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耶穌的名受凌辱
2019.7.21臺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使徒行傳4:32-5:42
● 教會是在內外交迫的環境下發展。
一、教會內部正面的例子:實踐基督的愛(4:32-37)
● 在聖靈的感動下,活出的信仰,實踐耶穌基督《新的誡命》。
● 可能被主流猶太教會堂的排斥,使得信徒們自發分享互相支持。
● 凡物共用不是出於規定,而是實踐「愛人如己」。
二、教會內部負面的例子(5:1-11)
● 早期教會有巴拿巴這個「正面的例子」,也有「負面的例子」。
● 路加引一個較廣為人知的例子,來說明基督信仰團契的建立,必須要有真實的信仰態度。
● 「全教會和其他聽見這事的人都非常害怕。」(5:11)
● 作者路加第一次用「教會」這個詞。教會是什麼?
● 「教會」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 (ekklesia):ek,意出來,kaleo,意召喚。
● 羅馬帝國特指「公民會議」,充滿公共性、政治性、議會性。
三、聖靈帶來醫治與解放(5:12-16)
● 內部越能夠和睦、彼此相愛,對外就越有能力。
● 「但是信徒以外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們」(5:13)
● 猶太教領袖的禁令,確實也發生了作用。
四、外部挑戰接踵而至(5:17-42)
● 「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是服從人。」
● 迦瑪列又是大拉比希列(Hillel)的孫子,是「拉比的拉比」。
● 杜達的例子:自稱為「摩西再世」,結果在約旦河邊被抓。
● 猶大的例子:主後六年反納稅號召猶太人革命,最後也失敗。
● 「他們仍然天天在聖殿和個人的家裏不停地教導人,傳揚有關基督耶穌的福音。」(5:42)表明「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服從統治者」的威脅。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教會是見證基督的愛的地方,信徒的愛也必須出自真誠
● 無論是外部或內部的危機,教會一定要本著「彼此相愛」才能夠渡過危機。
● 「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約翰福音4:24)
● 教會的存在就是要實踐耶穌基督《新的誡命》。
● 「沒有僕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路加福音16:13)
● 要建立一個充滿愛的信仰團體,若沒有出於真心誠意的態度,是很困難的。
二、為基督的名受凌辱是邁向新天新地必然的道路,我們要警醒祈禱
● 四川成都秋雨教會廖強一家六口逃到台灣。
● 我們今天都在致力學習耶穌基督的腳蹤,致力新天新地的上帝國實現。
問題討論:
1.早期教會遇到內外交迫的問題,今日教會也會遇到哪些問題?
2.在此彼得的回應給了今日教會哪些「榜樣」?
3.面對世上邪惡勢力,我們該如何繼續致力新天新地的實現?
講道篇
為耶穌的名受凌辱
2019.7.21臺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使徒行傳4:32-5:42
教會受迫害在今日的中國已是常態且越來越嚴重,河南宋永生牧師為河南商丘市基督教兩會主席,在四天前(7/17)他在遺書中表示自己心力交瘁,且中共統戰部門不斷逼迫教會,禁止十八歲以下進入教堂,又將各種宗教視為迷信,甚至採取禁教。他在遺書中亦表明現在基督教會舉步維艱,表達對中共處理宗教的方式表達不滿。
在上一講第四章裡,我們已經看到早期教會所面臨外在的挑戰,特別是來自大祭司及猶太最高議會的宗教壓迫。今日所讀的經文第四章卅二節至第五章十六節,作者路加則記載教會所面臨的內部問題。換言之,早期的教會不是事事順利的環境下發展,而是在內外交迫的環境下發展,也因此,我們要體認到,教會在地上必定會有挑戰,而這挑戰更是提醒我們需要倚靠聖靈才能勝過所遭遇的苦難及困境。
現在我們先來看第四章卅二至卅七節的記載。
一、教會內部正面的例子:實踐基督的愛(4:32-37)
