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創世記42:1-38伸冤在上帝

伸冤在上帝
2021.3.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棕樹主日講道大綱
創世記42:1-38

● 因為上帝的攝理,使得約瑟從奴隸、囚犯變成首相,掌理全埃及。

一、生存的危機(42:1-5)

● 在自然的災害下,人千萬不要以為「人定勝天」,反而要更加謙卑的上帝面前。
● 創世記裡就曾多次提到當迦南地區發生乾旱缺糧的時候,人民就是到埃及去取得糧食而得生機。

● 雅各認為約瑟已經死了,便「移情作用」疼愛便雅憫。

二、處境下的考驗(42:6-17)

● 約瑟十七歲被賣到埃及(參考創世記37:2),迄今至少在埃及住超過二十年以上。
● 來買糧食的人何其多,這種事用不到首相親自督辦。為何約瑟會看到他的哥哥們?

● 此刻約瑟有能力報復,但約瑟第一時間為何選擇不報復?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明智。」(箴言9:10)

● 約瑟為何要指著王發誓?向法老起誓,其意義就是向神明起誓一樣。

三、我是敬畏上帝的(42:18-24)

●「我指著王的名發誓」(v.15),「我是敬畏上帝的」(v.18)。這二節經文是很矛盾、衝突的,到底這三天發生什麼事呢?
● 約瑟沒有選擇法庭用語「指著王的名發誓」,而是改用「我是敬畏上帝的」來談,這樣的轉變是很特別的。

● 哥哥們感受到,他們今天之所以被囚禁,是和約瑟被他們賣到埃及有關。甚至他們認為這就是一種「報應」(創世記42:21)。

● 過去約瑟被拋棄、被傷害的傷痕,如今都在淚水中宣洩出來。

四、如何說服老父親?(42:25-38)

● 他們回到家之後,就將去埃及買糧的過程詳實的告訴父親。這一段話當中,仔細一點可以發現他們少說了一段,多增加了一句。

這一段兄弟相會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教導呢?

一、犯罪,使人活在不安的陰影下

● 美國白宮的總統檔案室裡,保存一封信件。

●「基督徒是個罪人」,這句話對了一半。

二、伸冤在上帝,上帝必定施行公義

● 在人看來是「湊巧」,卻常是上帝奇妙的安排。

● 每當我們想到「報復」時,心中忿忿不平時,我們會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呢?
● 使徒保羅說:「朋友們!不要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定報應』。」(羅馬書12:19)

●「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

● 屠圖主教《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
● 約瑟的故事中,引領我們去探討如何修復、創建和好的關係之可能性,即「修復式正義」。
● 約瑟沒有再採取「我指著王的名發誓」的司法舉動,而是採取「我是敬畏上帝的」的關係舉動。

● 寬恕不只是利他,也是利己的最佳方式。使你失去人性的東西必然使我也失去人性。

問題討論:
1.掌握權柄的約瑟為何沒有選擇報復手段?
2.約瑟為何要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又為何要說「我是敬畏上帝的」,這二者是否矛盾衝突?
3.今日的臺灣處境下,有哪些層面是我們可以落實「修復式正義」的項目?請為此代禱。


伸冤在上帝

2021.3.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棕樹主日講道篇

創世記42:1-38


今日是棕樹主日,受難週的開始。談起基督信仰,必須從苦難來出發,也因為有苦難,催促我們去探討苦難的奧秘。為了使我們從罪惡與苦難中得著救贖,上帝親自降生為人,成為耶穌基督來拯救世人。

其實,在苦難的世界中,上帝已經涉入其中引領人遵行祂的道。在第四十一章我們看到,因為上帝的攝理,使得約瑟從奴隸、囚犯變成首相,掌理全埃及。這也讓我們知道,任何人想阻止上帝的旨意和安排,是無法得逞的。果然埃及王所作的夢應驗了,約瑟使得埃及在七個豐年期間囤積無數的糧食。但是七個荒年緊接著到來,不僅埃及遇到飢荒,就連附近的國家也遇到飢荒。所以附近的人民都要到埃及購買糧食。我們先來看這一場生存的危機。


一、生存的危機(42:1-5)

1 雅各一聽到埃及有糧食,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甚麼不想些辦法呢?2 聽說埃及有糧,你們去買些回來吧,免得我們都餓死。」3 於是,約瑟的十個哥哥都到埃及去買糧。4 但是雅各沒有讓約瑟的親弟弟便雅憫跟他們一道去,因為雅各怕他遇到災害。5 雅各的兒子們和其他的人都去買糧,因為迦南地區也有饑荒。


這場旱災、饑荒非常的嚴峻,當時埃及尼羅河算是世界重要的糧倉,若不是上帝賜給約瑟充滿智慧的規劃,恐怕這個強大帝國也很難度過長達七年的大饑荒。在自然的災害下,人千萬不要以為「人定勝天」,反而要更加謙卑的上帝面前。

最近幾日長榮貨櫃輪卡住蘇伊士運河,每天損失114億美元。人真的不可誇耀自身的能力,不是什麼事情,人都可以勝過的,特別在大自然力量的反撲之下。

埃及有糧食的時候,迦南地就已一再地發生缺糧的情況,現在連埃及都發生嚴重的饑荒,可以想像得到其他地區嚴重饑荒的景況。創世記裡就曾多次提到當迦南地區發生乾旱缺糧的時候,人民就是到埃及去取得糧食而得生機的;例如創世記第十二章十節:「迦南發生饑荒,情況非常嚴重。亞伯蘭一直往南遷移,到了埃及,要暫時在那裡居留。」創世記第廿六章一至二節則記載迦南地又發生了饑荒,但是上帝不要以撒埃及去。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迦南地饑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若按照預言所說的長達七年,這樣嚴重的程度之下,若不到埃及去買糧,很可能雅各的家族都會有生存的危險。因此,當雅各一聽到埃及有糧食,就吩咐孩子到埃及買糧食,免得一家大小都餓死。而且,不只是雅各的家族去買糧,連「周圍各國的人也都來像約瑟買糧。」(創世記41:57)

此外,我們要知道在荒年裡,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物價飛漲,甚至會賣身為奴。在此,我們可以看出雅各家族應該有豐厚的能力,還能差遣他的十個兒子們去埃及買糧,要動員一支龐大的「採購團」,財力必須要夠,人力也要充裕,否則無法如此大批動員的。

第四節說,雅各沒有讓約瑟的親弟弟便雅憫一道去,因為恐怕便雅憫會遇到災害。之前我們在讀雅各的故事時,就已經知道蕾潔雅各最喜歡的妻子,她只生了約瑟便雅憫,何況蕾潔便雅憫時難產死了(參考創世記35:16-20),而雅各又認為約瑟已經死了。所以,雅各便一直疼愛便雅憫。這在心理學稱為「移情作用」(transference),其實這對其他的孩子很不公平。我們在讀雅各的故時也曾說過,家庭的紛爭往往是因為偏愛所引起。

