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1-43 現代中文譯本
1耶穌又向他們講一個比喻,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2他說:「某城有一個法官,他既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
3那城裏有一個寡婦常常去見他,請求他主持公道,制裁她的冤家。
4這個法官一直拖延,但後來心裏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
5可是這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門,糾纏不休。」
寡婦找法官不是要求他報復某人,她只要求給法官主持公道。法官起先不准,「後來心裏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可是這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門,糾纏不休。」那個官最後給她伸冤,他的動機不是因為懼怕上帝或尊重人,他的動機乃是避免被糾纏不休。
6主接著說:「你們聽聽那不義的法官所說的話吧!
7難道上帝不會替那些日夜向他求援的子民伸冤嗎?他會延遲援助他們嗎?
8我告訴你們,他一定盡快為他們伸冤。可是,人子來臨的時候,他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比喻在教導我們切切的祈求。但卻相反,此段經文乃教導我們,在與上帝交通的時候,不必糾纏祈求。那寡婦因不義之官遲遲不准允,而切切地求;然而上帝卻要儘快地給祂的子民伸冤,因此他們沒有必要切切地求。
1耶穌又向他們講一個比喻,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2他說:「某城有一個法官,他既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
3那城裏有一個寡婦常常去見他,請求他主持公道,制裁她的冤家。
4這個法官一直拖延,但後來心裏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
5可是這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門,糾纏不休。」
寡婦找法官不是要求他報復某人,她只要求給法官主持公道。法官起先不准,「後來心裏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可是這個寡婦不斷地煩擾我,不如為她伸冤,免得她經常上門,糾纏不休。」那個官最後給她伸冤,他的動機不是因為懼怕上帝或尊重人,他的動機乃是避免被糾纏不休。
6主接著說:「你們聽聽那不義的法官所說的話吧!
7難道上帝不會替那些日夜向他求援的子民伸冤嗎?他會延遲援助他們嗎?
8我告訴你們,他一定盡快為他們伸冤。可是,人子來臨的時候,他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比喻在教導我們切切的祈求。但卻相反,此段經文乃教導我們,在與上帝交通的時候,不必糾纏祈求。那寡婦因不義之官遲遲不准允,而切切地求;然而上帝卻要儘快地給祂的子民伸冤,因此他們沒有必要切切地求。
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出不義法官和上帝之間的區別。法官既不怕上帝,也不尊重人。他答應給寡婦伸冤的唯一理由,是他不願意被糾纏。而上帝不同,上帝是有權柄的,祂永遠有義的權柄。上帝沒有要求人費口舌來說服祂,也不要人擔憂,祂一定儘快為蒙冤的人伸冤。如果我們所求的不合上帝的旨意,我們求的再多也沒有用。即使祂的回答不是我們所想要的,也可能祂有更好的安排。
單獨會主心得:不用糾纏地祈求,在耶穌的眼中是信心的表現。但是,人子來臨的時候,他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
9耶穌又講另一個比喻,是針對那些自以為義而輕視別人的人說的。他說:
10「有兩個人到聖殿裏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收稅的人。
11那個法利賽人昂然站立,禱告說〔另有些古卷作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那個稅棍。
12我每星期禁食兩次,又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13但是那個收稅的人遠遠地站著,連抬頭望天都不敢,只捶著胸膛說:『上帝啊,可憐我這個罪人!』
14我告訴你們,這兩個人回去的時候,在上帝眼中的義人是那個收稅的人,而不是那個法利賽人。因為上帝要把那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卻高舉自甘卑微的人。」
