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路加福音8:22-39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

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
經文:路加福音8:22-39
2018.6.10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三本福音書的記載,以馬可福音4:35-41的記載最完整。
發生在「晚上」還有「別的船隻同行」。

一、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8:22-25)
加利利海四周都是高山,一旦到了黃昏和晚上的時刻,溫差大就很容易造成落山風,台語聖經翻譯為「颶(pò.)頭風」。
加利利海四周圍都是山,從五百到七百多公尺,加利利海低於海平面二百公尺,這樣高度落差就將近一千公尺。

為何聽耶穌的吩咐,還會遇到狂風巨浪?為何有耶穌同在,還會發生狂風巨浪?
耶穌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10:45)
論到受迫害和苦難,彼得前書這樣說:「這種經歷無非要證明你們的確有堅定的信心。甚至那能毀壞的金子也得經過火煉;你們的信心比金子貴重多了,更必須受考驗,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到稱讚、光榮,和尊貴。(彼得前書1:7)

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路加福音8:25)耶穌要說的是,你們有信心,但是你們怎麼沒拿出來,怎麼沒有以行動表現出來呢?

二、耶穌趕走外國鬼(8:26-39)
「外邦人的加利利」(馬太福音4:15):迦百農、拿因城,東南方的格拉森。
這些鬼有多少呢?「群」是指一個羅馬軍團。
路加福音沒有告訴我們有多少隻豬淹死,但馬可福音則清楚記載「豬的數目約有二千(馬可福音5:13)
上帝的恩典不僅給猶太人,也給外邦人。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的省思:
一、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
遇到的困境是外在有風浪,內在有邪靈,內外夾攻。
耶穌不是責備門徒「沒有信心」,而是問他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路加福音8:25)
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甚麼用處呢?那信心能救他嗎?(雅各書2:14)
你相信上帝只有一位,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雅各書2:19)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二、透過對話(Havruta, 哈柏露塔)進行靈性的醫治
聖經中最詳細的趕鬼紀錄,大概就是格拉森的事件(5:1-20;太8:28-34;路8:26-39)
《約伯記》記載與魔鬼對話,「對話, חַבְרוּתָא」讀作“Havruta”( 哈柏露塔),問答式的對話。
面對邪靈對人心靈的干擾,耶穌採用「對話, חַבְרוּתָא」讀作“Havruta”( 哈柏露塔),問答式的對話,進行靈性的醫治。
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因為我確信,甚麼都不能夠使我們跟上帝的愛隔絕。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靈界的掌權者;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我們跟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羅馬書8:35, 38-39)

問題討論:
1.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
2.耶穌問門徒:「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我們要如何「拿出」信心?
3.耶穌的趕鬼,為何是採用「對話、陪伴」來趕鬼?

講道篇
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
經文:路加福音8:22-39
黃春生牧師 2018.6.10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稿
今天所讀的這一段經文,在馬太、馬可、路加這三本福音書中都有出現,只是每個作者都有其獨特的關注。
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的描述都是耶穌先命令、斥責風浪,然後才向門徒責問:「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重點都是放在門徒的「信心」上面。
馬太福音第八章廿三到廿七節的順序卻是耶穌先責問門徒:「為什麼這樣害怕?你們的信心太小了!」然後才斥責風和浪。重點是放在耶穌超越風浪的能力。
三本福音書的記載,以馬可福音第四章卅五到四十一節的記載最完整。一開始馬可說「時間」是發生在「晚上」,在聖經中「黑夜」通常象徵邪惡勢力縱橫,而在天上的聖城不再有黑夜(啟示錄21:2522:5)。因此,當馬可福音描述這是發生在晚上,代表邪惡勢力的猖狂。不要忘了耶穌的門徒中彼得、安得烈兩兄弟,雅各、約翰兩兄弟都是捕魚老手,對加利利海的水性相當熟悉。如果暴風浪發生在白天,對他們來說應該不會造成太大威脅。但是發生在晚上,就算是老經驗的漁夫,也會束手無策。果然他們心生畏懼,急忙叫醒耶穌說:「老師,我們快死啦,你不在乎嗎?(馬可福音4:38)在馬可福音中不僅耶穌與門徒的船,還提到有「別的船隻同行」,這表示其他跟隨的群眾可做證,他們都親身經歷耶穌基督平定風浪的神蹟。
三本福音書記載耶穌在加利利海平靜暴風浪之後,都同時記載耶穌接著治好被鬼附身的人,將鬼趕入豬群當中。只是馬太福音記載是二個人被鬼附,而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則是記載被鬼附的只有一人。這樣的差異,也讓我們知道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資料來源,所寫的重點也會有個人領受上的差別。
現在我們先來看第廿二至廿五節的故事:

