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義與墮落
2019.2.10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22:1-30
● 「我要與以色列人民訂立的新約是這樣: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裏面,刻在他們的心版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31:33)
一、逾越節是救贖還是害命?(22:1-2)
● 除酵節(又叫逾越節)紀念上帝對在埃及為奴隸的以色列人的救贖。
● 祭司和經學教師為何計謀殺害耶穌?逾越節是救贖還是害命?
● 宗教領袖應該致力於「救贖」的工作。
● 2019.2.4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伊斯蘭教遜尼派大伊瑪目-塔伊布(Grand Imam Sheikh Ahmed Al Tayeb)破天荒的「和平之吻」,並簽訂「人類友愛」的聯合聲明。
二、猶大的選擇(22:3-6)
● 像耶穌洞察人心的人,怎麼會揀選一位會出賣他的人當門徒呢?
● 猶大已經跟隨耶穌三年了,怎麼最後會出賣耶穌呢?
● 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藉著馬利亞女性角度,突顯她有別於男性門徒,她被描繪成最能貼近耶穌心靈的門徒。
● 電影對於猶大出賣耶穌一事有不同的解讀
●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卻斥責拔刀傷人的門徒,說:「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馬太福音26:52)
● 抹大拉的馬利亞表明天國不是透過暴力、殺害來建立,而是以愛、良善和寬恕來建立。
三、預備逾越節的晚餐(22:7-13)
● 在原文裡,這個拿著水瓶的人是個男性。
● 在當時耶路撒冷有一群窮苦的人,他們住在城裡的南邊。他們的男人為了分擔家庭的經濟,也常常拿著水瓶到井邊、水池替人取水。
● 在耶穌離世之前,仍然對那些窮苦的社會邊緣人念念不忘。
「他會帶你們去看樓上一間佈置好了的大房間;你們就在那裏預備。」這個二樓的樓房(Upper Room)又稱為「馬可樓」(參考使徒行傳1:12-14;12:11-12, 25)。
四、主的晚餐(22:14-23)
● 在耶穌的主持之下,逾越節的宴席已經成為救恩的宴席。
● 舊約的逾越節:象徵以色列人脫離埃及而得拯救,羔羊血的贖價(出埃及記12:12-14)。
● 新約的逾越節:象徵人類脫離罪的綑綁而得拯救,耶穌寶血的贖價(哥林多前書5:7)
五、門徒爭論誰最偉大(22:24-30)
● 在作者路加的記載裡,看到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比。耶穌的就義,和門徒的墮落。
今天的經文裡面給了我們二項寶貴的教導。這二項的教導可以從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比看到。
一、耶穌的就義和門徒的墮落
●「至於你們,基督已經把他的靈賜給你們。只要他的靈與你們同在,你們就不需要別人的教導;因為他的靈要把一切事教導你們,而他的教導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們要順從聖靈的教導,始終活在基督的生命裏。」(約翰一書2:27)
二、「上帝國的價值觀」和「世俗的價值觀」
● 耶穌說:「你們當中那最大的,反而應該像年幼的;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
● 以「上帝國的價值觀」取代「世俗的價值觀」。
● 耶穌曾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10:45)
● MIT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Robert K. Greenleaf《僕人領導學》(Servant Leadership, 1977。中譯本2018.3.10出版)。
問題討論:
1. 從經文中,您看到耶穌與門徒之間有哪些差異或對照?
2. 猶大為何出賣耶穌,您認為有哪些可行性?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反省?
3. 「權力是為服務」,耶穌的僕人領導如何落實在教會與社會中?
