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使徒行傳21:1-16願主的旨意成就

願主的旨意成就
2020.1.26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使徒行傳21:1-16

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的長老,兩項信仰態度:
一、宣揚福音毫無保留。
二、信耶穌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去實踐愛人如己。

一、聖靈帶領宣教旅程(21:1-6)

現在,為著順服聖靈,我要上耶路撒冷去。我不知道在那裏要遇到甚麼事;我只知道,在各城市聖靈都指示我,有監獄和災難等著我。(使徒行傳20:22-23)

同一位聖靈,為何有兩種不同的啟示呢?到底是保羅得到聖靈的啟示正確,還是泰爾的信徒得到聖靈的啟示比較正確?

耶穌基督向門徒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時,彼得也是「勸阻」。
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旅程中,常通過祈禱得到生命的力量。

二、最早的女傳(21:7-9)

凱撒利亞「傳道人」腓利的家,腓利是早期教會所選出來七位同工之一。
腓利四個女兒,讓我們知道早期教會婦女相當積極參與宣教。
女人可以傳講信息,積極地參與上帝的工作。

三、願主的旨意成就(21:10-16)

亞迦布的預言極具戲劇化效果,他拿起保羅的腰帶,把自己的手腳綁了起來。
保羅就以很堅定的態度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不但在耶路撒冷被捆綁,就是死在那裏也是心甘情願的。(使徒行傳21:13)

主耶穌是「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8)
耶穌說:「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你的旨意(馬可福音14:36)

現在我們來看這段經文所帶來的美好信息:

◎學習謙卑在主的面前,祈求「願主的旨意成就」

保羅告白說:「我並不珍惜自己的性命,為的是要完成我的使命,成就主耶穌交給我的工作,就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福音。(使徒行傳20:24)
馬可福音31:33記載耶穌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時,彼得馬上加以「勸阻」,反倒被耶穌斥責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

問題討論:
1.都受到聖靈指示,誰受的啟示才對?保羅又為何如此堅持要前往耶路撒冷?
2.眾人不在堅持己見,而是祈禱說「願主的旨意成就」,這給我們什麼啟發?
3.我們是否會遇到各自認為都有聖靈的感動或啟示,而互不相讓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如何做?


講道篇

願主的旨意成就
2020.1.26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使徒行傳21:1-16

今天是新春大年初二,昨天我們才舉行新春稱謝感恩禮拜,今日主日我們又再聚集來敬拜。新春期間是我們團圓的時間,在臺灣原住民是沒有在過農曆年的,這個節期本身是漢人才有的。每個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節期,也透過這些節期在團聚彼此的關係,甚至是與上帝的關係。
在《出埃及記》裡面,上帝將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月改為正月,代表著釋放得自由的新開始。在信仰的意義上,「新年」就如同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那一天,他們欣喜慶祝蒙上帝拯救,從被奴役中得到解放,走向光明的未來!真理必使你得自由。
我們同心來祈禱:
使萬物更新的上帝,我們感謝祢讓我們步入新的一年。我們在祢面前,願意對這一年所展開的日子,立下決志。我們決志對愛我們的人信實、正直;對朋友誠信,不帶給他們憂慮和苦惱。我們決志有更大的包容、寬恕與仁愛,這樣我們可以像主一樣永遠為別人的利益著想。我們決志勤奮努力,這樣就可以善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和才能。我們決志憐憫和溫柔,這樣就可以安慰傷心者,體諒困窘者。我們決志恬靜自制,這樣就不會有憤怒和苦痛來攪擾我們及別人的安寧。我們決志全心順服並完全愛祢,遵行祢的旨意,使我們得享平安。賜恩典讓我們作以上決志的天父上帝,在這一年裏,求祢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的決志得以榮耀祢的名。因著主耶穌基督的愛,我們這樣祈求,阿們。
在前一講我們談到使徒保羅派人找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前來,並勸勉他們,要謹慎牧養教會。以免在他離開之後,有凶暴的豺狼混入教會,傷害羊群的信仰,也要處理「造謠撒謊,誘惑門徒」的事情。此外,使徒保羅也告訴以弗所的長老,兩項信仰態度。一、宣揚福音毫無保留。因此,保羅說他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要「成就主耶穌所交託的工作,就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福音。」二、信耶穌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去實踐,最好的實踐方式就是「施比受更為有福」。上帝通過我們讓弱小者、欠缺者體驗到愛,包括金錢、精神、關心等。
保羅說完話後,他就跟長老門跪下來祈禱。大家都哭了,抱著保羅親吻,跟他道別。他們為了保羅所說此後不能再見到他這一句話特別傷心!他們就送他上船。我的體會是,「順境時,考驗我們的愛心。逆境時,考驗我們的信心。」無論是順境、逆境,對我們來說,都有不同的信仰功課要學習。