一、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8:22-25)
22有一天,耶穌同門徒上船,對他們說:「我們到湖的那邊去。」他們就出發。23 船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忽然有一陣狂風襲擊湖面,船灌滿了水,非常危險。24 門徒來叫醒耶穌,說:「老師,老師,我們快沒命啦!」耶穌醒過來,斥責狂風大浪,風浪就止息,湖面平靜。25 耶穌問他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 他們又希奇又驚駭,彼此說:「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向風浪下命令,風浪也聽從他!」
這場狂風大浪發生在加利利海,它是一個內陸湖,因為特別的大因此又被稱為「海」。加利利海長約廿一公里,寬約十三公里,大約是台灣日月潭一倍大(長十幾公里)。加利利海四周都是高山,一旦到了黃昏和晚上的時刻,溫差大就很容易造成落山風,台語聖經翻譯為「颶(pò.)頭風」,導致狂風巨浪,因此,黃昏之後就很少船隻會出海。特別是季節交替的時節裡,白天海面溫度高往上串流,傍晚山上的冷空氣往下串流,而溫差越大氣流越是強烈。
在台灣恆春、墾丁每年十月到隔年三、四月也有落山風,是東北季風越過高山急速衝到海邊。而加利利海四周圍都是山,從五百到七百多公尺,加利利海低於海平面二百公尺,這樣高度落差就將近一千公尺。因此,其落山風的強度是墾丁落山風的好幾倍強勁。狂風造成巨浪,路加福音的作者說:「船灌滿了水,非常危險。」但是,耶穌基督卻是安祥地睡著了。
我們再回到第廿二節的記載來看,是耶穌吩咐門徒上船,說:「我們到湖的那邊去。」為何聽耶穌的吩咐,還會遇到狂風巨浪?甚至,我們也可以繼續問說:為何有耶穌同在,還會發生狂風巨浪?
或許有人也會有類似的疑問:為何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居然還會遇到衰事、壞事?我們順從上帝的話,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我們聽從耶穌的話愛上帝,也愛人如己,不代表我們從此就風平浪靜、一帆風順。
耶穌順從上帝的旨意,道成肉身來到世間,耶穌受洗時,上帝對他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加福音3:22)耶穌很清楚他來到世間不是為了享受,甚至是要獻出自己的生命,耶穌就這樣說:「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10:45)
耶穌順從上帝的旨意,上帝也與耶穌同在,但耶穌還是遇到苦難啊!在這件事情上,讓我們知道基督徒聽從耶穌的話,有耶穌的同在,有時也會遇到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但是不要忘了一件事,就是呼求耶穌,感謝上帝,讓我們還有呼求、祈禱的對象——耶穌基督,他可以平定我們生命中各種狂風巨浪。雖然我們無法預知突如其來的風暴,但我們可以隨時向耶穌呼求。
這個故事不僅是一個神蹟奇事的記載,更可以反映初代教會的一些遭遇,也就是基督徒正處於「暴風雨」的狀態。特別在羅馬暴君尼祿(Nero a tyrant)時代,教會正遭受帝國的迫害,許多基督徒因承受不住逼迫,而對生命與信仰幾乎喪失信心。其實,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逼迫常伴隨著我們。有時生命的暴風雨侵襲我們,使我們也像門徒一樣驚慌不已。
我們不解的是,大風浪直接打在耶穌的身上,耶穌卻繼續睡,而需要門徒叫醒他。其實,耶穌不是睡著,而是沒有採取行動,直到門徒呼求他,他才顯出上帝與他同在的能力。在耶穌的門徒中,有幾位行船經驗豐富的門徒,因此在這場風浪中,可以肯定他們不是呼求耶穌在技術上的協助,而是信仰上的協助。
