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同一目標:尼西亞信經 (3)
2025.8.3 台北濟南教會主日第二場禮拜講道大綱
腓立比書3:12-21
◎二項纇比:
1.放棄榮耀
基督:放棄天上的榮耀
保羅:放棄自己的榮耀
2.被高舉
萬名知名之上:基督被高舉
認識基督之後:從死裡復活
● 國民(πολίτευμα):政治神學的宣告
● 在羅馬帝國霸權下堅持活出另一種價值、一種天國公民身分
一、尚未完全,卻不停止追求(3:12-14)
● 古羅馬最受歡迎的娛樂是什麼?飆戰車、馬拉松
● 「繼續奔跑」:向前伸展
● 不是消極等待「天上國民」的身份,而是積極活出這身份的責任
● 尚未完成,而是繼續在「奔跑中的人」
● 「背後」:舊思維、舊價值(羅馬榮耀、猶太律法中心)
● 「忘記」:不是失憶,而是主動選擇不被過去定義
● 「獎賞」:屬天的新生命,上帝國價值在地上的彰顯
二、尋求並遵行上帝的旨意(3:15-16)
●「成熟人」:不是高舉菁英主義
● 猶太律法的「完全」:常常與「守律法」畫上等號
● 腓立比書的「完全」:與基督相交、願意走在祂的道路上
● 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目前的屬靈光景中,誠實地前行
● 不要彼此爭論於未解的事,而要存「異中求同」的心
● 學習尊重彼此的屬靈旅程
三、群體中的榜樣文化:效法基督(3:17)
●「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保羅把自己當作「明星牧師」嗎?
● συμμιμηταί (summimētai),意思是「共同模仿者」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 我們已經為你們立了榜樣(τύπος, typos)
● 他們不完美,卻真誠;他們不耀眼,卻忠心
● 興起一個天國公民的群體文化
四、不作地上事務的敵人(3:18-19)
◎「基督十字架的仇敵」特徵是什麼呢?
1.「以自己的肚腹為神」(希臘文 koilia, κοιλία)
2. 他們「以可恥的事為榮」
3. 他們「念念不忘世上的東西」
● 今日的台灣社會,也是處在同樣的張力中
● 在教會裡、卻活在敵對十字架的方式中
● 回到十字架的中心:以愛與犧牲為記號的國度生活
五、我們是天上的國民(3:20-21)
1.從羅馬公民到上帝國公民:忠誠的轉化
●「公民」πολίτευμα(políteuma):政治地位、國民、公民
● 我們真正的國籍,不是在羅馬帝國,而是在上帝的國度中
2.活在地上,但屬於天上的國
● 重點不在「逃離世界」,而是「轉化世界」
● 約翰福音17:16-18,我們是被差遣進入世界的上帝國國民
3.從脆弱的身體到榮耀的身體:末世的盼望
● 你將被轉化,不再受限於這墮落的結構
● 政治神學的核心命題:信仰不是私領域的逃避,而是一種公共實踐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反思?
一、我們怎麼活出「天上的國民」的風範?
● 真正的天國公民,不是在天堂裡雲遊,而是在人間活出與世界不一樣的生命方式
二、我們等待的不是逃避,而是再臨的救主
●「我們一心等候著我們的救主」:熱切期待中堅定等候
● 活出「上帝國公民」的身分:行公義、好憐憫,將目光從眼前利益轉向永恆的價值。
問題討論:
1.目前你生命中的「標竿」是什麼?這是否與信仰中的「標竿」一致?有什麼張力與挑戰?
2.在政治冷感、經濟焦慮的世代中,作為上帝國的國民,我們能做什麼實際行動來見證上帝國度的公義與盼望?
3.我們如何在教會群體中彼此提醒,不讓「舒適的信仰」取代十字架的挑戰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