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馬可福音 8:1-38

經文進度:馬可福音 8:1-38 現代中文譯本

可 8:1過了不久,另外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沒有甚麼可吃的了;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

現代人忙於處理很多的事,但是我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
耶穌看到這群跟隨者,祂關心這些人飲食的需要,祂也關心我們每日的需要(太6:31-32)。有時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某些掛慮是上帝不會關心的?但是耶穌關心他們的飲食。注意,當妳/你跟隨耶穌,耶穌就關心妳/你的日常飲食及所需。
可 8:2「我很替這一群人擔心;因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
可 8:3如果我叫他們餓著回家,他們會在路上暈倒,因為他們有的是從遠方來的。」
可 8:4他的門徒就問他:「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許多人吃飽呢?」
可 8:5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個餅?」他們回答:「七個。」
可 8:6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然後拿起那七個餅,感謝上帝,掰開,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
可 8:7他們還有幾條小魚;耶穌獻上感謝,吩咐門徒也分給大家。
可 8:8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吃的人數約有四千。門徒收拾吃剩的碎屑,一共裝滿了七個籃子。耶穌遣散群眾,
可 8:9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吃的人數約有四千。門徒收拾吃剩的碎屑,一共裝滿了七個籃子。耶穌遣散群眾,

這個神蹟跟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6:30-44)是兩件事。那次大部分是猶太人,這次耶穌是在低加坡里(十城邑)的外族地區向一群外族人傳道。耶穌的工作和信息開始影響大量的外族人。這一段經文是耶穌憐憫非猶太人的記載,進一步肯定了馬可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羅馬人。
可 8:10立刻和門徒上船往大瑪努他地區去。 可 8:11有些法利賽人來見耶穌,跟他辯論。他們想陷害他,要求他顯個神蹟,證明他所行的是出於上帝。
可 8:12耶穌深深地歎息,說:「這時代的人為甚麼要求神蹟呢?我告訴你們,這時代的人是不配看神蹟的!」
可 8:13他就離開他們,又上船渡過湖的對岸。
可 8:14門徒忘了多帶餅,船上只有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耶穌警告他們:
可 8:15「要謹慎,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母和希律的酵母。」


酵在這段經文中象徵邪惡。只要少許的酵,就能使一團麵發起,同樣的,猶太領袖們剛硬的心也能滲透和毒害整個社會,令人們起來反對耶穌。
馬可提到法利賽人和希律的酵,馬太則提到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馬可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羅馬人,他們認識希律,卻可能不知道撒都該這個猶太宗教派別,馬可就引用了耶穌說話中令讀者較易明白的部分。這兒希律可能指希律黨,就是支持希律的人。很多希律黨的成員也是撒都該人。 


在教會生活中,許多傷害的言語或閒言閒語就像酵一般,也在無形中發起來,影響與傷害他人。成熟的基督徒應該像是免疫的人,傷害的話到我們這裡就停止,不再傳播下去。如此,才能夠成為他人的祝福。 
可 8:16他們紛紛議論說:「他說這話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 
可 8:17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就問他們:「你們為甚麼討論沒有餅這件事呢?難道你們還不領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頭腦是那麼笨嗎?
可 8:18你們有眼睛卻看不見嗎?有耳朶卻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
可 8:19我掰開五個餅給五千人吃這件事嗎?你們把吃剩的碎屑裝滿多少籃呢?」他們回答:「十二籃。」
可 8:20耶穌又問:「當我掰開七個餅給四千人吃,你們又裝滿了多少籃的碎屑呢?」他們回答:「七籃。」
這是一個高度象徵的描述,彌賽亞餵飽猶太跟隨者五千人,還剩十二籃,十二象徵猶太選民的數字。而餵飽外邦人四千人,還剩七籃,七象徵外邦選民的數字,因為在初代教會曾選出外邦七位執事。
可 8:21於是耶穌問他們:「那麼,你們還不明白嗎?」可 8: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領一個盲人到耶穌跟前,要求耶穌摸他。
可 8:23耶穌牽著盲人的手,帶他到村子外面去,先吐口水在他的眼睛上,然後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得見東西嗎?」
對於耶穌來說,行神蹟並不困難。有時耶穌僅用話語就醫治人,有時是別人碰了耶穌而得醫治,有時是耶穌碰了病人。這讓我們知道,耶穌的醫治不在於形式、方法,而在於主耶穌自己。這讓我們也想到,我們來到主耶穌的面前尋求醫治,我們來到耶穌面前敬拜,同樣也不要被形式所侷限,而要專注在耶穌的身上。
在此,或許有另一個要點。耶穌分步驟來做可能是為了表明治病有時候須循序漸進;又或者是要說明屬靈的真理並不是一開始就能瞭解清楚的。但無論如何,是耶穌使人痊愈。

