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出埃及記5:1-23上主是誰?

上主是誰?
2021.8.29台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出埃及記5:1-23


奴隸就是財產,是埃及國家的生產力,法老怎能就會因摩西的話而同意放棄奴隸呢?


一、解放為了敬拜上主(5:1-5)


出埃及二項目的:「放我的子民走」、「過節,敬拜上主」。

1.放我的子民走」,「走、去」的希伯來文“שָׁלַח”(讀音shaw-lakh’, to let go, set free),直接翻譯「放手、解放」。

2.「過節,敬拜上主」。「過節」一字源於「朝聖」。


猶太學者邁克爾·沃爾澤(Michael Walzer) “Exodus and Revolution”(出埃及記與革命, 1986)

以色列人要脫離「以法老為中心、為神明」的政治統治

以色列人要求敬拜自己的神,就是掀起對獨裁統治者的「革命」


上帝無所不在,為何不在埃及敬拜上主?


二、獨裁者斷絕人尋求上主(5:6-12)


同一天」:意思是立刻採取行動。

奴隸沒有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奴隸有了自己的「時間」,就開始會思考未來。


在「安息」(休假)中親近上帝,靈性得到覺醒。


三、法老認為「上主」是虛構(5:13-19)


「法老」意思是「王宮」,即住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

晉惠帝司馬衷:「何不食肉糜乎?」

法老從沒聽過有這樣的一位「上主」,甚至認為是以色列人自己瞎掰出來的神明。


四、回到上主面前祈禱(5:20-23)


摩西亞倫感受到人民的痛苦,但是人民或領班卻不領情,反而咒罵他們。

向獨裁者提出要求,就是已經拿回「自我」的自主權。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來反思二個問題:


一、上主是誰?是使我們在安息中得解放的神

出埃及記原本的書名「他們的名字」(שְׁמוֹת ,Shəmōṯ)

第一章:接生婆的名字

第二章:摩西的名字

第三章:上帝啟示自己的名字「創始成終

第四章:聖經第一次提及「以色列是我的長子

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17:3)


上主來到世上,要使勞苦擔重擔的人得到安息、得到解放。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

莫特曼「歇了祂一切的工」(free from his works)

「安息」的核心信息與「自由」有關


二、敬拜是種反抗行動(worship as resistance)


香港公民運動中的崇拜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反抗罪惡、反抗極權,抗拒內在的自我中心

安息日,抵抗世俗化、資本主義

● resistance 可以翻譯成「抵抗力」


問題討論:

1.你覺得出埃及的目的是什麼?為何上帝「不放任」法老壓迫人民?

2.上主是誰?獨裁的法老如何看,你又如何看呢?

3.我們面對權勢金錢的誘惑,敬拜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反抗行動(抵抗力)呢?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上主是誰

出埃及記5:1-23

1、上主是誰心質疑

      法老鄙視問摩西

      創始成終謙卑神

      解放子民得安息


2、摩西要法老放手

      釋放子民得自由

      前往曠野敬拜神

      仰望上帝來拯救


3、領導敬拜反逼迫

      要出埃及求解脫

      挫折咒罵聲連連

      摩西禱告全交託


4、敬拜含反抗行動

      推倒極權與不公

      擺脫罪惡與世俗

      神國實現不是夢


講道篇

上主是誰?

2021.8.29台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出埃及記5:1-23


疫情稍緩,再過幾日各級學校即將開學,願上帝繼續眷顧臺灣,帶領我們走在平安裡。

在前二章我們看到上帝「苦口婆心」說服摩西,而摩西五次拒絕上帝。整個過程裡,我是看到上帝是何等的屈就降卑,上帝不像世界上那些「自我為中心」的專制獨裁者,對底下官員或底層人民「頤指氣使」(歹聲嗽,pháiⁿ siaⁿ-sàu)高傲下達命令。我們的上帝是一位「降卑」的上帝。

