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創世記1:1-2:4a上帝的創造

上帝的創造
2020.4.19台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
創世記1:1-2:4a

宗教信仰三大問題,人從哪裡來?來到這世界要做什麼?有一天離開這世界要往哪裡去?

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也談到創造故事、大洪水故事。
聖經學者發現創造故事有二種來源:創世記1:1-2:4a「第一個創造的故事」,屬於「祭司文獻」;2:4b-25「第二個創造的故事」,資料來源是更早的「耶和華文獻」。

為何聖經要用寫故事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創造的故事?

一、創造天堂(1:1-2)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傳統上,將第一、二節當成創造故事的前言,但這會忽略一件事,就是上帝創造時間之前的創造。

上帝創造天地」,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那天(shamayim, שָׁמַיִם)」和「那地」。
「那天」通常翻譯為「天堂(Heaven)是指天和天上的天(參閱王上8:27;尼9:6;詩148:4),即「第三層天」。
「那地」即第三層天的那地「玻璃海(水晶海、鑽石海)(4:615:2),玻璃海下是黑暗的深淵。

上帝那麼愛世人(kosmos),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3.16)

二、創造時間(1:3-5)
創造的開始不是用甚麼材料,而是出自上帝的話而來的。
創造時間之後,天堂之下的宇宙,第一層天、第二層天才開始被造。
天下萬事都有定期,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傳道書3:1)

三、創造穹蒼(1:6-8)
第二天,上帝創造了天空。在六天的創造中,唯獨這一天沒有出現「上帝看為好」的句子。因為天的完成到第三天才算是好。

四、創造地球與植物(1:9-13)
創造的本身就是一個不停的創造,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五、創造日月、季節(1:14-19)
上帝透過日月、季節來管理時間,就好像要受造的人參與「管理」萬物一般。 

六、創造魚類與鳥類(1:20-23)
「六畜興旺」、「多子多孫」,在傳統上被視為祝福。

七、創造動物與創造人(1:24-2:1)
兩次提到「上帝看是好的」的句子,因為在這裡有兩種不同的創造。
在完成一切創造的時候,上帝不是只說「好」而已,而是說「非常好」,表明上帝對祂自己的創造是很認真的、嚴肅的。 
人是照上帝「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來創造。 
上帝對人第一次的命令,創世記1:28 

八、賜福給時間(2:2-4a)
上帝第一次賜福給「時間第七天」。時間的神聖性。 

我們可以從第一個創造故事來思想三個信息:

一、更加的渴望認識上帝
達賴喇嘛《相對世界的美麗》古代印度佛典裡有所謂的「十四無證」的問題。
奧古斯丁:在上帝創造天地之前,時間並不存在,亦即時間是跟著宇宙一起出現。

二、上帝的話就是創造生命的力量 

「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
如果我們的生命中缺少了上帝的話,我們即使是活著,也將因為缺少上帝的話,而使生命的內涵缺少創造力。

三、與萬物一同來榮耀上帝
422日世界地球日。
諸天宣佈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作為。(詩篇19:1)
我又聽見天上、地下,和地底下的生物,海裏的生物,宇宙中的萬有,都在歌唱:願頌讚、尊貴、榮耀,和權柄,都歸於坐在寶座上那位和羔羊,世世無窮!(啟示錄5:13)
人應該是「僕人」,而不是宰制者。

問題討論:
1.從受造的世界,你看到哪些上帝的榮耀?請述說您的經驗?
2.「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這句不斷重複的話,要表明什麼意思?
3.起初上帝吩咐人「管理」,我們如何將耶穌呼召我們做「僕人」的精神運用在愛地球、愛萬物上面?


講道篇


上帝的創造
2020.4.19台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
黃春生牧師
創世記1:1-2:4a

