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馬可福音4:21-41透光的生命

透光的生命

2022.9.11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禮拜(第一場講道大綱)

馬可福音4:21-41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自傳"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 She Serves”(僕人女王與她所侍奉的君王)


以上帝為中心的君主,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君主


羅馬皇帝奥古斯都:「好消息日」、「神之子」(divi filius)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馬可福音1:1)


一、要留心你們所聽的!(4:21-25)

點燈若是為了照明,那麼你聽道了,你的燈被點亮了,是為了甚麼?

1. 分享出去的「道」(4:21)

聽「道」之後:獨自珍藏,還是高處宣揚?


2. 透光出去的「道」(4:22)

你們是世界的光(馬太福音5:14)

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馬太福音5:16)


3. 回應所聽的「道」(4:23)

上帝的話活潑有效,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透。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意念。沒有一件事能向上帝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希伯來書4:12-13)


4. 得到豐富的道(4:24)

「留心所聽的」,會得到更多的「道」


5. 多分享多得道(4:25)

屬靈的原則是:越分享越多,越自我藏私越貧乏


二、上帝國的兩個比喻(4:26-34)


1. 上帝國像種子長大


上帝國就是耶穌做王治理的處所

為什麼上帝的國能夠這樣的成長?

10我的話像雪和雨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卻滋潤了大地,使五穀生長,讓撒種的有種子,讓吃的人有食糧。11我應許的話就是這樣。我的話從不落空,卻要成就我的計畫,要執行我的旨意。(以賽書55:10-11)


2. 上帝國像遮蔭大樹

上帝國是從微小開始的,容易被忽略或輕視

成長必須要有「時間」,不是現代人「追求速成」


上帝國的拓展是從耶穌一個人的宣教行動開始的


三、耶穌平息風浪(4:35-41)


信心的考驗何時來?往往是身心疲憊的時候

考驗也常在我們最熟悉之處


為何聽耶穌的吩咐,還會遇到狂風巨浪?

為何有耶穌同在,還會發生狂風巨浪?

「你不在乎嗎?」當我們害怕或憤怒時,也常會如此責怪他人


耶穌二次的斥責

門徒二次的懼怕


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燈是用來照光,不是遮光;我們的生命是要透光,而不是黯淡無光

「燈」在此是延續種子的比喻,也就是「上帝的信息」(4:14)

有拉比曾經說過,彌賽亞的名字就是「光」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27:l)

「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60:19)

「我藉他(上帝)的光行過黑暗」(29:3)

「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7:8)

「黑暗」籠罩:代表空間黑暗,代表黑暗世代。

「羅馬和平盛世」(Pax Romana):羅馬皇帝的國家崇拜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二、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

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馬可福音4:40)

遇到苦難、困境時,不是逃避,不是放著不管。

「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是勇於面對挑戰。


問題討論:

1.上帝國如何在展現在今日的處境下?

2.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

3.上帝國的宣揚和實現只需要信徒努力就夠了嗎?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透光的生命(台語)

          馬可福音4:21-41

1、福音起頭是耶穌

      上帝話語作基礎

      世間真光照黑暗

      導人信主歸正路


2、真道親像芥菜籽

      耶穌一人來開始

      信徒擴大二一億

      順從上帝的旨意


3、基督福音當宣揚

      光照撒種來分享

      付出愈多福愈大

      道理興旺快成長


4、信仰路途多風浪

      引誘迫害內魔性

      信心堅定依靠主

      耶穌斥責就平靜


5、現今社會仍黒暗

      教會信徒當勇敢

      透光生命有行動

      參與上帝國分擔


講道篇

透光的生命

2022.9.11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禮拜(第一場)

馬可福音4:21-41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 1926421日~202298)九月八日下午在蘇格蘭安息,旅世96年。她工作到最後一日,前一日才任命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自古無不死的君王,唯君王的德行、功業與傳奇能與世常存。

201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她90歲生日之前,出版一本自傳"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 She Serves"(僕人女王與她所侍奉的君王),本書由英國聖公會所屬出版社希望協會(HOPE),聖經公會(Bible Society)和倫敦當代基督教學院(London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簡稱LICC)共同出版。書中女王自稱為「僕人」,稱耶穌為「她所侍奉的君王」,並強調禮拜與讀經,是她固定的生活,是她每一日的力量來源。女王如此說: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我知道過我的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努力做正確的事,眼光放長遠,竭盡我所能的去信靠上帝。(‘Each day is a new beginning. I know that the only way to live my life is to try to do what is right, to take the long view, to give of my best in all that the day brings, and to put my trust in God.’)

