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出埃及記38:1-31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8:1-31 現代中文譯本
1他用金合歡木造燒化祭的祭壇。壇是四方形的,長兩公尺兩公寸,寬兩公尺兩公寸,高一公尺三公寸。
38:1-7建造燒化祭(燔祭)的祭壇是依照27:1-8所記載的建造。燒化祭的祭壇,跟香壇不一樣。香壇是用黃金鑲起來的,燒化祭用的壇則是用銅包起來的。香壇的體積較小,燒化祭壇的體積較大。
祭壇坐落會幕裡的東邊,又稱為銅壇,因為是用銅包著皂莢木(合歡木)造成的。銅比金、銀的熔點高,能承受獻燒化祭的高溫。所獻的祭物都是為了人的罪而死的,因此祭壇是苦難與代贖的地方。正如各各他是耶穌受苦與救贖世人的地方(馬太福音27:33)。
2他在壇的四角上做了凸起的角,跟壇連成一整塊,並用銅包裹。 
這燒化祭壇很重,依照24:30來看,無論是金或是銅,都是數以頓計,但仍然可以用人的力量抬起來,不過人力就必須相當充沛。

祭壇有「四個角」象徵上帝的拯救,對於逃難的人,抓住角便得安全(列王紀上 1:50)。不過,這是指那些不是故意犯罪的逃難者。因此,出埃及記21:14說:「人若任意用詭計殺了他的鄰舍,就是逃到我的壇那裏,也當捉去把他治 死。」此外,祭壇上的角在獻祭儀式上佔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祭司分別為聖的典禮中(29:12)、在贖罪祭(利未記4:18)或在贖罪日(利未記 16:18),祭司都要用血抹在這些角上,象徵祭物的血替代人因罪所需流血的代價。
會主心得:祭壇是苦難與代贖的地方。正如耶穌在各各他被釘在十字架上,承擔世人的苦難與救 贖世人。換言之,十字架如祭壇。基督教信仰有一項要緊的信息就是十字架上的救贖,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2說:「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 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我們應當認知到,如果教會不教導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就不能使人完全的認識福音的內涵。 
3他為祭壇造了所需的一切器具:盆子、鏟子、碗、肉叉,和火鼎;這些器具都是用銅鑄造的。
4他為祭壇做了一個銅網,張在祭壇的腰圍下,向上伸展到壇的腰部。
5他又作了四個扛擡用的銅環,安在壇的四角;
6又用金合歡木做祭壇的槓子,用銅包裹,
7穿過壇兩邊的環子,壇用木板造成。中心是空的。
8他造了一個銅盆和盆座,是用那些在聖幕門前事奉的婦女們所用的鏡子造成的。

 關於造洗濯盆(銅盆),參可30:17-21。「用那些在聖幕門前事奉的婦女們所用的鏡子造成的」也就是以銅鏡打造的方式製作。從這句話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聖幕建造完成之前就已經有婦女在參與事奉的工作了。
「事奉」字義是「專職服事」,這些婦人可能負責洗擦或修補會幕的人。洗濯盆主要是供給祭司在獻祭之前先洗手、洗腳之用,這樣祭司腳踏上祭壇,和手接觸祭物,都不會因為手、腳不乾淨,而玷污了祭壇與祭物,以表示潔淨的意思這裡也可以看出他們在敬拜上帝上的敬虔態度。即使是今天,他們依舊傳承這個規定,所有祭司在進入會堂前,必定會先洗滌手腳,表示潔淨自己,和對上帝的尊敬。這不只是猶太教如此,今天的回教甚至規定所有的人進入寺院之先,也必須如此。
9他用麻紗織成的帷幔為上主的聖幕造圍欄,作為院子。南邊的帷幔長四十四公尺,

 38:9-20有關會幕院子的建造,可以參可27:9-19。但是,這兩處在記載的用詞方面略有不同,這或許因為取材自不同的文獻所致。院子面積有四十四公尺長(一百肘)乘廿二公尺寬(五十肘)。院子的周圍有二公尺高(38:18),用麻紗造成帷帳掛在銅柱的銀鉤上,並用繩和銅橛子(銅栓)來固定。
10由二十根有座的銅柱支架著,柱子上的鈎子和桿是用銀造的。
11北邊的帷幔也是一樣,長四十四公尺。由二十根有座的銅柱支架著,柱子上的鈎子和桿是用銀造的。
12西邊的帷幔長二十二公尺,由十根帶座的柱子支架著,柱子上的鈎子和桿子是銀的。
13在東邊,院子的進口處,帷幔也是二十二公尺寬。
「院子的進口處面向東方,整個圍牆範圍剛好是成長方形的樣式,長度是寬度的兩倍,即四十四公尺和二十二公尺(五十肘)之比而正門入口有九公尺(二十肘)闊(38:18),掛上門簾,樣式和會幕的門簾一樣。
從37:9-20我們可看到整個聖幕一切擺設的狀況:就是從圍牆的東邊入口處開始。
1.進去到約櫃放置口處的聖幕前之中間,是擺設獻燒祭的壇。
2.在聖幕前就是擺設洗滌手腳的銅盆。
3.接著進去聖幕裡,右邊是放置陳設供餅的桌子,左邊是放置燈台處,正中間放置香壇。
4.最裡面就是放置約櫃。
聖經的作者在描述整個建造過程時,是從裡面的約櫃開始,然後依序是供桌、燈台、香壇、洗滌盆、燒化祭壇等。將聖幕用圍牆圍起來,主要乃是分別出來,讓人民知道那是要敬拜上帝的神聖之地,不可隨便。
14-15進口的兩邊都有六公尺六公寸寬的帷幔,由三根有座的柱子支架著。
16院子周圍所有的帷幔都是用麻紗製成的。
17柱子的座是銅製的;鈎子、桿子,和柱子頂端的包裹都是銀的。院子四圍的柱子都用銀桿連著。
18院子進口的門簾是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羊毛織成的,上面有刺繡,寬九公尺,高兩公尺,高度跟院子的帷幔相同,
19由四根有座的柱子支架著。柱子上的鈎子、頂端的包裹,和桿都是銀的。
20聖幕和圍院子所用的栓都是用銅鑄造的。
21安放兩塊法版的聖幕所用的金屬總數列在下面。這份清單是遵照摩西的命令、由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指揮下的利未人所準備的。
 
聖幕的維護工作已經交給利未人來負責,特別是有關建造聖幕之貴重金屬都交給利未人負責看守。依照民數記3:7-8的記載,利未人除了當亞倫祭司的僕人外,「他們要辦理聖幕的事,為祭司和全會眾執行任務,他們要管理聖幕的一切器具,為其餘的以色列人執行任務。」
38:21-31統計百姓的奉獻。這裡列舉建造會幕所用的金屬和各項物品清單,那是25-31章沒有提及的。和合本翻譯一他連得等於三千舍客勒約三十公斤,一舍客勒約十一公分。因此黃金有29他連得,約877公斤。白銀有3017公斤。銅有2124公斤。所收集的白銀是統計人口時,每人所繳半舍客勒的銀子作為「贖罪銀」(參30:13)而來。
所有的奉獻都經過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的手所清點的。他將眾多的奉獻點得一清二楚,可見他的忠實可靠,才會得到摩西的重用。且要清點這麼多的奉獻和物品,絕對不是一個人所能勝任的,換言之,他可能也是一位有領導能力的人,才能將這件繁重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果然,後來以他瑪被賦予擔任大祭司的工作(民數記4:28,33)。
22上主所命令的事,一一由猶大支族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執行。
23他的助手但族人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是一個雕刻的能手和設計師,也能夠用藍色、紫色,和深紅色的羊毛織造麻紗。
24為著聖所工程奉獻給上主的金子,按照聖所的標準衡量,共有一千公斤。
25從登記的戶口收得的銀子,按照聖所的標準衡量,共三千四百三十公斤。
26這數目是照戶口登記總數、每人根據聖所的標準衡量所繳納的銀子。登記人數在二十歲以上的共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名。
 
「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人」這個數字與民數記1:46的數字相同,這些人口是二十歲以上的男丁(民數記1:3),但不包括利未人在內。全部的金、銀、銅總重量約有六噸之多,可見百姓是全心的獻上。
古時候調查人口,都與抽稅、徵兵有著密切關係。在羅馬帝國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的時候,羅馬皇帝就下令要普查統治區的人口(路加福音2:1-2),主要是用來抽取人頭稅。在出埃及後的以色列人民說是用來作為管理聖幕之用。出埃及記30:13-16很清楚地記載:「被登記的人必須按照聖所所規定的標準繳納固定款額,作獻給我(上帝)的禮物。每一個登記的人,就是二十歲以上的男丁,都要繳納這款額。」而且這種繳納的款額是「不分貧富;富人不多付,窮人不少付」的原則。當然這種人口調查的作用,除了作為徵收維護聖幕的所需外,另一個重要的功用,就是同時可以作為徵兵之用。他們後來可以組成兵團跟迦南地的原住民戰爭,就是根據這個資料。因為年滿二十歲的男丁,已經有獨立作戰能力,對整個以色列人民來說,即使不是攻打別人,至少也可保護自己族群的安全。
27他們用三千四百公斤的銀子製造聖幕和帳幔的一百個銀座,每座重三十四公斤。
28剩下的三十公斤銀子,比撒列用來包裹柱子的桿子、鈎子,和柱頂。  
29獻給上主的銅共二千四百二十五公斤。
會主心得這些數字都會說話,可以讓讀者從數字的背後學習到信仰的功課。
第一,以真實行動表明悔改的決心。
百姓奉獻的金、銀、銅有六公噸之多,這些尚未包括所奉獻的毛料、器具等禮物。對於當時流浪曠野的百姓而言,他們沒有收入,因此能奉獻六公噸之多的金銀,這已經算是「大數目」的奉獻了。若以一般世人的想法來看,在困苦的環境裡,誰不會為自己或家庭囤積一些財富,來渡過困苦呢?若是以色列百姓也都這樣想的話,那麼會幕就無法建造。以色列百姓之所以會如此慷慨的奉獻,原因不外是回應上帝的恩典,以表明他們確實已經悔改歸向上帝,並堅守與上帝重新立的約。
相對於曠野的困苦。今天在台灣社會,年輕人生活得越來越富裕,父母常常因為給予孩子的錢多,在物質上的生活年輕人顯得很大方,有的甚至讓人覺得浪費。
幾年前,美國NBA籃球隊名將麥可‧喬丹(Micheal Jodan)來台灣,有人為了一睹真面目,不惜花費上萬元購買喬丹的鞋子,好參加抽獎獲得門票。最新的喬丹第19代限量版球鞋(2004/5/8)。有人為了要買一雙這樣的鞋子,在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排隊,一雙賣價是6,500元,一天就賣到缺貨,隔天,叫價到一雙上萬元。我們可以了解父母會給孩子錢為他們買許多好的東西,原因只有一個:孩子很貴重,他們在長大,不希望他們在朋友、同學之間讓別人覺得體面不夠、寒酸。但是,我們很少教導我們的孩子,知道感謝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恩典。如果沒有,或是不知道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感謝上帝,這是多麼可惜的事啊!我當然不是說奉獻錢是感謝上帝惟一的方式,但至少這是其中一種具體方式。如果我們將錢給孩子,就應該告訴孩子,知道奉獻錢表示感謝上帝說:謝謝上帝,帶領我長大。這種金錢的奉獻不一定要在自己的教會,但至少應該有這種具體的信仰行動。這樣,我們的孩子無論到哪裡參加聚會,都會知道自己應該奉獻感謝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恩典。 第二,忠實清白的服事態度。公有的金錢或財產的管理最為不易,因為眾多的金錢經常從管理者的眼睛過去,極容易造成引誘。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他瑪的身上,學習到忠實與清白的服事態度。37:21說,所有的奉獻都經過祭司亞倫的兒子以他瑪的手所清點的。他將眾多的奉獻點得一清二楚,可見他的忠實可靠,才會得到摩西的重用。且要清點這麼多的奉獻和物品,絕對不是一個人所能勝任的,換言之,他可能也是一位有領導能力的人,才能將這件繁重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果然,後來以他瑪被賦予擔任大祭司的工作(民數記4:28,33)。
30他用這銅來造聖幕進口的座、銅壇、壇上的銅網、壇的一切用具、
31院子周圍和院子進口的座,以及所有聖幕和院子周圍所用的栓子。
會主心得:繁瑣的聖幕製造條例在傳達一件要緊的事:告訴我們敬拜的態度。在出埃及記所提供的資料裡,我們看到許多繁複的聖幕製造條例,一般人在閱讀時都會覺得很煩,甚至覺得很沒有意思。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點,那就是作者很用心地要告訴我們:敬拜上帝不要嫌煩,因為上帝確實是用很多心思來帶領我們歸向祂。祂透過許多方式讓我們可以接觸到福音的信息,也想盡一切辦法要讓我們認識祂,並回到祂的懷抱裡。就像祂呼召摩西去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的景況一般,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盡一切方法讓法老王順服,讓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一樣。想想看,上帝有否嫌煩過?上帝有否抱怨過?沒有!祂不厭其煩地想盡辦法要讓我們知道:祂愛我們,要我們回到祂的身邊。祂的慈愛一直等著我們。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出埃及記37:1-29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7:1-29 現代中文譯本
1比撒列用金合歡木造了約櫃,櫃長一百一十公分,寬六十六公分,高六十六公分。

1-9節論造約櫃,平行經文可參考25:10-22。約櫃是放在會幕西邊的至聖所內,長110公分,寬66公分,高66公分的長形箱子。負責製造的人叫做比撒列,是相當有才智的人,也是上帝的靈所充滿的(31:2-3)。因此,他被賦予製造約櫃的重責。約櫃蓋是「基路伯」,即「代求者」,象徵為百姓向上帝祈求。以色列人將基路伯看成是天使的一位,專門負責看守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約。在贖罪日,大祭司可以將獻祭的血彈在蓋上,表示上帝因為祭牲的血,使我們的過犯得以遮蓋,並領受上帝的恩典。
因此,希伯來書9:24-28說:「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所以,人可以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來領受上帝的赦免與恩典。
「合歡木」和合本譯為「皂莢木」,此樹種在西奈曠野很常見。因為在曠野白天氣溫高達三、四十度,夜晚可降至十度,經年累月在此惡劣環境之下,皂莢木樹皮皸裂得很嚴重,又無法長成粗壯的樹幹,但是其樹幹卻是堅硬無比,往往需要四十年以上的樹齡,才適合取用,很適合當成聖幕的木材。
會主心得:若將皂莢木來比喻成為主所用的人,那麼他就必須歷經許多的操練,才能磨練成為上帝所使用的器皿。既然要被拿來事奉上帝,那麼更必須包上「精金」(37:15),分別出來才能被主使用。  
2他用純金把櫃的裏外都包裹上,周圍鑲著金邊。
3他又做了四個扛擡用的金環,安在櫃的四腳上,一邊兩個。
4他用金合歡木做了兩根槓子,用金包裹,
5穿過櫃兩邊的金環。
6他用純金做一個櫃蓋,長一百一十公分,寬六十六公分,
7又用金子鎚出兩個基路伯,
8蓋的兩端各有一個,跟蓋連在一起,合成一整塊。
9兩個基路伯面對著面,張開翅膀,覆蓋著櫃蓋。
10比撒列用金合歡木造了一張桌子,長八十八公分,寬四十四公分,高六十六公分。

