣播網(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6月21日訪問土耳其一間教會的牧師加桑•湯瑪斯(Ghassan Thomas)。其中,加桑分享一位「IS伊斯蘭組織的間諜」信主的激勵故事,見證使徒保羅所說,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
加桑原本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Bagdad,Iraq)牧養教會,當IS快速擴張勢力,死亡威脅很快臨近加桑和他的家人時,他們選擇與許多難民一同逃往土耳其,在那裡做難民牧養和傳福音的工作,「我本身就是個難民,我了解他們的需要。」加桑這麼說,聽來有些無奈。
沒想到,逃到土耳其後,IS的死亡威脅仍如影隨形。一位IS派來的「間諜」奉命潛入加桑的教會,要監視教會「在做什麼」,決定下一步的攻擊行動。這看似可怕的威脅,卻成為加桑接觸恐怖份子事工的契機;而IS指派的攻擊任務,也成為這名間諜生命改變的轉捩點。
基督教廣播網直接訪問這名叫穆罕默德(化名)的「前間諜」,穆罕默德先以「我親愛的弟兄」問好,便娓娓道來這段故事。
「當IS下令殺掉某個家庭時,我會跟著去,確定每個人都死了。」穆罕默德心裡想的只有「殺掉他們」,也正是這股「嗜血性」推動和壯大IS。「當時,我確定《可蘭經》是這樣教我們的:如果你不是穆斯林,那你就要成為穆斯林,不然我們就會殺了你,拿走你所有的東西,你的錢和女人。」穆罕默德認定這是《可蘭經》的教導,相當認真奉行。實際上,卻與真正的伊斯蘭信仰有違背。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IS計畫派人監視加桑教會時來臨。穆罕默德被指派「去教會當間諜」。在此之前,他只知道基督徒是他們攻擊的對象,卻對耶穌「一無所知」。當穆罕默德走進加桑的教會,「一堆人前來歡迎我,他們根本不認識我,」他回憶,「我恨那些人,但他們卻表現得好像愛我。」當教會的人為穆罕默德禱告,那個禱告,徹底改變他的生命。
「他們為我禱告,我就哭得像小孩。好像有什麼東西從我身體裡出來,某個很重的東西。」那天聚會結束,穆罕默德要離開教會的時候,感覺「有人跟著他一起走」,並形容,「感覺很不真實,我好像在飛,或者說…不像在走路,是有人揹著我走。」
接著,穆罕默德開始讀《聖經》,思考自己的信仰,「我到了那裡(教會),我遇見上帝。」他找的上帝,不在IS的極端思想裡,也不在《可蘭經》裡。穆罕默德在《聖經》中找到生命中最渴望的一切-「原來這就是我找了一輩子的真神。」
「會有更多像巴黎和比利時一般的恐怖攻擊,」穆罕默德提醒,「難民和恐怖份子的心,需要被喚醒、能被喚醒!」是的,耶穌喚醒死亡的拉撒路,喚醒憂傷失望的馬大和馬利亞,喚醒致哀的群眾,耶穌喚醒便衣警察,耶穌喚醒IS間諜。
我們信耶穌,也意味著我們曾經被「喚醒」過。願我們大家時常親近祂,時常保持清醒,甚至傳揚耶穌,喚醒更多的人。
問題討論:
1.你曾經感覺「耶穌遲到了嗎?」為何沒有「立即」回應你的懇求?
2.耶穌為何執意「繼續在所住的地方停留兩天」?目的何在?
3.耶穌說:「我要去喚醒他。」這句話對你有何意義與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