講道篇
就義與墮落
2019.2.10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22:1-30
今天舉行今年第一次聖禮典,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法規規定,堂會一年至少要舉行六次聖禮典,支會或是沒有牧師牧養的教會一年至少要舉行二次。
在天主教會有七件聖事,即聖洗聖事、堅信聖事、聖體聖事,和好聖事、傅油聖事,婚姻聖事、聖秩聖事。而自宗教改革之後,新教根據聖經神學的反省,將七聖事改為二項「聖禮典」,即洗禮及聖餐。這二項都是耶穌基督所設立,關係到生命立約的問題。
今天所讀的經文,剛好讀到耶穌將舊約逾越節被耶穌轉化成新的約,應驗先知耶利米所說:「我要與以色列人民訂立的新約是這樣: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裏面,刻在他們的心版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書31:33)
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二節,在當時的逾越節所發生的事。
一、逾越節是救贖還是害命?(22:1-2)
1除酵節(又叫逾越節)的節期快到了。2祭司長和經學教師因懼怕群眾,就想法子秘密地殺害耶穌。
第十九章卅六節開始,耶穌在逾越節期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就是耶穌受難週的開始。作者路加用比較長的篇幅,至少用四章在描述耶穌基督的受難週。
猶太人為了逾越節,每年都會悉心準備。修橋、補路,就連路旁的墳墓也塗上白漆,以免朝聖者看不清楚,誤碰它們而致不潔。而每一個猶太的男人,只要十二歲以上又住在聖城二十五公里方圓以內的,按著律法都要上耶路撒冷參與守節(路加福音2:42)。至於其他地區的猶太人就必需在一生中,至少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一次。根據當時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 37-100年)記載當時的逾越節約殺了廿五萬六千五百隻羊,以十個人才能殺一隻羊,換算下來逾越節至少有三百萬人參加,包含婦女、小孩及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邦人。這是主後六十五年的盛況,若保守估計在主後三十年耶穌的時代少說也有一百萬人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而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在這擁擠的城裏。
第一節說:「除酵節(又叫逾越節)的節期快到了。」逾越節是紀念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紀念上帝對在埃及為奴隸的以色列人的救贖,逾越節的本質就是「救贖」,而除酵節則是「懺悔、悔罪」的意義。但在這救贖與悔罪的紀念日裡,第二節記載說,祭司長和經學教師卻想法子要秘密地殺害耶穌。耶穌在這日子帶來上帝的救贖,而俗世的宗教領袖卻想要謀害人,二者是很強烈的對比。
在第十九章時,我們知道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時,最先處理的就是將那些販賣牛、羊、鴿子,以及兌換錢幣的攤位推倒,然後又將那些生意人趕出去。原因是那些生意人與聖殿的祭司有勾結,貪圖不當的錢財。也因為這件事,使得祭司感受到備受羞辱,且因為被耶穌掀開了他們的斂財的醜聞,擋了他們的利益,因此懷恨要殺害耶穌。而耶穌所講的真理深受民眾的喜歡,因此導致經學教師感到教導權威受損。特別是耶穌曾公開地譴責經學教師許多罪狀,使他們無法忍受。在這裡我們就可看到這兩種人準備聯手策劃殺害耶穌的事。
祭司和經學教師這兩種人都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階層。祭司,乃是耶路撒冷聖殿最重要的領導階層,他們負責帶領百姓敬拜上帝。經學教師則是教導百姓明白上帝的話的老師。但他們卻在紀念上帝救贖的逾越節裡,計劃殺害耶穌。逾越節是救贖還是害命?
對於宗教領袖或是宗教信仰者,我們應該致力於「救贖」的工作。一週前,今年(2019)二月三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抵達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訪問,成為史上首位訪問伊斯蘭阿拉伯半島的教宗。埃及開羅阿茲哈清真寺(Al-Azhar Mosque)伊斯蘭教遜尼派地位最崇高的大伊瑪目-塔伊布(Grand Imam Sheikh Ahmed Al Tayeb)也抵達阿布達比(Abu Dhabi)會晤教宗,遜尼派約佔穆斯林85%以上的信徒,其中也包括激進的伊斯蘭恐怖組織。
二月四日禮拜一,天主教教宗與伊斯蘭大伊瑪目,全世界影響力及帶領最多信徒的二位宗教領袖,進行破天荒的「和平之吻」,並簽訂「人類友愛」的聯合聲明,強調宗教領袖有責任抗拒戰爭。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在宣誓宗教領袖有責任抗拒戰爭,有責任致力人類之間的友愛。相較於耶穌時代的祭司長、經學教師謀害人,我們看到今日的宗教信仰是朝向進步價值的方向,這一點需要我們持續持守。