這二天國家地理雜誌也公開過去未曾發表過的英國女王照片,其中有一張相片特別吸引我,就是1979年一張女王自己獨自開車去教堂參加主日禮拜的相片,身旁沒有隨扈同行,她都低調且固定在一個小教堂「薩沃伊教堂(女王教堂)(The Queen's Chapel of the Savoy)禮拜,這教堂不屬於主教管轄。

以上帝為中心的君主,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君主,是截然不同的。摩西時代,埃及帝國法老的自我中心;耶穌的時代,羅馬帝國凱撒的自我中心,以人為中心的帝國,是無法讓世界實踐上帝國的。

羅馬皇帝(凱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的生日是羅馬帝國全國境內共同慶祝的假日,這天被稱為「好消息日」,在盛大的喧嘩中,凱撒被稱為「神之子」(divi filius),這兩個名詞在羅馬帝國中普遍地為人所了解,並用在凱撒的身上。

而馬可福音則在一開始,就將「好消息(福音)」、「上帝的兒子」這兩個名詞連結到舊約及耶穌基督身上。「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馬可福音1:1)我們可以說馬可福音在當時是非常「激進」的信息,直接挑戰羅馬帝國所宣揚的皇權。在那個受迫害的時代裡,馬可福音的作者採取的是積極的「對抗」,他不是降服在帝國,也他不是以武力革命,而是靠著耶穌所傳上帝國的福音。

耶穌宣揚的上帝國,挑戰羅馬帝國這個地上國,甚至挑戰歷史中每個地上國,也挑戰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與價值觀。唯有人民普遍覺醒與行動,促使帝國統治者的野心有所收斂或改變,才能逐步使上帝國在地上實現。

第四章一至二十節撒種的比喻之後,耶穌又舉了兩個與種子有關的比喻,在中間卻放入但看似與前後比喻不相干的警語。我們其實可以從23-24節找到其關聯「有耳朵的,都聽吧!」、「要留心你們所聽的!」。這些警語當然與聽到及接受上帝的話語有關,也就是之前撒種的比喻所提到的四種土地及它們的結果。

我們的世界充滿種種不完美、不理想,有諸多的矛盾、衝突的困境和缺陷,在這樣的處境下,人們自然期待一個理想國或烏托邦的實現,有基督信仰的人則期待天國或上帝國的降臨。現在我們繼續來看耶穌所傳上帝國的信息:


一、要留心你們所聽的!(4:21-25)

21 ( 路 8:16-18 )耶穌又說:「有誰點了燈,拿來放在斗底或床下?他豈不是要把它放在燈臺上嗎?22 任何隱藏的事總會被張揚出來;任何掩蓋的事也會被揭露出來。23 有耳朵的,都聽吧!」24 他又告訴他們:「要留心你們所聽的!你們用什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給你們,甚至要多給你們。25 那有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人點燈來,豈不是要把它放在燈臺上嗎?(馬可福音4:21)耶穌的講道多引用日常事物做比喻,讓人從自己的生活處境之下就可以有深刻的感受,因此廣受群眾歡迎。這個燈臺的比喻淺顯易懂,當時照明乃是油燈,點燈之後放在燈臺之上,燈臺高,自然照得範圍也大。這個比喻繼續撒種的比喻,重點仍是聽道。點燈若是為了照明,那麼你聽道了,你的燈被點亮了,是為了甚麼?

1. 分享出去的「道」(4:21)

燈放在斗底或床下,掩不住透出來的燈光,還不如直接放在燈臺上。當我們聽了「道」之後,將上帝的道獨自珍藏,還不如站在屋頂、高處宣揚,讓人也知「道」。耶穌的比喻淺白,點燈是為了照亮黑暗,因此燈要放在高處;聽道是為了傳道,因此要與人分享。

2. 透光出去的「道」(4:22)

如果真的了解耶穌所傳的道的人,這道一旦進入他的生命中,會如燈火照耀一樣,法隱藏、獨享,他必須與人分享。換句話說,上帝話語的種子進入人的內心之後,這人也必須成為撒種的人。門徒領受「道」並且去行道,必然隨之有宣揚福音的責任,成為撒種的人就表示此人如同好土一般能結出果實。

