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聖誕節讚美禮拜~黑夜中的微光

黑夜中的微光
2018.12.23待降節第四主日——濟南教會聖誕節讚美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9:1-2
啟示錄22:1-5

神聖的樂曲是「見證福音」的語言。
聖誕讚美的主題《天父愛疼之暝》(天父慈愛之夜)

先知以賽亞的處境:內有烏西雅王駕崩,外有敘利亞、北國以色列聯軍,及亞述的威脅。

在耶穌再來之前,世界仍然會因為人的罪惡而陷入黑暗的處境。

聖尼古拉教堂(St. Nikola Church)

薩爾茲堡(Salzburg)歐本多夫(Oberndorf)
◎《平安暝!聖誕暝!》二百年的紀念。
作詞:若瑟·莫爾(Joseph Mohr)1816年。
作曲:弗朗茨·克薩維爾·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1818年。
發表:18181224日在歐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拉教堂。

若瑟·莫爾,非婚生的社會邊緣人,因愛而轉變。
若瑟·莫爾的進步觀念:維護工人的權益、母語禮拜。
法國拿破崙十二年戰爭(1803-1815)後,對和平的期待。

◎過去二百年有過三大戰爭:
法國拿破崙戰爭(1803-1815)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薩爾茲堡1919第一屆薩爾茲堡音樂節吟唱《平安暝!聖誕暝!》
薩爾茲堡1945願和平歸給地上他所喜愛的人!(路加福音2:14)

◎大災難過後,「那裏不再有黑夜;他們不需要燈光或日光,因為主上帝是他們的光。他們要作王統治,直到永遠。(啟示錄22:5)

聖誕節在提醒我們,要使基督的光越照越明。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在伯利恆的那一夜,「聖家庭」經歷流浪客旅不被接納的痛苦。

荷蘭海牙伯特利教會(the Protestant Bethel Church)廿四小時不間斷禮拜,教會決定「庇護」到底。讓受迫害的人,在黑暗中看見「微光」。

問題討論:
1.你觀察到過去到現代有過哪些欺壓、迫害、不公義的「黑暗」?
2.在平安夜、伯利恆的那一夜,「聖家庭」被拒絕。在我們的處境下,我們可以如何邀請及接納那些因饑餓、戰爭、歧視、恐怖主義或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而逃離家園的人?
3.我們可以如何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基督的「真光」得到自由、盼望?

黑夜中的微光
2018.12.23待降節第四主日——聖誕節讚美禮拜(講道篇)
以賽亞書9:1-2
1他們被趕逐到恐怖的黑暗中。他們再也找不到逃脫患難的出路。西布倫拿弗他利兩支族所居住的地方曾被藐視;但是在將來,這地區,就是從地中海向東伸展到約旦河東岸,包括異族居住的加利利,都要獲得光榮。2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已經看見大光;以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現在有光照耀他們。 
啟示錄22:1-5
1天使又讓我看一道生命水的河流,閃耀像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2通過城中心的街道。河的兩邊有生命樹,每年結果子十二次,每月一次;樹的葉子能夠醫治萬國。3城裏不再有上帝所詛咒的事。上帝和羔羊的寶座要在這城裏;他的僕人都要敬拜他。4他們要朝見上帝,而他的名要寫在他們的額上。5那裏不再有黑夜;他們不需要燈光或日光,因為主上帝是他們的光。他們要作王統治,直到永遠。 

