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

使徒行傳17:1-34擾亂天下的人

擾亂天下的人
2019.1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待降節第二主日
使徒行傳17:1-34

歐洲馬其頓的腓立比,有二個婦女的事故被記載下來:
1.呂底亞是經濟、社會地位高的婦女。
2.為人卜卦算命的女奴,是被剝削的社會最低層。

一、擾亂天下的人(17:1-15)
遇到迫害,保羅和西拉為何仍選擇「繼續」他們的旅程?
從羅馬到馬其頓,跨過亞得里亞海到中東的伊革那大道(Egnatian Way)
 「帝國」軍隊威嚇與鎮壓的馬蹄聲
 「上帝國」使者傳遞釋放人的福音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馬書1:16)
為何保羅要用「辯論」的方式向猶太人傳福音?
米示拿〉(Mishnah):「一切為上天之名而進行的爭執,其結局都將是永恆的;而一切不為上天之名的,其結局都不能永恆。

為何猶太人控告保羅與西拉是「擾亂天下的人」?
他們違反皇上的諭令,說是另有一個王,名叫耶穌。

帝國的政權勒令人民要高舉「凱撒是主」,但是早期教會卻宣認「耶穌是主」。
這群不聽命帝國的人,通常是被冠上「擾亂天下的人」。

二、每天查考聖經(17:10-15)
庇哩亞的猶太人,比較開明,包容力很夠。
原本猶太人很排斥外邦人,但他們查考聖經之後,卻是接納外邦人。
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
南非神學家Gerald West說:「在南非我們曾經發現聖經帶來死亡」

三、希臘思想的殿堂雅典(17:16-21)
在希臘思想的殿堂裡,保羅被雅典的人藐視為「走江湖的」、「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

「伊壁鳩魯派」:認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和滿足,遠離痛苦。
「斯多亞派」:哲諾(Zeno)所創,強調順從「理性」。

「亞略巴古」即「戰神的山」,在當時最有學問的人會被邀請在此演說、辯論、對話。

四、思想殿堂的頂端亞略‧巴古(17:22-34)
「獻給不認識的神」的祭壇。這類的祭壇在雅典很多,

保羅引用在這之前六百年,雅典詩人伊皮麥尼德(Epimenides)的典故

保羅以「不認識的神」來講道,三大重點:
1.上帝是創造的上帝,是天地的主
2.我們都是上帝的子女(使徒行傳17:29)
3.上帝希望人離棄罪惡(使徒行傳17:30)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擾亂天下,搖動帝國的福音
早期教會不選擇順服帝國,他們選擇順服上帝國,被指控為「擾亂天下的人」。
「擾亂」有「搖動」、「反過來」的意思,因為福音對世界的價值觀是一種革命。

二、將所聽的道,進一步查考聖經
庇哩亞的信徒,開放的心,打破種族的隔離,打破自我的偏見,使得「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

問題討論:
1.為何早期的基督徒被稱為「擾亂天下」?他們為何抗拒帝國?
2.保羅向猶太人傳福音為何用「辯論」?今日我們又該如何與人分享福音?
3.庇哩亞人為何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他們如何追求真理?

講道篇

擾亂天下的人
2019.12.8台北濟南長老教會待降節第二主日講道篇
使徒行傳17:1-34
今日是待降節第二主日,點燃的第二根紫色蠟燭是象徵「預備、信心」,預備主的路,願上帝堅固我們的信心。
在第十六章裡我們看到提摩太加入第二次宣教旅程的行列,在特羅亞時,保羅聽到馬其頓的呼聲,整個宣教團隊前往歐洲馬其頓腓立比。在腓立比,有二個婦女的事故被記載下來,這兩個婦女的故事是很強烈的對比:呂底亞是經濟、社會地位高的婦女;另一位是被邪靈附身、為人卜卦算命的女奴,她是被剝削的社會最低層。這兩人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了,但作者讓我們看到,上帝的恩典不會因為人的經濟、社會地位的尊貴或貧賤就有所不同,因為在她們的身上都要顯出上帝奇妙的作為。
馬其頓的呼聲裡,說實在的,這個呼召不是呼喚保羅去享受,他與西拉腓立比被鞭打、監禁,為了福音受到試煉和迫害,也使保羅不得不離開腓立比。整個使徒行傳讓我們看到傳福音,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就像保羅雖然在腓立比得著呂底亞及許多人信主,但是卻也遭遇到迫害。離開腓立比之後,他們前往帖撒羅尼迦