二、猶大的選擇(22:3-6)
3那時候,撒但進入加略人猶大的心。(猶大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4猶大去跟祭司長以及聖殿的警衛官商量,要怎樣把耶穌交給他們。5他們很高興,又答應給他錢。6猶大同意了,開始找機會,要在群眾不注意的時候把耶穌交給他們。
看到猶大出賣耶穌的故事,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像耶穌這樣有能力、洞察人心的人,怎麼會揀選一位會出賣他的人當門徒呢?甚至,猶大已經跟隨耶穌三年了,應該也會受到耶穌的教化、改變才對啊,怎麼最後會出賣耶穌呢?坦白說,猶大為何會出賣耶穌,我們沒有辦法確實回答出來。或許因為這樣,作者路加才會說:「撒但進入加略人猶大的心」。
「撒但」意思是阻擋者,牠另一個名字就是魔鬼。它就是阻擋人親近上帝,也誘惑人離棄上帝的教訓、旨意的一股力量。路加福音第四章一開始也描述耶穌出來傳上帝國福音之前,曾在曠野受到魔鬼的試探,但耶穌很具體的以上帝的話語擊退撒但的誘惑。但很顯然的,猶大遇到試探時,卻是離棄耶穌基督的教導。
去年(2018)三月底,在台灣上映一部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這部電影的內容主要參考主後120-180年之間成書的《抹大拉馬利亞福音》(The Gospel of Mary Magdalene)的內容,電影藉著馬利亞的女性角度,突顯馬利亞有別於男性門徒,馬利亞從基督身上的領受和學習,甚至她被描繪成最能貼近耶穌心靈的門徒。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同時對於猶大出賣耶穌一事有不同的解讀:因為猶大不滿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只反墮落的猶太宗教,卻沒有沒有立即揭竿起義對抗羅馬帝國。於是猶大找猶太當局合作,故意引起羅馬士兵的追捕,逼耶穌率領跟隨者以武力投入革命行動,但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卻斥責拔刀傷人的門徒,說:「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馬太福音26:52)當然最終耶穌沒有按照猶大的計畫使用暴力革命,後來猶大也因為出賣了耶穌而深感懊悔,最終走上自盡的不歸路。
電影中的馬利亞向門徒見證主耶穌復活後,門徒為了天國的意義而爭論。男性門徒主張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而抹大拉的馬利亞卻強調耶穌的愛已在眾人的心中,耶穌的愛與恩典必引領世人改變這世界,馬利亞表明天國不是透過暴力、殺害來建立,而是以愛與非暴力,良善和寬恕來建立。遵行基督的愛,這一點確實是初代教會所持守的方式。
三、預備逾越節的晚餐(22:7-13)
7除酵節期內,該宰逾越節羔羊的日子到了。8耶穌差派彼得和約翰出去,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為我們預備逾越節的晚餐。」9他們就問:「你要我們在甚麼地方預備呢?」10耶穌說:「你們進城,會遇見一個人,拿著一瓶水,你們就跟著他,到他進去的那座房子,11問那家的主人說:『老師問,他和門徒吃逾越節晚餐的那間客房在哪裏?』12他會帶你們去看樓上一間佈置好了的大房間;你們就在那裏預備。」13他們去了,所遇見的正和耶穌所說的一樣,他們就預備逾越節的晚餐。
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人口約有三萬多人,但是到了逾越節時,就會湧入百萬人前來,這些外地人大都搭帳棚住在城外的曠野裡,甚至住到鄰近的鄉鎮,如伯大尼、伯利恆。但是,也有人會到城裡租房子來過節。這次耶穌與門徒就是要租房子來過節。
耶穌差派彼得和約翰進城,吩咐他們說:「你們進城,會遇見一個人,拿著一瓶水,你們就跟著他,到他進去的那座房子。」(路加福音22:10)有的人誤以為這段經文是耶穌在預言,但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在原文裡,這個拿著水瓶的人是個男性,耶穌就是要彼得和約翰去找一位拿著水瓶的男人,然後向這個男人租房子過節。在當時水瓶都是女人拿的,到井邊取水也是女人的工作;而男人不會拿水瓶,他們拿的是羊皮的水袋。但是耶穌卻是要門徒找一位拿著水瓶的男性,這種機會應該很少,也不太可能。
原來在當時耶路撒冷有一群窮苦的人,他們住在城裡的南邊。他們的男人為了分擔家庭的經濟,也常常拿著水瓶到井邊、西羅亞池替人取水。往往這些拿著水瓶的男人,他們沒有社會地位,也常常受人的鄙視。但是,耶穌卻是要彼得和約翰去向這樣沒有社會地位的窮苦人租房子過節。通過耶穌租房子過節的故事裡,我們發現在耶穌離世之前,他仍然對那些窮苦的社會底層人民念念不忘。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耶穌的生活原則,就可以發現他是一位關心弱勢者的上帝。