聖誕平安,願主的恩典與大家同在。今天待降節第四主日裡,聖歌隊、樂團帶領我們一同來敬拜。神聖的樂曲是「見證福音」的語言,這語言能直抵每個人的心,能喚回遠離教會或信仰的人,甚至也是祈禱的語言,唱出我們對上帝的讚美與渴望。今年的聖誕讚美禮拜,聖歌隊、樂團帶領我們敬拜,所獻的詩歌主題《天父愛疼之暝》(天父慈愛之夜, Night of the Father’s Love),帶領我們思想、尋找救主耶穌,從世界萬有尚未受造,聖子已在父懷抱,祂是創始成終的主。也述說著,在死蔭幽谷,黑暗時代,耶穌降生,這微光持續,在這世間越照越亮。正如,先知以賽亞所傳講的信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已經看見大光;以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現在有光照耀他們。(以賽亞書9:2)在先知以賽亞的時代裡,南國猶大國內發生烏西雅王駕崩(參考以賽亞書6:1),國外面對敘利亞及北國以色列聯軍的侵略,又加上亞述帝國也整軍要併吞。面對內外交迫的艱難處境,他們被趕逐到恐怖的黑暗中,他們再也找不到逃脫患難的出路。在這艱難的處境下,先知以賽亞從上帝那裡領受話語,為黑暗處境下的國家與人民指引一條看見「大光」的道路。
在今日的世界,我們在黑暗中仍持續盼望「大光」。在耶穌再來之前,我們的世界仍然會因為人的罪惡而陷入黑暗的處境,而受到戰爭威脅、受到壓迫的人仍然會渴望得到自由與平安。
剛剛我們也唱了一段《平安暝!聖誕暝!》(華語:平安夜!聖善夜!德語: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這是一首十分流行的傳統聖誕頌歌,今年剛好是這首歌二百年的紀念日。歌詞於1816年由奧地利年輕的神父若瑟·莫爾(Joseph Mohr)以德語撰寫。兩年後由奧地利作曲家也是當地教堂詩班指揮弗朗茨·克薩維爾·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配了曲。於18181224日聖誕夜那天晚上,第一次在上奧地利靠近薩爾茲堡(Salzburg)附近的小村莊歐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kola Church)平安夜禮拜中以吉他伴奏首次公開演奏。這個月初,我去德國聖本篤修道院參加待降節靈修課程時,也特別去奧地利歐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拉教堂參觀。二百年來,這首歌被翻譯超過三百種語言,在全世界各地被吟唱,2011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
作詞的神父若瑟·莫爾(Joseph Mohr)是一位非婚生,母親未婚懷孕生下他,在當時他是被歧視的社會邊緣人,但在有愛心的神父收養並在薩爾茲堡的聖本篤修道院生活,後來進入神學院造就,1815821日成為一位神父,被派到薩爾茲堡(Salzburg)附近的小村莊歐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kola Church)服事。
薩爾茲(Salz)是德語的「鹽」,薩爾茲堡一帶也因為產鹽岩而使得城市非常富有。若瑟·莫爾(Joseph Mohr)從被歧視的社會邊緣人,因著愛使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轉變。若瑟·莫爾經歷被歧視的時期,因此他很能體會社會底層的人,他經常與薩爾茲堡的鹽商交涉,維護工人的權益,在沒有人權的年代裡,若瑟·莫爾的觀念是很進步的。當時的彌撒(禮拜)只准使用拉丁語唱詩,但他這首《平安暝!聖誕暝!》卻是用底層百姓生活的德語來作詞,他突破傳統僵化的教條定規。很快的,這首歌以民謠吉他伴奏的詩歌,從鄉村傳唱起來。
這首詩歌一開始會被如此「同理」引起共鳴,也因為當時的歐洲歷經法國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稱帝後展開約十二年的戰爭(1803-1815),他們期待戰爭結束,和平早日降臨,期待平安臨到受到戰爭荼毒的土地。台語、華語、英語的歌詞只有三段,但最早的版本有六段,後三段期待戰爭結束的「終戰」之聲。
第五段歌詞寫著:「長久以來我們所引領企盼的平安夜!聖善夜!當我們的主息怒,就是在混沌之初,列祖列宗早已預告的世界和平。」1815年奧地利剛脫離拿破崙的佔領,1816年終於可以度過數十年來第一個真正的「平安夜」,於是若瑟·莫爾神父作了這首歌詞。
過去二百年裡,《平安暝!聖誕暝!》這首歌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的世界在黑暗中,但仍有基督的微光繼續照亮這世界,且是越照越亮。