那位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但內容卻充滿定他人罪過的祈禱。他顯然看見那收稅的人,且心中一定竊喜他在那兒,因為這正可以襯托出自己的敬虔和地位。
在此,兩個人都在禱告。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己的長處,並且為之沾沾自喜。另一個人厭惡自己的罪,懇求上帝無限恩慈的憐憫臨到他。耶穌實際上說,這兩個人都是在聖殿中尋求稱義。一個在上帝面前自稱為義;另一個是求上帝的憐憫,而上帝稱他為義。那自稱為義的,結果仍然是不義的,最不應該的,是他忽略了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而不是禁食,死守律法條文。但是那尋求上帝憐憫的,回家之後就被算為義了。這正要傳遞出基督教的信仰態度,就是在上帝面前有悔改的心,是承接上帝國的態度。
單獨會主心得:法利賽人自我為義的態度對我們來說是種警惕,基督徒有時也會誇耀自己奉獻多少,參加聚會多少,或是禁食幾次,甚至誇耀會說方言等。我們要知道,奉獻、禁食、參加聚會,不是要給人看的;這是我們和上帝的關係。有一個聖歌隊隊員經常遲到,常被其他人指責不夠認真看待服事。但是這個隊員卻質疑,其他人雖然準時,但是在練習時卻不專心,這更是無心服事。我們往往指責別人容易,檢討自己不易。因為彼此指責,反倒讓團契受傷,若是彼此能夠用愛心說誠實話,自我反省,但也關心別人的軟弱。如此才能顯出團契的愛。
15有人帶著他們的嬰兒來見耶穌,要讓耶穌為他們按手。門徒看見了,就責備他們。
16可是耶穌叫孩子們到他跟前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猶太人在贖罪日的前晚,有著抱小孩來給長老或是經學教師祈福的習慣,有時家中長輩也會為孩子祈福(創48:20)。這一段經文讓我們看到耶穌在百姓的眼中,似乎有如長老或是經學教師的地位,所以才有人請他為孩子祝福。抱小孩來的可能是母親,所以耶穌的門徒也沿用拉比阿其巴的慣例,拒絕女人接近演講中的教師,甚至責備他們。
耶穌的作風和當時的拉比不同,他讓孩子或婦女接近他,甚至耶穌也向他們講道。耶穌來到世上,他不僅傳揚福音,更落實福音,打破當時的性別歧見,提升孩子的權益。因為上帝國的子民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更不分種族和信仰。凡像孩子那樣的單純、好奇、卑微來親近耶穌,認識耶穌,接受上帝主權的人,就會成為上帝的子民。而孩子的生命更是建立在對父母的依賴和教養,同樣人要成為上帝子民,也必需依賴上帝的教養。
17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
相對地,大人都很現實,都有太多己見,這些反而成為他們親近耶穌的阻礙,更不用說要聽上帝主權的道理。且成人常有「人定勝天」的態度,更無法謙卑地依賴上帝。確實,大人在談到信仰時往往包袱很大,不易接納福音,更容易與人因辯論信仰起衝突。若是我們要向成人傳福音,我們不用辯論,而只要學習耶穌的樣式,作他們的朋友,用愛來包圍他們,用關心來幫助他們,這就如同耶穌所講的「你們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太22:39)如此,大人也會被愛軟化,他的心也會像孩子一樣的柔軟地接受福音。
單獨會主心得: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就必需依賴上帝的教養,就像孩子依賴父母的教養一樣。想一想自己,我是否有著孩子美好的特質,單純、好奇、卑微來依賴和親近耶穌?
18有一個猶太人的領袖來請教耶穌說:「良善的老師,我該做甚麼才能夠得到永恆的生命呢?」
單獨會主心得:不用糾纏地祈求,在耶穌的眼中是信心的表現。但是,人子來臨的時候,他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
9耶穌又講另一個比喻,是針對那些自以為義而輕視別人的人說的。他說:
10「有兩個人到聖殿裏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收稅的人。
11那個法利賽人昂然站立,禱告說〔另有些古卷作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那個稅棍。
12我每星期禁食兩次,又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13但是那個收稅的人遠遠地站著,連抬頭望天都不敢,只捶著胸膛說:『上帝啊,可憐我這個罪人!』
14我告訴你們,這兩個人回去的時候,在上帝眼中的義人是那個收稅的人,而不是那個法利賽人。因為上帝要把那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卻高舉自甘卑微的人。」
那位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但內容卻充滿定他人罪過的祈禱。他顯然看見那收稅的人,且心中一定竊喜他在那兒,因為這正可以襯托出自己的敬虔和地位。