第十二節耶穌說:「他會帶你們去看樓上一間佈置好了的大房間;你們就在那裏預備。」這個二樓的樓房(Upper Room)又稱為「馬可樓」,是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門徒一同聚集祈禱的地方,是約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的家(參考使徒行傳1:12-14;12:12)。約翰‧馬可同時也是巴拿巴的表弟,也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參考使徒行傳12:11-12, 25),他很可能就是第十節所說的那一個人。
四、主的晚餐(22:14-23)
14晚餐的時間到了,耶穌坐席;使徒跟他同坐。15他對他們說:「我一直盼望在受難以前和你們一起吃這逾越節的晚餐。16我告訴你們,非等到這晚餐在上帝的國度裏有了真正的意義,我絕不再吃它。」17於是耶穌拿起杯,向上帝感謝了,說:「你們拿這杯,分著喝。18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非等到上帝的國度來臨,我絕不再喝這酒。」19然後他拿起餅,向上帝感謝了,擘開,分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捨的。你們這樣做來記念我。」20飯後,他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上帝的新約,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設立的(有些古卷沒有19節「是為你們……來紀念我」這段話和20節。)。21「你們看,那出賣我的人在這裏和我同桌!22人子固然要照上帝所安排的受死,可是那出賣他的人有禍了!」23他們彼此追問:「要幹這事的人到底是誰呢?」
逾越節晚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家人團聚」一起晚餐,換言之,耶穌與門徒之間有如「家人」的關係。正如,今天我們要奉耶穌基督的名舉行聖餐,也表明我們是屬靈的家人,是耶穌基督的家人。
原本逾越節是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在逾越節的晚餐裡,他們會一邊吃一邊複述《出埃及記》中有關猶太人擺脱奴役、穫得自由的故事,當夜以色列人殺羔羊,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楣和門框上,得免被滅命的使者擊殺(出埃及記12:21-23)。但是,在耶穌的主持之下,逾越節的宴席已經成為救恩的宴席。本來是羔羊被殺代替人的命,現在變成了耶穌被交和被釘,這是表明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羊羔(參哥林多前書5:7),為世人被殺獻祭,以除去世人的罪孽(參約翰福音1:29)。
舊約的逾越節:象徵以色列人脫離埃及而得拯救,由羔羊血作為贖價(出埃及記12:12-14)。新約的逾越節:象徵人類脫離罪的綑綁而得拯救,由耶穌寶血作為贖價(哥林多前書5:7)。
耶穌基督的最後晚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聖餐」。耶穌以餅代表身體,用酒代表血,很清楚的表明耶穌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建立他與門徒的關係;同時,也讓門徒知道他在受難之前,所惦記的是他和人所立救贖的新約。
而二千年來,基督的教會都不斷通過聖餐的舉行來表白對耶穌的信仰告白,也表明與耶穌的生命緊緊結合在一起。當我們領受聖餐時,必須用懺悔認罪的心來反省自己是否遵行耶穌基督愛的救贖,並紀念與耶穌基督所立生命的約。
五、門徒爭論誰最偉大(22:24-30)
24門徒們有了爭論,究竟他們當中誰算是最偉大的。25耶穌對他們說:「世上的君王有管轄人民的權力,而統治者被尊稱為救星;26但是你們不應該這樣。你們當中那最大的,反而應該像年幼的;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27那坐著吃喝的大,還是那伺候他的大呢?當然是那坐著的大。然而,我在你們當中是伺候人的。28「我在磨煉中,你們始終跟我在一起。29我現在要把我父親所賜給我的王權也賜給你們。30你們要在我的國度裏跟我同桌吃喝,並且要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族。」
在路加福音第廿二章裡,記載耶穌最後的晚餐,耶穌被捕受審問;也記載猶大出賣耶穌、門徒爭論誰最偉大,和彼得不認主。在作者路加的記載裡,我們看到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比。這對比就是耶穌的就義,和門徒的墮落。
關於「門徒爭論誰最偉大」的故事,馬太福音、馬可福音都是放在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死之後(參考馬太福音20:17-28;馬可福音10:32-44),而路加福音則是將門徒爭論誰最偉大的事,放在逾越節晚餐的場合裡。路加有意凸顯了這件爭執大小的事件。門徒順服人性的軟弱,彼此爭論世俗地位的大小。而耶穌則是順服上帝的旨意,宣告他將犧牲生命來就上帝的義。哪一個才是「大」呢?