4:32這一群信徒都同心合意,沒有一個人說他的財物是屬自己的;所有的東西大家公用。33使徒們大有能力地見證主耶穌的復活;上帝大大降福給他們每一個人。34在他們中間,沒有人缺乏甚麼。那些擁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35把賣產業的錢交給使徒,照各人的需要分給各人。36有一個出生在塞浦路斯的利未人,名叫約瑟,使徒們叫他巴拿巴(巴拿巴的意思是鼓勵者);37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塊田地,把錢拿來,交給使徒。
這一段經文描述早期教會一開始「同心合意、凡物公用」的信仰團契生活,這樣的生活在第二章四十四至四十七節裡就有記載。根據第二章的記載,這是因為聖靈充滿在信徒的身上,信徒在聖靈的感動下,活出的信仰生活就是同心合意、凡物公用,實踐耶穌基督《新的誡命》:彼此相愛、愛人如己。就是因為有聖靈的同在,落實《新的誡命》的信仰共同體才能建立。
在作者路加的記載之下,說明早期教會是非常有福音的見證,他們彼此相愛,有財物能力的人分享給匱乏的人,這樣的信仰共同體有個很強烈的核心價值就是「實踐基督的愛」,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早期教會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的因素之一。
早期教會主要是以猶太信徒為主,有可能是他們因被主流猶太教會堂的排斥或逼迫讓信徒們自發分享互相支持,凡物共用。早期基督徒他們將財產變賣後與同信的兄弟姊妹一起分享,並不是出於規定,而是出於「彼此相愛」,也是實踐「愛人如己」,這一點是非常要緊的認識。作者要讓所有的讀者知道,教會的存在就是要實踐耶穌基督《新的誡命》,這樣教會才能見證基督的福音。我們看到他們「凡物共用」,甘心樂意的變賣一切財產所得與大家分享,有能力的幫助欠缺的。
在第卅六至卅七節,作者就以巴拿巴作為例子來說明信徒是如何的凡物共用、彼此相愛,巴拿巴「他賣掉了自己的一塊田地,把錢拿來,交給使徒。」
二、教會內部負面的例子(5:1-11)
5:1另外有一個人,叫亞拿尼亞;他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一些田產。2他留下一部分錢,把剩下的交給使徒;這事他的妻子也同意。3彼得對他說:「亞拿尼亞,為甚麼讓撒但控制了你的心,使你欺騙聖靈,把賣田產所得來的錢留下一部分呢?4田產沒有賣出,是你的,賣了以後,錢也是你的;你為甚麼存心這樣做呢?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5亞拿尼亞一聽見這話,就倒下去,死了;聽見這事的人都非常害怕。6有些年輕人進來,把他的屍體裹起來,抬出去埋葬了。7約過了三個鐘頭,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已經發生了的事。8彼得對她說:「告訴我,你們賣田產的錢都在這裏嗎?」她回答:「是的,都在這裏。」9彼得就說:「你們為甚麼串通來試探主的靈呢?你看,埋葬你丈夫的人就在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10她立刻倒在彼得腳前,死了。那些年輕人進來,看見她已經死了,就把她抬出去,葬在她丈夫旁邊。11全教會和其他聽見這事的人都非常害怕。
早期教會有巴拿巴這個「正面的例子」,也有「負面的例子」。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的死,有的人看到這件事情的記載時,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為何上帝如此嚴厲呢?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了解:亞拿尼亞夫婦的死,應該是當時剛萌芽教會廣為人知的事件,作者路加藉由這事情要說明基督信仰的團契的建立,必須要有真實的信仰態度,否則就很難見證基督的「真理」。因此,彼得責備亞拿尼亞說:「你為甚麼存心這樣做呢?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存心」表示出他已經預謀欺騙教會。