一、擾亂天下的人(17:1-15)
1保羅西拉繼續他們的旅程,經過暗妃坡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2保羅照習慣進會堂,連續三個安息日,根據聖經跟人家辯論,3講解並證明基督必須受害,然後從死裏復活。他說:「我對你們傳揚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4其中有些人信了,成為保羅西拉的同道;有好些敬拜上帝的希臘人和婦女界的領袖也信了。5可是,當地的猶太人心裏嫉妒,召集了一些市井無賴,糾合成群,在城裏引起暴動。他們闖進耶孫的家,要找保羅西拉,把他們拉去交給暴民;6可是找不著,竟把耶孫和其他幾個信徒拉去見地方官,控訴說:「這班擾亂天下的人,現在來到本城,7耶孫竟收留他們在家裏!他們違反皇上的諭令,說是另有一個王,名叫耶穌。」8這些話使群眾和地方官起了一場騷動。9地方官命令耶孫和其他的人繳款具保,然後釋放他們。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至十五節的內容。第一節說到,保羅西拉「繼續」他們的旅程,這個「繼續」說明他們雖遇到迫害,但他們不是選擇「打包回府」,而是選擇「繼續」,因為他們不消滅馬其頓的呼聲,他們持守信仰的呼召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是否會因為一些挫折,就選擇放棄主的呼召呢?願上帝幫助我們能夠學習保羅西拉「繼續」蒙召的使命。
他們經過暗妃坡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作者特別記載在帖撒羅尼迦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帖撒羅尼迦位於交通要衝上的大城,當時從羅馬馬其頓,跨過亞得里亞海到中東地區,有一條被稱為伊革那大道(Egnatian Way),這條大道是東西方連接的大道,從羅馬到中東,這條路更是羅馬帝國派遣軍隊鎮壓各地的重要大道。「條條大道通羅馬」,其實這些大道是軍事用途,即讓羅馬軍隊可以很快運輸至各地施行鎮壓。如今,這條大道,成為福音使者所走的大道。一個是「帝國」軍隊威嚇與鎮壓的馬蹄聲,另一個是「上帝國」使者傳遞釋放人的福音。
帖撒羅尼迦馬其頓的首都和港口。在這裡,我們再次發現保羅「習慣」進入猶太會堂守安息日、傳福音。從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開始,他每到一城,一定先向猶太人講道;而每次他轉向外邦人傳福音,都是因為猶太人對他露出敵意。雖然如此,保羅依舊會先向猶太人傳福音,接著才向外邦人傳福音。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裡,就這樣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馬書1:16)於是作者記載保羅一連三個安息日出現在會堂。
第二節說使徒保羅是「根據聖經跟人家辯論」。傳福音,很忌諱「辯論」,你辯論贏了,也傷了和氣,誰還會有心情聽你傳講耶穌呢?傳福音最好的方式是像耶穌的教導,「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翰福音13:35)