我們所處的世界太多突如其來的災害,南投九二一大地震、南海大海嘯、日本福島三一一大地震,近一個月來夏威夷幾勞亞火山(Kilauea volcano)噴發上萬民眾撤離,瓜地馬拉火峰火山(Fuego volcano)噴發造成一個村莊被掩蓋,上百人罹難。九一一恐怖攻擊,甚至許多人為的災難更是無所不在。即使沒有環境的災難、戰爭、恐怖攻擊,我們所在的世界,每天也都難免會發生兇殺、搶劫、偷竊,甚至意外事故。
而我們個人的身上可能還隱藏潛在的疾病?婚姻、家庭、工作、人際關係也可能有著新的挑戰。天災人禍、是非矛盾是我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遭遇困境時,不要忘了呼求耶穌。
論到受迫害和苦難,彼得前書這樣說:「這種經歷無非要證明你們的確有堅定的信心。甚至那能毀壞的金子也得經過火煉;你們的信心比金子貴重多了,更必須受考驗,好使你們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日子得到稱讚、光榮,和尊貴。(彼得前書1:7)耶穌歷經受難,才有榮耀的復活。十七世紀英國清教徒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44.10.141718.7.30)也是美國費城(Philadelphia)的創建者,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No pain, no palm; no thorns, no throne; no gall, no glory; no cross, no crown.沒有播種,何來收穫;沒有荊棘,何來寶座;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十字架,何來冠冕。」
摩西在曠野四十年,造就他謙卑、堅韌的領導品格。約瑟被兄長賣到埃及,歷經磨難,最後成為埃及宰相。約伯歷經魔鬼的苦毒攻擊,使它更親近上帝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5)使徒保羅在以弗所宣揚福音,差點被石頭打死,被拖到城外(使徒行傳14:15-20)。但保羅醒過來又回到城中堅固信徒的心,對他們說:「我們必須經歷許多苦難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使徒行傳14:22b)可見這世間雖然有苦難,但苦難往往敦促我們更加親近上帝,甚至鍛鍊我們的信心。
在古代猶太人的觀念中,「海」、「水」是危險地帶,也是惡靈、魔鬼居住的地方,很容易威脅人的生命。在台灣的民間信仰就有「水鬼抓交替」的說法,家中長輩都會千交代萬叮嚀孩子們尤其在農曆七月時千萬別到溪邊、海邊玩水。如果明白台灣的特殊地理環境,就知道台灣高山陡峭,山上的水流的很湍急,夏天午後雷陣雨多,下游河水突然間的暴漲是正常現象。但過去的人因不理解台灣的特殊地理,而有穿鑿附會的驚恐,是可想而知的。
第廿四節記載,耶穌醒過來不是斥責門徒,而是斥責狂風大浪。耶穌也不是責備門徒「沒有信心」,而是問他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路加福音8:25)耶穌要說的是,你們有信心,但是你們怎麼沒拿出來,怎麼沒有以行動表現出來呢?
當然,當我們以信心的行動去面對時,困難還是沒有解決,呼求耶穌他也必然會為我們平定苦難的風暴。正像門徒希奇又驚駭的說:「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向風浪下命令,風浪也聽從他!
「下命令」就是指耶穌用「話語」就可以呼風喚雨,誰能有這種能力呢?根據創世記來看,只有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才有這種權威和能力。
耶穌基督不僅使拿因城寡婦的獨生子從死裡復活,現在用話語就可以命令風雨。福音書的作者透過這些事件要告訴我們,耶穌就是上帝所差遣來到世上的基督,藉著基督使信心在我們裡面生成,而我們在遇到困境或苦難時,不要慌張,我們先要拿出對基督的信心來面對。

