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主的託付與呼召

主的託付與呼召 (20161218待降節第四主日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21:1-25

雖然第廿一章是附錄,但這一章一定蘊含重要的信息,才會被載入作為約翰福音的新結論。

一、你在尋找自己所認為的安全感嗎?(21:1-3)
●「這些事以後」所指的是復活以後的事。
●彼得原本是漁夫有自己的船、自己的漁工,在當時彼得算得上是富裕的人。
當西門彼得說要去打魚時,大家的反應也很一致:「我們跟你一道去。」(21:3)這讓我們看到,彼得的情緒不知不覺也影響其他人。
●耶穌第一次呼召彼得時,也是彼得整夜辛勞捕魚,甚麼都沒有打著。(路加福音5:5)
●人遇到挫折、困難後,往往會去尋找自己習慣中的安全感,人格退縮或退化作用。。

二、人的專長若無上帝的同在不能成為祝福(21:4-14)
●第五節耶穌稱呼門徒為παιδίον(paidíon意思是「小子」,和合本),這個字通常是用在老師叫自己的「學徒」。
●詩篇127:1「要不是上主建造房屋,建造者的工作就都無效;要不是上主守護城池,看守者的守衛就都徒勞。
●「一百五十三條」的數字有何意思?
(1)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的解釋:代表著舊約律法時代及新約恩典時代歸向耶穌基督的人。
(2)古代教父耶柔米(St. Jerome, 340-420)的解釋:象徵萬國萬民都要在耶穌基督面前聚集的事實。
●「西門彼得到船上去,把網拖到岸上」(21:11),漁網象徵教會,說明彼得在初代教會擔負起重要的領導地位。

三、赦免與愛使生命得到更新(21:15-19)
●說明彼得有來自耶穌基督的呼召、託付。
●小羊(lambs)是指吸奶階段的羊,牧養我的羊(Tend my sheep)則是指成熟的羊,這個字通常也用來指「上帝的子民」。

四、你只管跟從我吧(21:20-25)
●約翰福音追記彼得受主耶穌交托的故事,是為了要表明彼得作為初代教會領袖的地位。
●初代教會的信徒,或許喜歡把人拿來比較。就像保羅在哥林多教會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有的說:「我是保羅的人」;有的說:「我是亞波羅的人」;有的說:「我是屬彼得的」;有的說:「我是屬基督的。」
●因此,耶穌回答:「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你只管跟從我吧!」(21:22)作為門徒,我們儘管跟從主、傳福音,至於得救與否的問題,只有主耶穌能定論。

我們可以從這一章經文來反省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負面思想帶來負面影響,作為教會領袖要能夠帶出正面的影響力
●會友是「問問題的人」,長執是「解決問題的人」。
●使徒行傳6:1-4記載初代教會一件難題。初代教會選出執事同工,是為了解決教會的問題,好讓使徒可以專心於禱告和傳道的任務可以。選出來的同工,是要解決問題,是要帶出正面的影響力。

二、耶穌也會問我們:「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
●金錢與上帝(信仰)要你選擇時,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再加上要砍頭的事,要你做選擇的話,更是難上加難。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高雄事件」發生,吳文牧師的信仰告白:「Noli,以傳道者的良心,我們的信仰一定超過國民黨的告密獎金。」
●「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沉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6:9-10)

問題討論:
1.彼得對其他的門徒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這段話描述出彼得將負面思想帶給其他人。領導者該如何才能避免將負面的思想影響其他人?
2.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如果是你,你會有何反應?

3.金錢與上帝(信仰)要你選擇時,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會如何回應耶穌的問題:「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講道篇

主的託付與呼召
約翰福音21:1-25
今日是約翰福音第37講也是最後一講。接著,牧師團在明年一月份安排以「團隊」為主題七次的講道,接著會傳講具有生命哲理的「傳道書」,一起在聖經中尋求上帝話語的教導。
今日也是待降節第四主日,點燃的第四根粉紅色蠟燭是象徵『仁愛、慈悲』,提醒我們將自己當成禮物,今天禮拜所吟唱聖詩第64首《喜樂和平兒》呼籲我們在仁愛、慈悲的待降節第四主日要關心飢餓兒童,付出對人的憐憫與愛,在等候救主耶穌基督聖誕時,一起來思考主耶穌對我們的託付與呼召是很有意義的。
約翰福音20:31寫著:「本書記述的目的是要你們信〔另有些古卷作:是要你們繼續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要你們因信他而獲得生命。」傳統上認為這句話就是約翰福音的結尾詞。在聖經學者的研究下,大部分都認為第廿一章是附錄,說明耶穌復活之後門徒的情況。會有這種看法,主要是因為,第廿一章不像前面二十章文詞優美、語法精確。加上,第廿一章第一至十四節所謂「第三次向門徒顯現」之記載,與前二次的顯現,沒有關聯性。我想,雖然第廿一章是附錄,但這一章一定蘊含重要的信息,才會被載入作為約翰福音的新結論。

