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羅馬書13.8-14 成為光明之子

成為光明之子

2024.2.18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羅馬書13.8-14


神學家奧古斯丁(St. Augustine)的花園經驗

《懺悔錄》(Confessions)記載生命的悔改、轉向


生命重生的證明:穿上新人、新造的人、結出聖靈果子、成為光明之子


一、重生的基督徒「活出愛」(13.8-10)

1.以愛為根基的靈性與生活

這一段最重要的字是「愛」。愛是什麼?

魯益斯(C. S. Lewis)《四種愛》(The Four Loves)

親愛(storge, affection)

友愛(philia, friendship)

情愛(eros, sexual or romantic love)

聖愛(Agape, selfness love)


● 13.8-10 提到五次的「愛」(Agape)


2.該負的債:愛人如己

恁欠的,著還;應該納的,著納(13.7)

恁欠的」:原文是「納糧」(phoron)

應該納的」:原文是「稅」(telos)

「負債、虧欠」(13.8):私人中間的債務

羅馬社會「恩庇侍從」的關係(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保羅給重生基督徒,更高層次的標準:彼此相愛的義務

新的誡命:「著疼厝邊親像疼家己(利未記19:18)


3.愛成全了全部的法律

出埃及之後,上帝給予新群體的生活指導十誡

保羅有意呼應十誡給基督徒新群體生活指導


「愛」(Agape)的層次,比律法的層次更高

耶穌成全律法(馬太福音5.17)


二、醒過來!做光明之子(13.11-14)

「醒過來」,原文是「警醒」

從「終末」的角度來看今生的生活態度

「死亡」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我們整個人生都是在為這個決定性的日子做調整與準備。

● 1664年創辦的「托拉畢斯特」(Trappist)

請安語 “Memento Mori” 意思是「記得你會死」


在終末迫近時,我們要如何準備呢?

羅馬社會裡,白天時看重光榮高尚、光明磊落

夜晚,特別是更暗沒有人看到之處,縱慾放蕩


著穿主耶穌基督裝備家己」、「披戴基督」:換上戰鬥裝備

穿戴基督,除惡習


早期教會洗禮的儀式(加拉太書3.27)


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反思:


一、愛為何是種「債務」?

借錢是要還的

還完債的人,心理感到滿足感,成為自由,不再被綑綁起來

「無債一身輕」,可能嗎?人情債、情感高利貸

漢人文化裡,人情還透過宗教觀念持續勒索


捨己的「愛」(Agape),是「甜蜜的負擔」


二、成為光明之子

上帝永遠的國度,地上短暫的國度

不可讓世界同化(12.1-2)



大齋節期(Lent):《與耶穌一起走苦路》

禁慾的現代意義:我是自由的,不受慾望控制


德國福音教會(EKD)大齋節期「七週戒絕運動」

大齋首日:塗灰禮

創世記3:19下「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參考詩篇103:14)


問題討論:

1.請分享「欠債」的經驗。保羅說:「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在您的處境中,可以做些什麼實踐呢?

2.羅馬人,夜晚什麼放蕩都可以做。我們要如何警醒才能活出「光明之子」的見證?

3.大齋節期裡,您想要禁絕什麼慾望、什麼癮?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成為光明之子(台語)

    羅馬書13:8-14

1、重生信徒

      重生信徒活出愛

      親像基督獻生命

      擱著作光明之子

      穿上新人日時行

2、相愛非欠債

      彼此相愛非欠債

      不是恩庇及納稅

      著愛厝邊若家己

      只有付出免代價

3、新誡命

      相愛是主新誡命

      超越十誡的命令

      甜蜜負擔無私愛

      落實生活及靈性

4、作光明之子

      上帝的國已經近

      咱當警醒舊換新

      努力作光明之子

      穿戴基督來精進

5、同受苦

      教會屬靈大家庭

      相愛服事無時停

      大齋節期著禁慾

      與主同苦入光明


講道篇


成為光明之子

2024.2.18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篇

羅馬書13.8-14


今天所讀的這一段經文很有名,是帶給第四、五世紀偉大神學家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Hippo)悔改的經文。