譬如,一個婆婆有二個媳婦,一個住家裡,一個住外地。住家裡的媳婦常常買禮物孝順婆婆,而住外地的媳婦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回來就「順便」滿一件禮物。結果婆婆大大的誇獎住外地媳婦的孝順,而住家裡的媳婦卻難得被婆婆肯定。換言之,我們習以為常的「愛」、「關懷」我們反而不知珍惜,不知肯定。這樣對住在家裡的媳婦而言,是很不公平的。這種情況就像雅各一直在犯的偏愛的錯誤。這一點值得我們反省。(包括對女兒、兒子都是)


二、處境下的考驗(42:6-17)

6 約瑟埃及的首相,負責把糧食賣給各地來的人。因此,約瑟的哥哥們來到他面前,俯伏在地上叩拜。7 約瑟一看見哥哥們就認出他們,可是他假裝不認識,嚴厲地問他們:「你們是從哪裏來的?」他們回答:「我們是從迦南來買糧的。」8 約瑟認得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9 他想起從前自己做過的夢,就故意對他們說:「你們是探子,是來偵察我國虛實的。」10 他們回答:「我主啊,僕人不是探子,是來貴國買糧的。11 我們都是兄弟,是老實人,不是探子。」12 約瑟堅持說:「不!你們是來偵察我國虛實的。」13 他們說:「我主啊,僕人本來有十二個兄弟,是同一個父親生的;他住在迦南。有一個弟弟已經死了,最小的弟弟跟我們的父親在一起。」14 約瑟再堅持:「不!我剛才說過了,你們的確是探子。15 我要試一試你們誠實不誠實。我指著王的名發誓:除非你們把最小的弟弟帶到這裏來,我絕不准你們離開。16 你們要派一個人去帶他來;其餘的人監禁在這裏,等你們證實了所說的話。不然,我指著王的性命發誓,你們都是探子。」17於是他把他們拘禁了三天。


約瑟十七歲被賣到埃及(參考創世記37:2),經過十三年,在三十歲時做了首相(參考創世記41:46),又經過七年的豐年(參考創世記41:47),我們不知約瑟的哥哥們是在七年饑荒的第幾年來埃及,但我們可以推算,約瑟至少在埃及住超過二十年以上。

約瑟認得他的哥哥們是很正常,因為超過二十歲之後,外貌改變就比較小,反而約瑟當時才十七歲,外貌還在變,甚至聲音在這年紀也在改變。更何況埃及人都有光頭、除毛的習慣,又加上約瑟穿著官服,講埃及語言,約瑟的哥哥認不得他,是很正常的。

哥哥們來到當時全世界最強帝國的國境,在首相的面前自然要俯伏在地上向他叩拜(參考創世記42:6),這情形恰好應驗約瑟在少年時所做的第一個夢。

來買糧食的人何其多,這種事也用不到首相親自督辦。但是就是如此「湊巧」,居然讓約瑟出現在此,又在此看到他的哥哥們。這在人看來是「湊巧」,卻常是上帝奇妙的安排。遇到這樣的處境也在考驗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就像約瑟之前遇到女主人的誘惑,也是考驗他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此時此刻的處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考驗,他會用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這二十幾年前意圖殺害他的「親哥哥們」。

你有沒有想過,「約瑟第一時間為何選擇不報復?」一個被家人傷得如此深的人,他為何沒有採取報復的手段呢?如果他沒有能力報仇就算了,但是此刻的約瑟,他有能力報復,卻沒有選擇報復。約瑟不是聖人,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他能夠勝過內心累積的痛恨呢?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他內心的情緒,但從約瑟埃及的故事中,我已經說明了,他從一位充滿「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轉變」成為「以上帝為中心」的人。與其說「改變」,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悔改」。因為「悔改」的意思就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向,我去走自己的路,如今尋求上帝的旨意。他雖然有能力去報復,但如今他以上帝為中心,讓上帝來帶領他。

箴言說:「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明智。(箴言9:10)一位敬畏上主的人,上主使他有智慧去處理當下的處境。約瑟用嚴厲的口氣責問他的哥哥們,說他們是探子,是來偵探埃及的虛實。扣上這樣的罪名,在古代是可以處死的重罪。所以約瑟的哥哥們馬上表示他們是兄弟,是老實人,不是探子。換句話說,他們要表達自己的家世是清清白白的。更何況,誰會派自己十個兒子去進行這一趟有危險的任務呢?

在對話中,我們看到這十位兄弟的觀念裡,他們老早認為約瑟被賣到埃及是凶多吉少,因為很少有奴隸能活得很久。這也就是為何他們會說他們「有一個弟弟已經死了(創世記42:13)

在第十五節裡,我們看到約瑟故意捉弄他的哥哥們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他的親弟弟便雅憫是否還活著。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約瑟對他的兄長還存有戒心,這樣的反應是很正常的,畢竟他與哥哥們二十多年未曾見面,也不知他的哥哥們是否仍如二十多年前的兇殘,是不是也會殺害便雅憫

在第十五節裡有一個奇怪的描述,就是約瑟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或「我指著法老的性命起誓」。在聖經裡,約瑟不是一直都很敬畏上帝的嗎?為何要指著王發誓。因為埃及人將法老視為神明,向法老起誓,其意義就是向神明起誓一樣。這情形類似臺灣人喜歡斬雞頭,在神明面前起誓一樣。緊接著,約瑟就將哥哥們拘禁了三天。


三、我是敬畏上帝的(42:18-24)

18 第三天,約瑟對他們說:「我是敬畏上帝的,如果你們接受我的條件,我就饒你們的命。19 為要證實你們是誠實人,你們得留下一個人在監獄裏當人質;其餘的人可以回去,把你們買的糧食帶回去給飢餓的家人,20 然後把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這樣可以證明你們的話真實,你們就不至於被處死。」他們接受了這條件,21 彼此說:「當初我們陷害弟弟,現在受報應了!我們看見他的痛苦,他向我們哀求,我們不加理會!因此我們遭遇這災難。」22 呂便說:「我勸你們不要傷害那孩子,你們不聽;現在這血債該我們來還了。」23 約瑟聽懂他們的話,他們卻不曉得他懂,因為他跟他們談話都有人翻譯。24 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陣,然後回來,挑出西緬,當著他們的面把他綁起來。 


