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8:1-32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8:1-32 現代中文譯本
十災就意義而言,都是要對付埃及的眾神明,目的是要使人從眾偶像崇拜的綑綁中得釋放,且讓世人知道耶和華才是唯一的真神。而法老是埃及傳統文化與宗教的象徵,十災所挑戰的就是數千年的傳統腐敗力量和社會結構。若是法老與埃及祭司接受耶和華的要求,就等於否定他們自己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
神學家Dale Aukerman提醒基督的跟從者,任何一個時期的門徒都有責任辨識巴比倫,否則他們就會與帝國、商人一同成為上帝的敵人。

近年乘上中國這艘「經濟快船」的全球經濟正陷入泥濘,且政經上愈依重中國者受的打擊愈大。這很難不令人想起啟示錄如何生動勾勒上帝審判帝國的後果,以及將如何影響到商人的利益。

「此後,我看見另有一位有大權柄的天使從天降下,地就因他的榮耀發光。他大聲喊著說: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 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燒盡了,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地上的君王,素來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為她哭泣哀號。...... 地上的客商也都為她哭泣悲哀,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 ......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裏,說: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地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啟十八1-2, 8-9, 11, 21)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因她的罪惡滔天;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啟十八4-5)
「從那城出來」當然不是一個地理問題,而是警告教會要禁絕帝國的活動與意識形態。正因如此,啟示錄二至三章寫給亞細亞七教會的書信中,才批判有信徒意圖與羅馬結盟而賺取利益的心態,因為「他們許多被誘惑去拜獸,或已正在這樣做,甚至合理化這種行動」。Richard Bauckham著,鄧紹光譯,《啟示錄神學》(香港:基道,2004),二版,頁20。
1上主對摩西說:「你去見埃及王,告訴他上主這樣說:『放我的子民走,好讓他們去敬拜我。
重述出埃及的目的,為使選民脫離奴役,並得以敬拜上帝。但是法老的心剛硬不肯聽上帝的話,因此緊接著出現第二個大災難—蛙災。
2如果你再拒絕,我要懲罰你的國家,使全國遍地都有青蛙。3尼羅河裏要塞滿了青蛙;青蛙從河裏出來,進入你的宮殿,你的臥室,跳上你的床,到你臣僕的家裏,到你人民的家裏,甚至跳進廚房,跳進鍋裏,

4也要跳到你身上,你臣僕的身上,你人民的身上。』」

古埃及是個多神信仰的國度,他們更有著崇拜蛙神的信仰。今天上帝降下第二個災難,一方面藉此懲罰埃及,另一方面要讓埃及人知道「青蛙」是假神。
現在埃及全國到處都是青蛙,多的叫人簡直是無法受得了,因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甚至最不吸引青蛙的地方爐灶、麵粉盆,也有牠們的蹤跡。那就是跟蒼蠅一樣,或是跟螞蟻一樣了。詩篇的詩人就曾用「青蛙毀了他們的田地」這樣的句子來描述災蛙的景況(詩篇78:45)。可見這一場災難是空前絕後的。

5上主對摩西說:「你要告訴亞倫,叫他拿這根杖,伸手指向河流、運河、湖澤,和池塘,叫青蛙出來,使全國遍地都是青蛙。」
6於是亞倫伸出他的杖,指向水,青蛙就跳出來,遍地都是。
7但是巫師行使法術,也叫青蛙到地面上來。

糊塗的巫師法術,他們不但沒有除滅災禍,反而變出更多青蛙,使情況更惡化。這跟前面使水變成血是同一個寫照。
8國王叫摩西和亞倫來,說:「請你求上主趕走那些青蛙,我就放你的人民走,讓他們去向上主獻祭。」
上帝降災有雙重意思:一方面災禍是要削減法老的抗拒;另一方面,要見證上帝的能力和榮耀。

「求」:有代求的意味,亞倫和摩西就像以後的先知一樣,在上帝面前作別人的代求者(參耶7:16; 摩7:2, 5)。在這一節裡,我們首次看到埃及法老承認他的軟弱,承認上帝比他更偉大,因此他才請求摩西和亞倫來趕走那些使他感到困擾的青蛙大災難。
9摩西回答:「我願意為你祈求。請你定一個時間,我來為你、你的臣僕,和你的人民禱告。那時候,所有的青蛙都會滅跡,只有尼羅河中還有。」


「你定一個時間」意思是時間任由法老選定,只要法老王覺得可以,摩西是隨時可以奉陪。換句話說:時間是在上帝手中,只要祂一伸手,沒有任何時、空可以阻擋得住。埃及宗教和台灣民間宗教一樣,常常要看時、看日,要看地理環境才能做法術。摩西請埃及王訂時間,主要凸顯上帝是時間的掌管者。
10國王回答:「請你明天為我祈求。」摩西說:「我會照你所要求的做,你就知道天下沒有像上主─我們的上帝一樣的神。

這災難讓埃及王很棘手,他巴不得趕快除去青蛙的災禍。於是,他說「請你明天為我祈求。」意思是越快越好。

摩西也很清楚地讓法老王知道,不是摩西自己有這個能力,是上帝的能力,因此他需要「禱告」,這一點非常重要。不是人自己有甚麼能力,能力是上帝的恩賜。能除去災難的是上帝,不是人本身。當法老王定時間後,摩西馬上提出要帶以色列人民出走的要求。當摩西以祈禱向上帝呼求時,上帝就聽摩西的祈禱。這樣的結果正如耶和華上帝所預見的。
11青蛙會離開你、你的臣僕,和你的人民,只有尼羅河中還有一些。」
12於是摩西和亞倫離開埃及王出去;摩西禱告上主,求上主把降給埃及王的青蛙除掉。
13上主照摩西所求的做了。所有在屋子裏、院子裏,和田裏的青蛙都死了。
14埃及人把死青蛙一堆堆地堆積起來,全國臭不可聞。
15可是,正像上主所說的,國王一看見青蛙都死了,心又剛硬起來,不聽摩西和亞倫的話。

「國王一看見青蛙都死了」意思是「國王看見災難有了緩解」。就在災禍一緩和,法老又硬心履勸不聽,特別是又將上帝的話當成耳邊風。或許法老王覺得他可以再次好好地再與摩西鬥鬥了。
會主心得:奴役我們心靈的往往是偶像崇拜的信仰,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上帝,脫離偶像的捆綁。上帝降災不是狠心,而是為了喚回世人。就像慈父有時也會管教放蕩的孩子,其背後的動機是出於愛。十災所要對付的都是埃及的眾神明,目的是要使人從眾神崇拜的綑綁中得釋放,且讓世人知道耶和華是真神,讓世人歸向天父。
古埃及是個多神信仰的國度,從這一章更凸顯出他們所敬拜的「青蛙」的軟弱信仰,就像台灣有人喜歡在店裡面擺設「蟾蜍」(台語發音:聚錢)是一樣,甚至有台灣還有人拿香在膜拜,不然也會在蟾蜍像前燒檀香。今天上帝降下第二個災難,一方面藉此懲罰埃及,另一方面要讓埃及人知道「青蛙」是假神,假神根本無法帶給人心靈的改變,也無法帶來盼望,反而假神只會危害人的心靈。
16上主對摩西說:「你要告訴亞倫,用他的杖擊地,使埃及遍地的灰塵都變成蝨子。」

第三個災難—蝨子(虱災),這是在無毫警告之下忽然臨到。「虱子」究竟是何種蟲子,很難確定。在不同的譯本中,有譯作「蚋」、「沙蚤」、「蚊子」。尼羅河下游是沼澤區,蚊蟲滋生急速,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是蚊子。也有人認為是青蛙死後所長出的蛆。無論是何種蟲子,對人體就是一種威脅,是種傳染疾病。且虱災正是上帝對埃及人崇拜土地神的打擊,為了讓埃及人認識上帝才是全地的主。
17於是亞倫用杖擊地,埃及遍地的灰塵都變成了蝨子,人和家畜身上都是蝨子。


「遍地的灰塵都變成了蝨子」,形容虱子繁多如同灰塵無所不在。換言之,這場災害也是具有毀滅性的。
18巫師想用他們的法術使蝨子出現,卻一無所成。那時候,人和家畜身上都是蝨子。


這些巫師也想再次行巫術,要表明摩西和亞倫會的,他們也會,沒有甚麼稀奇。但是,前兩次的使水變成血,和全國各地出現青蛙的災難,這些巫師都會,他們的心態是:你們的上帝之能力也只不過如此而已,能力跟我們一樣嘛。這大概就是那些巫師和法老的心中所想的吧。但是,這回可不是這樣了,因為這一回這些巫師是無法照辦了,卻變不出來。這樣也許比較好些,因為上次他們照辦了,結果不但沒有減輕埃及人民的苦難,反而是增加人民的痛苦。這次他們的法術施行不出來,但是埃及人民卻已經因為蝨子滿身,且連家畜也不能倖免,而叫苦連天。
19巫師告訴國王:「這件事是上帝做的!」但是正像上主所說的,國王的心仍然剛硬,不聽摩西和亞倫的話。


法師作法也「一無所成」,顯示法老的眾幕僚們已經沒有謀略,因此,連埃及最有知識的祭司、行法術者都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是上帝做的!」換句話說,他們過去認為使水變成血和青蛙災難是摩西和亞倫的「法術」而已。當他們向法老王說是這是「上帝做的」之時,其意是表示「他們的上帝比我們的能力更厲害」。但是,並沒有因為這樣而使法老王心軟迴轉過來,他仍然是心剛硬啊!這實在是一個不知悔改的國王。
20上主對摩西說:「明天一早,你要到河邊去見國王,告訴他上主這樣說:『放我的子民走,好讓他們去敬拜我。

第四個災難:蠅災。

「明天」成群的蒼蠅就會覆蓋全埃及,說明上帝的行動絕不延遲,且不假他人之手。
21我警告你,你若再拒絕,我要用成群的蒼蠅懲罰你、你的臣僕,和你的人民。埃及人家家都將有蒼蠅,遍地都有蒼蠅。

「蒼蠅」在古埃及十分普遍,甚至被視為埃及的代名詞(賽7:18; 18:1)。這些蒼蠅可能是青蛙死後長蛆所產生的。
22但是我的子民所住的歌珊地區卻一隻蒼蠅也沒有。我這麼做是要你知道,我是大地的上主。

進入第四災之後,表明上帝開始第二階段的工作「我這麼做是要你知道,我是大地的上主。」我們可從上帝宣告唯獨祂可以使選民不受災害波及來認識耶和華是全地之主。這裡上帝用另一個名字在介紹祂自己—「大地的上主」。因為上帝是大地的主,所以祂依照祂的計畫區分出祂的選民和非選民之間的不同。
23我要使我的子民跟你的人民有所分別〔希伯來文是:解救〕。這神蹟明天就實現了。』」
24上主差了成群的蒼蠅飛進國王的宮室,也飛進他臣僕的住宅;埃及全國都遭遇蒼蠅的災害。

上帝的話本身就是行動,祂一說完馬上就行動,絕不延遲。祂說「明天」,時間一到,成群的蒼蠅就飛來了。這一段經文表達了一項重要的觀念:上帝並不需要藉著任何人的手,就可以隨祂自己的旨意行動,成群的蒼蠅就是這樣飛出來。埃及本來是最富有的國家,最強盛的帝國,但是,上帝懲罰它的時候,它就因為蒼蠅而變成為「敗壞」(和合本的譯文)的國家。

這裡的「蒼蠅」是一個集合名詞,是一個會飛動的昆蟲名詞,也有可能是「蝨子」或是「蚊子」。因為這個「成群」原本的意思是「混雜的」之意。 
25國王叫摩西和亞倫來,說:「去吧,就在我的國境內向你們的上帝獻祭吧。」

從法老王與摩西的對話中可以看得出來,法老並不准以色列人民到境外去敬拜上帝,只准在境內舉行。這是因為埃及早已經將以色列人民看成是他們的財產之一部 份,讓他們離開,等於是宣告財產的損失一樣。雖然法老王起初不同意摩西將以色列人民帶出去敬拜上帝,後來卻也被這些接踵而來的嚴重災害,不得不同意摩西的 要求,卻又要求他們不能走太遠(8:28)。其實埃及法老王的內心裡是不願意以色列人民出走的。 
26摩西說:「這怎麼成?假如我們獻牲畜給上主─我們的上帝,我們就會觸怒埃及人;讓埃及人看見我們用牲畜獻祭是冒犯他們,他們會拿石頭打死我們!
摩西說埃及人會因為他們獻祭給上帝而用「石頭打死」他們是有原因的,因為以色列人民是用牛、羊做獻祭用的祭品,而牛在埃及人看來是神明的一種,就像印度人將牛視為神的化身。

如果我們讀到出埃及記第32章時,就會看到以色列人民因為久等摩西在上山未歸,他們要求亞倫為他們造金牛來敬拜,就可看出牛在埃及人信仰中的重要意義。因為牛是代表著「生產」、「力量」的記號。因此,若是以色列人民用牛來做獻祭,在埃及人看來就如同是將埃及人的神明當作祭品,獻給以色列人民的上帝一樣,埃及人會因此憤怒,當然會用石頭打死他們。何況是在埃及的國境內,以色列人民還是埃及人的奴隸,如果埃及人打死他們,根本就不需負任何的責任。這就是為甚麼摩西會這樣回答法老王的原因。
27我們必須照著上主─我們的上帝所命令的,旅行三天,到曠野去向他獻祭。」

這一節是全章的主題經文,表達出摩西僅遵行上帝的話語,而不遵行高高在上掌權者的聲音。摩西強調要照著上主所命令的「旅行三天,到曠野去向他(上主)獻祭」,這句話本身已經夠清楚地在表明以色列人民將不再聽從埃及人的指揮,也不會再聽從埃及王的命令行事了,因為「大地的上主」,也是「全能的上帝」、「創始成終的上帝」將成為以色列人民聽從、順服的對象。

會主心得:重新來建造敬虔的宗教心靈運動,以改造我們的社會生活,是今天基督教會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以色列人民要出埃及,是為了要去曠野敬拜上帝。他們是要到「曠野」去,不是到一個豐富的物產地方去敬拜上帝,是上帝要賜給他們一塊「流奶與蜜」之地居住,而敬拜的地方是「曠野」。「曠野」,這是寸草不生的地方,是連水都很難找到的地方,是個缺少食物的地方,但是上帝卻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到這樣的地方去敬拜祂。這豈不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省的教材嗎?其實很簡單,上帝之所以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到「曠野」去敬拜祂,乃是要讓以色列人民學習到:真正的上帝是個「大地的上帝」、是個「創始成終」的上帝、是個說有一切就有一切的上帝。是要讓以色列民從埃及那種虛華、奢侈的生活,以及宗教祭典中脫離出來,回到純真、實在的生活,和敬虔的宗教心靈裡去。要讓他們發現或是經驗到:在那一切看來都沒有的地方,上帝如何帶領他們走過那艱辛的路程,為的是要提昇他們的宗教信仰內涵。這一點也是我們今天台灣教會最欠缺且最需要學習的地方。
28國王說:「我准許你們到曠野去,向上主─你們的上帝獻祭,但是你們不能走得太遠。你們要為我禱告。」
29摩西回答:「我一離開就祈求上主在明天使蒼蠅都離開你、你的臣僕,和人民。但是你不能再欺騙我們,阻止我們去向上主獻祭。」
30摩西離開了埃及王,向上主禱告;
31上主照摩西所祈求的做了。蒼蠅離開了埃及王、他的臣僕,和人民,連一隻蒼蠅也沒有留下。
32但是這一次,國王的心仍然剛硬,不放以色列人民走。