奧古斯丁悔改前後判若兩人。他是個天才,十六歲進大學,廿六歲成為當時最富盛名義大利米蘭大學的教授。可是他從小就放蕩不羈,被情慾捆綁無法自拔,十七歲讀書時與一女子同居,十八歲生下私生子。奧古斯丁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不斷為他的得救祈禱。

奧古斯丁所寫的《懺悔錄》(Confessions),描述他三十二歲時,有一天,聽到一個基督徒美好的見證,他很受感動,相比之下,覺得自己罪孽深重,但一直都無法脫離情慾成癮。在《懺悔錄》裡,奧古斯丁說到他對抗罪惡的各種失敗經驗,他說有一天:

我跑到屋子後面的花園去,我就跌倒在地上,用力打自己的頭,拉扯自己的頭髮,大聲哭泣,我向天呼求:「主阿!為甚麼不是現在呢?為甚麼我不現在就全心歸向你。哦!主阿!我現在就願意,求你讓我現在就歸向你吧!」

我幾乎下了決心,然而終究還是沒用。我仍然無法回轉,但是畢竟我又試了一次,我幾乎要成功,也感覺到了,然而我還是沒有成功。

我向上帝呼求:「還要要多久?主阿!還要多久呢?你要永遠生我的氣嗎?請不要再記念我過去的罪惡!主阿!究竟還要多久呢?明天?為甚麼不是今天?為什麼不是現在,就在這個時候呢?」

突然間,我聽見附近花園裡傳來小孩子的聲音,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拿起來唸,拿起來唸!」我拼命回想,這是否是兒童遊戲的一種,但是我一個也想不起來。後來我想,這或許是你的命令。

親愛的主阿!或許是你在命令我要打開聖經,隨手翻開一頁來唸。我翻開了聖經,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使徒保羅所寫的羅馬書第十三章第十三、十四節:「13 我們行事為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生活在白晝中的人一樣。不可縱慾醉酒,不可邪淫放蕩,不可紛爭嫉妒。14 但是,你們要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不要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

我不用唸下去了,也不必再唸下去了。這時我裡面充滿了喜樂,過去的疑慮一掃而空。

頓時,奧古斯丁感覺心中的黑暗離開了,光明的信心洋溢在他的心中。聖靈的風在吹,他經歷了聖靈的更新,罪污洗淨,脱離了多年不能勝過的情慾捆綁。之後他在復活節受洗,開始服事主。四十二歲成為主教,七十二歲離世,三十四年忠心事奉主。這就是奧古斯丁著名的「花園經驗」。

很奇妙,每個人經歷聖靈能力所帶來的更新都很不一樣,奧古斯丁有花園經驗,保羅大馬士革跌倒的經驗。甚至在舊約聖經裡,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色列十二族長到摩西,每個人經歷上帝的經驗都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對上帝是渴望的、是信心與依靠,這部分都是一樣的。

對基督徒來說,實踐上帝的話語與旨意,是活出生命重生的證明。保羅有時用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參考歌羅西書3.10);有時用新造的人;有時以結出聖靈果子;有時用光明對比黑暗來說明生命的重生。在此,保羅用「成為光明之子」來說明基督徒重生的樣式。

這時,我們就來看保羅是怎麼說的?首先我們來看第八至十節。


一、重生的基督徒「活出愛」(13.8-10)

8 千萬不要負債!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那愛別人的,就是成全了法律。9 法律的命令規定:「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盜竊;不可貪心。」這一切以及其他的命令都包括在「愛人如己」這一條命令裡面了。10 一個愛別人的人,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所以,愛成全了全部的法律。

1.以愛為根基的靈性與生活

第八至十節裡面,最重要的字是「愛」。愛是什麼?