37:10-16論及陳設餅桌子,是依據25:23-29所吩咐的去做。這裡沒有提及陳設餅,但40:23則有提及。37:17-24論造金燈臺,可參考25:31-40的記載。
11他用純金包裹,並在周圍鑲上金邊。
12桌子的周圍要加上七十五公釐寬的邊緣,邊緣要鑲上金邊。
13他做了四個扛擡用的金環,安在桌子四角的腳上。
14金環靠近邊緣,好讓扛擡桌子的槓穿過。
會幕內的物件有許多都可以扛,以便搬抬。這樣設計的目的,乃要表明上帝時刻伴隨著選民。同樣地,我們的信仰也必須體認到,信仰是隨時伴著我們,隨時指引我們、安慰我們。而不是將信靠上帝的事擺在「教會」裡,而是需要實踐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
會主心得:「行動會幕」表達出上帝是時刻同在的上帝,不是來到「教會」的建築物才能親近上帝。因此,我們也當將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使我們的生活成為敬拜,體驗時刻同在的上帝。耶穌在井邊與婦人談道,指出教會的敬拜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乃是在靈裏。(約4:21-23)上帝所注意的乃是我們的靈;所以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乃是聖靈的殿,上帝住在我們裏面。(林前6:19,弗2:22)就團體而言,教會乃是永生上帝的家,上帝的居所,上帝住在教會裏面。(提前3:15)因此,教會不是一個建築,也不是禮拜堂,教會乃是上帝的靈所建造的。 
15他用金合歡木做了槓子,用金包裹。
16他又用純金造桌上的器具,就是盤子、碟子,以及奠酒用的壺和杯。
17他用純金造了一座燈臺;燈臺、座,和柱都用金子鎚造;裝飾的花朵、花萼、花瓣,都連成為一整塊。
18燈臺兩邊伸出六根枝子,一邊三根。
19每根都有三朵花,形狀像杏花,有萼和瓣。
20燈臺的柱有四朵花,形狀像杏花,有萼和瓣。
21三對枝子的每一對下面有一個萼。
22花萼、枝子,和燈臺都是由一整塊純金鎚出來的。
23他為燈臺造了七盞燈,又用純金造了燈花剪刀和燭盤子。
24他用三十五公斤的純金鑄造燈臺和一切器具。
25他用金合歡木造一座燒香的壇。壇是四方形的,長四十五公分,寬四十五公分,高九十公分。壇那凸起的四角跟壇連接成一整塊。
37:25-28論香壇的製造,這裡的記載不比30章詳細。這段沒有提及贖罪日的儀式,因為利未記16章贖罪日有詳細的記載。金香壇是正方形,壇頂用純金包裹,其他部分則鑲金邊,放在聖所的中央。約櫃、供桌、香壇都有金環,分別供四、四、二人可抬。香壇代表人對上帝的祈禱與服事,供桌代表上帝對人的供應,金燈臺代表上帝在黑暗的時代裡與百姓同在,而祭司必須讓燈火不滅,時常矗立在上帝面前警醒服事。而核心就是約櫃,代表上帝的同在和祂的話語。
會主心得為甚麼要把聖幕建造得這樣美麗?為甚麼要用這樣繁複的手工來製造聖幕,和其中所裝飾的一切備品?這是因為有約櫃放置在聖幕裡。約櫃是以色列人民與上帝立約的記號,有法版放置在裡面。對以色列人民來說:約櫃的存在,表明的就是他們與上帝的關係永遠不改變。他們認為有約櫃在的地方,就要用最好的方式表明出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約櫃,他們不會這麼用心在聖幕的製造上。在摩西還沒有上山去領受誡命之前,都沒有提到關於聖幕的事。作者將聖幕的製造故事編輯在摩西上山領受誡命之後,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乃是要突顯出誡命為先,聖幕為後,誡命在裡面,聖幕在外。
同樣的,今天的教會建築可以很漂亮,也可以裝飾得很堂皇,可以盡一切匠心之最,讓人看出精美、壯觀的建築集藝術之美,就像耶穌基督時代的耶路撒冷聖殿(馬可福音13:1),或是今天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對建築稍有認識的人都承認,歐洲最好的建築就是禮拜堂。希臘的建築藝術舉世聞名,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據說是九千萬金鎊蓋成的,值十五億美金蓋造成的。但是,這些外表的建物裡面,沒有上帝的約去彰顯出來,這些看得見的禮拜堂和一般的建築物就沒有甚麼差別,更不會有甚麼信仰上的意義可言。 
26他用純金包裹壇的頂端、四邊,和四角,周圍鑲上金邊。
27他又為壇造了兩個扛擡用的金環,接在壇兩側的金邊下,好讓扛擡香壇的槓穿過。
28他用金合歡木做槓子,用金子包裹。
29他也調製聖油和芬芳的純香,像調製香水一樣。
37:29有關造香及聖膏油,參考30:22-28,但在此簡化成一節。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36:1-38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6:1-38  現代中文譯本
出 36:1比撒列、亞何利亞伯,和其他精巧的技工,就是所有蒙上主賜予技能才智、知道怎樣營造聖幕的人,都要按照上主的吩咐進行各項工程。
無論是多大的名匠,他們仗著自己的創意與巧思,而是按照摩西的交代,或是上帝直接的命令而做。他們都按照上主「所吩咐的去做」,這一點非常重要,這表明了他們遵守上帝話語,與持守上帝的約。
會主心得:這些名匠遵行上帝的旨意去做,不是依照人的喜好,也不是展現「自己」的才華,而是要按照上帝透過摩西給他們的吩咐去做,他們以此來榮耀上帝。換句話說:建造聖幕的工作不是很隨便,也不是取悅人的心,更不是紀念人的偉大或是留下某某人的名字,而是完全為了榮耀上帝的名,回應上帝的愛而做的。因此,我們當有一個信仰認知,我們越不凸顯人的名,上帝的名就越得榮耀。
1997年1月23日嘉義中會召開春季議會。會中有一議案,是有關要縮短名譽長老取得的年限。結果有長老起來反對,理由是認為當長老已經很榮耀了,因為那是與上帝同工,沒有任何事比得上與上帝同工的榮耀。根本不需要再由人添加甚麼名譽在長老的身上。表決結果是否定了提案要縮短之意。議決結果,說明那次的中會議員很有信仰的反省能力。今天教會最大的危機,就是越來越多傳道人、長老只為了「榮耀」自己,喜歡名譽牧師、名譽長老的頭銜。其實,獻身傳道和長老,能與上帝同工已經是很名譽了,還需要再添加世人所贈與的名譽才榮耀嗎?記住!當我們越不凸顯人的名,上帝的名就越得榮耀。
出 36:2摩西召集比撒列、亞何利亞伯,和所有蒙上主賜予才能、願意協助工作的人,吩咐他們動工。
出 36:3他們從摩西領去了以色列人民為建造聖幕所奉獻的一切禮物。可是,每天早上,人民還繼續帶來禮物,交給摩西。
出 36:4因此,那些負責建造的技工停止他們的工作,
出 36:5去見摩西,說:「人民所獻的禮物已經超過了上主吩咐建造的工程所需要的。」
出 36:6於是摩西傳令全營,叫人民不必再為聖幕奉獻。
出 36:7因為所收到的禮物已夠完成全部工程而有餘。
以色列人民甘心樂意為建造上帝的聖幕奉獻他們能力所及的一切,他們熱心奉獻,對聖幕建造的工程產生了影響,使得工匠們必須停止工作,去告訴摩西說:「人民所獻的禮物已經超過了上主吩咐建造的工程所需要的。」因此,摩西傳命,在全營中宣告說:「人民不必再為聖幕奉獻」這樣才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換言之,百姓的奉獻非常踴躍,且遠超過建造會幕所需。他們甘心樂意的奉獻也顯示出他們悔改的決心(35:29)。
我們看到更可貴的就是摩西的態度:他隨即叫以色列人民停止奉獻,因為奉獻所收入的遠遠超過所需要的而且有餘。這一點非常重要,不但說出摩西是誠實的上帝僕人,也說出上帝的恩典對忠實於祂的人是絕對足夠且有剩餘。
會主心得:這一段經文也讓我們看到一項很要緊的信心原則:不是等待工具、物品齊備之後才開工。經文裡面,我們看到製造會幕有明確的目標、步驟,所以百姓則有所依循,並帶來積極的行動。會幕的建造並不是等待所需的材料齊全才動工,而是一邊動工,一邊募集材料。這是聖工的信心原則:相信上帝是創始者,也是完成者,因此上帝必定會為了聖工來預備。因為事工的完成是上帝的作為,人只是被揀選來與上帝同工。 
出 36:8在工作人員中那些精巧的技工負責建造上主的聖幕。他們用十幅幔子做聖幕;這幔子是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織成,並且繡上基路伯的圖案,
36:8-19有關聖幕的製作條例,平行經文記載在出埃及記26:1-14。
這段經文中多次出現數字「五」,以及它的倍數「十」、「五十」。這些數字都是與建造聖幕幔子的規定有關。「五」或「十」是一隻手或是雙手的手指。在猶太人看來,只要一隻手五根手指頭,或是雙手十根手指頭可以算盡,就表示完美的意思。例如亞伯拉罕向上帝祈求能因「五十無辜的人」而不要毀滅所多瑪城,然後逐漸用「少了五個」,或是少了「十個」做遞減的懇求(創世記18:26-32);耶穌基督的比喻中,有羊一百隻(路加福音15:4);有十個少女,其中五個是愚笨,另外五個是聰明的(馬太福音25:1-2)。在聖幕的建造中,我們也看到這些數字,也是要說明聖幕的完美比例,以及靈巧的手藝是為了建造上帝的聖幕,不是為了建造人的居所。
「在工作人員中那些精巧的技工負責建造上主的聖幕。」這句話已經很清楚的表達,每個人都是盡心、盡力來回應上帝的愛,他們把上帝賜給人最好的智慧、才幹、恩賜用服事上帝。
會主心得:教會服事最需要的態度是:合一、不計較,不比較自己出多少力,多少金錢,多少時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超出原本所需的甚多;反觀,若是人都藏私,就不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更無法榮耀上帝的名。同樣地,當我們愈計較(台語:窮分)時,就愈無法合一。因此,當我們「看無自己」,奉獻時間、恩賜、金錢、團隊服事時,這樣的教會就越有影響力,就越能榮耀上帝。 
出 36:9每一幅大小相同,長十二公尺,寬兩公尺。
出 36:10他們把五幅縫在一起,成為一組,另五幅也是一樣。
出 36:11他們在每一組幔子末幅的邊緣縫上藍色的紐環。
出 36:12他們把五十個紐環縫在第一組的首幅,另五十個紐環縫在第二組的末幅。
出 36:13他們又做了五十個金鉤子,把兩組幔子連接在一起。
出 36:14他們又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來做聖幕的幕頂。
出 36:15每一幅大小相同:長十三公尺,寬兩公尺。
出 36:16他們把五幅縫在一起,成為一組,其他六幅另成一組。
出 36:17他們在第一組幔子末幅的邊緣縫上五十個紐環,另一組邊緣也縫上五十個紐環。
出 36:18他們做了五十個銅鉤子,把兩組幔子連接起來,成為一整塊幕頂。
出 36:19他們另外又用染紅的羊皮和另一種精美的皮料製成兩個幕頂,做聖幕的外層頂蓋。
出 36:20他們用金合歡木做豎立聖幕的骨架。
出 36:21每一骨架高四公尺、寬六十六公分,
出 36:22各有兩個榫頭,用來連接骨架。所有的骨架都有這種榫頭。
出 36:23他們在聖幕的南面立二十個骨架,
出 36:24架底有四十個銀座,每一骨架由兩個銀座支持著。
出 36:25他們又在幕的北面立二十個骨架
出 36:26和四十個銀座,每一骨架底下有兩個銀座。
出 36:27在幕的後部,就是幕的西面,他們立六個骨架;
出 36:28拐角有兩個骨架。
出 36:29兩個骨架下端相連接,一直連到上端,成為一環。形成兩拐角的兩個骨架都是一樣做法。
出 36:30所以一共有八個骨架和十六個銀座,每一骨架底下各有兩個銀座。
出 36:31他們又用金合歡木做了十五根橫木;聖幕一邊的骨架有五根橫木,
出 36:32另一邊五根;幕的後部,就是幕的西面,也有五根。
出 36:33中間的橫木安在骨架腰間,從聖幕的一頭通到另一頭。
出 36:34他們用金包裹骨架,並裝上金環,好讓橫木穿過;橫木也用金包裹。
出 36:35他們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織成一幅帳幔,上面繡著基路伯圖案。
出 36:36他們又用金合歡木做了四根掛帳幔的柱子,柱子用金包裹;柱子上有金鉤子。他們又為柱子造了四個銀座。
出 36:37他們又用麻紗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為聖幕進口做一幅門簾,上面有刺繡。
出 36:38他們為這幅門簾造了五根柱子,柱子上有鉤子。柱頂和柱子上的桿子都用金包裹,又為柱子造了五個銅座。

會主心得:金、銀、銅等在當時都是貴重金屬,也唯有上帝的聖幕配得如此的尊榮與神聖。而聖幕中最重要的是用來放置約櫃, 因為有約櫃在裡面,聖幕的存在才有意義。如果光有聖幕,而沒有約櫃,聖幕只不過是精雕細琢的建築物而已。這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人的心中若沒有上帝的話語,就好像失去了生命的內涵,其他的存在就只剩下了軀體而已,就如同「行屍走肉」,那樣活著的人又有甚麼意義呢?
總之,這一章讓我們看到建造教會、復興教會,所需要的是甘心樂意的心、信心與合一。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出埃及記35:1-35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5:1-35 現代中文譯本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出埃及記第35章,與第25、31章的內容幾乎一樣。其實在往後幾章裡,都會看到類似的「重複」記載,特別都是關於會幕、祭司等和敬拜上帝有關的禮儀。這些重複記載所要表明的就是「加倍要緊」的意思,為了教導以色列人如何在敬拜上帝的禮儀上分別為聖。這種重覆述說的方法也常見於古近東的文化,目的是要讓讀者在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在出埃及記第25-31章,已經提過有關建造聖幕內的這些結構體之細則,充分顯示出一個基本的態度:用最好的材料,用最精密的工匠,使這些擺飾在聖幕內的 器物,以及聖幕的外觀都呈現出最精美的狀態,並且是分別為聖出來的,就像以色列民族是和其他民族不同,為的是要表明他們實在是用很敬虔的心在回應上帝拯救的大愛。
出 35:1摩西召集以色列全體會眾,對他們說:「這是上主命令你們遵行的事:
出 35:2你們有六天可以工作,第七天是聖日,應歸給我─上主作為安息日。凡在這一天工作的人必須處死。

無目的的工作使人成奴隸,「安息日」可以學習、教育,可以進行心靈的反思。
刻意製造群體的共同時間、共同生活、共同價值。
當時的人,看到的不是「死」,而是七日有一日可以安息。奴隸無法有安息,只有出頭天的自由人才有「安息日」。
「處死」是講給「奴隸主」聽的話。
出 35:3在安息日,縱使在自己家裏也不許生火。」
安息日是聖日,是分別為聖的日子。這就是為何35:1-3特別強調守安息日的重要性,因為守安息日乃是表明上帝百姓和地上萬百姓有所分別。同樣地,基督徒守主日禮拜也在於表明願意將自己分別為聖歸給上帝;反之,基督徒若不守主日禮拜,就更加困難和世間有所分別。
男性七日可休息一日「不工作」,「安息日」不許生火,更是讓家裡女性也不用烹煮,也可以休息。男女平權的。
出 35:4摩西對全體以色列會眾說:「上主這樣命令:
35:4-9的描述,在出埃及記25:1-9也曾出現過,都是談到有關如何為聖所奉獻。
出 35:5你們要向上主獻禮物。凡樂意的人可以奉獻金、銀、銅;
「凡樂意」所要表達的是出自內心的喜悅,不是出自勉強或是被動的態度。這點在敬拜上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今天也是這樣。使徒保羅在提及自己獻身做傳基督福音事工的心境,乃是「甘心作大眾 的僕人,為要爭取更多的人」(哥林多前書9:19);他又說:「你們要甘心樂意地盡奴僕的本份,像是在服事主,不是服事人。」(以弗所書6:7)我們可以看出「甘心樂意」乃是信仰上最大的動力,因為這是表明人對上帝的愛的回應。
出 35:6麻紗;藍色、紫色,和深紅色的毛線;山羊毛織的布料;
出 35:7染紅的公羊皮;精美的皮料;金合歡木;
出 35:8燈油;製作聖油和香的香料;

出 35:9用來鑲在大祭司的以弗得聖衣和胸牌上的紅瑪瑙和其他的寶石。」
以色列人民被上帝用大能的手從埃及地帶領出來,如今他們惟一能回應上帝這樣大愛的,就是用「樂意」的心敬拜上帝。他們身上原本是空無一物,因為他們是在奴隸之環境中,現在身上所擁有的一切,其實就是上帝的恩賜。
獻上最好的,「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福音6:21)
出 35:10「你們當中的名匠都要來製造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器物:
35:10-19也出現在出埃及記39:32-43中。這段經文主要說明聖幕裡面所有的裝飾、建造之結構。
在出埃及記第25-31章的描述裡,我們看到摩西邀請專門人才建造會幕,特別是「心裡有智慧的人」,而不限定是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其實,這一章很重視人的內心所存的態度,就像奉獻必須「甘心樂意」,就像「凡心裡受感的」(35:26和合本)都按照摩西的要求做。換言之,此次建造會幕所要求的就是每個人的心是否出於對上帝的誠心、忠心。建造的過程和先前的一樣,先造帳幕,再造由至聖所至院子的各種器具,最 後為祭司作聖衣。
會主心得:今天有許多教會在建築上也是用這種態度在建造禮拜堂,這是很好的心意,但是 我也提醒過,不要只在外觀建築上如此,更應該在內心上與建造堂皇美麗的禮拜堂成正比,否則就很容易產生一個不好的結果:有很好的建築物,卻沒有很潔淨的內 心,這樣的建築物所呈現出來的,反而是一種污穢的記號,那就太可惜了。耶穌基督在譴責當時的耶路撒冷聖殿之污穢就是個好例子(馬太福音21:12-13)。
出 35:11就是聖幕、聖幕的頂和外層的頂蓋、聖幕的鉤子、骨架、橫木、柱子和柱座;
出 35:12約櫃、櫃的槓子、櫃蓋,和遮蓋的帳幔;
出 35:13供桌、桌的槓子,和所有的器具;供獻給上帝的供餅;
出 35:14燈臺和附屬的器具;燈和燈油;
出 35:15燒香的壇和槓子;聖油和芬芳的香;聖幕進口的門簾;
出 35:16獻燒化祭的祭壇和附帶的銅網、槓子,和所有的器具;洗滌盆和盆座;
出 35:17圍院子的帷幔、柱子和柱座;院子進口的門簾;
出 35:18聖幕和圍院子的栓子和繩子;
出 35:19祭司在聖所供職時所穿的華貴聖服,就是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的聖服。」
出 35:20以色列全體會眾都從摩西跟前退出;
出 35:21凡甘心樂意奉獻的人,都帶來禮物,獻作建造聖幕之用。他們帶來崇拜所需的一切和縫製祭司聖服的材料。

