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哥林多後書 9:1-15

經文進度:哥林多後書 9:1-15 現代中文譯本
1關於接濟猶太信徒的事,我不必給你們寫信。

到有關接濟耶路撒冷教會猶太信徒的事,為何保羅會說:「我不必給你們寫信」,主要的原因是在前一封書信哥林多前書16:1-4這樣說:
「關於籌款幫助信徒的事,你們可以依照我從前吩咐加拉太各教會的辦法去做。每星期天,你們每一個人應當按自己的收入照比例撥出一些錢,積存起來,不必等我來時才現湊。我到的時候,會派你們所信任的人,給他們介紹信,讓他們把你們的捐款帶到耶路撒冷去。如果需要我親自走一趟,他們可以跟我一起去。」
從這段話可看出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已經提過,關於接濟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如果現在再次提出的話,很容易讓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以為使徒保羅對他們不夠信任。而在第七章,他曾一再表示對哥林多教會信徒是「絕對信任」(7:4,16),也就是相信哥林多教會應該知道對於接濟的事,他們會明白,也知道該怎樣配合使徒保羅的計劃才對。
2我知道你們是願意出力的,因此曾向馬其頓人誇耀你們的慷慨。我說:「亞該亞的弟兄們從去年就有了準備。」你們的熱心已經感動了許多人。
這一節提到哥林多教會準備要接濟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之事,是從「去年」就開始的。
3現在我派這幾位弟兄去,希望你們正像我所說的早已把捐款準備好了,使我們在這件事上稱讚你們的話不是空話。
4假如有馬其頓人跟我們一起去,發現你們並沒有準備好,我們就會很難為情,因為對你們太相信了。至於你們會覺得慚愧,那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接濟猶太信徒的計畫,如第2節所說,是早在「去年」就說要做的事,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動靜,而使徒保羅卻一再對馬其頓教會的信徒誇耀說他們很早就有反應,那就會讓別人以為使徒保羅撒謊,也會讓哥林多教會在眾人面前感到慚愧。
5因此,我認為必須派這幾位弟兄先到你們那裏去,把你們所答應的捐款先湊齊,等我到的時候都預備好了;這可以表示你們的捐助是出於甘心樂意,而不是出於勉強。
這一節裡,保羅說要派幾位弟兄先去哥林多教會。「幾位弟兄」,是指提多,以及8:16-23所提到不具名的弟兄,其中有兩位還是「各教會的代表」。這就讓我們看出一個清楚的輪廓:為了募款接濟耶路撒冷教會的事,使徒保羅不是自己在做,而是有一群信徒在幫助他,這些人有的還是教會的代表。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委員會在處理,為的是讓這樣的事工有足夠的公信力。使徒保羅相當小心這些事,原因是常有人喜歡在他的背後扯他的後腿。在哥林多教會內部,就有人說他貪婪、愛錢,甚至說他不是真正在傳福音,而是為了要「靠傳福音吃飯」(哥林多前書9:4)。為了防範這樣的謠傳傷害福音的事工,使徒保羅在開拓教會時,都有一個特別的方式:由開拓起來的教會,出力來幫助新地區開拓新教會。他不從新開拓的教會領取任何生活費用,這樣可以避免讓人說他開拓教會是為了要謀取生活的需要。
會主心得:對公家的錢必須相當小心,尤其是在信仰團契裡更需要小心處理,因為稍一不慎,就會使許多人信心跌倒,而錢也是最容易誘惑人犯罪的力量。在長老教會的教會法規中,甚至禁止傳道者管理教會的財務,都是長執在負責,主要是為了讓傳道者專心傳道、牧養,也避免金錢上的試探。主日奉獻清點時,必須由二位司獻執事將奉獻金額點交給出納,將奉獻報表點交給會計。再由出納、會計分別按職責辦理。此外,長老教會的制度裡,也設立有檢帳委員,這些委員不可以從長執中推選出來,而必須是會友才可以,之所以會這樣規定,並不是在懷疑負責會計、出納的人不誠實,或是對他們信心不夠,都不是這樣,而是要證明受託在處理財務的同工,確實是很盡責。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家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猜忌。
6要記住: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可能是當時社會一句很流行的諺語。特別是在農業社會的時代,這句話也是大家共同的生活經驗:誰栽種的多,誰收穫也多。使徒保羅用大家熟悉的經驗作比喻,在說明一個重要的信仰觀念:幫助別人,就像撒種子一樣;誰幫助別人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相對的,一個吝嗇的人,只會得到更貧乏的心靈而已。如果我們讀申命記,就會發現上帝透過摩西一再交代以色列人民,必須對那些貧窮的人伸出援手,雖然以色列人民還在曠野流浪,但上帝卻要他們緊緊記住他們曾在埃及過著痛苦的奴隸日子。奴隸,是不能擁有財產的,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屬於主人的。以色列人民在埃及的時候可說一無所有,也因此,經驗到缺乏的痛苦。現在,他們準備要進入迦南地—流奶與蜜的富庶之地,上帝要他們必須學習知道怎樣幫助那些窮困的人。
7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心願捐助,不猶豫,不勉強,因為上帝喜歡樂意奉獻的人。
會主心得:所謂「樂意奉獻」是指心甘情願。沒有人逼,也沒有任何誘惑在催動,而是因為愛的緣故,使徒保羅說「上帝喜愛樂意奉獻的人」。同樣地,一間教會也是這樣,如果是很高興地、樂意地奉獻,這樣的教會所得到的將會是上帝更多的祝福,不但歡喜的聲音會時刻從這間教會發出,甚至是越給予,力量越增添。相對的,越是吝嗇的教會,內部會增添更多的怨言,原因是他們總是會覺得不夠,不會有滿足感。沒有滿足,就不會喜樂,心靈就更空虛。
8上帝會更加豐富地賜給你們,使你們不但自己充足有餘,還能夠在各樣慈善的事上出力。
9正如聖經上說:他慷慨救濟窮苦人;他的仁義存到永遠。