今天的經文裡面給了我們二項寶貴的教導。這二項的教導可以從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比看到。
一、耶穌的就義和門徒的墮落
在第七至二十節裡,我們所看到的耶穌,他在受難死以前,仍然關心社會底層的弱勢者,他仍然關心人的得救。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是用生命來就上帝的義。但是,門徒卻是看重世俗的功名、成就,先有猶大出賣耶穌,其次有門徒相爭誰要坐大位等等的墮落。甚至耶穌最得意的門徒彼得,最後也三次否認耶穌。
有時我就在想,這是因為門徒太軟弱,還是耶穌三年的教導失敗呢?但是,等到五旬節聖靈降臨時,這些原本軟弱的門徒,居然勇敢面對猶太官府,也變成很有口才在眾人面前傳福音。
這就讓我們體驗到,人雖然軟弱容易犯罪,容易受撒但的誘惑,但是上帝應許聖靈來更新我們、充滿我們,順從聖靈我們才能得到新的力量。正如,軟弱、墮落的門徒,後來變成勇敢就義的人。使一位犯罪的人,悔改脫離罪的引誘,過一個重生的生活。
「至於你們,基督已經把他的靈賜給你們。只要他的靈與你們同在,你們就不需要別人的教導;因為他的靈要把一切事教導你們,而他的教導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們要順從聖靈的教導,始終活在基督的生命裏。」(約翰一書2:27)今天,我們都必須警醒,不是我們蒙揀選就自動會勝過撒但的誘惑,猶大出賣耶穌、門徒也都曾跌倒,但當門徒謙卑遵照耶穌基督的吩咐時,他們在「馬可樓」等候聖靈降臨在各人身上後,他們的生命就不再一樣。這也提醒我們謙卑在上帝面前,尋求聖靈帶領的重要性。
二、「上帝國的價值觀」和「世俗的價值觀」
耶穌的就義和門徒的墮落,對照起來,就是「上帝國的價值觀」和「世俗的價值觀」。特別當門徒在以世俗的價值觀看待權位時,耶穌要我們知道在上帝國裡的職位乃是為了服事人和服事上帝而設的,「權力是為服務」。這也讓我們知道,在教會裡,牧者、長老、執事、議長等的職分是為了服事人和服事上帝,不是為了受人讚美,也不是要代表管轄眾人的權勢。
雖然耶穌說:「你們當中那最大的,反而應該像年幼的;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或許我們也聽過某些傳教者、長老為了爭取當選中會、總會議長或是機構董事長而忙碌的拉票,甚至還有人擺設宴席。雖然這些事情發生在極少數的人身上,但是這些現象的發生,都讓我們再次看到信仰生活的墮落,這種墮落也一再影響耶穌基督的教會。
耶穌基督為基督教這個信仰團契作了一非常重要的定義—作領袖的,應該像僕人。甚至,這樣的「上帝國的價值觀」也需要取代「世俗的價值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主制度下「公僕」的觀念。在獨裁的制度下,掌權者奴役眾人,但在民主制度下,掌權者是「公僕」。當一個人想要出來選總統的時候,他會說他要當「公僕」,他會說「人民是政府的頭家」,如果他說他要當人民的「老大」,這樣他就可能就選不上。
僕人的服事是主耶穌頗核心的價值,耶穌曾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10:45)
197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Robert K. Greenleaf 提出「僕人領導力」(Servant Leadership)的管理,在他《僕人領導學》(Servant Leadership, 1977。中譯本2018.3.10出版)一書,有五位非常重量級的推薦者,例如「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在《僕人領導學》一書裡,Greenleaf 說有一本書《東方之旅》(Journey to the East),內容描述一群人籌劃一次神秘的東方旅行,而靈魂人物乃是大家的僕人李奧(Leo),他聽從主人們的吩咐,打點瑣事,常穿梭在不同主人間扮演協調溝通的角色,漸漸地,大家習慣於他的協調與安排,直到有一天,李奧突然失蹤,眾人便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此時大家才深深體會到,事實上,李奧早已成為攸關全局的重要人物,沒有他的規劃、帶領,眾人無法完成這一趟旅行。
Greenleaf教授強調:「要建設一個好的社會,也就是有公益及關懷,強者與弱者無限的彼此服事,就是建立僕人領導的機制,讓最像僕人的人作領袖。」而這位僕人要有耶穌的價值觀,學習耶穌建立關愛、尊重、信任、接納及承諾的關係。不僅在信仰團體需要有僕人的領導,甚至在世俗的團體也需要以僕人領導來代替獨裁統治。耶穌的教導二千年來不斷在影響世界,引導我們的方向,願「上帝國的價值觀」落實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問題討論:
1. 從經文中,您看到耶穌與門徒之間有哪些差異或對照?
1. 從經文中,您看到耶穌與門徒之間有哪些差異或對照?
2. 猶大為何出賣耶穌,您認為有哪些可行性?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反省?
3. 「權力是為服務」,耶穌的僕人領導如何落實在教會與社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