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權力的宣講
2022.10.16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聯合禮拜講道大綱
馬可福音6.14-29
● 「一切榮耀歸與上帝」(Soli Deo Gloria)
● 上帝的主權是遍及於人生和世界的全部
● 「三明治」(Markan Sandwiches)主題:宣講
1.差派門徒宣揚福音(6.7-13)
2.施洗約翰被砍殉道(6.14-29)
3.門徒回報宣揚結果(6.30-31)
● 耶穌克制不以武力來對抗暴力
● 「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難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向我父親求援,而他會立刻調來十二營多的天使嗎?」(馬太福音26.52-53)
一、耶穌是誰?面對權力的宣講者(6.14-16)
● 民眾與希律王:耶穌是「先知」,延續約翰的宣講
● 「先知」都是政治性的,面對權力的宣講者
● 先知以利亞警告亞哈王、耶洗別王后(列王紀上18-19)
● 亞基老統治猶太與撒馬利亞(馬太福音2.20-23)
● 皇帝直接派羅馬總督管轄猶太與撒馬利亞
● 本丟·彼拉多在主後26-36年擔任猶太省的總督
● 加利利地區分封王是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4 B.C.~A.D. 39)
二、施洗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6.17-20)
●「希律『曾』下令逮捕約翰」:說明約翰被關、砍頭是之前的事
● 作者刻意將約翰殉道故事插入耶穌差派門徒的脈絡
● 希律·安提帕娶同父異母的分封王腓力之妻希羅底
● 不符合「為近親留後」(利未婚,申25.5),應視為通姦
● 為上帝國、為義受死,正表現出上帝國子民的生命樣式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
● 面對權力的宣講,一直都是舊約以來「先知性的傳統」。
●「希律想殺他,但是怕人民,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馬太福音14.5)
● 希律·安提帕聽命希羅底的話,勝過於聽施洗約翰宣講上帝的話
三、權貴聚集下的血腥(6.21-29)
● 希律·安提帕的「生日」,施洗約翰的「死日」
●「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他能夠拿什麼來換回自己的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 二個人的宣講:
1.約翰宣講:上帝國的公義價值
2.希律·安提帕的發誓:權力的傲慢
● 施洗約翰殉道了,誰應該接續宣講上帝國的信息呢?
現在我們來思考這段經文所帶來的意義:
一、信仰必須關心社會的正義,信仰才會有意義,才能彰顯上帝國的價值
● 二個場所:「希律的排場」、「約翰的監獄」
● 先知性的傳統:「在曠野有人呼喊:為主準備他的道路,修直他要走的路徑!」(馬可福音1:3)
●「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希伯來書4.12)
● 長老教會先知性的傳統,對於「權力的濫用」(abuse of power)必定加以抵抗,特別是強調對國家權力(state power)的限制
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
● 女性政治犯視角的臺灣電影《流麻溝十五號》
●「鱸鰻溝」(Lô͘-môa-kau)、流氓溝、流麻溝
● 電影中嚴水霞,秉持基督信仰,以「不合作運動」消極抵抗強權
● 在1950年代臺灣思想犯阿嬤們,邁向民主、自由的集體記憶
● 閱讀先知的故事、施洗約翰的故事,乃至於行公義、好憐憫的故事
● 德國潘霍華牧師、美國神學家尼布爾
● 潘霍華曾說:「假如一個醉漢在熱鬧的街道上開著車子四處亂撞,我以牧師的身份就不能只滿足於埋葬死者,替他們舉行追思禮拜;我應當是奮不顧身的上前制止事情繼續的發生,立即的將醉漢從駕駛座上拉下來。」
● 潘霍華絞刑前說:「這就是終局了,在我卻是生命的開始。」
●《追隨基督》「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
問題討論:
1.為何有人認為耶穌是先知、是以利亞、是施洗約翰復活?先知面對權力會宣講什麼?