在此,兩個人都在禱告。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己的長處,並且為之沾沾自喜。另一個人厭惡自己的罪,懇求上帝無限恩慈的憐憫臨到他。耶穌實際上說,這兩個人都是在聖殿中尋求稱義。一個在上帝面前自稱為義;另一個是求上帝的憐憫,而上帝稱他為義。那自稱為義的,結果仍然是不義的,最不應該的,是他忽略了上帝,因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而不是禁食,死守律法條文。但是那尋求上帝憐憫的,回家之後就被算為義了。這正要傳遞出基督教的信仰態度,就是在上帝面前有悔改的心,是承接上帝國的態度。
單獨會主心得:法利賽人自我為義的態度對我們來說是種警惕,基督徒有時也會誇耀自己奉獻多少,參加聚會多少,或是禁食幾次,甚至誇耀會說方言等。我們要知道,奉獻、禁食、參加聚會,不是要給人看的;這是我們和上帝的關係。有一個聖歌隊隊員經常遲到,常被其他人指責不夠認真看待服事。但是這個隊員卻質疑,其他人雖然準時,但是在練習時卻不專心,這更是無心服事。我們往往指責別人容易,檢討自己不易。因為彼此指責,反倒讓團契受傷,若是彼此能夠用愛心說誠實話,自我反省,但也關心別人的軟弱。如此才能顯出團契的愛。
15有人帶著他們的嬰兒來見耶穌,要讓耶穌為他們按手。門徒看見了,就責備他們。
16可是耶穌叫孩子們到他跟前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猶太人在贖罪日的前晚,有著抱小孩來給長老或是經學教師祈福的習慣,有時家中長輩也會為孩子祈福(創48:20)。這一段經文讓我們看到耶穌在百姓的眼中,似乎有如長老或是經學教師的地位,所以才有人請他為孩子祝福。抱小孩來的可能是母親,所以耶穌的門徒也沿用拉比阿其巴的慣例,拒絕女人接近演講中的教師,甚至責備他們。
耶穌的作風和當時的拉比不同,他讓孩子或婦女接近他,甚至耶穌也向他們講道。耶穌來到世上,他不僅傳揚福音,更落實福音,打破當時的性別歧見,提升孩子的權益。因為上帝國的子民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更不分種族和信仰。凡像孩子那樣的單純、好奇、卑微來親近耶穌,認識耶穌,接受上帝主權的人,就會成為上帝的子民。而孩子的生命更是建立在對父母的依賴和教養,同樣人要成為上帝子民,也必需依賴上帝的教養。
17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
相對地,大人都很現實,都有太多己見,這些反而成為他們親近耶穌的阻礙,更不用說要聽上帝主權的道理。且成人常有「人定勝天」的態度,更無法謙卑地依賴上帝。確實,大人在談到信仰時往往包袱很大,不易接納福音,更容易與人因辯論信仰起衝突。若是我們要向成人傳福音,我們不用辯論,而只要學習耶穌的樣式,作他們的朋友,用愛來包圍他們,用關心來幫助他們,這就如同耶穌所講的「你們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太22:39)如此,大人也會被愛軟化,他的心也會像孩子一樣的柔軟地接受福音。
單獨會主心得: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就必需依賴上帝的教養,就像孩子依賴父母的教養一樣。想一想自己,我是否有著孩子美好的特質,單純、好奇、卑微來依賴和親近耶穌?
18有一個猶太人的領袖來請教耶穌說:「良善的老師,我該做甚麼才能夠得到永恆的生命呢?」
故事在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也都有記載,如果仔細對照這三本福音書,就可以發現去向耶穌請教永生的問題的人,是一位年輕、有錢、當官,可說是年輕的領袖。這種條件即使在現在社會也不太容易找到,而這種條件常常是異性追求的對象,或是媒人介紹的對象,可說想要嫁他的人排排站。
雖然他年輕、有錢,又當官有權勢,但是這些並沒有使他的生命得到滿足,他仍然覺得生命中似乎缺少什麼。也因此他特地跑來找耶穌。根據馬可福音10:17的說法,是「耶穌剛要上路,有一個人跑過來,跪在他面前。」這個背景在撰寫福音書時特別有意義:依照馬太、馬可、路加這三卷福音書的共同主題是「耶穌基督宣揚上帝國的信息」。這個年輕富有的官,看到出身在木匠卑微家庭的耶穌,是用「跑」又「跪」來到耶穌面前。福音書的作者藉著這個背景所表明的就是,人若要追求上帝國,人首先的態度就是必須要謙卑。因為金錢並不能買到上帝國,地上的官位更無法使我們承接上帝國,而年輕也不是進入上帝國的條件。反而謙卑是追求上帝國應有的態度。
19耶穌問他:「你為甚麼稱我為良善的呢?除了上帝以外,再也沒有良善的了。
20你一定曉得誡命所規定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證;要孝敬父母。』」
21那個人回答:「這一切誡命我從小都遵守了。」
22耶穌聽見這話,再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
當我們看到這位有錢的少年官找耶穌尋求永恆生命之道時,耶穌要他遵守摩西十條誡命。這表示出守誡命乃是基本的要求,若是人連文字所記的規定都無法遵行,要談非文字所能規範的信仰良知,談何容易!
