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道德的混亂
2024.5.19 聖靈降臨節/台北濟南長老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3.1-15
● 聖靈降臨節:領受聖靈,面對迫害時的勇氣(使徒行傳4:19)
● 3:1-15 緊接「不要再相信必死的人」(2:22a)
● 描述社會制度瓦解,社會脆弱到快崩解的地步
● 人自以為傲與倚靠的,上帝「一切都拿走」
一、上帝要拿走人所倚靠的(3:1-3)
● 1節,唯一的動詞「拿走(take away)」
● 2:6-22四個「滿滿是」的罪惡,上帝都要「拿走」
● 三次使用的詞「依靠」(support),日常所需、食物和水
● 2-3節,沒有動詞,只有一串人物
● 可以有二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領導階級的「依靠」也被拿走
第二種解釋:菁英領導者,也會被「拿走」(被擄)
二、社會進入無政府狀態(3:4-7)
● 年輕人是指「未成年」
也可以指年幼登基的君王,如瑪拿西、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
● 先知進一步說,社會倫理瓦解
● 如何收拾這樣的殘局呢?沒有人要承擔責任
● 這裡出現二個角色出現:
1.被推舉擔任領袖
(1)隨便找一個人來領導?
(2)暗示「政變」發生?
2.拒絕被推舉
「我不能幫助你」:原文的意思是「我不能當包紮傷口的人」
● 最後都是找不到人,社會進入無政府狀態
● 1895年6月11日臺北城,1895年10月20日臺南府
三、自我為中心對抗上主(3:8-9)
● 猶大國挑釁上帝,表現在對經濟、政治、軍事的自滿
● 主前701年,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入侵猶大國
● 我們要思考的是:宗教是否能夠帶來改變?
● 回顧1:11-17的記載
● 所多瑪被毀滅的原因:不善待受壓迫的、孤兒、寡婦(1:17)
四、該往哪個方向走?(3:10-12)
● 「該往哪個方向走?」也就是國家方向,社會價值是什麼?
● 社會進入無政府狀態,缺乏負責與承擔的領導者
五、上主審判以色列領袖(3:13-15)
● 詩人借用法庭的場景,法官已經審察全案,要開庭審判
● 「長老和首領」沒有按照上主所託付的責任看管好「葡萄園」
● 第15節:上主優先關愛窮人、底層人民,要為他們伸冤
我們要從這段經文,來反思二項信仰功課:
一、上主優先關愛窮人、底層人民
● 「該往哪個方向走?」
● 先知的信息在問我們要走在哪的價值、方向呢?
● 一則身受感動的報導:麗貝卡(Rebecca Swaine)獨立家庭暴力顧問(IDVAs)
● 「讓上帝心碎的事,也讓我心碎。 」
● 上主優先選擇窮人,對抗領導階層
二、我們更要關注的信仰核心價值與方向是什麼?
● 什麼是社會、城市、國家的試金石?
如何看顧寡婦、孤兒?
如何關注窮人、底層人民的處境?
如何捍衛人權、民主與自由?
如何行公義、好憐憫?
● 2025年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160週年
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是治標
社會行動 (Social action)是治本
《台灣教會公報》戒嚴時期的刊頭「時代的米該雅」(王上22:1-28)
● 耶穌的上帝國運動,並進行上帝國的核心價值教育
問題討論:
1.為何民主自由比極權獨裁更能彰顯出上帝國的方向?
2.什麼是社會、城市、國家的試金石?如何看出社會價值朝向上帝國?
3.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是治標,社會行動 (Social action)是治本。從耶穌運動裡,你讀到哪些上帝國的價值教育?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社會與道德的混亂 (台語)
以賽亞書3:1-15
1、罪惡滿滿是
猶大罪惡滿滿是
先知批判提勇氣
上帝拿走人所靠
呼籲悔改當及時
2、領導者失職
菁英領導者失職
壓榨貧弱利第一
社會無公義憐憫
自我中心成事實
3、無政府狀態
道德墜落社會亂
攻擊壓迫無人管
進入無政府狀態
上主審判必申冤
4、關懷貧弱
上主優先愛貧弱
釋放壓迫免受辱
享受付出賑濟人
導人行向上帝國
5、改革行動
著用宗教的力量
關心社會正方向
監督政府及菁英
上帝國教育加強
講道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