在第十五節我們才看到約瑟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但在第十八節裡,我們卻看到約瑟對哥哥們說:「我是敬畏上帝的」。這二節經文是很矛盾、衝突的,到底這三天發生什麼事呢?經文沒有交代為何前後轉變如此的大。但我們可以去感受與體會,這一切都來得太快,約瑟第一時間沒有報仇已經很不容易了。其實,約瑟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這是當時的法庭用語,宣判、作證者、陳述者,都必須「指著王的名發誓」,就像美國總統就職、法院作證,都會手按聖經發誓。換言之,約瑟在此只是在執行一項司法審判的工作,因為法老就是代表全部的法律。

關三天,哥哥們會再選擇老實嗎?關三天,他們嚇得喪膽麼?不等他們開口,約瑟首先開口:「我是敬畏上帝的」。這句話一定會拉近他們之間彼此的距離。就像,有人告訴你,我也是信仰耶穌的人,這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此,約瑟沒有選擇法庭用語「指著王的名發誓」,而是改用「我是敬畏上帝的」來談,這樣的轉變是很特別的。我覺得這樣用語的改變,是要凸顯約瑟企圖採取「信仰」的途徑,來試驗他的哥哥們。如果用司法來處理,古代「屈打成招」的冤獄時有所聞,但是約瑟沒有用這樣的手段來處理。約瑟說他是敬畏上帝的,更不會用惡毒的方式對待他人及對待他的哥哥們。

約瑟真正的用意,只是想知道父親與弟弟的情況,留下一人當人質是不得以的作法。其實他也關心父親在迦南地還等待兄長們帶糧食回去。果然,約瑟的兄長們接受他的條件了。

在對談中,約瑟並沒有提到自己被賣到埃及當奴隸的事,反倒是他的兄長們感受到,他們今天之所以被囚禁,是和約瑟被他們賣到埃及有關。甚至他們認為這就是一種「報應」(創世記42:21)。從第廿二節呂便所說的話可以看出,出賣約瑟是他們兄弟們心中永遠的痛,雖然過了二十多年,他們的內心還是無法得到釋放。這樣的罪惡與秘密更無法向父親或向他人「坦白」,這件事情一直在他們內心控訴他們的良心。聖經在描述哥哥們有這樣的反應,就已經在說明他們受到良心的苛責,也是一種悔改的表現。他們的自責與悔改,也打動約瑟的心,所以約瑟才轉身退去,哭了一陣。

過去約瑟被拋棄、被傷害的傷痕,如今都在淚水中宣洩出來。他的哭泣,已經不是二十幾年前被賣掉的仇恨之淚,而是被醫治、被釋放的眼淚,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

第廿四節裡,約瑟挑出西緬當人質,可能他聽到呂便當時並沒有附和出賣約瑟的計謀,所以才以二哥西緬為人質;也可能是因為呂便是長子,他必須帶領這次到埃及買糧食的隊伍回去,若是領隊被扣,回程沒有人主責帶隊,意見就容易分歧,遭遇事情時無法有人能夠有力去整合。


四、如何說服老父親?(42:25-38)

25 約瑟吩咐人把哥哥們的袋子裝滿糧食,把錢放回各人的袋子裏,又替他們準備旅途的食物。一切都準備妥當,26 他們就把買來的糧食馱在驢背上,離開了。27 在過夜的地方,他們當中有一個人打開袋子要餵驢,發現錢還在袋裏,28 就對兄弟們說:「他們把錢還給我了!你看,就在我袋子裏!」他們都驚惶失措,戰戰兢兢地說:「上帝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呢?」29 他們回到迦南,到父親那裏,把經過的事一一告訴他。30 他們說:「埃及首相嚴厲地對我們說話,指責我們是去偵察他們的國家。31 我們回答:『我們是老實人,不是探子;32 我們一共有十二個兄弟,都是同一個父親生的。有一個弟弟死了,最小的弟弟留在迦南陪伴父親。』33 那首相卻說:『我要試一試你們誠實不誠實。你們要留一個人在這裏,其餘的可以回去,把糧食帶回去給飢餓的家人,34 然後把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這樣我就相信你們是誠實人,不是探子。我會把你們的兄弟還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在這裏居留,作買賣。』」35 後來,他們把糧食倒出來的時候,個個都發現自己的錢包還在袋子裏。他們和父親一看見錢包,都很害怕。36 雅各對他們說:「你們要我失掉所有的兒子嗎?約瑟完了!西緬也完了!現在你們要把便雅憫帶走!災殃都歸到我身上來!」37 呂便向他父親保證說:「如果我不把便雅憫帶回來,你可以殺我那兩個兒子。把小弟弟交給我照顧,我一定帶他回來。」38 但是雅各說:「我這個兒子不可跟你們去!他親哥哥死了,現在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在路上可能遇到意外的事。你們要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進墳墓嗎?」


約瑟吩咐人把哥哥們的袋子裝滿糧食,把錢放回各人的袋子裏,又替他們準備旅途的食物。一切都準備妥當」,這樣的描述已經很清楚的說明,約瑟早已經得到釋放,沒有將仇恨放在內心之中。

在大饑荒的時代裡,物價飛漲,有錢也困難買到食物,他們居然可以不用花費一分錢可以買到糧食,真正是卯死了。但是,這件事情對十個兄弟來說,他們的感覺則是完全不一樣;在他們看來那簡直就是一種不好的徵兆!因為他們曾經被囚禁三天,又被扣上「探子」的罪狀,如今他們發現買糧的錢居然還完整的放在他們的錢袋裡,這對他們來說「是禍不是福」,他們擔心將會有更大的「災難」發生在他們的身上。聖經描述說:「他們都驚惶失措,戰戰兢兢地說:「上帝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呢?」

他們不知道約瑟特別交代僕人將錢還他們,約瑟還另外為他們準備了旅途中需要的食物。換句話說,他們買的糧食不需在回到家的途中就使用,而是可以完完整整地將所買的糧食交到父親雅各的手中。

他們回到家之後,就將去埃及買糧的過程詳實的告訴父親。這一段話當中,我們仔細一點就會發現他們少說了一段,多增加了一句。少了他們被拘禁三天的事,增加一句話,就是第卅四節最後一句:「你們也可以在這裏居留,作買賣。」我們在前面看不到約瑟有說過這樣的話。少說了一段,多增加了一句,感覺都是為了讓老父親安心的,甚至連袋子裡發現錢原封不動的被歸還回來一事也沒有提起。有可能是他們感受到迦南地無法讓他們度過如此大的饑荒,說這樣的話,可以讓老父親安心,至少未來還有一個去處。

最後來看第卅五至卅八節。後來,他們把糧食倒出來的時候,個個都發現自己錢包還在袋子裡。其實在第廿七節時,他們在回程時就已經發現錢還在袋裏。在這裡是特別要做給老父親看的。

雅各看見錢包,就完全接受孩子們的說法,唯有這樣才能讓父親相信埃及首相要求看到便雅憫的事。雅各對他們說:「你們要我失掉所有的兒子嗎?約瑟完了!西緬也完了!現在你們要把便雅憫帶走!災殃都歸到我身上來! 