和合本「凡心裏受感和甘心樂意」,大家被摩西的話語或作為感動。之前摩西才因為金牛事件非常生氣。第二次下山,摩西才正式傳達上帝話語給百姓(34章),也因此百姓被感動。上帝使摩西臉上發光,上帝赦免百姓,讓百姓感受到恩典。
出 35:22每一個樂意奉獻的男女帶來了飾針、耳環、戒指、項鍊,和各種金飾,獻給上主。
出 35:23凡有麻紗,藍色、紫色,和深紅色毛線,山羊毛織的布料,染紅的羊皮,或精美皮料的人也都帶來。
出 35:24凡能奉獻銀或銅的人都帶來獻給上主;家裏有金合歡木可供工程用途的也帶了來。
「凡能奉獻」的都帶來他們認為最好的禮物,意思就是毫無保留、揭盡所能的奉獻出來之意。這也包括了有最好「手藝精巧」的人的才能在內。
出 35:25手藝精巧的婦女都帶來親手紡織的麻紗紡線和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
出 35:26她們也用山羊毛做紡線。 

和合本聖經翻譯較為完整:「凡有智慧、心裏受感的婦女就紡山羊毛。」
出 35:27領袖們把可以鑲在以弗得聖衣和胸牌上的紅瑪瑙和其他的寶石,
出 35:28以及點燈、製聖油和製香所需的香料和油帶來。
出 35:29所有以色列人,無論男女,為了上主吩咐摩西進行的工程,都甘心樂意地把禮物帶來,奉獻給上主。

35:20-29百姓對於建造會幕所作的一切奉獻包括不同階層的以色列人,不分男女(35:22, 29),婦女(35:25-26)及官長(35:27)。這一點說明整個會幕的完成,乃因為每一個人都「用心」的參與其中。同樣的,上帝的聖工及傳福音,不是依靠牧師或是長老,而是需要教會全體一同樂意地委身服事。
35:29是35:1-29描述整個奉獻中最重要的一節。這一節提到兩個重要信息:1. 所有以色列民都參與了這樣的奉獻事工。2.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自甘心樂意的態度。
會主心得: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信仰態度:奉獻不只是內心要心甘情願,在奉獻禮物上都是用最上等、最精美的禮物。若是奉獻是心甘情願,禮物卻是最差的,那就不對了;同樣的,如果所奉獻的禮物是最精美、最好的,但卻是心不甘、情不願,這樣也不對。
耶穌說過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故事,在耶路撒冷聖殿內庫房裡那位奉獻的窮寡婦,她所奉獻的雖然在數目上看起來很少,但是耶穌基督說她所奉獻進去的,是「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都獻上了」(馬可福音12:44),這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啊。
另一位被耶穌基督稱讚的,就是那位用一瓶「盛滿很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耶穌基督的頭的女人,耶穌基督說這個女人是「已盡所能的做了」(馬可福音14:3-9)。如果沒有心甘情願的心,人是無法做到這種「盡所能的做了」層次。
會主心得:教會的建造是人人有責。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事工不是只有牧師、長執或是教會同工的責任,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責任。就像以色列百姓對於建造會幕所作的一切奉獻,包括不同階層的以色列人,不分男女(35:22,29),婦女(35:25-26)及領袖官長(35:27)。這一點說明整個會幕的完成,乃因為每一個人都負起責任參與。教會的建造必須遵行上帝的話,就像以色列人「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去做。且教會的復興乃需要每一個人,不分男女,也不分社會階級,同心協力且「用心」去建造、去經營。
出 35:30摩西對以色列人民說:「上主已經從猶大支族挑選了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
35:30-35這一段經文最主要的內容是,人各種的智慧、聰明、知識都是上帝的靈所充滿的,即上帝所恩賜的。而他們更懂得將上帝所賜的恩賜,都按照耶和華上帝所吩咐的去做。因此,他們除了奉獻物品之外,還奉獻最好的才能、聰明、智慧給上帝。
出 35:31以自己的靈〔或譯:大能〕充滿他,賜給他聰明、才智、技巧,能夠做各樣工藝,
出 35:32如設計圖案,用金、銀、銅鑄造各種器物;
出 35:33能刻可鑲嵌的寶石;能雕刻木頭;又能做其他各樣精細工藝。
出 35:34上主賜給他和但支族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有傳授技巧的能力。

最大的猶大支派比撒列及最小的但支派亞何利亞伯,不分支派的大小都有人的參與。
總工程師
最早的工程學教授,傳授工藝技巧、建築技術
出 35:35他賜給他們各種技能,能夠從事各樣精巧的工作,如雕刻、圖案設計、紡織麻紗,用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刺繡,和紡織各種布料等。他們都能勝任各種工作,也精於設計各樣圖案。」
古時候藉由外部的呈現來表達對上帝的認識,來凝聚對上帝的信仰。歷經時代的發展,今日大家對上帝的認識已經有個基本的了解,不需再透過更多外部的呈現來認識上帝。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馬太福音6:1-18

主日講題:謙卑是敬虔的開始2010/11/28
一、凝聚GEL:(15分鐘)舒適環境、破冰活動
二、榮耀GLORIFY:(20分鐘)為榮耀上帝而唱,生命見證
三、成長GROW:(45分鐘)實踐上帝的話而使生命得到成長
(一)信息傳遞:(15分鐘)馬太福音6:1-18
講道大綱及筆記欄

猶太人的三大敬虔生活:施捨、禱告、禁食。

一、敬虔的生活—施捨:動機要謙卑,施捨的行動要隱密(6:1-4)
雅各書1:26-28「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施捨給人,連最親密的關係者都不知道,那樣的人也真的是很夠謙卑了。

二、敬虔的生活—祈禱:動機要謙卑,祈禱的行動要隱密(6:5-15)
禱告是人和上帝之間的心靈交往,基本觀念:禱告是講究內心的敬虔。

主禱文提醒我們,基督信仰不是停留在「私人」,而是「我們」。

為甚麼我們不肯饒恕別人,祂也不會饒恕我們?因為我們不饒恕別人,就是否認自己也是需要神饒恕的罪人。(參以弗所書4:32)。

三、敬虔的生活—禁食:動機要謙卑,禁食的行動要隱密(6:16-18)
梳頭,原文是指用油膏整理的意思(和合本路得記3:3),就是要擦點香水(現代中文譯本路得記3:3),整理過儀容之意。

通過這一段經文,我們好好的來深思敬虔的內涵:

一、真正的敬虔從謙卑開始,並對苦難中的人伸出援手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在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1:27)

二、敬虔的祈禱是用懺悔的心面對上帝,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美
「連抬頭望天都不敢,只捶著胸膛」向上帝說話(路加福音18:9-14)

三、真正敬虔的禁食是隱密的,而不是誇口或得到別人的肯定
禱告就是學習順服上帝的旨意,不是要上帝聽我們的意思。

(二)問題討論:(30分鐘)上帝的話向我們說些甚麼?
1. 耶穌為何強調敬虔生活的動機要謙卑,行動要隱密?
2. 施捨、禱告、禁食三大敬虔生活,你可以委身在哪一項?
3. 現代教會中,施捨、禱告、禁食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以符合耶穌的教導。

四、出發GO:(10分鐘)福音與佈道。
※本週小組有哪些福音行動、佈道行動?
五、加速GEAR-UP:(10分鐘)關懷與連結。
※本週小組有哪些關懷組員行動、連結教會服事?

出埃及記34:1-35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4:1-35  現代中文譯本
當上帝第一次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顯現,並立約,其條件就是要遵守上帝賜的誡命、律法條例。那時百姓也同聲說:「上主所吩咐一切的話,我們一定遵行。」(24:3)。但是後來以色列人毀約,敬拜金牛犢,壞所立的約。因而上帝離開他們,不與他們繼續前進迦南。如今,百姓若要與上帝復和就必須要重新立約。今天所讀第34章就是關於重新立約的事情。
出 34:1上主對摩西說:「你要鑿取兩塊石版,像從前那兩塊;我要把你摔碎了的那石版上的話寫在這兩塊版上。
34:1-9描述上帝向摩西顯現,製造石版作為立約所需。第一次的立約是上帝自己預備石版,第二次卻是摩西鑿出石版。但兩次都是上帝親自頒布誡命在石版上。這表示上帝願意給以色列百姓與祂復和的機會,因此才有立約的必要。
出 34:2明天早晨,你要準備好,上西奈山,在山頂上見我。
出 34:3任何人都不准跟你上來;整座山不可有人,也不可有牛羊在山下吃草。」
這次的規定顯然是比上次上山還要嚴格了許多,不但任何人都不可以跟著摩西上山,連牛羊在山腳下吃草也不可以。上次上山時,還允許摩西帶亞倫上去(出埃及記19:24),但這次是誰都不准陪伴摩西上山。
出 34:4於是摩西鑿取兩塊石版,第二天一早,他照上主的吩咐把石版拿上山去。
出 34:5上主在雲中降臨,跟摩西站在那裏,宣告他的聖名─耶和華。
「宣告他的聖名—耶和華」的是摩西,並不是上帝自己。換句話說,上帝與摩西同在,也同時是摩西再次帶領以色列人民向上帝再次做信仰告白。
出 34:6於是上主從摩西面前經過,宣告說:「我是耶和華,是上主;我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上帝。我不輕易發怒,有豐富的慈愛和信實。
出 34:7我堅守應許,直到千萬代,並赦免罪惡過犯;但是我一定要懲罰犯罪的人的子孫,直到三四代。」
上帝親自宣告祂是有憐憫的上帝,意思就是上帝要赦免百姓拜金牛等罪愆。這也讓我 們知道一個事實:上帝的本性就是愛(參彼得後書3:9)。雖然上帝是慈愛的上帝,但是祂卻不縱容不公義的事,因此上帝也會追討罪。「直到三四代」:是當時 慣用的語句,即延續不斷直到悔改為止的意思。
出 34:8摩西連忙俯伏在地上敬拜。
出 34:9他說:「主啊,如果我在你面前蒙恩,求你跟我同行。這人民頑劣,但求你饒恕我們的罪惡過犯,接納我們作你的子民。」
摩西確實是個很有信仰的領導者。他一再祈求上帝的憐憫、赦免以色列人的罪過。他很清楚知道,若是離開上帝的帶領,以色列人將無法反抗曠野民族的侵犯,甚至再次成為其他族的奴隸。摩西知道,若是沒有上帝的同在,以色列人民絕對無法安然進入應許之地,即使那塊應許之地是那樣地美好、美麗,也是枉然。因為若失去了上帝的同在,等於是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出 34:10上主對摩西說:「現在我跟以色列人民立約。我要在他們面前行大事,是世上任何地方、任何民族所沒有見過的。你周圍的民族要看見我─上主的作為,因為我要向你們行可畏懼的事。
上帝就是愛,是上帝主動要求重新「立約」(34:10)。
這裡的「立約」不是立新的約,而是重申上次已經立過的約。因為根據34:28記載,這石版上要記載的是「十條誡命」,跟原來的摩西在山上所得到是一樣的,同時未寫在石版上的也包括第19-24章的誡命律例。
這一節也提起上帝要行大的奇事異能在以色列人民中,是他們和其他民族未曾見過的。以前上帝行大事,是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走過紅海,向埃及人民及埃及地顯現上帝奇特的神蹟力量。現在上帝要繼續施行前所未有的奇事異能,這奇事異能可能指的就是帶領他們進入迦南之地,讓他們真的看到在進入迦南地的所有過程中,那些原本慓悍、勇猛的曠野原住民也臣服在以色列人民之下。  
出 34:11我今天頒佈給你的法律,你要遵守。在你推進的時候,我要趕走亞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出 34:12你要謹慎,不可跟你所去那地方的居民立甚麼條約,因為那將成為你致命的羅網。
 上帝為了使百姓不受到外族的影響,於是吩咐以色列百姓必須與當地居民分別出來,這是因為上帝是「忌邪」,祂不能容忍百姓不忠心向別神敬拜。也不許與當地居民立約、通婚,免得他們陷入拜偶像及行邪淫的試探中。
出 34:13相反的,你要摧毀他們的祭壇,砍倒他們的神柱和亞舍拉女神像。  
「神柱」指男性的性器官,迦南人藉由性器官崇拜,來獲取生育的祝福。
「亞舍拉」迦南生育的女神,用來祈求農作物豐收。 
出 34:14「不可敬拜任何別的神明,因為我─上主絕不容忍跟我對立的神明。
出 34:15不可跟當地的居民立約,恐怕他們在向自己的神明禮拜和獻祭時會邀請你參加,而你會被引誘去吃他們獻給神明的祭物。
「吃祭物」不是祭物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過程就是拜偶像儀式的一部份,就像廟宇作醮的宴客就是拜偶像的儀式之一。保羅在哥林多前第8章也處理過同樣問題。
出 34:16你的兒子可能跟異族的女子通婚,受她們影響而對我不忠,去拜異教的神明。
34:14-26是約的內涵。其基本架構是以「十誡」為基礎的,但與先前所頒佈的十誡不同。這裡的「十條誡命」可以說都是與宗教禮儀有關,包括:
一、不可敬拜別的神明(34:14)。
二、不可鑄造或敬拜神像(34:17)
三、要守除酵節(34:18)
四、所有頭胎的兒子和一切頭的公牲畜都屬於上帝的(34:19)
五、守第七天的安息日(34:21)
六、守七七節與收藏節(34:22)
七、一年三次,所有男丁都要敬拜上帝(34:23-24)
八、獻牲祭時,不可同時獻有酵餅(34:25)
九、最好的初熟農產物帶到主的殿宇(34:26)
十、不可用母羊的奶主小羊(34:26)
從上述誡命來看,我們可以理出一個頭緒,就是這些誡命其實是要讓以色列人民從信仰上與迦南地的民族分別出來。換句話說,這些誡命最主要的是區隔他們與迦南人之間的不同,使以色列民族成為實實在在分別為聖的選民,而且在他們的信仰中不得有異教神明敬拜的信仰行為。我們可以從34:16看出整個誡命的主要用意,即使是和異族人的通婚也在被禁止之列。
會主心得能讓「約」有意義,就是立約者必須忠心遵守和履行,否則立再多的約仍然沒有意義。同樣地,上帝與以色列百姓如今重新立約,若是沒有遵守的態度,這個約仍是沒有意義的。
當上帝因為以色列人民背叛祂敬拜偶像神明時,上帝生氣的方式,是用「我不與你們同去」作為懲罰。摩西在聽到這樣的警告後,知道事態嚴重,馬上對上帝說:「倘若你不與我們同去,誰知道我和你的子民在你眼前蒙恩?你的同在使我們跟世上其他民族有所區別。」(出埃及記33:16)摩西一再要求上帝一定要跟他們同行,他對上帝又這樣說:「主啊,我若在你面前蒙恩,求你與我同行。」(出埃及記34:9a)上帝最後是接受摩西代以色列人民的懇求,繼續跟他們同行。
「上帝同行」必須遵守所立的約。而上帝訂下許多法律、誡命,為的就是要「分別」上帝百姓和其他民族。這些「分別」不是種族上的,而是信仰上的,因為當時的迦南地,人民在信仰上是敬拜以有生產之力的巴力神明。也因為巴力的神明崇拜,使以色列人常常幾乎陷入在淫亂的行為中。這樣的情況就像台灣基督徒活在偶像崇拜的社會環境中。
會主心得:今天的基督徒如何在台灣的宗教環境下有所「分別」?如何讓人知道我們是信耶穌的呢?當我們在看其他宗教信仰者,特別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者,越來越有淫亂行為時,我們在信仰上是否堅持對耶和華上帝的忠貞?看看民間宗教時常用電子花車,找來脫衣舞孃、鋼管舞孃將淫亂的娛樂帶入宗教祭典,甚至連喪禮、喜宴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基督徒不能「入境隨俗」,我在鄉下也曾聽聞有信徒,請脫衣舞孃在為他購買新房子的入厝感恩禮拜時大跳特跳地宴請客人。這樣跟民間宗教的信仰者有甚麼區別?
我曾聽過有些信徒跟著民間宗教信仰者去廟宇裡看「明牌」,或是求問算命者,甚至是在廟裡占卜問掛,然後說:「問問看,也不錯耶!」曾有牧師遇到信徒算完命後,找牧師談算命者給他的話,是否正確…。這樣的信徒,期待上帝在他的生命中帶領他,但他卻毀了和上帝之間所立的約,這對上帝是極大的污衊。
今天的教會也要好好反省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來「分別為聖」,如何表明我們的教會確實是一個信仰團契?是因為我們所信仰的神,是為獨一無二的上帝,或是因為我們的信仰只是勸人為善而已?如果我們的信仰不能使我們從這非常重視物質文化的虛榮時代中分別出來,我們還能用甚麼表示我們的教會—這個以基督耶穌為信仰中心的團契—和其他的一般社團、宗教團體有甚麼差別?
出 34:17「不可鑄造或敬拜神像。
出 34:18「要守無酵節。你要遵照我的吩咐,在亞筆月吃無酵餅,一連七天,因為你是在亞筆月離開埃及的。
出 34:19「所有頭胎的兒子和一切頭生的公牲畜,無論是牛是羊,都屬於我;