這個富有的少年官告訴耶穌,他從小就遵守這些誡命。這也讓我們看到這個富有的少年官,實在很謹慎的在過他每天的生活,他並沒有因為有錢有勢就使自己放蕩遠離上帝,這樣的人確實是很難得。所以在馬可福音裡說「耶穌定睛看他,心裡很喜歡他。」(可10:21)最後,耶穌給這位有錢的少年官一個明確的答案:「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路18:22)馬太福音不是用「你還缺少一件」,而是用「如果你要達到更完全的地步」(太19:21)這句話。如果參考耶穌在登山寶訓時所說:「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5:48),我們就更清楚知道,所以耶穌基督要我們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天父,不能因為從小就遵守誡命就很自滿。
23那個人一聽見這話,很不開心,因為他很富有。
24耶穌看見這種情形,就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多麼難啊!
人有錢之後,最大的試探就是忘記上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永生是在上帝國裡,而在上帝國更不是人可以藉著錢財、權勢可以換取的。人必須在上帝和世間的錢財、權勢之間做一個選擇。
25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
那位富有的猶太領袖聽見耶穌要他把錢捐給窮人的要求時,就垂頭喪氣地走了。耶穌看見這種情形,就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多麼難啊!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這正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是路加福音書一個明顯的主題:錢是人成為上帝國子民的最大障礙。
我們知道上帝國的意思是以上帝的主權為中心。即然是以上帝主權為中心的地方,人斷然不能以任何財物來取悅上帝或買得上帝子民的身份。相反的,人若累積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財產,其結果不但對人沒有利益,最大的害處是使人產生驕傲的心而遠離了上帝的慈愛。
提摩太後書第六章十七至十九節這樣說:「對那些今日富足的人,你要警戒他們不可驕傲。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靠的財務上面,要依靠那把萬物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享受的上帝。要吩咐他們行善,多做好事,慷慨施捨,隨時濟財。這樣,他們就是在為自己積存財寶,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來把握著那真正的生命。」
人賺取財富需要恩賜、努力、才能,這些在謙卑的人看來都是上帝所賜的恩典。既然是上帝的恩典,人一點都沒有甚麼好誇耀的,人只能做的就是耶穌所吩咐的,將這些恩典與他人分享,特別是幫助在窮苦人的身上。
耶穌對富有的基督徒是如此吩咐,對富有的教會同樣也是。若是教會只會藏富於銀行滋生利息,卻忽略許多弱勢的機構和窮困的人,這樣的教會就失去信仰的見證。
單獨會主心得:美麗的雙手是隨時幫助人的雙手。美麗的雙手是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所受釘的雙手。作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都要自問:「我也缺少一件」,並以實際的行動去關心許多窮苦的人。
26聽見這話的人就問:「這樣說來,誰能得救呢?」
27耶穌說:「人所不能的,上帝都能。」
28這時候,彼得說:「你看,我們已經撇下我們的家來跟從你了。」
29耶穌說:「是的,我告訴你們,凡是為上帝的國而撇下自己的房屋、妻子、兄弟、父母,或兒女的,
30一定要在今世得到更多,並且在來世享受永恆的生命。」
31耶穌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我們現在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記述關於人子的每一件事都要實現。
32他將被交在外國人的手裏;他們要戲弄他,侮辱他,向他吐口水,
33又要鞭打他,殺害他;但是,在第三天他要復活。」
34門徒對這些事一樣也不明白,對耶穌所說的話茫然無知,因為那些話的意思是隱藏著的。
耶穌不止一次提到,他將在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的危難,但是門徒卻不能瞭解耶穌的意思。他們滿腦子都是復興以色列國,更期待耶穌在耶路撒冷掌王權,統治萬國。因此,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之際,門徒失望且四散逃跑。
