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耶穌所看重的
路加福音19:11-48
2018.12.30(日)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 耶穌在撒該家住一夜之後,繼續走向耶路撒冷。
● 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 37-100年)《猶太戰記》(Jos., JW.)記載,主後65年猶太人守逾越節的盛況。
● 耶穌說這段的比喻的目的是因為「他們以為上帝的主權就要實現」。
一、忠於基督所交託給我們的「金幣——機會與資源」(19:11-27)
● 這個「貴族」代表耶穌,他將離開世間,得到天父上帝加冕,然後回來,即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
● 希臘「金幣」(μνᾶς,彌拿)約值一百日的工資(δραχμαι,drachmae)。
● 「十」代表全部,代表主人完全託付給所有的人。
● 本國人拒絕這位主人,暗指耶穌被法利賽人及猶太人所拒絕的事實。
● 主人並沒有要求要賺多少,前二位僕人的態度是「在小事上可靠」。
● 第三位僕人是照自己的意思,維持原狀不動。
●「你在這樣的時候不說話,猶太人自會從別處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將滅亡。誰知道,也許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為了這時刻!」(以斯帖記4:14)
二、獻上自己來榮耀基督(19:28-40)
● 耶穌騎小驢應驗先知對末世君王來臨的預言:撒迦利亞書9:9。
● 衣服在當時是昂貴的物品,甚至衣服還可以拿來典當。
●「如果你拿人家的衣服作抵押,必須在日落前還給他;因為他只靠這件衣服取暖,沒有了它怎能睡覺呢?當他向我呼求幫助,我必定答應,因為我是仁慈的。」(出埃及記22:26-27)
● 眾人與法利賽人對耶穌的稱呼很不同。(19:38,39)
三、喜愛聽耶穌的話語(19:41-48)
● 耶穌看到耶路撒冷即將被毀滅的景象而哀哭。
● 愛哭的先知耶利米說:「你們以為我的聖殿是賊窩嗎?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你們的一舉一動。」(耶利米書7:11)
● 聖殿外圍的外邦人院,已經變成「亞那的店」。
● 耶穌被捕後,首先被解到亞那面前。(參考約翰福音18:13)
●「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以賽亞書56:7)
● 耶穌擋人財路,換來「祭司長、經學教師,和民間的領袖要殺害他」(19:47)。
● 宗教人失去慈悲、寬容、敬虔時,就成為宗教恐怖份子。
我們來想想,我們可以從今天這一段經文得到什麼反省?
● 第三位僕人只想「保持原狀」,但主人回來之後要宣布他是壞僕人。
● 耶穌基督交託什麼樣的「金幣」給我們?交託什麼樣的「機會與資源」給我們?
二、手潔心清是敬拜上帝、服事人的基本態度
●「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詩篇24:3-4)
● 耶穌批判祭司的宗教斂財
● 耶穌批判信徒的「消費主義」
●「看吧,你們倚靠那騙人的話是徒然的!你們偷竊,殺人,姦淫,作偽證,向巴力獻祭,拜你們不認識的神明。你們做我恨惡的事,然後跑到我的聖殿裏,站在我面前,說:『我們很安全!』你們以為我的聖殿是賊窩嗎?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你們的一舉一動。」(耶利米書7:8-11)
● 聖殿外邦人院的商店方便「消費者」。但越來越方便,也變得越來越隨便。
問題討論:
1.上帝給你什麼樣的機會與資源,你是否加以善用,還是「保持原狀」?
2.群眾獻出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外衣,以此來榮耀上帝,我們可以如何做?
3.耶穌為何發義怒?耶穌看重、在意的是什麼?