頭胎的,包括人和牲畜在內,都屬於上帝。這跟出埃及的經驗有關。
出 34:20但你要用小羊贖回所有頭生的驢,若不贖回,就得打斷牠的脖子。你子孫中所有頭胎的兒子都要贖回。「不可空手來敬拜我。
出 34:21「你有六天可以工作,但在第七天,你必須休息;即使在耕種或收割期內,也得休息。
出 34:22「在開始收割初熟的麥子時要守七七收穫節;秋季收藏農產物時要守收藏節。
出 34:23「一年三次,所有男丁都要來朝拜我─至高的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一年三次乃是指1.無酵節。2.收穫節。3.收藏節(出埃及記23:14-17)。
出 34:24我既然從你面前趕出各民族,擴展你的疆域,你一年三次上去朝拜我的時候,不會有人圖謀侵略你的國土。
出 34:25「你獻牲祭給我的時候,不可同時獻有酵的餅。逾越節宰殺的牲畜不可留到隔日早上。
出 34:26「每年要把所收割最好的初熟農產物帶到上主的殿宇。「不可用母羊的奶來煮小羊。」
出 34:27上主對摩西說:「把這些話寫下來;因為我要以這些話為根據,跟你和以色列人立約。」

石版上的字是摩西寫的,石版也是摩西準備的,這些都與第一次的經驗完全不同。第一次的字是上帝親自寫的,石版也是上帝所準備的。這並不是摩西第一次寫誡命律例,在這之前摩西已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出埃及記24:4)。
出 34:28摩西在上主那裏停留四十晝夜,不吃不喝。他把這約的話─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
四十晝夜是在表明一個適當的時間,也就是說摩西在山上領取上帝的誡命,所停留的時間是最好或是最適當的,或是說上帝所頒佈的誡命已經齊備了之後,他才下 山。這段時間中摩西都沒有吃、喝,原因是因為這不只是一件非常神聖的工作使命(參考路加福音4:1-2),同時也是在表明摩西因為以色列人民犯罪,祈求上帝的赦免,其用心之深切(申命記9:18)。
出 34:29摩西帶著十誡的法版從西奈山下來的時候,臉上發光,因為他跟上主說過話;但他自己不知道。
出 34:30亞倫跟以色列人民看見摩西臉上的光輝,不敢靠近他。

摩西在山上長期與上帝對話,使他的臉發光。百姓因而懼怕接近他,因此摩西就必須主動的呼召百姓來,然後將上帝的誡命都吩咐他們。當摩西吩咐完畢之後,就用帕子蒙上臉。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3:7-18解釋說,摩西之所以會掩上帕子,是為了要避免百姓看見逐漸退去的榮光,而能夠繼續將摩西當成上帝的代表。保羅藉此來說明舊約的榮光是暫時的,但是這樣的事實猶太人還是不了解,因而他們的心靈就好像被帕子所蒙蔽。除非他們認識耶穌基督,發現什麼才是永遠不會褪去的榮光之後,他們心中的帕子才有可能會揭去(哥林多後書3:15-16)。
會主心得:以保羅解釋摩西將臉蒙上帕子來看,摩西為了讓百姓繼續推崇他,而掩蓋他臉上的榮光會逐漸褪去的事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好,就好像帕子將人的心靈掩蓋住。有時候,我們也極容易遮掩我們的缺點,讓人以為我們是多麼完全的人。但事實上,外表的「榮光」不是永久的,而內心對上帝存著光明磊落的信仰良知才是真實的。
出 34:31摩西叫他們過來;亞倫和全體會眾的領袖們上前,摩西就跟他們說話。
出 34:32隨後以色列人民都來到摩西面前,摩西就把上主在西奈山交付給他的法律都告訴人民。
出 34:33摩西跟他們說完話,拿帕子蒙自己的臉。
出 34:34每次摩西進入聖幕與上主說話,都把帕子除下,出來的時候就把上主所吩咐的話告訴以色列人民。
出 34:35他們總看見他臉上發光;過後摩西再用帕子蒙面,等到下次進去跟上主說話才再揭開。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出埃及記33:1-23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3:1-23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簡介
在32章裡,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造偶像背叛上帝後,導致上帝的審判。利未人服從摩西命令,對那些敬拜偶像的嚴格執行死刑命令有三千人死亡,上帝也為此事發出瘟疫疾病做懲罰,使出埃及後的以色列人民,第一次在曠野死亡的數目就高達二萬三千人。
接著在第33章中,雖然上帝仍在生氣,但祂還是相當堅持自己與以色列人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摩西處理完以色列人民背叛上帝的事件後,再次上山領受上帝所要頒佈給以色列人民的新法版。聖經的作者再次告訴我們,上帝是個守約的上帝,也是堅持對約忠實的上帝。
上帝對於與祂立過約的人,是多麼的疼愛;對於那些隨便毀約的人,上帝會很生氣,甚至拒絕再與那些毀約的人同在。當上帝說「不再」與一個人同在時,那是表示這個人將會面臨很殘酷的境遇,因為在這個人的身上,將不會再有上帝的形象,也不會再有上帝的恩典,更不會再有上帝拯救的記號了。
出 33:1上主對摩西說:「你跟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要離開此地,到我應許賜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們後代的那土地去。
從這一節裡我們看到上帝仍念念不忘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上帝按照所立的約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祂一再以行動來遵守約。但是,如今以色列人卻沒有遵照十誡履行生命之約,而去拜金牛犢(出32章)。
出 33:2我要差遣天使引領你;我要趕走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
出 33:3你要去的地方是流奶與蜜的豐饒地方。但是,我不跟你們同去;因為你們頑劣,恐怕我會在路上把你們消滅了。」
「但是,我不和你們同去;因為你們頑劣,恐怕我在路上把你們消滅了。」這句話凸顯以色列人的罪惡非常嚴重。當初是以色列百姓哀求上帝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上帝憐憫他們,就差遣摩西帶領他們,並且行各樣的神蹟奇事使他們看到上帝的大能。但是,他們還是想念埃及豐富物質享受的日子,就連心靈的倚靠也是埃及的公牛神。
這次上帝確實生氣了,雖然如此,上帝仍然會履行與以色列祖先所立的約,會差遣使者帶領百姓進入迦南地,但是祂自己不再親自帶領。因為,如果上帝與他們同去,祂的忿怒定會將他們滅絕。雖然上帝已赦免他們,但上帝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要以色列人承擔自己犯罪之後的後果。
出 33:4人民聽見了這話都很悲傷,就不再佩帶裝飾品。
出 33:5上帝吩咐摩西轉告他們:「你們是頑劣的人;如果我跟你們一起去,哪怕是很短的時間,我可能把你們通通滅絕了。現在你們要把身上的裝飾品都摘下來,我會決定怎樣處置你們。」
出 33:6因此,以色列人離開西奈山後,不再佩帶裝飾品。
對以色列人民來說,上帝不再理會他們,那是最嚴重的懲罰。那表示他們往後的旅途即將會面對更大的苦難。回想起來,如果沒有上帝的手扶持,他們早在紅海岸邊被埃及的追兵消滅了;如果沒有上帝的恩典,他們早在瑪拉的地方,會因為缺水口渴而死去(出埃及記15:22-25);也會在汛曠野的地方因為缺乏糧食餓死(出埃及記16:13-21)。那都是因為上帝與他們同在,才使得他們得以順利活到今天。如今上帝說不再與他們同行,他們將倚靠誰呢?這是多麼嚴重、且殘酷的懲罰啊!為此緣故,他們「都很悲傷」,並且用「不再佩帶裝飾品」表示他們心中的哀痛。當年他們出埃及的時候,就是因為上帝的同在,使他們相當風光的離開埃及,因為他們從埃及手中索取了「金銀首飾和衣服」(出埃及記12:35)。如今,沒有上帝的同在,他們「很悲傷」,相對的,那些金銀首飾都將因哀傷而取下來。
在這之前,他們是從身上取下金、銀等裝飾品鑄造金牛,作為敬拜偶像之用。現在他們取下這些金、銀裝飾品,為了是不再讓自己以後重犯鑄造偶像、敬拜偶像神明的過錯。另一方面,他們也用這種方式表明心中的哀傷,就有如一個失敗的人,身上已經沒有配戴金、銀首飾的價值一樣,不只是悲傷難過,且是為生命即將來臨的苦境感到軟弱無力(參考以西結書26:16)。這些舉動同時也是在表明集體懺悔。
出 33:7每一次以色列人安營,摩西就把帳幕張設在跟營有相當距離的地方,稱為上主的聖幕;凡對上主有所求問的人都可以到那裏去。
33:7-11所記載的會幕與第25-31章所描述的會幕不同。在此,會幕是設在營外,表示毀約的百姓不配有上帝與他們同住,然而上帝卻因為摩西的緣故離他們不遠。而這個臨時的會幕是由摩西年輕的助理約書亞(33:11)所管理,而不是由利未人管理。在此同時,也為了約書亞將來的領導地位預先留下伏筆。
出 33:8每一次摩西上聖幕去,人民都站在自己的帳棚口,望著摩西,等到他進入聖幕。
出 33:9摩西進去後,雲柱就降下來,停在聖幕門口;上主就從雲裏向摩西說話。
雲柱象徵上帝的臨在,但是雲柱不會永遠立在會幕中,而只在摩西進入會幕時才降下來。
出 33:10人民一看見雲柱停在聖幕門口,就都俯伏下拜。
出 33:11每次上主跟摩西面對面說話都像人跟朋友談話一樣。摩西回營時他的年輕助手─嫩的兒子約書亞留在聖幕裏。
聖幕只有約書亞一個人在顧守。作者有意要提高約書亞在以色列人民 中的地位,很顯然地,亞倫原本重要的地位已經因為敬拜金牛的事件而逐漸衰微下來。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惕,作為上帝的僕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帶領人敬拜上 帝,如果違反這條誡律,在上帝眼中的地位將會被他人取而代之。除非是痛徹心扉向上帝悔改,如同大衛懺悔說:「上帝啊,我獻上的祭就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你不拒絕。」(詩篇51:17)
出 33:12摩西對上主說:「你確曾吩咐我領人民到那地方去,但你並沒有指示我要派遣誰跟我同去。你說過你了解我,也喜歡我。
出 33:13那麼,求你把你的計劃指示我,使我能事奉你,繼續在你跟前蒙恩。求你記得這民族是屬於你自己的。」
出 33:14上主說:「我要跟你一道去;我要使你得勝。」
出 33:15摩西回答:「如果你不跟我們一道去,求你不叫我們離開此地。
出 33:16倘若你不跟我們同去,誰知道我和你的子民是在你跟前蒙恩的?你的同在使我們跟世上其他民族有所區別。」
33:12-16是摩西的信仰告白,同時也表示出以色列民族和其他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有上帝同在的民族。在以色列人民的眼中,上帝隨時隨地都在他們身邊,與他們同進同出,與他們同苦難,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神,這在所有民族中是個很特別的信仰告白。
聖經有意透過摩西真實的內心告白,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當人以真實的內心面對上帝,可以改變上帝原先發怒氣的計畫。摩 西很清楚地告訴上帝,以色列人民之所以被揀選,是出自上帝自己的旨意,並非以色列人民自己有甚麼好的行為,或是甚麼優厚的條件,只因上帝看上他們,就像他 自己被上帝所揀選一樣。所以,摩西祈求上帝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民,不要離開他們。摩西很清楚認識到:如果沒有上帝的帶領,以色列人民即使再強壯,也絕對無法 到達上帝所要賜給予他們的土地,並且在那兒安心地居住下來。
會主心得:摩西在上帝面前的信仰告白裡,表明若沒有上帝的同在,以色列民族就失去存在的意義。同樣地,基督教信仰一項重要的內涵就是「上帝同在」(以馬內利),若是失去這一項信仰的內涵,教會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口氣」,靈魂離開只剩下肉體。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最大的差別也是「一口氣(聖靈)」,如果聖靈離開,沒有上帝的同在,基督徒就失去作為基督徒的意義。
今天,上帝要離開以色列人民,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毀約去敬拜金牛偶像。反之,我們若期待有上帝的同在,我們就必須遵行上帝的約。從20-31章裡以色列百姓多次告白說:「上帝所吩咐的我們願意行」但卻口是心非。保羅對罪與軟弱有著非常特別的深刻體驗,他說:「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願望,卻沒有行善的能力。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能夠救我。我的情況就是這樣:我自己只能在心靈上順服上帝的法則,而我的肉體卻服從罪的法則。」(
羅 7:18)確實,人無法勝過罪惡與軟弱,但當有以馬內利的耶穌基督同在時,人才有「重生」的能力。
出 33:17上主對摩西說:「我要照你所求的做;因為我了解你,也喜歡你。」
上帝對摩西表示祂「了解」摩西。「了解」的意思是「清楚知道他內心的一切意念」。換句話說,摩西在上帝面前是坦蕩蕩的告白,沒有任何欺騙的行為或者念頭存在,因為上帝是鑑察人內心的神。 由於上帝告訴摩西很清楚他的內心世界,因此,摩西要求上帝顯明個記號給他看。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摩西會有這樣的想法,就像我們也不太清楚為甚麼亞伯拉罕對上帝說的:「至高的上主啊,我怎麼知道我一定會得到這片土地呢?」(創世記15:8)一樣是帶有懷疑或是不安的態度。這種疑惑常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身上。但上帝並不因此而對祂忠心的僕人這種軟弱生氣,相反地,祂總是想法子讓祂忠心的僕人得到明確的記號。
會主心得:摩西的懇求之所以得到上帝肯定的答覆,是因為他發自內心真實的告白。上帝鑑察人的內心,祂鑑察摩西的內心,知道他確實是真心的,因此上帝答應繼續帶領以色列人。
摩西在懇求上帝的帶領時,他發自真實的內心和態度,是給作基督徒的我們一項很重要的學習,更讓我們知道上帝是個鑑察人內心的上帝。
詩人這樣說: 你知道我的內心,你夜裏來察看我;你徹底考驗了我,找不到我裏面有甚麼惡念。(詩篇17:3)箴言也說:你也許以為事不干己,但上帝要按照你的動機審判你。他鑒察你,洞悉你的內心。他要照你的行為來定賞罰。(箴言24:12)
確實沒有人可以閃躲得過上帝對我們內心的鑑察,祂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們我們的心思意念。摩西給我們很好的榜樣:沒有欺騙、沒有半點虛偽的心思,實實在在地面對上帝而得到上帝的接納。今天我們要得到上帝的帶領,我們就必需有真實的內心和態度。記住,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想到用欺騙的方式來回應上帝的話,也只有傻瓜才會有「上帝不知道」這個念頭。
出 33:18於是摩西說:「求你讓我看見你的榮耀。」
出 33:19上主回答:「我要使我所有的光輝在你面前經過,並宣告我的聖名。我是耶和華;我向我所揀選的人顯示慈悲憐憫。
上帝給予摩西一個明確記號的方式。這方式是以上帝的「慈愛」作為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成為上帝的選民,就是因為上帝慈愛的緣故。
33:19說出上帝的特性,上帝是自主的上帝,不是隨人的意思在轉變的上帝。祂按照自己的計畫進行創造工作的上帝。「宣告我的聖名。我是耶和華;我向我所揀選的人顯示慈悲憐憫。」這句話在和合本的譯文更好:「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這清楚地說出上帝的主權,祂親自決定要進行的是拯救或是毀滅的工作。 
出 33:20我不讓你看見我的面容,因為看見我的人都不能存活。
出 33:21但在我旁邊有一個地方,你可以站在那裏的磐石上。
出 33:22當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會把你放在巖洞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
出 33:23然後縮回我的手;你會看見我的背,卻看不見我的面容。」