第9節是引用詩篇112:9,詩人特別強調「慷慨賙濟窮苦人」的人,將會「強盛,受人敬重」。這是一句很實在的話,一個會受到尊敬的人,就是對貧困的人充 滿憐憫的心。 
第7-9節,使徒保羅強調幫助貧困的人的一個基本原則:甘心樂意。類似這樣的教訓在箴言裡面也有不少。例如: 「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箴言19:17) 「慷慨把食物分給窮人的,必然蒙福。」(箴言22:9) 這都是在說明喜歡幫助窮人的人,上帝一定會加倍賜福給他。 
10那位賜種子給撒種的,又賜食物給人吃的上帝,也必定把你們所需要的種子賜給你們,又使它長大,使你們的義舉結出豐豐富富的果子。
在第6節才以撒種子作比喻說到「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在第10節,保羅再次以種子來說明上帝對甘心樂意行善賙濟窮人的賜福,就是賜給這樣的人更多的種子。換句話說,甘心樂意行善的人,就好像撒種子一樣,而上帝賜福給這樣的人的方式,就是賜福給這樣的人更多的種子,這就產生一種循環—種子越撒越多。這樣的觀念在拉丁諺語中也有類似的話:「捐贈兩次以上的人,捐贈的步伐總是最快。」意思就是指:一個人如果經常樂善好施,他隨時都會注意去幫助人,而且是越幫助人,因為喜樂,所以越幫忙,速度越快。相對的,吝嗇的人,他的手頭永遠是緊緊的。而且是隨著日子的過去,他的手頭越握越緊。更糟糕的是,這樣的人,永遠覺得所擁有的不夠。
會主心得: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上帝是賞賜「種子」的上帝。「種子」,是財富的來源,因為「種子」越多,收穫就越多;收穫越多,財富就會累積越多。但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當上帝賜福我們累積更多財富時,並不是要我們單獨享受用的,而是要用來幫助更多的人。箴言有這樣的話說:「貧窮人和有錢 人有一處相同,二者都是上主所造。」(箴言22:2)我們不曉得為甚麼上帝要造出貧窮人,但我知道上帝揀選富有的人成為祂的同工,有一重要的用意,就是要富有的人替上帝照顧貧窮人。這也是箴言作者說的:「欺壓窮人等於侮辱 創造主;憐憫貧寒就是敬虔的行為。」(箴言14:31)雅各書的作者說:「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1:27)耶穌基督對那位一心一意只想到要累積更多財富,卻不知道要將財富的一部份與貧窮人分享的財主,說他是「糊塗人」(路加福音12:20),因為他忘了上帝隨時可以從他手中將其所擁有的財富拿回去。然後耶穌基督在這個比喻說了一句結語:「那為自己積聚財富、在上帝眼中卻不富足的人也是這樣。」(路加福音12:21)
11他也要使你們富足,隨時有慷慨施捨的能力,使許多人因為從我們手上接受你們的禮物而感謝上帝。
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他們對貧困的人的濟助,會幫助更多的人感謝上帝。這也是基督徒與上帝同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人來認識上帝,並且因為基督徒的甘心樂意救助,而感謝上帝。
會主心得:我們要非常注意的,是感謝上帝,不是感謝濟助的人,並且因此歸榮耀給上帝,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認識。因為基督教信仰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而捐贈或施與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受贈的人的代禱。請不要忘了,禱告乃是與上帝對話。這些受到救助的人的祈禱中,如果提起捐贈者的名字,等於是在與上帝對話中提起捐贈、施與者的名字,這意義是非常大的。
12因為你們的捐助不但供應了信徒的需要,也使許多人更加流露對上帝的感謝。
13這件慈善工作是一種證據,使許多人知道你們對基督順服,對所宣認的福音忠誠,也能慷慨地救濟別人,他們就會將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
14他們也要因為上帝將非凡的恩典賜給你們,而更愛慕你們,熱切地為你們禱告。
15我們要感謝上帝!他有無法形容的恩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