一、你在尋找自己所認為的安全感嗎?(21:1-3)
1這些事以後,耶穌再一次在提比哩亞湖邊向門徒顯現。這次顯現的經過是這樣的:2當時,西門彼得、綽號雙胞胎的多馬、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和另外兩個門徒都在一起。3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於是他們出去,上了船;可是整夜沒有捕到甚麼。
「這些事以後」所指的是復活以後的事。耶穌在提比哩亞湖,即加利利海向門徒顯現。
彼得原本是漁夫有自己的船、自己的漁工,在當時彼得算得上是富裕的人。但是,當他所跟隨三年多的老師——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後,對他來說打擊很大。也許因為絕望、失去信心,而使他想到回到他的本行「捕魚」,求生存的原因。當西門彼得說要去打魚時,大家的反應也很一致:「我們跟你一道去。」(21:3)這讓我們看到,彼得的情緒無形中也影響其他人,大家都隨同他去捕魚。
第三節最後說門徒捕魚,但是「整夜沒有捕到甚麼」,這句話似曾相似,因為耶穌第一次呼召彼得時,也是彼得整夜辛勞捕魚,甚麼都沒有打著。路加福音5:5就這樣記載著:「西門說:『老師,我們整夜辛勞,甚麼都沒有打著;既然你這麼說,我就撒網吧!』
當時,耶穌吩咐西門彼得:「把船划到水深的地方去,然後你跟你的夥伴撒網打魚。」(路加福音5:4)彼得聽從耶穌的指示,他們撒網,捕到了一大群魚,魚網差一點破了。路加福音記載當時彼得的反應是:「西門彼得看見這情形,就跪在耶穌面前,說:『主啊,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5:8)
現在,彼得遇到復活的耶穌之後,約翰福音的作者則是這樣描述:「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對彼得說:『是主!』西門彼得一聽說是主,連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他那時赤著身子),跳進水裏。」(21:7)西門彼得這種動作基本上也在表明他是「有罪的人」的意思。路加福音的作者用「我是個罪人」,約翰福音則是用「跳進水」方式表達。
人遇到挫折、困難後,往往會去尋找自己習慣中的安全感,人格退縮或退化作用。二十幾年前,有一位國中生有一陣子回家之後,就拿著小時候的玩具在桌子底下玩,悶悶不樂也不講話。他的媽媽發現怪異之處,後來才發現孩子在學校被霸凌,孩子退縮到小時候躲在桌底玩玩具的「安全狀態」。彼得遇到挫折,回過頭去尋求過去的安全感。試想,你在尋找自己所認為的安全感嗎?
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對彼得說:「是主!」似乎在提醒我們,當我們遇見挫折、困難,甚至絕望、失去信心時,最好的處理方法,不是「逃避」,而是面對「主」,來到主的面前尋求主、與主對話。