今天第五章的故事,談到摩西回到埃及見法老,請求法老同意讓他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可以想像得到,埃及法老王絕對是不會同意這件事的。我想任何國家的統治者是不會主動,或是毫無條件之下放棄這些免費的勞動力,因為奴隸就是財產,是埃及帝國的生產力。法老怎能會因為摩西幾句話就同意放棄奴隸呢?相反的,當有人開始在動奴隸的腦筋時,統治者一定會更加注意。如果去翻閱世界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自古以來世界各地都有這種不平等的奴隸制度。

耶穌有沒有在他的時代反抗過奴隸制度呢?或是為受壓迫的奴隸發聲呢?我想在耶穌第一篇講道引用的經文應該就很有代表性:

主的靈臨到我, 

因為他揀選了我, 

要我向貧窮人傳佳音。 

他差遣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 

失明的,得光明; 

受欺壓的,得自由;

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加福音4:18-19)

而使徒保羅腓利門書對奴隸制度的顛覆,就當時代而言已經是極大的突破。使徒保羅腓利門書的目的是為奴隸阿尼西謀求情,因為他從主人腓利門家中逃跑了,還偷了主人的錢(腓利門書1:18-19),按照當時的制度,這樣的奴隸會被處死。保羅在信中並沒有譴責阿尼西謀逃走,也沒有說他犯了罪,只是強調腓利門如果要追究,就把一切的帳都算到保羅的頭上。保羅同時,也勸阿尼西謀回到主人身邊,並極力說服腓利門不要傷害奴隸阿尼西謀,甚至要把這位奴隸視為基督裡面的弟兄。也就是,在靈性上、在信仰上,彼此是同輩弟兄。

對於羅馬帝國的奴隸制度,保羅沒有鼓吹以激進的政治手段去處理,而是強調信仰上彼此相愛的教導,藉此與時俱進的帶來改變。但為何出埃及就必須用到降下十個災難的「激烈」手段呢?對於這樣的疑惑與不解,只有受壓迫者才有答案吧。受壓迫越大,希望上帝早日伸手拯救,甚至期待上帝對邪惡的壓迫者加以審判;除非迫害大到「爆表」,否則都會覺得忍忍就過去了。因此,社會運動中,越能夠帶出極大的人民力量,往往都是人民的所受的壓迫或憤怒已經忍不住了!

此刻摩西承接使命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人民受迫害已經到了一種極限。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今天的經文:


一、解放為了敬拜上主(5:1-5)

1後來,摩西亞倫去見埃及王,說:「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放我的子民走,好讓他們到曠野過節,敬拜我。』」2埃及王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我為甚麼要放以色列人走?我不認得上主;我也不放以色列人走。」3摩西亞倫回答:「希伯來人的上帝已經向我們顯現。現在請你准許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向上主─我們的上帝獻祭。否則,他要用疾病或戰爭消滅我們。」4埃及王對摩西亞倫說:「這是甚麼意思?要那些人耽誤工作嗎?叫那些奴隸加緊工作!5你們以色列人口已經比埃及人多,還想叫他們不做工嗎?」


第一節讓我們看到出埃及二項目的:「放我的子民走」、「過節,敬拜上主」。

放我的子民走」,「走、去」的希伯來文“שָׁלַח”(讀音shaw-lakh’, to let go, set free),直接翻譯「放手、解放」。出埃及的目的,是要心剛硬的法老放手,是要使以色列人從奴隸、受壓迫的處境下得到解放。

在聖經詮釋史裡面,出埃及記被作為「受壓迫者解放得自由」的主題討論,例如,加爾文就曾在他的聖經釋義裡觸及此一議題。甚至,在二十世紀出埃及記成為神學運動的新眼光,成為詮釋聖經的「鑰匙」和「建構原則」,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和全球的婦女神學運動,都在出埃及記的詮釋裡開啟了新眼光。「放手、解放」,這是出埃及的第一項目的。

第二項目的,也可以說是第二階段「過節,敬拜上主」。第一階段是受壓迫者解放得自由,第二階段是尋求與敬拜上主,這二階段密不可分。

這裡說「過節」一字源於「朝聖」,並有「吃節日的筵席」的意義。根據古卷文獻的記載當時「法老工人也有宗教假期」,埃及的宗教假期是為了敬拜法老;但是,摩西要求的宗教假期是要向以色列的上帝朝聖。換言之,他們不是要去敬拜法老或埃及神明,而是要敬拜以色列祖先的上帝。

