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耶利米書簡介

耶利米書簡介 

作者:耶利米(部分口傳給書記巴錄代筆) 
日期:621-560 B.C. 
地點:耶路撒冷(主要在南國猶大首都耶路撒冷,其他在埃及和巴比倫) 
目的:指出猶大拜偶像的罪行,若不悔改,上帝必審判 
主旨:宣布南國猶大的亡國 

歷史背景: 

耶利米是大祭司希勒家之子,主前639年生於猶大惡王瑪拿西時代,之後亞捫繼任王位。列王記下21:23-24記載說:「亞們跟他父親瑪拿西一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他仿效他父親的行為,拜他父親所拜的偶像。」不久,亞們王的臣僕叛變,殺了亞們王,百姓又殺了叛變者,立亞們年僅八歲的兒子約西亞為王(王下21:24;代下33:25)。 

在南國猶大最黑暗的時期,耶利米的父母寄望他在黑暗的時代裏把上帝的信息釋放出來,故取名「耶利米」,意「上帝必扔出」;也許耶利米的父母預料自己國家因罪惡滿盈必被扔出、被擄到巴比倫。 

約西亞王推動改革五年後,也就是在位第十三年,耶利米蒙召(主前626年)。當年是亞述最後國王亞述巴尼波(Asshurbanipal)過世一年後;自他死後,亞述為其內憂所苦,對於約西亞拒絕亞述宗主權、爭取自由的行為,已無力加以討伐。14年後(主前612年)亞述便亡於新興的巴比倫手中。 

約西亞在位18年(主前621年),亦即耶利米蒙召第五年,耶利米致力警告全國,由北方而來的侵略即將來臨(1:13-14),並譴責當時種種腐敗的生活。當年約西亞力勵精圖治,命大祭司希勒家(耶利米之父)重修聖殿,希勒家在廢垣中找到律法書;約西亞以此訓導全國,掃除瑪拿西所建立的偶像祭壇,舉國經歷一次屬靈的復興(參王下22-23章)。耶利米便因宗教改革,率先呼籲以色列當信守與上帝所立的約(11:1-8)。 

約西亞在位31年時(主前609年,39歲),他不聽先知的勸諫,在米吉多抵擋前來幫助亞述復國的埃及王尼哥(主前610-594年,王下23:29),結果反被尼哥所殺。而約西亞的遺體由戰車送回耶路撒冷時(王下23:29-30;代下35:20-25),悲劇的哀戚才達到高潮。 

約西亞死後,人民因感念他而立其次子約哈斯為王。但尼哥深感威脅,於約哈斯繼位三個月後將其廢掉,另立約哈斯的兄長約雅敬為王。約哈斯被帶往埃及作人質(王下23:31-35),以確保猶大繼續屈從於埃及,且繳納鉅額貢金,猶大至此喪失其政治自主權成為埃及之傀儡國。 

此後,猶大國走向親埃路線,連帶埃及偶像也進入國內,拜偶之風死灰復燃。甚至,親埃及的政治團體也起來攻擊耶利米。有一回耶利米在聖殿前斥責拜偶之愚昧(耶利米書7-10章就是著名的「聖殿講道」),講道中耶利米大膽嘲諷一般人的想法──只要相信聖殿是上帝的居所,在危機來臨時自然會帶來拯救。耶利米的嘲諷本身已足以令人反感,但他還繼續宣告與世俗觀念相反的預言,聖殿的命運將會和幾世紀前的示羅聖所一樣。猶大人終於對耶利米的譴責忍無可忍,於是耶利米面臨逼迫,險些送命。 

後來他吩咐他的私人書記巴錄傳遞口信,將把上帝的話語傳給當時的政要,也藉著巴錄把以前上帝的信息記錄下來(即從蒙召後至約雅敬在位第四年止所傳之信息),呈給約雅敬,但約雅敬卻當眾撕毀並焚燒其書卷(耶36:23),耶利米只得命巴錄重新記錄一份他的預言,並附上其他信息(耶36:32),而成為耶利米書主要的骨幹。 

不久之後(主前605年),巴比倫在迦基密斯(Carchemish)擊敗埃及,猶大國(約雅敬)便變為巴比倫之傀儡國。主前598年,約雅敬反叛巴比倫,於是尼布甲尼撒王以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報復,約雅敬莫名其妙死去(可能是軍變;參耶22:18-19),其子約雅斤剛繼位三月,巴比倫王把他與其餘的一萬精銳青年及國內技工擄到巴比倫去。另立約西亞幼子,即約雅斤的叔叔西底家為王。 

