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11:10-16 從流亡返鄉的子民

從流亡返鄉的子民

2024.9.29 台北濟南教會第二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11:10-16


「殘幹」代表死亡、無法長出東西

誰能使殘幹發芽呢?


上帝的恩典也要給列國萬民


一、立為列國萬民的旗幟(11:10)


列國萬民:嶄新政治所要施予的對象


這新王(彌賽亞)是指誰呢?

1.南國猶大:亞哈斯、希西家、約西亞...西底家?

2.歸回時期:所羅巴伯、約書亞(撒迦利亞書4:11-14)

3.第二次猶太戰爭(66-136):柯西巴(Koseba)

4.近代「紐約布魯克林的彌賽亞」:施內爾松


基督徒的認識

1.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

2.「嫩芽」希伯來語「拿撒勒」“netzer”


「旗幟」的意義:

1. 上帝的呼召工具

2. 戰爭與審判的象徵

3. 上帝的保護與拯救

4. 上帝的權能與同在


 ● 彌賽亞屬於列國萬民


二、聚集被擄的百姓(11:11-12)


列出的地名:代表分散各地的流亡者


「再次」:指上帝「第二次伸手」


三、除去分裂與障礙(11:13-14)


內在的分歧,外在的敵人

上帝都會拆毀內外的障礙


四、為子民開道路(11:15-16)


昔日過埃及紅海

今日過亞述之路


這段經文不僅對古代以色列流亡子民有意義,也在現代對我們的信仰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的我們如何理解「從流亡返鄉」這一主題呢?


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流亡中的子民,需要上帝的召喚與拯救


二、無論來自何方,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都可以因為基督的救恩找到屬靈的家鄉


三、高舉上帝的旗幟,成為他人返鄉的引路人


先「是」見證,再「作」見證


問題討論:

1.第一代讀者、猶太人傳統、基督徒對於「彌賽亞」的認知有何不同?

2.「流亡」也可以是一種靈性的狀態,被罪惡、絕望、焦慮、孤立所流放。請分享個人的「流亡」經驗?

3.我們該如何高舉上帝的旗幟,成為他人返鄉的引路人?



講道篇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以賽亞書11.1-9 正義與和平的國度

正義與和平的國度

2024.9.22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大綱

以賽亞書11.1-9


苦難與希望的交織

「杖」代表苦難,也充滿生機


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個體在苦難中是孤獨的,並必須自己找到意義


神學家莫特曼(Moltmann):盼望來自於與上帝在基督裡的聯合


一、誰能使殘幹發芽呢?(11:1)

「老樹頭、殘幹」:代表死亡、無法長出東西

大衛王朝已經失敗:亞哈斯王、希西家王都失敗


誰能使殘幹發芽呢?能夠使殘幹發芽的是上帝

第一代的讀者閱讀到,猶大亡國被擄後,上帝給予的盼望


作為基督徒的讀者我們如何解釋?

不要將盼望放在會衰敗的地上王權

要盼望那能使腐朽枯木帶來生命的上主


 二、彌賽亞的本質與能力(11:2-3a)

不是大衛王朝有何能力,而是上帝的靈發動、支配


「上帝的靈」支配:摩西、掃羅、大衛

「聖靈的七重能力」:智慧、聰明(悟性)、計畫(謀略)、能力、知識、敬虔、敬畏上主(11:3a)


三、彌賽亞的治理(11:3b-5)

司法的審判,成為最重要的工作

歐盟《基本權利憲章》明訂「廢死」

新王能按照正義與公道審判

王家政府「權力均衡者」的角色


照顧底層人民,資源重分配是重要的課題


四、彌賽亞的影響力(11:6-8)

延續11:1-5:彌賽亞政治治理的影嚮力


兇猛動物:暴戾的統治者、國家

● 2015年中國電影《戰狼》


豺狼等兇猛、暴戾的動物居然能夠「轉性」

彌賽亞的新時代,不是掠奪而是共享,不是害怕而是相愛



五、普及全地(11:9)

理想政治的圖像,普及全地


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反思:


一、和平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平,還包括整個受造界的和諧


 1. 生態保護與關愛受造界

尊重自然與環境、愛護動物


 2. 促進社會正義與和平

致力於公義與公平、倡導和平與非暴力


 3. 促進愛與和解

寬恕與和解,無條件的愛


 4. 建立和平的社群與國家

參與公共生活與政策,建立和睦的社區


 5. 靈性的成長與信仰的實踐

祈禱與靈修,靈性的實踐


 6. 仁愛的使命

服務他人,傳揚和平的福音


二、不要再有戰狼,願集權、暴戾的統治者都「轉性」


鄭仰恩牧師:白色恐怖時期柏楊「大力水手事件」


真正的盼望不在於地上的政治權力


問題討論:

1.正義與和平的彌賽亞國度,先知告訴我們有哪些具體指標?

