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馬可福音7:24-37腓尼基婦人的信心

腓尼基婦人的信心

2022.11.20臺北濟南教會第二場禮拜講道篇

馬可福音7:24-37


馬可福音第七章開始就在論「潔淨」的爭議。到底是遵守祖先傳統的規定才能潔淨?還是耶穌回到先知傳統的「宣講」才能帶來潔淨呢?

這個衝突,也是耶穌上帝國運動,與耶路撒冷當局的全面對決的開始。很快的在第八章裡,我們就看到耶穌預言自己的受難與復活。

馬可福音前七章的耶穌是大有能力、行神蹟、醫病趕鬼的耶穌;第八章開始,耶穌對法利賽派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馬可福音8:12)接著,耶穌逐漸呈現出來的是「受苦僕人」的形象,應驗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彌賽亞(以賽亞書52:13-53:12)

今天所讀的經文,也是延續什麼是「潔淨」的爭議:從第一節到廿三節,論食物、禮儀的潔淨爭議,再到第廿四至卅七節,種族的範疇。也就是說,猶太人不潔淨的概念,也侵入包括了種族的範疇。猶太人一向很歧視外國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外國人是不潔的,因為他們不是上帝的選民。

馬可福音原初的讀者主要是外邦人,這段經文乍看之下帶有「歧視」的意味,為何馬可還寫下來讓外邦信徒閱讀?這一段經文也出現在馬太福音,馬太福音原初的讀者主要是猶太人,他們讀起來不會覺得被冒犯。甚至,馬太福音的記載上就多出了一句「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區,也不要進撒馬利亞人的城市。你們要到以色列人迷失的羊群那裡去。(馬太福音10:5-6)好在馬可福音裡就沒有這一句話,否則外邦信徒就更有被冒犯的感受。

這段經文冒犯了外邦信徒嗎?或是歧視外邦信徒嗎?有新約聖經神學家就認為這段經文是「最難解釋的經文」之一。

傳統的聖經解釋,認為耶穌說「拿兒女的食物扔給小狗吃是不對的。」是為了「試探婦人」,知名的神學家威廉巴克萊(William Barclay, 1907-1978)解釋耶穌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帶著微笑」。

但有婦女神學家,就質問說:「耶穌的憐憫心,跑到哪裡去了?」前面耶穌才展現出「憐憫」(compassion),但過沒多久,居然說出這句讓人感受到冒犯、歧視的話。確實,在今日的處境下,如果有一位現代猶太拉比說了這樣講,基督徒是不會放過他的。

我們現在就來認識這一段被認為「最難解釋的經文」


一、外邦母親的信心(7:24-30)

24(太 15:21-28)耶穌離開那地方,到泰爾地區去。他住進一戶人家,不願意有人知道,卻隱藏不住。25 隨即,有一個女人,她的女兒被汙靈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見他,跪在他腳前。26 這女人是一個外國人,生在敘利亞腓尼基。她求耶穌把她女兒身上的鬼趕出去。27 耶穌對她說:「先讓兒女吃飽吧。拿兒女的食物扔給小狗吃是不對的。」28 那女人回答:「是的,主啊,可是桌底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們剩下的碎屑呀!」29 耶穌對她說:「憑著這句話,你可以回家去了;鬼已經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30 於是那女人回家,看見女兒躺在床上;鬼已經離開了她。


耶穌與經學教師和法利賽派辯論關於潔淨的「祖先傳統」,耶穌引用摩西五經、先知書的經文,就是要大家回到先知的傳統,而不要用「祖先傳統」(以人為中心)所訂的框架,來框住人民,來限制人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最近伊朗發生的人權抗爭運動?

伊朗女學生瑪莎·阿米尼(Mahsa Amini)於今年(2022)916日因為頭巾不符合伊朗伊斯蘭規定而被警察毒打致死,伊朗女性發起女性革命(women's revolution),在四十天之後擴大成全國性的抗爭,伊朗安全部隊直接向抗爭者開槍鎮壓。這是200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伊朗抗議行動。

伊朗宗教領袖柯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1979年推翻巴勒維王朝後,實行嚴規伊斯蘭戒律,對女性實施強制性著裝要求。當年37日,即革命後不到一個月,柯梅尼下令女性必須強制佩戴伊斯蘭頭巾,他稱不戴頭巾的女性即是「裸體」,「裸體」不能出入公共場所及任何政府辦公室。198963柯梅尼過世,但他的宗教戒律仍被強勢執行。