馬太福音5:1-12

主日講題:你追求什麼樣的福氣?
一、凝聚GEL:(15分鐘)舒適環境、破冰活動
二、榮耀GLORIFY:(20分鐘)為榮耀上帝而唱,生命見證
三、成長GROW:(45分鐘)實踐上帝的話而使生命得到成長
(一)信息傳遞:(15分鐘) 馬太福音5:1-12
講道大綱及筆記欄

前言:來到耶穌寶座前的山(5:1-2)  主為什麼上了山才說出教導呢?
1. 祂要實現以賽亞的預言:(賽 40:9 )
2. 顯明美德的高峰:(提前4:12)

第一福:謙卑在上帝的話語之下調整自己的生命(5:3)
一個靈性謙卑的人,他會不斷順服上帝的話語。(路 14:11)
詩篇34: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第二福:為罪、缺憾悲傷並加以代禱(5:4)
無法為生命中的罪惡、無法為生命中的缺憾與失望而悲傷的人,就是麻木不仁的人。

第三福:以溫柔來醫治內在的創傷(5:5)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 11:29)

第四福:渴望(思念)更高的價值與目標,才能引導我們生命成長的方向(5:6)
「凡是真實 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8)

第五福:以仁慈來擁抱受傷的心(5:7)
「仁慈」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母親的懷抱」。
上帝像母親一樣擁抱我們受傷的內心,同樣,祂也要我們以仁慈去款待傷害我們的人。

第六福:混濁中藉著觀看耶穌才得以純淨(5:8)
希臘文中的「神」(theos)源自於「theastai」,意思就是「觀看」。
用論斷的眼光看人,就會被論斷,用純潔的眼光看人,就會看到他裡面上帝的形象。(路6:38)

第七福:和好才能醫治撕裂(5:9)
希臘文的和平是 「eirene」,就是和諧的意思。
愛仇敵並不是說讓暴力橫行,而是我們能發覺他人內心對「善」的渴望,並相信這種渴望。

第八福:確信基督愛你,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隔絕我們與上帝的關係(5:10)
疾病、失敗、至愛者的去世或者一個不幸事件,最後都無法阻止我們獲得內在幸福,都無法隔絕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羅 8:35)

◆讓我們一同來到主的寶座面前,一起來攀登屬靈的高峰
以賽亞書2:3「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彌迦書4:2「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二)問題討論:(30分鐘)上帝的話向我們說些甚麼?
1. 你曾經攀爬過哪些高山?請分享攀登高山的感受及喜悅?
2. 耶穌要帶你攀登屬靈的高峰,讓你擁有「圓滿幸福」的生命。請分享八福中的任何一項。
3. 攀登高山的最後,必須減輕重擔才能向著標竿直跑。你有何需要「減輕的重擔」?

四、出發GO:(10分鐘)福音與佈道。
※本週小組有哪些福音行動、佈道行動?
五、加速GEAR-UP:(10分鐘)關懷與連結。
※本週小組有哪些關懷組員行動、連結教會服事?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出埃及記7:1-25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7:1-25 現代中文譯本
1上主說:「我要使你在國王面前像上帝一般,而你的哥哥亞倫要向他發言,作你的代言人。
1-7節仍是一段重述的資料,並交代摩西見法老時的年紀是八十歲,而亞倫是八十三歲。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重述歷史可以使我們的信仰更加堅定。此外,這段重述的資料更歸納出上帝、摩西、法老之間的關係與互動,而上帝的拯救與審判就在此互動之下傳達出來。而聖經作者有意通過此方式讓讀者再次回顧之前的信仰經歷,來幫助信徒再次反省人與上帝的關係。
2你要把我命令你說的話都告訴亞倫,由他告訴國王,要他釋放以色列人離開這個國家。

3但我要使國王的心剛硬,無論我對埃及行多少神蹟奇事,他還是不聽你的話。

4最後我要嚴厲地懲罰埃及;我要領我子民的各支族離開這地方。

5當我伸手懲罰他們,以色列人離開他們國土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是上主。」

6摩西和亞倫照著上主的命令去做。

7他們跟國王交涉的時候,摩西已經八十歲,亞倫八十三歲。

8上主對摩西和亞倫說:
8-13節,摩西行神蹟,目的要使法老相信他是帶著上帝的權柄,為以色列人謀求解放,而不是他假藉神明的名義傳講虛謊的言論(出埃及記5:9)。要特別注意,摩西和亞倫的行動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因為他們不是出於人的意思,乃是出於上帝的能力。但是法老所召來的博士和術士卻是出於人的魔術與能力。「博士和術士」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之士,作埃及祭司首領的人,是法老重要的幕僚群,同時也是將法老神化的化妝師。且在埃及,宗教和法術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些人享有極高的特權地位。根據猶太人的傳統,這些術士名字叫雅尼和佯庇,此傳統在提摩太後書3:8中也曾經被提及。

9「如果國王要你們行一個神蹟來證明你們的身份,你要吩咐亞倫把他的杖扔在國王面前,那根杖會變為蛇。」

10於是摩西和亞倫去見國王,他們照著上主的命令做了:亞倫把杖扔在國王和百官面前,那根杖就變成了蛇。

11國王立刻召集他的占星家和巫師;他們行使法術,也做了同樣的事。

12他們把手中的杖扔在地上,也都變成了蛇;但亞倫的杖吞沒了他們的杖。

13可是,正像上主所說的,國王的心仍然剛硬;他不聽摩西和亞倫的話。
7:5上帝說:「我伸手攻擊埃及,將以色列人從他們中間領出來的時候,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耶和華。」這句話很明白說出,即將到來的十項災禍的目的,就是要讓法老和埃及人認識耶和華上帝。但是,法老目中無「神」,因為他認為自己就是神的化身。雖然摩西所行的能力高過埃及祭司的法術,但是法老的心地仍然剛硬。因為法老若是允許摩西的請求,無異表示他不是神明,他在人民心中的神格就會幻滅。換言之,獨裁的法老依舊選擇刻意將自己神化,繼續宰制愚民。果然因為法老的剛硬,使得百姓也連帶受到災害的懲罰。
14上主對摩西說:「埃及王的心剛硬,他不放我的子民走。

15明早,他去尼羅河時,你去見他。把你那根變過蛇的杖帶去,在河邊上等他。

16你要這樣對他說:『上主─希伯來人的上帝差我來,要你放他的子民走,好讓他們在曠野敬拜他,但你一直不聽。
16節是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主軸:以色列人脫離被奴役,為了是要重建心靈敬拜上主,回到
上帝面前建立「生命之約」(出埃及記6:2-8)。在哪裡敬拜上帝都是一樣,到曠野的用意就是要脫離奴役的日子,因為奴役將使人喪志,離棄上主(出埃及記6:9)。上帝很奇特的吩咐,出埃及竟然是要到曠野,這與他們原先在埃及舒適的生活有很大的落差。就像摩西從埃及王宮出來,到米甸牧羊一般。
埃及的富庶,與曠野的荒涼是極大的對比。總之,從富裕的物質生活要進到「曠野」,這條路最難走的是「心靈的改革」。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曠野的操練使人更能體會到生命的有限,轉而學習倚靠上帝。十七節再次重申「你必知道我是耶和華」:這是上帝降災禍的目的,為了使法老知道真正的神不是國王自己,而是耶和華上帝。
自以為是的獨裁者所行的統治,常常殃及無辜百姓,使百姓也承受不必要的苦難。翻開歷史獨裁者的荼毒比比皆是,只因為他們「剛硬」,使得百姓痛苦萬分。不僅如此,獨裁者往往對百姓疾苦充耳不聞。因此,上帝要施展祂的拯救。但是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審判而審判,乃是要人人都能認識祂。
17上主這樣說,現在你要從他所行的知道他就是上主。你看,我要用這根杖擊打河水,水會變成血,

18魚都要死光,河水要變臭,使埃及人不能夠喝這水。』」
14-25節是第一災:血災。十災一開始就選定尼羅河,因為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且埃及人更將尼羅河視為神明。法老去尼羅河,很可能表示他要去祭祀尼羅河,祈求國泰民安。但是掌控萬物的是上帝,並不是埃及法老或尼羅河神。
19上主對摩西說:「你要告訴亞倫,叫他拿這根杖伸手指向埃及所有的河流、運河、湖澤,和池塘。水都要變成血,全國遍地是血,甚至連水桶、石缸裏也都是血。」
18節「河裡的魚必死」:這給埃及人致命的打擊,因為魚是他們主要的糧食。19節「江」:指尼羅河的分支;「河」:指尼羅河的運河及灌溉用的水溝;「池」:指河水退時遺留在兩岸的許多小澤湖;「塘」:指所有的貯水處及水塘。換言之,且這場災禍影響整個埃及。但是,23節法老的反應與24節埃及人的反應有天淵之別,很明顯法老個人並沒有受到此次的災禍打擊。因為國王有僕人為他掘井取水,所以他無法體會民間疾苦。
20於是,摩西和亞倫照著上主的吩咐去做。當著國王和他的臣僕面前,亞倫舉起杖來,擊打河水,河水立刻變成血。
摩西和亞倫「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這和先前的摩西判若兩人,或許他已經重拾對上帝的信心,以及起初的蒙召。
21河裏的魚死了,河水發臭,埃及人不能再喝這水。埃及的每一個地方都是血。

22後來國王的巫師也行法術,同樣使水變成血。正像上主所說的,國王的心比從前更剛硬,拒絕聽摩西和亞倫的話。

23不但這樣,他反而回王宮去,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24所有的埃及人都不能喝河裏的水,只得在河邊挖洞,從地底下取水喝。

25上主擊打河水後,這災難繼續了七天。
上帝的拯救很特別,就是要人到「曠野」去接受磨練,因為拯救必須從根本著手,就是離棄富裕的物質生活,進到「曠野」從事「心靈的改革」。讓人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有限,轉而學習倚靠上帝。而上帝降災禍給埃及的目的,為了要法老從自以為是的獨裁者身份謙卑下來,並認識耶和華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而讓法老體認到他自己不是神明的化身,而只是血肉之軀的人。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出埃及記6:1-30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6:1-30 現代中文譯本
1上主對摩西說:「你就要看見我怎樣對付埃及王了。我要逼他放我的子民走。我要逼著他不得不把他們趕出國境。」
這一節是上帝回應摩西的「抗議」。
這裡的「趕」字,是取自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互動關係而來。我們可以聯想得到以色列人並不全部都有願意離開埃及,他們當中有人仍然在懼怕中不敢跟隨出來,因為埃及實在太強大了。而出埃及後要過怎樣的生活?或是結果如又被埃及兵抓回去的話,生活將會更加痛苦。有的人是已與當地埃及人通婚,或是早已歸化成埃及人的,他們所要考慮的因素必然增加,這些都是出埃及行動猶豫的背景。後來在曠野中他們一再向摩西抱怨連連,就是跟這些有關。因此這裡用「趕」字,是帶有「強迫」的意思在。
2上帝指示摩西說:「我是上主,
3是全能的上帝。我曾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但是,我從來沒有把我神聖的名字─耶和華啟示給他們。
4我曾經跟他們立約,應許把他們寄居過的迦南賜給他們。
5現在我聽見了以色列人因埃及人奴役他們而發出哀求的呻吟,我想起了我的約。
6所以你去告訴以色列人,對他們這樣說:『我是上主;我要搭救你們,從埃及人的奴役下釋放你們。我要伸出大能的手大大地懲罰埃及人;我要拯救你們。
雖然摩西和百姓陷入信心危機,並抱怨上帝說:「主啊,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5:22)但是,上帝知道摩西的感受,祂並沒有直接指責他,反而上帝要喚醒摩西回到起初他所受到的呼召。因為勞苦與挫折常常使我們忘記起初蒙召的決志,因此上帝就在出埃及記6:2-8裡重述摩西最初的蒙召(出埃及記3:13-22),並傳達上帝將釋放以色列百姓的新信息。
在此,上帝要摩西回想上帝所啟示的名字「耶和華」,因為摩西的祖先從來未曾有特權得知上帝的名字,他們僅稱上帝是「全能神/大能的上帝」(希伯來文אל שדי, El Shaddai, God Almighty)。希伯來語的字義「有乳房的大能者」,全有、全足、全豐換言之,上帝以祂的名字向摩西保證,祂必定要使百姓從奴役的困境中得到釋放。因此,上帝要百姓明瞭從祂為他們所做的事,百姓就要認識上帝真的是以色列的上帝,所以出埃及記6:7說:「我要把你們當作我的子民,我是你們的上帝。當你們從埃及的奴役中獲得自由的時候,你們就會知道我是上主,是你們的上帝。」
7我要把你們當作我的子民,我是你們的上帝。當你們從埃及的奴役中獲得自由的時候,你們就會知道我是上主,是你們的上帝。
8我曾經應許過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以我一定要把你們帶到那塊地,以那地作為你們的產業。我就是上主。』」
9摩西把這件事告訴以色列人,但是他們不聽他的話,因為殘酷的奴隸生活已經使他們傷心失志。
摩西回想起初上帝對他的呼召以後,似乎重拾對上帝的信心,於是他再度回到百姓當中將上帝的信息向百姓傳講,但是百姓依然不聽。原因就是出在「殘酷的奴隸生活已經使他們傷心失志。」而不聽摩西的話。許多時候,基督徒陷入苦難與試探中,也不聽或不信上帝的話語一樣。
10於是上主對摩西說:
11「你去告訴國王,他必須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12摩西回答:「連以色列人都不聽我的話,國王會聽我嗎?我是一個不會講話的人。」
以色列百姓的不信似乎又影響摩西。當上帝要摩西再次到法老面前,提出釋放百姓的要求時,摩西認為就連百姓都不聽他的話,更何況是心地剛硬的法老呢。於是摩西就重提往日的藉口(出埃及記4:10),說:「我就是這麼一個笨口笨舌的人。」。對於摩西不成熟的反應上帝以「忽略法」來面對,僅再次重申祂的命令,要摩西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對於常找藉口的人,他的問題只是想逃避,或許適當的「忽略」是明智的。
13上主命令摩西和亞倫:「你們去告訴以色列人和埃及王,說是我的命令,要你們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
我們常常遇到困難或難以承受的苦難時,就向上帝抱怨「為什麼上帝容許惡事的發生?」其實,上帝並沒有創造罪惡,而是人的罪行與墮落的環境所導致;同樣地,不是上帝苦待以色列百姓,而是殘暴不仁的法老。我們生活的經驗裡,不乏愛主很深的兄姊罹患末期癌症,而我們也會問說:「上帝為何容許這樣的災難發生在好人的身上?」這問題確實很難回答,但肯定的是,上帝並不會如此做。或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出了問題,使得許多致癌的因素侵犯我們。當我們遇見苦難與試探時,你會如何尋求上帝的旨意呢?不要忘記,回到起初的蒙召,回顧上帝的慈愛將有助於我們走過困境。
14雅各的長子呂便有四個兒子:哈諾、法路、希斯崙,和迦米;他們構成了呂便支族。
6:14以後,插入摩西與亞倫的家譜。家譜中有呂便、西緬和利未各家,至於其他支派就沒有提及。
這段家譜強調祭司的族裔,其中有些人物值得一提,家譜中提到摩西父親的兄弟以斯哈的兒子可拉,他後來帶頭陰謀叛變,想取代摩西與亞倫的領導地位,於是攻擊摩西(民數記16:1-50)
在這場叛變中可拉使得自己與全家都陷入劫難中,且造成一萬四千七百人喪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名字是「普鐵」,他是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的岳父,普鐵的名字一半是埃及文,一半是希伯來文El(舊約中上帝的名字之一)。可見以色列人在埃及定居時期,已經有和埃及人通婚的情況(參考創世記41:50)
這也讓我們知道信仰團體的組合,不在於血源,而是出自對上帝的信仰。同樣地,摩押女子路得雖是外邦人,但是她也可以通過「信」而加入上帝的信仰團體(參考路得記)
15西緬有六個兒子:耶母利、雅憫、阿轄、雅斤、瑣轄,和少羅─少羅是迦南女子所生的;他們構成了西緬支族。
16利未有三個兒子:革順、哥轄,和米拉利;他們構成了利未支族。利未活到一百三十七歲。
17革順有兩個兒子:立尼和示每;他們各有許多子孫。
18哥轄有四個兒子:暗蘭、以斯哈、希伯倫,和烏薛。哥轄活到一百三十三歲。
19米拉利有兩個兒子:抹利和母示。這就是利未支族和這一族的後代。
20暗蘭娶了自己的姑姑約基別;她生了亞倫和摩西。暗蘭活到一百三十七歲。
21以斯哈有三個兒子:可拉、尼斐,和細基利。
22烏薛有三個兒子:米沙利、以利撒反,和西提利。
23亞倫娶了以利沙巴;她是亞米拿達的女兒,拿順的妹妹。以利沙巴為亞倫生了四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和以他瑪。
24可拉生了三個兒子:亞惜、以利加拿,和亞比亞撒;他們是可拉宗族各房的祖先。
25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娶了普鐵的女兒;她生了非尼哈。這些都是利未支族下各宗族、家族的族長。