今天開始傳講《創世記》的信息,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文。在開始傳講《創世記》之前,我們一同來祈禱:
主啊!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祢的恩典、祢的愛,使我們今日開始傳講創世記的聖言。求主賜福創世記所帶來的信息,賜福每一個願意用心領受祢話語的人,求主祢真理的靈自由運行在我們的心中。主啊!求祢打開我們的心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賜給我們温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給我們所聽的真理在我們裡面可以用信心調和,願祢的話一發出亮光就叫愚人通達,增加我們對上主的認識,也讓我們以謙卑的心領受祢的話語來修剪我們的靈性,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主啊!祢的僕人深感不配,所以求主用恩典的手按在他的身上,祢的聖靈膏抹在他的身上,祢真理的能力運行在他的身上,使他照著祢豐富的恩典,可以把祢的話語傳講清楚,叫我們眾人得著滋潤,使我們眾人的信仰得著堅固,感謝讚美主,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的,阿們!
《創世記》是摩西五經(Pentateuch)之首,猶太人又將「五經」稱為「妥拉(Torah)」是猶太信仰的核心與根源。特別要回答宗教信仰的三大問題:人從哪裡來?來到這世界要做什麼?有一天離開這世界要往哪裡去?
人從哪裡來?不同領域有不同領域的見解,醫學、生物學的見解,人類學的見解,哲學的見解,甚至不同民族有不同流傳下的傳說故事。聖經也有不同的文獻來源,有一個文獻較接近巴比倫傳統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
蘇美人的宗教信仰是兩河流域地區宗教的基礎,此後巴比倫人和亞述人的宗教不論在神明譜系,和神話故事傳承上都是根據蘇美宗教的系統而發展的。甚至,以色列人的耶和華信仰的醞釀背景也是來自兩河流域。人的起源、大洪水的主題在兩河流域神話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以色列舊約聖經中所提到的洪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其實就源於兩河流域神話的大洪水故事,載自〈吉爾伽美什史詩〉(Gilgamesh)
聖經學者的研究裡發現創造故事有二種來源,「第一個創造的故事」(創世記1:1-2:4a),是出自「祭司文獻」的手筆;「第二個創造的故事」(創世記2:4b-25),其資料來源是「耶和華文獻」,比起「祭司文獻」資料的年代還要早將近四百年的時間。因此,我們會發現在「第一個創造的故事」文體中,作者所描述的創造過程,比起「第二個創造的故事」,是要來得嚴密且詳盡。
今天所讀第一章創造的故事,充分顯示出「祭司文獻」的特色,就是清晰地提到整個創造的過程是非常有秩序的。作者或是編輯者用「七天」來描述不同的創造階段。而第七日是「第一個創造的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這一天被「聖化」了。因為,祭司文獻著重第七天「安息日」的規定。此外,在第一個創造故事中,也出現十次「上帝講」,看重數字「七」、「十」是祭司文獻對於規律的特點,「七」象徵神聖,而雙手十根手指頭能夠算完的「十」,更代表「完全」。不僅如此,文獻中「照它的類」更表達萬物的種類是有秩序的。這樣的文獻被視為出埃及之後,開始有祭司制度形成之後才有的,換言之,是比較晚期的文獻。
祭司文獻看重秩序與責任,而「人類」是在所有萬物都受造完成後,才造出來,上帝安置人在這些萬物中,且被上帝賦予「管理」萬物的任務。最特別的地方乃是人是上帝用祂「自己的形象」來造成的,凸顯出人與其他受造物不同,甚至受神所託看管萬物。
下主日我們會讀到第二章第四節下半段開始的第二個創造故事,則被視為「耶和華文獻」,就是將神稱呼為「耶和華」的文獻,現代中文譯本則將「耶和華」翻譯成「上主」。以色列人讀希伯來文聖經時,讀到上帝的名字「Yahweh」這個字 (華語翻譯作耶和華),他們不讀Yahweh,是讀Adonai(就是上主的意思),這是為了避諱不直呼上帝的名字。因此,現代中文譯本就將和合本的「耶和華」譯成「上主」。
「耶和華文獻」主要的特色是,上帝與人較為親近,人在上帝的樂園「伊甸園」生活,甚至上帝會向人說話,就連蛇也會說話。
為何聖經要用寫故事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創造的故事?這讀起來極像寓言故事。我們要知道近代的科學發展只不過經過一百多年,而對四、五千年前的人類來說,用現代科學的術語來介紹上帝的創造,他們是聽不懂的。甚至現代社會裡,讀過科學的人也不多,用太艱澀的語言對他們也是無意義的。就像小學生學數學,只能學算數,而不可能一下子就教他們微積分,因為大學生與時俱進的學習才有此理解的能力。而聖經用講故事的方法來介紹上帝創造的過程,為了就是讓一般的大眾也能瞭解上帝創造的奧祕。
如果我們硬要將四、五千前的人,在數字上表達的含意,以及對宇宙上的認知,套在今天的時空裡來看,一定會感到迷惑、不解。因此,當我們在讀創造的故事時,有一點非常重要的認知:乃是聖經的作者是用信仰的語言,並通過聖靈的啟示在寫創世記,不是在作科學記錄,先認清這一點,才不會感到很疑惑。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一、創造天堂(1:1-2)
1太初,上帝創造天地。(「太初,上帝創造天地。」或譯「太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或「上帝開始創造天地的時候」。)2大地混沌,還沒有成形。深淵一片黑暗;上帝的靈(「上帝的靈」或譯「上帝的大能」、「由上帝發出的風」,或「令人畏懼的風」。)運行在水面上。