2.舊約先知面對權力的宣講付上代價死了,如今施洗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他也殉道了。誰應該接續宣講上帝國的信息呢?
3.我們如何避免追求權力、財富的「希律的排場」?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面對權力的宣講
2022.10.16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聯合禮拜
馬可福音6.14-29
今天主日禮拜後隨即召開長執改選會員和會。選舉長老、執事的代議制度(representative system),是長老教會的特色之一,是「萬民皆祭司」的精神展現,選出代議士共同來牧養及服事,而長老教會的代議制度在16世紀的蘇格蘭極為興盛,四百多年來影響民主制度發展非常深遠的一個宗教傳統。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的基本神學理念和世界觀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一切榮耀歸與上帝」(Soli Deo Gloria),加爾文主張上帝的主權是遍及於人生和世界的全部,當我們越是尋求「一切榮耀歸與上帝」的行動,越能彰顯出上帝的主權。同樣地,長老、執事的選舉,也是我們尋求榮耀上帝的方式,謙卑在上帝的面前尋求上帝的旨意,尋求聖靈的感動來帶領我們選出教會的長執。而教會的選舉不是考量人的權勢、地位、錢財,而是考量他是否有效法耶穌的樣式,取僕人的樣式來服事眾人,同心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
今天所讀馬可福音第六章十四節,忽然切換到施洗者約翰的故事。根據聖經學者James R. Edwards的研究指出,從第六章第七節至卅一節,是一段「三明治」(Markan Sandwiches)結構。
1.差派門徒宣揚福音(6.7-13)
2.施洗約翰被砍殉道(6.14-29)
3.門徒回報宣揚結果(6.30-31)
這個「三明治」結構共同的主題是「宣講」,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宣講,施洗者約翰則因為宣講而被關入監獄、砍頭。在馬可福音的記載下,耶穌是施洗約翰被關入監獄之後才出來「宣講」,而在今天的經文裡,更是在凸顯施洗約翰因為宣講而被砍頭殉道之後,耶穌的門徒並不畏懼,也被差派出去「宣講」上帝國的福音。
我曾說過馬可福音是第一本福音書,是在羅馬皇帝尼祿大迫害之下所寫的。當時教會的領袖彼得、保羅等相繼殉道,誰還有勇氣接續上帝國的「宣講」呢?
作者透過這段記載,要讓讀者去思考耶穌怎麼做?當施洗者約翰遭遇迫害被關之後,耶穌出來宣講上帝國的福音,當施洗者約翰被砍頭之後,耶穌的門徒受差派接續傳上帝國的福音。如今,在羅馬帝國壓迫下,基督徒還有誰要接替使徒,繼續傳揚上帝國的福音呢?
馬可福音的作者,透過這段「三明治」的記載,要當時受迫害的基督徒,去思考耶穌怎麼做?