其實,我們和門徒的反應差不多。喜歡看到耶穌醫治、行神蹟,受人擁戴的一面。但卻漠視耶穌受苦的預言。這情況和「瘋迷」神蹟、醫治或是大型特會一樣,而許多人信耶穌也期待上帝會祝福他「福、祿、壽」,但是卻忽略耶穌最偉大的行動,就是走向十字架受苦的道路。
如果,文明起源於人類的努力,那麼,宗教就是起源於人類的苦難。今天,上帝成為人的樣式,並參與世人的苦難,為了就是讓苦難中的人得到釋放,見到盼望。若是基督徒對苦難認識不深,勢必對耶穌也認識不深。若是我們一味地追求神蹟、醫治、復興的信仰體驗,我們就不懂得學習耶穌的樣式,成為受苦的僕人,帶福音的信息給苦難中的百姓。
單獨會主心得:今天教會存在重要的使命之一,就像台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說:「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招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又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為盼望的記號。」同樣,身為台灣基督徒的我們,對這片土地有個同受苦的信仰責任。
35耶穌來到靠近耶利哥的地方,有一個盲人坐在路旁討飯。
36他聽見群眾經過,就查問是甚麼事。
37有人告訴他:「拿撒勒的耶穌正經過這裏。」
38他就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39在他前頭走的人責備他,叫他不要作聲。他卻更大聲地喊叫:「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
40於是耶穌站住,吩咐把盲人帶到他面前來。他近前的時候,耶穌問他:
41「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他回答:「主啊,我要能看見!」
42耶穌對他說:「你就看見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43盲人立刻能看見,就跟隨了耶穌,一路頌讚上帝。群眾看見這事,也都頌讚上帝。
這位眼盲心不盲的乞丐,知道耶穌是他的希望,於是對耶穌呼喊說:「大衛之子啊,可憐我吧!」。但是走在前頭的人卻責備他,走在前頭的人就是指「耶利哥地方的頭人」,他們走在耶穌的身旁來顯示出他們的身分地位,雖然他們是地方頭人,但是他們卻是眼不盲心卻盲。因為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太膚淺,反而是這位乞丐知道耶穌有真正醫治的權柄。
雖然地方頭人一再責備乞丐小聲一點,但是乞丐卻知道把握機會來就近耶穌。因為這次的機會若是失去,將來可能就沒機會了。同樣的一個人有可能只有一次機會信主,若是這機會失去,恐怕將來就被拒絕在天國的門外。
因為我們不知道人下一秒會發生何事。在1998年的華航空難裡,最先看到飛機失事的是一位卡車司機,那一天晚上這位司機開車經過機場旁邊的外環道,平日他都開很快,但是那晚很累就放慢速度。結果後面有一輛計程車,開得很快,一直按喇叭,於是卡車司機就靠路旁,讓後面的計程車過去。計程車過去沒多久,飛機就掉下來撞到計程車。這個司機很緊張,馬上打行動電話向警察局報案,他說:「飛機撞到計程車,希望趕快派救護車和救火車前來。」警察一聽「飛機撞到計程車」,覺得是在惡作劇,還罵他「瘋子」。誰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何事?若是不知道,何不把握現在。
一般乞丐要的不外是錢、食物、衣物等。但是這乞丐卻是向耶穌要「能看見」。這樣眼盲心不盲的乞丐現在恐怕找不到了,如果他的眼睛一好,能看見,他就可以親自出去找工作,不用在過著向人乞討看人眼色的生活。
單獨會主心得:我們誰都不能把握自己是否還有明天,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是否會發生地震。因此把握每一次與主親近的機會,把握每一次服事的機會。若是,有一天主對我們說:「你要我為你做甚麼?」那時,你會如何回答?
19耶穌問他:「你為甚麼稱我為良善的呢?除了上帝以外,再也沒有良善的了。
20你一定曉得誡命所規定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證;要孝敬父母。』」
21那個人回答:「這一切誡命我從小都遵守了。」
22耶穌聽見這話,再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
當我們看到這位有錢的少年官找耶穌尋求永恆生命之道時,耶穌要他遵守摩西十條誡命。這表示出守誡命乃是基本的要求,若是人連文字所記的規定都無法遵行,要談非文字所能規範的信仰良知,談何容易!