講道篇
守護耶穌所看重的
路加福音19:11-48
2018.12.30(日)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路加福音第十九章描述耶穌進耶利哥城,呼召撒該歸主,並在撒該家住一夜之後,耶穌繼續他的旅程,從耶利哥城走向耶路撒冷。第十一節記載耶穌已經快到耶路撒冷,越接近政治中心,又接近逾越節,猶太人對於上帝的拯救有著很高的期待,因為逾越節是紀念上帝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壓迫與奴役,使得以色列人得著拯救。
當時耶路撒冷約有三萬人口,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 37-100年)在《猶太戰記》(Jos., JW.)的記載,主後六十五年高盧斯(Cestius Gallus)擔任敘利亞總督時,他為了讓尼錄皇帝知道猶太人守逾越節的盛況,他下令大祭司統計殺了多少隻羊。來耶路撒冷過節的人,在正月(尼散月)初十至十四日要將小公羊送檢,看有沒有殘疾,到了正月十四日逾越節這一天要殺羔羊,約瑟夫記載當時的逾越節約殺了廿五萬六千五百隻羊,以十個人才能殺一隻羊,換算下來逾越節至少有三百萬人參加,包含婦女、小孩及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邦人。這是主後六十五年的盛況,若保守估計在主後三十年耶穌的時代少說也有一百萬人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在逾越節的盛況下,猶太人對於上帝的拯救有著很高的期待,就連耶穌的門徒及跟隨者都認為耶穌要建立地上的國度,要做猶太王的日子近了。在這情況下,路加告訴我們,耶穌說這段的比喻的目的是因為「他們以為上帝的主權就要實現」。
只是上帝的計畫與猶太人的期待大相逕庭。耶穌到耶路撒冷完成天父所交託給他的任務,是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成為世人贖罪的羔羊。在此耶穌透過「十個金幣」(台語漢字本譯為「十斤銀」)的比喻來教導眾人,讓他們知道耶穌要建立的國度還未到實現的時候。
首先,我們來看第十一至廿七節的比喻。
一、忠於基督所交託給我們的「金幣——機會與資源」(19:11-27)
11大家正在聽這話,耶穌又告訴他們一個比喻。這時候,耶穌已經快到耶路撒冷,他們以為上帝的主權就要實現。12耶穌說:「有一個貴族到遠方去,要被冊封為王,然後回來。13動身以前,他把十個僕人召來,每人給了一個金幣,說:『我不在的時候,你們拿這錢去做生意,看看能賺多少。』14他本國的人一向恨他,打發代表隨後去說:『我們不要這個人作我們的王。』15「那貴族被冊封為王回來以後,立刻命令那些領過金幣的僕人到他面前來,要知道他們每人做生意賺了多少。16 頭一個上來說:『主人,我用你給的那個金幣賺了十個金幣。』17主人說:『很好!你是個好僕人;你既然在小事上可靠,我要委派你管理十座城。』18第二個僕人上來說:『主人,我用你給的那個金幣賺了五個金幣。』19主人對他說:『你也要管五座城。』20又有一個僕人上來說:『主人,你的金幣在這裏;我用手帕把它包起來。21我一向怕你,因為你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你還要提取;沒有栽種的,你還要收割。』22主人對他說:『你這個壞僕人,我要用你自己的話定你的罪!既然你知道我是一個嚴厲的人,提取沒有存放的,收割沒有栽種的,23那麼,你為甚麼不把我的錢存入銀行,讓我回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呢?』24於是他向侍立在左右的人說:『把他的金幣拿過來,給那個有十個金幣的僕人。』25 他們對他說:『主人,他已經有十個金幣了。』26主人說:『我告訴你們,那已經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27至於不要我作他們的王的那些敵人,把他們帶來,在我面前殺掉吧!』」
第十二節說「有一個貴族到遠方去,要被冊封為王,然後回來。」這個「貴族」代表耶穌,他將離開世間,得到天父上帝加冕、冊封為王,得著天上的榮耀,然後回來,即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在耶穌或主人離開之前,他很信任的將十個金幣交給十位僕人,每位僕人個領取一枚金幣。