現在上帝要顯現給摩西看,並不是看見上帝的正面,摩西只能「你會看見我的 背」:表明摩西僅能略知上帝的旨意,卻永不能完全認識上帝奧祕的作為與本性。除非是上帝願意向人啟示祂自己讓人認識,如約翰福音1:18所說:「從來沒有 人看見上帝,只有獨子,就是跟父親最親密的那一位,把他啟示出來。」確實,人頂多從上帝背後的作為來認識上帝,除非是上帝願意向人啟示祂自己。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出埃及記32:1-35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2:1-35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可分成五大段:
1-14章,出埃及(身體的出埃及)。
15-19章,曠野生活(心靈的出埃及)。
20-24章,立約和約書的頒佈。
25-31章,約櫃和會幕的建造,以及祭司條例。
32-40章,背叛和信仰的重建。
第五段前三章(32-34章)描述以色列人的背叛,後六章描述信仰的重建。今天所讀的就是以色列人背叛的背景。這一段背叛的歷史常被當成信仰反省的素材,特別當以色列人亡國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他們開始反省國破家亡的原因,就是沒有遵行上帝的話語,因而使民族陷入無可挽回的危機中。所以,當他們復國之後,就會重拾上帝的話,並與上帝重新立約(尼希米記8:9,9:38)。
1以色列人民看見摩西遲遲沒有下山,都聚集到亞倫跟前,對他說:「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或譯:造一些神明〕來帶領我們!」

「遲遲」,這字帶有「羞恥」的意思。表示摩西的遲遲沒有下山,使他們感到「羞恥」,他們覺得好像被摩西騙了的意思。
出埃及記24:18說摩西上山足足有「四十晝夜」之久,令以色列人民感到非常的不耐煩,他們對亞倫所說的話中,就充滿著對摩西的「是否還存在」表示懷疑,因此他們說:「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這句話說出他們心中的不安,因為猶太人認為人若看見上帝的面,必定會死;甚至,孩猜測摩西拋棄、離開了他們。
聚集「到」亞倫那裡,這裡的「到」字,含有威脅的內涵,意思是用生氣的語氣,或是不友善的態度來到亞倫面前。這或許就是亞倫妥協為他們造金牛的原因吧。他可能想先安頓他們的情緒再說。
以色列人耐不住性子去等候摩西,或應說是對上帝失去信心而按耐不住,轉而要求亞倫造「神像」代替摩西引領他們。「神像」是使用「複數」名詞(32:1,4,8,23,31),即「多位神明」,換言之百姓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些神明」。或許百姓認為摩西因為親眼看到上帝而遭遇不測,因而想以埃及地的神明來取代上帝。古代埃及的挪弗(今孟斐斯)一帶崇拜公牛神「亞皮斯」以求豐收很盛行(耶利米書46:14-15),這或許是他們選擇造金牛的原因。
「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這是一種很不客氣的命令語句。這句話也說出他們在埃及的經驗,神明是人用自己的手造出來的。現在他們將這樣的經驗拿來要求亞倫。在列王記上12:28-31說到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在國王耶羅波安帶領下,也為了要安撫人民因為無法回去耶路撒冷敬拜上帝的心靈空虛,耶羅波安就造了兩隻金牛放在伯特利和但這兩個地方,供人民敬拜,並且「在一些山頭建造敬拜的神殿」,後來這些神像和祭壇都被拆毀,也像這次摩西將金牛磨成灰一樣(列王記下23:15)。聖經作者說這種行為是導引人民犯罪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樣做,人民就離開了上帝指引的道路。 
會主心得以色列人以為摩西不在他們身邊,就認為上帝不再與他們同行。他們將「領袖」視為上帝,甚至他們想看那看得見的神明,認為那摸得著的神明才是實在的,但是他們錯了。因為,人無法替代上帝,雖然我們看不到上帝,摸不到上帝,上帝卻是一直與他們同行,就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同在,並且很清楚地看到他們所犯的嚴重錯誤。
我常常遇到信徒,或是遇到一些在詢問信仰問題的人說:「上帝在哪裡?我看不到。」甚至有人會說:「把上帝請出來給我看到,我才要信。」但是,以色列人民的經驗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人是有限的,無法看到全能的上帝。但是上帝卻很清楚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多馬的故事就是個好的借鏡;因為他不相信耶穌基督復活,說一定要「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並且用他的「指頭摸那釘痕」,用他的手摸耶穌基督被羅馬兵丁的槍所插的「肋旁」,否則就「絕對不信」。結果耶穌基督親自顯現給他看,並且對他說:「你因為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有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約翰福音20:25,29)約翰一書的作者這樣說:「沒有人看見過上帝,但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在我們的生命裡,而他的愛藉著我們完全實現了。」(約翰一書4:12)他繼續說: 「上帝是愛,那有了愛在他的生命裡的人就是有上帝的生命,而上帝在他的生命裡。」(約翰一書4:16b) 很清楚地說明一個基本的信息:我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如果心中有愛,我們的生命就會有上帝在裡面。人是由學習愛來認識上帝,也從接受愛認識上帝。更因為付出愛,看到上帝就在我們身上。 上帝在哪裡?祂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因為祂就是愛!
2亞倫對他們說:「把你們的妻子和兒女們帶著的金耳環摘下,拿來給我。」
3人民就都摘下他們的金耳環,送到亞倫跟前。
4亞倫把耳環鎔了,倒在模型裏,鑄成一頭金牛。人民說:「以色列啊,這是帶領我們離開埃及的神明!」
5於是,亞倫在金牛像前築了一座祭壇,宣佈說:「明天要為上主守節。」

這一節似乎有意要說明亞倫並沒有真正要為他們造神明偶像作為崇拜的對象,他仍然呼籲記得要敬拜耶和華上帝,因此,他在金牛像前又築了一座祭壇,並且宣佈是為上帝守節用的。問題是百姓並不是這樣的想法。
6第二日一早,人民牽來了一些牲畜,有的當牲祭燒化,有的當平安祭吃。他們坐下大吃大喝,狂歡作樂。

「狂歡作樂」(和合本譯為「玩耍」)具有性行為的暗義,常用來形容古代異教在慶祝豐收時的不道德縱慾狂歡(民25:1-9)。這樣一來,他們又觸犯了第七誡。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要求的是看得見的神明。他們因為無法看到耶和華上帝的面貌,無法像在埃及那樣,有個明顯可見、可摸的神明作對象供作敬拜。這一點恐怕也是一般人在信仰上最大的軟弱吧,畢竟這需要信心的眼光,需要有超越的眼光。 
7上主對摩西說:「你趕快下山,因為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人民犯罪,背棄我。
上帝一方面向摩西顯現,一方面也看到百姓的背叛。因此,上帝向摩西說百姓已經背叛。很清楚地,在說明上帝是無所不知的。
32:7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句,上帝看見百姓已經「背棄」(和合本「敗壞」)。因此,上帝向摩西說「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領出來的;而不是立約時上帝所說的「我」的百姓。換言之,以色列人的罪使得他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於是在32:19摩西將上帝親手寫的兩塊石版「摔碎」,表示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從此粉碎。
8他們已經偏離了我命令他們走的道路。他們用金子鑄造了一頭牛,向牠跪拜,向牠獻祭。他們說,這牛是領他們出埃及的神明。
9我知道這人民多麼頑劣!

會主心得上帝所揀選的人們,並不是因為這人或族群有甚麼好,足夠使上帝要揀選他們。相反地,這些人總是因為非常頑劣,背叛上帝,上帝卻一而再地要帶領他們回來到祂的身邊。使徒保羅說得好:「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例如,雅各被揀選成為族長,並不是因為雅各有甚麼值得被上帝揀選的條件,乃是因為上帝要他,從這裡顯明上帝無比的愛。以色列人民是這樣地頑劣,而上帝卻從他們還在奴隸痛苦的環境中,就揀選他們,並帶領他們出埃及。但記住,蒙恩的罪人必須以聖潔來回應上帝的揀選與呼召。因為憂傷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輕看。(參詩篇51:17)
10現在,你不要攔阻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滅絕他們。我要使你和你的子孫成為大族。」
11但是摩西向上主─他的上帝求說:「上主啊,為甚麼向你的子民這樣發怒呢?他們不是你用大能大力從埃及救出來的嗎?
32:11-13是關於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顯示摩西作為「中保」的角色。摩西的代求有三方面:
1.記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
2.免得埃及人議論上帝的作為。
3.記念 上帝與以色列先祖所立的約。
12為甚麼讓埃及人說,你故意領他們離開埃及,為要在山裏把他們完全消滅了呢?求你息怒,回心轉意,不要向你的子民降大災禍。
13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記得你向他們發了嚴肅的誓言,要使他們子孫繁多,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並且應許把這整塊土地賜給他們的後代,作為永久的基業。」

14於是上主改變了心意,沒有把災禍降在他子民身上。
果然上帝記念摩西的代求,於是上帝就「改變了心意」(和合本譯為「後悔」)。後悔,並不是說上帝犯了錯失,而是描述上帝的憂愁和傷心,因此改變自己的心意。 這也讓我們知道,人雖有罪,但終究上帝仍然守約施慈愛。正如列王記上8:23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 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
15摩西轉身下山,拿著兩塊兩面都寫著誡命的石版。
在出埃及記31:18並沒有說這兩塊石版是兩面都寫著誡命,只有在這裡說是兩面都有寫著誡命。
16上帝親自做了這兩塊石版,並把誡命刻在上面。
作者在這裡所強調的是這誡命乃是上帝親自頒發的,且石版上的字是上帝親自寫的。這些都是要說明誡命的神聖和不可忽略性。按照近東的傳統,兩塊石版所寫的應該都是一樣,讓立約雙方各持一塊。在出埃及記25:21說:「要把那兩塊石版放在約櫃裡,把蓋放在櫃上面。」這樣我們可以知道後來重新刻寫的兩塊石版就是這樣放置在約櫃裡面。 
17約書亞聽見人民呼喊的聲音,對摩西說:「我聽見營中有戰爭的聲音!」
在出埃及記24:13說約書亞是摩西的助手。他原本是一位軍事將領(出埃及記17:9),跟摩西上山,卻只能跟到半山間,因為上帝只允許摩西接近祂。因此,當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最先遇到的就是約書亞。 
18摩西說:「這既不像打勝仗的歡呼,也不像打敗仗的呼叫,而是歌唱的聲音!」
19摩西走近營地的時候,看見了牛像和跳舞的人群,禁不住大怒,就在山腳把帶來的兩塊石版摔在地上,摔碎了。

摩西將石版摔碎,所要表明的意義就是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的立約關係已經隨著石版的破碎而被破壞。 
20他把人民鑄造的牛拿過來,鎔化了,磨成粉末,撒在水上,然後叫以色列人喝。
當摩西下山之後,就吩咐百姓將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用以顯示偶像的軟弱無能,更諷刺的是百姓將自己的「神」喝進肚子 裡,這樣的教訓將使他們畢生難忘。令人聯想到給嫌疑不貞之妻子喝的「苦水」(民5:18-22)。以色列既是不忠於屬天「丈夫」耶和華,便必然要受咒詛(32:35;參民5:27)。 
21他對亞倫說:「這些人對你做了些甚麼,你竟使他們犯這樣的重罪?」
32:21-24關於亞倫的自辯。
22亞倫回答:「請不要生我的氣;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他們對我說:
23『我們不曉得那個領我們出埃及的摩西遇到了甚麼事;所以請替我們造個神明來帶領我們。』
24我要他們把金飾帶來給我;那些有金飾的人就摘下他們所有的,交給我。我把金飾丟在火中;這牛就出來了!」
亞倫回答摩西時,他重複百姓與他對話的每一個字(比較32:1, 23的經文);但論到他所作所為時,亞倫卻語焉不詳,甚至形容牛犢是神奇地從火中自己走出來的,希望藉此將錯誤推到百姓身上。所以,亞倫對摩西說:「你知道這些人決心作惡」(32:22)亞倫推卸責任,彷彿亞當和夏娃相互推諉是一樣的(參考創世記第3章)。
25摩西看出亞倫無法管束人民,以致他們放肆,成為敵人的笑柄。
32:25-29讓我們清楚知道信仰是關乎生命,是生命嚴肅的抉擇。上帝不允許人對祂不忠實,即違背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20:3)信仰既然是生命的抉擇,就必須嚴肅以對,不可含混其事。
26他就站在營門前,大聲說:「凡屬上主的人都到我這邊來!」所有的利未人就都結集在他身邊。
利未支派是摩西本族。因此,摩西要求利未族的人進行「淨化」的懲罰,有三千人被殺。這次斷腕的做法,對於信仰內涵有非常重要的釐清作用,使得「耶和華宗 教」不再參雜異教。
 27他吩咐他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命令你們每一個人都佩上劍,從這門到那門,走遍全營,殺你們的兄弟、朋友,和鄰居。」
28利未人服從命令,在那一天約殺了三千人。

會主心得許多人時常會問上帝為何要利未人殺死那三千人?上帝是否太殘暴呢?當我們為這三千人抱屈時,我們也當回想上帝之前如何以慈愛款待他們。這事件讓我們了解到信仰的基本態度就是生命的抉擇,人人就必須嚴肅以對,不可含混其事。摩西「淨化」的斷腕做法,對於信仰內涵有非常重要的釐清作用,使得「耶和華宗教」不再參雜異教。對於今日教會而言,面對教會世俗化或參雜異教風俗的狀況時,我們雖不可能像摩西一般做出擊殺的行為,但我們卻必須嚴肅的看待。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曾在山腳下信誓旦旦地對上帝說:「上主所吩咐的一切命令,我們願意順從遵行。」(出埃及記24:7)但是,他們很快就忘了,或是很快就將他們所立誓過的話給拋在腦後。他們敬拜偶像神明,結果引起這場死亡大災難,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啊。
同樣的,今天我們應該從以色列民族的慘痛經驗學到教訓。我們不要以為上帝是個慈悲的上帝,就用很隨便的態度以為可以隨便應付一下上帝與我們之間所立之約的要求,或是對自己與上帝所立的約以輕視的態度看待,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態。除非我們沒有準備好立約的心,只要我們已經與上帝立過約,我們就要盡所有的力量遵守,不要找許多看來好像很重要的理由來搪塞,或是找到一大堆藉口,這些對我們的信仰都不會有任何意義,因為上帝很清楚我們的內心到底在盤算甚麼。不要在事情發生了,才來反問:上帝為甚麼會這樣對待我?我們應該先這樣問:我用甚麼態度對待上帝?或是問問我們自己:是否真的遵守了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 
29摩西對利未人說:「今天,你們奉獻了自己〔希伯來文是:你們今天要把自己分別為聖或你們今天已經分別為聖了〕,履行祭司事奉上主的職務,殺了自己的兒子和兄弟,所以你們蒙上主賜福了。」
摩西吩咐利未人說:「你們奉獻了自己」,和合本譯為「你們要自潔」,意思是說他們分別為聖,效忠於上帝,因此他們要潔淨履行祭司的職務。這些被審判的人未必比其他人邪惡,根據路加福音13:1-5,這種「有限度的審判」是神的恩典,對其他人有警誡的作用。這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知道,以色列人民為何對祭拜偶像的行徑,看成是非常嚴重的違背上帝旨意,其罪等同於死刑一樣,幾乎是罪不可赦。 
30第二天,摩西對人民說:「你們犯了嚴重的罪。現在我要再上山,到上主那裏去,也許能夠為你們求得上主的饒恕。」
31於是摩西回到上主那裏,說:「人民犯了嚴重的罪;他們鑄造金神像崇拜。
32求你赦免他們的罪;否則,求你從你子民的名冊上除掉我的名字。」

摩西第二次覲見上帝時,並未試圖對上帝掩飾百姓的罪惡。按照哥林多前書13:7,愛不論斷人,缺乏愛心才會論斷罪惡,以致罪人在上帝面前得虛偽的信心。約瑟在創世記50:20清楚說,他對兄弟們並無怨恨,但他並未試圖減少他們的罪惡;就是耶穌的禱告:『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也沒有暗示不需要赦免。
摩西為百姓的罪祈求上帝的寬恕,否則求上帝從子民的名冊上除掉他的名字。聖經說上帝那裡有一本生命冊,上帝親自在登錄(詩篇9:5、69:28)。
33上主回答:「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
對於摩西的請求,上帝清楚表明人無法代人贖罪,「我要從我冊上除掉的是那些得罪我的人的名字。」(32:33)因在上帝追討的日子,誰犯罪誰就要受懲罰(32:34,見申命記24:16)。
耶利米先知對於個人犯罪必須自行承擔也有深刻的教導:「當那些日子,人不再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利米書31:29-30)
34現在你去吧,把人民帶到我指示你的地方。我要差天使在你前面引導你。可是時候將到,我要懲罰他們所犯的罪。」
35上主在人民當中降下瘟疫,因為他們逼亞倫鑄造金牛像。