呂便向他父親保證說:「如果我不把便雅憫帶回來,你可以殺我那兩個兒子。把小弟弟交給我照顧,我一定帶他回來。 

但是雅各說:「我這個兒子不可跟你們去!他親哥哥死了,現在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在路上可能遇到意外的事。你們要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進墳墓嗎?

他們所說、所做的,確實使得雅各相信這一切的真實性。但雅各想到失掉了約瑟,現在又失掉了西緬,甚至還會失掉他最疼愛的便雅憫。這對年老的雅各來說,確實是難以承受之痛。 


這一段兄弟相會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教導呢?


一、犯罪,使人活在不安的陰影下

美國白宮的總統檔案室裡,保存一封信件。這封信是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寫信給美國22任總統克利弗蘭(Cleveland, Grover 1893-1897),信中寫著:「親愛的總統,我做了一件對不起國家的事,因為我昧著良心,用了使用過而沒有蓋郵戳的郵票,心中感到很後悔,我現在願意賠償,請總統先生赦免。」這封純真可愛的信,一直被保留下來,成為白宮裏所有信件當中,最受重視和珍貴的一封。這件事情大約發生在125年前,良心使得小男孩懺悔。

從創世記四十二章,我們也可以看到約瑟的哥哥們,因為犯罪,使他們一直活在不安的陰影下。當約瑟看到他的哥哥們時,他並沒有提到自己被賣到埃及當奴隸的事,也沒有立即報復。反倒是他的哥哥們感受到,他們今天之所以會遇到這種情況,是和當時出賣約瑟有關,甚至他們認為這就是一種「報應」。

聖經描寫約瑟的哥哥們有這樣的反應,就是一種悔改的表現。聖經也要通過這一件事讓我們知道:犯罪,將使人活在不安的陰影下,直到所犯的罪得到報應為止。換言之,這就是良心的苛責。至少這樣的人,還有的救,還懂得反悔。但是有一種人,犯了罪之後,心裡根本不會不安,正如俗語所說「良心被狗咬去」,這樣的人確實很可憐。

我們也常聽到「基督徒是個罪人」,這句話對了一半。因為良心使我們知道自己是罪人,需要上帝的赦免。但是,我們不能一輩子都當罪人,反而要時刻懂得反省,過著聖潔的生活,要像天父一樣的完全。所以,「基督徒是個罪人」說對了一半,若說「基督徒是追求成聖的罪人」或許好一點。

也盼望上帝的靈不斷提醒我們的良心,使我們對罪能夠有敏感的心,時刻反省罪,追求成聖的生活。


二、伸冤在上帝,上帝必定施行公義

一開始我就提醒說,來買糧食的人何其多,這種事也用不到首相親自督辦。但是就是如此「湊巧」,居然讓約瑟出現在此,又在此看到他的哥哥們。這在人看來是「湊巧」,卻常是上帝奇妙的安排。遇到這樣的處境也在考驗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就像約瑟之前遇到女主人的誘惑,也是考驗他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此時此刻的處境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考驗,他會用什麼樣的信仰態度來面對這二十幾年前意圖殺害他的「親哥哥們」。

想想,每當我們想到「報復」時,心中忿忿不平時,我們會採取什麼樣的信仰態度呢?

使徒保羅曾經寫信給羅馬的教會說:「朋友們!不要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定報應』。」(羅馬書12:19保羅的話提醒我們,一個重要的態度,就是不要「以暴制暴」,就像耶穌提醒我們,傳統教導我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是上帝要我們為仇敵祈禱:「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馬太福音5:44)。就像保羅深信的,上帝是公義的上帝,祂必定會審判人類所犯的罪行,因為「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定報應」。

赦免及交託給上帝,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信仰功課。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另一世界的傳言》一書,記錄了一則非常奇妙的故事。在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一次聽證會上,警察布瑞克坦承過去曾夥同其他警員射殺一位18歲男孩,甚至放火燒了男孩屍體。8年後,布瑞克重回舊地,逮捕男孩的父親,並強迫其妻眼睜睜看丈夫被活活燒死。當失去丈夫與孩子的老婦人被法官詢問:「您想要從布瑞克先生得到什麼?」她只希望布瑞克帶她去丈夫葬身之處,為自己的先生掘土立墳。之後,老婦人多了一個要求:「布瑞克先生奪走我家人的性命,但我還是有很多愛可以付出。我希望他每個月有兩次來貧民區跟我共度一天,讓我作他的母親。我也希望布瑞克先生知道,上帝已經赦免他,所以我也已經原諒他。我願意擁抱他,讓他知道我的原諒是真的。」當老婦人說完,法庭內眾人自然唱起〈奇異恩典〉詩歌,布瑞克則因心情激動不已而昏厥。

這個故事中,婦人面對一再傷害她家人、使她家破人亡的人,最後仍選擇饒恕,因為她真實經歷上帝的饒恕。


屠圖主教在《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中,記錄了許多撼動人心的場面,例如警察為爭取特赦而披露的殘酷凌虐細節,讓人不免懷疑人性邪惡的底線;但若缺乏特赦做為誘因,許多家屬永遠將不知道失蹤者的下落真相。委員會讓受害者有機會直抒胸臆,而不是在法庭上被對造律師咄咄逼人,或在法庭既有的程序間支離破碎地再現。苦痛得以公開訴說、被肯認的療癒功能是真相委員會的一大特色。

約瑟的故事中,引領我們去探討如何修復、創建和好的關係之可能性。以現代的用語就是「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或譯:修復式司法)基於「和平創建」(peace-making,或譯:和平締造)的思維,主張處理犯罪事件不應只從法律觀點,而是也應從「社會衝突」、「人際關係間的衝突」觀點來解決犯罪事件。

約瑟沒有再採取「我指著王的名發誓」的司法舉動,而是採取「我是敬畏上帝的」的關係舉動。

「修復式正義」是一種以積極態度匯聚各方力量,以修復受損社會關係的司法活動與過程,其核心思想乃在使傳統的「懲罰」、「矯正」轉型為「修復」,最後是要使關係得以「癒合」。

真正的正義不是懲罰,而是修復,不一定是恢復到先前的狀態,而是恢復到人應該有的良知樣貌。屠圖主教在《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說:「在我信仰的希伯來和基督教的教義中,上帝是充滿慈悲和愛心的。上帝尋求的不是懲罰、毀滅或把我們置於死地。祂總是不懈地努力著,幫助和撫慰我們、讓我們恢復與和解、讓我們重新獲得我們生就應有的豐富而充實的生活。現在,對殺害我女兒的兇手,我就要行使這樣的正義。」(230)

寬恕不只是利他,也是利己的最佳方式。使你失去人性的東西必然使我也失去人性。寬恕使我們更加堅韌,在經歷種種剝奪人性的行徑後,還能夠生存下來並保持自己的人性。約瑟正是給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掌握權柄的約瑟為何沒有選擇報復手段?