2.大衛王朝(地上國)已經失敗,先知帶給絕望者什麼盼望?

3.彌賽亞的新時代,不是掠奪而是共享,不是害怕而是相愛。我能採取什麼行動來彰顯上帝國呢?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
正義與和平的國度 (台語)
 以賽亞書11:1-9
1、苦難與盼望
      苦難續接有盼望
      先知一再來宣講
      正義和平的國度
      是靠上主無靠人
2、彌賽亞
      黑暗中仰望大光
      不同時代有提問
      期待彌賽亞拯救
      能力治理權十全
3、正義
      彌賽亞國度祕訣
      公平正義作出發
      戰狼集權會轉性
      弱肉強食就斷絕
4、和平
      轉性了後有和平
      仁愛共享新使命
      人人大自然和諧
      親像伊甸園情境
5、發聲
      咱佇現今的社會
      不平則鳴著同齊
      為弱勢環境發聲
      國家認同也著做


講道篇

正義與和平的國度

2024.9.22 台北濟南教會第一場禮拜講道篇

以賽亞書11.1-9


今天早上亞薩詩班以《萬人讚美耶穌聖名》帶領我們一起禮拜,聖經說:「上帝提升伊到上高的地位,賜伊超越萬名的名號。(腓立比書2:9)因著耶穌基督死裡復活,帶給苦難絕望的人有復活重生的盼望。

當我們閱讀以賽亞書,看到苦難與盼望的交織,看到黑暗中仍有透光的光明。上主日,我們看到上帝不僅管教猶大,就連上帝拿來施行審判的工具亞述僭越它受指派的身份及使命,要當起全地的霸權主宰者,上帝也會加以審判。

經過苦難與責罰,上主的子民才有盼望,才能夠重新開始一種新生活。先知以上主手中的「杖」來代表著苦難,但上主的杖也充滿生機,就像摩西的木杖還會發芽(9:4,民17:1-10),帶來新生。

主手中的「杖」,我們是看到苦難與責罰,還是看到盼望與新生呢?

從苦難中,常引發我們思考人生處境的問題。法國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稱這世界是「荒謬」(空虛、譀古, absurd, emptiness),但存在者仍可以選擇對虛無的世界作出反抗。

卡繆認為,即使面對一個沒有固有意義的世界,人仍能通過自己的行動和選擇來賦予世界以個人意義。他將這種反抗精神視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強調我們不應屈服於荒謬,而應該以自由和行動來對抗無意義的狀況。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卡繆《反抗者》

雖然存在主義哲學家如沙特(Jean-Paul Sartre)卡繆(Albert Camus)等常強調人生的荒謬性與困境,但他們也主張,人在這種荒誕中依然可以保持希望,並以自己的自由意志賦予生活以意義。

哲學家認為這世界是荒謬的,沒有固有的意義,然而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 則相信,歷史和個人的未來是由上帝的應許所引導的,最終指向一個新創造和救贖的未來。因此,Moltmann 的盼望超越了個體自我的框架,它是對一個更大、終極的未來的期待——一個全新的上帝國度的到來。

Moltmann 認為,上帝在耶穌基督的受難中與受苦的人類認同,這使得人類在苦難中並不孤單。這一觀點與存在主義的孤獨感形成對比。沙特卡繆強調個體在苦難中是孤獨的,並必須自己找到意義,而 Moltmann 則提出,盼望來自於與上帝在基督裡的聯合。

在先知以賽亞的信息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絕望與盼望的拉扯(台語:搝搝搦搦),苦難與救贖的角力。

今天的經文勾畫出一幅關於「彌賽亞國度」的圖景。它是充滿盼望與啟示的,帶來一個充滿正義與和平的國度——一個超越人間政治的榮耀國度,屬於上主自己。現在我們就來認識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誰能使殘幹發芽呢?(11:1)

