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創世記第五章的人都活到五、六百歲以上?
黃春生牧師
當我們在看創世記第五章的家譜時,會看到兩樣特別的記載:一、都註明每個人的歲數;二、重複「並且生男育女」這句話。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歲數都上百歲,甚至近千歲,怎麼會那麼長壽?這也是大多數的人在讀這一段常會產生的疑惑。
希伯來人看數字很喜歡以五、十來計算,因為人一雙手有十個手指,如果能用一隻手的五個指頭,或一雙手的十個指頭算進去的,就算是美好。在台灣,我們也是習慣在10的倍數下,會擴大慶祝。沒有人在逢9慶祝,都是在10週年、20週年、30週年擴大慶祝。很有意思的是,在第五章的家譜中,從亞當到挪亞總共出現十個人,意思是這十個人都是「十全十美」的,是受上帝紀念的選民。
說到數字的觀念,台灣人與希伯來人有相似的觀念,也有不一樣的觀念。台灣人很忌諱4,因為發音和「死」相近。若你仔細觀察汽機車車牌,就會發現車牌最後一個數字沒有「4」,是因為車禍者的車牌最後一個數字是「4」嗎?不!是因為不守交通秩序。
幾年前,聽到一位牧師感嘆的說,有人信主很久卻仍陷入民間世俗的觀念。有一回某位未信者來找這位牧師抱怨,說他教會某長老不守信用,這位長老向他下了訂金買房子,結果過了幾天居然反悔,而且還要他退回訂金。牧師找了這位長老,要瞭解為何退訂的原因。經過許久的談話,後來這位長老才說出原因,因為那房子的門牌是「114」,他認為這很不吉利,朋友都告訴他住進去會「一一死」。牧師曉以信仰之道後,說:「在我看來,不是『一一死』,而是『一一賜』上帝要一個一個賜福。」這下這位長老才安心買了房子。
「4」這數字在希伯來的文化裡,常指「全地」,「地的四角頭、四方」。四十也代表在世界中完整的時間,就像摩西40年在埃及,40年在曠野牧羊,40年出埃及。就像以色列人40年在曠野才得以進入迦南地。耶穌40天在曠野受試探。40代表在世界中完整的時間。
台灣人喜歡「168」,「一路發」。喜歡「6」,「66大順」。但希伯來人對「6」就很感冒,上帝第6天創造人,人是不完全的,有罪的。「6」就是聖潔的「7」缺「1」,而有缺陷,而不完全。
希伯來人形容「最美」會說「美、美、美」連續說三次,就是代表美的「最高級」,就像「聖哉、聖哉、聖哉」說三次就是指「至聖」。這和英文比較級會加「-er」,最高級會加「-est」是很不一樣的。台語在形容「美」就非常的傳神:「美」,「有夠美」,「美到要死」。因此,啟示錄說到撒但的數字是「666」,就是指「不完全、不完全、不完全」。約二十幾年前有保守的基督徒宣稱「computer」就是撒但的工具,因為computer的排序數字×6加起來是「3×6+15×6+13×6+16×6+21×6+20×6+5×6+18×6=666」,因此他們當時呼籲全世界不要使用電腦,但諷斥的是他們今天電腦也用得很凶。這就是讀聖經「讀到背後」。所以,我們要在希伯來人的數字脈絡瞭解這些經文的內容。
希伯來人看「5或10」是美好的數字,如果再加上七這個數字,便是更神聖與完全。例如,聖經記載亞伯拉罕75歲離開父親的家,75乃是5的倍數,代表亞伯拉罕美好的行動。又如約瑟被賣到埃及時,是17歲,這是10加上7,因此不僅有著美好的事情發生,而且這件事情的發生也充滿神聖的目的。如果我們知道希伯來人對數字的觀念之後,來看第五章的歲數時,就有不一樣的了解。
例如25節說瑪土撒拉在187歲時生了兒子,名叫拉麥,以後他又活了782歲,並且生男育女,他死的時候是969歲。187是180加7。782是775加7。二者加起來就是969歲。從這些數字,希伯來人所要表達出的是,這些人都活得很有意義,也很美好。
若是按照希伯來人神聖「七」的觀念來看,以諾剛好排第七位,這要說明在這十人裡面以諾實在是更完美了,他的完美是因為「以諾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5:.22, 24)。但是以諾卻是家譜中在世最短的人,只有365年。這也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生命的完美並不再他是否長壽,而在於他是否能與上帝同行。也因此,作者說上帝將以諾接去。