以舊約文學的編寫手法來看,「家譜」通常拿來當成大段落的中隔。例如在創世記中挪亞的故事與巴別塔的故事的中隔是挪亞後代的家譜(10:1-32)。而在11:10-32閃的家譜之後,隨即引入一段全新的故事,上帝呼召亞伯蘭。這樣的例子在五經中很常見。同樣地,在摩西與亞倫的祭司家譜之後,出埃及記也即將進入一段新的故事-埃及十災。
26亞倫和摩西就是曾經奉上主命令,說「去把以色列各支族一隊隊地領出埃及」的那兩位。
27他們也曾向埃及王請求釋放以色列人。
28從前上主在埃及對摩西說話的時候,
29他說:「我是上主;你要把我跟你說的話都告訴埃及王。」
30但是,摩西回答:「你知道我沒有口才,國王怎麼會聽我的話呢?」
6:28-30仍是一段重述的資料。重述歷史必有其重要性,這段讓我們看到,摩西自知承擔使命必然不輕鬆,而面對法老的勢力,甚至有喪命的準備。其實,重述就是信仰的回顧,聖經作者通過此方式讓讀者再次回顧之前的信仰經歷,是有助於我們再次反省人與上帝的關係。換言之,我們若不懂得適時回顧我們的信仰歷程時,我們就無法重歷史中得到反省。

信仰的回顧有助於我們反省人與上帝之間的互動關係,這項功課是很重要的。特別當我們要面對新的任務與挑戰時,我們及需要再次檢視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特別是起初上帝對我們的呼召。此外,這一段經文也幫助我們回想,信仰不是通過血源關係來建立的,而是通過「信」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雖然可拉是血統純正的猶太人,但是他卻敵擋上帝所選立的僕人,違逆上帝的旨意,「血統」終究沒有使他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同樣地,基督徒的名份也無法像血統一樣遺傳給子孫,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自己認識與信仰上帝。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出埃及記5:1-23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5:1-23 現代中文譯本
摩西回到埃及見埃及的法老王,向他要求讓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可以想像得到,埃及法老王絕對是不會同意這件事的。我想任何國家的國王是不會主動,或是毫無條件之下放棄這樣的機會的,因為奴隸就是財產,是埃及國家的生產力,怎能就會因摩西的話而同意放棄奴隸呢?如果沒有用以色列人的「奴隸勞力」(即免費的勞工)來替換,對埃及來說將會是一個嚴重的經濟危機。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位埃及王是很清楚他國內政治危機。他用埃及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剝奪以色列人民的經濟財力,使他們變成奴隸勞工,這是他在解決埃及帝國政治問題的方式。相反的,當有人開始在動奴隸的腦筋時,統治者一定會更加注意。我們從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可以看到就是這樣的結果,摩西沒去講倒比較好,講了反而更糟糕,因為後來埃及的法老王增加了以色列人的工作負擔,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
1後來摩西和亞倫去見埃及王,說:「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放我的子民走,好讓他們到曠野過節,敬拜我。』」
摩西從曠野回到埃及之後,隨即面見法老(埃及王的稱謂),並傳達上帝的旨意,要求法老讓百姓到曠野守節敬拜上帝。「守節」此字源於「朝聖」,並有「吃節日的筵席」的意義。既然是朝聖,就不是週末到曠野作一次退修會的活動,因此法老當然清楚摩西的要求。

摩西對埃及王說要帶領以色列人民到曠野去舉行敬拜上帝的活動。到曠野的地方,就是指著「何烈山」,但是在曠野中何烈山有上帝的同在也會變成西奈山「翠綠的森林」。在出埃及記中,這二個地點名稱經常互換使用,使用何烈山時通常與審判有關連,使用西奈山時常在述說上帝恩典之時。
2埃及王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我為甚麼要放以色列人走?我不認得上主;我也不放以色列人走。」
有人認為摩西可以輕易見到法老的記載不太合理。但是當時如果有人說:「我從神那裡帶來一個信息」,他是會被接見的,特別是出身皇宮的摩西。當法老聆聽「神諭」時,他的反應相當自視甚高。因為埃及人都以法老為神明的化身,因此當法老聽到摩西的話時,法老的回答就很不客氣,正像一位神明向另一位神明挑戰。因此,法老輕蔑的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我為甚麼要放以色列人走?我不認得上主;我也不放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記5:2)

埃及王質問說「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因為在當時的埃及王等於是埃及人眼中的「神」一樣。對埃及王來說,他自己就好像是神了,哪裡有另一位神要他放人,這豈不是等於在向埃及王宣戰一樣?所以他的回答很清楚地表示,如果必要的話,他是可以向摩西所說的這個「上主」宣戰,因為摩西在第三節已經提出上帝將會用「疾病或戰爭」來懲罰不敬拜祂的人。
會主心得:摩西首度與法老交手就「出師不利」,甚至法老還輕蔑耶和華上帝,問說: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這些事情很快地傳到百姓的耳中,且法老更加嚴嚴地苦待以色列百姓。百姓認為摩西不但不能使他們得釋放,反倒帶給他們加倍的奴役(5:10-14)。於是百姓向摩西抱怨說:「你們使我們在法老面前有了臭名」,「臭名」亦可作「可憎的」,也就是說百姓認為因為摩西的緣故,使得他們被法老所憎惡。百姓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無非是對上帝旨意的不了解。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法老輕蔑說: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5:2),但是以色列百姓對耶和華上帝的認識何嘗不是如此呢?若是參考出埃及記3:13時,我們就可以發現此時的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確實不完全,甚至連上帝的名字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說要呼求上帝的名字了。
我們所認識的耶和華上帝是誰?上帝在3:14這樣啟示說:「我是自有永有的」,此句在希伯來文是一個雙關語,意思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大概可譯作「我是我所是」,或「我將是那將是的」。此名字顯示上帝是絕對、無限的存在,祂本性無法被任何定義所限制的,而最能表達祂的,就是祂在歷史中所彰顯的作為。因此,上帝進一步介紹祂就是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是帶領列祖的上帝。「耶和華」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雅崴」(Yahweh),近似驚嘆語「哇!」,表示人面對完全聖潔的上帝,只能發出驚嘆、敬畏的聲音。今天我們所認識的上帝是誰?如果你真的認識這位上帝,你就會完全謙卑在祂面前。
約翰福音17:3說:「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永恆的生命。」我們的上帝就是這樣恩典的上帝,親自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勝過生命中的苦難。
3摩西和亞倫回答:「希伯來人的上帝已經對我們顯現,現在請你准許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向上主─我們的上帝獻祭。否則,他要用疾病或戰爭消滅我們。」
4埃及王對摩西和亞倫說:「這是甚麼意思?要那些人耽誤工作嗎?叫那些奴隸加緊工作!
5你們的人口已經比埃及人多,還要他們不做工嗎?」
6同一天,國王命令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說:
現代中文譯本「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比起和合本的「督工的和官長」要清楚得多了;「埃及監工」當然會比「以色列人的領班」位階高得多。我們在5:14看到這些埃及的「監工鞭打以色列人指派的那些以色列人領班」,就可看出他們之間的差別。
7「不准再給以色列人做磚的草料!叫他們自己去找草料,
埃及人製磚是用泥、水,混合乾草料之後,再倒入木製的模子中,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如此可以增加泥磚使用的持久性和耐度。至今,此類的泥磚仍存在,在台灣鄉下有時也可以看到「土磚屋」。現在埃及王不但不再提供草楷,還要以色列人民自己去找草楷,而磚頭的數目卻不能減少,這種逼壓簡直讓以色列人民無法承受。埃及王將摩西和亞倫的說詞當作是一種以色列人民偷懶的現象,因此用這種方式,為的是要使他們無法再找到離開埃及的藉口。
8但是要他們完成跟以前同樣的數目,一塊也不准減少。他們懶惰才要求我讓他們去向他們的上帝獻祭!
9叫他們做更重的工作,忙一點,他們就沒有時間去聽信這些妖言。」
法老輕蔑上帝,同時也表現在抵擋上帝的神諭,他對於摩西要求三天前往曠野一事的反應,卻是加重以色列人的重擔,並吩咐監工(管轄奴工的埃及人)和領班(和合本譯為:長官,以色列的自治長官)不再供應草料給他們做泥磚。埃及人製磚是用泥、水,混合乾草料之後,再倒入木製的模子中,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曬乾,至今,此類的泥磚仍存在。因為,法老認為摩西是假借上帝的名義傳講神諭。
10埃及監工和以色列人的領班就去告訴以色列人:「國王有令不再供給你們草料。
11他說無論走多遠,你們必須自己去找草料,磚頭的數目卻一塊也不准減少。」
12於是以色列人到埃及各處找草料。
從「於是以色列人到埃及各處找草楷」這句話可看出,當時的埃及為了建造城市或鋪路,已經將可造磚用的草割取得的差不多了。回顧第二次大戰期間的台灣,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總督府,就曾下過命令要學生們,或一般百姓交出鐵器等金屬物,學生們走路去學校,往往要注意地上是否有鐵釘等物之類的東西。這就可看出日本在大戰的末期,物資是相當的缺乏。
當時,德國也一樣,對那些要送進毒氣室屠殺的猶太人,尚且還剃掉他們的頭髮,拿掉他們身上的任何衣物,就可看出他們為了戰爭,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後來中國要發展核子武器時,不也是提出「只要核子,不要褲子」。
會主心得:這令我想想到埃及王的古稱「法老」,意思是住在深宮裡的那一位,既然是住在深宮,就不知民間疾苦。
晉朝末年王公貴族們生活奢侈,揮金如土,統治集團腐化。公元291-306年,八個諸侯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史稱「八王之亂」。這場大惡鬥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生產遭到破壞,數十萬人喪失了生命,許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毀。在洛陽13歲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城內米價貴到一石萬錢,不少人飢餓而死。當時又發生地震、飢荒等天災,晉王朝又往往「無力賑
」,老百姓沒有飯吃,許多地方連樹皮革根也被災民吃光了,到處都有餓死的人。宮中有人把這種情況報告給晉惠帝,請他趕快下令賑災民。晉惠帝司馬衷聽了報告,一面低頭思索著,一面重複地念著:「沒飯吃,餓死人;沒飯吃,餓死人……」突然抬起頭來,大聲地對來報告情況的人說:「何不食肉糜乎?」這句話的意思是:災民們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這般愚蠢糊塗的皇帝,災民還能指望他嗎?「八王之亂」和各種天災,終於導致了晉末年各地的流民起義。西晉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崩潰。 
13監工逼他們,要他們每天交出磚頭來,跟以前供給他們草料時一樣多。
摩西首度與法老交手就「出師不利」,甚至法老還輕蔑耶和華上帝。這些事情很快地傳到百姓的耳中,且法老更加嚴嚴地苦待以色列百姓。百姓認為摩西不但不能使他們得釋放,反倒帶給他們加倍的奴役(5:10-14)。於是百姓向摩西抱怨說:「你們使我們在法老面前有了臭名」,「臭名」亦可作「可憎的」,也就是說百姓認為因為摩西的緣故,使得他們被法老所憎惡。百姓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無非是對上帝旨意的不了解。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法老輕蔑說:「上主是誰?我何必聽從他?」(5:2),但是以色列百姓對耶和華上帝的認識何嘗不是如此呢?若是參考出埃及記3:13時,我們就可以發現此時的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確實不完全,甚至連上帝的名字都不知道,就更不用說要呼求上帝的名字了。
14監工鞭打埃及人指派的那些以色列人領班,責問他們:「為甚麼工人不能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呢?」
15於是,那些領班去請求國王,說:「陛下,為甚麼這樣對待我們呢?
以色列領班可以直接向埃及王陳情,但是所得到的回答卻是令他們心寒,因為埃及王認為他們是「懶惰,一味偷閒」的緣故,並非真的做不下去。很可能他們原先以為是監工的埃及人自做主張,現在已經知道是來自埃及王的命令,讓他們簡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因為這表示他們將要受到嚴厲的酷刑對待。
16監工不給我們草料,卻要我們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現在我們都捱打受罰,這是你們埃及人的過錯。」
17埃及王說:「你們懶惰,一味偷閒,所以請求我讓你們去向上主獻祭。
18快回去工作!我們不給草料,你們仍得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
法老不認識上帝,甚至輕蔑耶和華。對於自大的獨裁者,他們心中無神,甚至驕傲將自己視為神明,他們的行為與思想就有如法老一般。不僅統治者或老闆等管理階級的人有可能如此,就連被統治者或是低層的人,也有可能不認識自己的角色與上帝的旨意。
上帝是實行公義、好憐憫的上帝,但是我們常忘記祂的本性與旨意,而寧願成為共犯結構下的犧牲者,或是幫手。我們當知,基督徒是參與上帝的旨意,為的是要讓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要讓地上一切不公不義的高山移為平地,讓祂的旨意與福音遍澤大地。
19領班一聽見他們每天仍得交出跟從前一樣多的磚頭,就知道大禍臨頭了。
20他們出來,看見摩西和亞倫兩人正在外面等候他們。
21他們就對摩西和亞倫說:「上主一定知道你們做的是甚麼事;你們使國王和他的官員憎恨我們,使他們有了殺我們的藉口。上主一定會懲罰你們!」
法老藉由「群眾壓力」轉介在摩西和亞倫身上,希望藉此間接逼迫他們就範。
因為早先他們對以色列人說他們是來自上帝的差遣,但是如果是真的來自上帝的差遣,為甚麼上帝沒有使埃及王放手讓他們出去?相反地,卻加重了他們的奴工負擔,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啊!因此當他們看從埃及王那兒出來看到摩西和亞倫時,簡直痛恨他們到極點!其實在他們的心中是極矛盾的;他們當然是希望摩西和亞倫真的能帶他們出埃及,但是如今所發生的卻是與所期盼的相反,他們當然是很生氣。並且發出詛咒的話,要上主懲罰他們。
摩西的反應和往後他在對付以色列人民的態度是一樣的;他總是將以色列人民的抱怨轉述給上帝。基本上,摩西是這樣的態度:上帝既然差我來帶以色列人民,我是一再地拒絕,現在有問題,上帝就要負責到底啊,因為上帝一直對我說,要與我同在(出埃及記3:12)。
22於是,摩西回到上主面前,說:「主啊,你為甚麼這樣虐待你的子民?為甚麼差我來這地方?
摩西無法了解為甚麼上帝要這樣對待祂的子民?
日本文學家遠藤周作在《沈默》就描寫過類似的故事,天主教神父在日本開拓宣教初期,看到那些因聽信福音而皈依基督的信徒,一個接一個地被十七世紀日本幕府官員殺掉,他們的心痛苦到極點,那些神父不禁地問上帝說:「上帝啊,你的子民一個一個死去,你為甚麼還閉口不語呢?」
上帝是獨一的真神,不是人人應當聽從嗎?摩西不明白為何法老不但不聽從,反倒上帝使得百姓的重擔更加劇。摩西面對百姓的抱怨,摩西的信心動搖了,他忘記了上帝曾經告訴他,拯救的工作並不容易(出埃及記3:18-19)。而按照猶太人的思想,他們認為上帝有至高的權柄,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上帝的作為(參考阿摩司書3:6)。因此,摩西對上帝抱怨說:「主啊,你為甚麼這樣虐待你的子民?」
其實,這樣的困惑對於現代基督徒來說也不陌生,只是我們會問上帝說:「為什麼上帝容許惡事的發生?」換言之,當罪惡或是苦難臨到我們時,我們不明白其原因,而直接攻擊或抱怨上帝。其實,上帝並沒有創造罪惡,而是人心的罪行所導致;同樣地,不是上帝苦待以色列百姓,而是殘暴不仁的法老。就這一點來看,摩西抱怨的對象似乎搞錯了。而摩西和百姓似乎陷入一場極大的信心危機。
23自從我到國王面前為你講話,他更加殘酷地對付你的子民;你卻一點都不救助他們!」
會主心得:自古以來,任何極權統治者最害怕的就是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是超越政治力量的;它講究的不是經濟、也不是政治利益,而是人的內心反省,是把人的心靈帶到上帝的審判面前。因此,當摩西去對法老王轉述上帝要他說的話後,埃及王開始不安起來,並且變本加厲,這就是他心中害怕的地方,因為他已感受到上帝在做工了。
上帝不會沈默,也不會「一點都不救助」,上帝開始了祂的拯救工作,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認識。別以為上帝的開始拯救,就是馬上結束以色列人民的奴隸工作,就好像我們遇到苦難時,上帝的拯救並不是馬上停止我們的苦難,也不是讓我們的苦難馬上減輕,或是消失。上帝有祂的工作計畫和安排,祂總是用最好的方式來進行祂拯救的工作。問題是我們總是以我們自己的需要看上帝的拯救工作,可是我們所看的,常常是短視的。上帝要拯救一個人,是要使一個人成為祂所重用的人,而不是讓這人再陷入罪惡的漩渦中。因此,上帝的拯救計畫常常是超出我們人所能想像的範圍。不是上帝沈默,也不是祂不伸手救助,而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太淺了。
延伸閱讀:蠟燭的政變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出埃及記4:1-31