在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寶訓中,耶穌提到類似的教導,他告訴聽道的跟隨者說:「你們是世界的光(馬太福音5:14),甚至進一步說:「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馬太福音5:16)。被點燃的燈,必定透出光;內在有真光的生命,也必透出光。

3. 回應所聽的「道」(4:23)

福音的真光是無法隱藏的,當上帝的道臨到一個人身上,它會顯露一切隱藏、不讓他人得知,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的。上帝的道就如火炬一般在黑暗中出亮光,它會顯露出人的罪、世界的惡。

上帝的話活潑有效,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透。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意念。沒有一件事能向上帝隱瞞;一切被造的都赤裸裸地暴露在他眼前。我們都必須向他交帳。(希伯來書4:12-13)

4. 得到豐富的道(4:24)

第廿四節,說明上帝會根據我們對的「道」的回應及所作的工來獎賞我們。當我們接受他的道,「留心所聽的」,我們會得到更多,這更多內容是「道」。在上帝的道中成長是要花時間的,但上帝的回應總是豐富的,並且是「要多給你們」。上帝的道愈在我們心中增長,他的祝福也愈來加增。

5. 多分享多得道(4:25)

奇妙的道理:多給者多得,少給者少得,不給者不得;多用者多有,少用者少有,不用者沒有。上帝的道、上帝的恩賜,屬靈的原則是:越分享越多,越自我藏私越貧乏;善盡管家職分者,主多給(25:21)


二、上帝國的兩個比喻(4:26-34)

26 耶穌繼續說:「上帝的國好像一個人撒種在地上。27 他晚上睡覺,白天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怎麼會這樣,他不知道。28 土壤自然而然地使植物生長、結實;先發芽,然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子粒。29 農作物成熟,他立刻用鐮刀收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30 ( 太 13:31-32,34 路 13:18-19 )耶穌問:「我們說上帝的國像什麼呢?我們用什麼比喻來說明它呢?31 上帝的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是世上最小的種子。有人把它種在地裡,32 過些時候,它長大起來,比各種蔬菜都大;它長出大枝,飛鳥也在它的蔭下搭窩。」33 耶穌用許多類似的比喻向群眾講道,照他們所能明白的教導他們。34 他總是用比喻對他們講論;但是他單獨跟門徒在一起的時候,就向門徒解釋一切。 


1. 上帝國像種子長大

這一段(4:26-34),耶穌講了兩個比喻,比喻開始都是:「上帝的國好比...(4:26, 30),換句話說這兩個比喻都是關乎「上帝國」。目的是讓我們能夠認識上帝國的內容。上帝國就是耶穌做王治理的處所,不論是這個上帝國在我們的心裡、或在整個社會中。當我們說教會的頭是基督時,就是在表明教會順服基督,教會的使命就是在實踐上帝國的價值。

接續之前撒種的比喻(4:1-20),我們更清楚撒種是上帝國的展開。種子成長的過程夜晚、白天毫不間斷的,甚至連撒種的人在睡覺時也持續成長(4:27)

為什麼上帝的國能夠這樣的成長?因為,上帝的話語、福音信息本身就蘊含著力量。先知以賽亞就如此說:

10我的話像雪和雨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卻滋潤了大地,使五穀生長,讓撒種的有種子,讓吃的人有食糧。11我應許的話就是這樣。我的話從不落空,卻要成就我的計畫,要執行我的旨意。(以賽亞書55:10-11)

第廿八節寫道:這成長是出於「自然而然」,這就顯示一切是出自於上帝的道及上帝國的能力。當我們遵循上帝的道,並將上帝的道與他人分享時,上帝國就在我們沒有特別關注時,就逐漸的成長、結實,最後穗上結滿子粒。當我們順從耶穌所傳講的道(上帝國種子)時,做我們所能做的,上帝國就自然而然的成長、結實,直等到上帝國的收成。


2. 上帝國像遮蔭大樹

第二個比喻(4:30-32)則描述上帝的大能在上帝國度中的運行。有人拿最小的種子——芥菜種子的一粒,種在地裡,過些時候,它長大起來。

「芥菜種」說明上帝國是從微小存在開始的,容易被忽略或輕視。成長需要多久的時間?時間不是我們所知的,但「成長」必須要有「時間」,這與現代人「追求速成」是很不同的。我們要知道,上帝國的時間乃是上帝所攝理,因此我們需要等候上帝的作為。