太初,上帝創造天地」是全本聖經的第一句話,這句話表明出基督教信仰的神觀,即宇宙萬物有一位創造的神。所以,我們所看到、所體驗的一切萬物,都是印證上帝創造的權能。使徒保羅就如此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在創造的故事中,時間是在第三至五節所創造的,經文說「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一天。但是傳統上,我們都將第一、二節當成創造故事的前言,但這會忽略一件事,就是上帝創造時間之前的創造。在上帝的創造中,哪一個地方是超越時間的,或是說不受時間所限制?那地方就是「天堂」。
第一節「上帝創造天地」,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那天(shamayim, שָׁמַיִם)」和「那地」。「那天」通常翻譯為「天堂(Heaven)是指天和天上的天(參閱王上8:27;尼9:6;詩148:4),是上帝、天使所在之處。使徒保羅曾經見證說,上帝使他進入「第三層天」,第三層天就是指天上的天(有加冠詞的shamayim)。而「那地」是指什麼?如果你讀到聖經最後一卷啟示錄時,長老約翰被帶到第三層天,第三層天的「那地」是「玻璃海(水晶海、鑽石海)(啟示錄4:615:2),玻璃海下是黑暗的深淵。換言之,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乃指上帝創造「第三層天」,也就是還沒有創造時間之前。這樣我們就明白,為何天堂或第三層天是「永恆」,因為它先於時間,不在時間之下,而是超越時間。
以色列人的信仰中,拯救和創造是不可分開的。上帝能夠實行拯救,乃因祂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反之,上帝的創造也是一種拯救的行動,使黑暗、混沌的勢力不至吞噬一切。混沌和宇宙在原文是相反的意思,一個是毀壞、沒有秩序,另一是建設、有秩序。創世記一開始就清楚表達出「創造」是對「混沌」毀壞、沒有秩序的中間加以分離,使宇宙世界進入一個「有秩序」的狀態。
此外,我們必須注意的乃是創造的開始;在創造的開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創世記1:2),這句話在表明的意義是:萬物的被造已經被上帝賦予了上命,不僅僅是「第二個創造的故事」中所說的只有人才有上帝的靈吹進人的生命裡,而是一切受造的萬物,都有上帝的生命之靈在裡面。換一句話說,所有一切受造之物都與上帝有不可分的關係。

二、創造時間(1:3-5)
3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4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開,5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一天。

第三節開始上帝的創造。這裡說「上帝命令」;「命令」,乃是上帝的話。很清楚的,創造的開始不是用甚麼材料,而是用上帝的話語,從無創造萬有。我們也從這裡看到聖經的作者在這段經文裡建立一個很重要的信仰告白:上帝的話就是生命的話,是創造的力量,祂的話一出來,馬上成就。
第四節「上帝看光是好的」,這句子成為創造的一個重要標的,就是在上帝的創造中,沒有不好的現象出現,因為是來自上帝,就是好的。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在上帝的話裡,或是在上帝的創造中,就是好的。這句話也在表明萬物受造的形成,都是依照上帝的旨意而來。 
第五節「晚間過去,清晨來臨」,先從「晚間」開始,然後是「清晨」,這是跟以色列百姓在時間上的觀念有關;他們在數算一天的開始,就是從太陽下山,下午六點開始起算。這種「晚間」也回應了第二節的「深淵一片黑暗」的句子,因為「黑暗」是屬於「晚間」的時間。先有黑暗,然後才有上帝創造的光明。同樣,先有晚間,然後才有「清晨」。
第三至五節的結尾說,「這是第一天」,也就是指上帝創造時間的開始。有了時間之後,才創造第一層天、第二層天的宇宙與萬物。
《傳道書》著名的「時間的詩」,這樣說:「天下萬事都有定期,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傳道書3:1)已經清楚表示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對時間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基督徒會認為,生命之所以會有意義,是因上帝全面的攝理,無論是節期時令或是事情的發生。大至人類歷史,小至個人生命或其他受造物,都有它的「時間」,萬事都在上帝安排之下。時間先存於一切的受造,接著我們來看上帝第二天創造穹蒼。

