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不認耶穌
2023.5.28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馬可福音14.27-31, 66-72
● 聖靈降臨節、五旬節(Pentecost Day)
● 聖靈降臨使門徒在苦難中產生勇氣、看見盼望
● 三明治結構的上層(14:27-31)、下層(14:66-72):彼得不認耶穌
一、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他(14:27-31)
● 耶穌預言門徒都要離棄他
● 馬可福音的原始結尾:「她們又驚訝又恐懼,立刻逃離墓穴,飛奔而去。她們沒有把這事告訴任何人,因為她們害怕。」(馬可福音16:8)
●「上帝要擊殺牧人,羊群就分散了。」(參考撒迦利亞書13:7)
● 彼得常常是十二個門徒中,最敢於表達的代言人。
● 彼得更堅決的表達他的忠誠:「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
●「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很驕傲、很自信
二、彼得不認耶穌(14:66-72)
● 在三明治結構裡,耶穌與彼得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對比
● 這個夜晚是何等的寒冷,充滿害怕恐懼
● 「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馬太福音26:73)
● 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是一次比一次強烈
● 第三次否認:用詛咒的方式在表達
● 三明治結構的中間,警衛戲弄耶穌:「猜猜看,是誰打你?」
●「猜猜看」此字就是「預言」的意思
●「雞叫」到底是幾點?
● 拉丁文「吹號角」gallicinium[gallus“公雞”+canō “唱歌”+-ium]
● 第一次換班前被認出來,第二次換班時又被認出來
● 約翰加爾文:「要讓一個人品格從美好的德行墮落,其實不用花太多時間。」
從彼得不認耶穌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反省:
一、不要怕失敗、跌倒,也不要拒絕曾經迷失的人
● 早期教會是如何看待這位曾經失敗、跌倒、不認耶穌的使徒呢?
● 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是這些人(門徒),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尷尬又難堪,甚至丟臉的事情,傳下來。」
● 顯示使徒不是自我中心的人,而是勇敢、誠實的見證人
● 使徒保羅:「有誰軟弱,我不軟弱?有誰失足犯罪,我不滿懷焦慮呢?如果我必須誇口,我寧願誇耀那些顯示我自己軟弱的事。」(林後11:29-30)
二、不要自滿,不要驕傲,不要看自己太過
● 彼得用更堅決的口氣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可14:31)
● 馬可福音寫作的年代:主後60到70年,尼祿皇帝第一次迫害
● 初代教會最重要的領導者,怎麼會被一個婢女的聲音給嚇到?
● 教宗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上帝要將責任交給這位初代教會的大牧者之前,上帝讓他先看清自己。最後才把牧養別人的責任交給他。」
問題討論:
1.耶穌、彼得與門徒經歷苦難,批判了「成功神學」追求物慾享受的虛假福音。我們如何在苦難中倚靠上帝?
2.對於曾經失敗、跌倒、迷失的人,我們該如何接納他們?
3.「不要自滿,不要驕傲,不要看自己太過」,如何謙卑與上帝同行?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彼得不認耶穌(台語)
馬可福音14:27-31, 66-72
1、彼得不認主耶穌
暴露自滿與驕傲
人有軟弱會跋倒
經歷失敗愈堅固
2、神打牧者羊群散
彼得驚慌遠遠看
三次不認主耶穌
受審受難真孤單
3、彼得門徒的模範
遇到女婢就轉彎
職場也有基督徒
不敢承認主掌權
4、神聖奧妙的啟示
承認軟弱無自己
經歷上帝大恩典
牧養責任交給他
5、聖經親像一面鏡
記載信仰的軟茈
嘸驚迷失當悔改
謙卑與上帝同行
講道篇
彼得不認耶穌
2023.5.28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第一場禮拜講道篇
馬可福音14.27-31, 66-72
今天聖靈降臨節(Pentecost Day)我們要舉行聖禮典,舉行洗禮及領受耶穌基督救恩的宴席。聖靈降臨節,又稱為「五旬節」翻譯自希臘文πεντηκοστή(英文音譯為Pentecost),意思是「第五十(天)」。聖靈降臨節在教會歷史上很早就被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第一次的聖靈降臨是在五旬節那一天(使徒行傳2:1-4);五旬節是指逾越節後的第五十日,這一日是猶太人三大節日之一的七七收穫節(逾越節、七七收穫節、住棚節,參考申命記17:16-17),因為是逾越節的次日算起七個禮拜,又逢猶太人收割大麥的日子,因此稱為「七七節收穫節」(民數記28:26-31)。這是可說是猶太人住入迦南地之後,開始步入農耕生活,為慶祝農作物收割的感恩節日(出埃及記34:22)。他們要把收成的穀物拿一捆給祭司,在安息日的隔日(也就是第五十天)將之獻給上帝(利未記23:15-22)。