上帝國的成長也是超越我們的眼界,是先小後大,一粒最小的種子居然能夠長成一棵大樹,它的枝葉大到足以容納飛鳥停歇築巢遮蔭。

新約中關於上帝國的拓展是從耶穌一個人的宣教行動開始的。耶穌呼召十二門徒(象徵以色列十二支派),開始傳揚上帝國,有誰能夠料到耶穌一人開始的小小團體,最後居然變成了世界極具影響力、信徒超過廿一億的信仰團體。上帝國從很小的影響力開始,擴展成影響全世界的力量。

第卅四節要表明的是:加入信仰團體,可以更進一步認識上帝國。因為,「他總是用比喻對他們講論;但是他單獨跟門徒在一起的時候,就向門徒解釋一切。(4:34)


三、耶穌平息風浪(4:35-41)

35 (太 8:23-27 路 8:22-25)當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湖到對岸去吧。」36 於是他們離開群眾。耶穌已經在船上等著,門徒上了船就帶著他走;另有別的船隻同行。37 湖上忽然颳起大風,波浪沖擊,浪花打進小船,船幾乎灌滿了水。38 當時耶穌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門徒叫醒他,說:「老師,我們快沒命啦!你不在乎嗎?」39 耶穌起來,命令風:「靜下來!」又吩咐浪:「停止!」風就停住,湖面平靜下來。40 於是他對門徒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1 他們就非常恐懼,彼此說:「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


當天晚上(4:35),是指他們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後。信心的考驗何時來?往往是你剛做完主工,身心疲憊的時候來。耶穌與門徒整日馬不停蹄的工作之後,耶穌叫門徒渡到湖的對岸。

此時,他們遇見信心的考驗。考驗的地方是來自門徒最熟悉的水域——加利利湖,我們遇到的考驗也常在我們最熟悉之處。不料途中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船滿了水,眼看要沉,而此時耶穌卻睡著了。

加利利湖在海平面以下二百一十公尺,四周都是高山,一旦到了黃昏和晚上的時刻,溫差大就很容易造成落山風,台語聖經翻譯為「颶(pò.)頭風」,導致狂風巨浪,因此,黃昏之後就很少船隻會出海。特別是季節交替的時節裡,白天海面溫度高往上串流,傍晚山上的冷空氣往下串流,而溫差越大氣流越是強烈。

臺灣恆春墾丁每年十月到隔年三、四月也有落山風,是東北季風越過高山急速衝到海邊。而加利利湖四周圍都是山,從五百到七百多公尺,加利利湖低於海平面二百一十公尺,這樣高度落差就將近一千公尺。因此,其落山風的強度是墾丁落山風的好幾倍強勁。狂風造成巨浪,馬可福音的作者說:「船幾乎灌滿了水」但是,耶穌基督卻是安祥地睡著了。

我們再回到第卅五節的記載來看,是耶穌吩咐門徒上船,說:「我們渡湖到對岸去吧。為何聽耶穌的吩咐,還會遇到狂風巨浪?甚至,我們也可以繼續問說:為何有耶穌同在,還會發生狂風巨浪?

或許有人也會有類似的疑問:為何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居然還會遇到衰事、壞事?我們順從上帝的話,行公義、好憐憫,謙卑與上帝同行,我們聽從耶穌的話愛上帝,也愛人如己,不代表我們從此就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我們是以上帝國理想,在地上國度生活。

第卅八節「老師,我們快沒命啦!你不在乎嗎?」『你不在乎嗎?』當我們害怕或憤怒時,我們經常會如此責怪他人。

門徒雖是利利湖是駛船、捕魚的專家,但他們遇到超越他們能力的困難時,他們懂得呼求耶穌。我們是倚靠自己的能力,還是呼求耶穌?

耶穌回應門徒的懇求,耶穌斥責風浪,說:「靜下來!」風就止住,大大平靜了。接著,耶穌斥責門徒:「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第一次斥責,顯示出耶穌的權柄,連自然界也要服從他。第二次斥責,顯示出耶穌對門徒的期望。耶穌期望門徒勇敢,期望他們有信心。

這裡提到門徒有兩次懼怕。第一次是門徒懼怕風浪,對耶穌說:「你不在乎嗎?」風浪止息之後,他們又大大懼怕,彼此說:「這個人究竟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他!