1 對耶西的老樹頭會茁芛, 

對伊的根會發幼枝。 


第一節說:「耶西的老樹頭會茁芛,對伊的根會發幼枝。

「老樹頭」在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為「殘幹」,這代表死亡、無法長出東西。意思是說,大衛王朝已經失敗,先知以賽亞所看到的是,亞哈斯王、希西家王都失敗了,都滅絕了。「殘幹」的滅絕,揭示出主前第六世紀猶太人被擄巴比倫的場景。

但是經文說到「老樹頭會茁芛」,已經枯萎、乾掉的樹頭竟然會長出嫩芽,帶出新的可能性與盼望,這絕不是乾掉的「老樹頭」本身有何能力,也就是說大衛王朝是做不到的,而是上帝使它發出幼枝。這也意味著,將來被擄到巴比倫的殘幹,將來能夠發芽,餘民能夠歸回,是上帝的作為。

誰能使殘幹發芽呢?不是耶西、不是大衛王朝,這個王朝已經倒了,能夠使殘幹發芽的是上帝本身的作為。

基督徒在讀這段經文時,有時候太習慣直接跳到耶穌基督的身上。但先知以賽亞寫的信息,對第一代的直接讀者來說,他們是閱讀到,猶大亡國被擄後,上帝給予的盼望。

我們固然不是猶太人,更不是第一代的讀者。但是我們也可以從經文所描述的苦難、亡國、滅絕,感受到人是何等的渺小,世界是何等荒謬(譀古)、空虛。

存在主義哲學家在處理人類類似的處境時,告訴我們,人類個體在苦難中是孤獨的,但個人必須自己找到存在的意義。但神學家 Moltmann 則告訴我們,盼望來自於與上帝在基督裡的聯合。

因此,作為基督徒的讀者,我們與第一代的猶太讀者有斷裂性,我們很自然會在這段經文裡面去解釋,這「枝子」象徵的是將來從大衛的家族中出現的彌賽亞——基督。

這「枝子」是來自上主的救贖應許。耶穌基督就是這應許的成全,祂將帶來更新和復興,結出豐盛的果實。

如果我們把二種經驗結合,先知告訴當時的猶太人,不要將盼望放在會衰敗的地上王權,而是要盼望那能使腐朽枯木帶來生命的上主。而在基督裡面,我們看到了即使在人類的歷史或權柄看來似乎一切都已失敗,但上主拯救的計畫仍在進行中,仍可看到發出嫩芽的新生命。


 二、彌賽亞的本質與能力(11:2-3a)

2 上主的神欲及伊同在, 

就是互伊有智慧及聰明的神, 

有計劃及能力的神, 

有智識及敬畏上主的神。 

3a 敬畏上主是伊所意愛。 


誰能使殘幹發芽呢?第二節「上主的神欲及伊同在」很清楚的讓我們知道,不是大衛王朝有何能力,而是上帝的靈發動、支配。

殘幹之所以能夠發出嫩芽,餘民之所以能夠歸回,乃是上帝的靈在運作,上帝的靈是開展新局面的力量。

「上帝的靈」是可支配人的、是超越的能力,在不同的時代中都能夠帶出新的改變、新的局面。就像上帝的靈與摩西同在,使他口吃、沒有自信,卻能夠站在埃及帝國的統治者面前,帶領奴隸反抗奴隸的主人,得到解放、自由,沒有人能夠成為我們的主,只有上帝本身。也就是上帝之下,人人平等。

以色列的歷史裡,第一位國王掃羅也曾經被上帝的靈所支配,但後來上帝的靈離開掃羅,臨到大衛,從此展開大衛王朝。不是大衛長得好看、聰明或是道德高,不!這些都不是大衛掌權的原因。大衛掌權乃是上帝的揀選,上帝的靈臨到他。

換言之,「上帝的靈」是一股帶來生命、智慧、聰明、能力的力量,第二節最後說上帝的靈更使人「敬畏上主」。這也讓我們看到,新的王有敬虔態度、尊主為大,這與失敗的君王成為強烈對比,特別是亞哈斯王驕傲、不倚靠上帝,而倚靠亞述帝國。

在第二至三a節裡,有人給它一個名稱「聖靈的七重能力」對上帝的靈有哪些恩賜和活動作了七重描述:智慧、聰明(悟性)、計畫(謀略)、能力、知識、敬虔、敬畏上主。這是以色列君王的必要條件,但記住,這些條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是當人敬畏上帝時,上帝的靈臨到。