出埃及記4:1-31 現代中文譯本
在這一段裡,上帝賜摩西行神蹟的力量,並解決他各種的推諉。第1節是摩西第三次拒絕上帝的呼召,因為摩西擔心以色列人不相信上帝曾向他顯現;或許摩西以往的失敗(2:14)使他認為以色列同胞必不相信他,因而使摩西一再拒絕承擔重責大任。但是上帝讓他經歷三個改變物體的神蹟,證明他是上帝所選立的人。

1摩西回答上主:「假如以色列人不信我,不聽我的話,說你從來沒有向我顯現過,我怎麼辦呢?」
2上主問他:「你手裏拿的是甚麼?」他回答:「一根杖。」
「杖」是牧羊人常用的杖,代表權柄的意思。
3上主說:「把它扔在地上。」摩西把杖一扔,就變成了蛇;他就逃開。
下埃及因位處尼羅河下游蛇類滋生,居民常命喪蛇口,因此蛇成為死亡與權柄的象徵;而眼鏡蛇更成為古代下埃及的皇室圖騰。而以色列人更將蛇視為犯罪的源頭,引誘人背棄上帝。
4上主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抓住蛇的尾巴。」摩西伸手抓住蛇的尾巴,蛇又變成杖。
5上主說:「這樣做就能夠向以色列人證明,上主─他們祖宗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曾經向你顯現。」
6上主又對摩西說:「把手插進衣襟裏。」摩西就把手插進去。手抽出來的時候,手上竟長了麻瘋,像雪一樣的白。
「大痳瘋」在當時是絕症,以色列人更認為是上帝直接的責罰,如能痊癒,就證明是上帝的醫治。
7於是上主說:「再把手插進衣襟裏。」他就照著做了,這次再抽出來,已經復原了,跟身體的其他部份一樣。
8上主說:「如果他們不信你,或不信第一個神蹟,那麼這一個神蹟一定能使他們信服了。
9如果這兩個神蹟還不能使他們信服,他們仍舊不聽你的話,你就取一點尼羅河的水,潑在地上,水會變成血。」
第三個神蹟和前兩個不同:將尼羅河的水變為血是不能不斷重複施行的,它一發生就會產生災害。上帝藉這些神蹟解除摩西的憂慮,更藉第三個神蹟暗示將要發生在埃及的災禍。古埃及充滿萬物精靈崇拜,尼羅河更被視為生命之神,「尼羅」的意思是「生命」。但在這個神蹟中,上帝要表達祂乃是生命的源頭,只有祂能夠使河水變血。
10但是摩西說:「上主啊,不,請你不要差我。我一向沒有口才;你跟我講話以後也沒改變。我就是這麼一個笨口笨舌的人。」
第10節是摩西第四次拒絕,因為他有感個人口才笨拙。先知耶利米也曾對上帝說出類似的話(耶利米書1:6)。但從摩西再三的拒絕中,已經表現出他辯才無礙的本事,換言之,摩西很清楚承受呼召不是一件輕鬆事。「笨口笨舌」原意是「口吃」。
任何人若真的接受上帝的呼召,都會感受到那是生命生存苦難的開始,絕對不是一支輕易挑得起來的軛,可以輕鬆、愉快地完成使命。我們看到不少先知是向上帝求死的;例如先知以利亞,他在殺死亞哈王妻子耶洗別的四百五十名祭司後,耶洗別決定要殺先知以利亞,他一聽到這消息就逃跑,「自己走了一天的路,來到曠野。坐在一棵杜松樹的蔭下求死,他禱告說:『上主啊,我受不了啦,把我的性命取去吧,我還是死了好!』」(列王記上19:4) 
先知耶利米就這樣說:「願我的生日受咒詛! 願我出母胎的那一天被遺忘! 願那向我父親報喜的人受詛咒!」 「因為他不在我出母胎以前殺我,好使我以母腹做墳墓。 我為甚麼要出世呢? 難道只為著要經歷辛勞、悲傷, 在羞辱中消耗我的歲月嗎?」(耶利米書20:14-15a, 17-18) 
出名的落跑先知約拿更是用死來表達他對上帝不滿的心意;他接到上帝呼召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逃跑,他用逃跑來表明拒絕接受呼召。但是我們都知道,當上帝決定揀選誰的時候,任何人都無法抗拒上帝的呼召,沒有任何人能夠拒絕上帝的命令。
11上主對他說:「誰給人口才?誰使人耳聾口啞?誰使人看見?誰使人瞎眼?是我─上主。
12你就去吧,我會幫你講話;我會告訴你該講些甚麼。」
13但是,摩西回答:「不,主啊,請你差別人去。」
雖然上帝一再保證,摩西還是第五次拒絕:「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4:13)所以,上帝終於向摩西動怒。但是,施恩慈的上帝,還是賜給摩西一位有能力、口才的夥伴,就是讓亞倫成為摩西的代言人,而摩西作領袖的責任仍由他自己肩負。
14因此,上主對摩西動怒,說:「你不是有一個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很有口才。他正出來迎接你;他一定很高興看見你。
摩西能夠連續提出五項理由來拒絕上帝揀選,可知道摩西確實是個辯才無礙的人,才有辦法提出那麼多抗拒的理由。先知耶利米也已類似的話拒絕過上帝,先知耶利米在接到上帝呼召的時候,對上帝說了兩個理由:一是自己「太年輕」,二是自己「不會講話」(耶利米書1:6),但是上帝都駁回這樣的理由。因為祂會賜給所揀選的僕人有講話的能力。(4:15)
15你告訴他該說甚麼;我會賜你和他口才;我會教導你該做甚麼。
耶穌基督在預言那苦難的日子來臨時,曾對他的門徒交代這樣的話:「當他們逮捕你們,把你們帶到法庭的時候,不要事先憂慮要說些甚麼;到那時候,上帝指示甚麼,你們就說甚麼;因為你們所說的不是自己的話,而是聖靈藉著你們說的。」(馬可福音13:11)
會主心得:我們可以了解到,當上帝呼召一個人來傳他的信息時,那個人所要傳達的已不是自己的話,而是上帝的話語。因此,真正上帝的僕人是在傳講上帝的話,不是個人的話,或是想法。這種了解對每個傳道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16他要作你的代言人,替你向民眾說話,而你就像上帝一般,指示他說甚麼。
17你要帶著這根杖,因為你將用它來行神蹟。」
會主心得:調整心態為主而做。從2:14裡,我們看到摩西以往失敗的經驗,使他認為以色列同胞必不相信他,因而使他一再拒絕承擔上帝的呼召。但是,上帝要讓摩西知道,上帝揀選他,一定與他同在,並且保護他,賜他應有的恩賜與同工。此外,上帝給摩西行神蹟的能力,是要藉此讓法老知道,上帝的能力遠非人的力量所能阻擋的。同樣的,上帝揀選誰來完成祂的計劃,誰也沒有能力可以拒絕。摩西先後五次拒絕上帝的呼召,因為這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不要忘記,上帝呼召你,必會與你同在。
當所有推辭的藉口已不再成為理由後,摩西便毅然答允神的吩咐重回埃及,完成拯救同胞離開埃及的重大使命。事實上,當你清楚知道上帝的心意,便不應再有任何遲延,應當勇往直前,順服神已為你所安排的道路。雖然前路不知如何,正如摩西返回埃及後不知會面臨甚麼的遭遇,但我們實在要學習摩西那份信心,就是確定人生新的目標後,便鍥而不捨的跟從上帝。
記住此時摩西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了。令人推辭和懼怕其實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生命態度的問題。同樣地,年輕力壯的青年如果生命沒有謙卑下來,也不可能成為上帝的器皿。當摩西被上帝調整至謙卑之後,他就成為上帝使用的僕人。
牧師不愛規定人或是命令某人來服事,我會要求的就是大家要一起來讀聖經上帝的話語,以上帝的話語來改變我們的生命態度。因為我們要認知到基督徒的服事不是對牧師負責,也不是對長執負責,每一位擔任服事的人和擔任教會職分的長執,他們的服事都是對上帝負責。因此保羅說:「無論做甚麼,你們都要專心一意,像是為主工作,不是為人工作。」(西3:23)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必須調整心態,知道我們的服事是為主而做,不是為人工作。
18於是,摩西回到他岳父葉特羅那裏去,對他說:「請你讓我回埃及去,看看我的親屬是否還活著。」葉特羅同意了,就跟他道別。
葉特羅(4:18)?流珥(2:18)?
葉特羅(Jethro)來自 Jether(出埃及記4:18第一次使用),有「豐富」、「有餘」、「卓越」、「握有主權」等含義。古代的人尊稱王帝、酋長、族長等,均不敢直稱,而須用第三人稱單數來向他說話。Jethro 就是Jether 的第三人稱單數。古代與米甸相鄰的拿巴提人稱其酋長,就是用 Jethro(His Magjesty)這稱呼。
摩西以往失敗的經驗(2:14),使他認為以色列同胞必不相信他,因而使他一再拒絕承擔重責大任。但是,上帝要讓摩西知道,上帝揀選他,一定與他同在,並且保護他,賜他應有的恩賜與同工。此外,上帝給摩西行神蹟的能力,是要藉此讓法老知道,上帝的能力遠非人的力量所能阻擋的。同樣的,上帝揀選誰來完成祂的計劃,誰也沒有能力可以拒絕。摩西先後五次拒絕上帝的呼召,因為這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不要忘記,上帝呼召你,必會與你同在。
會主心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是否就比上一代的人更會聽上帝的話?不盡然!更糟糕的是我們這一代已經看不到真正的先知,或是即使聽到先知的話,但卻不當一回事,或根本就聽不進去!我們看今天的傳道者常常為了討好信徒、會友,甚至都可曲解聖經的教訓,有些信徒們一聽到傳道人對他們的信仰態度提出批判時,也會生氣、反彈,甚至跑到牧師面前說:「你今天的講道好像都是針對我...」。耶穌基督是很感慨地述說他那個時代的人「竟是那麼地邪惡、淫亂」(馬太福音16:4)!我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比起耶穌基督的時代只是更壞而已。
聖經也給我們一個難以忘懷的經驗,就是摩西這樣一而再地拒絕被揀選去當上帝的僕人,但上帝卻是非要他去不可,而先知約拿則是用逃跑的方式來回拒上帝的呼召,上帝卻用大魚把他抓回來。原因是上帝有祂拯救的奇妙計畫,需要忠實的僕人去完成。人無法拒絕上帝的選召,這是聖經給我們的信息。我就看過不少傳道者見證說,他們曾經試著離開傳道的工作,結果還是被上帝「抓」回來,這樣的例子也發生在許多基督徒的身上。 
19當摩西還在米甸的時候,上主對他說:「你回埃及去吧!那些想殺你的人都死了。」
20於是摩西帶著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叫他們騎上驢,向埃及出發;他手裏拿著上帝要他帶的杖。
21上主又對摩西說:「回到埃及後,你一定要在埃及王面前,行我賜你能力去行的各樣神蹟。但是我要使他的心剛硬,不放我的子民走。
既然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卻為何要讓埃及法老的心「剛硬」,不讓以色列百姓離去呢?(4:21)這個問題一直到第十章還一再發生。
我們要注意,出埃及記中有三個希伯來文都可翻譯成「剛硬」
1.在4:21;9:35;10:20, 27的「剛硬」指因為外力介入,才使埃及王「生氣」心生剛硬。
2.在7:3的「剛硬」指質地堅硬的物品,指國王的「意志堅決」,聽不進任何建議。
3.在7:14;8:15, 32;9:34;10:1的「剛硬」是指「沈重」,即埃及王因為上帝要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心裡相當沈重。
這三種字義無非要說明,法老的心之所以會如此「剛硬」而不顧人民的苦難與生死,乃因為上帝要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換言之,法老的剛硬乃出自他對上帝旨意的悖逆,因此聖經才說是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
22那時候,你要告訴埃及王,上主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長子。
23我要你讓我的兒子去敬拜我,你拒絕了,所以我要殺你的長子。』」
24在回埃及的路上,摩西搭營過夜,在那裏,上主遇見他,要殺他。
為何上帝揀選摩西之後,就當摩西出發往埃及的路上,上帝卻要擊殺他呢?
1.通過儀式處理摩西內心的陰影、衝突與失敗。
2.上帝對埃及人、希伯來人一視同人,都會審判。除非與神建立關係。
件事需要與4:23上帝預告要擊殺法老的長子一起來看。因為作者有意交代,上帝擊殺法老長子乃因為埃及人沒有與上帝立約;同樣地,摩西也差一點忽略兒子的「割禮」(與上帝立約的記號),以至於上帝要取摩西的命。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立約」是人與上帝建立生命的關係,而不分以色列人或是外邦人(如法老)。聖經用此方法表達的目的,是藉以提醒以色列人對「約」的重視。接著摩西的妻子西玻拉為孩子補割禮,以表明他的家庭與上帝建立「永遠之約」(創17:9-14)。立約之後,摩西才正式與亞倫和以色列眾長老會面,並傳遞上帝的信息給困苦中的同胞。
上帝
25因此摩西的妻子西坡拉拿了一塊銳利的石片,割掉她兒子的包皮,用它碰摩西的腳。就是因為這個割禮,西坡拉才對摩西說:「你真是我用割禮的血換來的丈夫。」
26因此,上主就沒有殺摩西。
這一段經文裡我們可以將法老與摩西做一對照。法老剛硬不聽上帝的話,而摩西順服上帝就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回埃及。法老沒有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立約),而摩西全家和上帝建立永遠的約。一位是埃及的領袖,另一位是以色列人的領袖。這兩人所流露出來的生命,和對上帝的態度決然不同。記住!你與上帝所立的約是永遠的約,更是生命之約,因此不可隨意看待。而你對上帝的態度也將影響你的生命與價值觀。 
27同時,上主對亞倫說:「你到曠野去迎接摩西。」於是亞倫往上帝的山去迎見摩西;亞倫一看見摩西,就上前親他。
28摩西把上主要他到埃及去做的一切事,就是他要講的話,他要行的神蹟都告訴亞倫。
29於是摩西和亞倫到埃及去,召集了以色列的長老們。
30亞倫把上主告訴摩西的話都告訴他們;摩西也在人民面前行了上主要他行的神蹟。
31他們都相信了,他們一聽見上主眷顧他們,也知道他看見他們受虐待的情形,就都跪下敬拜。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出埃及記3:1-22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3:1-22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簡介