伊朗的宗教規定也是一種「祖先傳統」,以人為中心所訂的宗教律法框架。如果耶穌出生在伊朗,他也會挺身抗拒這種「祖先傳統」。

耶穌反抗框架人民生活的「祖先傳統」,主張回歸到摩西、先知的傳統。今天要針對這段經文的處境來談耶穌所引用先知的信息。

我們先來了解這位外國婦女的身份。

經文指出這婦女是「外國人」(現代中文譯本)原文是「希臘人」(現代台語譯本),顯然是指她有希臘血統,生在敘利亞腓尼基。根據敘利亞海港城泰爾的考古學發現,當地腓尼基人是社會的精英階級、上流社會,他們的女性更可用「貴婦」來形容,經文就是使用「腓尼基人」。相對的,耶穌算是鄉下地方來的人,二者之間有著強烈的階級對比。

腓尼基的上流社會崇尚物質生活,不是耶穌時代才有。腓尼基的上流社會很懂得經商的祕訣,不斷地增加財富,更為擁有財富而驕傲!早在先知以西結時期,先知就責備泰爾的君王:「你自負地說,你是神,你像神明坐在海中的寶座上。雖然你自以為是神明,其實,你是必朽的,不是神。(以西結書28:2)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泰爾歡呼,因為以色列這競爭對手沒有了,他們的貿易和利潤可以大增。確實,耶穌的時代,腓尼基的上流社會相當於今日紐約巴黎杜拜最富裕的地方。

耶穌來到此地是度假嗎?是享受當地有名的羅馬三溫暖?享受當地奢華的美食美酒嗎?不!耶穌是要延續前面所談論的「潔淨」問題。

人的不潔淨,不是因為他的膚色,不是他的性別、不是他的宗教、不是他的種族、不是他的階級。人潔不潔淨?是在於人的心靈。

以海港城泰爾腓尼基人來看,因為財富的累積,而自視甚高,甚至君王自認為神明。腓尼基人也因財富累積,崇尚物質享受的生活,甚至輕視經濟弱勢者。在一九八十年代,臺灣曾有一句話流行諺語「臺灣錢淹腳目」,當時酒席流行「滿漢全席」,有人更誇張拿「燕窩漱口」,馬桶是黃金打造。而耶穌時代的腓尼基人的財富,可以說是「淹肚臍」。

各位,經文中這位婦女的社會階級就是屬於當時的上流社會,一個物慾縱橫的社會。享受上流社會階級的人,難道一生就無憂無慮無牽掛嗎?不!她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她的女兒被「鬼」纏上了。怎樣的「鬼」,經文中沒有清楚交代,但肯定不是「窮鬼」、「餓鬼」,更也不是東方文化裡的「鬼」。

這位上流社會的婦女,為何知道耶穌來到當地?想必她交友廣闊,是消息靈通人士。甚至經文描述她「聽見耶穌的事(7:25)。就像在迦百農的那位羅馬軍官一樣,「聽見了耶穌的事」就託幾個猶太人的長老去請求耶穌基督治好他的僕人(路加福音7:3)。看來這位腓尼基婦女與羅馬軍官都是消息靈通的上流階級。

婦女求耶穌把她女兒身上的鬼趕出去。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這位腓尼基婦女是一路跟著耶穌、一路求著耶穌:「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門徒上來求他,說:『請叫她走開!她跟著我們,一路喊叫呢!』(馬太福音15:23)

對於被汙靈附著、「痛苦不堪!」(馬太福音15:22)的女孩,及心急如焚的媽媽的懇求,耶穌為何沒有立刻回應她的請求?這也難怪婦女神學家會問說:「耶穌的憐憫心,跑到哪裡去了?」難道耶穌也陷入祖先傳統其是外邦人嗎?就僅僅因為這位婦女是外邦人嗎?不是的!早在外邦人的格拉森地區時(馬可福音5:1-20),耶穌就趕走稱為「軍團」的汙靈。

耶穌不僅不會因為這婦女是外邦人而拒絕她,甚至耶穌是刻意來到純粹是外邦人的海港城市泰爾。換言之,耶穌沒有拒絕這位「外邦人」。

那麼,為何耶穌要對她說:「先讓兒女吃飽吧。拿兒女的食物扔給小狗吃是不對的。(馬可福音7:27)有聖經學者指出耶穌用的「小狗」(kynaria, puppy)此字在希臘原文裡是專門指家裡養的「寵物狗」,但當時猶太人不養寵物狗的,應該是借用腓尼基上流社會有養寵物狗的語境。因為是在腓尼基上流社會的語境下,這位婦女才會接著說:「是的,主啊,可是桌底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們剩下的碎屑呀!(馬可福音7:28)

因為在腓尼基上流社會養寵物狗的習慣下,都是先讓人先吃飽,然後有剩的再給狗吃,這倒是一個很合理和自然的事。至少,這位婦女在自己的文化處境下,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甚至以此來說服耶穌。耶穌回應她的信心,使她的女兒從「不潔淨的靈(汙靈)」的控制中得到釋放,而擁有「潔淨的靈」。