分析希臘文的「愛」,最有名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知名學者、作家及神學家魯益斯(C. S. Lewis)所著《四種愛》(The Four Loves)。希臘字原本分為四種:storge親愛(affection)philia友愛(friendship)eros情愛(sexual or romantic love),和Agape無私的聖愛(selfness love)

這四種愛都很重要,但是過度的「親愛」會變成溺愛、親情或情緒勒索。過度的「友愛」、兄弟義氣,容易混淆好與壞的價值。

「情愛」是最接近上帝的,超越對自我、對他人的關注,全心投入於上帝或愛的對象;但是,情愛一但濫用在對人,就會沈溺在情慾,或是無理性的愛戴、擁護;一但濫用在對國家、領袖,就成為有毒的愛國主義,最終會走上侵略他國之路。愛情如此偉大,但在偉大之處也暗藏危機。愛情的話語如同神諭,它能令人完全投入,彷彿達到了永恆的境界。但是,情愛畢竟是一種情感,它不能代替上帝發言。魯益斯說:「愛情一旦受到毫無保留的推崇及無條件的服從,便會成為惡魔。」其中以愛情、宗教或愛國心最容易膨脹為神。

第四種愛:聖愛(Agape, ἀγάπη),無私的愛、無條件的愛或「最高層次的愛」。此種愛(Agape)是由靈裡出來的愛。新聖經辭典(The New Bible Dictionary)為聖愛(Agape)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它是最崇高、最尊貴的一種愛,這種愛把所愛的對象看得極其寶貴。」魯益師認為聖愛就是上帝恩典下的捨己、犧牲之愛。在第八至十節裡提到五次的「愛」,就是使用Agape這個字。


2.該負的債:愛人如己

若是看第七節,「恁欠的,著還;應該納的,著納」。有二個字眼「恁欠的」、「應該納的」。「恁欠的」原文是「納糧」(phoron),在羅馬帝國裡,附庸國、殖民地的人民要繳納的稅,包括土地稅、所得稅、人頭稅。「應該納的」原文是「稅」(telos),包括關稅、進口稅、出口稅、路稅、過橋稅、買賣交易稅、動物所有權稅、駕駛車輛稅。

第八節,負債、虧欠(ὀφείλετε, opheilete),是指私人中間的債務,簡單說起來是借錢要還錢。但是,羅馬社會是講究「恩庇侍從」關係(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的社會,用地位、利益及尊崇來交換服從、效忠,維持恩庇主與侍從者的主從關係,甚至一起壓迫更底層的人。所以,不單是指欠債還錢,更是指人情、利益的交換。在今日社會裡也常看到,禮尚往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但是保羅給了重生的基督徒,一項更高層次的標準。除了對人「不可虧欠人」之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新債務,就是彼此相愛的義務。這對每一位重生的基督徒來說,每天都應該償付的,但每天又會欠上的,這就是彼此相愛的義務。聖愛(Agape),不是羅馬社會的利益交換,不是因為我們領受別人的愛,所以才需要去償還;而是因為我們虧欠上帝愛的債,而要去實踐上帝的話「著疼厝邊親像疼家己(利未記19:18)。耶穌是第一位引用利未記講出「新的誡命」的人。


3.愛成全了全部的法律

羅馬教會,這個基督徒的新群體裡。

就像出埃及記十二章裡的新群體,摩西時代第一次過逾越節的情形。藉著逾越節,以色列人民脫離被綑綁的奴隸生活,從此他們要過新生活,也就是成為上帝的子民,敬拜上帝,並要記取在埃及為奴的日子,好好善待寄居者。

在出埃及之後,上帝給予新群體的生活指導十誡。在此,保羅有意呼應十誡給基督徒新群體生活指導。在第九節,保羅顯然引用十誡的後半段「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盜竊;不可貪心。

一個愛別人的人,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其出發點是發自內心不求回報、不是利益交換的「愛」(在此仍是使用Agape)