舊約的五旬節是在慶祝大麥的豐收,新約的五旬節是在慶祝靈魂的豐收。聖靈降臨節也被視為基督教會的生日。不要忘了教會的生日是在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當時還充滿肅殺之氣,門徒需要躲藏的氣氛之下。在那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裡,聖靈降臨使門徒在苦難中產生勇氣、看見盼望,使教會得到興起。每個時代都是如此,越在苦難中,教會越興旺,這是因為聖靈使苦難中的基督徒得到剛強。今天所讀的經文,彼得不認耶穌的記載,更是在肅殺的處境下。
我們之前說過,馬可福音的作者很常使用三明治結構(Markan Sandwiches)的寫作方法,今天所讀的這兩段經文,是三明治的上、下兩層。而中間的部分,就是之前我們所讀到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在大祭司府邸受審。所以很明顯的,馬可福音的作者,有意把彼得不認耶穌這件事,跟耶穌受難、被捕、被審判做一個對比。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三明治結構的上、下層,關於彼得不認耶穌的記載。
一、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他(14:27-31)
27(太 26:31-35 路 22:31-34 約 13:36-3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離棄我,因為聖經說:『上帝要擊殺牧人,羊群就分散了。』28但是我復活以後,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29彼得說:「即使別人都離棄你,我也不離棄你!」30耶穌對彼得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兩遍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31彼得用更堅決的口氣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
首先,耶穌預言門徒都要離棄他。耶穌十二個門徒都是男性,如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女性門徒,對耶穌好像更忠實一些,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死與復活,都可以看到女性門徒的蹤跡。但讀到馬可福音的最後一章,我們也會看到,那些婦女最後也是害怕,也是逃跑了。聖經學者比照古老的聖經抄本,認為馬可福音的原始結尾是在第八節:「她們又驚訝又恐懼,立刻逃離墓穴,飛奔而去。她們沒有把這事告訴任何人,因為她們害怕。」(馬可福音16:8)
對於門徒離棄耶穌,耶穌引用先知的話:「上帝要擊殺牧人,羊群就分散了。」(參考撒迦利亞書13:7)預言門徒即將面對耶穌被捕、受難時,都要四散逃逸。耶穌還提到說,他復活之後要比門徒先到加利利去。但門徒們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
關於門徒要離棄耶穌的預言,可以拿彼得做為代表。彼得常常是十二個門徒中,最敢於表達的代言人。耶穌對彼得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兩遍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馬可福音14:30)彼得聽到後,他卻用更堅決的表達他的忠誠:「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
甚至,「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在這第一段經文裡,我們看到的是這些門徒的好像展現出很驕傲、很自信、有決心要跟隨耶穌,也不會否認耶穌。
接下來我們跳過那個三明治的中間,關於耶穌被捕、受審的敘事。直接跳到第六十六節,也就是三明治的下層。
二、彼得不認耶穌(14:66-72)
66 (太 26:69-75 路 22:56-62 約 18:15-18,25-27)那時候,彼得還留在下面的院子裡。有大祭司的一個婢女走過來,67 看見彼得在烤火,就定睛瞧著他,說:「你也是跟拿撒勒的耶穌一夥的。」68 彼得否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懂得你在說些什麼。」說著,他就避到前院。就在這時候,雞叫了。69 一會兒,那個婢女又看見他,再對站在旁邊的人說:「這個人是他們一夥的!」70 彼得又否認了。又過了一會兒,那些站在旁邊的人再次指著彼得說:「你沒有辦法否認你是他們一夥的,因為你也是加利利人!」71 彼得就賭咒說:「我不認識你們所講的那個人!如果我說的不是實話,上帝會懲罰我!」72 就在這時候,雞第二遍叫了;彼得這才記起耶穌對他說過的話:「雞叫兩遍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彼得就忍不住哭起來。
在馬可福音的三明治結構裡,作者要將耶穌與彼得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對比。讓讀者將彼得、門徒離棄耶穌,對比耶穌的被捕、受審判的孤單,最後又回到彼得身上,「彼得就忍不住哭起來」,這是何等的痛苦啊!