三、創造穹蒼(1:6-8)
6上帝又命令:「在眾水之間要有穹蒼,把水上下分開。」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於是上帝創造了穹蒼,把水上下分開。(7併於上節)8他稱穹蒼為「天空」。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二天。

第二天上帝創造穹蒼。但是,第二天似乎沒有完成整個創造,因此,沒有出現如同第一天所說的「上帝看…是好的」這樣的句子。在所有六天的創造中,唯獨這一天沒有出現這句子。因為穹蒼太大了,一天之內無法完成,到了第三天才完成,才被上帝看為是好的。
從第一天的創造中,我們看到「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一天」這樣的句子。現在這裡是第二天,同樣出現這句子,往後的每一天都有這樣的句子,我們可以看到「祭司文獻」的特色,就是「秩序」,這種「秩序」用「第一天」、「第二天」這樣的句子來表達。我們知道祭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人敬拜上帝,回應上帝創造的愛,和拯救的恩典,因此,「秩序」就是在表明一種嚴肅的態度,不是隨便的行為,就像我們的禮拜也有一定的程序與秩序,不能隨隨便便。

四、創造地球與植物(1:9-13)
9上帝又命令:「天空下面的水要匯集在一處,好使大地出現。」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10上帝稱大地為「陸」,匯集在一起的水為「海」。上帝看陸地和海洋是好的。11接著,上帝命令:「陸地要生長各種各類的植物,有產五穀的,也有結果子的。」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12於是陸地生長了各種各類的植物,有產五穀的,有結果子的。上帝看這些植物是好的。13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三天。

第二天沒有「上帝看是好的」的句子,但在第三天的創造中卻出現了兩次(1:10,12)。一次是創造陸地、海洋之後,一次是創造各種植物之後。
從這裡我們也看到一個重要的事實:一塊土地是否適合人類居住,是否適合生命的成長,就是先看那塊土地是否有植物生長出來。如果連一般草木都無法生長,那又怎能讓人去居住呢。2016年《天下雜誌》追查六萬家違章工廠佔用農地的情況極為嚴重,彰化鹿港一坪農地約兩萬元,一坪工業地約十萬元,上萬坪農地變工業地,違章業者不僅沒受到懲罰,還因為土地變更得到暴利。不僅如此,污染就直接排入灌溉溝渠內。是人的惡使土地無法永續,這對生命來說不是祝福。
我們要很清楚:創造的本身就是一個不停的創造,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作者所用「結果子」就是在說明生命生生不息的狀態。「結果子」也讓我們看到生命不是短暫的,是持續不停的衍生。沒有良地,就很難種植,也就困難延續生存與生命。 

五、創造日月、季節(1:14-19)
14上帝又命令:「天空要有光體來分別晝夜,作為劃分年、日,和季節(「季節」或譯「節期」。)的記號,15並且在天空發光照亮大地。」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16於是上帝創造了兩個大光體:太陽支配白天;月亮管理黑夜。他又造了星星。17他把光體安置在天空,好照亮大地,18支配晝夜,隔開光和暗。上帝看光體是好的。19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四天。

在第四天裡,上帝創造了會發光的光體。這一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古老希伯來人有一套他們很特別的宇宙觀;他們在看天體的時候,天就好像一個凹下去的鍋子,我們將之反倒過來,然後上帝好像拿著太陽、月亮、星球將之貼在上面一樣。這些星球彼此之間似乎距離並不太遠,當然這種看法是古老時代以地球為中心的一種宇宙觀念,與我們現今對整個太空的了解很不一樣。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並非是整個宇宙的中心,甚至地球還是繞著太陽在運轉。 
在這裡,我們特別要注意的乃是在第十六節「管理」這個字眼;上帝透過日月、季節來管理時間,就好像要我們人參與「管理」萬物一般。也因為有光體來分別白天與黑夜,使我們看到秩序、規律,這就是參與上帝創造的意義。也因為有光體來分別白天與黑夜,所以每當一次創造完成,就會出現這樣的句子:「晚間過去,清晨來臨。 