這一章一直是上帝在主導整個呼召的事件。上帝很有耐心地在說服摩西能真誠地接受祂的呼召,去埃及帶領以色列人民出來。
1有一天,摩西為他的岳父米甸的祭司葉特羅放羊;他領了一群羊橫跨沙漠,到了上帝的山─何烈山。
這裡說上帝的山是「何烈山」,原指荒涼、空曠之地;但在19:1卻成為「西奈山」。西奈山與何烈山意思完全相反,意指叢林茂盛的山;此出入可能是不同的傳統文獻所提供不同的資料所致。至於其確實位置聖經學者各有不同觀點,但只有當地導遊知道在甚麼地點。荒野之地使人聯想到絕望、沒有生氣,就在枯寂絕望中上帝向摩西顯現了。
2在那裏,上主的天使像火燄,從荊棘中向摩西顯現。摩西看見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
3他想:「這可怪了,為甚麼荊棘不會燒毀呢?我上前去看看吧!」
「荊棘著火,卻沒有燒毀」,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焚而不燬」的荊棘,這個記號是全世界所有基督教長老會使用的記號,表明的是:這個教會是個有上帝同在,是個聖潔的、用火提煉過的教會。
荊棘是一種在曠野中常見的植物,因為無任何用途,卻常常纏住羊隻造成羊隻的受傷。因此牧羊人常放火焚燒荊棘,但摩西所看到的確是焚而不燬的荊棘。
以色列人也常以荊棘來比喻自己的民族好像在曠野中被人看不起的雜草,因為礙眼而被趕盡殺絕。上帝就在荊棘中,祂從荊棘中出聲呼叫摩西。我們也發現摩西是看見荊棘著了火,但卻看不見上帝在荊棘中。但是,有上帝同在的荊棘,雖然在烈火中,卻也不會損毀。
4上主看見摩西走近,就從荊棘中喊他:「摩西!摩西!」摩西回答:「是,我在這裏!」
5上帝說:「不要再走近。脫掉你的鞋子,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上帝命令摩西在沙漠曠野中把鞋子脫掉,乃是要提醒他,上帝所在的地方就是聖潔的(參考約書亞記5:15)。同樣地,在古代近東的風俗裡,僕人要在主人面前脫掉鞋子以表示敬畏的態度。也因此不穿鞋就成為奴僕敬畏主人的記號。
6我是你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摩西遮著臉,不敢看上帝。
摩西驚惶失措把臉蒙上,因為希伯來人認為人若看見上帝,就無法存活(出埃及記33:20,士師記13:22)。我們可以這樣說,面對聖潔的上帝,有罪、污穢的人只能慚愧,無顏以對,甚至人的罪只有一死。
7上主說:「我已經看見我的子民在埃及受虐待;我已經聽見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
這一節可以說是出埃及記的背景說明。這一節告訴我們說上帝確實看見祂的子民的痛苦,祂要「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並且是帶領他們到一個「流奶與蜜」的生活環境去居住。我們必須注意這裡所強調的,上帝要「親自」下來,祂不是住在山上,也不是不管世上的事,祂聽見、也看見祂的子民的痛苦。祂聽見、看見,正表示祂對祂的子民的情況一清二楚。
8所以我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領他們到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那裏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居住的地方。
9我的確聽見了我子民的哀號,也看見了埃及人怎樣壓迫他們。
10現在我差你到埃及王那裏去;你去把我的子民從埃及領出來。」
11可是摩西對上帝說:「我算甚麼?我怎能到埃及王那裏去,把以色列人領出來呢?」
摩西第一次拒絕上帝的呼召;他之所以拒絕接受上帝的呼召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曾經是「朝廷通緝要犯」,要他再回埃及去,且是去面對埃及法老王,這實在讓他覺得非常不是滋味。難怪他會回答上帝說:「我算甚麼?」想想當時的埃及帝國,國勢之強,幾無鄰國可比。在他的感覺中,這簡直就是要他的命,而他就是為了保住性命才逃出來的,怎能再回去埃及王那兒呢?他當然要拒絕。
12上帝回答:「我要跟你同在。你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要在這山上敬拜我。這就是我差遣你的憑證。」
13摩西說:「當我去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會問:『他的名字是甚麼?』那時我該怎樣告訴他們呢?」
14上帝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跟希伯來神名耶和華的發音相近;本譯本通常譯:上主〕。你去告訴他們:『那位叫創始成終的主宰差我到你們這裏。』
15我是耶和華,是他們祖宗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我差你到他們那裏;我的名永遠叫耶和華,世世代代都要這樣稱呼我。
在摩西第二次的拒絕裡,他擔心百姓問他所代表的神是哪一位。在古代近東文化裡,每一位神明都有一個獨有的名字,人們相信當向神祈禱時,需先知道神的名字才能呼求。而神的名字也代表神的屬性。 
注意,命名代表治理權柄的彰顯,父母親為孩子命名,代表對孩子有治理、教養的權柄,人對動物、對事物命名也是有治理的意謂。同樣的,神的名字、名號若是人所命名,則說明那樣的「神明」只是人內心的投射,甚至是邪靈的作為,世上諸多的偶像、神明都是如此而生。在這裡,我們看到獨一真神的名字不是摩西所能命名的,對此,上帝在3:14啟示說:「אֶהְיֶה אֲשֶׁר אֶהְיֶה」(I am that I am, KJV),「我是自有永有的」,此句在希伯來文是一個雙關語,意思很難準確地翻譯出來;大概可譯作「我是我所是」,或「我將是那將是的」。此名字顯示上帝是絕對、無限的存在,祂本性無法被任何定義所限制的,而最能表達祂的,就是祂在歷史中所彰顯的作為。
上帝進一步介紹祂就是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是帶領列祖的上帝。「耶和華」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雅崴」(YHWH, Yahweh),近似驚嘆語「哇!」,表示人面對完全聖潔的上帝,只能發出驚嘆、敬畏的聲音。但是為何以色列百姓不認識「耶和華」上帝,且摩西還要問上帝的名字為何?或許我們可以這樣了解,以色列人定居埃及四百多年的富裕生活,已經使他們遺忘那一位與列祖立約的上帝。或可說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已經很淡薄。
此時的摩西已經不像年輕時的莽撞與自信,他覺得他無法承擔如此艱鉅的使命,雖然上帝已經向他保證「我必與你同在」,但似乎他的信心仍嫌不足。面對上帝的呼召,摩西一再拒絕(見3:11,4:1,4:10,4:11),因為摩西清楚知道上帝呼召他,不是要給他「福、祿、壽」,而是要給他「苦杯」,為上帝獻上生命。
16你去召集以色列人的領袖,告訴他們:我─上主,他們祖宗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曾向你顯現。要告訴他們,我來到他們當中,已經看見埃及人怎樣對待他們。
17我決定要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已經受夠了苦頭;我要帶他們到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居住的地方。
18「我的子民會聽從你對他們講的話。然後你要帶以色列的領袖們去見埃及王,對他說:『上主─希伯來人的上帝曾向我們顯現。現在請你准許我們走三天的路程,到曠野去,向上主─我們的上帝獻祭。』
出埃及竟然是要到「曠野」去,這是很大的落差。就像摩西從埃及王宮出來,到米甸牧羊一般。埃及的富庶,與曠野的荒涼是極大的對比。總之,從富裕的物質生活要進到「曠野」,這條路最難走的是「心靈的改革」。
上帝呼召摩西獻身成為上帝拯救的器皿。英文Martyrdom(獻身)一詞來自Martyr(殉道者),很清楚的指出獻身或委身必須有此精神。也因此,著名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Bomhoeffer)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是召他來為祂死。」看吧,被揀選作為上帝福音僕人的人,就要有這樣的生命準備,不是來享受的,更不是來關心「福、祿、壽」的,而是來為基督的福音獻上生命的。
19我知道,除非我逼他非那麼做不可,埃及王是不會放你們走的。
20但是我要用我的權威行各樣神蹟來懲罰埃及。最後埃及王會讓你們走。
21「我要使埃及人尊敬你們;所以,當我的子民離開那裏時,他們不會空手離去。
22每一個以色列女子要到鄰居的家去,並向埃及婦女索取金銀、首飾,和衣服。以色列人要把這些東西給兒女穿戴,這樣就把埃及人的財富都帶走。」
聖經的作者也要強調作為上帝的子女是不會有欠缺的。雖然以色列人是埃及人民的奴隸,看起來甚麼都沒有,奴隸本身就是主人的財產。但是,現在上帝卻要讓他們像主人一樣,可以自由進出「鄰居的家去,並向埃及婦女索取金銀、首飾,和衣服」,這些話已夠清楚表明以色列人民不但不再是奴隸,而且是自由的人。單單他們空手離開埃及,就會造成埃及的極大損失,何況現在要這樣索取埃及人的財富後才離開,這對埃及人來說那將如同是一種嚴重的懲罰。聖經的作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在表達:與上帝的子女生活居住在一起,就是一個恩典,如果讓他們離開,就是一種損失,這也是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時所說的應許:「祝福你的,我要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要詛咒他。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創世記12:3)。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以色列人民離開埃及前所索取的,也可以看成是他們在埃及當奴隸時所應得的工資代價。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出埃及記2:1-25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2:1-25 現代中文譯本

早王國1-2
古王國3-6
第一中期
中王國11-14
第二中期
新王國18-20
第三中期
後期26-31,27波斯,31波斯
希臘、馬其頓、托勒密、古羅馬、波斯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一個王朝,也是古埃及最強盛的王朝,即第18王朝(1575-1308 B.C.),從Thutmose I到拉美西斯一世,歷經十四位法老約三百年。第18王朝法老Thutmose I趕走希克索人(外來者或外來統治者)。
第18王朝法老Thutmose I 的女兒Hatshepsut(哈謝普蘇)即摩西的埃及養母。Hatshepsut後來嫁給同父異母的弟弟Thutmose II。使得血統不純正的Thutmose II 得以成為繼任法老,但婚後三年就早逝。他們的兒子Thutmose III年紀尚小,由哈謝普蘇掌國政,後來她宣布自己為法老,成為埃及第二位女性法老,同時也是古埃及著名的女法老。哈謝普蘇在位22年後去世,敘利亞、巴勒斯坦宣布獨立。Thutmose III 盛年時登基,相繼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上埃及與北非,在位55年。在他晚年時,摩西前來請求出埃及。

我在第一章曾經提醒大家注意,出埃及記的希伯來文書名是「他們的名字」。而第一章僅出現當時代的名字就是施弗拉、普阿,而不是男人的名字,甚至也不是法老的名字。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收生婆的名字,這是因為這兩位收生婆的表現值得我們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敬畏上帝」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光輝。
第二章所出現的一個重要名字就是「摩西」。從摩西名字的意涵,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主題,上帝要伸出援手「拉拔」苦難中的百姓。
1有一個利未族的人和他同族的一個女子結婚,
本章最重要的主題:上帝要差派祂的僕人展開「拉拔」的拯救工作了。這個拯救工作就是揀選僕人,而且是從最卑微的族群「利未」中去揀選。

利未族,這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一族,是雅各的第三個孩子,曾和西緬聯手策畫屠殺示劍家族的人而被雅各詛咒(創世記34:1-31、49:5-7)。後來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到曠野後,利未族的人聽從摩西的話,不參與敬拜金牛,可能因此後來被揀選為祭司的工作(出埃及記32:26- 29)。
根據6:20的記載:「暗蘭娶了自己的姑姑約基別;他生了亞倫和摩西。」而暗蘭是利未的孫子(出埃及記6:16-18),因此,我們知道摩西就是來自利未的家族,是個信仰忠貞家族的後裔。作者也藉此表明摩西在身份上具有上帝祭司的角色。
2生了一個兒子。她看見這嬰兒那麼俊美,就把他藏了三個月。
3到她實在隱藏不了這孩子,她就拿蒲草編了一個籃子,塗上瀝青和柏油,使水滲不進去,再把孩子放在籃子裏面,然後把籃子藏在河邊蘆葦叢裏。