那麼,為何保羅要用「辯論」的方式向猶太人傳福音?這是順應猶太人的宗教習慣,猶太人擅於提問、辯論,猶太經典〈米示拿〉(Mishnah)有句話說:「一切為上天之名而進行的爭執,其結局都將是永恆的;而一切不為上天之名的,其結局都不能永恆。」有句猶太諺語這樣說:「兩個猶太人,三種意見。」不是保羅喜歡辯論,而是要向猶太人傳福音,就必須用這種方式。比較重要的是第二節所講的,保羅是「根據聖經跟人家辯論」,對保羅來說,所傳的、所辯論的沒有聖經做根基,就沒有信仰意義。
長老教會的創始者,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約翰加爾文說:「教會是奠基在上帝的話語之上」,這項的信仰精神也成為今日長老教會的堅持。加爾文在講道上也是在力行「根據聖經」,加爾文採取逐章逐節的講道,主日禮拜講新約,週間講道講舊約。
加爾文認為聖經的信息本身具有某種超越的主體性,其主體性高過講道者和會眾。這種看法,十分符合宗教改革運動的精神,也就是「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的原則。這個原則的意涵就是聖經擁有超過教會的權威,聖經才是信仰的根源、基礎和判準,教會的教義、教理和其他教導,都必須臣服在聖經的權威之下。但也不要忘了「唯獨聖經」必須在「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裡,因為耶穌基督才能成全律法。
此外,我們看到使徒有傳福音的能力,是因為聖靈的同工。所以,當使徒保羅講道之後,有希臘人和婦女界的領袖受感動而信耶穌基督,加入信仰團契。
第五節說當地的猶太人因為心裡「嫉妒」,而設法引起暴動,來迫害保羅等人。「嫉妒」是產生犯罪重要的因素,創世記第四章記載第一次殺人的罪該隱殺死弟弟亞伯,其背後的因素就是「嫉妒」。
「嫉妒」的心,無法容納與包容他人,這些猶太人召集了一些市井無賴,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找「黑道」尋仇,在城裏引起暴動。他們闖進耶孫的家,要找保羅西拉,換言之,耶孫是守聖經教導的人,他接待外出的客旅,特別是接待福音的使徒。
猶太人把耶孫和其他幾個信徒拉去見地方官,控告保羅西拉是「擾亂天下的人」,後面那一句話更具體「他們違反皇上的諭令,說是另有一個王,名叫耶穌。
我們必須了解,第一世紀的基督徒處境,當羅馬帝國包括殖民地,都推行皇帝崇拜,帝國的政權勒令人民要高舉「凱撒是主」。耶穌當時還受到陷害,有人問他「羅馬皇帝凱撒納稅是否違背我們的法律呢?(馬太福音22:17)當時耶穌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馬太福音22:21)面對帝國將羅馬皇帝凱撒神格化,但是早期教會卻是宣認「耶穌是主」。這群不聽命帝國的人,通常是被冠上「擾亂天下的人」。
這些嫉妒的猶太人,向地方官控告耶孫和基督徒的主要理由,不是宗教原因,而是政治的陷害,說「他們違反皇上的諭令,說是另有一個王,名叫耶穌。」這一個罪名足以將人判處死刑。這個罪名,也讓地方官員害怕,因為他們查不出有任何證據可以將基督徒以叛亂罪起訴,因為「耶穌已經死了」,死人不會做帝國的王,復活的耶穌是上帝國的王。所以,地方官最後只能讓他們交保,放他們離開。