現在我們就來看送別之後的內容。

一、聖靈帶領宣教旅程(21:1-6)
1我們向他們告別後就開船。船直航哥士島,第二天抵達羅底,從那裏到帕大喇。2在帕大喇遇著一條要開往腓尼基去的船,我們就上船起航。3航行到望見塞浦路斯,船就繞過南邊,朝著敘利亞走。我們在泰爾上岸,因為船要在這裏卸貨。4我們在這裏找到了一些門徒,就跟他們一起住了七天。他們得到聖靈的指示,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5可是,我們逗留的時間到了,就繼續我們的旅程。信徒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送我們到城外。大家都在沙灘上跪下來祈禱,6然後彼此道別。我們上船,他們回家去了。

首先來看第一至六節。使徒保羅與同工離開米利都,之後的目的地就是要上耶路撒冷。此時他們在泰爾港上岸,船在此卸貨,表示這個港口不小,進出口繁忙,光卸貨就需要七日。所以,保羅就利用這段時間和泰爾的信徒同住。
這一段經文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惑的是,泰爾的信徒得到聖靈的啟示,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可是根據使徒行傳第二十章的記載,使徒保羅說:「現在,為著順服聖靈,我要上耶路撒冷去。我不知道在那裏要遇到甚麼事;我只知道,在各城市聖靈都指示我,有監獄和災難等著我。(使徒行傳20:22-23)
保羅說他要到耶路撒冷去,是因為要「順服聖靈」的緣故,而且聖靈指示他有監獄和災難等著他。同一位聖靈,為何有兩種不同的啟示呢?到底是保羅得到聖靈的啟示正確,還是泰爾的信徒得到聖靈的啟示比較正確?
這兩種看法,有共通點就是「保羅耶路撒冷會遇見苦難」。所以,在第十一節先知亞迦布就預言保羅將被猶太人綑綁,然後交給外邦人。只是泰爾的信徒得到「苦難」的啟示,就勸阻保羅不要去受這個苦難。馬可福音第八章卅一至卅八節記載耶穌基督向門徒預言說,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時,彼得馬上的反應也是「勸阻」耶穌基督,結果不但沒有得到耶穌基督的嘉許,反而被耶穌基督斥責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馬可福音8:33)又說:「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馬可福音8:35-36)
同樣地,泰爾的信徒就像彼得一樣,勸阻保羅去面對福音的苦難。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勸阻人避開福音的受苦並不正確的。但是保羅並沒有體貼人的心意,而仍然決定前往耶路撒冷去。耶穌也是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預言將要受苦害,他被捕受控,在猶太人和羅馬人面前受審。然而,保羅在他最後一程中所經歷的危險與威脅,也接近耶穌的經歷(參哥林多後書1:8-10)。使徒保羅的宣教行動可說是聖靈的帶領,回顧之前的馬其頓呼聲也是如此。馬偕牧師來到臺灣落腳淡水展開宣教時,他這樣說:「這裡好像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我到美麗之島去。」這條無形的線看不到,卻感受得到,這就是聖靈在我們裡面所動的工。
第五節是個令人感動的場面,泰爾的信徒全家大小都出來送行,然後大家走到海灘跪下來祈禱。祈禱使基督徒和上帝連結,也使得基督徒再次得力。所以,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旅程中,都常常用祈禱和上帝連結,也通過祈禱得到生命的力量。這讓我想起淡水港邊馬偕牧師跪在海邊祈禱的銅像,148年前,187239日,一位廿八歲的加拿大青年登陸臺灣淡水,面對迷人的異域風光,他當即跪下,對上帝祈禱:「我要把一生奉獻給這個地方!」從此,他心懷謙卑和熱情,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這塊土地和人民。他,就是臺灣近代史上影響北臺灣文化最深的外國人——馬偕 是祈禱使馬偕堅固他的使命,使他充滿生命的力量。