這個籃子是用「瀝青和柏油」塗上去,用來防止河水的滲入。挪亞造方舟時,也是在船的「裡面外面都要塗上柏油」(創世記6:14)。
埃及王法老確實是很嚴厲的在執行這項滅族行動,這項行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消滅猶太人的景況很相近,就是將幼兒和他們的父母分離,或是將母親和幼兒集體屠殺。在這裡,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必須遵行法老的命令,否則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此外,我們可以可到摩西母親的用心,她用一個籃子將他保護著,再放入河中「放生」。但是,摩西母親並沒有將他真的放流出去,而是「藏在河邊蘆葦草叢裡」,因此我們也看得出她有意要繼續隱藏嬰孩的打算。
4這孩子的姊姊遠遠地站著,要看看會有甚麼事發生。
這一章出現的人物都沒提及她們的名字,不寫出名字為的是不要引人注意。而要讓我們專注在摩西的名字。
5國王的女兒到河邊來洗澡;她的宮女們在河邊散步。突然她看見蘆葦叢中有一個籃子,就叫伺候的宮女去拿來。
這裡說「國王的女兒」,但在考古學發現這女兒後來成為法老王的妻子。她為甚麼會「到河邊來洗澡」?有聖經學者指出原因可能是出於「祭拜」尼羅河神。「尼羅」意思是生命,也就是說這條河的名字就是「生命之河」和印度恆河是一樣的意思。
既然尼羅河孕育著全埃及,是古埃及的「生命」象徵,因此此河更被視為神明。埃及人認為在尼羅河裡沐浴可以得到尼羅河神的庇佑,因此有地位的人經常到河裡沐浴,以求生命得到祝福。但很諷斥的是這條生命之河,卻成為斷送希伯來男嬰之河。
6公主打開籃子,看見一個男嬰在哭,就可憐他,說:「這一定是希伯來人的嬰兒。」
當宮女撿到籃子,拿出來一看,就說:「這一定是希伯來人的嬰兒。」但是她們會「可憐他」而且收養他,可能就是跟摩西出生的時候長得「那麼俊美」有關。公主違反國王的命令,使得摩西蒙拯救;不僅摩西能在公主的保護下長大成人,又有他的母親親自養育。這都為了說明殘酷的滅族手段下,也無法阻擋上帝拯救的計畫。這當然與上帝的奇妙作為更是有絕對的關係。
7那時候,嬰兒的姊姊走出來,對公主說:「請問,要不要我去找一個希伯來女人來做他的奶媽?」
我們確實無法了解為甚麼孩子的姊姊會在這裡出現,而且可以和這位公主直接對話?這個經過長久流傳的偉人故事總是令我們在細節上覺得疑問甚多,例如摩西的姊 姊怎會與他相差這麼多歲?或是為甚麼她會在這位公主的旁邊?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我們要注意的是故事內涵,以及它所要呈現出來的意義,就是取名「摩西」。 我說過在這一段經文裡,有一項特色,就是所有出現的人都沒有提及他們的名字,除了「摩西」之外。也因此凸顯出「摩西」名字的意義是這段經文的重點,同時也 讓我們知道上帝即將展開的拯救行動。
8公主說:「好啊。」那女孩子就去叫嬰兒的母親來。
當時有許多以色列人民是在當埃及人的奴隸,摩西的姊姊可能是被徵召入王宮裡去服侍那些王妃的宮女。而且,最奇妙的事是她竟然是找她的母親來當孩子的奶媽, 這樣的故事就是要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上帝的拯救就是一種奇妙的安排,讓人怎樣想也想不到!就像我們在讀約瑟的故事時,又怎能想像他被賣去當奴隸,竟然是為了要準備應付後來的大饑荒。就像這樣,摩西的母親變成摩西的奶媽,用來保存埃及法老王那嚴酷執行滅絕行動下的以色列民族之生命。
9公主對那女人說:「把這嬰兒帶去,替我養他,我會給你工錢。」於是那女人把嬰兒接回去,撫養他。
猶太人對兒女的教育,傳統上都是由母親擔任,職業與生活技能則是由父親教導。可能就是因為奶媽的緣故,後來的摩西對自己的民族認同,以及嚴厲執行上帝的命令,都說明了以色列人傳統上重要領導人物的特色。例如舊約先知運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上帝的僕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確實執行上帝的旨意。另外,以色列人傳統上就是最重視家庭教育;他們將家庭教育看成培養一個人認識上帝救恩最基本 的「學校」。我們看下面的經文,會發現摩西對自己是希伯來人的認同感非常強烈,這和他成長在埃及王宮的情況很不合適,但是,奶媽的教育卻說明這樣的特點。
10這孩子長大以後,她把他帶到公主面前,公主正式收養他作自己的兒子。她說:「我從水裏把這孩子拉上來,就叫他摩西〔跟希伯來語拉出發音相近〕吧!」
「孩子長大了以後」,這句話表示說奶媽扶養摩西只是嬰兒期而已,最久不會超過六歲。
「摩西」這名字在埃及人是表示「兒子」之意。在希伯來語則和「拉上」同音,有「扶持」、「救助」的意思,這正好說明上帝使得摩西成為希伯來人的拯救者,上帝要通過一個卑微弱小的嬰孩來勝過高高在上的法老,來拉拔苦難中的百姓。
11摩西長大了,常常出去探望希伯來同胞;他看見他們被迫服苦役。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殺了一個希伯來同胞。

摩西長大,到底指多大?根據第一位殉教士司提反的見證:「摩西四十歲的時候,決心要了解以色列同胞的情況。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同胞受埃及人的欺負,就上前衛護他,為他申冤,把那埃及人殺了。」(使徒行傳7:23-24)「第二天,他看見兩個以色列人在打架;他想替他們調解,就說:『你們是同胞,為甚麼自相傷害呢?』」(徒7:26) 這也是猶太傳統上的認定。
「四十」這個數目字在猶太文化中有特殊的意義;代表「完美」、「恰到好處」、「適合」的意思。根據使徒行傳的說法,「四十歲」除了代表著摩西長大,也在說明他已經完成了一切所有必須的教育、訓練,也就是身為一個埃及國王的兒子之一份子,他應該,也必定「接受了埃及文化的薰陶,有口才,有辦事的能力」(徒7:22),也就是指摩西具備各樣的條件。
12摩西向左右觀看,以為沒有人注意,就下手殺了那埃及人,把屍首埋在沙裏。
摩西「以為沒有人注意,就下手殺了那埃及人,把屍首埋在沙裡」,然後在2:14就說到他的同胞已經知道他殺了那個埃及人。這位埃及人應該是管理奴隸的官員,否則不會引發法老的震怒。
摩西以為沒有人看見,可是仍有人看見,並且是自己的同胞看見了。他們不但看見,而且對他這樣「衛護」著以色列人並不領情或是認同,這也是摩西會逃到曠野,並在他岳父那裡藏躲四十年久的原因(參考出埃及記7:7)。這後四十年跟他岳父祭司葉特羅一起生活,剛好可以與他在埃及王宮四十年成為一個很好的對照。
13第二天,摩西又到那裏去,看見兩個希伯來人在打架,就對那個理虧的說:「你為甚麼欺負自己的同胞呢?」
14那人回答:「誰派你來做我們的首領,做我們的法官?你殺了那個埃及人,也要殺我嗎?」摩西一聽見這話,非常害怕,心裏想:「大家一定已經知道我所做的事了。」
摩西因為親媽媽在童年時期的教導,使他懂得自我認同是「希伯來人」。所以他會去關心、探望希伯來同胞。在成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奶媽給他的「敬畏上帝」之宗教教育的成功,使摩西知道自己的使命,會去關心已經被視為奴工對待的希伯來人,也知道他們就是自己的同胞。 真正的問題在這裡發生;當摩西要認同他的同胞時,他的同胞卻不認同他;他們認為他是王宮中的人,和他們過的奴隸生活根本不一樣,他們對摩西無法信任。
會主心得:學習摩西敬畏上帝的心,對人類社會的苦難會產生憐憫的心。我們看到摩西從出生到被接納成為正式的王宮中之一員,都是在奶媽的看顧、教養下長大。他的幼兒期,甚至在他的青少年、青年期,直到他「四十歲」,都脫離不 了奶媽給他的宗教教育的薰陶。雖然他是在埃及王宮中受正式教育長大,但是宗教教育卻是成為他生命的根底,這一點才是真正的重點。因為上帝揀選一個人作為祂 的僕人,並不是要揀選一個人的學問,也不是揀選一個人的財富,更不是在揀選一個人的家世背景,而是揀選一個會「敬畏上帝」的人來作祂的使者。像第一章出 現名字的那兩位接生婆一樣,聖經說他們敬畏上帝。也因此懂得「敬畏上帝」的人,才會對人類社會的苦難產生憐憫的心。別以為上帝會喜愛人的學問,或是人的財 富,或是一個人的家世背景等等,這些都不是上帝所重視的。
15國王聽到了這事,要殺摩西,摩西就逃到米甸去,住在那裏。
埃及王法老聽到這消息後,就想要殺摩西。被殺害的埃及人應該是管理奴隸的官員,否則不會引發法老的震怒;又加上摩西僅認同自己的希伯來身份,而引起法老的不悅。新約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說:「摩西長大後,拒絕被稱為埃及公主的兒子。他寧願跟上帝的子民一同受苦,不願意在罪惡中享受片刻的歡樂。」(希伯來書11:24-25) 
16有一天,摩西坐在井邊;米甸祭司葉特羅的七個女兒出來打水,盛滿水槽,要給父親的羊喝。

根據創世記25:1-4我們知道,米甸人就是亞伯拉罕所娶的妻子名字叫基示拉所生的兒子。是以遊牧為主的民族,居住在紅海附近的阿卡巴灣的東邊。
和合本聖經只寫「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並沒有說出這位祭司的名字叫「葉特羅」。不過在3:1就說到摩西的岳父名叫「葉特羅」。嚴格說起來「葉特羅」,不是名字而是 「大人」或是一種官職的稱呼。在和合本2:18則說這位米甸的祭司名字叫「流珥」,意思是「神的朋友」,但是現代中文譯本則沒有說出 「流珥」這個名字。
17有一些牧羊人來,把她們趕走。摩西起來保護她們,又幫助她們打水給羊喝。
當時的男人聚集地都是在城門口,而女性的聚集地都在井邊。當時的井都設置在城外,並以大石頭覆蓋,以免沙塵飛入而減少水井的壽命。 摩西逃亡至此,尚未進入城門,在此見義勇為贏得葉特羅女兒們的芳心。但是,他在埃及憑著「血氣」的見義勇為,卻為他帶來災禍。

18當她們回到父親那裏的時候,父親問:「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
19她們回答:「有一個埃及人幫我們的忙,把欺負我們的牧羊人趕走了,還幫我們打水給羊喝。」
摩西確實是很「埃及化」的,因為葉特羅的女兒就是認為摩西是「埃及人」,這種認識不只是從身上打扮,尚有口音或是舉止行為。也有可能是因為摩西被那些欺負葉特羅女兒的牧羊人當成是埃及人,因此,摩西起身保護葉特羅的女兒時,才沒有受到甚麼阻力。
20父親問女兒:「他在哪裏?為甚麼把他留在外邊?去請他來跟我們一起吃飯。」
21後來摩西同意住在那裏;葉特羅把他女兒西坡拉許配給摩西;
22西坡拉生了一個兒子。摩西說:「我是寄居異鄉的陌生人;就給這孩子取名革舜〔跟希伯來語寄居發音相近〕吧!」

23過了一段時期,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仍舊過著奴隸的生活。他們向上帝求救,呼求他幫助他們脫離苦役。
24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呻吟,記起他曾跟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過約。
25他看見以色列人被奴役的境況,非常關心他們。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出埃及記1:1-22

經文進度:出埃及記1:1-22 現代中文譯本
出埃及記簡介
出埃及記這本書的書名是根據內容而訂的,但在希伯來聖經裡的書名乃是以這本書第一個字來稱呼「他們的名字」。其實我們也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這本書提及的名字沒幾個,但都特別重要。就像神的名字「耶和華」就是在這本書中出現的。在我看來要認識出埃及記可以從「名字」的出現來找到經文的主題。
在第一章首先出現的名字是誰?不是那些已經過世的古人(1:1-6),而是1:15所提及的接生婆。當時的接生婆是地位很低的人,但聖經卻留下他們的名字,卻不提法老的名字。這也讓我們看出這兩位接生婆在上帝眼中的地位。
1雅各的兒子們各帶了家眷,跟雅各一起到埃及去。他們的名字是:

2呂便、西緬、利未、猶大、

3以薩迦、西布倫、便雅憫、

4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

5這些人都是雅各的直系子孫,總數七十人。雅各的另一個兒子約瑟早已到了埃及。

6後來,約瑟死了,他的兄弟們和他們的同輩也都死了。

1:1-6簡要說明了以色列的族長約瑟的生平,以及以色列人下埃及的概況。通過創世記37-50章對這段歷史詳盡的記載,使我們知道以色列的族長是在上帝的帶領之下來到埃及,並且生養眾多,這正應驗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參考創世記17:2)
若是按出埃及記12:40得知以色列人寄居埃及430年,經過這麼多年人事全非,約瑟和他同輩的人也都死了,埃及人當然逐漸淡忘以色列人的祖先對埃及的貢獻。表面上是法老淡忘,實際上是有一股敵對上帝的勢力在產生,特別是敵擋上帝對亞伯拉罕應許的實現
7可是,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人,人口增加得快,又多又強盛;埃及境內到處可以看見他們。 創世記第47章的地方曾留下一句很重要的伏筆:「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歌珊地區。他們在那裡繁盛發達、人口大增。」這一節是為了出埃及的故事預先做了一個暗示,同時也是將創世記與出埃及記聯繫起來的重要經文。這句話的描述,也是整個出埃及故事的一個重要背景,因為人口多,其所帶來的整個社會問題就不是很簡單幾句話可以說明的,尤其是寄居在外國人的地方,這種問題會更複雜。
因為「以色列人,人口增加得快,又多又強盛;埃及境內到處可以看見他們」,這對埃及人來說是一種生存壓力,一位有政治眼光的國王,必定會感受到緊張,或是決定要設法阻止。現在以色列人是「又多又強盛」,已經明顯威脅到埃及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除非以色列人和埃及人已經是完全同化成一個民族,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同化,才有如今的問題存在。
另一方面,作者也從「人口增加得快,又多又強盛」這句話用來表示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祝福,表示上帝一直在履行祂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間的約定。因為當 年雅各在決定是否要遷移進入埃及時,上帝曾在異象中對他說:「不要怕到埃及去。我要使你的後代在那裡成為大國。」(創世記46:3)如今,他們在埃及成為 大族、又強盛,這就可以使埃及感受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國內成為一個「國中國」了。
會主心得:人口增多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壓力,即使在今天的時代亦復如此。我們看到中國人口眾多,對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壓力;印度的人口眾多,對該國的施政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也因此我們常看到中國、印度都常發生種族衝突的問題,也常看到食物缺乏的壓力。
8後來,埃及有一個新王登基,他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
若是按出埃及記12:40得知以色列人寄居埃及430年,經過這麼多年人事全非,約瑟和他同輩的人也都死了,埃及人當然逐漸淡忘以色列人的祖先對埃及的貢 獻。為何埃及人為忘記約瑟?原因是約瑟作宰相時,當時的埃及統治者是來自亞洲地區的人(Hyksos建立第二中期)。也因此,約瑟才有可能以一位亞洲人的身份治理埃及。之後,這些外來統治者被埃及原住民打敗,建立埃及的新王國時代。因此他們才不會對約瑟存有懷念的意思。
一個新的法老王已經不認識約瑟的事情!這對以色列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事。因為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是埃及人的後代已經忘了歷史,忘了上帝曾在他們當中所施行大神蹟奇事之作為。聖經的作者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忘記上帝恩典的人,就是無知、愚昧,其結果就會做出許多不人道,或是違背上帝旨意的事來,而埃及人後來所做的事就是代表著這樣的意義。
會主心得:台灣在歷史上被許多的政權統治過,有荷蘭、西班牙、明國鄭成功、清國、日本國、中華民國蔣氏政權等統治過。其中,日本國治理的時代,奠立許多的基礎,特別是八田與一所設計的嘉南大圳讓貧瘠的嘉南平原得以復甦;但是,日本治理的後期,也產生許多殺戮。同樣地,從中國逃難來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帶給台灣傷害,如228的屠殺,白色恐怖與軍事戒嚴,將台灣當成「跳板」而沒有真正想要建設台灣;直到後來,才逐漸有些建設。當然,每一個政權都有其貢獻,也有其傷害。基督徒必須要站在永恆的眼光來看歷史。對於恩典要紀念,對於不義的要去導正,無論誰執政,這就是我們應有的立場。
9他對埃及人說:「這些以色列人又多又強盛,對我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10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可能跟敵人聯合攻打我們,逃離〔或譯:控制〕我們的國土。我們必須設法阻止他們的人口增加。」