四本福音書都提到「彼得在烤火」,在這個夜晚是何等的寒冷,彼得心裡應該還充滿了害怕恐懼。
彼得混入警衛中間,其實是很危險的。果然等一下,我們就會看到彼得的口音,馬上就被認出來他與拿撒勒的耶穌是一夥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馬太福音26:73)我們用臺灣的處境來想的話,就有點像是說:「你是鄉下人!」
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是一次比一次強烈。第一次,彼得說:「我不知道,也不懂得你在說些什麼。」彼得就避到前院,就在這時候,雞叫了第一次。第二次,彼得又被那個婢女又看見,這一次婢女是向旁邊的人說:「這個人是他們一夥的!」彼得又再次否認。
到了第三次,是其他人指認出來,彼得第三次是用最強烈的方式來否認,而且是詛咒的方式在表達:「如果我說的不是實話,上帝會懲罰我!」就在彼得發誓否認之後,第二次雞叫了
到此,我們回想三明治結構的中間,耶穌受大祭司審判之後,警衛戲弄耶穌,毆打及吐口水在耶穌身上,並對耶穌說:「猜猜看,是誰打你?」「猜猜看」此字就是「預言」的意思,警衛嘲笑耶穌,要他預言看看,但在此,我們看到耶穌預言彼得在雞叫二聲之間,會三次不認耶穌。甚至,耶穌預言門徒都要四散逃逸,這都應驗了!
「雞叫」到底是幾點?
根據猶太儀禮法的規定,耶路撒冷城裏不得養雞,更何況是大祭司的官邸內。再者,羅馬軍隊有一個習慣,他們把晚上劃分為四更──即六時至九時,九時至午夜,午夜至三時,三時至六時。衛兵在三更之後換班,換班的時間是凌晨三時,準時吹號。
拉丁文吹號是“gallicinium” [gallus“公雞”+canō “唱歌”+-ium],希臘文則為ἀλέκτωρ φωνέω(alektor phoneo),這兩個字也都含有「雞叫」的意思。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解釋耶穌的話是說:「彼得,今晚在衛兵換班的二次角聲之前,你會三次不認我。」耶路撒冷的居民都知道角聲在凌晨三時、六時吹奏,而且是第一次換班前被認出來,第二次換班時又被認出來。
約翰.加爾文對彼得的表現,有一個評論,或是說反省:「要讓一個人品格從美好的德行墮落,其實不用花太多時間。當人失去上帝的手來扶持他的時候,就算是一陣風吹過,或是樹葉落下,沙沙作響。他也會害怕到跌倒或墮落。那就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僅僅因為一個平凡的婢女的指控,彼得就以詛咒的方式否認了耶穌。」
在這三明治上、下層的二段經文裡,從彼得不認耶穌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反省:
一、不要怕失敗、跌倒,也不要拒絕曾經迷失的人
使徒彼得被視為羅馬第一任主教,即「教宗」。早期教會是如何看待這位曾經失敗、跌倒、不認耶穌的使徒呢?
初代教父談到這段經文時,他們認為之所以有這段故事,是耶穌的門徒誠誠實實的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傳述下來。牧師講道研討時,鄭仰恩牧師特別提到,初代教父們的觀察。如果耶穌的門徒彼得,自己沒有講出來,又有誰會知道發生這些事情啊?