六、創造魚類與鳥類(1:20-23)
20上帝命令:「水裏要繁殖多種動物;天空要有多種飛鳥。」21於是上帝創造了巨大的海獸、水裏的各種各類動物,和天空的各種各類飛鳥。上帝看這些動物是好的。22他賜福給這些動物,叫魚類在海洋繁殖,叫飛鳥在地上增多。23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五天。

接著來看第二十至廿三節第五天的創造,上帝在這一天造了水裡各種動物,和天空的飛鳥。在這一天,我們看到上帝第一次賜福給祂所創造的的動物,包括水裡的動物,和天空中的飛鳥。祝福最大的內容就是繁殖的能力。古老社會對福氣的觀點是:繁殖能力越強,乃是上帝的最大的祝福。祝福人「六畜興旺」、「多子多孫」,在傳統上都是很吉利的話。在舊約聖經中常常看到這樣的例子,比如說亞伯拉罕被揀選時,上帝對他的賜福就是要使他「多子多孫」(創世記12:2),相反的,如果失去生殖能力者,會被認為是上帝的懲罰(創世記30:23)。其實,在第三天的創造中,上帝已經給所有在陸地上的各類植物有「結果子」的能力,這就是一種繁殖的記號。現在這種「結果子」的繁殖能力也賜福在所有的飛鳥走獸之間,聖經的作者特別強調這是因為上帝賜福的緣故,因為「上帝看是好的」。 

七、創造動物與創造人(1:24-2:1)
24上帝又命令:「大地要繁殖各種各類動物:牲畜、野獸、爬蟲。」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25於是上帝創造了地上各種各類的動物。上帝看這些動物是好的。26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我們要……造人」或譯「我們來創造人,他們要跟我們相似,跟我們相像」。),讓他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 「一切牲畜……各種動物」是根據一古譯本,希伯來文是「一切牲畜和全世界」。)。」27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於是上帝……創造了人」或譯「於是上帝造了人,使他們跟自己相似」。)。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28上帝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我要你們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29我供給五穀和各種果子作你們的食物。30但是所有的動物和鳥類,我給牠們青草和蔬菜吃。」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31上帝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六天。2:1這樣,天地萬物都創造好了。

接著來看第六天的創造,在這一階段裡,上帝造了地上的動物,以及人類。在這段經文中,我們也同時看到在第廿五節,有「上帝看這些動物是好的」,然後在第卅一節又說:「上帝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這樣就有兩次提到「上帝看是好的」的句子,因為在這裡有兩種不同的創造。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完成一切創造的時候,上帝不是只說「好」而已,而是說「非常好」,這是在表明上帝對祂自己的創造是很認真的、嚴肅的,不是隨便在創造,也不是隨興而造,祂是很詳細地規畫後才創造。在還沒有完成的創造,祂不說「好」,在完成後,祂一定說好,因為是依照計畫完成的。 
第廿六節有關造人的故事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在這裡作者提到上帝造人是照祂「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來創造。上帝的形像是甚麼?有很多的解釋,其中一個解釋很不錯,那就是「使人會了解、明白上帝的旨意」,因為也必須是這樣,人才能管理好上帝所造的世界。 
我們也從這段經文中發現,在整個創造中,人和日、月,以及星辰等這些光體,是帶有「管理」的責任的。管理本身就是在表明秩序、規律的意思。 
在作者的觀念中,人和一切動物的食物,乃是五穀和果子。因為他認為流血乃是對生命的一種破壞,他期盼人與萬物間的關係不再是鮮血淋漓的場面,而是和諧相處的關係。就像先知以賽亞在描述彌賽亞來臨所呈現出來的新世界是: 
豺狼和綿羊將和平相處; 
豹子跟小羊一起躺臥。 
小牛和幼獅一起吃奶; 
小孩子將看管牠們。 
母牛和母熊一起吃喝; 
小牛和小熊一起躺臥。 
獅子要像牛一樣吃草。 
嬰兒跟毒蛇玩耍 
也不至於受傷害。 
在錫安-上帝的聖山上, 
沒有傷害,也沒有邪惡; 
正如海洋充滿了水, 
大地將充滿對上主的認識。(以賽亞書11:6-9) 
從這裡看來,在創造之初都是素食。彼此之間沒有殺戮,而是萬物和平相處。此外,第廿八節是上帝對人第一次的說話,或是「命令」,上帝吩咐人要「控制大地」,並且要「管理魚類、鳥類,和所有的動物。」很清楚地,早期人類的看法是以人為中心在看整個受造的生態環境。
在二十世紀末的生態神學家布克雷(Dave Bookless)在《耶穌環保學》告訴我們說耶穌跟環保息息相關,我們很會背誦的知名經文:「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3.16)他提醒我們,這段經文的「世人」希臘原文是κόσμος(kosmos),直譯是「宇宙」的意思!上帝差遣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不僅關心「世人」,也關心祂所創造的地球,關心生態的福祉。
上週有個國際新聞,印度聖河恆河(Ganga River)常年因為周遭的工廠及旅館餐廳排入廢水、民眾在河裡洗衣洗澡,向來是又髒又臭,但武漢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之後,城市被封鎖、人被禁足,恆河變乾淨了,由於遊客銳減,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Odisha)瑞西庫利亞(Rushikulya)海灘,最近發現在一周內有接近廿八萬隻瀕危的雌性欖蠵龜(學名:Lepidochelys olivacea)集體上岸產卵。這種現象在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情況,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野生動物出現率也變多。我們反省看看,人真的能夠做好地球環境的「好管家」嗎?我想除非減少人類的貪婪慾望,否則很難。