這一節再次說明上帝擊殺百姓,乃因為他們作金牛犢。可見此事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信仰課題。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出埃及記31:1-18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1:1-18 現代中文譯本
1上主對摩西說:
31:1-11論到有關建造會幕與器具的工人,就是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和其他精巧的技工,就是所有蒙上主賜予技能才智、知道怎樣營造聖幕的人,都要按照上主的吩咐進行各項工程。
在出埃及記第一章時,我提到「名字」是這卷書很重要的一項主題。1:15會記下二位收生婆的名字,可能二人是所有收生婆的代表或主管。非常奇怪,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收生婆的名字,或許這兩位收生婆的表現值得後人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光輝。
我也特別提醒,1:17是整本出埃及記的中心主題之一「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此話是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中心思想,即「聽從上帝的話語應高過聽人的命令」,這樣的信仰態度可以比較使徒行傳4:19-20,彼得和約翰在猶太議會中的回答。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聽從人的話,或許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活得久一點;但是,真實的生命並不再於此,而是聽從上帝的話語。正如申命記8:3所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2「我已經從猶大支族挑選了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

「比撒列」名字的意義是「上帝的蔭下」,如同第3節的意義「我的靈充滿他」換言之,他們是上帝所揀選,在上帝的保護蔭下得到從上面來的能力,使人有特殊恩賜去完成上帝的工作,天賦的藝術天才與技巧,是無法用邏輯來解釋 的。
3我的靈〔或譯:大能〕充滿他;我賜給他聰明、才智、技巧,能夠做各樣工藝,
4如設計圖案,用金、銀、銅鑄造各種器物;
5能刻可鑲嵌的寶石;能雕刻木頭;又能做其他各樣精細工藝。
6我又從但支族指派了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作他的助手。對那些有精巧技藝的人,我也賜給他們才智,能夠製造我所吩咐的各種器物:
「亞何利亞伯」是比撒列的助手,他的名字有「我的父上帝是帳幕」之意,也很貼切地表達出他對建造會幕的委身。這一段使我們學習到,最好的才能是來自上 的恩賜,也透過建造會幕或其他服事來回應上帝的恩賜。
這裡出現二個人的名字,不是指所有聖幕都是他們做的,他們是設計、建築、裝潢的領袖。值得一提的是,比撒列屬最大的猶大支派(民1:27,他和他祖先的名字:戶珥、烏利、比撒列,都在歷代志上2:20猶大支派迦勒家族的族譜中出現);而亞何利亞伯則屬較小的但支派(民1:39)。換言之,無論是最大或是最小的支派,上帝總是把祂的恩賜分賜各方。 
7就如我的帳幕、約櫃、約櫃的蓋、帳幕的一切用具、
8供桌和一切器具、純金的燈臺和一切用具、香壇、
9獻燒化祭的壇和一切用具、洗滌盆和盆座、
10精美的祭司聖服─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執行祭司職務時所穿的聖服、
11聖油,和聖所所用芬芳的香。這一切他們必須一一照我所吩咐的去做。」
提起亞何利亞伯能製作「精美的祭司聖服—亞倫和他兒子們執行祭司職務時所穿的聖服、聖油,和聖所所用芬芳的香。」要緊的是聖經要告訴我們這些名匠都是按照上帝「所吩咐的去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外,讓我們看到上帝所挑選的人必定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就是可以完成上帝 所交託的事工。我們看到這些被揀選出來的人,上帝賜給他們有精巧的手藝,並且有智慧。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這兩個人應該是負責設計及監督工程進展的工作。包括其他一切參與工程實務者,「都要按照上主的吩咐進行各項工程」。這是一句話很重要的話語,這句話在表明所有建造聖幕的工程,都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去做,不 是依照人的喜好。換句話說:建造聖幕的工作不是很隨便,也不是取悅人的心,更不是紀念人的偉大或是留下某某人的名字,而是完全為了榮耀上帝的名,回應上帝 的愛而做的。
12上主吩咐摩西
31:12-17論到有關安息日與會幕的關係。在結束建造會幕和縫製祭司聖衣等一切的指示之後,上帝提醒以色列百姓,無論是作聖工或其他工作,都要謹守安息日。換言之,建造會幕不應優先於守安息日。
13轉告以色列人民,說:「你們必須謹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們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表示我─上主揀選了你們作我的子民。

這一節是本章最要緊的一句話,清楚表達出「必須謹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們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這一節讓我們知道安息日另一重意義:它是上帝和上帝百姓之間的證據,是立約的記號(和無酵餅一樣,出13:9),提醒選民和上帝之間有獨特的關係。對以色列來說守安息日和割禮一樣,割禮是上帝和祖宗亞伯拉罕「立約的證據」(創17:11),守安息日也是。
甚至31:13-17每一節都提到「安息」這個鑰字。因為疏忽安息日,就是藐視上帝的創造,且安息日乃是立約永遠的證據(31:13,17),因此31:16才會嚴謹地說:「以色列人民要永遠謹守這一日,作為立約的憑證。」
此外,會幕的設立應驗了約的應許「我要住在你們中間」(25:8、29:45),而守安息日乃是遵守約的證據,且表明以色列人因守安息日而成聖歸屬上主,作祂的子民。 
14你們要謹守安息日,因為這日是聖日。凡不遵守這日、照舊工作的人必須處死。
「不遵守」是「成聖」的相反,不遵守安息日的條例就是毀壞上帝與人所立永遠的約,因此「必須處死(從民中剪除)」(參民數記15:32-36)。但是,耶穌對安息日有一番新詮釋,他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馬可福音2:27)因此「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馬太福音12:12),特別是使人的心靈與病痛得到安息,所以耶穌經常在安息日講道並醫治人。
15你們有六日可工作,但第七日是嚴肅的休息日,是獻給我的。凡在這日工作的人必須處死。
16以色列人民要永遠謹守這一日,作為立約的憑證。
17這是以色列人跟我之間永遠的憑證;因為我─上主在六日內創造了天地,在第七日停工休息。」
第七日停工休息,和20:11一樣,都以上主的「安息」為守安息日的理由。這也讓上帝的百姓學習到憑信心休止「工作」(工作可了解為試圖賺取救恩),進到屬靈安息和內心的平安之中,這種平安只有自知已經蒙神悅納稱義之人才能享用(來4:10)。基督徒的「主日」(啟1:10)和安息日並沒有直接關聯。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林前16:2),是光的創造以及聖靈降臨之日,也是每週記念耶穌基督復活,上帝的子民特在此日聚集敬拜(徒20:7)。今日,我們更認識到一切的時間都是屬於上帝的,並不限於七日之中的一日。
18上帝在西奈山上對摩西說了這些話後,就把兩塊石版交給他。上帝親自在石版上寫下了他的誡命。

這一節總結了上帝向摩西所吩咐的一切指示,且很清楚地說出上帝頒給摩西的石版,上面有上帝「親手」寫的誡命(32:16)。
「親自」即表示條例是上帝為了選民所定的,是上帝的約(19:5-6)。
「石版/法版」原文是見證版或立約版,按照古代近東文化,立約時會將所立的約分別重複寫在兩塊石版上。立約的雙方各持一塊,但分屬上帝與以色列的石版則放在約櫃中(25:21)。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謹守安息日,來表明他們分別為聖歸給上帝而成為上帝的子民,且通過守安息日來證明他們堅守與上帝所立永遠的約。今日的基督徒也當思考該如何表明自己分別為聖歸給上帝,以及證明堅守與上帝所立的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上帝的話和祈禱來表明我們的決心(參提摩太前書4:5)。
會主心得遵守與上帝所立的約,生命才會得到上帝的眷顧。
舊約聖經裡我們常常看到作者在表明上帝和人立約時,總是會有記號作證,例如:上帝創造完成將人安置在伊甸園,在園中以「辨別善惡的樹」作為立約的記號;洪水過後,挪亞之約,以「彩虹」為記號;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是以「割禮」作為記號,甚至上帝說這是他與亞伯拉罕的子孫所立永久的約(創世記17:13);上帝在曠野與以色列人民立約,是以兩塊石版記下上帝十誡(出埃及記25:12,32:15-16),甚至也以「守安息日」為記號;而當人民背棄上帝,造金牛在敬拜時,摩西是將上帝十誡的石版摔碎,以表示所立的約已經破壞掉(出埃及記32:19);而重新立約時,是再次將「十條誡命寫在兩塊石版上」(出埃及記14:28)。在新約福音書中,我們看到上帝與我們立下一個救恩的記號,就是聖餐的設立,甚至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成為救贖的記號,看到十字架就讓人想到上帝現代的方舟—教會。
無論是用甚麼作記號,立約有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就是必須遵守所立的約,這樣的約才有意義。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一直遵守著祂與人所立的約,而我們人則是反覆無常,把與上帝所立的約忘了,或是故意去破壞它。若要使上帝與人所立的約常常久久,不再有毀滅的約,就必須我們努力善盡責任去實踐我們與上帝所立的約。
從讀創世記第一章到現在,所看到的是人一再地違背與上帝之間的約,結果所帶來的是上帝的憤怒和嚴厲的懲罰,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信仰問題。申命記7:9說:「所以,你們要知道:上主-你們的上帝是惟一的上帝。凡愛他,遵行他誡命的人,他要信實堅守他的約,以不變的愛待他們,直到千代。」若是人遵照上帝的話語,堅守與上帝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上帝的看顧。所以,當我們在期盼上帝的祝福之前,我們應該先反省一下,我們在守約的事上遵守多少?
我們不僅要堅守與上帝所立的約,也要遵守在上帝面前所立的約。我們在受洗時曾經有發過誓約;有人也曾經帶孩子在眾人與上帝面立過約;結婚時,也曾與另一半立過約。在這些帶有信仰基礎的約上,我們是否真的好好的履行過?如果沒有,我們就很難期盼我們家庭成為上帝在帶領的家庭,我們的教會成為上帝祝福的教會,我們的孩子成為上帝看顧的子民。
此外,在上帝面前的約—受洗、結婚、就任等誓約,也都有會眾的誓約與見證,換言之會眾有「連帶保證人」。就如牧師、長老、執事就任時,會眾有一個誓約是這樣說的「你們樂意接納他、尊重他、敬愛他、體貼他、協助他、為他禱告,與他同工,興旺上帝的國…。」又一個誓約說:「為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散播喧嚷,以致影響教會的聲譽。你是否願意遵守?」記住,這些在上帝面前所立的約,不是一、二天的約,而是一生的約。若是我們看重所立的約,我們的生命就會得到上帝的祝福與眷顧。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出埃及記30:1-38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0:1-38 現代中文譯本
第25-31章是關於對上帝敬拜的一切禮儀,而敬拜的中心是以「約/十誡/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內容是從十誡、約櫃、至聖所、聖所、會幕,再到祭司服裝、祭司就職(29章)。30-31章則是附錄。
1「你要用金合歡木造一座燒香的壇。
30:1-10是關於香壇的建造規定。
2壇是四方形的,長四十五公分,寬四十五公分,高九十公分。壇那四個凸起的角要跟壇連接成一整塊。
香壇體積不大,長、寬四十五公分、高九十公分;用皂莢木所造,上面包精金,所以常被稱為「金壇」(40:5)。香壇是放在至聖所外面的中央(聖所中央),其右邊有供桌,左邊有金燈臺。
3要用純金包裹壇的頂端、四邊,和四角,周圍鑲上金邊。
4要為壇造兩個扛抬用的金環,接在壇兩側的金邊下,好讓扛抬香壇的槓穿過。
5要用金合歡木做槓子,用金子包裹。
6香壇要放在懸掛在約櫃前的帳幔外。那是我要跟你們相會的地方。
7每天早晨,亞倫來整理燈盞時,要在壇上燒芬芳的香。
香壇的香,必須和燈台的燈火相配合,就是在黃昏時開始點燈到天亮,燈火不可以熄滅。直到早上,亞倫進入會幕裡的時候,熄了燈火時,要點上香。但有些不同,燈是由晚上點到早上,但香壇的香則是必須永遠燃燒著,不可以有間斷,因為它在代表著上帝降臨同在的意思。亞倫是每天進入聖幕滅熄 燈火時,同時添上香料,使香壇上的香可以繼續燃燒下去。
「香」,這是以色列人民用來表示「真實之心的禱告在上帝面前」的記號,使人有一種感覺:我內心的祈禱正如這「香」一般的美好,是真實的,奉獻在上帝面前。詩篇說:「願我的禱告如燒香的煙上升到你面前;願我高舉的雙手成為晚祭。」(詩篇141:2)換言之,燒香的用意就是跟祈禱的敬虔態度有關。
8傍晚點燈時也必須燒香。世世代代要繼續這樣獻香,不可間斷。
9不可在這壇上燒違禁的香,或獻燒化祭或素祭,也不可在上面獻奠祭。
祭壇用的香,不同於家庭的香料,因此不可將香壇的香作為一般的香使用。在30:34-38記載:「要拿下列各樣芬芳的香料:蘇合香、香螺、白松香,和純乳香,分量相等,用調製香水的方法配置。再加上鹽,使它純潔聖化。要拿一部份搗成粉末,帶到我的帳幕, 撒在約櫃前—就是我與你們相會的地方。這香是至聖之物。不可用同一處方為自己配置同樣的香;它是獻給我的聖物。若有人配置這種香,自己享用,他必須從我的 子民中除名。」這樣我們看到製造祭壇的香是很特別的,因為這種香只用在敬拜,不能私用。換言之,敬拜對象僅能是對上帝,而不能對人。
10每年一次,亞倫要行潔淨的禮儀,用贖罪祭牲的血灑在壇的四個凸起的角上。世世代代要奉行這禮儀。這壇要完全聖化,奉獻給我─上主。」
11上主對摩西說:
30:11-16是關於人口統計及繳交贖價。
12「你調查以色列人口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要向我獻贖命金,以避免調查時可能遇到的災禍。
民數記第1章記載此次人口統計的執行,並作為官方名冊。摩西要求二十歲以上者(可服兵役者)各人每年要繳交半舍客勒銀,作為自己生命的贖價,免得上帝降禍於以色列人。
13被登記的人必須按照聖所所規定的標準繳納固定款額,作獻給我的禮物。
14每一個登記的人,就是二十歲以上的男丁,都要繳納這款額。
例定的贖價數額不高,並且貧富一律,可見其象徵性的本質。不因為人的貧富而有所差異,更不會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特殊。
15付贖命金不分貧富;富人不多付,窮人不少付。
16向以色列人民收取的這些錢要用來作維持聖幕的費用。這是他們為自己的生命付出的捐獻;我會因此記得保護他們。」
價銀用作維持聖幕的經常費用,「半舍客勒」後來成了每年一次的殿稅(太17:24的「丁稅」)。被擄歸回後收稅的記載,可參看尼希米記10:32。鑑於當時的經濟壓力,尼希米只能以三分之一舍客勒為足。贖罪銀的用途不是為了建築會幕,而是供應會幕平時的需用(尼希米記10:32)。
17上主對摩西說:
30:17-21記載祭司進入聖幕朝見上帝或獻祭之前,必須經過洗濯儀式,象徵他們先自潔之後才事奉上帝(參29:4)。
18「你要造一個洗滌用的銅盆和一個銅盆座,拿來放在聖幕和祭壇中間。盆裏要盛水。
洗濯盆「放在聖幕和祭壇中間」,即是在外院裡,因為聖幕是「聖所」,放約櫃的地方是「至聖所」。
19亞倫和他的兒子們進入聖幕,或走近祭壇獻祭物時,要用這盆裏的水洗手洗腳。這樣他們就不至於被殺;
20亞倫和他的兒子們進入聖幕,或走近祭壇獻祭物時,要用這盆裏的水洗手洗腳。這樣他們就不至於被殺;
21他們必須洗手洗腳才免於死。這是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要遵守的規例。」
洗濯盆主要並非為沐浴之用,而是給那些在聖幕事奉的人洗淨他們的赤足與污手。用污穢的手足事奉便是玷辱上帝的威嚴,這人便當受死。這應當作為今天蒙召事奉上帝的人一個鄭重的警告。
22上主對摩西說:
23「要拿上等的香料:流質的沒藥六公斤、香肉桂三公斤、香菖蒲三公斤,
30:22-33是關於聖膏油調製的方法與指示,是按照「調製香水的方法製成聖油」(30:25)。
24和六公斤的桂皮(都按照聖所所規定的標準重量),加上四公升的橄欖油,
25用調製香水的方法製成聖油。
26要用這聖油塗抹我的帳幕、約櫃、
27供桌和桌上的一切器具、燈臺和一切器具、香壇、
28獻燒化祭的壇和一切器具,以及洗滌的盆和盆座。
29要奉獻這一切,使它們完全聖化;凡接觸到的人或物都會被神聖的威力所傷。
30要給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塗聖油,封立他們作祭司事奉我。
31你要告訴以色列人民:『世世代代,你們要在敬拜我時,用這聖油。
32不可把聖油倒在常人身上,也不可應用同一處方配製同樣的油。這油是聖的;你們必須以它為聖物。
33若有人配製同樣的油,或用這油來塗抹祭司以外的任何人,他必須從我的子民中被開除。』」
「香油/香水」古人化妝(斯2:12)、歡宴(詩23:5)、醫藥(路10:34)都喜用香油,甚至為死人埋葬也塗香膏油,路加福音7:37-38就記載一位婦人拿膏油(香水)為耶穌膏抹,這些都是古代的常用品。但這裡特別規定,聖膏油是用來抹聖幕和其中的器具,使之成聖,也用來膏亞倫等祭司。一般人不准仿製或使用,更不能將這些具有神聖意義的聖膏油做為俗事之用。
34上主對摩西說:「要拿下列各樣芬芳的香料:蘇合香、香螺、白松香,和純乳香,分量相等,
35用調製香水的方法配製。再加上鹽,使它純潔聖化。
36要拿一部份搗成粉末,帶到我的帳幕,撒在約櫃前─就是我跟你們相會的地方。這香是至聖之物。
37不可用同一處方為自己配製同樣的香;它是獻給我的聖物。
38若有人配製這種香,自己享用,他必須從我的子民中被開除。」
30:34-38是有關製聖香的指示,也是「用調製香水的方法配製」(30:35)。這些香是用來供給祭司燒在金壇上,也是依照上帝所指定的配方配製,不能隨便調製或使用。「拿他弗、施喜列、喜利比拿」都是原文的譯音;「拿他弗」的字義是「下滴」,是蘇合香樹的樹脂凝結之後中央所產生極少的粉末,氣味極馨香;「施喜列」是一種軟體貝殼(香螺)的殼所研磨出的粉末;「喜利比拿」來自敘利亞及波斯一帶的一種樹膠脂(又稱為白松香)。「淨乳香」來自另一種膠水樹脂,呈白色。此外,在香上加鹽可以幫助燃燒,並產生更多的煙霧。所發出的香味和煙柱也代表向上帝所獻馨香的祭。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29:1-46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29:1-46 現代中文譯本
出 29:1「你授聖職給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立他們作祭司事奉我。你應做的事如下:要取一頭小公牛和兩隻沒有殘缺的公綿羊;
現代中文譯本用「授聖職」,而在和合本以及台語聖經都用「成聖」,乃是指分別為聖以擔任祭司。成聖這動詞的主詞是上帝(29:44),意思是「使人成聖的是上帝」,而不是儀式或是主持儀式的人或物。
會主心得:既然不是通過儀式或是主持儀式的人或物來使人成聖,但外在的莊嚴儀式或禮拜卻是在表明人對上帝的仰望和敬畏態度。同樣地,一對要結婚的新人,不會穿著拖鞋、嚼著檳榔舉行結婚的誓約,而會以端正的態度看待誓約的時刻。
出 29:2要用最好的麵粉烤些無酵餅,調油製的無酵餅,又烤些塗油的無酵薄餅。
在獻祭時所選用的牲畜必須是最好的,象徵被授職的祭司也是完美無暇地獻給上帝。因此,授職前祭司必定要先洗濯及獻贖罪祭,藉此象徵得潔淨,然後才能穿上聖衣,擔任聖職,獻上帝所悅納的祭。也因為是這樣,在後來的發展上就規定:揀選祭司的對象必須是身體上沒有殘缺者才可以(利未記21:17-21)。延續這個基本觀念,除了揀選出來的祭司是身體完好的以外,進一步在獻祭牲品的規定上就和揀選祭司一樣。獻祭的牲品也必須是「沒有殘缺的」,麵粉要用「最好的」。這些都表明了一個基本的思想:獻給上帝的,是最好的。
出 29:3把這些餅裝在籃子裏,在你獻小公牛和兩隻公綿羊時帶來給我。
出 29:4「你要把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帶到聖幕進口處來,吩咐他們沐浴。
亞倫和他的兒子進入聖幕之前,必須要先「沐浴」。所謂沐浴,並不是一般的洗澡,而是一種特別的潔淨儀式。依照出埃及記30:20的規定,是洗手和洗腳;因為手會接觸到祭物,腳表明的是站在神聖的地方。整體來說,雖然只是洗了手腳,但意思是潔淨身體,去除禮儀上一切污穢的象徵,好使獻祭的行為成為聖潔。這樣的動作同樣在表明祭司所職司的獻祭禮儀是聖潔的意思。
出 29:5然後要給亞倫穿戴祭司的聖服─內袍、掛著以弗得的外袍、胸牌,和帶子。
出 29:6把刻著『聖化歸屬上主』那聖牌繫在禮冠上,然後替他戴上,
出 29:7再拿聖油倒在他頭上,按立他。
用油膏立亞倫,成為後來被揀選為以色列王的一個記號,就是油膏一個人,代表著這個人是被上帝揀選的領袖人物。例如先知撒母耳用油膏掃羅、大衛為王(撒母耳記上10:1、16:13)。詩篇的詩人寫這樣詩說:「弟兄姊妹和睦相處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 這好比珍貴的香液,從亞倫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篇133:1-2)這首詩描述亞倫受油膏成為一位大祭司,是尊貴、美好,就像和睦的兄弟姊妹共同生活在一起般的幸福。這樣,一個人被油膏立為上帝的祭司,或是被上帝揀選的人、民族,他們與上帝的關係也將是這樣香味四溢。  
出 29:8「你要把他的兒子們帶來,替他們穿上內袍,
出 29:9束上腰帶,戴上帽子。這便是授聖職給亞倫和他兒子們的規例。他們和他們的後代要永遠作祭司事奉我。
29:1-9的儀式:獻祭、加袍、膏立。今日牧師授職禮拜的儀式也類似於此:禮拜、穿戴白色領圈、按立。所不同的是,祭司就任的禮儀要重複地執行「七天」,「七」象徵神聖和完全。換言之,祭司的職務就是一項神聖的工作,因為是帶領人認識上帝,回應上帝的愛。所以,擔任祭司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純潔的心與神聖的使命感。同樣地,受按立為牧師也必須有純潔的心與神聖的使命感。
出 29:10「你要把公牛牽到聖幕前來,吩咐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按手在牛的頭上。
29:10-14是有關贖罪祭的記載。祭司雖然被揀選出來,但是他們也是人,有人的軟弱,也會犯罪。在膏立他們給予有神聖的職責之前,也會想到他們也有人軟弱、犯罪的部份。因此,為他們設立這樣的條例可以幫助他們先行悔改、贖罪,然後才膏立他們成為祭司。後來也引伸為祭司在犯罪後的贖罪條例。
出 29:11就在聖幕進口處,在我面前,把公牛宰了。
出 29:12要拿一些牛的血,用指頭抹在祭壇上那四個凸起的角上;把剩餘的血倒在壇腳。
用牛的血抹在祭壇凸出的角。「抹血」在壇角,很明顯的是在表明:贖罪是用生命的代價取得,不能隨便。我們也可以從這裡想到耶穌基督為我們人類贖罪,其代價就是用他的生命流血在十字架上。
出 29:13然後把那包著內臟的脂肪,肝的最好部份,和帶脂肪的兩個腰子,在祭壇上焚燒獻給我。
要將牛內臟最好的部份獻出來。整個看來就是這樣:將最好的部份獻給上帝,包括獻贖罪祭也是一樣。
出 29:14但是公牛的肉、皮,和腸要在營外焚燒。這是祭司的贖罪祭。
出 29:15「你要牽一隻公綿羊來,吩咐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按手在羊的頭上。
出 29:16把公綿羊宰了,然後拿一些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
出 29:17你要把公綿羊切成碎塊;洗淨內臟和後腿,放在頭和其他碎塊上面。
出 29:18把整隻公綿羊放在祭壇上燒,作燒化祭獻給我─上主。這火祭的香味是我喜悅的。
「燒化祭」的條例中,是將兩隻中公綿羊中的一隻「完全」奉獻給上帝。所謂完全,是指包括內臟都不存留之意,是整隻都獻上燒化。而亞倫和他的兒子們要按手在羊頭上,表示認罪的一種象徵。這就是所謂的燒化祭。
出 29:19「你要牽另一隻公綿羊來,吩咐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按手在羊的頭上。
開始是獻上另外一隻公綿羊,這就是所謂的獻「平安祭」。
此儀式和利未記14:14-17關於痲瘋病人潔淨禮的儀式相同,但是用在祭司身上表示是特別的,就像一個痲瘋病人已經完全潔淨了一樣。一個祭司人員原本是有罪的人,最重如同痲瘋病人,在獻上平安祭後,他已經變成一個全新的人,是潔淨過的人,完全歸屬於上帝。這代表著祭司在上帝面前應該要完全潔淨,只聽從上帝的話語行事。
出 29:20把公綿羊宰了,然後拿一些羊血抹在亞倫和他兒子們的右耳垂上,也抹在他們右手的大拇指和右腳的大拇指上。其餘的血要灑在祭壇的四周。
這隻羊的血灑在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的右耳、右手拇指、右腳拇指,要表明的意思乃是:他們的耳朵只聽上帝的話;手只做上帝交代的事;腳只行上帝指示的路。
會主心得:我們是被上帝分別為聖分的子民,應該依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祭司的職務就是一項神聖的工作,因為是帶領人認識上帝,回應上帝的愛。所以,擔任祭司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純潔的心與神聖的使命感。同樣地,受按立為牧師也必須有純潔的心與神聖的使命感。宗教改革有一項信仰告白—「信徒皆祭司」,因此信徒也是上帝所呼召來作祭司的服事。所以,不僅牧師要有此信仰態度,信徒也要有。我們看到摩西遵照上帝的指示,設立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為祭司時,用羊血抹在他們的耳朵、右手的大拇指、右腳的大拇指上,用來表明他們的一生,無論是說話、行事,以及舉動都將依照上帝的旨意去說、去做、去行。他們一生一世只聽從上帝的話,這是多麼重要的信仰告白啊!
作為一個受過洗的基督徒也應該有這樣的信仰告白才對;我們今天雖然沒有再用這樣的禮儀表明我們的心願,但是別忘了,我們是用水滴在頭上,這至少也表明了一件事:我們願意一生一世,無論是心中所思、所念,或是言行、舉止,都願意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這應該做為我們受洗的信仰告白。如果我們的心中沒有這樣的念頭,受洗對我們的信仰而言就沒有甚麼意義了。
出 29:21要拿一些祭壇上的血和一些聖油灑在亞倫和他的衣服上,也灑在亞倫的兒子們和他們的衣服上。這樣,他和他的兒子們,以及他們的衣服就都聖化歸屬我。
出 29:22「你要切下公綿羊的脂肪、尾巴、包著內臟的脂肪、肝的最好部份、兩個帶脂肪的腰子,和右腿。
出 29:23要從奉獻給我那放無酵餅的籃裏拿一塊餅,一塊用油做的餅和一塊薄餅。
出 29:24把這些食物都放在亞倫和他兒子們手上,作特別祭物獻給我。
 