二、耶穌趕走外國鬼(8:26-39)
26他們渡過加利利湖到對岸格拉森地區。27耶穌一上岸,當地有一個被鬼附身的人迎面走過來。這個人已經好久不穿衣服,不住在家裏,卻住在墓穴中。28 他一看見耶穌,就喊叫起來,俯伏在耶穌面前,大聲說:「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你為甚麼要干擾我呢?我求你不要折磨我!」29他這樣說是因為耶穌曾命令污靈從那個人身上出來。好多次污靈抓住了他,甚至當他被拘禁、手腳給鎖鍊鎖著的時候,他竟也能夠掙斷鎖鍊,被鬼趕到荒野去。30耶穌問他:「你叫甚麼名字?」他回答:「我叫『大群』」,因為有許多鬼曾附著他。31鬼央求耶穌,不要把他們趕進深淵去。32 在附近山坡上剛好有一大群豬在吃東西。鬼就央求耶穌,准許他們進入豬群;耶穌准了他們。33鬼就從那人身上出來,進入豬群;整群的豬衝下山崖,竄入湖裏,都淹死了。34放豬的人看見這事,就逃跑,到鎮上和鄉下散佈消息。35當地的居民出來,要看發生了甚麼事。他們到耶穌那裏,發現鬼已從他身上出來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神智清醒,就害怕起來。36看見這事的放豬人把那個人得到醫治的經過告訴大家。37於是格拉森地區的居民都要求耶穌離開那裏,因為他們非常害怕。耶穌就上船離開。
38鬼已從他身上出來的那人要求耶穌說:「請讓我跟你去!」可是耶穌打發他回去,說:39「你回家去,述說上帝為你所做的事。」他就去了,走遍全鎮,傳揚耶穌為他所做的事。
加利利地區,有時也稱為「外邦人的加利利」(馬太福音4:15),在第七章時,我們看到耶穌來到迦百農,迦百農在當時是猶太人、外邦人混合區,耶穌在此醫治羅馬軍官的僕人,也就是說耶穌醫治了一位外邦人,而且是身份卑微的奴僕。接著,耶穌在拿因城使一位外邦寡婦的獨生子從死裡復活。之後,耶穌與門徒歷經前一晚船上的狂風大浪,隔天他仍繼續向外邦地區去傳道。他們來到加利利湖東南方的格拉森,猶太人則稱此地叫「加大拉」(馬太福音8:28),這地方完全是外邦人居住的地方,養豬是他們主要的工作。這讓我們知道,耶穌不僅向猶太人傳福音,他也向外邦人傳福音,路加福音的作者特別提到耶穌服事底層的奴僕、寡婦以及被鬼附的外邦人。
經文記載被鬼附的人住在墓穴中,不要想像成今天台灣土葬的墓,當時的墳墓都是鑿開磐石的山洞,裡面可以站人,有些墓穴可以安葬一、二十具遺體以上。
比較特別的是,人見了耶穌不見得會敬拜主,反而被鬼附身的人看見耶穌,卻主動來拜他。當然,被鬼附的人之所以來拜耶穌,是請求耶穌離開他,但無論如何,這群邪靈卻知道耶穌是誰。
這些鬼有多少呢?從其名字叫「群」就知道,「群」是指一個羅馬軍團,當時駐紮在加利利、猶大地區的是羅馬第十軍團「弗瑞騰西斯」(La Legio X Fretensis)約有六千人之多,這個軍團是羅馬皇帝的禁衛軍,因為猶太人馬加比革命頑強抵抗,在此地曾爆發大規模傷亡。(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Classical Sites, p.12.)