2.約瑟為何要說「我指著王的名發誓」,又為何要說「我是敬畏上帝的」,這二者是否矛盾衝突?

3.今日的臺灣處境下,有哪些層面是我們可以落實「修復式正義」的項目?請為此代禱。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創世記41:1-36@上帝的攝理

上帝的攝理
2021.3.2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創世記41:1-36

● 埃及法老所做的夢,沒有提到「上帝」在夢中說過甚麼話。
●「七」的神聖數字,透露出上帝在其中的旨意與攝理。

●「好天著存雨來糧」(Hó-thiⁿ tio̍h chhûn hō͘ lâi niû)
● 上帝不僅掌管氣候、生態、時機,還掌握人的記憶。

一、上帝的啟示(41:1-13)

● 上帝對人的啟示很「多元」。
● 上帝對我們最完整的啟示就是在「耶穌基督裡」,耶穌的教導「成全」了我們對律法的認識,耶穌的死與復活顯明上帝救贖的奧秘。

● 巫師、占星家都是古代人視為「智者」屬於祭司、統治階級,可以與「上天、神明」溝通。

二、法老的煩惱(41:14-24)

● 頭髮和鬍鬚容易藏污納垢,古埃及在進行宗教儀式的時候,更是要將身體徹底地清洗乾淨,面見有如神明的法老時也是。
● 約瑟的生命態度是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成「以上帝為中心」(40:8;41:16),因為他敬畏上帝,上帝就賞賜智慧給他。

● 法老又說:「可是沒有人能夠替我解夢。」這讓我們看到人的有限與束手無策。

三、跨越族群的啟示(41:25-36)

● 約瑟說:「上帝已經把自己要做的事預先告訴陛下了。」凸顯有一位上帝是超越被埃及人視為神明的法老,上帝的超越也是普世性的。

四、做對的決策(41:37-46)

● 埃及法老做了一個裁決說:「因為有上帝的靈跟他同在」。
● 作為一位統治者法老做出「正確的決策」,就是人民與國家的祝福。

● 埃及歷史上由希克索人(Hyksos,意思是外來者)所建立的「埃及第二中期」。

今天這一段故事,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通過我們的見證,使人認識到上帝

● 約瑟說:「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40:8)
●「陛下,我自己不會解夢,但是上帝會給你吉祥的解釋。」(41:16)

● 法老對約瑟說:「上帝既然把這一切指示你,你一定比誰都有智慧,更有遠見。我要派你治理我的國;我的人民都要服從你的命令。」埃及王的決定已經很明顯地表示出,他從約瑟的見證中,認識到上帝。

● 我們可以從約瑟的身上學習到一位職工的信仰態度。
1.始終存著「敬畏上帝」的態度。
2.以上帝為中心,也不報復。
3.好管家的積極態度。
4.榮光歸於上帝。

二、仔細發掘上帝的攝理,知道上帝才是全地唯一的主宰
● 無論是自然生態或是整個約瑟的故事,背後最重要的主角就是上帝本身。
● 耶穌說:「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馬太福音5:45)

問題討論:
1. 聖經中上帝常用何種方式向人啟示或說話?聖經作為上帝啟示的「文本」,你如何通過聖經得到啟示?
2. 約瑟「以上帝為中心」的態度,讓法老知道有一位超越的上帝。對照約瑟的信仰態度,我們如何向人傳福音?
3. 在你的經驗裡,上帝在哪些地方有明顯的「攝理」?

JOSEPH INTERPRETING PHARAOH'S DREAM , 1893

Artist: Reginald Arthur (British)


講道篇

上帝的攝理

2021.3.21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創世記41:1-36


在第四十章時,我們看到約瑟在監獄裡替司酒長解夢時,他告訴司酒長說:「當你一切順利的時候,請記得我,替我在王面前說話,幫我出獄。(創世記40:14)

第四十一章第一節開始就告訴我們「兩年後」,埃及王做了一個夢。換言之,原本司酒長答應要替約瑟伸冤,結果一拖就是二年,換言之,這二年來司酒長恢復他的權勢,卻也忘了他的「恩人」。雖然,位高權重的司酒長「忘記」在監獄裡面無權無勢的奴隸約瑟,但是上帝卻不會忘記祂的僕人。這就是聖經要告訴我們的,被上帝記念勝過於被人紀念。 

創世記第四十一章談到有關埃及法老所做的夢,這夢是關於埃及未來所會遇到國家的景況。對夢的描述上,沒有隻字半語提到「上帝」在夢中說過甚麼話。但是夢中卻以「七」這個代表希伯來人的上帝的神聖數字來說明,就已經讓我們知道,這樣的夢和將要發生的事,都是出於希伯來人的上帝的旨意與攝理。因為,創世記第一章就向我們介紹希伯來人的上帝用「七天」創造天地。

雖然埃及王的夢裡都沒有提到上帝,但是通過「七」這個數字,讀者就應該要知道,是這位創造天地的上帝在攝理萬事。我們可以這樣想:是誰有能力使天地變色?是誰有能力使天下雨,使五穀豐收?或是使大地荒廢到無法收成?除了上帝又有誰有這種能耐?沒有,除了上帝以外,絕對沒有一個人有這種能力。就連被埃及人視為太陽神化身的法老,也是沒有辦法左右氣候、生態。最近臺灣缺水,我們也看到台中市長與中部的大廟舉辦「祈雨法會」還是沒有下雨,這都是讓我們看到,人真的很有限。人啊!我們應該要善用上帝給人的智慧「未雨綢繆」,台語諺語說:「好天著存雨來糧」(Hó-thiⁿ tio̍h chhûn hō͘ lâi niû)

埃及法老做夢的故事裡,我們發現上帝不僅掌管氣候、生態、時機,還讓司酒長恢復「二年前」的記憶,這要說明上帝掌管過去的時間,掌管此刻的時間,甚至是未來要發生的時間。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出「天下萬事都有定期,都有上帝特定的時間(傳道書3:1),也都有上帝的旨意在裡面。這就是約瑟所說的:「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的。(創世記40:8)即使是要了解夢境的意義與啟示,這樣的能力也是來自上帝的恩典。總之,只有當我們謙卑在上帝面前,我們才能發現上帝奇妙的作為。