經文記載著彼得對亞拿尼亞說:「田產沒有賣出,是你的,賣了以後,錢也是你的;你為甚麼存心這樣做呢?」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早期教會並沒有規定,信主的人必須賣掉自己所有的家產與大家公用,巴拿巴是出於自願,其他的人也是出於自願。亞拿尼亞這樣做的心態,以為他就可以名利雙收。這是因為,比起上帝,他們把別人的看法看得更重要。甘心樂意的奉獻、甘心樂意的分享,都蒙上帝悅納。問題出在亞拿尼亞、撒非喇,這對夫妻想用不誠實的方法要成為基督肢體的一部分。若是仔細看經文所載,彼得強調了三次,他們是因為欺騙聖靈、欺騙上帝、試探主的靈而倒斃的。
作者路加想要引一個較廣為人知的例子,來說明基督教會是信仰的團契,如果沒有真實的信仰態度,就很難見證出福音的真諦。再者,作者也要讓讀者知道,欺騙人等於欺騙上帝。因此,彼得說:「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
通過亞拿尼亞夫婦的事件,讓我們知道鑑察人的心不是我們所能做的,而是聖靈在作工,是聖靈使彼得能夠察覺亞拿尼亞的欺騙。換言之,是聖靈在做潔淨的工作。如果我們回顧彼得和約翰面對大祭司的審問時,我們可以發現這二位加利利鄉下來的人,能夠言詞犀利勇敢面對,是因為有聖靈的帶領。現在,彼得在聖靈的帶領下,察覺亞拿尼亞的欺騙。換言之,是聖靈親自在管教、在潔淨教會。
第十一節說:「全教會和其他聽見這事的人都非常害怕。」這是作者路加第一次用「教會」這個詞,在此之前,這個信仰團體從未被稱為教會。換言之,經過外在和內在危機歷練之後,教會產生了。此事件過後,教會內外的人都感到害怕,因為他們看到聖靈親自在管教及潔淨教會。
教會是什麼?從字義的角度來看,「教會」的希臘文是εκκλησία (ekklesia),由二個字所組成:ek,意出來,kaleo,意召喚。因此,教會就是「被呼召出來的群體」,有個教派就將「教會」翻譯成「召會」,其實二個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古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被翻譯成「教會」一詞以前,在羅馬帝國乃是特指「公民會議」,就是指被呼召出來代表人民所組成的「內閣」、「會議」。在制度上,教會的長老、執事被呼召出來組成代議的「議會」,也是一種形式的教會,為了管理教會眾人的事。總之,εκκλησία是充滿公共性、政治性、議會性的特質。當早期基督信仰團契用了εκκλησία這個稱呼時,就已經在表明基督信仰團體是具備公共性、政治性、議會性的特質。
第十一節說:「聽見這事的人都非常害怕」,在此「害怕」有「敬畏」的意思,換言之,大家知道教會是學習彼此相愛,凡物公用的信仰團契,需要實實在在、沒有謊言;若有欺騙、不實,聖靈必定加以管教。
三、聖靈帶來醫治與解放(5:12-16)
12使徒們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所有信徒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羅門廊下聚集。13雖然一般民眾尊重他們,但是信徒以外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們。14當時信主的人越來越多,男女都有。15由於使徒們行了許多神蹟,有人把病人抬到街上來,放在床上、褥子上,希望彼得走過的時候,他的影子會投在他們一些人身上。16還有一大群人帶著病人和污靈附身的人從耶路撒冷附近的市鎮來;這些病人都得到了醫治。
當聖靈管教教會內部的問題之後,我看到教會在社會上是越有能力見證基督的福音。這一點是常識,俗諺也說:「家和萬事興」,內部越能夠和睦、彼此相愛,對外就越有能力。
第十二節說「所有信徒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羅門廊下聚集。」所羅門廊(Solomon's porch)是昔日耶穌在聖殿講到的地方,也是彼得在聖殿講道的地方,這地方是男人與女人,是大人與小孩,是猶太人與外邦人,都可以來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傳講信息,已經表明上帝國是更加的寬容與接納的。第十三節說:「但是信徒以外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們」,也讓我們知道猶太教領袖之前的禁令,對猶太人確實也發生了作用。雖然有猶太教當局的禁令與威脅,但是我們看到聖靈仍透過使徒在彰顯上帝醫治的恩典,這些醫治都不是使徒有什麼能力,而是聖靈的作為。更仔細來說,是聖靈在挑戰猶太當局的威脅,使人肉體得醫治,更要使人脫離心靈與信仰的束縛。