根據福音書的描述,這位被鬼附者有幾個反常特徵,如:聲音變了、力氣變大、傷害自己或別人、脫光光亂跑,失去對身體的自主權,走向自我毀滅。但很特別的是,耶穌不是以其他宗教常見的作法術、唸符咒來趕鬼,耶穌的方法是與他「對話」。耶穌問:「你叫什麼名字?」他答:「我叫『大群』。」因為附著他的鬼很多。
為何耶穌問他的「名字」?名字不只是稱謂,更代表一個人的存在。我們看到魔鬼和耶穌「鬥法」,互叫對方的名字,最後魔鬼降伏耶穌面前,並求耶穌不要把牠們趕進深淵,准許牠們進入豬群。「深淵」的意思是永死,靈魂永無安寧,趕入豬群,意思是藉此讓漂泊的靈魂得以安息。
當時養豬的方法不是養在豬圈中,而是「放養」。耶穌應允牠們,鬼就從那人出來,進入豬裡。那群豬就闖下山崖,投在湖裡淹死了。由此也顯示耶穌超越邪靈的能力,可以醫治被邪靈控制人格的人。
路加福音沒有告訴我們有多少隻豬淹死,但馬可福音則清楚記載「豬的數目約有二千(馬可福音5:13),若以目前七十五公斤以上的規格豬,每公斤七十五元,一頭豬至少五千六百元,二千隻大約一千一百多萬元。猶太人認為豬是不潔淨動物,因此不養豬也不吃豬肉,對格拉森養豬的外邦人來說,豬是他們的財產,二千隻豬死了,財產損失很慘重,這不是受僱來放豬的人賠得起的數目。
放豬的人看見這事,就逃跑,到鎮上和鄉下散佈消息。聽到這個驚天動地的事情,眾人馬上跑來一探究竟。當一大群人到達後,看見鬼離開的那人坐在耶穌腳前,穿著衣服,神智清醒,因為耶穌為他趕鬼,他已完全好了。從赤裸的身體再到「穿著衣服」,是要說明人從失去自我、被束縛的情況中,恢復自我。
此時,放豬的人把剛才親眼看到的事,就是被鬼附的人怎麼醫治的經過告訴大家。這群外邦人聽完後,不是歡呼讚美上帝,而是非常害怕,求耶穌快快離開他們,免得再生事端,造成他們財產的損失。他們把帶來醫治、釋放、平安與自由的耶穌趕走,這是多麼無知、可惜的事啊!倒是獲得醫治的人做了一個回應,他要求耶穌說:「請讓我跟你去!」可是耶穌打發他回去,說:「你回家去,述說上帝為你所做的事。」他就去了,走遍全鎮,傳揚耶穌為他所做的事。
耶穌趕走外國鬼,羅馬軍團陣亡的亡靈得以安息,換言之,耶穌的權能在猶太人的中間,也在外國人的中間,他的權能是超越的。主耶穌為何拒絕這位外邦人加入他的宣教行列?因為當時絕大多數的猶太人還無法接受外邦人,猶太人還受律法、文化的框架,耶穌如果帶著他,就無法繼續在猶太人當中傳福音。因此,耶穌要這位外國人(外邦人)向自己的族群傳福音,這樣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恩典不僅給猶太人,也給外邦人。以今天來說,上帝的福音也要傳給不同族群、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但前提是,要讓人經歷到耶穌基督的包容、愛與醫治。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的省思:

一、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
這二個故事裡,讓我們看到人遇到的困境是外在有風浪,內在有邪靈,這是魔鬼對人的內外夾攻。無論外在或內在的困境,要勝過人生的風浪,全都要靠耶穌。
我們從第廿四節的記載看到,耶穌被叫醒之後,他不是斥責門徒,而是斥責狂風大浪。耶穌也不是責備門徒「沒有信心」,而是問他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路加福音8:25)耶穌要說的是,你們原本就有信心,但是你們怎麼沒拿出來,怎麼沒有以行動表現出來呢?
耶穌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信心並不是自動裝置,不是定時器時間一到它就會自己啟動。不像我們教會大禮拜堂的屋頂是魚鱗狀的銅片,溫度太高時,上面就會有自動灑水系統降溫。
信心是刻意的行動,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們擁有信心,但為什麼不把信心拿出來呢?」門徒被這一場風暴所控制,他們被環境所控制,只看到外在的困境,被苦難與困境嚇著了。他們忘記之前耶穌才使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參考路加福音7:11-17)。同樣地,如果我們遇到苦難、困境時,不是逃避,不是放著不管,要知道「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是勇於面對挑戰。
雅各書在談到信心時,這樣說:「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甚麼用處呢?那信心能救他嗎?(雅各書2:14)又說:「你相信上帝只有一位,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雅各書2:19)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當我們遇到狂風大浪時,不要被環境所控制,不要被苦難嚇著,耶穌也會問我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祈禱的同時,怎麼沒有以行動表現出來呢?
大概三十年前,我在高速公路遇到生死一瞬間。那時,我還在德國藥廠工作,有一回早上要在台南開會,因此我和同事在前一晚開車南下,免得早上才出發耽誤會議。一般來說高速公路晚上的車流比較少,因此我開車的速度也很快,到了雲林嘉義的戰備跑道時,忽然間看到前方車輛的後煞車燈,我也緊急煞車,差一點撞到前方停車的車輛。我從後照鏡看後面有沒有車子跟過來,後來發現後方有一輛車,車頂前方亮三個「綠燈」,這代表是一輛卡車,速度很快,煞車是煞不住的。心裡一邊祈禱,一邊稍微倒車將車子開向前車的外側,心裡的祈禱很迫切,我能做的努力也做了,一切只能交託給上帝。突然間,後面的卡車撞上來,我的車頭也卡入前車底下。前前後後數輛車撞在一起。警察到來,看到我的車子第一句話就說:「有沒有死人!」可見得撞擊力道強大,連警察都認為有人傷亡。
如果當我,我只祈禱,而沒有做任何的努力,我可能就在那場車禍中受傷。我體會到除了祈禱,以信心倚靠上帝之外,我們也可以想想看要做些什麼。我可以做什麼?不是沒有信心,而是具有信心的行為。因為我信,所以我行動,也經歷上帝的保守。各位,當我們遇見困苦時,不是空等奇蹟的出現,耶穌也會問我們:「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在祈禱的同時,怎麼沒有以行動來表現我們的信心呢?記住,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二、透過對話(Havruta, 哈柏露塔)進行靈性的醫治
聖經中最詳細的趕鬼紀錄,大概就是格拉森的事件(5:1-20;太8:28-34;路8:26-39)。耶穌與邪靈或污鬼對話,問其名字,甚至污鬼還向耶穌討價還價,而耶穌也透過對話知道這污鬼的過去。污鬼有地方性偏好,甚至可以附在動物身上,但動物卻受不了。此外,就精神疾病的症狀看來,這位被鬼附者有社會退縮、體力強壯、失眠、過度活動、自虐等現象。污鬼認識耶穌且自知無法敵對耶穌,而被醫治好的那人後來成為返鄉的宣教士。
談到與魔鬼對話,最有名的應該是在《約伯記》當中。看過約伯記的人可能有一個印象,就是在天上有上帝與撒但的對話,在地面上有約伯與三個朋友的對話。希伯來語的「對話, חַבְרוּתָא」讀作“Havruta”( 哈柏露塔),問答式的對話。2015年有一位韓國的教育家全聲洙寫了一本書《哈柏露塔,猶太人的教養祕訣》探討為何哈佛、耶魯等常春藤名校,猶太人錄取率高達百分之三十,而諾貝爾得獎猶太人也高達百分之三十。後來她發現原來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哈柏露塔」對話式的教育。
面對邪靈對人心靈的干擾,約伯記是採用「哈柏露塔」對話來展開一種靈性的醫治。耶穌在此也是採用「哈柏露塔」對話的方式來趕鬼,或是說一種靈性的治療。“Havruta”也可以翻譯成「陪伴」,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對話是陪伴的過程,透過對話展開靈性的醫治。」耶穌在格拉森趕鬼的故事,給我們很重要的學習,原來我們可以透過對話(Havruta, 哈柏露塔)進行靈性的醫治。這種對話的陪伴方式在精神醫師、諮商師、社工師是非常有經驗的,對牧師來說也是需要學習的一種能力。
我過去遇到過幾個具有靈異體質的人,包括「桌頭」(靈乩的翻譯者),也有幾次「趕鬼」的經驗。我與他們接觸的經驗,主要也是採取“Havruta”的對話方式,問其名字,引導他說出他們過去所經歷的怨恨、內在的傷痛,最後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命令「邪靈」離開。有時這樣的服事,必須要多次、長期的進行。但基本態度是出於耶穌基督的愛,耶穌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耶穌要透過我們來愛那被轄制的靈魂。
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因為我確信,甚麼都不能夠使我們跟上帝的愛隔絕。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靈界的掌權者;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我們跟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羅馬書8:35, 38-39)無論是內在的愁苦、心靈的束縛,我們都需要有人可以對話、陪伴,耶穌聽我們祈禱、聽我們傾述,我們也可以學習透過對話(Havruta, 哈柏露塔)來進行靈性的醫治。願上帝幫助我們成為聆聽者、對話者,成為需要的人的幫助,而自己也在對話中得著幫助。

問題討論:
1.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
2.耶穌問門徒:「你們的信心在哪裏呢?」我們要如何「拿出」信心?
3.耶穌的趕鬼,為何是採用「對話、陪伴」來趕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