和合本和台語譯本聖經在29:24,26都說到這些祭物要作為「搖祭」,在現代中文譯本沒有用這樣的 詞字,而用「特別祭物」;所謂搖祭,乃是一種動作,就是將祭物先交給亞倫或他的兒子們,在祭壇上舉高向天獻給上帝,表示已經獻給上帝了,然後放在祭壇上。 再從祭壇上取下來,作為祭司們的食物。這種動作上的轉換稱之為「搖祭」(利未記23:20)。
出 29:25然後你要從他們手中把食物接過來,放在祭壇上燒,作燒化祭獻給我─上主。這火祭的香味是我喜悅的。
出 29:26「你要拿公綿羊的胸肉作為特別祭物獻給我。這一份祭肉就是你的。
出 29:27「那在授聖職給祭司時用過的綿羊的胸肉和腿,都要聖化,作特別祭物歸給我,然後交給祭司們。
出 29:28我不改變的定例是:當我子民獻平安祭時,牲畜的胸肉和腿要給祭司們;那是我的子民獻給我─上主的特別祭物。
出 29:29「亞倫死後,他的聖服要傳給他的子孫,讓他們在接受聖職時穿。
由於亞倫和他的後裔都要世代相傳成為祭司人員,因此,亞倫穿過的衣服就必須成為傳承的重要的證據,因為他的衣服是具有「大祭司」的象徵,所以跟一般祭司穿的衣服不一樣。這就變成一個很特別的傳統:就是在以色列,祭司乃是傳承給後代子孫,但國王並不一定要由後代子孫繼位。
出 29:30那繼承亞倫作祭司的兒子,在他來到聖幕內、在聖所事奉我的時候,要穿這些聖服,一共七天。
出 29:31「你要把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接受聖職時用過的公綿羊肉拿到神聖的場所去煮。
出 29:32他們要在聖幕門口吃這羊肉和籃子裏的餅。
出 29:33他們也要吃在授職的赦罪禮用過的食物。只有祭司可吃,因為這食物是聖的。
出 29:34如果有肉或餅到早晨還沒吃完,就得燒掉,不能再吃,因為這食物是聖的。
出 29:35「你要照我所吩咐的一切,為亞倫和他的兒子們舉行就聖職典禮七天。
 
祭司傳承的典禮要舉行七天。利未記8:33也清楚記明舉行這個禮儀時,承傳者要「留在聖幕門口七天,不可離開,等到完成按立的禮儀」。「七」,這是具有神聖內涵的數字,用在大祭司傳承的禮儀上,表明了這職務的神聖。也因為是要表明神聖的關係,所有的祭物絕對不准留存到隔天,以免因為朽壞掉而使得神聖的祭壇變成不潔淨的地方。
出 29:36每一天,你必須獻上一頭公牛作贖罪祭,使祭壇潔淨,然後用橄欖油塗抹祭壇,使它成聖。
潔淨壇的目的:祭壇是出於人手所造,故被視為「不潔」,因此每天需要獻上贖罪祭,並用膏抹壇,使之成聖。
出 29:37你要每天這樣做,一連七天,使祭壇完全成聖。凡接觸到祭壇的人或物都會被神聖的威力所傷。」
出 29:38「你要每天在祭壇上獻兩隻一歲大的小羊,不可間斷;
29:38-46是整個祭司條例的總結。除了強調祭司工作上的重要性之外,也表明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透過獻祭的行為表明上帝乃是他們永遠不改變的生命之主。
出 29:39早上獻一隻,傍晚獻一隻。
出 29:40獻第一隻羊時應同時獻一公斤細麵粉,調和一公升純淨的橄欖油,另外獻一公升酒做奠祭。
細麵粉,這是用品質好的小麥磨成的。
純橄欖油,也是特別用在祭壇上,與用來點亮放在聖幕內約櫃前燈台的油一樣,不能與一般家庭用的橄欖油相同,而且連提煉的方式也必須區別出來,為的都是要表明出分別為聖之意。
出 29:41你在傍晚獻第二隻羊時,要跟早上一樣獻素祭和奠祭。這燒獻給我─上主的火祭所發出的香味使我喜悅。
摩西作為一個祭司的職分時,他每一天所要作的工作,後來也自然成為祭司每一天的工作,就是在聖幕裡做獻祭的工作,表明以色列人民每一天都跟上帝直接交通。在比較早期的時候,他們是早上獻燒化祭,晚上獻素祭(列王記下16:15)。
出 29:42世世代代,這燒化祭要在我面前、在聖幕口獻上;那就是我要跟我子民相會、跟你說話的地方。
「聖幕口」是上帝要與摩西相會的地方,也是上帝與摩西說話的地點。和合本用複數「你們」並不正確。因為原文是單數「你」,指的乃是摩西。
出 29:43我在那裏要會見以色列人民。我的榮耀將聖化那地。
出 29:44我要使聖幕和祭壇成聖,要把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分別出來,作祭司事奉我。
出 29:45我要住在以色列人民當中,要作他們的上帝。
出 29:46他們要知道我是上主─他們的上帝;我從埃及把他們帶領出來,為要住在他們當中,我是上主─他們的上帝。」

這一節再次重述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事件,因為他們得以從奴隸之地解放出來,原因就是藉著上帝的憐憫。因此,所有繁複的獻祭禮儀,無非就是再次提醒以色列人民清楚記得:永不忘記耶和華上帝乃是那位帶領他們出埃及的上帝。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出埃及記28:1-43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28:1-43 現代中文譯本

2022.3.13黃春生 講道篇摘要

讀出埃及記後半段時,不可忘記前面的背景,就是希伯來人被埃及帝國統治、受到奴役的生活,特別是遇到獨裁、殘暴、心剛硬的法老執政時。在今日民主國家裡,人民還可以透過選票把「法老」換下來,但是在極權獨裁下,人民只好透過祈禱,透過任何可以得「解放」的運動來脫離獨裁的轄制。就像希伯來人、以色列民族在祈禱中呼求上帝(參考出埃及記2:24),上帝就揀選人(摩西)來帶領受壓迫者得自由。

埃及之後的奴隸,要以誰為「主」呢?他們的「新主人」不再是暴虐的獨裁者,新主人也不是摩西亞倫,而是上帝。使徒保羅談到奴隸身份的改變時,這樣說:「為了要使我們得自由,基督已經釋放了我們。所以,你們要挺起胸膛,不要再讓奴隸的軛控制你們。(加拉太書5:1)