八、賜福給時間(2:2-4a)
2在第七天,上帝因完成了他創造的工作就歇了工。3他賜福給第七天,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或譯「在那一天以前他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4a 這就是上帝創造天地的過程。

第七天,上帝休息,但是祂因為休息而賜福這一天,因此,賜福也是一種創造的內涵,所以我們可以說第七天的創造內容就是賜福。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是上帝第一次賜福給「時間第七天」。前面的創造都是賜福給動、植物和人類,只有在第七天是賜福給時間。這裡說到上帝「聖化」第七天,意思就是這一天是分別出來的,與一般的日子不同。 

我們可以從第一個創造故事來思想三個信息:

一、更加的渴望認識上帝
我時常提醒宗教信仰需要回答人生三大問題:人從哪裡來?來到這世界要做什麼?有一天離開這世界要往哪裡去?
達賴喇嘛在《相對世界的美麗,The Universe in a Single Atom(天下文化出版,2006)中寫道,在西藏(圖博,Tibet)傳承的古代印度佛典裡有所謂的「十四無證」,即十四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包括「自我和宇宙是永恆的嗎?」、「自我和宇宙是變異的嗎?」、「自我和宇宙有起點嗎?」、「自我和宇宙沒有起點嗎?」、「自我和宇宙既有起點,又沒有起點嗎?」、「自我和宇宙既非有起點,又非沒有起點嗎?」等這類與宇宙天文學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同時也是宗教必須要回答的課題。
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提出一種想法:在上帝創造天地之前,時間並不存在,亦即時間是跟著天地(即宇宙)一起出現;既然在天地出現之前,時間不存在,當然也就沒有「之前」那時候可言,我們也就不能追問上帝是否在「那時候」無所事事。
相較佛教的「十四無證」,但在創世記裡,我們知道時間的被造,知道宇宙的起源。換言之,宇宙及生命的起源只有在上帝裡面才有答案。因此,使徒保羅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然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17:24-26)
多年前,臺灣西部某鄉村,因為久旱不雨,農田缺水灌溉,田地斑斑龜裂。鄉民目睹農作物漸乾枯,紛紛到廟宇拜神求雨,但久久仍無降雨跡象。於是高升祈雨壇,拜請諸神降雨,無奈仍無雨。鄉長認為諸神像長久隱於廟中,處身陰暗,不知廟外酷暑久旱。於是率村民將諸神像抬至廟外,任由烈日曝曬,期盼諸神也能「感同身受」,使旱象早日解除。
豈知這些神像曝曬許多日,天空毫無降雨跡象,鄉民失望萬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偶像雖有彫刻五官,但卻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聞、不能說,也無法走動。也有人「體貼」媽祖,知道它無法看,無法聽,就刻千里眼、順風耳來聽其使喚,豈不知這些仍然是人手所刻之物。甚至廟宇失火,這些神像仍像朽木一般也會燒毀殆盡。
確實,一位真正創造宇宙萬物的神,祂不住在人的手所刻的偶像裡,也不住在廟殿裡,也不需要人用祭物來祭拜祂,因為一切都是祂創造的。