按猶太裔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當時已經有人透過暗殺的方式來抵抗羅馬帝國,要進行復興猶大的行動。匕首黨(拉丁文 Sicarii;英文 daggers)最早出現於安東尼厄斯腓力斯(Antonius Felix;統治期為主後52-60年)作猶大總督的時候(Jos., Ant. 20.162-165;BJ 2.254-257)。
但耶穌不是以猶太人期待的武力革命,來對抗羅馬帝國的不正義,耶穌是克制不以武力來對抗暴力。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時,他的門徒就有人拿出匕首(該門徒應該是屬於匕首黨),將大祭司的奴僕耳朵削掉,耶穌立即對他說:「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難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向我父親求援,而他會立刻調來十二營多的天使嗎?」(馬太福音26.52-53)由此可見,耶穌有能力使用武力反抗,但他不願意使用武力。而且惟有透過祂堅持非暴力的方式,以及透過犧牲受苦的僕人樣式,才更能凸顯獨裁帝國統治者的不公義,祂不是以武力去使人屈服,而是以愛、以宣講的方式使人渴望上帝國。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段「面對權力的宣講」:
一、耶穌是誰?面對權力的宣講者(6.14-16)
14( 太 14.1-12 路 9.7-9 )關於耶穌的一切事希律王都聽到了,因為耶穌的名聲傳遍各地方。有人說:「他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所以具有行神蹟的能力。」15有人說:「他是以利亞。」也有人說:「他是個先知,像古時的先知之一。」16希律聽見了這些話,卻說:「他是那個被我砍了頭的施洗者約翰,他復活了!」
這一段表面看起來是在問說:「耶穌是誰?」
一般民眾與政治高層的希律王,都不約而同地說出耶穌在他們的眼裡是「先知」,甚至認為耶穌是延續施洗約翰所做的宣講與工作。
古代政治、宗教是一體的,舊約的「先知」都是政治性的,面對權力的宣講者,批判執掌權力的君王、批判社會的不公義。耶穌被希律王及人民視為「先知」,這也反映出耶穌對政治權力的批判,及關注底層人民受壓迫的苦難。先知以利亞就是警告亞哈王、耶洗別王后的先知。列王紀上第十八章就記載先知以利亞對抗耶洗別王后的巴力先知,甚至以利亞吩咐民眾將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殺掉(列王紀上18.40),而引起王后耶洗別下令要追殺先知以利亞(列王紀上19.1-18)。
在此,耶穌被視為先知以利亞,就在說明耶穌對權力的宣講與批判,已經引起民眾的高度共鳴,甚至將耶穌視為先知以利亞。耶穌的名聲傳遍各地方,甚至傳到政治高層的希律王耳中,這就已經在說明,耶穌的運動已經引起政治上的注意。
這位希律王,不是耶穌出生時的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大希律一生共有十位妻子。在他執政最後十年(主前14-4年),其中五位妻子所生的兒子為爭奪繼承權,使得宮廷內紛擾不安,大希律也為此六次更改遺囑,由長子亞基老統治猶太與撒馬利亞。
但是,亞基老以殘暴的方式統治猶太與撒馬利亞(參考馬太福音2.20-23),最終使得原本彼此為仇的猶太與撒馬利亞聯名向羅馬皇帝上訴。把亞基老放逐高盧(今法國境內),猶太與撒馬利亞就改為猶太省,由皇帝直接派羅馬總督管轄。審判耶穌的總督本丟·彼拉多(參 太27.1,11-26; 可15.1-15; 路23.1-25; 約18.28-19.16)就是在主後26-36年擔任猶太省的總督。
大希律王其他的領土就分給其他的兒子。擔任加利利地區分封王是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4 B.C.~A.D. 39),耶穌基督的整個時代就是在這位希律王在位時發生,希律·安提帕也參與審判耶穌基督的事件(路加福音23.6-11)。換句話說,施洗者約翰不但是死在希律·安提帕的手中,他也參與耶穌基督的受難與死。
施洗者約翰、耶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處境下,面對權力在宣講。
二、施洗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6.17-20)
17希律曾下令逮捕約翰,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裡。希律這樣做是為了討好希羅底,因為希律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18約翰屢次指責他:「你佔了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對的!」19因此希羅底對約翰懷恨在心,想要殺他,可是不能如願。20希律怕約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直聖潔的人,就保護他。希律每次聽了約翰的講論,都非常不安,不過他仍然喜歡聽他談論。