過去二百年在歐洲有過三大戰爭,法國拿破崙戰爭傷亡約65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傷亡約1700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7000萬人,世界再次成為廢墟。拿破崙戰爭之後,《平安暝!聖誕暝!》這首歌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141224日平安夜裡,德國及英國士兵在戰場上合唱這首歌,隔天聖誕節時,又在戰場舉行足球比賽,在無情戰爭中看到和平其實就在我們的內心被渴望著,電影《近距交戰》就是在描述平安夜敵對的雙方停火的真實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隔年1919年舉行第一屆薩爾茲堡音樂節吟唱《平安暝!聖誕暝!》這首歌,期待世界的和平。
但是很可惜的,二十年後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在戰爭危急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二人合唱《平安暝!聖誕暝!》,期待耶穌基督的平安降臨。1945年戰爭結束,薩爾茲堡從廢墟重建,並以「願和平歸給地上他所喜愛的人!(路加福音2:14)作為他們的祈禱,渴望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的再來。
在黑夜中,渴望上帝的大光照耀;在受迫害中,渴望得著自由釋放;在戰爭中,渴望得著和平。先知以賽亞在他的時代,國家及人民面對內外交迫的艱難處境下,先知以賽亞從上帝那裡領受話語,為黑暗處境下的國家與人民指引一條看見「大光」的道路。
新約時期,上帝更在耶穌基督裡向世界宣告「上帝愛世人」,傳遞上帝來的平安與盼望,讓人在黑夜中看到微光,這光越照越明。在啟示錄中,更進一步描述大災難過去後,「那裏不再有黑夜;他們不需要燈光或日光,因為主上帝是他們的光。他們要作王統治,直到永遠。(啟示錄22:5)人在上帝裡將得著永恆的醫治、永恆的生命,並在永恆裡面親近上帝、敬拜上帝。
聖誕節在告訴我們,黑暗中仍有上帝預備的微光。聖誕節在提醒我們,要使基督的光越照越明。等候耶穌基督再來之前,我們要致力在黑暗中使人看見「微光」,看見「希望」,看見「和平的君王」,致力主耶穌基督的祈禱:「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在平安夜、伯利恆的那一夜,在耶穌降生的那一夜,「聖家庭」經歷流浪客旅不被接納的痛苦,願我們的心不要像伯利恆城門庭深鎖的客店。而是要邀請及接納那些因饑餓、戰爭、歧視、恐怖主義或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而逃離家園的人。如此,我們才能見證黑暗中那位帶來「真光」的耶穌基督。
我在德國聖本篤修道院得知他們收容三十幾位躲避戰爭的難民,很受感動,因為他們在實踐基督的愛,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大光。二個月前,荷蘭海牙的伯特利教會(the Protestant Bethel Church)1026日下午130分開始一場廿四小時不間斷的禮拜,迄今已經1400小時。根據荷蘭的法律規範警方不許在禮拜過程中進入教堂干擾禮拜進行。這項不間斷的禮拜、講道,是為了保護一個亞美尼亞難民家庭,不被逮捕遣返。43歲的塔姆拉茲揚(Sasun Tamrazyan)來自亞美尼亞,曾活躍於該國的反對黨,因政治異議而被當局盯上,甚至受到死亡威脅,於是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舉家逃至荷蘭尋求政治庇護,至今已於荷蘭生活長達九年,同時也展開緩慢的庇護申請。但二個月前卻被通知荷蘭政府要趕走他們。伯特利教會得知消息後,教會的牧師、長老、執事、信徒就為這個難民家庭進行廿四小時不間斷禮拜,得到荷蘭國內、國外超過550位的牧師,自願前來「輪班」講道、祈禱、吟唱詩歌,為了這個難民家庭,教會決定「庇護」到底。讓受迫害的人,在黑暗中看見「微光」。
在聖誕節時,我們期待先知以賽亞的信息實現在今日,「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已經看見大光;以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現在有光照耀他們。(以賽亞書9:2)我們也期待啟示錄預言耶穌基督再來那個世界,「那裏不再有黑夜;他們不需要燈光或日光,因為主上帝是他們的光。他們要作王統治,直到永遠。(啟示錄22:5)聖誕節在告訴我們,黑暗中仍有上帝預備的微光,若我們當中有人陷入困境愁苦,願基督的光引導你出黑暗入光明。聖誕節在提醒我們,要使基督的光越照越明。願上帝的話幫助我們與他同行,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大光。

問題討論:
1.你觀察到過去到現代有過哪些欺壓、迫害、不公義的「黑暗」?
2.在平安夜、伯利恆的那一夜,「聖家庭」被拒絕。在我們的處境下,我們可以如何邀請及接納那些因饑餓、戰爭、歧視、恐怖主義或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而逃離家園的人?
3.我們可以如何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基督的「真光」得到自由、盼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