有人認為摩西可以輕易見到法老的記載不太合理。但是按當時的文化,如果有人說:「我從神那裡帶來一個信息或啟示」,他是會被接見的,特別是出身皇宮的摩西。當法老聆聽「神諭」時,他的反應相當自視甚高。因為埃及人都以法老為神明的化身,因此當法老聽到摩西的話時,法老的回答就很不客氣,正像一位神明向另一位神明挑戰。因此,法老輕蔑的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我為甚麼要放以色列人走?我不認得上主;我也不放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記5:2)

著名的猶太學者邁克爾·沃爾澤(Michael Walzer)在他的著作Exodus and Revolution”(出埃及記與革命, 1986)認為,這項舉動其實是很政治性的,要表達以色列人要脫離「以法老為中心、為神明」的政治統治,而要追求以上帝為他們的神。在古代君權神授的概念之下,要敬拜自己的神都是政治行為。當以色列人要求敬拜自己的神,就是掀起對獨裁統治者的「革命」。

在古代宗教與政治是息息相關的,甚至也牽涉經濟與統治上的利益。當摩西亞倫去找埃及法老說要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要去敬拜自己的神,按照猶太學者邁克爾·沃爾澤(Michael Walzer)的說法,就是掀起「革命」。因此,埃及法老變本加厲,加重以色列人民的工作負擔。在法老眼裡這些奴隸都是免費的勞工,少了這些勞工,勢必危及埃及的經濟與統治上的利益。

上帝無所不在,為何不在埃及敬拜上主,而需要「走三天的路程」去曠野敬拜上主?這就像在中國敬拜上主一樣的道理,在宗教迫害、極權當道的處境下,沒有敬拜上帝的真自由。因此,才以「地下教會」(即家庭教會)來延續對上帝的敬拜。


二、獨裁者斷絕人尋求上主(5:6-12)

6同一天,國王命令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說:7「不准再給以色列人做磚的草稭!叫他們自己去找,8但是要他們完成跟以前同樣的數量,一塊也不准少。他們懶惰才要求讓他們去向他們的上帝獻祭。9叫他們做更重的工作,忙一點,他們就沒有時間去聽信這些妖言。」10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就去告訴以色列人:「國王有令不再供給你們草稭。11他說無論走多遠,你們必須自己去找草稭,磚頭的數量卻一塊也不准減少。」12於是以色列人到埃及各處找草稭。


第六節說:「同一天」,這句話表達出法老的生氣及反應非常的大,因此,在同一天就立刻採取行動。

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比起和合本的「督工的和官長」要清楚得多了;「埃及監工」當然會比「以色列人的領班」位階高得多。我們在第十四節看到這些埃及的「監工鞭打埃及人指派的以色列人領班」,就可看出他們之間的差別。

埃及人製磚是用泥、水,混合乾草料之後,再倒入木製的模子中,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如此可以防止泥磚裂開,並增加泥磚使用的持久性和耐度。至今,此類的泥磚仍存在,在臺灣偏鄉地區還可以看到「土角屋」。現在埃及法老不但不再提供草稭,還要以色列人民自己去找草稭,而磚頭的數目卻不能減少,換言之,工作量加倍。奴隸沒有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一但奴隸有了自己的「時間」,就開始會思考未來。因此,埃及法老將摩西亞倫的訴求當作是以色列人民偷懶的藉口,因此用更加倍的工作來壓迫他們,工作做不完,時間不夠用,就不會「胡思亂想」。

但上帝要讓以色列人去到曠野,就是有自己的時間,還能夠敬拜上帝,靈性得到覺醒,在「安息」(休假)中親近上帝,找回作為人的尊嚴與價值。而獨裁法老的嚴厲做法與壓迫,就是斷絕人尋求上主,斷絕人與上帝的關係。


三、法老認為「上主」是虛構(5:13-19)