二、上帝的話就是創造生命的力量 
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這句話是整個創造故事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就是上帝的話語、旨意是成就宇宙萬物的,也因此,耶穌祈禱說:「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創世記一開始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信息,就是上帝是以祂的話來創造宇宙萬物,上帝的話就是創造的話,祂的話就是力量,能使萬物因著祂的話很有秩序地一一出現。作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整個創造就是在上帝的話下,「一切就照著祂的命令完成。」並且在植物會「結果子」,在動物會「繁殖」,在人類會「生養許多兒女」,這是個偉大的神蹟,因為在祂的創造裡,生命是如此延綿不息地相傳下去。 
我們再次看創造的故事時,應該清楚了解到一點:有上帝的話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的生命才會是有創造力的生命。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中缺少了上帝的話,我們即使是活著,也將因為缺少上帝的話,而使生命的內涵缺少創造力,將會逐漸枯萎下去。也因此,基督徒若不喜愛讀聖經,是無法活出信仰的內涵。而基督徒盟召乃是要實踐上帝國,將上帝的話語實踐在地上,回應耶穌的祈禱「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今天的教會也是如此;如果今天的教會缺少了上帝的話,它很容易成為一間看得見的建築物,卻不會是有創造生命的信仰團契,因為屬於基督的教會是用上帝的話建立起它的根基的。只有上帝的話存在教會裡,這樣的教會才能永遠存在。

三、與萬物一同來榮耀上帝
這個禮拜三,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於美國校園學生發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在各地以不同的倡議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
最初的地球日是在春分節氣(每年的三月二十至廿二日之間),這一天在全世界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
聖經告訴我們,「天屬於你,地也屬於你;你創造了世界和其中萬物。(詩篇89:11)又說:「諸天宣佈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作為。(詩篇19:1)人應該是「僕人」,而不是宰制者。我們應該認知到「有某個物種消失,就是上帝榮耀的消失。」真正的基督徒,是會關心上帝所關心的。上帝關心祂所造的萬物,你呢?
期待在末後時,受造界再次頌讚上帝的榮耀,啟示錄的異象提到:「我又聽見天上、地下,和地底下的生物,海裏的生物,宇宙中的萬有,都在歌唱:願頌讚、尊貴、榮耀,和權柄,都歸於坐在寶座上那位和羔羊,世世無窮!(啟示錄5:13)
創世記的作者也清楚地告訴我們,人受造是以上帝的形像而造,而上帝造我們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使我們「管理」整個受造物。我說過,這個「管理」並不是要我們隨意去宰割、破壞、隨取隨求,不,不是這樣!「管理」的意思乃是要我們為上帝當管家,負起責任,使一切受造物變成有秩序、規律,因為上帝的創造原本就很有規律、秩序,祂將這樣的創造交給我們,託我們負責這樣的工作。
因此,今天當我們在看整個宇宙受造物時,應該有這樣的了解:我們不是宇宙萬物的中心,我們只不過是受託管理的人而已,整個宇宙萬物的中心乃是上帝,我們的責任是對上帝負責,讓這個世界、宇宙萬物都很有秩序、規律的運轉在上帝的面前。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將人自己看成是整個宇宙萬物的中心,對整個受造物隨心所欲地予取予求,這樣的態度是很不對的。我們應該有謙卑的心,知道我們人也只不夠是個管家而已,而且必須是做個盡忠的管家,使我們整個宇宙萬物的世界很有秩序、規律地呈現在上帝面前。
在雲林牧會時,有位會友告訴我一件事,有一回在收成前,看到隔壁田裡還在噴農藥,就問對方說:「不是過幾天就要收成了,為什麼今天還要噴農藥?」對方回答說:「不噴就會有蟲咬,菜不美,就賣不到好價錢。」這位會友又問:「難道你不怕農藥過多對人體有損害嗎?」對方回答說:「隨便他,給台北人吃死算了。」
如果人的內心沒有榮耀上帝的心,他就不會把人看在眼裡,更不會激發出對萬物的愛護。願上帝赦免我們,更幫助我們與受造界修和來榮耀上帝。

問題討論:
1.從受造的世界,你看到哪些上帝的榮耀?請述說您的經驗?
2.「一切就照著他的命令完成」這句不斷重複的話,要表明什麼意思?
3.起初上帝吩咐人「管理」,我們如何將耶穌呼召我們做「僕人」的精神運用在愛地球、愛萬物上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