「愛」(Agape)的層次,比律法的層次更高。高層次,能夠滿足低層次,這樣愛就「成全」了律法。原本「律法」看重外在、表面的行為,但是「聖愛」、「看無自己的愛」,從內心而發,不求回報,如此也提升律法的意義,成為由內而發的生活態度。

正如耶穌所說的:「不要以為我來的目的是要廢除摩西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我不是來廢除,而是來成全它們的真義。(馬太福音5.17)


二、醒過來!做光明之子(13.11-14)

11 你們必須這樣做,因為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時候;這是你們該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現在我們比剛信的時候更接近上帝的拯救。12 黑夜快要過去,白天就要來臨。我們不可再做暗昧的事;要拿起武器,準備在日光下作戰。13 我們行事為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生活在白晝中的人一樣。不可縱慾醉酒,不可邪淫放蕩,不可紛爭嫉妒。14 但是,你們要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不要只顧滿足肉體的情慾!


「醒過來」,原文是「警醒」,因為時機(kairon)、關鍵契機迫在眼前。縱使今日我們有時鐘、手錶、手機知道時間,但是對於終末,我們卻難以辨識而忽略。

保羅提醒我們此刻就是關鍵時機,「現在我們比剛信的時候更接近上帝的拯救」。保羅深感時間越來越少,我們也一日比一日離主更近,上帝國實現的時刻也越來越近,因此我們必須準備好。

從「終末」的角度來看今生的生活態度,會很不一樣。「終末」一詞或許不易體會,對於「死亡」就比較直接。

「死亡」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我們整個人生都是在為這個決定性的日子做調整與準備。

我曾分享過,在西班牙有一所創辦於1664年的「托拉畢斯特」(Trappist)修道院,創辦者也是該院長藍塞(Rance16261700),他訓練無數委身的神職人員,特別在十八世紀時獻身前往中南美洲非洲,從這所修道院出身的神職人員最具使命感。

該院院長藍塞神父在訓練學生日常起居生活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規定在院內師生彼此相遇時的請安用語要說 “Memento Mori” 這句拉丁語,意思就是「記得你會死」(remember that you will die)。這樣的用語實在很特別,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得到,但卻是這所修道院每天此起彼落、隨處可聞的請安話,這跟我們台灣人在早期相遇時問安、打招呼時所說的「吃飽了嗎?」(chia̍h-pá bōe)確實是很不一樣。

為什麼藍塞院長會用「記得你會死」這句話來成為修道院裡面彼此的問候語?原因是跟基督信仰對生命的了解有密切關係。當一個人想到自己的生命有限時,就會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人,是受造的人,有生命的極限,以及各種能力的限制。當人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時,進而謙卑在上帝面前,尋求上帝的帶領。

在終末迫近時,我們要如何準備呢?

保羅這樣說:要做光明之子,像生活在白晝中的人一樣。

羅馬社會裡,白天時,大家很常規工作、生活。講階級、榮譽、家族聲望,社會上似乎看重光榮高尚、光明磊落。但是到了夜晚,特別是更暗沒有人看到之處,縱慾醉酒、邪淫放蕩,就瀰漫各處。

保羅羅馬社會現象做了強烈對比,告訴羅馬基督徒這群上帝國的新群體,終末越來越迫近,日與夜、光明與黑暗對比如此強烈。我們當「以主耶穌基督裝備自己(現台版:著穿主耶穌基督裝備家己),這與保羅用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參考歌羅西書3.10)的譬喻很像。和合本翻譯為「披戴基督」,就像羅馬士兵換上戰鬥裝備,準備奮戰一樣。基督徒也要除去黑暗的作為,穿戴基督,除惡習。

有學者解釋,這一節經文反映出早期教會洗禮的儀式,脫去所有的衣物、飾品、裝扮,走入流動的水中,告白信仰後,牧師就會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將受洗者浸入水中三次,再從流水源頭起身,執事就會為受洗者穿上白衣,象徵披戴基督的聖潔,決志做光明之子。保羅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就這樣說:「你們受洗跟基督合而為一,正像穿上基督,有他的生命。(加拉太書3.27)


我們來想想這一段經文帶給二項要緊的反思:


一、愛是種「債務」嗎?