13監工逼他們,要他們每天交出的磚頭跟以前供給他們草稭時一樣多。14監工鞭打埃及人指派的以色列人領班,責問他們:「為甚麼工人不能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15於是,那些領班去請求國王,說:「陛下,為甚麼這樣對待我們呢?16監工不給我們草稭,卻要我們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現在我們都捱打受罰,這是你們埃及人的過錯。」17埃及王說:「你們懶惰,一味偷閒,才來請求讓你們去向上主獻祭。18快回去工作!我們不給草稭,你們仍要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19領班一聽見他們每天仍要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就知道大禍臨頭了。


埃及法老不知民間疾苦,這讓我想到埃及王的古稱「法老」,「法老」意思是「王宮」即指住在深宮裡的那一位,既然是住在深宮,就不知民間疾苦。

中國歷史三國之後是晉國晉國末年王公貴族們生活奢侈,揮金如土,統治集團腐化。公元二九一年至三O六年,八個諸侯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史稱「八王之亂」。這場大惡鬥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生產遭到破壞,數十萬人喪失了生命,許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毀。在洛陽13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城內米價貴到一石萬錢,不少人飢餓而死。

當時又發生地震、飢荒等天災,晉國無力賑災,老百姓沒有飯吃,許多地方連樹皮革根也被災民吃光了,到處都有餓死的人。宮中有人把這種情況報告給晉惠帝,請他趕快下令賑災民。晉惠帝司馬衷聽了報告,一面低頭思索著,一面重複地念著:「沒飯吃,餓死人;沒飯吃,餓死人」突然抬起頭來,大聲地對來報告情況的人說:「何不食肉糜乎?」這句話的意思是:災民們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這般愚蠢糊塗的皇帝,災民還能指望他嗎?「八王之亂」和各種天災,終於導致了晉國末年各地的流民起義,國家統治逐漸走向崩潰。

雖然這些領班的人可以直接向埃及法老陳情,但是所得到的回答卻是令他們心寒,因為埃及法老說:「你們懶惰,一味偷閒,才來請求讓你們去向上主獻祭。」對照之前法老所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來看,法老從沒聽過有這樣的一位「上主」,甚至認為是以色列人自己瞎掰出來的神明,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聽過這些奴隸有敬拜自己的神。再對照摩西問上帝,如果以色列人問起上主叫什麼名字時,「那時我該怎樣回答呢?(出埃及記3:13)總之,上主的名字對此時的以色列人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法老認為「上主」是奴隸所虛構的神。因此,法老才認為以色列人是偷懶,才假借「上主」之名來對抗埃及的統治。


四、回到上主面前祈禱(5:20-23)

20他們出來,看見摩西亞倫兩人在外面等候。21他們就對摩西亞倫說:「上主一定知道你們做的是甚麼事;你們使國王和他的官員憎恨我們,使他們有了殺我們的藉口。上主一定會懲罰你們!」22於是,摩西回到上主面前,說:「主啊,你為甚麼這樣虐待你的子民?為甚麼差我來這地方?23自從我到國王面前為你講話,他更加殘酷地對付你的子民,你卻一點都不救助他們!」


以色列人領班原本以為是埃及監工逼迫他們,經過面見法老求證,才得知是法老下達的命令。但他們出來之後,看到摩西亞倫兩人在外面等候,他們將這一切都怪罪在摩西亞倫的身上,甚至發出詛咒的話,要上主懲罰他們。

摩西亞倫感受到人民的痛苦,但是人民或領班卻不領情,反而咒罵他們。這也讓我們反省到,要去跟掌權者談判之前,還是要先與人民先溝通一下,取得共識或是告知。面對以色列人民的咒罵,摩西並沒有生氣或罵回去,第廿二節,我們看到摩西是以祈禱來到上帝的面前,抗議上帝說:「主啊,你為甚麼這樣虐待你的子民?為甚麼差我來這地方?」面對如此強大的帝國與獨裁者,我們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能向上帝哭求抗議,將我們的難處告訴上帝,因為上帝才能帶領人類勝過壓迫人民的邪惡帝國。但是,無論如何,向獨裁者提出要求,就是已經拿回「自我」的自主權。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來反思二個問題:


一、上主是誰?是使我們在安息中得解放的神

出埃及記原本的書名「他們的名字」(שְׁמוֹת ,Shəmōṯ),即本書第一個字。

第一章告訴我們接生婆的名字,因為她們敬畏上帝,她們的名字在上帝的眼中是美麗與充滿光輝。

第二章告訴我們摩西的名字「拉出」,表達上帝要使希伯來人脫離奴隸生活,使他們出頭天。

第三章上帝啟示自己的名字是「創始成終」的上帝。

第四章,聖經第一次提及「以色列是我的長子」,這個名字已經在交代,全體的以色列人都是上帝之子,是尊貴的,不是奴隸;對比埃及,只有法老被視為神明之子,其他的人民都是次等的。

摩西首度與法老交手就「出師不利」,甚至法老還輕蔑上帝。這些事情很快地傳到以色列人民的耳裡,而且法老更加嚴嚴地苦待以色列人民。人民認為摩西不但不能使他們得到解放,反倒帶給他們加倍的奴役。於是以色列領袖向摩西抱怨說:「因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面前有了臭名(出埃及記5:21和合本),「臭名」亦可作「可憎的」,也就是說這群奴隸認為因為摩西的緣故,使得他們被法老所憎惡。人民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上帝。就像,法老輕蔑說:「上主是誰?...我不認得上主(創世記5:2)總之,無論是以色列人民或是法老,此時他們還不認識上主。

我們所認識的上主是誰?上帝在第三章十四節這樣啟示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我是自有永有的」,此句在希伯來文是一個雙關語,意思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大概可譯作「我是我所是」,或「我將是那將是的」。此名字顯示上帝是絕對、無限的存在,祂本性無法被任何定義所限制的,而最能表達祂的,就是祂在歷史中所彰顯的作為。因此,上帝進一步介紹祂就是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是帶領列祖的上帝。「耶和華」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雅崴」(Yahweh),近似驚嘆語「哇!」,表示人面對完全聖潔的上帝,只能發出驚嘆、敬畏的聲音。今天我們所認識的上主是誰?如果你真的認識這位上帝,你就會完全謙卑在祂面前。

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第三節說:「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恆的生命。」我們的上帝就是這樣恩典的上帝,親自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勝過生命中的苦難。

使徒保羅在介紹我們的救主耶穌時,這樣說:

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

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

相反地,

他自願放棄一切,

取了奴僕的本質;

他成為人,

以人的形體出現。

他自甘卑微,

順服至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6-8)

這段經文也是早期教會的信仰告白,告白我們所信仰的神,是何等愛祂的子民,祂看見自己子民痛苦時,是「親自」來到世上展開拯救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上帝,是我們的父。

上主來到世上,要使勞苦擔重擔的人得到安息、得到解放。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到曠野去,就是要讓奴隸、勞苦者得到解放,使他們尋找及認識上帝,使他們得到安息。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創造中的上帝:生態的創造論》,提到「安息」的意思是「歇了祂一切的工」,意即「free from his works」,可見「安息」的核心信息與「自由」有關。例如,耶穌在安息日醫病,背後正正反映安息日最重要的「自由」精神——使長期病患者脫離疾病的束縛,歸還自由。安息的核心意義不是休息,而是自由、平安、停止(Say no),抗拒帝國,也抗拒誘惑。

埃及神明(法老)使以色列人為奴隸,支撐埃及帝國建立一個工作無休和剝削式的經濟制度,上帝則是拯救人脫離壓迫制度的神,使人擺脫奴役,得享安息的自由。上主是誰?祂是使我們在安息中得解放的神。


二、敬拜是種反抗行動

一開始我有說到出埃及有二項目的:「放我的子民走」、「過節,敬拜上主」。第一是受壓迫者解放得自由,第二是尋求與敬拜上主,二者密不可分。【

舊約神學家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他的著作《安息日即是反抗》(Sabbath as Resistance)提到安息日,就像所有祈禱和敬拜一樣,要將我們的注意力帶回到上帝面前,包括反抗不公義的事,關注壓迫與苦難中的人,將這些帶到上帝面前時,你就會反抗不公義,你就對受壓迫者有負擔。因此,「敬拜是種反抗行動」(worship is an act of resistance)。我們可以舉很多例子,例如1989年東德尼古拉教堂查經班、燭光祈禱會,帶來東德共黨的瓦解,他們在敬拜的行動中經歷這不可思議的歷史巨變,接著歐洲共黨一個個瓦解。又如2019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即「反送中運動」),當時牧師在街頭帶領崇拜、祈禱,大家在雨中連續吟唱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長達八、九個小時,這是街頭的敬拜,是抗議不公義的政權,是公民的反抗行動。