四、外部挑戰接踵而至(5:17-42)
17大祭司和他的黨羽,就是當地的撒都該人,對使徒非常嫉妒,因此決定採取行動。18他們下手逮捕使徒,把他們囚禁在拘留所裏。19但是當夜,主的天使打開監門,把使徒領了出來,對他們說:20「你們去,站在聖殿裏,向人民宣講有關這新生命的道理。」21使徒聽從這話,在天快亮的時候進了聖殿,開始教導人。大祭司和他的黨羽召集議會裏所有的猶太長老舉行全體會議,然後下令到監獄裏把使徒提出來。22但是警衛到達的時候,發現使徒們不在監獄裏,就回議會報告說:23「我們到了監獄,看見監門牢牢地鎖住,獄警都守在門外;但我們開了監門,發現裏面連一個人也沒有!」24聖殿的警衛官和祭司長們聽見這報告,非常驚異,不知道使徒們遇到了甚麼事。25這時候,有一個人進來報告:「你們拘禁在監獄裏的人正站在聖殿裏教導民眾呢!」
26於是那警衛官領著侍從去,把使徒們帶來。他們沒有使用暴力,因為怕人民用石頭打他們。27他們把使徒們帶來後,叫他們站在議會面前。大祭司開始審問他們。28他說:「我們嚴嚴地禁止過你們,不得藉著這個人的名教導人,你們反而把你們那一套道理傳遍耶路撒冷,而且想把殺這個人的血債歸在我們身上!」29彼得和其他的門徒回答:「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是服從人。30你們所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我們祖先的上帝已經使他復活了。31上帝高舉他,使他在自己的右邊作元首,作救主,為要給以色列人有悔改的機會,讓他們的罪得到赦免。32我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上帝對服從他的人所賜的聖靈也與我們一同作證。」33議會的議員聽見了這話,非常惱怒,決定要殺害使徒們。
34可是,他們中間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一向受人尊敬的法律教師;他在議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們帶出去,35然後向議員發言:「以色列同胞們,你們處理這些人的事必須謹慎!36前些時候,杜達起來,自吹自擂,約有四百人附從了他。他終於被殺,附從的人作鳥獸散,亂事歸於消滅。37以後又有加利利的猶大在戶口調查的時候起來,也引誘了好些人跟從他;他也被殺,附從他的人也被趕散。38對於現在這件事,我告訴你們,不要跟他們作對,由他們去吧!如果他們所計劃、所做的是出於人,一定失敗;39如果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夠擊敗他們。你們所做的,恐怕是在敵對上帝了!」議會接納迦瑪列的意見,40於是把使徒叫進來,鞭打他們,又命令他們不得再藉著耶穌的名講道,然後釋放他們。41使徒離開議會,因配得為耶穌的名受凌辱,心裏非常高興。42他們仍然天天在聖殿和個人的家裏不停地教導人,傳揚有關基督耶穌的福音。
內部危機剛解除,外部挑戰接踵而至。第十七至四十二節就是記載新一波的外來危機。第十七節說:「大祭司和他的黨羽,就是當地的撒都該人,對使徒非常嫉妒,因此決定採取行動。」馬可福音第廿七章十八節也說,當時的法利賽人也是因為「嫉妒」耶穌,所以要求彼拉多把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現在輪到撒都該人「非常嫉妒」,因為彼得深得群眾的愛戴,所以,猶太當局再一次將彼得抓起來關入監牢。雖然不斷有外部的壓迫,但是,很奇妙的,主的天使打開監門,把使徒領了出來,彼得仍舊傳講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完全沒有怕被監禁的事。
彼得他們再次被抓到猶太最高議會審問,彼得彼得和其他的門徒回答:「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是服從人。」這句話與第四章十九節「在上帝面前,聽從你們對,或是聽從上帝對呢?你們自己判斷吧!」相比,是更為堅定的表明信仰的態度: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是服從人。
當教會和教會裡的肢體看重這句話多少,我們就能得到多少能力。當我們從心裡說:「我們必須服從上帝」,這話就能幫助我們抵擋逼迫和誘惑。通過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建立基督的信仰團契最重要的基本信念:就是絕對以上帝為中心。如此我們才不會將人的意念高過上帝的意念。