第十七節「希律『曾』下令逮捕約翰」,這個「曾」是在說明,施洗約翰被關監獄、被砍頭是之前的事,如今這件事情被放在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宣講上帝國福音的脈絡上。換句話說,耶穌不是派門徒出去吃香的喝辣的,而是差派他們去宣講上帝國的福音。
作者馬可將施洗約翰殉道的事情非常詳細的記載下來。約翰之所以被關在監獄裡,是因為約翰屢次指責希律·安提帕王。在主後28/29年左右,希律·安提帕拜訪他同父異母的分封王腓力,他見到腓力的太太希羅底之後,兩人一見鍾情,而當希律·安提帕從羅馬回來之後,便休了元配,娶希羅底為妻。腓力已經有孩子,因此希律·安提帕的作為並不符合「為近親留後」(利未婚,申命記25.5)的規定,應視為通姦。施洗者約翰就是在批判此事,而得罪掌權者被關入獄。可能有人認為約翰不要多管閒事,就不會惹來殺身之禍;但是不要忘了,希律·安提帕不是一般的人民,他是掌握權力的掌權者,更需要受到監督,就像先知監督政治的腐敗。
面對權力的宣講很多,就像中國四川成都秋雨教會(聖約歸正長老教會)王怡牧師,是敢在權力面前宣講的牧師,由於他宣講上帝國的公義,被中國政府視為眼中釘。2018年5月12日秋雨教會王怡牧師、長老等四十五人被逮捕,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2019年12月30日王怡牧師被判刑九年,當時有幾位同工逃出,到了設在泰國曼谷的聯合國難民署(UNHCR),取得難民身份又逃來臺灣,得到長老教會的救助,2021年6月29日獲得美國的難民庇護。
馬可福音在描述耶穌差派門徒宣講上帝國福音的脈絡裡,插入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對權勢的斥責之外,也表明宣講上帝國的福音可能會帶來生命的危險,這也預表耶穌宣講上帝國將受到的苦難。
此外,我們可以類比希律·安提帕與本丟·彼拉多,一位是加利利分封王,一位是猶太省總督,一位對施洗約翰有好感,另一位對耶穌有好感。雖然如此,約翰與耶穌都面對權力宣講、斥責權勢,最後都為上帝國的宣講付出生命的代價。
為上帝國、為義受死,正表現出上帝國子民的生命樣式。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10,和合本)「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馬太福音5.10)
面對權力的宣講,一直都是舊約以來「先知性的傳統」。
馬可福音的作者告訴我們,施洗約翰會被殺死的原因,就是因他指責了希律·安提帕做出亂倫的事。這就像舊約時期,先知拿單不顧自己的安危,當著大衛王的面,指責大衛王用計謀害死士兵烏利亞,又奪走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
不一樣的地方是大衛王是在被先知拿單指責之後,為此事而懺悔(撒母耳記下11-12章),並且寫了一首懺悔詩(詩篇51篇),大衛王不是讓人傳頌他有什麼功德,而是讓人以他為借鏡。而希律·安提帕則是把施洗約翰關入監獄。按照馬太福音的寫法是「希律想殺他,但是怕人民,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馬太福音14.5)
第二十節說:「不過他仍然喜歡聽他談論」,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諷刺,因為實際上希律·安提帕聽命希羅底的話,勝過於聽施洗約翰宣講上帝的話。
三、權貴聚集下的血腥(6.21-29)
21希羅底所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了。希律生日的那一天,他舉行宴會招待政府的顯要、文武官員,和加利利民間的領袖。22席間,希羅底的女兒出來跳舞,令希律和賓客十分開心。於是王對她說:「無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願意給你。」23接著他又發誓:「無論你求什麼,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給你!」24那女孩子出去問她的母親:「我應該求什麼呢?」她的母親回答:「施洗者約翰的頭。」25女孩子立刻回來見王,請求說:「求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給我!」26王聽見這個請求,非常苦惱;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誓,不願意拒絕女孩子的請求。27於是他立刻命令侍衛去拿約翰的頭來。侍衛出去,到監獄裡,斬下約翰的頭,28放在盤子裡,帶回給希羅底的女兒;女兒拿去交給母親。29約翰的門徒聽見這消息,就來把約翰的屍體領走,葬在墳墓裡。
第廿一節,我們看到希律·安提帕的生日宴會,權貴聚集的畫面,希律王的家庭、政要、文武官員、加利利民間的領袖聚集在一起。與權貴相對的是,被關在監獄裡的施洗者約翰。一個是「追求權勢」的聚集,一個是為義受逼迫的義人。這場聚會對希律·安提帕及眾人來說是慶祝「生日」,但對於施洗約翰來說卻是「死日」。「生日」、「死日」,是何等大的差異與對比啊!