第一次的懼怕,是面對災難的懼怕,是自然的,人人都有的懼怕。第二次的懼怕,是認識主之後的敬畏,是深入認識耶穌的信心,是門徒才有的。所謂信心的成長,就是從第一次的懼怕,進入第二次的懼怕。


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燈是用來照光,不是遮光;我們的生命是要透光,而不是黯淡無光

「燈」在此是延續種子的比喻,也就是「上帝的信息」(馬可福音4:14)當我們領受耶穌基督的「話語()」,這話語像種子栽種在我們的內心,像光照亮黑暗。在當時大迫害的處境下,我們是將這燈放在床下或撲熄,還是會將所領受的「燈」(話語)放在高處的燈臺上呢?

耶穌曾宣布他就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12),經學教師和法利賽派聽到就更懷著敵視的反應。因為,有猶太拉比曾經說過,彌賽亞的名字就是「光」。所以,當耶穌宣布他就是「世界的光」時,無異宣示他是「彌賽亞」。熟悉聖經的經學教師,一聽到「光」這個字,就會立刻聯想到上帝。有幾處經文就提到(和合本翻譯)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詩篇27:l)

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以賽亞書60:19)

我藉他(上帝)的光行過黑暗(約伯記29:3)

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彌迦書7:8)

點燈若是為了照明,那麼你聽道了,你的燈被點亮了,你應該做的是將這燈放在高處,高舉耶穌的話語來照亮黑暗,因為此時的教會正身處「黑暗」籠罩、帝國迫害的處境。「黑夜」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黑暗的空間,另一個是指處在黑暗世代。這裡,特別指靈性與世界的黑暗。

當時羅馬帝國到處在宣傳「羅馬和平盛世」(Pax Romana),推行以羅馬皇帝為中心的國家崇拜。宣稱帝國的繁榮和平,完全繫於羅馬皇帝,皇帝被神格化,舉國上下都要向他敬拜。隨著帝國的洗腦與宣傳,初代基督徒也會面對繁榮盛世的誘惑,是否要奉羅馬皇帝為「至高之神」,認同帝國的「大外宣」(global propaganda)呢?如何在帝國統治下生存,無疑是早期教會無法迴避的挑戰。對於帝國的挑戰,如果基督徒無法覺醒,那麼,便很容易墜入帝國所洗腦的價值中。今日,我們也面對不同的極權與獨裁帝國,這些帝國正在建造新的巴別塔。我們從今天的經文裡可以反思到,我們的生命是要透光,而不是黯淡無光;要將燈放在燈臺上,而不是放在斗底或床下。

我們如何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呢?愛那受苦、受逼迫的人,就是最好的見證。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二、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

從聖經裡,讓我們看到人遇到的困境是外在有風浪,內在有邪靈,這是魔鬼對人的內外夾攻。無論外在或內在的困境,要勝過人生的風浪,全都要靠耶穌。

我們從第廿四節的記載看到,耶穌被叫醒之後,他不是斥責門徒,而是斥責狂風大浪。耶穌也不是責備門徒「沒有信心」,而是問他們:「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馬可福音4:40)耶穌要說的是,你們原本就有信心,但是你們怎麼沒拿出來,怎麼沒有以行動表現出來呢?

耶穌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信心並不是自動裝置,不是定時器時間一到它就會自己啟動。不像我們教會大禮拜堂的屋頂是魚鱗狀的銅片,溫度太高時,上面就會有自動灑水系統降溫。這種自動裝置有時也會失靈,必須要我們時常主動去檢視,主動啟動它。

信心是刻意的行動,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們擁有信心,但為什麼不把信心拿出來呢?」門徒被這一場風暴所控制,他們被環境所控制,只看到外在的困境,被苦難與困境嚇著了。他們忘記之前耶穌才使癱瘓病人得醫治(2:1-12)、治好手枯萎的病人(3:1-5)。同樣地,如果我們遇到苦難、困境時,不是逃避,不是放著不管,要知道「信心是一種刻意的行動」,是勇於面對挑戰。

雅各書在談到信心時,這樣說:「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甚麼用處呢?那信心能救他嗎?(雅各書2:14)又說:「你相信上帝只有一位,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雅各書2:19)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當我們遇到狂風大浪時,不要被環境所控制,不要被苦難嚇著,耶穌也會問我們:「你們還沒有信心嗎?」我們在祈禱的同時,也要以行動去表現我們的信心。願上帝的話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上帝國如何在展現在今日的處境下?

2.聽耶穌的話、有耶穌同在,為何還會遇到狂風大浪?

3.上帝國的宣揚和實現只需要信徒努力就夠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