第七章前半段,耶穌是引先知傳統(以上帝為中心),來教導眾人要棄絕祖先傳統(以人為中心)。現在,耶穌再次引用先知傳統來談到上帝救恩的階段計畫,而耶穌來就是要引領世界進入救恩的下一階段(Next Generation )

先知以賽亞就宣講過上帝在拯救上的階段: 

我的僕人哪,我給你一項重要的任務:

我要你復興雅各的各支族,

領回以色列的子孫。

我還要你成為萬國之光,

使我的救恩普及天下。(以賽亞書49:6) 

使徒保羅也是這樣理解先知的傳統,他說: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他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馬書1:16) 

如果猶太人在救恩的時間順序上,真正佔有任何優先或特殊地位的話,上帝審判人的原則也是一樣的。上帝的審判也是先從以色列民開始。

使徒保羅就如此說: 

所有作惡的將逃不了患難和痛苦,先是猶太人,然後外邦人。但是,所有行善的,他要賜給他們尊貴、榮耀,和平安,先是猶太人,然後外邦人。因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羅馬書2:9-11) 

第廿九節,耶穌對她說:「憑著這句話,你可以回家去了;鬼已經從你女兒身上出去了!」『憑著這句話』也就是第廿八節女人回答耶穌所說的話「是的,主啊,可是桌底下的小狗也吃孩子剩下的碎屑呀!」這句話似乎讓我們看到這婦女理解先知書裡面關於救恩順序的信息。反倒當時猶太人鄙視外邦人,不理解上帝的救恩是要「普及天下(參考以賽亞書49:6)。猶太人遺忘先知的信息,遺忘上帝救恩要普及天下,倒是這位婦女不否認猶太人先擁有救恩,甚至她認為身為外邦人也能領受上帝的救恩。

這個被汙靈所附身的女孩,已經因她的母親和耶穌基督對話得到應允之後立即好起來。耶穌基督連去看一下也沒有的「隔地醫病」神蹟,在福音書有三次記載:醫治迦百農羅馬軍官的僕人,在此的記載醫治腓尼基婦女的女兒,以及約翰福音第四章四十六至五十三節記載醫治一位官員的兒子。

最後在第三十節說「鬼已經離開」,「鬼」所指的就是「汙靈」(馬可福音7:25)。我曾說過,在馬可福音裡,耶穌最早講到「不潔淨」是在第一章廿三節「汙靈」(unclean spirit,和合本翻譯為「污鬼」)。在會堂裡,一個內心「不潔淨」的人,因為聽了耶穌的講道,內心產生極大的抗拒,對耶穌喊著說:「拿撒勒的耶穌,你為什麼干擾我們?你是來除滅我們的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上帝的聖者!(馬可福音1:24)當人不潔淨的心靈遇到耶穌潔淨的話語而產生抗拒,這是很多基督徒靈性更新的經驗。

這段故事的結論說:「鬼已經離開」,意思是「不潔淨的靈」已經離開,這女孩「潔淨了」!


二、彌賽亞國度來臨(7:31-37)

31 耶穌離開泰爾附近地區,經過西頓,從十邑境界回到加利利湖。32 有人把一個耳聾舌結的人帶到耶穌面前,請耶穌為他按手。33 耶穌把他從人群中領出來,帶到一邊,用自己的手指頭探進他的耳朵,又用口水擦在他的舌頭上。34 耶穌抬頭望天,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對那個人說:「以法大!」意思就是「張開!」35 那個人的耳朵立刻開了,舌頭也鬆了,他就開口說話,毫無困難。36 耶穌吩咐大家千萬不要向人提起這件事;可是他越是叮嚀,他們越熱心傳揚。37 所有聽見的人都非常驚奇;他們說:「他所做的事都好極了!他甚至叫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


耶穌在外邦人區域做了「潔淨」心靈的工作之後,他刻意經過西頓,從十邑回到加利利湖,所選擇的這條路徑都是外邦人區域。作者馬可有意凸顯耶穌對外邦區域的福音工作,這也讓當時最初的外邦讀者感受到被接納。

回到加利利湖區域,猶太人知道耶穌是誰嗎?