二、每天查考聖經(17:10-15)
10一到晚上,信徒們立刻送保羅西拉庇哩亞去。他們到了那裏,就進猶太人的會堂。11這裏的人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他們熱心地傾聽信息,每天查考聖經,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12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信了;有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了。13可是,帖撒羅尼迦猶太人一聽說保羅也在庇哩亞傳上帝的道,就到那裏去搗亂,煽動群眾。14信徒們立刻送保羅往沿海地方去;西拉提摩太卻留在庇哩亞。15護送保羅的人一直把他送到雅典,然後回到庇哩亞,帶來保羅所交代的話,要西拉提摩太儘快趕到他那裏,跟他會合。

耶孫交保之後,信徒們協助保羅西拉離開帖撒羅尼迦,於是他們到達庇哩亞。同樣地,保羅在這裡也是進去猶太會堂。也同樣地,去會堂用猶太人擅於提問、辯論,討論聖經。聖經可以被討論,可以提出不同的見解、解釋。第十一節這樣說「這裏的人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意思是說,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比較沒有風度,大家都依循猶太方法提問、辯論,但是他們卻是嫉妒保羅對聖經的見解。而在庇哩亞的猶太人,就比較開明,包容力很夠,甚至「他們熱心地傾聽信息,每天查考聖經,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可以提出對聖經的疑問,對神學見解的討論,要學習庇哩亞人的開明。對聖經的提問、辯論,我們才能與時俱進的認識上帝的啟示。要認識基督信仰,要提昇信仰內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每天查考聖經」。牧師也盼望兄姊踴躍來查考聖經,來提昇我們的信仰內涵。
我們也看到庇哩亞的基督徒每天查考聖經的結果,就是「有許多人信了;有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了。(使徒行傳17:12)這句話非常重要,原本猶太人很排斥外邦人,但他們查考聖經之後,卻是接納外邦人,可見真理幫助人打破種族的隔離,打破自我的偏見,就像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所說的:「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可見,聖經是上帝活命的話,能夠喚起人的心靈。
南非神學家Gerald West說:「在南非我們曾經發現聖經帶來死亡」。閱讀同一本聖經,有人主張蓄奴、種族隔離,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有人主張女性次等,禁止講道、被按立聖職,但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
第十三節讓我們看到,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嫉妒」的火還在燒,無論使徒保羅走到哪裡傳福音,猶太人就走到哪裡煽動百姓反對使徒。但是,傳福音是聖靈的能力在運行,這樣的力量不是人的能力所能阻擋得住的。

三、希臘思想的殿堂雅典(17:16-21)
16保羅雅典等候西拉提摩太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裏非常難過。17他在會堂裏跟猶太人和敬拜上帝的外邦人辯論,又每天在廣場上跟偶然遇到的人辯論。18有些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家也來跟他爭論。有的說:「這走江湖的在胡吹些甚麼?」也有的說:「他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保羅在傳耶穌和他復活的福音。19他們就帶保羅亞略‧巴古的議會上,說:「我們可以知道一些你所講論的新學說嗎?20有些事我們聽來覺得非常奇異,很想知道究竟是甚麼意思。」(21原來雅典人和所有旅居在那裏的外國人都喜歡把時間全花在談論新聞、打聽消息上面。)

接著來看第十六到廿一節。保羅來到當時羅馬帝國思想最發達的都市雅典。第廿一節就這樣描述雅典人的特性:「原來雅典人和所有旅居在那裏的外國人都喜歡把時間全花在談論新聞、打聽消息上面。」另外一方面,在第十六節描寫雅典「滿城都是偶像」,這句話起碼告訴我們雅典是一個宗教文化很興旺的地方,這也說明宗教信仰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主要部分,只是他們的宗教是在拜偶像。也因此令保羅的心裡非常難過。即使我們今天到希臘觀光,仍然會看到當時的人所留下來敬拜偶像的遺跡。
在羅馬帝國統治時代,希臘文化是主流文化,有許多的希臘大思想家都出身雅典,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使徒保羅受過很嚴謹的法利賽派訓練,在猶太人看來是非常有學問的。但在希臘思想的殿堂裡,使徒保羅雅典的人藐視為「走江湖的」、「好像在傳講外國的鬼神」,就不足為奇。
雖然,雅典的人自認為很聰明、有智慧,但是,人的眼光與想法卻常常和上帝的標準相差極遠。也因此保羅要尋找機會與人辯論耶穌基督復活的事。和保羅辯論的哲學家,主要是屬於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
「伊壁鳩魯派」:當時流行的哲學之一,認為宇宙萬物皆為原子受到「偶然」之力所組成,不相信「復活」。認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和滿足,遠離痛苦。此學派認為信仰就是一種迷信,恐懼的產物。
「斯多亞派」:由哲諾(Zeno, 主前340~265)所創,因為他在斯多亞講學所以取此名。主張「道」(等於「理性」、「神靈」)充塞宇宙之內,掌管整個宇宙。人生的目的乃順從「理性」,使自己完全不為情感因素所左右。
面對當時雅典二種主流思潮,保羅只傳耶穌的復活與福音。無論是追求感性或理性,這些知識都無法告訴我們一條永生的道路。因為一切的知識都會過去,每一個人都會死。
似乎雅典的哲學家對保羅所講的非常有興趣,於是找他站在亞略‧巴古的議會上。「亞略巴古」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戰神的山」,在當時最有學問的人會被邀請在此演說、辯論、對話。可見,使徒保羅的學識受到肯定。