在此一個希臘「金幣」(μνᾶς,彌拿)約值一百日的工資(δραχμαι,drachmae,德拉克馬),這樣的金額不算多。重點不在於金錢的多寡,而是要強調主人給每一個僕人的都是一樣的多,要他們好好的去管理主人所託付的。「十」代表全部,代表主人完全託付給所有的人。
第十四節說「我們不要這個人作我們的王。」即本國的人拒絕這位主人,暗指耶穌被法利賽人及猶太人所拒絕的事實。雖然有些猶太人拒絕耶穌,但是上帝的旨意不被攔阻,這國度的主人——耶穌仍然會再回來,並且當他再來時,每個人都要在他面前交帳。
第十六至十九節,提到前面二個僕人因為忠心管理主人所託付的,而得到主人的稱讚與賞賜。主人給他們的賞賜,是按著他們所賺得的加倍賜給他們。第一位是以一個金幣賺得十個金幣,主人給他管理十座城;第二位賺得五個金幣,主人給他管理五座城。主人並沒有要求要賺多少,但這二人的態度就是「在小事上可靠」,這二人主動承擔責任,不是主人說一句話才動一步。若類比事奉上帝一事,他們就是願意主動承擔服事的人,他們不是旁觀者,他們在受託的事上,做好應做的本分。
第廿一節,提到第三位僕人沒有遵照主人的吩咐,只是把金幣用手帕把它包起來,連用都沒有用,也就是說他沒有按照主人的話語去做。而是照自己的意思,維持原狀不動。
按照猶太人的法律,被交託的錢若埋在地下而不見了,可以不必賠償;若是用手帕包起來放在衣袋裡掉了,則要賠償。但是只有把原來的錢保存好,並不是主人原本的心意。主人要他們出去做生意,要在主人回來之前,使所交託的金幣能「賺」或「做」多少,而不是保持原狀。至少可以放在銀行生利息(19:23),但絕對不是原封不動。
就像以斯帖記裡面的故事,面對猶太人將被滅族的關鍵時刻,末底改告訴王后以斯帖的話:「你在這樣的時候不說話,猶太人自會從別處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將滅亡。誰知道,也許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為了這時刻!」(以斯帖記4:14)上帝給以斯帖機會與資源,她並沒有像第三位僕人一樣振振有詞地提出藉口,而是像前二位盡忠的僕人,善用上帝給的機會與資源,拯救了猶太人。在上帝的眼裡,以斯帖就像前二位僕人所做的,盡忠於上帝所交託給她的「金幣——機會與資源」,最後上帝也會予以稱許說:「很好!你是個好僕人。」
二、獻上自己來榮耀基督(19:28-40)
28說完這些話,耶穌走在前頭,上耶路撒冷去。29快到伯法其和伯大尼、向著橄欖山去的時候,耶穌打發兩個門徒先走,30吩咐他們說:「你們到前面的村子去,進去的時候,會看見一匹還沒有人騎過的小驢拴在那裏。你們把牠解開,牽到這裏來。31如果有人問你們為甚麼解開小驢,你們就說:『主(「主」或譯「牠的主人」。)要用牠。』」32他們去了,所遇見的正和耶穌所告訴他們的一樣。33當他們在解開小驢的時候,驢的主人問他們:「你們為甚麼解開小驢呢?」34他們回答:「主要用牠。」35 然後他們把小驢牽到耶穌跟前,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驢背上,扶著耶穌騎上去。36耶穌前進的時候,大家拿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37當他靠近耶路撒冷、到橄欖山下坡那地方時,眾門徒因所看見的這一切奇蹟就都感謝上帝,大聲歡呼:38「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君王!天上有和平,榮耀歸於至高上帝!」39人群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老師,命令你的門徒安靜吧!」40耶穌回答:「我告訴你們,他們要是不作聲,這些石頭也會呼喊起來。」
在第十四節裡,耶穌暗示他自己是被猶太人拒絕的王,雖然如此,但耶穌仍然繼續朝向耶路撒冷,並且去經歷並實現他被猶太人拒絕的預言,如此,更是凸顯耶穌就是比喻中那被本國人拒絕的王一般。
在耶穌光榮進耶路撒冷聖城的這段經文裡,有兩個重要的事件發生。第一、耶穌要門徒去找一匹小驢。第二,耶穌進城時,群眾大聲歡呼讚美上帝。