可 8:24他擡起頭來看,說:「我看見人,他們好像一棵棵的樹,走來走去。」
可 8:25耶穌又把手放在他的眼上。這回盲人用力一看,視覺完全恢復了,每一樣東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可 8:26耶穌叫他回家,又吩咐他說:「不要再進村子去。」
從8:27這裡開始,作者要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是準備將腳步移向耶路撒冷去。馬可福音書的特色也是從這裡開始,連續三次在述說耶穌基督預言受難的事情,並且在後二次將他預言受難與門徒爭權位之大小編撰在一起。
可 8:27耶穌和門徒往凱撒利亞腓立比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他問他們:「一般人說我是誰?」
凱撒利亞腓立比是一個異教城市,敬拜很多希臘神像,其廟宇則供奉遠古的潘神。這裡正是耶穌要門徒承認祂是神的兒子的好地方。分封王腓力(6:17)把凱撒利亞易名為凱撒利亞腓立比,以免與沿海的城市凱撒利亞混淆(參徒8:40)。沿海的凱撒利亞是腓力的兄弟希律安提帕所統治區域的首都。
可 8:28他們回答:「有的說你是施洗者約翰;有的說你是以利亞;也有的說你是先知中的一位。」
可 8:29耶穌又問他們:「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你是基督。」
耶穌首先問,別人認為祂是誰,接著就問門徒,他們認為祂是誰。只知道別人怎樣說耶穌是不夠的,你必須知道、明白和接受祂是彌賽亞,必須由對祂好奇進到獻身與祂,由欣賞祂進而敬拜祂。
可 8:30於是,耶穌吩咐他們千萬不要把他的身份告訴任何人。
耶穌為甚麼告誡門徒不要告訴任何人關於祂身分的真相?耶穌知道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教導,才能明白祂藉著死亡和復活所要成就的事。假如門徒沒有得到更多的指導,即使承認耶穌是基督,也只是一知半解,不全然明白。
可 8:31耶穌開始教導門徒說:「人子必須遭受許多苦難,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棄絕,被殺害,第三天復活。」
可 8:32他把這些事說得清清楚楚。彼得就把耶穌拉到一邊,要勸阻他。
可 8:33耶穌轉過身來,看看門徒,責備彼得說:「撒但,走開!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
可 8:34於是,耶穌叫群眾和門徒都到他跟前來,告訴他們:「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羅馬人處決嚴重罪犯的方法,就是把他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犯人要背著十字架到行刑的地方,表示對羅馬人的屈服。耶穌用背十字架來表明祂對跟從祂的人的要求──完全順服。祂並不反對快樂,也不要我們受不必要的痛苦,祂只是要我們提起勇氣,時刻跟隨祂,在工作困難、前路暗淡時仍遵從祂的旨意。
可 8:35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而會喪失生命;那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反而會得到生命。
我們應該為福音的緣故放下自己的生命,這並不表示我們的生命不重要,而是任何東西甚至生命,也不能跟我們從基督裡所得的恩典相比。耶穌希望我們選擇去跟從祂,而不是過滿足自我的軟弱、情慾與驕傲的生活;祂希望我們不再擅作主張,而讓祂來掌管生命。這是很合理的,祂是創造主,比我們更清楚甚麼是真正的生命。祂要求我們順從祂,不再痛恨自己,不再跟祂爭著作自身的主宰。
可 8:36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當然沒有!
可 8:37他能夠拿甚麼來換回自己的生命呢?
可 8:38在這淫亂和邪惡的時代裏,如果有人以我和我的教訓為恥,人子在他父親的榮耀中,跟他的聖天使一起來臨的時候,也要以他為恥。」

耶穌談到得失、取捨時,往往把世界的看法顛倒過來。祂在這裡給我們選擇接受或拒絕祂。現在我們可以拒絕祂,但當祂再來的時候祂也會拒絕我們;現在我們可以接受祂,那時祂也會接納我們。拒絕基督可能使我們免被別人羞辱,卻必為我們帶來永恆的責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