當時的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就說:「是這些人(門徒),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尷尬又難堪,甚至丟臉的事情,傳下來。」甚至在那個時代,大家還在指控別人「不是」的時代裡,他們願意把自己難堪、失敗的故事流傳下來。這表示,這些使徒不是自我中心的人,他們是勇敢、誠實的見證人。
初代教會的讀者,他們已經觀察到,彼得自己如果沒有講出來,就沒有人會知道。也因此,傳統上都認為馬可福音的資料主要是來自彼得的口述,經由馬可的信仰團體所寫成。
彼得在這次否認耶穌之後,但往後,他確曾為耶穌坐牢(參考使徒行傳12:1-6),甚至為基督殉道。可見一次的失敗並不是永久的失敗,往後的勇敢是從之前的失敗中記取經驗。
各位,我們不要怕失敗、跌倒,也不要拒絕曾經迷失的人。雖然知道彼得會軟弱,但耶穌基督告訴他說:「我已經為你祈求,使你不至於失掉信心。你再回轉歸我以後,就要激勵你的弟兄們。」(路加福音22:32)
使徒保羅說到關於軟弱時,這樣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有誰失足犯罪,我不滿懷焦慮呢?如果我必須誇口,我寧願誇耀那些顯示我自己軟弱的事。」(哥林多後書11:29-30)
就連使徒保羅也自認為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參考提摩太前書1:15),因為他曾經逮捕、迫害基督徒。不要怕失敗、跌倒,也不要拒絕曾經迷失的人,就像巴拿巴去大數找保羅到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擔任他的「副牧」一般,如果沒有巴拿巴的接納,保羅也就沒有機會從安提阿教會出發對外宣教。
另外,這也讓我們看到聖經最真實的地方,就是將人的失敗或軟弱的一面寫出來,就像在聖經中我們會看到亞伯拉罕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可以宣稱自己與妻子是兄妹,差點使得莎拉成為別人的老婆;而大衛王犯了姦淫,謀害烏利亞等罪惡。聖經通過這些故事讓我們知道,人是軟弱的,容易犯罪的。聖經記載罪惡的事,是要成為我們的「借鏡」;聖經記載良善的事,是要成為我們的「典範」。
看到彼得不認耶穌,我們也要警醒自己,我們有可能也會如此,不敢認主、不敢表明自己是基督徒。不是很多基督徒在職場上不敢或是不願表明自己的信仰嗎?甚至,深知不合乎基督信仰價值的事也去做。
這一章的最後記載「彼得就忍不住哭起來。」人確實很軟弱,但要緊的是「悔改」。彼得「痛哭起來」,這舉動就是一種悔改,是一種覺醒。一個懂得悔改的人,他需要有更大的勇氣,而他的悔改正表明他的心還有上帝。不要怕失敗、跌倒,也不要拒絕曾經迷失的人。耶穌會接納一位悔改的人,同樣,我們也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接納曾經迷失的人。
二、不要自滿,不要驕傲,不要看自己太過
第卅一節,彼得用更堅決的口氣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
彼得與其他門徒都是這樣說,看來不是只有彼得一人自信滿滿,所有的門徒都表達自己絕不會退縮、畏懼。事實上,在面對迫害來臨時,我們真的勇敢起來嗎?
如果馬可福音寫作的年代是在,主後60到70年之間的話,而且可能是在羅馬寫的。那麼,當時的羅馬,剛剛經歷過尼祿皇帝的第一次迫害。在大迫害中,有不少基督徒為了逃避,他們也曾經否認了對基督的信仰。對他們來說,從彼得的故事裡,也看到了自己的軟弱。
而上帝竟然將整個教會都交給彼得,這位初代教會最重要的領導者,怎麼會被一個婢女的聲音給嚇到這樣子呢?甚至嚇到否認了耶穌呢?
教宗大貴格利(Gregory the Great, c540-604)說:「我們不知道原因,這是神聖的奧祕。但我們知道一件事情,上帝要將責任交給這位初代教會的大牧者之前,上帝讓他先看清自己,最後才把牧養別人的責任交給他。」
上帝讓他先看清自己,只有一個人認識自己的弱點,他才有能力也去接納有弱點的別人。求上帝光照我們,使我們不要自滿,不要驕傲,不要看自己太過。
此外,這也讓我們看到,聖經不是一本「歌功頌德」的善書,聖經記載彼得的軟弱,記載許多人的生命掙扎。如果不是彼得自己的反省與見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知道。彼得親自以見證的方式告訴初代信徒,讓大家知道他的軟弱和缺陷。
我們對上帝有懷疑、有軟弱,血氣行事、陷入試探,都在顯出我們人性的真實面。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在困境與孤獨中,懇求聖靈扶持我們。
問題討論:
1.耶穌、彼得與門徒經歷苦難,批判了「成功神學」追求物慾享受的虛假福音。我們如何在苦難中倚靠上帝?
2.對於曾經失敗、跌倒、迷失的人,我們該如何接納他們?
3.「不要自滿,不要驕傲,不要看自己太過」,如何謙卑與上帝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