耶穌騎小驢進城乃是應驗先知撒加利亞對末世君王來臨所說的預言:「錫安的居民哪,要歡喜快樂! 耶路撒冷的人民哪,要歡呼!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撒迦利亞書9:9)
進城時,大家拿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外袍衣服在當時是昂貴的物品,大概都值半年以上的薪資收入,甚至衣服還可以拿來典當,因此摩西法律規定:「如果你拿人家的衣服作抵押,必須在日落前還給他;因為他只靠這件衣服取暖,沒有了它怎能睡覺呢?當他向我呼求幫助,我必定答應,因為我是仁慈的。」(出埃及記22:26-27)當眾人在沿路拿自己的衣服鋪在路上,讓耶穌騎驢通過。這正表現出眾人的敬虔歡迎,並「不計代價」的奉獻自己來榮耀基督耶穌。
說到奉獻,許多人一生可能難得遇到一次教會的建堂,教會的建堂若沒有敬虔的奉獻是很困難完成的。因為每個肢體都按著自己的能力,甘心樂意不計代價的奉獻,才能合力建造。
明年(2019)新春過年後,主日學修繕也將告一段落,在七、八個月,宣教中心的主結構就會完工並申請使用執照。今天,我們都在我們的時代裡,為耶穌基督再來做「鋪衣服」的服事。願上帝幫助我們,甘心樂意且不計代價為主擺上。
第卅八節與第卅九節中,眾人與法利賽人對耶穌的稱呼很不同。在第卅八節裡,眾人稱耶穌為主、為君王,甚至將衣服鋪在小驢背上,也鋪在地上,因為那是接待君王的敬意;但在第卅九節,法利賽人卻只稱呼耶穌為「老師」,因為法利賽人不願意承認耶穌的權柄,甚至他們是用責備的語氣告訴耶穌說:「命令你的門徒安靜吧!」法利賽人對耶穌的反應又再次呼應「十個金幣的比喻」中所提到的主人,耶穌是那被本國人所拒絕的王。
耶穌選擇在逾越節快到的日子進耶路撒冷,乃是走向十字架的道路,完成上帝救贖的計畫,而耶穌是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贖罪羔羊,要讓一切相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
三、喜愛聽耶穌的話語(19:41-48)
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看見那城,就為它哀哭,42說:「但願你今日知道那有關你和平的事,可是你現在那樣的盲目。43日子將到,那時候你的仇敵要造土壘包圍你,從四面困住你。44他們要徹底消滅你和你城牆裏面的人民,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面,因為你沒有認出上帝拯救的時機。」45耶穌一進聖殿,就趕出做買賣的人,46對他們說:「聖經上記著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了!」47耶穌每天在聖殿裏教導人。祭司長、經學教師,和民間的領袖要殺害他,48只是不知道怎樣下手;因為人民都喜歡聽他,注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第四十一節,描述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因為耶穌看到耶路撒冷即將被毀滅的景象,「可是你現在那樣的盲目」。耶穌的哀哭,讓我們想到一位「愛哭」的先知耶利米,因為先知看到毀滅迫近,不斷的哀哭呼籲百姓悔改,他的哀哭寫成「哭調」的《耶利米哀歌》。耶穌在此就引用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你們以為我的聖殿是賊窩嗎?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你們的一舉一動。」(耶利米書7:11)
耶穌一直以來給人印象是平易近人,常常跟受苦的人民在一起,怎麼這次會拿繩子做了一條鞭子「驅趕」人呢?(參考約翰福音2:15)因為耶穌清清楚楚的看到聖殿已經成為「賊窩」。
當時聖殿外圍的外邦人院,已經變成買賣的商店,外邦人被排擠、被忽視,他們敬拜的地方成為「亞那的店」,因為它已經是大祭司亞那的家族產業,是以信仰來掩護強盜行徑。這也就是為何耶穌被捕後,首先被解到亞那面前(參考約翰福音18:13)。
這些商店好聽是為了服務獻祭者和朝聖客,讓從大老遠來敬拜上帝的猶太人,可以用銀錢直接兌換祭品,買動物獻祭給上帝,不用大老遠牽著牲畜來。但事實上,這些商店都成為「祭司的專賣店」,用來剝削百姓。若是百姓拿自己飼養的牲畜獻祭,均會被祭司挑剔並認定不適合獻祭;若是到這些「專賣店」購買的話,就必然合乎獻祭的法律要求,但它的價格可能是市價的數倍。