第卅七節最後說,耶穌「叫聾子聽見,叫啞巴說話!」這句話是在反映先知預言的彌賽亞的來臨。因為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說,當上帝在新的國度中施行拯救的時候,「那時,瞎眼的能看,耳聾的能聽,跛腳的能跳躍舞蹈,啞巴能歌唱。曠野將湧出大水;荒漠將流出甘泉。(以賽亞書35:5-6)

可是,耶穌對這些人說:「千萬不要向人提起這件事」,因為耶穌不想人們只看他是一個行神蹟的人,而忽視他所傳「上帝國」的信息。同樣,我們不要只關注耶穌可以為我們做的事,而忘了耶穌更重要的使命,傳講上帝國的信息,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


我們從這段經文來反思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優越感」使我們離上帝越遠,我們當謙卑與上帝同行

「潔淨」是馬可福音很重要的鑰字。猶太人祖先的傳統是圍繞在「潔淨」的觀念上,對法利賽派、經學教師來看,不遵守祖先傳統的律法框架,就是不潔淨,不潔淨就不配得上帝的救恩。

但是,耶穌破除法利賽派遵奉的祖先傳統(以人為中心),帶領猶太人回歸到先知傳統(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的話語為信仰改革的依據。使人知道真正的潔淨,乃在於「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猶太人一向很歧視外邦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外邦人是不潔的,因為他們不是上帝的選民。這樣的選民優越感、族群優越感,真的對嗎?

前面我提到,先知以賽亞就宣講過上帝的拯救要普及天下(參考以賽亞書49:6) ,使徒保羅引用先知的傳統,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他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馬書1:16) 

耶穌打破猶太人的「族群優越感」,耶穌也打破腓尼基人的「階級優越感」。這位腓尼基婦女放下她那上流社會階級的自尊,採取最卑微的姿態,「跪」在耶穌腳前(參考馬可福音7:25)。此刻謙卑的她,不再有優越感阻隔她與上帝的距離。我們要記住,「優越感」使我們離上帝越遠,唯有謙卑使我們親近上帝。

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上帝國的時代是去除優越感、去除歧視的:

25 既然現在是「信」的時代,法律就不再監護我們了。26 你們大家都藉著「信」跟基督耶穌合而為一,成為上帝的兒女。27 你們受洗跟基督合而為一,正像穿上基督,有他的生命。28 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裡,你們都成為一體了。(加拉太書3:25-28)


「優越感」在人與人之間築起高牆,「歧視」在人與人之間挖掘鴻溝。但,耶穌基督揭示上帝國的工作,是要拆毀互相的敵對與隔閡:「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

這位腓尼基婦人偉大的信心,謙卑自己、除去階級,除去「優越感」使她與上帝的距離不再遙遠。當我們除去優越感、除去歧視,我們才能建立起更美好的關係。願上帝幫助我們。


二、彌賽亞帶來「啞口」得釋放,並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

有一回在處境查經班裡,也查到這一段經文,有人就分享「啞巴鬼」象徵「被噤語」,就像白色恐怖時期,受到壓迫與束縛,而不敢出聲。耶穌曾使「啞巴」可以講話,使人得到釋放。也像先知以賽亞對於彌賽亞的預言:

那時,瞎眼的能看,耳聾的能聽,跛腳的能跳躍舞蹈,啞巴能歌唱。曠野將湧出大水;荒漠將流出甘泉。(以賽亞書35:5-6)

先知以賽亞的信息是在被擄歸回的景象裡,有一日上帝要使「受壓迫的人得釋放。」讓原本「無法開口」的冤屈,如今得以「說出」。

言論的自由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對於言論自由就有相當的定義與保障。對於猥褻性言論、粗俗言論、誹謗性言論、侮辱或挑釁性言論,則不在保障的裡面。

言論自由、母語自由與民主自由,都是過去許多人犧牲所爭取來的,以前在臺灣報紙、電視台都是特許的,就連印刷出版也有審查制度。今天臺灣的言論自由程度相當開放與進步,這一點也展現出臺灣朝向進步的價值。但在中國則是越來越限制人民的行動與言論,2019年一月在中國發生一個案例,就是中國人民網路翻牆至境外,其判刑比吸毒判刑還要重。

耶穌使「啞巴」可以講話,表面是醫治的神蹟,但也象徵人的語言得到自由與釋放。但是相較於擁有權柄的祭司長限制耶穌的聲音,甚至,後來使徒彼得約翰在聖殿美門口使生來就瘸腿的人走路,他們宣講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之後,他們就被聖殿的警衛官逮捕,並「警告他們無論如何不得再藉耶穌的名發表言論或教導人。可是,彼得約翰回答他們:『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使徒行傳4:18-19)

擁有權柄不是要來限制他人的聲音,而是要傾聽與對話。而彌賽亞來,要帶來「啞口」得釋放,並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願耶穌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當時處境下,猶太人與這位腓尼基女人,各有什麼「優越感」?今日我們該如何屏除「優越感」?

2.「啞巴鬼」可象徵人民「被噤語」,臺灣的歷史上有什麼例子?

3.羅馬帝國的壓迫下,耶穌仍然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今日的處境下,我們可以如何促進上帝國的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