二、最早的女傳(21:7-9)
7我們繼續航行,從泰爾到了多利買,向當地的信徒們問安,跟他們住了一天。8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裏,到了凱撒利亞,就到傳道人腓利的家去,跟他住在一起。他是在耶路撒冷被選出的那七位助手之一。9他有四個沒有結婚的女兒,都有傳講上帝信息的恩賜。

接著來看第七至九節。保羅他們航行來到凱撒利亞,這個地方離耶路撒冷105公里,騎馬兩天即可抵達。他們在凱撒利亞住在「傳道人」腓利的家。腓利是使徒行傳第六章五節所記載早期教會所選出來,協助使徒辦理信徒事務的七位同工之一。他也是使徒行傳第八章所記載,向衣索匹亞太監傳福音的人。後來他成為凱撒利亞教會的牧師(傳道人)
第九節作者路加告訴我們,腓利有四個女兒都沒有結婚,但她們都有傳福音的恩賜,這一點也讓我們知道早期教會婦女也相當積極的參與宣教的工作,甚至講道傳講上帝的信息。在那將近二千年前保守的時代,教會對沒有結婚的一事,倒是很能夠接納,這在當時是很進步的。
很清楚的,男人和女人都可得著傳講信息的恩賜,女性也可積極地參與上帝的工作(參考使徒行傳2:17;參腓立比書4:3)。舊約聖經裡,對於女性肯定的記載很多,曾經說預言或傳講信息的女性包括美莉安(參出15:20);帶領以色列作戰的士師底波拉(參士4:4)猶大約西亞在位時,帶動信仰復興的女先知戶勒大(參王下22:14);女先知挪亞底(參尼希米記6:14);先知以賽亞的妻子(參賽8:3)等等。

三、願主的旨意成就(21:10-16)
10我們在那裏住了幾天後,有一個先知名叫亞迦布,從猶太來。11他來看我們,拿起保羅的腰帶,把自己的手腳綁了起來,說:「聖靈這麼說:這腰帶的主人會在耶路撒冷猶太人這樣的捆綁,然後被交給外邦人。」12我們一聽見這話就跟當地的人一起懇切地勸告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13可是,他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不但在耶路撒冷被捆綁,就是死在那裏也是心甘情願的。」14我們無法說服他,就都住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15在那裏住了幾天,我們就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16有些從凱撒利亞來的門徒跟我們同行,把我們帶到一個塞浦路斯拿孫的家裏去住(「把我們帶到一個塞浦路斯拿孫的家裏去住」或譯「他們帶著一個塞浦路斯拿孫同行,我們要住在這個人家裏」。);這個人是早期的門徒。 

接著來看第十至十六節。先知亞迦布就是十五年前,曾經在使徒行傳第十一章廿八節曾得到聖靈啟示的先知,當時先知亞迦布預言天下將有嚴重的饑荒」(這是到克勞第在位年間果然發生)。
亞迦布的預言極具戲劇化效果,他拿起保羅的腰帶,把自己的手腳綁了起來,說:「聖靈這麼說:這腰帶的主人會在耶路撒冷猶太人這樣的捆綁,然後被交給外邦人。(使徒行傳21:11)
亞迦布預言保羅將在耶路撒冷受苦,勢必也是得到聖靈的啟示。從此段我們可以看到,不僅泰爾的信徒勸阻保羅不要去耶路撒冷,就連跟在他一起傳福音的同工也加入勸阻的行列。極有可能先知的預言使他們更加肯定,保羅若是前去耶路撒冷必定遭遇生命的危險。因此,保羅的同工一聽見這話就跟當地的人一起懇切地勸告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是,不是保羅不順從聖靈的指示,而是保羅清楚聖靈的指示與上帝的旨意,因此保羅完全順服於上帝的旨意。
保羅就以很堅定的態度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著主耶穌的緣故,不但在耶路撒冷被捆綁,就是死在那裏也是心甘情願的。(使徒行傳21:13)
保羅說他即便必須為主的緣故而死,也是「心甘情願」,不是出於勉強,也不是被逼迫的。因為這是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榜樣。使徒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就這樣說明耶穌基督成為人的意義,他說主耶穌是「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8)耶穌降世為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心甘情願」。
第十四節說大家並沒有繼續勸阻保羅的決定,因此,大家就祈禱說:「願主的旨意成就」。這句話同樣也是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耶穌曾祈求上帝不要讓他喝苦杯,但若是上帝的旨意,耶穌說:「不要照我的旨意,只要照你的旨意(馬可福音14:36)。當他在十字架上快要斷氣的時候,他說:「成了(約翰福音19:30),更表示他對上帝旨意的順服。
如今,使徒保羅的決定也是嚴肅的信仰抉擇。他原本可以拒絕這項苦難,眾人也都加以勸阻,但是他仍然「心甘情願」的選擇接受。這就是獻身福音的精神所在,委身服事的態度。若是我們的服事沒有「心甘情願」的態度,那我們的服事就沒有力量,也會覺得壓力大、無法勝過苦難。