二、人的專長若無上帝的同在不能成為祝福(21:4-14)
4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耶穌站在水邊,可是門徒不知道他就是耶穌。5耶穌對他們說:「朋友,你們捕到了魚沒有?」他們回答:「沒有。」6耶穌說:「把網撒向船的右邊,那邊有魚。」他們就撒網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網著了太多的魚。7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對彼得說:「是主!」西門彼得一聽說是主,連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他那時赤著身子),跳進水裏。8其餘的門徒搖著小船靠岸,把一整網的魚拖了上來。當時他們離岸不遠,約有一百公尺的距離。9他們上了岸,看見一堆炭火,上面有魚和餅。10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打的魚拿幾條來。」11西門彼得到船上去,把網拖到岸上;網裏都是大魚,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條。雖然有這麼多魚,網卻沒有破。1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吧。」沒有一個門徒敢問他:「你是誰?」因為他們都知道他是主。13耶穌就走過去,拿餅分給他們,也照樣把魚分了。14這是耶穌從死裏復活以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
門徒整夜捕魚直到太陽剛出來,都沒有捕到魚。第五節耶穌稱呼門徒為παιδίον(paidíon意思是「小子」,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朋友」,這個字通常是用在老師叫自己的「學徒」(apprentice, a little child in training),意思是他們還沒「出師」(台語,意思是成為師傅)。確實,關於生命的事,我們都是「學徒」,我們都還沒有「出師」,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個人的「專長」若無上帝的同在就不能成為祝福,就不能「出師」。
在這裡的畫面,似乎重演耶穌第一次呼召彼得時的畫面,也是彼得整夜辛勞捕魚,甚麼都沒有打著。路加福音5:5就這樣記載著:「西門說:『老師,我們整夜辛勞,甚麼都沒有打著...』」當復活的耶穌基督出現在門徒面前,並重新再指導他們向右邊下網時,「他們就撒網下去,可是拉不上來,因為網著了太多的魚。」(21:6)這種超越他們捕魚人的老練經驗使他們頓時眼開,有人馬上認出是復活的耶穌基督來。
這件事給我們一個啟示: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老練的「專長」,若無耶穌話語的指示,若無上帝的帶領,我們就枉然勞力。如同詩篇127:1所說:「要不是上主建造房屋,建造者的工作就都無效;要不是上主守護城池,看守者的守衛就都徒勞。」教會主日學遷移、新建工程目前都在做開工前的準備,12/13我們接到都市發展局的開工核准公文,開工前的準備預計還要一個多月,因此,我們預計明年2/12主日禮拜後接著要舉行開工禮拜。改建的事工,這需要兄姐代禱,因為就算是捕魚老練的彼得,也需要主耶穌的吩咐指示。
第七節描述,西門彼得一聽說是主,連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他那時赤著身子),跳進水裏。實際上,彼得並不是全裸的。他立刻束上一件通常漁夫所穿的外衣。因為猶太律法規定向師長請安,必須服飾整齊;所以在見耶穌之前,彼得穿上漁夫的外衣,為的是想搶先向師傅耶穌問候。
第十一節提到「網裏都是大魚,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條」,大魚是指成熟的魚,然而這153的數字有何意思?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解釋說十是律法的數目,代表十誡;七是恩典的數目,因為聖靈的賞賜是七倍。10加7是17;而153正是1加2加3加4…到17,這些數字的總和。於是153代表著舊約律法時代及新約恩典時代歸向耶穌基督的人。另一位古代教父耶柔米(St. Jerome, 340-420)是這樣解釋的,他說:「加利利海裏有153種不同的魚;這次捕到的魚包括了每一個種類。」所以這個數目象徵:有一天萬國萬民都要在耶穌基督面前聚集的事實。「雖然有這麼多魚,網卻沒有破」的意義:魚網代表教會,教會有容納普天下萬國萬民的空間,即使他們都來了,也容得下。
作者約翰以生動、別緻的方式,譬喻教會是普世的。教會裡面沒有排外性,沒有種族、性別、膚色、貧富的區分,也不分智慧與愚昧。教會的懷抱就像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所表現普世性的愛那麼大。如果我們注意到「西門彼得到船上去,把網拖到岸上」(21:11),我們就知道這一章為何要加添在約翰福音之後了,因為在說明彼得在初代教會擔負起重要的領導地位。