3a 敬畏上主是伊所意愛」要表達,這位新王、彌賽亞與過去猶大王朝裡失敗的君王成為很強烈的對比,最大的對比就是「敬畏上主」。


三、彌賽亞的治理(11:3b-5)

3b 伊𣍐照目睭所看來審判, 

嘛𣍐靠耳孔所聽來判斷。 

4 伊欲用公義維護散赤人, 

用公平保障互人看無起的人。 

伊欲用公正的裁決做棍摃迫害者, 

發命令處死邪惡的人。 

5 伊欲用公義治理, 

用信實統治。 


這一段經文說明,「敬畏上主」的新王或彌賽亞的治理,並不單依賴人類的智慧或力量,而是完全出於上主的啟示和聖靈的引導。上帝的智慧使人能正確地審判,上帝的能力使人有能力施行正義,上帝的知識和敬畏上主的靈讓人以合乎上帝旨意的方式治理一切。

3b節,公平的司法審判,成為彌賽亞、治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前二天,920台灣的憲法法庭對「死刑」做出解釋文,這是很難的,難在勇氣,難在人民的理解都需要加以對話溝通。歐盟國家《基本權利憲章》中明訂「廢死」,要加入歐盟的國家,「廢死」是基本條件。歐盟奠基在信仰的價值所做的是很不容易的事。

這位新王能按照正義與公道審判,「伊𣍐照目睭所看來審判,嘛𣍐靠耳孔所聽來判斷。」也就是說他不會被有錢的人收買,也不會被有權勢的人擺佈,他也不會「耳孔輕」受人影響。

在這一首短詩裡面,歌頌的是:

4 伊欲用公義維護散赤人, 

用公平保障互人看無起的人。 

伊欲用公正的裁決做棍摃迫害者, 

發命令處死邪惡的人。 

5 伊欲用公義治理, 

用信實統治。

這首詩也反映出古代近東民族(包括以色列)持守的信念,王家政府必須扮演「權力均衡者」的角色,也要善用他的權柄,積極介入弱勢者,將資源做適當的分配給貧窮者、不利處境的人(孤兒、寡婦),為這些缺乏社會影響力的弱勢者賦權給力。

這段「彌賽亞的治理」也可以適用在今日的台灣社會處境。台灣股市今年(2024)321日,首度站上兩萬點大關,拚經濟不是當前首要問題,而應該像這段經文所提醒的,照顧底層人民,資源重分配才是重要的課題。

我們必須很謙卑地在上帝面前,承認我們都缺乏真正的智慧,包括一切的執政者、民意代表。經文告訴我們,真正的領袖應該是有屬靈智慧並依靠上主,因此我們需要為執政掌權者祈禱。

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為他人祈禱,求上主賜下這樣的智慧和能力,幫助我們能在生活中、行事為人合上主的心意,並在工作、家庭和教會中成為祝福別人的人。

今天,我們仍然面臨許多社會不公的問題:貧富差距、種族歧視、政治腐敗等。然而,基督徒被呼召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為光與鹽,成為公義的代言人。我們要勇敢地站立,為弱勢群體說話,並活出基督的正義,因為這是上帝國的標誌,使人預嚐上帝國的美好滋味。


四、彌賽亞的影響力(11:6-8)

6 豺狼及綿羊會做夥住; 

豹及山羊仔子做夥睏。 

牛仔子及獅仔子鬥陣食; 

細漢囝仔會做牧者看顧𪜶。 

7 牛母及熊母會做夥食; 

𪜶的子會做陣歇睏。 

獅會親像牛食草。 

8 食奶的嬰仔會佇毒蛇的孔口𨑨迌; 

斷奶的囝仔會伸手入去毒蛇的穴。 


我們在閱讀六至八節時,必須在第一至五節的脈絡下來思考。前面講的是彌賽亞的本質與能力、彌賽亞的治理,這裡講的是彌賽亞的影嚮力。前面講的偏向政治的作為與治理,在六至八節,我們也可以先從新的政治文化的角度來理解。

如果豺狼等兇猛的動物是指暴戾的統治者,耶穌也曾用狐狸來指稱兇殘的統治者希律。兇猛的動物能與良善溫柔如綿羊、牛羊的國家或人民和平相處,這就會是彌賽亞時代精神的展現。