當時猶太人規定繳交聖殿稅或是奉獻必需使用指定的幣制繳付(參考出埃及記30:13-15),特別在耶穌時代是羅馬帝國所統治,更不能拿刻有羅馬皇帝人像的錢幣奉獻,因此在聖殿的外邦人院也有祭司專設兌換錢幣的地方。但是,聖殿幣制的匯率是由祭司制訂,可說是祭司剝奪了人向上帝獻祭的權利,並且從中牟取暴利。
耶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以賽亞書56:7)這段經文指出聖殿是人親近上帝、向上帝祈禱的地方,是學習上帝話語的地方。耶穌憤怒的是,原本用來敬拜上帝的聖殿,竟然被祭司利用,成為對人民的剝削。這也難怪,耶穌秉持公義趕走在聖殿做買賣剝削的人。但是這些攤販與祭司體系是共犯結構,趕走這些生意人,勢必會引起聖殿祭司當局的反撲。
耶穌擋人財路,第四十七節說:「祭司長、經學教師,和民間的領袖要殺害他」。原本應該是要有慈悲心、敬虔的宗教人,在此卻要殺害人,這是很恐怖的事,當宗教人失去慈悲、寬容、敬虔時,會像今日的伊斯蘭國(ISIS)宗教恐怖份子。基督徒會不會成為恐怖份子,納粹時代就看到,踐踏黑人、女性人權的年代,基督徒也成為宗教恐怖份子。如果我們失去慈悲、寬容、敬虔,我們都會敵對耶穌的。
對比這些失去慈悲、寬容、敬虔的宗教領袖、民間領袖,反而「人民都喜歡聽他,注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路加福音19:48)。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喜愛聽耶穌的話語,注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是保守我們勝過試探與誘惑最基本的功課。
我們來想想,我們可以從今天這一段經文得到什麼反省?
一、忠於基督所交託給我們的,不是保持原狀
「十個金幣」的比喻裡,提到第三位僕人沒有遵照主人的吩咐,他只是把金幣用手帕把它包起來,連用都沒有用,也就是說他沒有按照主人的話語去做。基督徒之所以被稱為「基督徒」,是因為他要按照基督的話去做、去學,他才叫做「基督徒」。
第三位僕人是有聽,但沒有聽進去,也沒有去做。他只有把原來的錢保持原狀,但這並不是主人的心意。主人要他出去做生意,要在主人回來之前,使所交託的金幣能賺多少。「做生意」有賺、有賠,主人並沒有訂個標準,主人不希望僕人在他外出時間閒置,主人要僕人去「做生意」,意思是要去管理、要去做,而不是將主人給的時間、機會與資源浪費了。第三位僕人沒有照主人的吩咐去做,他只想「保持原狀」,等主人回來之後要宣布他是壞僕人,甚至解除他的職務。
我們也想一下,耶穌基督交託什麼樣的「金幣」給我們?交託什麼樣的「機會與資源」給我們?我們得到這樣的「機會與資源」之後,是否好的管理使用,還是只求「保持原狀」?
今天,上帝也給我們濟南教會這一代人「機會與資源」,過去極為困難的教產問題,都可以順利收回,我們今天正是在承擔主耶穌交託給我們的「金幣——機會與資源」。教產、土地收回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第三位僕人「放著」等主人回來,如果是放著等著主人回來,那麼主人會怎麼說呢?聖經裡,主人責備他是「壞僕人」,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所選擇的。我們選擇的是要承擔,要盡忠在上帝的家,因此,我們整修主日學教室,我們改建宣教中心,在這一點上,我們絕不是第三位僕人「保持原狀」,等著主人回來。我們不僅不要學習第三位僕人放著什麼都不做,我們更要努力去運用上帝給我們濟南教會的「機會與資源」,第二位僕人賺五個金幣,第一位僕人賺十個金幣。誰知道我們能夠發揮多大的恩賜,能為上帝國賺得多少呢?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做。
上帝在台灣國會及政治中心設立我們濟南教會,我們教會就不會是一般社區型的教會,而會是一個指標型的教會。就像在基督教國家裡,城市裡都會有一個指標型的教會,在主教制度的地區,就會有「主教座堂」。
一八九五年日本治理台灣時,大清帝國時代的台北城已經無法發展,於是日本人將台北舊城牆拆除,我們教會前面的中山南路就是舊城牆的位置,舊城牆拆除後改建為「三線道」,這條路也是台灣第一個有路燈的街道,當時戀愛的男女在夜晚最喜歡來這裡散步。