家譜中除了都註明每個人的歲數之外;還重複「並且生男育女」這句話。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是整個第五章的重點。因為這句簡單的話,是在表示人順從上帝的命令。當上帝創造人之後,對人第一個命令就是「你們要生養許多兒女」甚至要「遍滿全世界」(創世記1:28)。通過家譜的記載,至少我們可以發現,他們被紀念乃是遵行上帝的話語-「生養眾多」的命令。
雖然人實踐「生養眾多」的命令之後,人還是必須面對「死亡」。因為,這是上帝對始祖亞當犯罪所開始的審罰。但是,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以諾被上帝接去。聖經告訴我們以諾與上帝同行,就不需經歷「死亡」。
二十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 Martin, 1889-1976)說:「人是向死亡而活」,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活的目的就是要面對有一天的死亡。羅馬書也告訴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世人在面對死亡的陰影,有何盼望呢?如果我們一生下來,活的目的就是要面對死亡,那麼上帝為何要人類「生養眾多」?以諾的故事,提供我們一個盼望,就是人人都可以超越死亡的陰影。雖然「死亡」是罪的代價,但是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件事可以超越死亡,那就是「與上帝同行」。
黃春生牧師
當我們在看創世記第五章的家譜時,會看到兩樣特別的記載:一、都註明每個人的歲數;二、重複「並且生男育女」這句話。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歲數都上百歲,甚至近千歲,怎麼會那麼長壽?這也是大多數的人在讀這一段常會產生的疑惑。
傳統上的解釋大致可以分成三類:(1)神學數字象徵法,壽數多為五、七、十的倍數,目的是將神學的完滿性呈現出來;(2)採取當時的兩河流於通用的六十進位來記算時間;(3)沒有環境污染,因此人類整體壽命相對今天長得多。但是坦白說,以現代人的經驗實在無法解釋這種記錄。不過,若以「十位族長名字的排列」,就非六十進位所能解釋的,因此,我比較推薦以神學數字象徵法,即以希伯來人的數字觀念來看,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
希伯來人看數字很喜歡以五、十來計算,因為人一雙手有十個手指,如果能用一隻手的五個指頭,或一雙手的十個指頭算進去的,就算是美好。在台灣,我們也是習慣在10的倍數下,會擴大慶祝。沒有人在逢9慶祝,都是在10週年、20週年、30週年擴大慶祝。很有意思的是,在第五章的家譜中,從亞當到挪亞總共出現十個人,意思是這十個人都是「十全十美」的,是受上帝紀念的選民。
說到數字的觀念,台灣人與希伯來人有相似的觀念,也有不一樣的觀念。台灣人很忌諱4,因為發音和「死」相近。若你仔細觀察汽機車車牌,就會發現車牌最後一個數字沒有「4」,是因為車禍者的車牌最後一個數字是「4」嗎?不!是因為不守交通秩序。
幾年前,聽到一位牧師感嘆的說,有人信主很久卻仍陷入民間世俗的觀念。有一回某位未信者來找這位牧師抱怨,說他教會某長老不守信用,這位長老向他下了訂金買房子,結果過了幾天居然反悔,而且還要他退回訂金。牧師找了這位長老,要瞭解為何退訂的原因。經過許久的談話,後來這位長老才說出原因,因為那房子的門牌是「114」,他認為這很不吉利,朋友都告訴他住進去會「一一死」。牧師曉以信仰之道後,說:「在我看來,不是『一一死』,而是『一一賜』上帝要一個一個賜福。」這下這位長老才安心買了房子。
「4」這數字在希伯來的文化裡,常指「全地」,「地的四角頭、四方」。四十也代表在世界中完整的時間,就像摩西40年在埃及,40年在曠野牧羊,40年出埃及。就像以色列人40年在曠野才得以進入迦南地。耶穌40天在曠野受試探。40代表在世界中完整的時間。