借錢是要還的。我們教會改建期間向銀行借款,有人就來向我表達憂心,每個月要付本金、利息十幾萬,教會怎麼負擔得起呢?是啊!怎麼還債務呢?過去我在三重重新教會牧會十六年,教會的兄姊幾乎都是「手面賺食」,光拿薪水來生活就很吃緊。但我看到當我們願意委身,上帝就會開路。

二十幾年前,我在重新教會就任牧師的隔天,有人來找我,說教會佔用他們的地,要我拆屋還地。後來我了解之後,原來教會當時有買,只是地主一在拖延導致沒有過戶,後來地主又賣一手。

就任牧師的第二日之後,我都一直為這個「債務」祈禱。一開始我也很埋怨,我的能力不夠無法承受這項「債務」,經過多年的祈禱,我學會倚靠上帝,邀請兄姐一同承擔。我知道這是上帝給我的使命,需要去解決教會土地問題,確保教會的產權之後,算是我階段性使命的完成。感謝主,這段期間我帶領教會買捷運站旁的禧年館,又購買回一百多坪土地。我離開時,教會存了一千萬。我提醒,要去買牧師館,不要再租了。我在三重租房子十六年,我知道負擔太沈重了。

來到濟南教會與大家一起參與改建的事奉,一路走來也是看到上帝滿滿的祝福。我們濟南教會去年底(2023126)還清銀行貸款。

還完債的人,心裡感到滿足感,成為自由,不再被綑綁起來。但今年我們還有「最後一哩路」要走,感謝弟兄姊妹為改建奉獻、代禱,感謝許多兄姐無息借錢給教會,讓教會省下許多的利息,剩下這最後一哩路,再拜託大家一起努力。

我們常聽人說「無債一身輕」,可能嗎?

除了金錢的債務,更多人是不想欠「人情債」。金錢債務有數字,但是人情不是數字可以計算出來的。

遇到情緒勒索,情感的高利貸,使人喘不過氣來。有人付出一分人情,想要回收一百分。羅馬時代「恩庇侍從」的關係(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用地位、利益及尊崇來交換服從、效忠,維持恩庇主與侍從者的主從關係,一起壓迫更底層的人。不單是欠債還錢,更是指人情、利益的交換。

在漢人文化裡,人情還會透過宗教觀念代代持續勒索,俗話說「上輩子相欠債、翁某(夫妻)是相欠債」,但誰是債權人、誰是債務人呢?又有人說:孩子是來要債的!各位,我們不要被這種世俗宗教觀念所影響,就像羅馬書第十二章第一、、二節提醒我們不要被世界所同化。

保羅說:「8 千萬不要負債!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那愛別人的,就是成全了法律。

因此,我們不要存著「相欠債」的心態,當我們愛他人、幫助人,不是為了有一天要對方還人情。保羅提醒我們耶穌的教導「彼此相愛、愛人如己」,這種「愛」(Agape)是披戴基督的、是捨己犧牲的愛。

羅馬書前面講上帝的公義,律法的義、法庭上宣判無罪的義,更高層次的義是與上帝、與人「關係和好」。要達到、要成全最高層次「上帝的公義」,保羅引用耶穌所說「彼此相愛、愛人如己」才能成全。

「愛」(Agape)是更高層次的義,是超越律法行為層次,屬於心靈層次與動機。也唯有這捨己的「愛」(Agape),不索取人情的愛,才是我們「甜蜜的負擔」。真正的「愛」(Agape)是「債務」嗎?不是,它是我們「甜蜜的負擔」。教會改建所需是債務嗎?不是,它是我們「甜蜜的負擔」。孩子是來要債的嗎?翁某是相欠債嗎?不是,這是我們「甜蜜的負擔」。