在第卅三至卅九節裡,我們看到彼得及使徒們第二次被抓到猶太最高議會受審問時,他們獲得一位意想不到的幫助者,就是當時最知名的法利賽派的律法教師迦瑪列。迦瑪列又是大拉比希列(Hillel)的孫子,自希列到迦瑪列三代,他們在猶太教的地位非常崇高,都被稱為「拉比的拉比」,一般的拉比若遇到需要解釋的律法,最後都會交由他們解釋。當猶太最高議會要用更為殘暴的方式對待教會時,迦瑪列出面阻止。
迦瑪列是首先引述杜達(Theudas)的例子。杜達為了推翻羅馬帝國,自稱為「摩西再世」,他宣稱自己可以像摩西一樣將約旦河的河水分開。結果還是有四百多人跟隨他。當羅馬總督派兵圍剿杜達時,他告訴跟隨他的人不要害怕,跟他逃往約旦河,他要行神蹟分開約旦河,讓約旦河的河水來消滅羅馬軍隊。結果杜達及跟隨者在約旦河邊被抓,杜達被砍頭。(參考約瑟夫《猶太古史》。Flavius Josephus, Jewish Antiquities, 20.97-98。)
迦瑪列舉第二例子是猶大。猶大在主後六年,居里扭作敘利亞總督時舉行人口調查為要改編稅制的時候造反了。他主張上帝是以色列的王,以色列人只要納稅給上帝,所以號召猶太人起來革命。最後也是失敗。
迦瑪列說完這二個例子之後,他說:「對於現在這件事,我告訴你們,不要跟他們作對,由他們去吧!如果他們所計劃、所做的是出於人,一定失敗;如果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夠擊敗他們。你們所做的,恐怕是在敵對上帝了!」(使徒行傳5:38-39)這一段話可說是迦瑪列對信仰的深悟。
最後,猶太最高議會就鞭打使徒,又恐嚇他們不得再藉著耶穌的名講道,然後釋放他們。雖然如此,使徒卻「因配得為耶穌的名受凌辱,心裏非常高興。」第四十二節的結論說:「他們仍然天天在聖殿和個人的家裏不停地教導人,傳揚有關基督耶穌的福音。」很顯然這句話已經表明「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服從統治者」的威脅。這大概是教會歷史最撼動人心、也最感人的地方。越是受迫害,心裡越喜悅,福音就越傳越廣。我的理解是,這是聖靈在對抗世上一切不公義的作為,使世界逐漸進步,朝向新天新地的上帝國。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教會是見證基督的愛的地方,信徒的愛也必須出自真誠
在第四章時,我們才看到教會有外部的危機,接著又發生內部的危機,內部危機剛結束,又發生外部的危機,使徒第二次被猶太最高議會抓走。無論是外部或內部的危機,教會一定要本著「彼此相愛」才能夠渡過危機。若是教會內部無法見證真實的愛,無法彼此相愛,這樣的教會是無法勝過逼迫與苦難的。
早期教會為何會發生內部的傷害呢?作者路加通過亞拿尼亞的例子要告訴我們,會發生這樣的傷害,往往是出於信徒沒有以真誠的心來愛教會。耶穌就教導我們說:「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約翰福音4:24)可見在信仰團體裡面,人人必須有真誠的信仰態度,無論是愛上帝、愛人如己都需要真誠。
早期基督徒他們將財產變賣後與同信的兄弟姊妹一起分享,並不是出於規定,而是出於「彼此相愛」,也是實踐「愛人如己」,這一點是非常要緊的認識。作者要讓所有的讀者知道,教會的存在就是要實踐耶穌基督《新的誡命》,這樣教會才能見證基督的福音。我們看到他們「凡物共用」,甘心樂意的變賣一切財產所得與大家分享,有能力的幫助欠缺的。這一段的記載很像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曠野所學到的信仰功課,上帝賜下嗎哪供應給所有人,但每個人不能自私多拿,才能讓大家都有得吃,這一個信仰的功課,他們在曠野學了四十年。
我們要注意的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婦的罪,不是因他們拒絕奉獻。早期教會凡物公用並不是出於教會的規定。那是聖靈充滿之後自然流露出的美麗結果,有人願意分享給更需要的人。亞拿尼亞和撒非喇變賣田地財產之後,留下一部分歸為己用,這並沒有錯。早期教會沒有規定信徒要捐多少,或捐出全部款項。那麼,他們的罪到底在那裏?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罪,在於「欺騙」,不僅欺騙人,同時也是欺騙聖靈。