這就是為什麼奴隸出埃及得釋放之後,很需要建立起靈性的價值,甚至透過在聖幕的敬拜,不斷引領人民的生命聖化,朝向上帝國的價值。

也因此,從出埃及記廿五章開始,我們就看到聖經很有順序地在描述至聖所、聖所的建造。聖經先從聖幕的最裡面開始,從至聖所裡的約櫃,到約櫃附近擺設的燈臺、供桌,再來是聖幕(至聖所、聖所)的壁板、幕簾、頂蓋等結構。然後是聖幕門口的祭壇,以及聖幕的院子。

今天第廿八節則是介紹在聖幕、院子的服事人員:大祭司、祭司及利未人。表面上是在描述他們的穿著,實際上是在交代這三種服事者如何各司其職,以及他們所被賦予的使命。

首先,我們先來看這三種服事者:大祭司、祭司及利未人。他們都是利未支派的人。

利未的家譜中,長子是革順,次子是哥轄,三子是米拉利亞倫哥轄的後裔(歷代志上6:1-3)亞倫與他的子孫特別蒙上帝揀選,永遠當祭司的職分(出埃及記28:140:12-15)。在利未支派中,除了亞倫的後裔以外,其他利未人,即革順哥轄米拉利的子孫,他們成為祭司的助手,我們通稱利未(民數記8:13)

1.大祭司:服事至聖所

大祭司,是祭司團體中為首的人(利未記21:10),也被稱為祭司長(列王記下25:18)。最先擔任大祭司職務是亞倫(出埃及記28:1-2),然後由他家族中的長子接續擔任,這個規定是要永遠傳承下去(利未記16:32-34),除非有不得以的因素,例如身體殘缺者(利未記21:16-24)

2.祭司:服事聖所、祭壇

「祭司」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服事或接觸聖物的人,尤其是指與獻祭有關的人。因此,只有祭司可以碰觸聖所、祭壇的物件。

祭司也需要是亞倫的後裔來擔任。依法規定,除非是有不得以的因素,例如身體殘缺者外,凡是亞倫家族中的男人都要成為祭司的工作。「用聖油抹他們,像抹他們的父親一樣,使他們作祭司事奉我。這聖禮授予永遠的祭司職務,使他們世世代代事奉我。(出埃及記40:15)

3.利未:擔任祭司助理,服事會幕的院子

利未」名字的意思是「結合」、「戀慕」(創世記29:34)。在曠野會幕時期,利未人的工作是管理聖幕一切的用品;他們負責搬運會幕、拆卸及裝設會幕,平時擔任警衛,協助祭司獻祭(民數記1:50-51)

但這並不表示大祭司與祭司是比較聖潔、得上帝喜悅的。而是表示他們的責任重大,當職務越高,越要追求聖潔,否則懲罰也將更大。例如祭司拿答亞比戶在上帝面前獻上個人凡俗的香火,是上帝沒有吩咐他們的,突然,上主降火,把他們就地燒死。(利未記10:1-2)

現在讓我來認識這一章的內容,特別是祭司聖服所要傳達出的意義,以及他們所被賦予的使命。


在出埃及記裡,我們看到關於敬拜上的繁文縟節的禮儀,這對我們現代人看起來好像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但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這些方式仍不足以表達他們對上帝的感恩。現在的基督徒雖然不再用類似以色列人那樣繁瑣的禮節來敬拜上帝,但至少應該要用以色列人嚴謹的態度來參加敬拜。 
出 28:1「你要從以色列人當中選召你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立他們作祭司來事奉我。

為何上帝不叫摩西的孩子去當祭司呢?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是為了防止權力過度集中。這讓我們看到,是權力的平衡,也是職分的分工,摩西是行政權的主責,而亞倫及其後裔擔任祭司。

這一節提到亞倫和他四個兒子都設立成為祭司。亞倫四個兒子都是和他的妻子以利沙巴所生的(出埃及記6:23)。
出 28:2要為你哥哥亞倫做祭司的聖服,使他莊嚴美觀。
在這一章裡,作者用38節(28:2-39)來說明大祭司的聖服,只用3節(28:40-42)描述一般祭司的聖服。換言之,這乃是強調大祭司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認識牧師服及禮儀色 
出 28:3你要召來所有我曾賦予技能的名匠,吩咐他們為亞倫縫製衣服,讓他獻身作祭司來事奉我。
出 28:4要吩咐他們做胸牌、以弗得聖衣、外袍、有刺繡的內袍、禮冠、腰帶。他們要為你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做這些聖服,好使他們作祭司事奉我。
出 28:5名匠們要用金線,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和麻紗等材料來縫製。
大祭司的衣服要求是必須「莊嚴美觀」,且是由名匠的手藝來做。材料都是上等的貴重材質,包括了金線,以及紫色、藍色、深紅色的毛線,還得穿上細麻紗的織品內衣等。
會主心得: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我們看到大祭司的聖服及各種配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但聖經的作者也告訴我們,他們身上都裝配著全以色列十二支派人民的重擔去面見上帝。換句話說,在宗教上,大祭司雖然是地位崇高,但是所背負的卻是全體以色列民眾生命的安危。他們不但要向上帝表明以色列人民的心意,也必須明白上帝要以色列人民去遵行的方向。如果他們稍微有差錯,帶來的可能已經不只是他們個人的安危而已,乃是全民族的興衰呢! 
同樣的,今天如果我們說長老是教會裡地位崇高的記號,那麼作為一個長老就應該有這樣的了解:背負著整個教會的興衰、安危。他要帶教會全體會友明白上帝的旨意,好讓所有的信徒走向上帝所喜歡、正確的道路。同樣的道理,今天的傳道人如果是扮演著大祭司的角色,就應該很小心注意,他已經不是個人的存在了,乃是代表肩負著整個教會信徒的信仰生命安危。如何傳達出上帝在聖經中正確的教訓,是作為傳道者最為重要的責任。 

出 28:6「他們要用金線,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和麻紗做以弗得聖衣,配上刺繡。

28:6-14是關於「以弗得」的製作,其形狀像背心,用造幕幔的材料織成。兩條肩帶將它的前幅與後幅連起來,還有一條帶子縛在腰間,使前後幅束緊。兩條肩帶各鑲有一塊紅瑪瑙,上面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每邊六個,是按他們出生的次序刻出的,為的是讓上帝永遠記得雅各的子民。這樣看來大祭司的責任實在很大,因為他肩負了以色列民族全部的獻祭責任。也就是透過這樣的獻祭行動表明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永遠不會斷離。

古代的行政長官有官服,神職人員也有制服。今日,我們看見制服就知道其身分與工作的內容,例如軍人、律師、醫師、護理師等等。服裝用來識別,也是一種認同,甚至是使命的提醒。2019年反送中時,香港人穿黑衣、拿雨傘上街頭,但今天這樣的穿著已經成為被警察盤查與攻擊的目標,幾個月前,我有一位在香港的朋友,去參加朋友的告白式,只因為他穿著一身黑衣,下雨拿著雨傘在路上就被警察壓住盤查。

我還聽過老一輩的牧師,參與街頭民主運動時,他們都要穿牧師服,糾察隊都要穿制服、佩戴臂章。當年在街頭抗爭,時有便衣混入,造成衝突。所以,他們就向警方表示,請警察要蒐證就要穿制服,不要再穿便服,免得群眾誤認是滋事者而起不必要的衝突。

以弗得聖衣也是大祭司的服裝。「以弗得」形狀像背心,用造幕幔的材料織成,代表大祭司與神聖的聖所的連結。兩條肩帶將它的前幅與後幅連起來,還有一條帶子縛在腰間,使前後幅束緊。兩條肩帶各鑲有一塊紅瑪瑙,紅瑪瑙各刻有六個名字,也就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且按他們出生的次序刻出的,為的是讓上帝永遠記得雅各的子民。這樣看來大祭司的責任實在很大,因為他肩負了以色列民族全部的獻祭責任。透過大祭司的服裝,已經在表明「領導者要將人民的需要放在肩膀上」。


出 28:7要在以弗得兩邊縫上兩條可以束緊的肩帶。
出 28:8要用同樣的材料織成一條帶子,縫接以弗得,成一整塊。
出 28:9要拿兩塊紅瑪瑙,在上面刻上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名字,
出 28:10按照他們出生的次序,在每一塊寶石上刻上六個名字。

會主心得我們看到亞倫的身上所穿的衣服鑲有兩塊紅瑪瑙,上面刻有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名字。聖經說這是要 使上帝永遠記得的緣故。我們要注意這些名字不是屬於個人的,乃是每個支族的名號代表。
同樣的,今天我們教會所用的名字,絕對不是某一個人的,乃是我們整體一間教會 的,用整間教會的名字與上帝立約,為的是使我們整間教會與上帝緊緊密密地結連在一起。我們不是在教會裡寫下個人的歷史名字,而是將我們整體教會的名字寫出來呈現在上帝的面前。同樣地,一間教會好,不能算好,必須是所有教會都好才對。就好像一間教會中,只有幾個信徒或是幾個長執好不能算好,要全體信徒、長執都好才算。
出 28:11要召精巧的寶石匠在兩塊寶石上面刻上雅各兒子們的名字,把寶石鑲在金絲環裏,
出 28:12然後結在以弗得的肩帶上,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族。這樣,亞倫將在肩膀上帶著十二支族的名字,好使我─上主永遠記得我的子民。
出 28:13要做兩個金絲環
出 28:14和兩條純金的鍊子;鍊子要像絞成的繩子一樣,結在金絲環上。」

出 28:15「要為大祭司做一個用來推斷上帝旨意的胸牌;跟製以弗得一樣,要用金線,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縫製,並配上刺繡。
胸牌被「疊為兩層」,即被摺為袋形,長闊都是二十三公分(即一虎口),裡面放置烏陵和土明。胸牌上鑲有十二粒不同的寶石,各刻有以色列每一支派的名字。表示上帝所做的一切決定都與以色列人息息相關,同時也象徵百姓與上帝之間有「貼胸」的親密關係。
出 28:16胸牌的形狀是四方的,疊成兩層,長二十二公分,寬二十二公分。
出 28:17要在胸牌上面鑲上四行寶石:第一行要鑲上紅寶石、紅璧璽,和紅玉;
出 28:18第二行綠寶石、藍寶石,和鑽石;
出 28:19第三行紫瑪瑙、白瑪瑙,和紫晶;
出 28:20第四行水蒼玉、紅瑪瑙,和碧玉。這些都要鑲在金座上。
出 28:21十二塊寶石的每一塊要刻上雅各一個兒子的名字,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族。
出 28:22要用純金做胸牌的鍊子,形狀像絞成的繩子。
出 28:23要做兩個金環,接在胸牌上方的兩頭,
出 28:24把那兩條絞成的金鍊子緊緊地繫在胸牌兩頭的環子上。
出 28:25鍊子的另兩頭要繫在兩個金絲環上,這樣它們就結在以弗得前面的肩帶上。
出 28:26要做兩個金環,結在胸牌下方的兩頭,靠近以弗得的內邊緣上。
出 28:27要再做兩個金環,接在以弗得前面兩肩帶的下方,靠近接縫處,在精工織成的帶子上方。
出 28:28要用藍色的帶子把胸牌的環子跟以弗得的環子繫在一起,使胸牌貼在以弗得的帶子上,不至於鬆脫。
出 28:29「亞倫進入聖所的時候,要佩帶這刻著以色列十二支族名字的胸牌;這樣,我─上主就永遠記得我的子民。
出 28:30要把烏陵和土明放在胸牌裏,好使亞倫在進到我面前時佩帶。這樣,他在我面前時必須常常帶著胸牌,他才能斷定我對我子民以色列的意向。」

烏陵和土明用來推斷上帝的旨意。表示上帝所做的一切決定都與以色列人息息相關,同時也象徵人民與上帝之間有「貼胸」的親密關係。大祭司在使用烏陵和土明,不能用在個人身上,而是都關乎十二支派的。

烏陵(Uwriym)是「眾光」(光明、啟示)的意思,土明(Tummiym)是「完美」(真理)的意思,也見於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徽。猶太拉比們以及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Titus Flavius Josephus, 37-100)都認為這是兩塊由上帝直接交給摩西的兩塊寶石。當國家遭遇重大事件,必須尋求上帝的啟示與旨意時,大祭司便穿戴七件套裝聖袍,走進聖所站立在金香壇前面,燃燒馨香,並且同時從胸前決斷胸牌內的烏陵與土明拿出來,對著七燈臺。這時候,上帝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會有風從至聖所吹動布幕,並且使七燈臺的火燄隨風的方向而擺動,火燄擺動所產生的閃爍亮光,照在烏陵與土明上面,再折射到大祭司胸牌上面的十二塊寶石上面,就會顯出二十四種不同的光彩組合。

耶穌曾說:「風隨意吹動,你聽見它的聲音,卻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都是這樣。(約翰福音3:8)今天,雖然沒有烏陵與土明來決斷,但是耶穌應許我們在聖靈重生之下,人可以順從聖靈的帶領明白上帝的旨意。

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烏陵與土明在約瑟夫的二百年前就不再發出可以讓大祭司看出上帝心意的光芒了。根據舊約聖經的記載,在大衛王之後,烏陵與土明就不再被提及。也因此,有些舊約神學家主張,當上帝興起先知直接向以色列人民傳達旨意之後,烏陵與土明就不再有存在的價值。


出 28:31「穿在以弗得上面的外袍要完全用藍色的毛線縫製。
28:31-35是有關以弗得的外袍製造。
 רִמּוֹן(發音Rimon), Pomegranate, 石榴
石榴,這是巴勒斯坦出名的水果之一。在巴勒斯坦,除了葡萄外,尚有無花果、橄欖和石榴是出名的水果。石榴可能是它的色澤美麗而被取來當作外袍上面織成的樣式。用來象徵上帝的話,如同石榴一般的甘甜。
出 28:32長袍的上方中央要留一個領口;領口的周圍要加織領邊,避免破裂。
出 28:33袍子的底邊周圍要用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做石榴,並用純金的小鈴間隔著。
出 28:34袍子的底邊周圍要用藍色、紫色、深紅色的毛線做石榴,並用純金的小鈴間隔著。
出 28:35亞倫執行祭司職務時必須穿這袍子。當他進入聖所,到我面前或退出時,我可聽見小鈴的聲音;這樣,他就不至於被殺。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每當祭司進入會幕時,需有繩子綁住祭司的腳踝,另一頭留在會幕外。若是以弗得外袍上的金鈴鐺沒有發出響聲時,可斷定祭司可能發生不測,於是會眾就會將祭司拉出。

出 28:36「要用純金做一面牌子,上面刻著『聖化歸屬上主』。
28:36-39是關於大祭司頭上戴的禮冠,上面有一面純金打造的牌子,上面刻著「聖化歸屬上主」,意思乃是指大祭司是完全屬於上帝的,是替上帝發言。在上帝的面前代表以色列全體人民,就好像以色列人民是屬於上帝所有的一樣,有分別為聖的意思。也因為以色列人民是已經分別為聖了,因此即使他們在獻祭的行為上有瑕疵,也可以因此得到赦免。

大祭司的聖服有七項,帶在頭上的「禮冠」(現代台語:禮帽)就是其中一項。「禮冠」上面刻著「聖化歸屬上主」,每個配件都有含意,提醒祭司本身的責任。所謂的「聖化歸屬上主」,意思乃是指大祭司是完全屬於上帝的,是替上帝發言。在上帝的面前代表以色列全體人民,就好像以色列人民是屬於上帝所有的一樣。


出 28:37要用藍色的帶子把它繫在禮冠前面。
出 28:38亞倫要把這牌子掛在額上。這樣,我─上主就會悅納以色列人獻給我的一切禮物;即使人民奉獻時犯了錯誤,我仍然悅納。
出 28:39「要拿麻紗縫製亞倫的內袍,也要用麻紗做禮冠,用有刺繡的料子做腰帶。

出 28:40「要為亞倫的兒子們做內袍、腰帶,和帽子,使他們莊嚴美觀。
28:40-43是一般祭司的服裝。
內袍是大祭司平時在沒有進入聖幕的時候所穿的,同時也是一般祭司的聖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般祭司所穿的衣服,已經是用麻紗所織成的布做成,就可知道他們供給祭司所需是相當優厚,因為當時麻紗是很貴重的布料。
出 28:41要把這些衣服穿在你哥哥亞倫和他兒子們身上,然後塗上橄欖油,授聖職給他們,立他們作祭司事奉我。
出 28:42要用麻紗做褲子給他們穿;褲子要從腰間下到大腿,好遮掩下體。
出 28:43亞倫和他的兒子們進入聖幕到我面前,或在聖所執行祭司職務時,必須穿上,以免因暴露了自己而被殺。這是為亞倫和他的後代所定永遠的規例。」

出埃及記20:26就規定說:「不可為我築造有台階的壇,免得你們走上台階時露出自己的下體。」在一般民間宗教裡,露出下體很可能是宗教祭典中的一項,但是在耶和華宗教信仰裡則是被嚴厲禁止的。


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

上帝看人是寶石,那麼人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