11於是埃及人指派監工,強迫以色列人服苦役,用這方法來打擊他們的情緒。以色列人建造比東和蘭塞城,作為國王的補給中心。
新登基的法老王發現以色列人民在埃及是個很大的威脅,因此他要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以色列人民繼續擴大他們在埃及的影響力,以免對埃及人民的生存造成威脅。
法老懼怕一旦有外來入侵者出現,恐怕會與以色列人裡應外合推翻埃及政權。於是法老想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計劃,就是一方面要加重以色列人的重擔,另一方面要以色列人為他建築比東與蘭塞二座積貨城。積貨城平時可以用來儲存糧食與軍械,戰時可以成為堅固的堡壘。且勞苦的奴隸生活可以消磨以色列人的銳氣,而堅固的堡壘與軍事更可以嚇阻叛變的念頭。
比東和蘭塞城,目前考古學家已經發現那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附近的「阿里塔貝斯」(Tell er-Retabeh),和「坦尼斯」(Tanis)地方。有資料顯示後來的蘭塞城還曾經在主前第十三世紀時代成為埃及的王宮。
12但是埃及人越虐待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越生養得多,人口分佈得越廣,因此埃及人懼怕以色列人。
似乎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一再地重複出現:早期以色列人受到的虐待愈多,他們生的孩子就愈多,這種人口增多不只是成為一種整體的社會壓力而已,同時對統治者的壓力更大。統治者必須設法提供糧食給他們,否則就很容易造成暴動。而早期的社會,人多,就是一種力量,跟今天講究科技的時代很不相同。其實,我們也看到一、二百年前的美國黑人就是用生育人口,使其急速增加,造成美國社會的另一種負擔,雖然黑人的社會生活整體上來說仍然是很低落,比起一般白人是差了一段距離,但是可以想像得到他們已經成為白人社會的一個極大負擔。我們看到南非黑人的例子,到最後不但是政權的轉變,甚至說不定也可能有一天白人會變成黑人統治下的另一種「被壓迫的少數民族」。中國佔領及統治圖博(西藏)的方式,就是在一九五O年代大量將漢人移民到圖博(西藏)去居住,使得原本是圖博人居住的地方,現在人口比例卻是圖博人五百萬,漢人卻有二千多萬人。同樣地,中國統治東突厥斯坦(新疆)也是採取同樣的手法。
延伸閱讀:東突厥斯坦(新疆)人權鬥士熱比婭  The 10 Conditions of Love《愛的10個條件》
13埃及人命令以色列人做苦工,

14奴役他們,要他們和泥造磚,在田野做苦工,使他們痛苦異常。
「痛苦異常」和合本譯為「嚴嚴」,希伯來文作「砸爛」、「粉碎」的意思。換言之,法老打算藉由「痛苦異常」的奴役,使得以色列人「粉碎」,而人口得以銳減。但是,法老所盤算的卻不如預期,以色列人非但人口沒有減少,反倒人口持續增加。於是才繼續有1:15-22埃及王想透過接生婆實行他的滅族行動。
15埃及王又叫兩個希伯來的接生婆來─一個叫施弗拉,另一個叫普阿;他對她們說:

16「你們替希伯來婦女接生時,如果她們生下的是男嬰,就殺了,女嬰,就讓她活下去。」
「希伯來」在這裡意思是跟以色列同義,特別用來指尚且在半遊牧狀態生活中的閃族人,在一般埃及人來說是帶有「瞧不起」的意味在裡面。雖然雅各因為約瑟的關係而得以進入埃及居住,但在埃及人看來,以色列人民仍舊是埃及人眼中的「希伯來人」,是「沒有水準的人」,他們多數人仍是以放牧為生(參考創世記47:6)。
法老嚴嚴奴役以色列人之後,發現無法有效壓制成長迅速的以色列人口。於是狠心、殘暴的法老計劃另一次「滅族」的行動,就是命令希伯來收生婆,吩咐她們將臨盆的男嬰殺死,而女嬰就讓她存活。因為,女人在埃及沒有社會地位,常常被視為財產之一。
17但是這兩個接生婆敬畏上帝,不服從國王的命令;她們讓男嬰活著。
1:15會記下二位收生婆的名字,可能二人是所有收生婆的代表或主管。非常奇怪,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收生婆的名字,或許這兩位收生婆的表現值得後人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光輝。
1:17是整本出埃及記的中心主題之一「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此話是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中心思想,即「聽從上帝的話語應高過聽人的命令」。這樣的信仰態度可以比較使徒行傳4:19-20,彼得和約翰在猶太議會中的回答。我們可以這樣了解:聽從人的話,或許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可以活得久一點;但是,真實的生命並不再於此,而是聽從上帝的話語。正如申命記8:3所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作者告訴我們:埃及帝國雖大,國力雖強,相對於還在半放牧生活的「希伯來人」根本就不是埃及人的對手。但是在上帝的引導下,軟弱的婦女也能勝過堅強的埃及國王,烏合之眾的人民也能打勝堅銳的埃及部隊(出埃及記14:6-7,30-31)。
18於是國王把她們叫來,問她們:「你們是幹甚麼的?為甚麼讓男嬰都活著呢?」

19她們回答:「希伯來的婦女不像埃及婦女;她們很強健,我們還沒有趕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希伯來的婦女不像埃及婦女;她們很強健。」這句話很值得注意;想想看為甚麼希伯來的婦女會比埃及婦女健壯?很可能埃及的婦女因為較少參與粗重的工作,或是因為富有而多雇用傭人幫忙做事。希伯來的婦女因為不是屬於統治階級,又因為是放牧的生活,有的必須過粗重的務農生活,所以身體狀況一般來說是比埃及人較佳。就像台灣原住民或農村婦女,比平地或是城市婦女身體健壯一樣。今天台灣社會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20-21因為接生婆敬畏上帝,上帝特別看顧她們,讓她們也人丁旺盛。以色列的人口繼續增加,又很強盛。
在此,作者所要說明的就是:敬畏上帝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賜福和庇佑。作者說上帝不只是祝福接生婆的家,而且是繼續賜福給以色列人民。 接生婆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非常卑賤,因為她們的工作必須接觸到被視為不潔的「經血」,通常這樣的女性是沒有機會結婚的。但是,聖經在此讓我們知道,遵行上帝話語的人,將會從卑賤中被上帝提升,甚至得著上帝的賜福。
22最後,埃及王對全國人民頒發一道命令:「希伯來人新生的男嬰都必須扔到尼羅河去,只准女嬰活著。」
埃及法老王因為發現「以色列人口繼續增加,又很強盛」,因此就決定執行更嚴厲的策略:命令將所有以色列人民新生的男嬰都扔到尼羅河去淹死,只留下女嬰的生 命。法老王這種作法其實是在表明他原先期待接生婆執行滅種的計畫已經失敗,現在他要自己的政府來執行這項滅族的行動,也可看出這位埃及王的殘酷。法老殘酷 血腥的罪性正在猖狂,對此平民百姓無力抗衡,只能懇求耶和華上帝施行拯救。


◆敬畏上帝、聽從上帝的話比聽從統治者的話更重要(2003/8/3主日講道)
一開始我就提醒大家,這本書的希伯來書名是「他們的名字」,而在這時代最先出現的名字卻是這二位接生婆,而不是男人的名字,更不是法老的名字。讓我們深刻想到上帝的能力在卑微的人身上更能彰顯出。保羅曾說:「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林後12:5)又說「主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以色列人能夠得到保守,誰都不能誇耀,因為上帝親自通過軟弱沒有社會地位的接生婆成就上帝的拯救。接生婆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非常卑賤,因為她們的工作必須接觸到被視為不潔的「經血」,通常這樣的女性是沒有機會結婚的。但是,聖經在此讓我們知道,遵行上帝話語的人,將會從卑賤中被上帝提升,甚至得著上帝的賜福。
聖經沒有記載那位有權有勢的法老的名字,反倒是記載這兩位收生婆的名字,這是因為這兩位收生婆的表現值得我們稱讚與學習。施弗拉、普阿名字的意思是「美麗」與「光輝」,或許當我們學習她們「敬畏上帝」的信仰態度時,我們的生命就會散發出美麗與光輝。
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順服上帝比順服統治者的命令更重要。
基督教傳進來我們台灣社會至2003年已有一百卅一年的歷史,經過中國清朝、日本,以及現在的國民黨政府統治。在這三個朝代政府統治下,我們看到統治者對教會施過壓力,甚至也曾有過設法要「消滅」教會的例子,但是他們都是失敗了!這是很值得我們安慰、慶幸的地方,因為這表示我們的教會至少還知道要聽從上帝的話,而不是聽從統治者的命令。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上帝和統治者之間,也有些教會曾迷失過,那就是與統治者合作,甚至危險到把統治者的話當作是比聖經的教訓更重要,這是我們在反省教會歷史時感到最難過和遺憾的地方。不只是我們台灣教會如此,在外國的地方也是一樣有這種情形。第二次大戰期間的德國教會,就是個好例子,因為至少有二千間的教會表示支持希特勒的政府出兵打波蘭、捷克。同樣地,第二次大戰後的德國,在共產政府統治下的東德教會,也是和政府合作,甚至有出賣教會、信徒的事件。這種情形也發生在我們台灣教會裡。尤其是在七O到八O年代中,有不少信徒做出違背信仰的事來;有人成為情治單位的線民,寫報告給政府情治單位,使我們教會承受更多的壓力。
我們也看到共產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教會,就分成所謂的「三自教會」(或稱為愛國教會)和「地下教會」兩種;前者就是聽從政府的命令,後者就是不聽從政府命令。在印尼,我們也看到政府在迫害東帝汶島的獨立運動時,政府殘酷地大屠殺居民,教會卻有一陣子協助政府譴責東帝汶人民獨立運動,結果加強政府用殘忍的手段對付當地居民。
身為一個基督徒必須很清楚知道:在害命和救命之間,我們必須堅持聽從上帝的話語,而不是聽從統治者的命令。這兩位希伯來接生婆給我們這樣的好榜樣學習。


◆忘掉歷史的人,很容易重蹈歷史的錯誤,因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知道曾經走過的腳跡。
從人類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的統治者苦待人民的事。這些統治者或獨裁者對人民來說,無異於施行滅族的法老。當我們在面對這些苦難時,只能與人民站在一起,讓百姓經驗到上帝的憐憫與盼望,並謙卑地懇求耶和華上帝施行拯救。請記取歷史的教訓,不要讓罪惡重蹈覆轍,敵擋上帝對世人的憐愛與恩典。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那麼久,雖然他們的祖先曾對埃及有過極大的貢獻,但是,後來新登基的國王因為不知道以前的歷史,對以色列人民的存在產生厭惡、感受到危機,開始有了要消滅他們的計畫。為甚麼這位國王會忘了約瑟的故事呢?為甚麼這位法老王會「對約瑟的事毫無所知」呢?我想是因為他沒有看到歷史繼續在他的國家中吧。也就是說,以色列人已經忘了要繼續他們祖先約瑟在埃及貢獻的歷史使命,他們在埃及成為一種人家看不出他們在做甚麼事的族群,他們可以居住在最肥沃的土地,但卻還領受政府的配給食物,這在埃及人的後代看來就是很有心結的事。更嚴重的事是約瑟的歷史已經被人民忘得一乾二淨了!這種缺乏歷史使命感,和失去延續歷史工作的民族,很快就會為自己帶來坎坷命運。
我們台灣人也是如此;一般人很少有歷史觀念,對歷史不重視,也很容易就將歷史的事件忘得一乾二淨。因為這樣,我們常常重複以前所犯過的錯誤,這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樣會使我們很容易再次被人欺騙,也容易使我們忘了自己是誰?看看我們的教科書為甚麼很少有台灣史?為甚麼在台灣所能保留過去歷史文物是那樣的少?因為統治者國民黨政府就是不要我們記住台灣的歷史,它希望我們腦子裡都是「新」的,讓我們覺得「新」的,就是「好」的,而這些「新」的是它給我們,因此,我們無從比較,使我們只能看到它的「偉大」,卻沒有看到它的腐敗和污穢!更嚴重的是讓我們學著它這些最污穢的腳步去走,這就是我們今天台灣的真正問題!
「樹無深根,枝葉不旺;人無歷史,理想不深。」
今天的教會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教會尚且不錯,還留下算是完整的歷史,並且很詳細寫下我們過去錯誤的歷史,為的是讓我們的這一代和下一代知道,我們曾走過錯誤的路,好讓我們能避免再錯,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走出正確的方向。不要害怕有錯誤的歷史在我們裡面,要怕的是忘了我們的歷史。

馬太福音4:1-17

主日講題:受誘惑的時刻
一、凝聚GEL:(15分鐘)舒適環境、破冰活動
二、榮耀GLORIFY:(20分鐘)為榮耀上帝而唱,生命見證
三、成長GROW:(45分鐘)實踐上帝的話而使生命得到成長
(一)信息傳遞:(15分鐘) 馬太福音4:1-17
講道大綱及筆記欄

前言:受試探是世人共同的經驗之一(4:1)

一、第一項試探:「生活需求」成為試探的工具(4:2-4)
第一項試探的目的:質疑我們的身份。
撒但的謊言,就像在問我們說:「你的父母、你的丈夫、你的太太,他們真的愛你嗎?」
當我們附和誘惑者,我們就是將生命的主權交在牠們的手中。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理論:人類需求可分為六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社會)需求、尊重(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靈性或超越性的需求,有如金字塔般由下往上滿足。

二、第二項試探:「神聖」成為試探的工具(4:5-7)
第二項試探的目的:扭曲我們的使命。
聖殿的最高處象徵猶太宗教權力的最高位置。
我們可能為了神聖的職務而試探神說:如果我沒有選上「執事、長老」,這地方就不是屬於我的?如果我選上「執事、長老」,我就要大力的改變...。扭曲我們蒙上帝呼召的使命。

三、第三項試探:「偶像崇拜」(4:8-10)
第三項試探的目的:誘惑我們向世界妥協。
在當時希臘羅馬統治下,猶太人為了讓個人事業發展順利,往往是與世俗妥協,他們甚至樂意參與「一點點偶像崇拜」。現代的基督徒是否也面臨此類試探?