三、赦免與愛使生命得到更新(21:15-19)
15他們吃過以後,耶穌問西門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勝過這些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小羊。」16耶穌第二次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他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牧養我的羊。」17耶穌第三次再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一連三次問他「你愛我嗎?」就難過起來,對耶穌說:「主啊,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18我鄭重地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腰帶,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綁著,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明彼得將怎樣死,來榮耀上帝。)接著,耶穌又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彼得在初代教會雖然擔負起重要的領導地位,必須有來自耶穌基督的呼召、託付,第十五節至第十九節,就是在說明耶穌將教會託付給彼得的過程。
耶穌問彼得說:「你愛我勝過這些嗎?」「這些」是指什麼?應該是指彼得的船(公司)、魚網、工具和他所捕捉到「一百五十三條大魚」,用現代話語來說,可以是指彼得在人生中所能賺取、贏得的最大財富、名聲、地位、成就感等等,主耶穌很直接問彼得說:「你愛我勝過這些嗎?」你看重的是什麼?是這些還是耶穌?同樣的,讀到這一段經文的人,也要將這句話視為耶穌問我們的問題。
有人注意到耶穌使用希臘文不同字的「愛」 (αγαπας , φιλω)問彼得,但這二的字在約翰福音常常是互用的。倒是,耶穌託付彼得時提到:「你餵養我的小羊」(21:15)、「你牧養我的羊」(21:16)、「你餵養我的羊」(21:17),就有些不同了。小羊(lambs)是指吸奶階段的羊,牧養我的羊(Tend my sheep)則是指成熟的羊,這個字通常也用來指「上帝的子民」,這也顯示出「養育」與「訓練」是有階段性的。
耶穌問彼得:「你愛我勝過這些嗎?」你準備放棄這些東西,放棄成功順遂的屬世生活,放棄一個固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進而為我的小羊和福音工作獻身麼?對彼得來說,放棄穩固的生活,去傳揚福音,照顧基督的羊群,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接著,耶穌又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四、你只管跟從我吧(21:20-25)
20彼得轉身,看見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跟在後面(那門徒曾在那晚吃飯的時候挨近耶穌,問他「主啊,要出賣你的是誰?」)。21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主啊,這個人將來怎樣?」22耶穌回答:「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你只管跟從我吧!」23於是,這話流傳在跟從耶穌的人當中,說那個門徒不會死。其實,耶穌並沒有說他不會死,而是說「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24這個人就是為這些事作見證的那個門徒;他把這些事記錄下來。我們知道他的見證都是真的。25耶穌還做了許多別的事,要是一一詳細記錄下來,我想整個世界也容納不下那麼多的書。
約翰福音追記彼得受主耶穌交托的故事,是為了要表明彼得作為初代教會領袖的地位。但在第廿一節似乎岔題:「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主啊,這個人將來怎樣?』」耶穌所鍾愛的那個門徒將來如何?似乎不是彼得該去問的。
初代教會的信徒,或許喜歡把人拿來比較。就像保羅在哥林多教會中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有的說:「我是保羅的人」;有的說:「我是亞波羅的人」;有的說:「我是屬彼得的」;有的說:「我是屬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12)因此使徒保羅特別教導說:「到底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僕人,要引導你們歸信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主所分派的工作去做: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哥林多前書3:5-6)
因此,耶穌回答:「如果我要他活著等到我來,也不關你的事,你只管跟從我吧!」(21:22)作為門徒,我們儘管跟從主、傳福音,至於得救與否的問題,只有主耶穌能定論。
第廿四節說明,就是這一位長壽的門徒約翰,將他的見證都記錄下來,成為初代教會重要的文獻,並在二千年後引導我們認識「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這位長壽的門徒,也成為我們極重要的榜樣,要我們活多久就見證耶穌基督多久。

我們可以從這一章經文來反省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負面思想帶來負面影響,作為教會領袖要能夠帶出正面的影響力
作為一位領袖,要有領袖的高度。我在年輕時,在大安教會做一般會友,在教會遇到問題、疑惑時,我是問問題的人,尋求長執的協助;但是當我成為團契會長時,我就是解決問題的人,除非是會長無法決定時,就必須找能夠解決問題的輔導或長老協助。簡單來說,會友是「問問題的人」,長執是「解決問題的人」,換言之,擔任牧師、長執之後,就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人」,至於超過自己所能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報小會處理,這就是教會的秩序。
使徒行傳6:1記載初代教會一件難題:「這些時候,門徒的數目日日增加;那些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和說希伯來土話的猶太人之間發生了爭執。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埋怨使徒在分配每日的生活費這事上疏忽了他們當中的寡婦。」面對信徒的問題,十二使徒召集全體門徒,對他們說:「叫我們放下傳講上帝信息的工作,去辦膳食,這是不應該的。所以,主內朋友們,要從你們當中選出七個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讓他們來負責這事務。至於我們,我們要專心於禱告和傳道的任務。」(使徒行傳6:2-4)因此,初代教會選出執事同工,是為了解決教會的問題,好讓使徒可以專心於禱告和傳道的任務可以。選出來的同工,是要解決問題,是要帶出正面的影響力。
我們來回顧約翰福音第廿一章第三節,當門徒遇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危機,門徒四散,彼得與幾位門徒更是回到提比哩亞湖重操捕魚舊業。彼得原本就是眾門徒的領袖,面對這一場危機,彼得是怎麼說的,彼得對其他的門徒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這段話描述出彼得將負面思想帶給其他人,作為耶穌的大門徒,他不是激勵大家要有信心,而是帶大家重操捕魚的舊業。他不是激勵大家回顧耶穌的神蹟與教導,而是將他負面思想帶來負面的影響;作為教會領袖要能夠帶出正面的影響力,應該是問題的解決者,但彼得逃避了。
在教會裡我們要很清楚,會友是「問問題的人」,長執是「解決問題的人」;外面的人是「問問題的人」,我們是「回答問題的人」,超過個人權責的問題,就交由各部門、長執會、小會討論。