我們經常聽到「戰狼」這一個詞,特別指中國人兇狠如狼的一面。這個詞,不是外國人給他們的,而是中國人自己給自己的。2015中國的一部電影《戰狼》,描述解放軍非常的厲害,如何戰勝外國傭兵,這部電影票房很賺,後來又拍了第二集,是中國有史以來賣得最好的電影,似乎中國人都想當戰狼。就連國際外交上也是如此,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後期以來推行具挑釁性的強硬外交政策,就被稱為「戰狼外交」。

這種挑釁、狼性的作法,對締造上帝國的和平是沒有幫助的,是敵基督的。幾天前,918日發生在中國深圳的事件,當日上午8點,一位10歲男童正要走進深圳日本人學校,卻在距離校門門口200公尺處遭一名男子以尖刀刺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關東軍於1931918日在中國東北發動的日本侵略戰爭,兇手特別選在九一八這一日殺死日本小孩。

經文裡面說,彌賽亞的治理下,豺狼等兇猛、暴戾的動物居然能夠「轉性」,我們也期待不再有「戰狼外交」,不再有「被洗腦的戰狼」。「豺狼及綿羊會做夥住;豹及山羊仔子做夥睏。」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象啊!

叫獅子去吃草,這畫面很不真實。這是種文學的描述,告訴我們過去彼此吞吃、傷害,弱肉強食的舊時代,有一日要過去了!取而代之的彌賽亞的新時代,不是掠奪而是共享,不是害怕而是相愛。其實,我們對每個時代都要有此殷切期盼的願景。

當然,我們如果按照字面來看也可以,經文提供我們彌賽亞國度的和平景象,是人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圖像,是上主起初創造伊甸園的恢復與完成。


五、普及全地(11:9)

9 佇我聖山的逐所在, 

一定無傷害,嘛無破壞; 

因為對上主的認識普及全地, 

親像水充滿大海。


經文將我們的眼光「拉到普世情景、宇宙性的基督」。讓我們看到一個政治、生態,理想政治的圖像。促使我們期待在每個社會,甚至普及全地。

不再有傷害的彌賽亞和平國度,不是只發生在猶大,而是要普及全地。會有這一日嗎?會的,上帝國是可能的,需要我們一起參與改造,只要我們謙卑渴望認識上主,明白祂的旨意,就像水充滿大海。


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反思:


一、和平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平,還包括整個受造界的和諧


和平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平,還包括整個受造界的和諧。這是一幅充滿盼望的未來景象,當彌賽亞完全治理世界時,所有的敵對、破壞和暴力都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在上主治理下充滿愛、和諧與安息的國度。

當今世界充滿了衝突、戰爭和環境危機,這提醒我們上主的國度最終將成為和平與和諧的象徵。我們作為上主的子民,應該在當下的世界中成為和平的使者,無論是在我們的家庭、工作場所,還是在社會中,追求和促進和平。

儘管是未來終末性的理想,但基督徒與有信仰的人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反思與實踐,透過個人與社會的行動來提前體驗上帝國的價值

1. 生態保護與關愛受造界

尊重自然與環境:受造界的和諧意味著人應該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而非掠奪或破壞自然。今日世界面對的生態問題,如氣候變遷、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減少,與人類不當利用自然資源息息相關。基督徒可以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如減少碳排放、節能減廢、支持生態友善的產品與企業,來實踐對受造界的關愛。

愛護動物:受造界不僅包括自然環境,也涵蓋所有的生物。愛護動物,避免虐待和剝削動物,尊重所有生命的價值,符合受造界的和諧理念。我們知道萬物述說上帝的榮耀,如果一種物種消逝,代表上帝的榮耀也消逝。因此,致力維護生物多樣性,更能彰顯上帝創造的榮耀。

2. 促進社會正義與和平

致力於公義與公平:彌賽亞和平國度的理想是建立在公義和愛的基礎上。今日社會中,不公正、貧富不均、種族與性別歧視仍然存在。基督徒可以在自己的生活與社會中,透過慈善行為、捍衛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支持和平與正義的公共政策,來實踐這些價值。

倡導和平與非暴力:彌賽亞的國度是一個和平的國度,因此基督徒應該成為和平的倡導者,避免衝突與暴力。這不僅僅是在國際政治層面,還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與人和睦相處,解決分歧,推動社區和家庭中的和諧。