四、思想殿堂的頂端亞略‧巴古(17:22-34)
22保羅站立在亞略‧巴古議會上,說:「雅典的居民們!我知道你們在各方面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教熱情。23我在城裏到處走動,觀看你們崇拜的場所,竟發現有一座祭壇,上面刻著『獻給不認識的神』。我現在要告訴你們的就是這位你們不認識、卻在敬拜著的神。24這位創造天、地,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乃是天地的主。他不住人所建造的殿宇,25也不需要人的任何供奉;因為他自己把生命、氣息,和萬物賜給人類。26他從一人造出萬族,使他們散居在整個地面上,而且為他們預先定下了年限和居住的疆界。27他這樣做是要他們尋求上帝,或者能夠在摸索中找到他。其實,上帝與我們每一個人相距不遠。28有人說:『我們的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又如你們當中某詩人說的:『我們也是他的兒女。』29既然我們是他的兒女,我們就不應該幻想上帝的本性是可以用人的技巧,用金銀或石頭所雕製的偶像來比擬的。30當人類處在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不加深究,但現在他命令全人類要離棄邪惡的道路。31因為他已經定下日子,要藉著他所揀選的一個人,用公義來審判全世界;由於使這一個人從死裏復活,他已經把憑據給了全人類。」32他們一聽見保羅說起死人復活的事,有人就譏笑他;另有些人說:「我們希望再聽你講講這件事。」33於是保羅離開了議會。34有些人成為他的同道,作了信徒;其中有亞略‧巴古的議員杜尼修,又有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和另外一些人。