二、耶穌也會問我們:「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那是一筆逃難時很管用的經費啊!但是,復活的耶穌基督卻是在問:「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金錢與上帝(信仰)要你選擇時,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再加上要砍頭的事,要你做選擇的話,更是難上加難。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高雄事件」發生,3天後大逮捕,林義雄、陳菊陸續被捕,施明德逃亡,全國通緝中。12月13日早上,黃昭輝、林弘宣、蔡有全突然到石牌吳文牧師家中,告訴他「抓人了」,然後各自逃亡;傍晚門鈴響起,趙振弍牧師、林樹枝帶著施明德來找他,他們很小聲說:「Noli需要一個地方安頓,不知道你這裡方不方便?」,吳文必需馬上做出決定。
吳文牧師回憶,那時不可能回應「等一下,我先禱告看看」,只能很快在內心祈禱,瞬間抉擇,馬上浮現「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撒羅尼迦前書5:19)於是回答「先上樓再說」,協助Noli的事就決定了,知道必須承擔壓力和苦難。吳文讓出主臥室給施明德,電視一直傳來追捕消息,懸賞金額不斷提高,Noli坐在床邊顯得驚恐,吳文夫婦拿聖經與他坐在一起,帶他禱告,師母讀詩篇第八十八篇,「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恐懼和生死關頭裡呼求上帝,吳文夫婦牽著施明德的手告訴他:「Noli,以傳道者的良心,我們的信仰一定超過國民黨的告密獎金。」當時只有他們三人在場。三天後吳文將施明德送往林文珍長老家,之後二十幾天,每天送報紙和陪伴,早出晚歸,內心感受極為複雜,神情凝重,家人覺得他像遊魂一般。
1980年1月8日吳文在住家附近被捕。他所屬的路德會開除他的牧師資格。判決後,轉送景美看守所,與其他不同案件的難友關在一起,「牢房很擁擠,談不上生活品質,原來互不認識的人,逐漸建立信任。」吳文是牧者,和黑道角頭、走私漁民一同在牢房生活,彼此成為兄弟朋友,同時牧養關懷他們。2年後吳文出獄,他接受長老教會邀請成為長老教會的牧師,之後到「花東社區發展中心」服務,1987年起擔任南神院牧。
我們不要小看物質、金錢的誘惑,耶穌問彼得也會問我們:「你愛我勝過這些嗎?」吳文牧師告訴施明德:「我們的信仰一定超過國民黨的告密獎金。」這就在表明跟隨耶穌基督的人該有的信仰態度。
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這樣說:「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沉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6:9-10)
「你愛我勝過這些嗎?」耶穌不僅在問彼得,也是在問今天所有決志要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也問靠基督耶穌之名所建立的教會、機構。「你愛我勝過這些嗎?」在仁愛、慈悲的待降節第四主日裡,想想你可以成為怎樣的聖誕禮物,彰顯出對上帝與對人的愛。

問題討論:
1.彼得對其他的門徒說:「我打魚去。」大家說:「我們跟你一道去。」這段話描述出彼得將負面思想帶給其他人。領導者該如何才能避免將負面的思想影響其他人?
2.當門徒拉起網,看到那麼多的大魚時,心中想的是什麼呢?如果是你,你會有何反應?

3.金錢與上帝(信仰)要你選擇時,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會如何回應耶穌的問題:「你愛我勝過這些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