臺灣許多民主運動中,我們也看到許多牧師參與其中,無論是帶領敬拜、祈禱或吟唱詩歌。按臺灣的法律「宗教集會不用申請集會許可」,在街頭的敬拜與祈禱更不用申請。如果連社會良心的宗教都無法為受壓迫的人民伸張公義時,這個社會大概也沒有救了。

幾天前是臺灣護理之母陳翠玉的安息紀念日(191729日-1988820)。她出身彰化和美教會,二二八事件時陳翠玉曾幫忙安置幾位擔心會遭受危害的政府官員,但事後該批政府官員仍將陳翠玉列為需清算槍決的人員民單中。三月時逃離臺灣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系進修,在二二八事件風波結束後陳翠玉回到臺灣在臺大醫院護理部擔任主任。

1951國民黨派遣至臺大護校擔任校內教官的劉淑章女士構陷陳翠玉,後續陳翠玉雖得到最高法院宣判無罪證明清白,但感於受到打擊而決定離開臺灣前往海外。後來,陳翠玉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服務18年,但當時波多黎各人民爭取獨立的情況讓她理念走向支持臺灣獨立建國。1980年從世界衛生組織退休後,陳翠玉開始參與臺灣相關的民主活動、及參加臺灣同鄉聯合會等社團。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

1986陳翠玉組成促進臺灣民主、婦女地位為目標的組織「全球性婦女臺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該組織除了以「WMDIT」簡稱、並以臺灣話中發音類似的字詞「穩得」作為稱呼。

1987715臺灣解嚴,組織政黨參政不再是犯罪、各式書籍與思想得以流通,可以上街遊行、可以爭取公民權益。蔣經國曾跟的當時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說:「臺灣老百姓已經很好、很善良了,否則再這樣(指戒嚴)下去他們要革命了。」

解嚴的隔年1988世界臺灣同鄉會首次於臺灣本地舉行,陳翠玉便想再次回到臺灣參加,但因個人返臺簽證因已遭取消而無法直接回臺,中間則以重新申請美國護照、並從新加坡轉飛方式才成功返臺。但因年事高、身上已有狹心症與返臺前多處奔波,陳翠玉731日回到臺灣後感到不適而前往過去所待的臺大醫院治療,在醫院期間陳翠玉仍併發出其它症狀;之後在820日離世。

陳翠玉告別禮拜在當年(1988)826日於我們濟南教會舉行,當時在林宗正牧師臨時起義下,帶領送葬隊伍衝撞總統府抗議,向轄制人民的政權抗議。

敬拜是種反抗行動,反抗極權、反抗壓迫;敬拜對於我們個人生命的反抗也是如此。當我們敬拜上帝時,也是在進行自我的反抗,反抗我們的罪惡,抗拒內在的自我中心。甚至,安息日、敬拜也是在提醒我們抵抗世俗化、資本主義。“resistance” 可以翻譯成「抵抗力」,當我們用心靈與誠實在敬拜時,無形中也在增進我們對罪惡的抵抗力。

每當我在墓園主持安葬禮拜時,我經常想到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約翰福音11:25)。也引用使徒保羅對死亡的反抗語言:「死亡啊!你的勝利在哪裏?死亡啊!你的毒刺在哪裏?(哥林多前書15:55)我們在祈禱中、在敬拜中,也是對「死亡」進行一種反抗行動。願我們在敬拜中的反抗,都是為了讓上帝做為我們生命的主,都是為了榮耀上帝。


問題討論:

1.你覺得出埃及的目的是什麼?為何上帝「不放任」法老壓迫人民?

2.上主是誰?獨裁的法老如何看,你又如何看呢?

3.我們面對權勢金錢的誘惑,敬拜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反抗行動(抵抗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