這個富有的少年官告訴耶穌,他從小就遵守這些誡命。這也讓我們看到這個富有的少年官,實在很謹慎的在過他每天的生活,他並沒有因為有錢有勢就使自己放蕩遠離上帝,這樣的人確實是很難得。所以在馬可福音裡說「耶穌定睛看他,心裡很喜歡他。」(可10:21)最後,耶穌給這位有錢的少年官一個明確的答案:「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路18:22)馬太福音不是用「你還缺少一件」,而是用「如果你要達到更完全的地步」(太19:21)這句話。如果參考耶穌在登山寶訓時所說:「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5:48),我們就更清楚知道,所以耶穌基督要我們把學習的目標定位在天父,不能因為從小就遵守誡命就很自滿。
23那個人一聽見這話,很不開心,因為他很富有。
24耶穌看見這種情形,就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多麼難啊!
人有錢之後,最大的試探就是忘記上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永生是在上帝國裡,而在上帝國更不是人可以藉著錢財、權勢可以換取的。人必須在上帝和世間的錢財、權勢之間做一個選擇。
25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
那位富有的猶太領袖聽見耶穌要他把錢捐給窮人的要求時,就垂頭喪氣地走了。耶穌看見這種情形,就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多麼難啊!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這正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是路加福音書一個明顯的主題:錢是人成為上帝國子民的最大障礙。
我們知道上帝國的意思是以上帝的主權為中心。即然是以上帝主權為中心的地方,人斷然不能以任何財物來取悅上帝或買得上帝子民的身份。相反的,人若累積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財產,其結果不但對人沒有利益,最大的害處是使人產生驕傲的心而遠離了上帝的慈愛。
提摩太後書第六章十七至十九節這樣說:「對那些今日富足的人,你要警戒他們不可驕傲。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靠的財務上面,要依靠那把萬物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享受的上帝。要吩咐他們行善,多做好事,慷慨施捨,隨時濟財。這樣,他們就是在為自己積存財寶,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來把握著那真正的生命。」
人賺取財富需要恩賜、努力、才能,這些在謙卑的人看來都是上帝所賜的恩典。既然是上帝的恩典,人一點都沒有甚麼好誇耀的,人只能做的就是耶穌所吩咐的,將這些恩典與他人分享,特別是幫助在窮苦人的身上。
耶穌對富有的基督徒是如此吩咐,對富有的教會同樣也是。若是教會只會藏富於銀行滋生利息,卻忽略許多弱勢的機構和窮困的人,這樣的教會就失去信仰的見證。
單獨會主心得:美麗的雙手是隨時幫助人的雙手。美麗的雙手是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所受釘的雙手。作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都要自問:「我也缺少一件」,並以實際的行動去關心許多窮苦的人。
26聽見這話的人就問:「這樣說來,誰能得救呢?」
27耶穌說:「人所不能的,上帝都能。」
28這時候,彼得說:「你看,我們已經撇下我們的家來跟從你了。」
29耶穌說:「是的,我告訴你們,凡是為上帝的國而撇下自己的房屋、妻子、兄弟、父母,或兒女的,
30一定要在今世得到更多,並且在來世享受永恆的生命。」
31耶穌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我們現在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記述關於人子的每一件事都要實現。
32他將被交在外國人的手裏;他們要戲弄他,侮辱他,向他吐口水,
33又要鞭打他,殺害他;但是,在第三天他要復活。」
34門徒對這些事一樣也不明白,對耶穌所說的話茫然無知,因為那些話的意思是隱藏著的。
耶穌不止一次提到,他將在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的危難,但是門徒卻不能瞭解耶穌的意思。他們滿腦子都是復興以色列國,更期待耶穌在耶路撒冷掌王權,統治萬國。因此,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之際,門徒失望且四散逃跑。