當時台灣總督府土木局長長尾半平(Hanathi Nagao)是我們教會第一任的長老,他本身是土木工程師及鐵路工程師,他規劃拆除舊城牆擴建台北城時,就是以教會為中心在規劃。一八九六年十一月廿二日設教會時,以台北舊城的中心即西門町設立教會,拆除舊城牆擴建台北城時,就將教會遷移至新的都市計畫中心,就是今日教會的位置,並於一九一六年竣工。擴增的都市計畫以教會為中心,在教會北面有台北州廳(今日監察院)、台北役所(即台北市政廳,今日行政院)及日本人居住區,東邊則有各級學校,南面有中央研究院(今日教育部)、總督官邸(今日台北賓館),禮拜堂大門面對西邊,則有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今日台大醫院舊院區)、台灣博物館。
上帝感動規劃興建教會的牧師、長老,當時就已經將教會視為中央行政中樞的中心點,而教會也成為一個指標型的教會。指標型的教會很自然地就會涉入較多的公共及社會議題,這也是我們濟南教會不可避免的信仰責任。我們舉辦講座、對談,關心當今處境的議題,成為教會與社會之間對話的橋樑,甚至成為守護國家的祈禱聖殿。明年(2019)《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今年一月廿五日、廿六日就在我們濟南教會舉行,在台灣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有長老教會、天主教會、衛理公會、聖公會輪流主辦,天主教及聖公會都是在主教座堂舉行,明年是長老教會主辦,特別在我們教會舉行,這是上帝交託給我們教會特別的「機會與資源」,我們不會像第三位僕人「保持原狀」,我們會善用上帝給我們教會的恩賜來服事,願我們濟南教會每一位也都能看到上帝給我們教會作為指標型教會的呼召,並時常為教會代禱,為牧師、長老代禱,努力去運用上帝給我們濟南教會的「機會與資源」。
二、手潔心清是敬拜上帝、服事人的基本態度
「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詩篇24:3-4)
詩篇第廿四篇是一首禮儀詩,是以色列人一路向著聖殿時所誦唱的詩篇。聖殿是建立在錫安山上,以色列人從各處來到耶路撒冷朝聖,朝聖最基本的態度就是「手潔心清」,如果來到上帝的面前沒有潔淨的內心與行為,是無法蒙上帝的悅納。
耶穌引用先知耶利米的話責備亞那一系的祭司利用宗教斂財,使聖殿成為賊窩。他們心裡已經沒有上帝,他們已經把金錢當成偶像。耶穌除了批判祭司的宗教斂財之外,還要批判信徒的「消費主義」。
為何說批判信徒的「消費主義」?
這要從先知耶利米的話來看:「看吧,你們倚靠那騙人的話是徒然的!你們偷竊,殺人,姦淫,作偽證,向巴力獻祭,拜你們不認識的神明。你們做我恨惡的事,然後跑到我的聖殿裏,站在我面前,說:『我們很安全!』你們以為我的聖殿是賊窩嗎?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你們的一舉一動。」(耶利米書7:8-11)
耶利米駡當時的人偷竊,殺人,姦淫,作偽證,拜偶像,然後又到聖殿獻祭贖罪,就說:沒事了!沒事了!罪已贖了,「我們很安全!」。然後又繼續去犯罪,反正還可以再來贖罪。因此,聖殿反倒成了包庇人們犯罪的「賊窩」了。
原本做買賣的攤位都是設在橄欖山的斜坡到聖殿外面,後來攤位被挪到聖殿的外邦人院,目的就是要「方便」消費者購買之後馬上可以獻祭。越來越方便,也變得越來越隨便。當敬拜者成為消費者之後,敬拜的人就不用從自己的羊圈或是田裡拿來初熟的果子,因為別人都替你預備好了,敬拜上帝變得不需要付出代價。特別是逾越節來聖殿看熱鬧,看到上百萬人感覺信仰很復興,但這些外在的復興都是假象。主耶穌卻是看到底層人民被欺騙,宗教領袖在斂財,也看到信徒像消費者一樣,並沒有以真正悔改的心來敬拜,一切都充滿虛假。耶穌所看重的是,我們是否以「手潔心清」來敬拜上帝、服事人。
問題討論:
1.上帝給你什麼樣的機會與資源,你是否加以善用,還是「保持原狀」?
2.群眾獻出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外衣,以此來榮耀上帝,我們可以如何做?
3.耶穌為何發義怒?耶穌看重、在意的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