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今天的經文內容:


一、上帝的啟示(41:1-13)

1 兩年後,埃及王做了一個夢:他站在尼羅河畔,2 看見七頭又肥又壯的母牛從河裏上來,在岸邊吃草。3 接著,有七頭又瘦又弱的母牛也從河裏上來,站在岸上那七頭母牛旁邊;4 這七頭又瘦又弱的母牛把那七頭又肥又壯的母牛吃掉了。這時王就醒了。5 他又睡著,做了另一個夢:他夢見有一棵麥莖長了七個又飽滿又成熟的麥穗,6 接著又長出了七個枯瘦、被東風吹焦的麥穗;7 這七個枯瘦的麥穗把那七個飽滿的麥穗吞了下去。王醒後才知道這是一場夢。8 第二天早晨,王煩惱不安,派人召集埃及所有的巫師和占星家到跟前來,把他的夢告訴他們,但是沒有人能夠替他解夢。9 這時候,司酒長對王說:「今天我想起了自己的過錯。10 有一次,陛下震怒,下令把膳務長和我監禁在侍衛長府內的監獄。11 一天晚上,我們兩人都做了夢,各人的夢有不同的意思。12 當時有一個跟我們同囚的希伯來青年在那裏,他原是侍衛長的僕人。我們把自己的夢告訴他,他就替我們解夢。13 結果,事情都照他解釋的實現了:陛下恢復了我的職位,卻把膳務長掛起來。」


說到啟示,從創世記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上帝對人的啟示很「多元」。有直接講話的,有在異象中,有透過使者或是他人的,有時也在我們的內心、反思裡。在約瑟的故事中,特別透過「夢境」,第一次是自己做夢,另外二次都是為別人解釋夢境。

我們要知道今日上帝要對我們啟示、說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聖經」,因為他們那個時代還沒有聖經,因為上帝拯救的故事還沒完成。上帝對我們最完整的啟示就是在「耶穌基督裡」,耶穌的教導「成全」了我們對律法的認識,耶穌的死與復活顯明上帝救贖的奧秘。

今日基督徒啊!我們不需要尋求「做夢」得到啟示,而是要好好認真的透過耶穌的眼光來認識聖經的啟示,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現在我們來看埃及王所做的夢。埃及王夢到他站在尼羅河畔,看到兩件事。為何強調這個夢是在尼羅河畔發生的呢?尼羅河的意思就是「生命之河」,因為尼羅河埃及生存的命脈。尼羅河下游的地方,就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尼羅河三角洲」,是古代世界的糧倉,那是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以前每年都會氾濫一次,帶來很肥沃的土壤和各種生物群,可以出產足夠的糧食給埃及人民,甚至可以幫助附近的人民免於饑荒。埃及王夢到他站在尼羅河畔,所要表達的就是這二個夢都與埃及的「生命」息息相關。

可惜,196019埃及政府在蘇聯的技術支援下,開始在尼羅河上游建造一座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水壩亞斯文大壩,這座大水壩蓋了十年才完成,但是它卻改變了尼羅河下游的生態,現在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年氾濫了,可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下游地區的土壤鹽鹼化日益嚴重,土地已經在逐漸貧瘠,且沙漠化。科學家們也發現:為了要使農作物生長的好,只好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結果是使已經在貧瘠中的土地更加惡化。這種結果恐怕是當初作這種建造水壩之決定所想像不到的吧。

在此,埃及法老做兩個夢,第一次是夢見七隻肥牛和七隻瘦牛;第二次是七枝飽滿和七枝枯瘦的麥穗;但肥牛竟被瘦牛吃掉,飽滿的麥穗被枯瘦的吞吃掉,這種違反一般常理現象的夢,當然會使人驚嚇,就連被埃及人民視為「神明」的法老自己也感到相當不安。法老在埃及被視為神明,類似在中國封建傳統裡的「天子」,掌握全國的軍政、司法、宗教大權,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統治者。這也讓我們清楚知道法老也只不過是人而已。

第二天早晨法老馬上召集全國「所有的巫師和占星家」,巫師、占星家都是古代人視為「智者」屬於祭司、統治階級,可以與「上天、神明」溝通。但是,這些被視為最有智慧的人,同樣也無法解釋埃及法老所做的夢。這時候,司酒長才想起曾經替他解夢的約瑟,便推薦給埃及王。

聖經的作者在這裡要強調的就是:埃及法老自己就是神明,和被人看成是有智慧的人巫師和星象家,都無法解釋法老所做怪異的夢,因為使人有這樣的夢的,就是上帝;因此,要解釋這樣的夢,就必須是上帝所賜給的智慧才有辦法。同時,也告訴我們上帝的智慧與攝理高過世間的假神,也高過世間所有智慧的人。


二、法老的煩惱(41:14-24)

14 王派人召約瑟來。他們連忙帶他出獄;他修了臉,換了衣服,來到王面前。15 王對他說:「我做了一個夢,沒有人能夠解釋;我聽說你會解夢。」16 約瑟回答:「陛下,我自己不會解夢,但是上帝會給你吉祥的解釋。」17 王說:「我夢見自己站在尼羅河畔。18 有七頭又肥又壯的母牛從河裏上來,在岸邊吃草。19 接著,有七頭又瘦又弱的母牛上來,是我在埃及從來沒有看過的瘦牛。20 這些又瘦又弱的牛把那七頭肥壯的牛吃掉了,21 卻仍然是那麼瘦弱,看不出牠們吞下了肥壯的牛。這時,我醒了。22 我又做了一個夢:我夢見有一棵麥莖長了七個又飽滿又成熟的麥穗,23 接著又長出了七個枯瘦、被東風吹焦了的麥穗。24 這些焦瘦的麥穗把那七個飽滿的麥穗吞了下去。我把這些夢告訴巫師,可是沒有人能夠替我解夢。」


第十四節記載約瑟被帶去修臉、換衣服。「修臉」的意思是「刮光」,古埃及人全身都是除毛的,男女都是光頭,再戴上髮帽等裝飾。古埃及人特別愛乾淨,他們不僅每天早晚要各洗一次澡,而且還要每隔三天把全身刮一遍。容易藏污納垢的就是頭髮和鬍鬚,在進行宗教儀式的時候,更是要將身體徹底地清洗乾淨,面見有如神明的法老時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清潔,他們乾脆將頭髮和鬍鬚全部剃掉。