現在我們來看這段經文所帶來的美好信息:

◎學習謙卑在主的面前,祈求「願主的旨意成就」
使徒保羅早已知前方有監獄和災難等著他(參考使徒行傳20:23),而且他也告白說:「我並不珍惜自己的性命,為的是要完成我的使命,成就主耶穌交給我的工作,就是見證上帝恩典的福音。(使徒行傳20:24)。因此,他並沒有因為泰爾的信徒們一再挽留、勸阻他,就改變心意。
曾預言將有嚴重飢荒的先知亞迦布(參考使徒行傳11:28),現在又預言使徒保羅將會在耶路撒冷「受猶太人綑綁,然後被交給外邦人」。即使是這樣,都沒有阻止使徒保羅繼續前往耶路撒冷的堅定意志。保羅說他即便必須為福音而死,也是「心甘情願」,不是出於勉強,也不是被逼迫的。
保羅亞迦布都得到聖靈的啟示,知道前方有災難等著保羅。但是當眾人聽到之後就勸阻保羅不要去受苦難。馬可福音第卅一章卅三節記載耶穌基督向門徒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時,彼得馬上加以「勸阻」,結果不但沒有得到耶穌的稱讚,反倒被耶穌斥責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勸人逃避為福音受苦是不必要的。既然是為了福音,為了順服上帝的旨意,因此眾人也就不堅持,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這一點我們也必須好好的學習。
我有機會受中會派去處理一些糾紛,說實在大多是善意、意見不同,彼此之間堅持己見破壞主內的情誼,這對教會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失。有次也是雙方都很堅持己見,說話越來越大聲,甚至翻舊帳,於是我請大家休息五分鐘喝個水、上個廁所,五分鐘後,我們就一起祈禱、一起仰望上帝,果然大家還是有信仰的,祈禱後都謙卑下來,不在堅持己見,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聖靈的作工,絕不是要分裂基督的肢體,而是要使我們得著建造。
我在讀神院的時候,就有同學獻身、心甘情願讀神學院,不受到家人的支持,反對的是當長老的父親。理由很簡單,因為牧師很辛苦,或許看到教會裡有許多的負面因素,使得父親的反對。今天,我們從經文學習到一件事,我們都要謙卑在主的面前,學習甘心順服主基督,「願主的旨意成就」。
同樣地,若不是出自心甘情願的奉獻,也是沒有意義的。就有人讀神學院,是因為父母的盼望,或是父母向上帝所求的。結果讀起來就是感覺「重擔」,沒有使命感。所以,若不是出自心甘情願的奉獻,人無法成為福音的僕人,這一點都勉強不得。
我是否會以人的想法來勸阻他人,不要為福音犧牲?或是勉強別人,必須做他「心不甘情不願」的事呢?我們當學習若是一個人是心甘情願順服上帝的旨意,我都要學習說:「阿們」。

問題討論:
1.都受到聖靈指示,誰受的啟示才對?保羅又為何如此堅持要前往耶路撒冷?
2.眾人不在堅持己見,而是祈禱說「願主的旨意成就」,這給我們什麼啟發?
3.我們是否會遇到各自認為都有聖靈的感動或啟示,而互不相讓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如何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