這讓我們反省到,很多人就是敗在「金錢」的手上。例如,耶穌的學生猶大出賣耶穌,在此的亞拿尼亞亦是。所以,耶穌提醒我們說:「沒有僕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路加福音16:13)
要建立一個充滿愛的信仰團體,若沒有出於真心誠意的態度,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的內心必須要有一個要緊信仰理念:用真實的心來實踐愛人如己。只有這樣的態度,我們才能見證出上帝在基督裡的愛。
二、為基督的名受凌辱是邁向新天新地必然的道路,我們要警醒祈禱
在第四章裡,我們看到早期教會遭遇到大祭司及猶太最高議會來的壓力,彼得和約翰被捕入獄,也因為這樣的危機感,使他們彼此更加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最後,猶太最高議會鞭打使徒,又恐嚇他們不得再藉著耶穌的名講道。雖然如此,「他們仍然天天在聖殿和個人的家裏不停地教導人,傳揚有關基督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5:42)很顯然這句話已經表明「我們必須服從上帝」,「不服從統治者」的威脅。這是教會歷史最撼動人心、也最感人的地方。越是受迫害,心裡越喜悅,福音就越傳越廣。
但今日中國教會的處境更是嚴峻,在中共的監視下,三自教會不僅講道受到嚴密監控,信徒與神職人員的言論也遭到各種方式的監控。有中國的傳道人說:「坐在你旁邊的人,你不要以為他是信徒,他也許就是統戰部的暗訪人員,他很會和你聊信主的事,態度可能還很柔和。」中共派探子做「假信徒」滲入教會、分化教會,舉報言論來抓人。並針對家庭教會進行「清零」行動,重點是「去規模化、去組織化、去教會化」,要完全清除家庭教會,接下來將會是中國教會的寒冬。
四川成都秋雨教會2018年遭中國官方打壓,百餘名信徒被捕,並禁止信徒子女去學校就學。最近台灣有一則新聞,報導秋雨教會信徒廖強一家六口為信仰逃離中國,七月初持旅遊簽證來台灣,但簽證三天前(7/18)到期,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台灣政府已同意以專案延長三個月的簽證,並在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傅希秋牧師向美國國務院遞出擔保信,以協助其完成赴美庇護申請。
在七月廿八日晚上神學禮拜日,我們邀請中國受迫害基督徒余杰前來分享,他曾在以人權律師、作家組成的北京方舟家庭教會聚會,後來逃離中國入籍美國。他目前從事寫作及關懷人權,他的太太則在教會擔任傳道者。他將他的信仰經歷寫成一本書,歡迎來聽他分享《今生不做中國人》的緣由。
根據關注中國宗教自由的義大利雜誌《寒冬》(Bitter Winter)的報導,中國教會的傳道人告誡信徒說:「要是有人問你,信主是怎麼回事,你就回答:我就知道愛國愛教,其他啥也不知道。」「如果有人問你們教堂為什麼掛國旗?你不能說『政府逼的,不掛不行,不掛教堂證件會被吊銷』,這樣回答教堂就要遭罰,你要直接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教會,所受的迫害是越來越嚴重。
早期教會遇到外來壓迫,他們內部可以彼此相愛,更加緊密。但是,今日中國教會除了外來壓迫之外,內部還要提防中共派來的「假信徒」,這就是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連「彼此相愛」都害怕變成「彼此相害」。我們要在祈禱中紀念受壓迫的中國教會及基督徒,願聖靈親自保守基督的教會。
為基督的名受凌辱是邁向新天新地必然的道路,從歷史的足跡來看,雖然有時邪惡高漲,但上帝的公義最後必定勝過邪惡。我們今天都在致力學習耶穌基督的腳蹤,致力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致力新天新地的上帝國實現。也許我們這一代無法活著看見新天新地,但恩典的上帝已經讓我們預知未來,預知基督已經勝過撒但的權勢,預知新天新地將來臨。盼望我們以信心來參與上帝國的建造,新天新地必定成就。
問題討論:
1.早期教會遇到內外交迫的問題,今日教會也會遇到哪些問題?
2.在此彼得的回應給了今日教會哪些「榜樣」?
3.面對世上邪惡勢力,我們該如何繼續致力新天新地的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