馬可福音在此凸顯上帝國的意義,不是要賺得全世界,正如耶穌所說:「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他能夠拿什麼來換回自己的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在此,我們也可以對比二個人的宣講,一個是約翰的宣講,他宣講上帝國的公義價值;一個是希律·安提帕的發誓,他説:「無論你求什麼,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給你!」這是他對權力的傲慢,因為他並無權給他人「江山」,只有羅馬皇帝有權。希律·安提帕也害怕他的講話失信如何服眾?他不怕約翰宣講上帝的話語,反倒害怕人的話語。這場權貴聚集的場合裡,沒有人反對這樣的血腥,他們都成為幫兇。
舊約先知面對權力的宣講付上代價死了,如今施洗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他也殉道了。誰應該接續宣講上帝國的信息呢?
施洗者約翰死了,耶穌接續。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十二門徒接續。十二門徒死了,誰要接續呢?馬可福音寫於彼得、保羅殉道之後,作者似乎也在問,誰要接續使徒宣講上帝國信息的工作呢?
現在我們來思考這段經文所帶來的意義:
一、信仰必須關心社會的正義,信仰才會有意義,才能彰顯上帝國的價值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到二個場所,一個是「希律的排場」,另一個是「約翰的監獄」。經文提醒我們,不要追求權力、財富的「希律的排場」,而要看重面對權力宣講上帝國的價值。
面對權力的宣講,一直都是舊約以來「先知性的傳統」,施洗者約翰承襲先知傳統,彷彿印證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在曠野有人呼喊:為主準備他的道路,修直他要走的路徑!」(馬可福音1:3)
施洗者約翰作為耶穌上帝國的開路先鋒,他不畏懼權勢,是真正在傳揚悔改的信息,因為上帝的話是會對人的內心造成清洗作用。正如,希伯來書所說:「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希伯來書4.12)
我們看到施洗者約翰從開始傳揚悔改的信息以來,即使面對著羅馬統治者希律·安提帕,仍舊沒有改變他的態度,關心社會的正義,對權力者的濫權、傲慢,嚴詞批判。表明先知性的宣講不是在取悅於人,而是堅持上帝的真理,如此信仰才會有意義,才能彰顯上帝國的價值,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
長老教會1560年在蘇格蘭建立起來,秉持先知性的傳統,對於「權力的濫用」(abuse of power)必定加以抵抗,特別是強調對國家權力(state power)的限制,蘇格蘭教會是長老會,只承認耶穌基督是「國王和教會的元首」。英國國王在蘇格蘭教會的地位並不像在英格蘭教會那樣是「最高治理者」,英國國王在蘇格蘭還是要宣誓「維護和保存新教和長老會治理」。
信仰必須關心社會的正義,信仰才會有意義。2005年八大工業國家領袖高峰會議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蘇格蘭教會一致決定,在七月七日13點45分,全部的教堂鐘聲齊鳴,標示出全球百分之十三的人口製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五的廢氣,以示抗議富裕國家未能對全球暖化採取任何補救行動。許多世界領袖常口口聲聲地說,他們的權力來自上帝,現在就讓教會明白告訴他們,領袖的權力既然來自上帝,他們就應該為上帝服務,讓人免於飢餓、讓受迫害的人自由,也包括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氣候難民。
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
10月28日,有一部以女性政治犯視角的臺灣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即將上映。十天前,我去看這部電影的特映會。