保羅的講論應該很長,這一段文獻只是摘要。首先,保羅肯定雅典人有「濃厚的宗教熱情」,他提到雅典人甚麼都拜,就怕有不認識的神沒有拜到,於是就設有「獻給不認識的神」的祭壇。這類的祭壇在雅典很多,約在這之前六百年,雅典曾經發生一場可怖的疫症,沒有辦法遏止。有一個革哩底(克里特島,Crete Island)的詩人,名叫伊皮麥尼德(Epimenides)的,提出一個辦法。從亞略巴古放出一群黑羊和白羊,讓羊隻到處的走。當染上瘟疫病死的羊死在何處,他們便在那個地方獻祭給最近的神;如果在那附近沒有已識之神的廟宇,便把它獻給「不認識的神」。
保羅並不否認雅典人對宗教的渴慕,因為每一個偶像都在證明人心靈的渴望,渴望尋見上帝。但是,偶像並不能使人找到上帝。
保羅以「不認識的神」為出發點來講道,他的講道可分成三大重點:
1.上帝是創造的上帝,是天地的主
真正的神上帝根本就不需要人為祂造居住的地方。因為整個宇宙就是上帝的居所,也是上帝掌理的。通常,人看自己所造的廟宇以為很雄偉,但是在上帝的眼中那實在太渺小了。
第廿六節,保羅說:「他從一人造出萬族,使他們散居在整個地面上,而且為他們預先定下了年限和居住的疆界。保羅論證,人出生在哪裡居住的疆界、時間的長短,都不是人所能決定,而在於上帝的旨意。
2.我們都是上帝的子女(使徒行傳17:29)
第廿九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瞭解,雖然上帝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內,但是上帝並非離人很遠。上帝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如同父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親密。也因此,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愛世人」。
保羅用古代雅典著名的詩人的話說:「我們也是他的兒女」,雅典人既然認為人是神所生的,就不應該用金、銀、石來雕刻偶像,貶損祂的尊嚴。因此,人應該拜那真神,而不是拜他們手中所雕刻的偶像。
3.上帝希望人離棄罪惡(使徒行傳17:30)
保羅宣告人的責任在於「悔改」。這句話也是福音起頭的主要信息,在馬可福音第一章十五節耶穌出來傳道時,他就這樣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
保羅雅典人說出這樣的話,目的就在於呼召雅典人,離棄偶像的罪,以悔改的心回到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的面前。上帝會因為耶穌基督的慈愛赦免他們的罪,使他們看見生命的意義與希望。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擾亂天下,搖動帝國的福音
早期的基督徒被稱為「擾亂天下的人(使徒行傳17:6),因為他們不以羅馬帝國的皇帝為他們的「主」,而是宣認「耶穌是主」。
在今日同樣是面對強盛帝國的威脅,中國的基督徒正在面對「聽黨話,跟黨走」,把國家領導人當「主」,還是把耶穌基督當「主」的抉擇。到底,我們要順服帝國,還是要選擇上帝國?
記住!教會的存在不是為帝國提供統治與服務,而是與人民同在,經歷以馬內利——上帝的同在。因為早期教會不選擇順服帝國,他們選擇順服上帝國,宣認「耶穌是主」。
「擾亂」也有「搖動」的意思,換言之,使徒所傳的福音已經搖動整個天下或帝國,使得許多的人悔改信耶穌。此外,「擾亂」也有「反過來」的意思,因此我們可知福音要將人的價值觀反過來,也要將人的心靈反過來,因為福音對世界的價值觀是一種革命。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福音使得使徒保羅和初代基督徒成為搖動世界的人,使人從偶像的束縛中得到釋放。福音使得歷代的聖徒可以搖動所處的時代,過去如此,將來也必如此。
福音使基督徒搖動猶太人,搖動雅典城,搖動整個歐洲。至今西方的思想就受到福音深遠的影響。我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仍會繼續搖動這世界,使人脫離帝國的宰制,走向上帝國的新天新地。

二、將所聽的道,進一步查考聖經
在這一章裡,我們看到三個地方,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首府大城,雅典是希臘哲學思想的殿堂,他們對福音真理卻是敵擋或忽視的。但是,我們看到庇哩亞的信徒,雖然這裡是一個小村莊,但是他們對真理卻很嚴謹。他們天天查考聖經的目的,是為了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這一點對牧師和各位兄姊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提醒。
若是信徒不愛查考聖經,牧師就很容易鬆懈、亂傳,因為說對說錯都沒有人會發現。或許有人將五餅二魚聽成「五個鼎煎二尾魚」,甚至還可以扯到「五顆鑽石」,若是如此,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兄弟姐妹意愛查考聖經,牧師就會更認真準備道理。當然,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正確傳講福音。也要有開放的心,彼此對話,就像庇哩亞的信徒,他們開放的心,打破種族的隔離,打破自我的偏見,使得「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
所以,我期待大家都意愛學習庇哩亞的信徒天天查考聖經,也要以開明的心胸接納不同的人,對於聖經及信仰的追求。願上帝的話火熱我們的心,也挑戰我們的信仰態度。

問題討論:
1.為何早期的基督徒被稱為「擾亂天下」?他們為何抗拒帝國?
2.保羅向猶太人傳福音為何用「辯論」?今日我們又該如何與人分享福音?
3.庇哩亞人為何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他們如何追求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