埃及王一見到約瑟就希望約瑟馬上替他解夢,但是約瑟卻回答國王說:「陛下,我自己不會解夢,但是上帝會給你吉祥的解釋。(創世記41:16)這是約瑟出獄見法老的第一句話,這句話和先前對司酒長和膳務長所說的意思一樣,約瑟說:「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的。」我之前已經說到約瑟的生命態度是從「以自我為中心」轉變成「以上帝為中心」(40:841:16),因為他敬畏上帝,上帝就賞賜智慧給他。

接著第十七節埃及法老開始說他所做的夢給約瑟聽。說到七頭又瘦又弱的母牛時,國王還補充說:「是我在埃及從來沒有看過的」。因為國王有權力下令收集全國的珍奇異獸給他,雖然他看過極為瘦弱的母牛,但比不上夢境中的瘦弱。而且,瘦的牛居然能把肥壯的牛吃掉。第二個夢更是詭異,有七個又飽滿又成熟的麥穗,居然被七個枯瘦、被東風吹焦的麥穗吞下去。這二個夢境都非常違反常理的現象,對埃及王來說確實能引起煩惱與不安。

說完二個夢境之後,法老又說:「可是沒有人能夠替我解夢。」這讓我們看到人的有限與束手無策。人生中,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瓶頸、抉擇,希望透過我們所知的專家、有智慧的人得到解答或幫助,但往往卻無法得到解決之道。法老的話,就是在說出自己的有限與無奈,這樣的遭遇不是一般人的煩惱,就連當時世界最大帝國的統治者,也是難以避免的。


三、跨越族群的啟示(41:25-36)

25 約瑟對王說:「其實這兩個夢可以當作一個夢解釋,有相同的意思。上帝已經把自己要做的事預先告訴陛下了。26 那七頭肥壯的母牛代表七年,那七個飽滿的麥穗也代表七年;這兩個夢有相同的意思。27 接著上來的那七頭瘦弱的母牛和那七個枯瘦、被東風吹焦了的麥穗都代表七個荒年。28 就像我剛剛奉告陛下的,上帝已經把自己要做的事預先指示陛下了。29 埃及全境將有七個前所未有的豐年,30 接著有七個荒年。饑荒將毀壞埃及全境,使人忘記從前有過豐年;31 饑荒嚴重得使人再也記不起從前的豐年。32 陛下重複做了兩個夢,這表示上帝決意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他的計劃。33 「因此,我建議陛下起用有智慧有遠見的人,派他管理國政,34 並指派其他官員,在七個豐年期間,徵收全國農產物的五分之一。35 命令他們在將要來臨的豐年期間收集五穀,在各城儲備糧食,派人管理。36 在接踵而來的荒年期間,這些囤糧可以供應全國人民,使人民不至於餓死。」


約瑟立即為埃及王解夢,他指出這兩個夢可以當作一個夢來解釋,因為兩個夢有同樣的意義。特別注意第廿五節下,約瑟所說的話「上帝已經把自己要做的事預先告訴陛下了。」這句話已經在凸顯有一位上帝是超越被埃及人視為神明的法老,上帝的超越也是普世性的,上帝不僅是在迦南雅各家族的神,更是凌駕埃及法老的神,就是這一位上帝要向法老啟示祂的計畫。

此外,我們也要知道,約瑟不會因為埃及法老與他是不同民族,就拒絕將上帝的啟示告訴他,反而在第廿八節約瑟再次重複說:「上帝已經把自己要做的事預先指示陛下了。」上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祂不僅在祂的選民中啟示,也向未認識祂的人啟示,換言之,不同宗教、文化、種族裡也可能透露出上帝的啟示。甚至,上帝的旨意與攝理也關乎所有的民族和人類的歷史。

約瑟解釋國王的夢,就是說埃及必先有七個豐年,跟著是七個荒年,由於荒年的饑荒極其嚴重,使人記不起從前有過七個豐年(參考創世記41:31)。因為重複的兩個夢,表示上帝決意快快實現祂的計畫。故此,約瑟建議埃及王起用一位有智慧和遠見的人來管理國政,在豐年時徵收五分之一的農產物,以防備接踵而來的荒年(參考創世記41:36)


四、做對的決策(41:37-46)

37 王和他的臣僕都贊成這政策。38 於是王對他的臣僕說:「我們再也找不到比約瑟更理想的人,因為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39 王對約瑟說:「上帝既然把這一切指示你,你一定比誰都有智慧,更有遠見。40 我要派你治理我的國;我的人民都要服從你的命令。在本國,只有我的權力高過你。41 現在我任命你作埃及的首相。」42 王拿下自己手指上的印章戒指,把它戴在約瑟的手指上,又把上等麻紗製成的外袍披在約瑟身上,把金項鍊掛在約瑟的脖子上。43 他又讓約瑟坐第二號御車,有警衛前導,一路喊著:「迴避!迴避!」這樣,約瑟被任命為首相,治理埃及全國。44 王對約瑟說:「我是王,但在埃及全境,如果沒有你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准隨便行動。」45-46 王賜約瑟一個埃及名字,叫撒發那特‧巴內亞,又把希利坡里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兒亞西納給他作妻子。 約瑟三十歲時開始為埃及王效勞;他離開王宮,到埃及各地視察。


我們很快來了解第四十一章卅七至四十六節的內容。埃及法老做了一個裁決,他說:「因為有上帝的靈跟他同在」。這句話表示法老王肯定約瑟所傳講的信息是來自上帝的,他的權威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來自上帝。使法老王和所有的文武官員都信服。這也讓我們看到,因為約瑟「以上帝為中心」的生命態度在敬畏上帝,上帝就賞賜智慧給他,不僅這樣,約瑟的信仰態度和所做的見證,也深深影響埃及王對上帝的認識。因為埃及法老在埃及人民的心目中是至高太陽神的化身,當埃及法老說出:「因為有上帝的靈跟他同在」時,已經顯示出埃及王對耶和華上帝的攝理有新的認識。

此時約瑟已經是三十歲,他解夢、將上帝的啟示明白闡述,也讓埃及最有智慧的巫師和星象家折服。因此,在法老看來,在埃及全國是沒有一個人會比約瑟更有智慧了。所以他就即刻任命約瑟為首相,來執行約瑟自己所建議的糧管政策,以備七年後大饑荒的來臨。在此,我必須肯定一下法老,他懂得識英才,不害怕有人來動搖他的地位,作為一位統治者法老做出「正確的決策」,就是人民與國家的祝福。