試探是怎麼回事?從聖經中,我們知道試探有四個步驟:
1. 撒但利用你的慾望。撒但要利用不正當的方法或時刻去滿足你的慾望。
2. 撒但破壞你的關係。質疑我們的身份和價值。
3. 撒但扭曲上帝的話。撒但告訴你的都是謊話,或半真半假的話。
4. 撒但使你降服誘惑。撒但要你與牠同陣線,不順服上帝的掌權。

四、戰勝試探,開創境界(4:11-17)
耶穌勝過試探之後,他的服事就踏入新的境界。
我們在試探中需要不斷靠著上帝成長,記住:每個試探都是翻轉生命的機會。

我們一起來想想這一段關於受到誘惑的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反省與教導:

一、當誘惑試探來的時候,該怎麼辦?
1. 試探前:遠離誘惑、拒絕誘惑
有時候面對試探最好的方法是不面對,而是遠離它,拒絕它。
簡單來說,遇到試探就是快跑離開,就像約瑟一樣奪門而出(創世記39章)。

2. 試探中:以上帝的話勝過試探
使徒保羅說:「你們要以救恩作頭盔,以上帝的話作聖靈所賜的寶劍。」(以弗所書6:17)看吧,上帝的話是最好的利器,可以用來刺穿魔鬼的計謀。

3. 跌倒後:走出試探,從聖靈重生
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
「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6:8)

箴言10:12 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彼得前書4: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二、在試探中不斷靠著上帝成長
遭受試煉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因為通過考驗之後,他將領受上帝所應許那生命的冠冕。(雅各書1:12)

1. 每個試探都是翻轉生命的機會
‧縱使試探是撒但用來摧毀你的主要武器,上帝卻要用試探來幫助你成長。
‧每一次你擊敗一個試探,你便更像耶穌。同樣地,當你從罪惡中悔改時,你就如大衛王被上帝接納。

2. 每個困難後面都有上帝的目的
苦難使我們蛻變:我們所遭受這短暫的痛苦要為我們帶來無可比擬的永久榮耀。(哥林多後書4:17)
‧上帝用環境來塑造我們的品格。
‧上帝用困難使你更親近祂。
‧你最深沈熱烈的敬拜經歷可能就是在你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在受苦中學到關於上帝的事,是無法由其他途徑學到的。
‧苦難迫使我們轉向上帝,倚靠祂,不靠自己。
‧不管你的困難是由甚麼引起的,沒有上帝的許可,它們都不會發生。
‧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有重要的屬靈意義。(羅馬書8:28-29)

3. 每個難題都是塑造我們像基督的品格
‧苦難不會自動成就上帝的目的。很多人不但沒有因苦難而成長,反而變得苦毒。
‧每個難題都是造就品格的機會,難度愈高,就愈有潛力建立強壯的靈命和道德思想。
‧上帝要我們像耶穌,祂會帶你經歷耶穌所經歷的,包括孤寂、誘惑、壓力、批評、拒絕及其他問題。
‧品格的建立是緩慢的過程。時間不只是上帝恩典的行動,祂也給我們必要的空間。成長的時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二)問題討論:(30分鐘)上帝的話向我們說些甚麼?
1. 你曾經避免或拒絕過哪些試探?又經歷過哪些試探?請分享你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2. 受試探是世人共同的經驗之一。苦難不會自動成就上帝的目的,那麼試探對你的生命有何意義?
3. 你最近遭遇何種試探?你從今天的信息中,學得哪些勝過或拒絕試探的方法?請大家為你代禱。

四、出發GO:(10分鐘)福音與佈道。
※本週小組有哪些福音行動、佈道行動?
五、加速GEAR-UP:(10分鐘)關懷與連結。
※本週小組有哪些關懷組員行動、連結教會服事?

出埃及記簡介

出埃及記簡介
黃春生牧師
希伯來聖經用本書第一個詞「他們的名字」作為本書之名;拉丁文譯本是承襲古老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出去或離開」而來,今日的書名均採此名。從書名可知本書在說明,見證耶和華上帝對以色列百姓之應許的實現,並使他們成為上帝的子民,同時也說明上帝介入人類的歷史中,施行拯救,並以宗教禮儀來引導他們,分別他們,並與他們立約,及以用會幕的敬拜來約束、教導祂的百姓。
在一般的傳統都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新約的作者(參馬可福音14:4; 約翰福音14:5)以及本書自證(17:14),都支持這種說法。這樣的認定乃是依循猶太人的傳統,猶太人會將重要的文獻、書籍或傳統歸給那時代的代表人物,特別是將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歸於摩西之手。在十九世紀至現聖經學者以聖經歷史、文獻資料等提出「章本假設」,試圖根據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大協調的前後經文,不同的字彙、宗教思想等,指出本書是主前九世紀至五世紀許多作者把多種底本編成的一本合訂本。最後才在一群文士的手中將這些抄本、文獻做最後的編輯與整理,成為如今的希伯來聖經。但我們相信聖經的權威是上帝的靈對作者或編撰者的啟示(包括撰寫舊約的先知、文士和保羅等新約的作者),而聖靈更將我們引入上帝的話語的真理中。本書與創世記一樣,至少有四種古老資料交織編撰而成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可說是以色列民族的信仰告白的反省記錄。

「關於出埃及記的時代背景」
埃及第18王朝法老Thutmose I 的女兒Hatshepsut即摩西的埃及養母。Hatshepsut後來嫁給同父異母的弟弟Thutmose II。使得血統不純正的Thutmose II 得以成為繼任法老,但婚後三年就早逝。他們的兒子Thutmose III年紀尚小,由Hatshepsut掌國政,後來她宣布自己為法老,成為埃及第一位女性法老。Hatshepsut在位21年後去世,敘利亞、巴勒斯坦宣布獨立。Thutmose III 盛年時登基,相繼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上埃及與北非,在位55年。在他晚年時,摩西前來請求出埃及。

大綱
一、拯救與審判:以色列人掙脫被奴役的束縛,與埃及人被審判
1. 拯救的原因:以色列人被奴役(1:1-1:21)
2. 上帝拯救的預備:摩西的出生和蒙召(2:1-4:31)
3. 拯救的過程:摩西向法老請求與抗爭(5:1-11:10);上帝彰顯大能:從逾越節到過紅海(12:1-18:27)
二、立約與誡命
1. 賜給誡命:立約與頒布誡命(19-20章);典章(21-23章);律例(24-31章)
2. 打碎誡命:亞倫妄造牛犢(32章);摩西怒摔法版(33章)
3. 重賜誡命:重新立約(34章);會幕的建造和敬拜(35-40章)

三、五大段分法:
1-14章,出埃及(身體的出埃及)。
15-19章,曠野生活(心靈的出埃及)。
20-24 章,立約和約書的頒佈。
25-31章,約櫃和會幕的建造,以及祭司條例。
32-40章,背叛和信仰的重建。

【西奈山真正的地點?!】
以色列考古學家宣稱找到真正的西奈山(Mt. Sinai)。
證據顯示西奈山位於以色列南方,內蓋夫沙漠西南方,距離埃及邊境十公里處,有座現名「卡爾空山」(Mt. Karkom)的地方,根據部分考古學家的發現,應該是西奈山的真正地點。
該處有超過四萬幅的石頭畫,包括「上帝之眼」,世界最早的星座圖,還有許多動物的圖示,鑑定為西元前2350年~西元前2000年所創作,其用途應該是摩西教導猶太人聖經內容的「筆記」。此外,在另一處也發現十二塊石頭站立的石碑,代表猶太人十二支派。

國家地理頻道特輯
《埃及生與死》(Egypt Underworld)
摩西十災的祕密:最初的詛咒》(The First Curses)
《摩西十災的祕密:最後的災難》(The Final Torments)

1.血災 

水變成血,這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 推測是由於聖嬰現象(即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氣候的異常),尼羅河中滋生了一種極為稀有,可以在淡水中存活的藻類,叫做[溝鞭藻](一般藻類大量滋生的紅潮只出現在海水)。這種藻類會放出有毒物質,使得魚類身上開始潰爛,然後大量死亡。魚的血和藻類本身的顏色使得河水變紅,像是染了血一樣。這使得河水腐臭有毒而無法飲用。(據聖經記載地下水和井水不受影響,這證明了是河中滋生的藻類導致第一災)。這種溝鞭藻,不久前也使得北美的一條河流中的魚全數死亡。 

2.蛙災 

由於魚類死亡,因此青蛙天敵減少,河裡滋生青蛙,這青蛙要上來進你的宮殿和你的臥房。上你的床榻,進你臣僕的房屋,上你百姓的身上,進你的爐,和你的摶麵盆。又要上你和你百姓及眾臣僕的身上。 

3.虱災 

蛤蟆和青蛙因為失去了水中的住處,到了陸上不久之後便全部死亡,於是昆蟲類就因為沒有天敵而大量繁殖。會同時叮咬人類和動物的蟲類並不多,而蝨子在當時也可以泛指蚊類,因此這裡說的蝨子應該是一種叫做搖蚊的小蟲子,牠小到幾乎看不見,咬了人之後會使人發癢,就像被蝨子咬了一樣。叮咬人類和牲畜的搖蚊,也會傳染一種叫做[鼻疽]的傳染病,這種傳染病是唯一一種會使人類和動物同時感染的病毒,發病的人身上會長滿爛瘡,就和聖經中描述的一樣。 

4.蠅災 

由於死亡的蛤蟆屍體使得蒼蠅大量繁衍,而牠們的天敵-兩棲動物類又因為水中的毒素而全數死亡,蒼蠅因此大量繁衍。(這種蒼蠅會叮咬牲畜) 

5.畜疫之災 

大量繁衍的蒼蠅就傳染疾病給牲畜。 

6.瘡災 

叮咬人類和牲畜的搖蚊,也會傳染一種叫做「鼻疽」的傳染病,這種傳染病是唯一一種會使人類和動物同時感染的病毒,發病的人身上會長滿爛瘡,就和聖經中描述的一樣。

7.雹災 

導致河水大量滋生藻類的聖嬰現象,同樣也導致了氣候異常,1997年在以色列地區也曾發生像當時一樣嚴重的冰雹。 

8.蝗災 

由於食物鏈被破壞,昆蟲大量繁殖,蝗蟲是其中一種。在蝗蟲和冰雹的肆虐之下,埃及人的穀物已經所剩不多,而一連串的災難尚未結束。

9.黑暗之災 

雖然有人推測是日蝕,或是火山灰遮掩太陽,但是埃及當地並沒有火山,而日蝕也不可能持續三天之久,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沙塵暴,把附近沙漠的沙大量吹來掩蓋了房子,使得埃及人無法出門。 

10.長子之死災 

冰雹和蝗蟲過後,僅存的一點穀物也已被蝗蟲糞便所污染。被污染的穀物被放進密閉的儲藏室中,便開始滋生黴菌。同時也產生了致命的毒素-黑黴菌(黑黴菌生長在纖維質上面,而穀物就是最好的生長場所)。在經歷三天的不見天日之後,穀倉也已經佈黑黴菌產生的致命滿毒素。誰最有可能被派遣去穀倉取出食物呢?就是家中的長子,他們一打開穀倉,便吸入了大量毒素。同時埃及的習俗是,在糧食短缺的時候,家中的長子能夠分配到雙倍的食物,這些長子吸入且吃下較多毒素,比一般人更有可能發病。而拿到食物之後,當然首先會餵食家中重要的牲畜。於是家中的長子,及牲畜紛紛中毒死亡。這種由黑黴菌引起的病,會使肺中的微血管破裂,從外表完全查不出病因。當存活的人發現週遭的人和動物一個接一個的離奇死亡,必定引起了相當大的恐慌。 這恐怖的第十災終於使得法老王放棄堅持,讓猶太人離開埃及。 在近代發現的死海古卷中,又有一卷被解譯出來,其中有一段就提到,摩西要猶太人趕緊把家中發了霉的東西丟棄。這看起來就像是在教他們避開黑黴菌的傷害。

出埃及記概論

出埃及記概論
壹、寫作背景
希伯來聖經用本書第一個詞「他們的名字」作為本書之名,中文聖經則根據七十士譯本(耶穌時代的舊約希臘文譯本)稱本書為「出埃及記」。
在一般的傳統都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新約的作者(參可1:44; 約1:45)以及本書自證(17:14),都支持這種說法。這樣的認定乃是依循猶太人的傳統,猶太人會將重要的文獻、書籍或傳統歸給那時代的代表人物,特別是將五經(創、出、利、民、申)歸於摩西之手。若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說五經是摩西所寫的,那麼記載摩西之死的申命記34章又是出於何人之手?
在十九世紀至現今的聖經歷史批評學者提出「章本假設」,試圖根據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大協調的前後經文,不同的字彙、宗教思想等,指出本書是主前九世紀至五世紀許多作者把多種底本編成的一本合訂本。最後才在一群文士的手中將這些抄本做最後的編輯與整理,成為如今的希伯來聖經(舊約)。但我們相信聖經的權威是上帝的靈對寫作者的啟示(包括撰寫舊約的先知、文士和保羅等新約的作者),而聖靈更將我們引入上帝的話語的真理中。

貳、出埃及時間
在探討出埃及的時間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約瑟何時在埃及當宰相,並使得以色列人得以住在全埃及最肥美的土地歌珊地(創世記40:10)。埃及第十三王朝(主前1785~1650年)的統治者是來自亞洲的希克索斯人(Hykosos,希臘文的意思是「外來的統治者」),他們結束了埃及人的「中王國時期」,並在埃及統治了230多年,建立埃及十三至十七王朝(主前1785~1554年,史稱「第二中期」)。一般認為約瑟以亞洲人的身分被任命為宰相應該是在十三王朝時
到了主前1551年被統治的埃及人起來革命,推翻希克索斯人所建立的王朝,使埃及進入「新王國時期(主前1554~1080年,即十八至二十王朝)」。當然埃及人奪回政權之後,他們對來自亞洲的以色列人當然存有猜忌,於是展開一連串的報復。先是令其服苦役,接著實施殺男嬰的滅族行動,此時約逢十九王朝第二任法老塞提一世(Seti I,1312~1289)主政時期。蘭塞二世(Ramses II,主前1290~1224)繼任後,對以色列人的迫害不減,於是以色列人展開出埃及的行動。
依據美崙帕戰碑(Victory stela of Merenptah)記載
,蘭塞二世之子美崙帕(Merenptah,主前1224~1214)宣稱他已經「殲滅以色列」替他的父親報仇一事研判,極可能蘭塞二世於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喪命。此外,考古學家推算比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被建造的日期,認為出埃及時間約在主前1224年左右。

參、主題特色
出埃及記19:3~6是本書的鑰節,裡面包含了本書的兩個主題:1.壓迫者受審判及被壓迫者得拯救(19:4)。2.獲解救者如何成為上帝的子民及他們的職責(19:5)。因此,本書的前半段(1:8~19:2)描述審判與救贖;後半段(19:7~40:38)則描述這個新團體如何得以成形。前半部發生在埃及地;後半部則發生在西乃。
當然,本書的主角其實不是以色列,也不是摩西,而是上帝自己。本書提出了不少上帝的屬性,其中明顯的是:祂掌管歷史;祂是「耶和華,是自有永有的上帝」;祂是聖潔的;祂施行救贖,又施行審判。

肆、本書大綱
一、拯救與審判
:以色列人掙脫被奴役的束縛,與埃及人被審判
(1) 拯救的原因:以色列人被奴役(1:1~1:21)
(2) 上帝拯救的預備:摩西的出生和蒙召(2:1~4:31)
(3) 拯救的過程:摩西向法老請求與抗爭(5:1~11:10);上帝彰顯大能:從逾越節到過紅海(12:1~18:27)
二、律法與約
(1) 賜給誡命:誡命(19~20章); 典章(21~23章); 律例(24~31章)
(2) 打碎誡命:亞倫妄造牛犢(32章);摩西怒摔法版(33章)
(3) 重賜誡命:再造法版(34章);論聖幕和禮拜條例(35~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