「流麻溝」是綠島最穩定的水流,因常有鱸鰻出入,而被稱為「鱸鰻溝」(Lô͘-môa-kau),日本時代火燒島收容所稱為「流氓溝」、華語的音譯「流麻溝」。這部電影講述1950年代火燒島(今綠島)新生訓導處監獄關押著一批被稱為「女生分隊」的女性思想犯故事。
不是這些女性自己去找「苦難」,而是威權找上她們、迫害她們。在白色恐怖時期《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第14條規定對因匪諜案沒收之財產,承辦人員可得獎金,造成當時冤案、錯案、假案的受害人無以計數。後因警總在裁撤時大量銷毀檔案,讓當時因獎金而發生的冤枉案有多少,加害人是誰,都難以考究。
電影中,描述一位女性嚴水霞,長老教會信徒的角色,堅定信仰又有堅定信念的人。是獄中少數具有抗辯思想的受難者,畢業於馬偕看護婦訓練學校,她秉持基督信仰,以「不合作運動」消極抵抗強權。
在1950年代臺灣思想犯阿嬤們,她們的青春獻給了追求自由正義的夢想,這些寶貴的記憶將形成臺灣邁向民主、自由的集體記憶。
就像我們今天在閱讀施洗者約翰的故事,就是在喚起我們心裡面要存著公義的價值,就像耶穌在提醒我們「先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我們在閱讀先知的故事、施洗者約翰的故事,乃至於行公義、好憐憫的故事時,都在喚醒我們朝向上帝國的價值而活,呼召我們同心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希特勒開始「造神運動」,營造他是民族的救星、未來世界的領導者。他透過秘密警察綁架、殺害異議份子(就像臺灣過去在國民黨時代的白色恐怖極權統治),殺害600萬猶太人。當時有一位年輕牧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四處以信仰的角度反省國家的處境,而反對希特勒的造神運動。因為他抨擊希特勒,而使得希特勒下令要捉拿潘霍華牧師,此時他僅30歲。
1939年,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是一位著名的社會福音改革者,他安排德國的潘霍華牧師到美國擔任大學教授,那時潘霍華32歲。但是潘霍華到美國僅僅一個月,他仍心繫德國,他說上帝呼召他要回去德國,與人民一同受苦。於是他寫信給尼布爾道別說:「我必須與我本國的基督徒,一起度過我們國家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假如我不能與我的同胞一起面對這時候的試煉,我就沒有權利參與戰後德國教會生命的重建。」
潘霍華牧師曾說:「假如一個醉漢在熱鬧的街道上開著車子四處亂撞,我以牧師的身份就不能只滿足於埋葬死者,替他們舉行追思禮拜;我應當是奮不顧身的上前制止事情繼續的發生,立即的將醉漢從駕駛座上拉下來。」
幾天之後,潘霍華牧師就著手計畫暗殺,那位到處撞死人的瘋狂駕駛希特勒。結果消息走漏,潘霍華牧師被抓,1945年4月9日在弗洛森堡(Flossenbürg)集中營裡,被處以絞刑。「這就是終局了,在我卻是生命的開始。」潘霍華託人將這句話帶給好友,他接著跪下做了簡短的祈禱,平靜的走向絞刑架,死時年僅39歲。
在人類歷史上最殘暴、最黑暗的時刻,潘霍華被稱作「德國教會的良知」。他在《追隨基督》一書中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召他來為祂死。」當我們在閱讀先知的故事、施洗者約翰的故事,乃至於行公義、好憐憫的故事時,都在喚醒我們朝向上帝國的價值而活,都在呼召我們同心促進上帝國的新世界。願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們,實踐上帝國的價值。
問題討論:
1.為何有人認為耶穌是先知、是以利亞、是施洗約翰復活?先知面對權力會宣講什麼?
2.舊約先知面對權力的宣講付上代價死了,如今施洗約翰面對權力的宣講,他也殉道了。誰應該接續宣講上帝國的信息呢?
3.我們如何避免追求權力、財富的「希律的排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