「戒指」是表示身分和權力的記號(參考路加福音15:22)埃及王將自己的印章戒指給約瑟,這個戒指是法老發布命令的印章,代表約瑟從今以後是法老的代言人。穿上麻紗製成的外袍,即當時的「官服」。出入也有專門的馬車,經文說「第二號御車」,就已經表達出約瑟成為全埃及第二號人物,只在法老之下。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埃及國王會任命一位奴隸,又是外國人來擔任如此重要的責任。根據埃及歷史來看,此時埃及的統治者是來自亞洲,而不是埃及本地人。就像中國的歷史裡面,也有數個外來的統治者,例如「大元大蒙古國」、「大清帝國」。滿人的皇帝被信奉佛教的藏人和蒙古人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他的皇冠上就有一個菩薩的黃金雕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漢人的皇帝「獲此殊榮」。[參考:大清帝國史權威日裔美國歷史學家羅友枝(Evelyn S. Rawski),《最後的皇族: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

約瑟可以擔任首相,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此時的埃及是來自亞洲地區的統治者,埃及歷史上由希克索人(Hyksos,意思是外來者)所建立的「埃及第二中期」。同樣是來自亞洲約瑟,就很自然地被接納為首相。也因此,約瑟才有可能以一位亞洲人的身份治理埃及。之後,這些外來統治者被埃及原住民打敗,埃及進入「新王國時代」才發生摩西帶領希伯來人甚至是其他外族出埃及的故事。

這真的是太奇妙了,若不是上帝在歷史中攝理,若不是上帝看顧約瑟,記念以色列選民,這些事情是不可能奇妙的發生。


今天這一段故事,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通過我們的見證,使人認識到上帝

自從約瑟被賣到埃及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見證。在第卅九章三至四節,他的主人波提乏發現上主跟約瑟同在,就讓他管理他的家務和所有的一切。當約瑟被關入監之後,監獄長也將監獄的事務交給他,因為上主和他同在(創世記39:21-22)。當約瑟在向司酒長、膳務長解夢時,我們看到約瑟做了見證,主動說明:「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40:8)。當埃及王要約瑟替他解夢時,約瑟也做了見證,他說:「陛下,我自己不會解夢,但是上帝會給你吉祥的解釋。」當約瑟為國王解夢之後,王對約瑟說:「上帝既然把這一切指示你,你一定比誰都有智慧,更有遠見。我要派你治理我的國;我的人民都要服從你的命令。埃及王的決定已經很明顯地表示出,他從約瑟的見證中,認識到上帝。

通過約瑟的見證,使埃及王認識到上帝。同樣在初代教會裡,基督徒也是通過見證讓人認識耶穌就是基督。其實最好傳福音的方法就是見證,無論是信徒個人的見證,或是教會的見證都是。教會至今約二千年,就是通過無數的信仰前輩的見證來使人認識上帝的。

法老對約瑟的信任就是最好的見證之一。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被雇用的,也因此我們可以從約瑟的身上學習到一位職工的信仰態度。

首先,約瑟始終存著「敬畏上帝」的態度,當他被親人出賣,被女人人陷害入監,他沒有離棄上帝,反而是更加倚靠上帝。試想你在工作上是否遇見被出賣,被同事惡意中傷。當你遇到這些事情時,你是去攻擊,去硬碰硬,還是像約瑟的生命態度,在困境中更加倚靠上帝,更加敬畏上帝。

其次,從約瑟的身上學習到一位職工的信仰態度就是「以上帝為中心」,也不報復。約瑟不因為他被埃及人囚禁,就心生怨恨,也不因司酒長的背信進而報復。他的心胸開闊,EQ很高,這樣的人確實是老闆得力的助手。其實約瑟向來忠於交付他的任務,無論在波提乏的家中,在獄中,也包括將來在法老的家中,他都是一位忠心的和謙卑的僕人。

第三,就是有著「好管家的積極態度」。當約瑟為法老解答夢的意思後,他很積極做個計畫,就是在七個豐收年抽稅五分之一,以利渡過七個荒年。

第四,就是「榮光歸於上帝」。這是約瑟的信仰最要緊的信仰告白,因為他在解夢時,就先表明「解夢的才能是上帝所賜的」,而法老也因此體會到「因為有上帝的靈跟他同在」。在此我們也要認識到,基督徒在事業上成功,不過是上帝至高計畫的一部份,有此認識,我們就不至於在成功時顯得驕傲,而忘記謙卑地榮耀上帝。

通過以上約瑟四項的信仰態度,讓我們知道原來我們在工作上的態度,就是使人認識上帝最好的見證。


二、仔細發掘上帝的攝理,知道上帝才是全地唯一的主宰

這段經文裡面,我們看到夢境、氣候、生態,都在上帝的攝理裡面。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去親近自然,去認識上帝創造的一切,去發掘上帝在其中的攝理。

上帝透過世界萬物給予我們啟示,如:螞蟻沒有元帥,卻各司其職,懶惰的人去看一下就會知道該如何勤奮。貓、狗、動植物都有他的智慧,很難想像上帝創造了一個無聲的機器(植物),從小小的幼苗使他經歷風雨成長茁壯成龐然大物,我們需要用心去觀察世間萬物,都有上帝的啟示。

無論是自然生態或是整個約瑟的故事,背後最重要的主角就是上帝本身。約瑟埃及王說:「上帝已經把他自己要做的事預先告訴陛下了。」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上帝也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對非選民的埃及人啟示祂的旨意。

耶穌曾經告訴門徒說:「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馬太福音5:45)

這是很重要的認識。我們不能將上帝限制在選民的範圍中,而要知道上帝是自主的上帝,祂的權能超過人所想的。我們往往將上帝侷限在「教會」裡面,上帝的計畫、作為比我們想想的還大。

正確的信仰觀念應該像約瑟所表現地,是要幫助別人認識上帝的旨意,而不是當判官,替上帝決定事情。換言之,我們的職責就是傳達上帝的旨意。

當我們看到別人在行善時,我們要鼓勵他們,因為行善是上帝所喜歡地。但是用行善來換取功德,這就不是上帝的旨意。遇到此情況,我們該如何做呢?恰巧約瑟的表現可以給我們參考,他幫助國王認識到上帝的旨意。同樣地,我們要肯定行善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我們要傳達上帝的旨意。


問題討論:

1.聖經中上帝常用何種方式向人啟示或說話?聖經作為上帝啟示的「文本」,你如何通過聖經得到啟示?

2.約瑟「以上帝為中心」的態度,讓法老知道有一位超越的上帝。對照約瑟的信仰態度,我們如何向人傳福音?

3.在你的經驗裡,上帝在哪些地方有明顯的「攝理」?


(劉榮主長老對3/21講道回應詩)
上帝的攝理
1、天地萬物藏奧秘
      相互效力神攝理
      早時啟示有夢境
      今日讀經尋旨意

2、約瑟解夢靠上帝
      勇敢見證神能力
      法老虛心接近神
      福國救民又利己

3、上帝啟示及萬民
      恩典普世貫古今
      虛心體察神大愛
      引人歸主得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