2015年我邀請當時擔任傳道的林吟洋牧師擔任關懷牧師,是因為她對濟南教會有甜蜜的負擔。我們認識很久,她擔任執事與先生謝楠璋醫師在台灣神學院神學系進修時,選了幾次我開的聖經課。她當長老之後,受呼召讀神學研究所,我在神學院兼課「教會行政」、「教會法規」的課十幾年,剛好也遇到吟洋牧師。

今天中午牧養部門舉辦歡送會、小會在晚上要歡送,感謝吟洋牧師對我們教會「甜蜜的負擔」,接著她三月去美國為女兒做月子、照顧孫子。她會再回到台灣,也會繼續對我們有「甜蜜的負擔」。

今日第二場禮拜、及下主日第一場禮拜,是吟洋牧師任內最後一次講道。下主日,我需要去古亭教會主持會員和會、古亭小會。希望大家把握時間與吟洋牧師互道祝福。

在濟南教會我們屬靈的家,牧師希望大家可以找到一個屬於你的「甜蜜的負擔」,做你所能做的來榮耀上帝,記住「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願聖靈幫助我們披戴基督,跟隨基督捨己、看無自己的「愛」(Agape)


二、成為光明之子

我們現在正處於「上帝永遠的國度」與「地上短暫的國度」的居間狀態,需要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就像在第十二章保羅所提提醒的「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什麼是他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

羅馬人,夜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縱慾醉酒,邪淫放蕩,紛爭嫉妒,在地上國度。保羅提醒羅馬基督徒不應被這種世俗同化,反倒要成為光明之子,朝向上帝永遠的國度前進。

今年(2024)2/14()開始進入大齋節期。過去,盧俊義牧師多年都會寫靈修手冊與大家分享。今年在啟示出版社邀請下,盧牧師透過新書《與耶穌一起走苦路》,分享他在苦路中默想、注視耶穌的體悟。他帶領讀者試著體驗耶穌走苦路時的心境,以及在一旁陪伴耶穌的人和圍觀群眾的心境,在潛移默化中,把耶穌的生命活到自己身上來。邀請大家向辦公室購買此靈修書籍,展開苦路靈旅,引領我們邁向內心更豐盈、靈性更充實的人生。

成為光明之子,活出禁慾的現代意義:即我是自由的,不受慾望控制。在德國福音教會(EKD)裡,每年都會在大齋節期舉行「七週戒絕運動」(7 Wochen ohne)。檢視我是否有成癮問題?物慾、菸毒、酒色、賭博,網路成癮症、手機成癮、購物消費成癮。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依賴。並邀請大家在大齋節期至少禁斷一項被綑綁的慾望。當我們越禁絕世俗的成癮時,我們更能活出光明的樣式。

羅馬人,白晝光明磊落、夜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判若二人。但保羅呼籲加入上帝國新群體的基督徒,要成為「光明之子」。特別是終末的腳步越來愈迫近,我們也一日比一日離主更近,因此我們必須準備好。

在今年大齋首日2/14晚上舉行「塗灰禮」,來到台前接受在額頭上塗上十字架灰燼的人,牧師都會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19下;參考詩篇103:14)這就像義大利 “Trappist” 修道院,彼此提醒「記得你會死」(Memento Mori),提醒終末近了。基督徒群體要一起穿戴基督的戰鬥裝備,與罪惡決戰。願聖靈幫助我們披戴基督,跟隨基督捨己、看無自己的「愛」(Agape)


問題討論:

1.請分享「欠債」的經驗。保羅說:「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在您的處境中,可以做些什麼實踐呢?

2.羅馬人,夜晚什麼放蕩都可以做。我們要如何警醒才能活出「光明之子」的見證?

3.大齋節期裡,您想要禁絕什麼慾望、什麼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