3. 促進愛與和解

寬恕與和解:耶穌教導寬恕與和解是和平的重要基石。人際關係中的衝突與誤解可以通過愛與寬恕來化解。個人層面上,基督徒可以學習寬恕他人,避免怨恨與報復,積極尋求和解,為人際間的和平努力。

無條件的愛:耶穌示範了對所有人的無條件的愛,尤其是對於弱勢群體和罪人。基督徒可以效法這樣的愛,無論是對朋友、家人,甚至對陌生人,都應當施以關懷與仁愛。

4. 建立和平的社群與國家

參與公共生活與政策:基督徒應該參與公共事務,為國家與社會的和平與公義發聲。這可以通過支持符合和平、公正、慈愛的政策,或參加社會運動,推動公共政策朝向更符合彌賽亞國度價值的方向。

建立和睦的社區:在日常生活中,基督徒可以通過教會、社區服務、志願工作等方式,促進社區中的和睦與相互支持,營造一個接納、包容和彼此照顧的生活環境。

5. 靈性的成長與信仰的實踐

祈禱與靈修:不斷地祈禱,求上帝引領世界走向和平與和諧,同時也求神幫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和平的使者。

靈性的實踐:內在的靈性成長是外在行動的基礎。藉著閱讀聖經、默想、參加禮拜和敬拜活動,個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並融入彌賽亞和平國度的價值觀,從而在自己的行為中顯明出來。

6. 仁愛的使命

服務他人:在現實生活中,基督徒可以透過服務他人來表達對彌賽亞國度的期待。這包括探訪病人、幫助貧困者、關愛孤兒寡婦等,這些具體的行動反映出基督愛的實踐。

傳揚和平的福音:基督徒應該以和平的方式傳揚福音,帶給他人愛與和好的信息。這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講,而是藉由愛與和平的行為來感染他人,成為社會中的光與鹽。

儘管彌賽亞和平國度的實現是未來的終極盼望,但在今天的世界中,基督徒可以透過個人和社會層面的行動,體現這些價值。願上帝幫助我們。


二、不要再有戰狼,願集權、暴戾的統治者都「轉性」


在講道研討時,鄭仰恩牧師說了一個白色恐怖時期的故事,柏楊因為翻譯漫畫《大力水手》(Popeye)在綠島關了近十年,「大力水手事件」,亦稱「柏楊案」:

柏楊(原名郭衣洞1920-2008)台灣著名的作家和歷史學家,以其對中國歷史、文化以及社會問題的深入評論和批判著稱。他的作品大多帶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並強調對中國文化中封建思想的反思與改造。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是《醜陋的中國人》,該書批判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負面現象。

當時中國國民黨黨報《中華日報》家庭版邀請柏楊翻譯的美國連環漫畫(尪仔冊, まんが, manga)《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有一次故事內容為卜派父子在一個豐饒小島,遂在島上建立私人國家,各自競選總統。

柏楊譯文為:「小孩問大力水手:『老頭,你要寫文章投稿呀!』大力水手:『我要寫一篇告全國同胞書。』小孩說:『全國只有我們兩個人,你知道吧!』大力水手:『但是我還是要講演。』」(監察院調查報告:093國調0002)

就是這一段話,被情治單位視為影射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因此柏楊在被判刑十二年,在綠島被關了近十年。其中他因為參與編寫一本諷刺政治的雜誌《自由中國》而被指控反政府言論。[柏楊因翻譯漫畫《大力水手》(Popeye),而有「卜派」的綽號。]

歷經民主前輩血淚與生命的犧牲,台灣民主化了,不會也不應該再出現「柏楊案」的文字獄、政治犯。我們更期待先知信息裡面「野獸吃草」的圖像,反映出不再有戰狼、野獸的統治者,願集權、暴戾的統治者都「轉性」。

在現今社會中,許多人對於政治、經濟、領導權失去信心。先知以賽亞的信息要提醒我們,真正的盼望不在於地上的政治權力,而在於基督——那從上主而來的「枝子」,是嶄新政治的典範者。我們要定睛於基督,祂是公義的源頭,也是唯一能帶來真正改變和更新的領袖。


問題討論:

1.正義與和平的彌賽亞國度,先知告訴我們有哪些具體指標?

2.大衛王朝(地上國)已經失敗,先知帶給絕望者什麼盼望?

3.彌賽亞的新時代,不是掠奪而是共享,不是害怕而是相愛。我能採取什麼行動來彰顯上帝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