當西底家執政時,耶利米曾勸諫國王順服巴比倫乃上帝管教之工具(參耶21、27、29、34、38),但西底家不肯順服,並以叛徒之名把耶利米囚於皇獄中(耶37:11-21),一直被關到耶路撒冷傾覆為止。主前588年,埃及新王何弗拉(耶44:30)與西底家結盟反叛巴比倫,結果在主前586年,巴比倫大軍攻打耶路撒冷,經十八月之苦戰耶路撒冷淪陷,西底家雙目被剜,並與許多臣民一同被擄往巴比倫。 

猶大亡國後,巴比倫王恩待耶利米(因他曾勸西底家順服巴比倫),讓他選擇去(巴比倫)或留(在耶路撒冷,參耶40:4)。但是,先知耶利米決定留在餘民當中服事。於是,巴比倫王規劃猶大為巴比倫的一省,立基大利為省長。 

耶利米於是前往基大利的所在地米斯巴(40:6),並支持基大利恢復社會秩序的做法。但忠於王室的人卻密謀刺殺基大利,在米斯巴的餘民於是逃往埃及,並將耶利米一併帶去(42:1-22)。 

主前581年時,尼布甲尼撒可能想為基大利復仇,下令猶大百姓遷移,這是猶大百姓第三次被迫離境。至此,一度繁華興盛的猶大王國,被併為鄰省撒瑪利亞的一部分。 

此後,耶利米續在埃及的猶大餘民中事奉上帝(考古學者在埃及之「以勒芬丁」(Elephantine)曾掘出44:17-19耶利米之禱文),據說耶利米最後死在埃及;但猶太傳說在主前568年埃及被巴比倫滅後;耶利米及巴錄被帶到巴比倫居住,在那裏繼續寫作,有可能列王紀在當時也編入耶利米書(參閱王下24:18-25:30與耶52章)。 

耶利米及其信息: 

耶利米受何西阿的影響甚深。這兩位先知不僅在信仰的思想雷同,在表達的用語相似,甚至生平人格也可相映成趣。他們都是出身於祭司家庭,都有極良好的信仰傳統,成為他們基本教育的內容。他們自小就被教導重要的信念,知道以色列蒙上帝揀選,成為聖約之民。因此,「剩約」在這二位先知的信息中佔了重要的地位。

耶利米在猶太眾先知之中獨樹一格,因為他強烈地流露出個人的感情。其他先知在宣講神諭時,鮮少表露他們的內心世界;耶利米這位有些無可奈何蒙召成為上帝代言人的先知,則將自己洶湧澎湃的情感,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耶利米是大祭司之子,他很清楚祭司的職分與律法一向有何種關聯,也對祭司們肆無忌憚地無視律法之存在,瞭如指掌(耶8:8)。祭司們不僅不向百姓解釋要與上帝維持約的關係,及以色列人當履行哪些義務;他們竟反而支持在瑪拿西和亞們作王時風行的拜偶像儀節(參王下21:1-22)。所以,耶利米後來指出祭司們應為猶大舉國屬靈景況的敗壞負責,實不足為奇。 

耶利米在其信息中,強調舊的西奈之約的特質,並且期待新時代的來臨,屆時舊約將被個人與上帝團契交通的關係所取代。從先知書中耶利米的生命經歷,顯而易見他一直期盼著新約的到來;而在刻骨銘心的痛苦憂傷之中,他更指向新約的道路,也就是人類最寶貴的屬靈祝福之一。

耶利米的事奉階段:

耶利米書描寫先知的生平事蹟,比其他先知更為詳盡。其他的先知書中對先知個人的經歷描述不多。在書中,耶利米卻透露自己內心的感受。他被上帝所揀選,成為上帝的代言人,然而這不是他個人的意願。他身心所遭受的苦楚,比其他先知更多、更深。百姓對他的迫害,也比其他先知多。甚至,他多年來備受宗教、政治與人民的誤會與憎恨,嘗盡了疾苦,所以本書能使人體驗忠心事主者,必須經歷許多艱苦。

從耶利米的生平服事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的時期。
    1. 宗教改革方興(主前627-609年)
    2. 埃及權勢興衰(主前609-605年)
    3. 乾旱之災頻仍(主前601-600年)
    4. 聖城初次被圍(主前598-594年)
    5. 聖城二次被圍(主前588-587年)
    6. 被帶往埃及去(主前587年,猶大亡於巴比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