台灣人喜歡「168」,「一路發」。喜歡「6」,「66大順」。但希伯來人對「6」就很感冒,上帝第6天創造人,人是不完全的,有罪的。「6」就是聖潔的「7」缺「1」,而有缺陷,而不完全。
希伯來人形容「最美」會說「美、美、美」連續說三次,就是代表美的「最高級」,就像「聖哉、聖哉、聖哉」說三次就是指「至聖」。這和英文比較級會加「-er」,最高級會加「-est」是很不一樣的。台語在形容「美」就非常的傳神:「美」,「有夠美」,「美到要死」。因此,啟示錄說到撒但的數字是「666」,就是指「不完全、不完全、不完全」。約二十幾年前有保守的基督徒宣稱「computer」就是撒但的工具,因為computer的排序數字×6加起來是「3×6+15×6+13×6+16×6+21×6+20×6+5×6+18×6=666」,因此他們當時呼籲全世界不要使用電腦,但諷斥的是他們今天電腦也用得很凶。這就是讀聖經「讀到背後」。所以,我們要在希伯來人的數字脈絡瞭解這些經文的內容。
希伯來人看「5或10」是美好的數字,如果再加上七這個數字,便是更神聖與完全。例如,聖經記載亞伯拉罕75歲離開父親的家,75乃是5的倍數,代表亞伯拉罕美好的行動。又如約瑟被賣到埃及時,是17歲,這是10加上7,因此不僅有著美好的事情發生,而且這件事情的發生也充滿神聖的目的。如果我們知道希伯來人對數字的觀念之後,來看第五章的歲數時,就有不一樣的了解。
例如25節說瑪土撒拉在187歲時生了兒子,名叫拉麥,以後他又活了782歲,並且生男育女,他死的時候是969歲。187是180加7。782是775加7。二者加起來就是969歲。從這些數字,希伯來人所要表達出的是,這些人都活得很有意義,也很美好。
若是按照希伯來人神聖「七」的觀念來看,以諾剛好排第七位,這要說明在這十人裡面以諾實在是更完美了,他的完美是因為「以諾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5:.22, 24)。但是以諾卻是家譜中在世最短的人,只有365年。這也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生命的完美並不再他是否長壽,而在於他是否能與上帝同行。也因此,作者說上帝將以諾接去。
家譜中除了都註明每個人的歲數之外;還重複「並且生男育女」這句話。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是整個第五章的重點。因為這句簡單的話,是在表示人順從上帝的命令。當上帝創造人之後,對人第一個命令就是「你們要生養許多兒女」甚至要「遍滿全世界」(創世記1:28)。通過家譜的記載,至少我們可以發現,他們被紀念乃是遵行上帝的話語-「生養眾多」的命令。
雖然人實踐「生養眾多」的命令之後,人還是必須面對「死亡」。因為,這是上帝對始祖亞當犯罪所開始的審罰。但是,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以諾被上帝接去。聖經告訴我們以諾與上帝同行,就不需經歷「死亡」。
二十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 Martin, 1889-1976)說:「人是向死亡而活」,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活的目的就是要面對有一天的死亡。羅馬書也告訴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世人在面對死亡的陰影,有何盼望呢?如果我們一生下來,活的目的就是要面對死亡,那麼上帝為何要人類「生養眾多」?以諾的故事,提供我們一個盼望,就是人人都可以超越死亡的陰影。雖然「死亡」是罪的代價,但是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件事可以超越死亡,那就是「與上帝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