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 20:1-29 現代中文譯本
20:1 接著,拿瑪人瑣法發言:
瑣法的論點是:不敬虔人的喜樂是短暫的,但約伯已經辨明所有人的生命全都是短暫無常的,無論他們是好人或壞人。瑣法承認在人有限的經歷裡,不可能做出最終的解答;在此體驗下,瑣法愈來愈接近約伯的立場。約伯確信上帝的公平不是建立在觀察上,而是在信靠與盼望上。對約伯而言,盼望很可能在死之後;但瑣法顯然認為報應是迅速(20:6-8),且不敬虔的人將會早逝(20:11)。
20:2 約伯啊,你使我心煩意亂,我忍不住要回答你。
20:3 你說的是侮辱的話,但是我知道怎樣回答。
20:4 你當然知道,自古以來,從人類被安置在地上開始,
20:5 邪惡人得意都很短暫,不虔的人歡欣也不長久。
20:6 縱然他驕傲,與天比高,他的頭接觸雲霄,
20:7 他終要像糞土一樣被掃除;認識他的人都不知道他哪裏去了。
20:8 他如夢消逝,永遠不再見到;他像夜間的景象,消失得無蹤無跡。
「消逝」原文是「飛去」,意思是指死亡(詩90:10)。
「夢」有時也用來形容仇敵(詩73:20;賽29:7)。
20:9 見過他的人再也見不到他;他要從他所住的地方失蹤。
20:10 他的兒女要向窮人求乞;他要親手把剝削得來的財物交還。
20:11 他一向年輕力壯,但不久要成為塵土。
接下來20:12-19的詩句中,瑣法的論點是標準的實名論/實在論(Realism)。希臘哲人柏拉圖稱普遍觀念,不只在人的思想中存在,並且在現實世界中也具有實質之存在,即是實名論/實在論。也就是說,在我們自己的思想裡,原本就具有一個絕對完美的實體概念,而這個「完美的」所包含的就是存在,因此證明上帝的實存/存在。再就「上帝」這名字的本身或本質,就包括了存在。因此,上帝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中,思想中,也存在於實體中。
20:12 他以為邪惡甘甜,把它放在舌頭底下,
20:13 含在口裏,品嘗它的味道;
20:14 可是食物在口中發酸,變成毒蛇的毒汁。
20:15 邪惡人吐出竊奪得來的財富;上帝要奪回,甚至從他腹中掏出。
20:16 邪惡人吮吸毒蛇的毒汁;毒蛇的舌頭把他舔死了。
20:17 他不能活著看見流著橄欖油的江河,也不能看見流奶與蜜的溪流。
20:18 他得放棄勞苦得來的一切;他不能享受他的財富,
20:19 因為他壓迫窮人,拒絕他們,搶奪別人建造的房屋。
20:19 因為他壓迫窮人,拒絕他們,搶奪別人建造的房屋。
20:20 因為他的貪慾沒有止境,他所喜歡的東西一樣也不能保留。
20:21 他吞食一切,甚麼都不留下,所以他的幸福不能持久。
20:22 在他最滿足得意的時候,一切災禍要接踵而來。
20:23 讓他盡量吞食吧;上帝要向他發烈怒,正像暴風雨襲擊他。
20:24 他想躲避鐵劍,銅箭卻要射透他。
鐵和銅合起來是力量的象徵(伯40:18)。
20:25 箭刺穿他的身體,閃亮的箭頭染著他的血;他被恐怖抓住。
鐵和銅合起來是力量的象徵(伯40:18)。
20:25 箭刺穿他的身體,閃亮的箭頭染著他的血;他被恐怖抓住。
20:26 他所積聚的一切都毀滅了;不是人手點著的火燒毀了他和他全家。
20:27 天要顯明他的罪;地要作證攻擊他。
20:28 在上帝忿怒的洪流中,他的財富蕩然無存。
瑣法的講論並不周全,因為他忽略了惡人可能悔改向善,並重新獲得上帝的恩寵。因此,瑣法的觀點是狹隘的;瑣法毫無同情心,他認定的上帝是缺乏憐憫的。在他看來「財富」的失去,乃是一種審判,貧窮、苦難似乎是被上帝離棄的象徵。(延伸閱讀:成功才是上帝的賜福嗎?)
20:29 這便是邪惡人的命運,是上帝指定給他的結局。
在約伯記中有幾篇講論,都是在最後以這種雙行詩來做摘要,參18:21,28: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