其實,我們和門徒的反應差不多。喜歡看到耶穌醫治、行神蹟,受人擁戴的一面。但卻漠視耶穌受苦的預言。這情況和「瘋迷」神蹟、醫治或是大型特會一樣,而許多人信耶穌也期待上帝會祝福他「福、祿、壽」,但是卻忽略耶穌最偉大的行動,就是走向十字架受苦的道路。
如果,文明起源於人類的努力,那麼,宗教就是起源於人類的苦難。今天,上帝成為人的樣式,並參與世人的苦難,為了就是讓苦難中的人得到釋放,見到盼望。若是基督徒對苦難認識不深,勢必對耶穌也認識不深。若是我們一味地追求神蹟、醫治、復興的信仰體驗,我們就不懂得學習耶穌的樣式,成為受苦的僕人,帶福音的信息給苦難中的百姓。
單獨會主心得:今天教會存在重要的使命之一,就像台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說:「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招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又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為盼望的記號。」同樣,身為台灣基督徒的我們,對這片土地有個同受苦的信仰責任。
35耶穌來到靠近耶利哥的地方,有一個盲人坐在路旁討飯。
36他聽見群眾經過,就查問是甚麼事。
37有人告訴他:「拿撒勒的耶穌正經過這裏。」
38他就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39在他前頭走的人責備他,叫他不要作聲。他卻更大聲地喊叫:「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
40於是耶穌站住,吩咐把盲人帶到他面前來。他近前的時候,耶穌問他:
41「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他回答:「主啊,我要能看見!」
42耶穌對他說:「你就看見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43盲人立刻能看見,就跟隨了耶穌,一路頌讚上帝。群眾看見這事,也都頌讚上帝。
這位眼盲心不盲的乞丐,知道耶穌是他的希望,於是對耶穌呼喊說:「大衛之子啊,可憐我吧!」。但是走在前頭的人卻責備他,走在前頭的人就是指「耶利哥地方的頭人」,他們走在耶穌的身旁來顯示出他們的身分地位,雖然他們是地方頭人,但是他們卻是眼不盲心卻盲。因為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太膚淺,反而是這位乞丐知道耶穌有真正醫治的權柄。
雖然地方頭人一再責備乞丐小聲一點,但是乞丐卻知道把握機會來就近耶穌。因為這次的機會若是失去,將來可能就沒機會了。同樣的一個人有可能只有一次機會信主,若是這機會失去,恐怕將來就被拒絕在天國的門外。
因為我們不知道人下一秒會發生何事。在1998年的華航空難裡,最先看到飛機失事的是一位卡車司機,那一天晚上這位司機開車經過機場旁邊的外環道,平日他都開很快,但是那晚很累就放慢速度。結果後面有一輛計程車,開得很快,一直按喇叭,於是卡車司機就靠路旁,讓後面的計程車過去。計程車過去沒多久,飛機就掉下來撞到計程車。這個司機很緊張,馬上打行動電話向警察局報案,他說:「飛機撞到計程車,希望趕快派救護車和救火車前來。」警察一聽「飛機撞到計程車」,覺得是在惡作劇,還罵他「瘋子」。誰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何事?若是不知道,何不把握現在。
一般乞丐要的不外是錢、食物、衣物等。但是這乞丐卻是向耶穌要「能看見」。這樣眼盲心不盲的乞丐現在恐怕找不到了,如果他的眼睛一好,能看見,他就可以親自出去找工作,不用在過著向人乞討看人眼色的生活。
單獨會主心得:我們誰都不能把握自己是否還有明天,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是否會發生地震。因此把握每一次與主親近的機會,把握每一次服事的機會。若是,有一天主對我們說:「你要我為你做甚麼?」那時,你會如何回答?
讀到這篇。你的想法說: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比喻在教導我們切切的祈求。但卻相反,此段經文乃教導我們,在與上帝交通的時候,不必糾纏祈求。
回覆刪除我個人覺得怪怪的,你這樣的想法讓人很不舒服。如果不是你想太多,就是為了要和別的牧師想法不同而不同。
匿名者您好:
回覆刪除當時耶穌的話確實令法利賽人感到極大的不舒服,這一章裡面記載耶穌講了二個「比喻」,都是具有批判性的。18:1-8批判不義的法官,18:9-14批判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耶穌要讓我們知道,上帝不是不義的法官,需要我們喋喋不休的向他乞求;而我們也不應該像法利賽人自以為義。
我要提醒的是:常常禱告不是糾纏不休,基督徒需要常常禱告,為國度、為普世、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與自己祈禱。
祈禱不是把我們的責任卸給上帝,而是讓上帝來幫助我們有力量完成我們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