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馬可福音1:1-20 預備福音的道路

預備福音的道路

2022.7.17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馬可福音1:1-20 


《以西結書》:人、獅、牛、鷹(以西結書1:10-11)書卷順序

《啟示錄》:獅、牛、人、鷹(啟示錄4:7)時間順序

1.長有翅膀的「人」象徵馬太福音

2.長有翅膀的「獅子」象徵馬可福音

3.長有翅膀的「牛」象徵路加福音

4.以「鷹」象徵約翰福音


馬可福音是第一本福音書,大概在主後65年之前成書


我們仍面對此問題:耶穌是誰,我們應如何回應祂?


本書的作者是誰?約翰.馬可巴拿巴的表弟(歌羅西書4:10) 


一、上帝的兒子才是福音(1:1)

馬可福音的結語:「不相信、還是不相信」(馬可福音16:11, 13)


羅馬皇帝尼祿(Nero)迫害基督徒,主後64年放火燒羅馬

尼祿皇帝「敵基督」(anti-Christian)的政策


「福音」」(Ευαγγέλιο)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


二、上帝的預言在應驗(1:2-3)


大迫害裡,馬可要問:你是否看到「上帝的預言在應驗」?


三、誰沒事會跑到曠野去呢?(1:4-8)


曠野怎麼會有人呢?誰沒事會跑到曠野去呢?

以色列人渴望離開帝國的統治,他們出埃及到曠野

如今,「新的出埃及運動」正在羅馬帝國邪惡的統治下發生


施洗約翰用水施洗是猶太人的潔淨禮,而耶穌的洗禮要像火焰一般的降臨,徹底潔淨。

大迫害之下,聖靈火焰是否仍在基督徒的內心帶來火熱呢?


四、耶穌受洗和受試探(1:9-13)


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去 

他和野獸在一起(1:13)


五、耶穌呼召四漁夫(1:14-20)


為何約翰會被關進監獄?(路加福音3:19)

「先知性的事工(Prophetic ministry)」是「為了...發聲」

「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耶穌」是馬可福音的寫作的特色


馬可福音是在大迫害的背景下寫成,「用字精簡」、「立即行動」


從今天這段經文,我們來思考二項信仰的課題:


一、在帝國迫害的處境下,我們該如何預備未來的道路,修直福音的路徑


要有謙卑悔改的心:上帝的話語栽種在我們的心靈

預備我們的心靈,「上帝的國快實現了!


二、你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

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耶穌)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1:8)


耶穌沒有為人洗禮過,到底聖靈的洗禮是什麼?


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使徒行傳2:3)


問題討論:

1.在帝國迫害的處境下,馬可告訴我們「福音」是什麼?

2.我們可以如何致力於「上帝國」價值的實踐?

3.你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是否持續為福音火熱呢?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一)
預備福音的道路
         馬可福音1:1-20
1、選民為奴出埃及
      上帝引到曠野地
      新約福音受迫害
      信徒曠野尋上帝

2、八百年前已宣布
      福音核心為基督
      先知預言並呼籲
      預備修直主道路

3、施洗約翰傳悔改
      潔淨心靈迎主來
      耶穌洗禮用聖靈
      火熱傳揚不等待

4、耶穌呼召四漁夫
      丟下漁網作門徒
      劍及履及採行動
      開始福音的道路

5、今日需聖靈洗禮
      勇敢傳福音信息
      困難迫害信愈堅
      實現上帝國旨意

劉榮主長老回應詩(二)
預備福音的道路
         馬可福音1:1-20
1、選民為奴出埃及
      上帝引到曠野地
      新約福音受迫害
      信徒曠野尋上帝

2、八百年前已宣布
      福音核心為基督
      先知預言並呼籲
      預備修直主道路

3、上帝預言在應驗
      施洗約翰走在先
      傳揚悔改與洗禮
      潔淨心靈用敬虔

4、耶穌洗禮用聖靈
      福音火熱不曾停
      呼召漁夫作門徒
      丟下漁網跟主行
      
5、今日需聖靈洗禮
      勇敢傳福音信息
      困難迫害信愈堅
      實現上帝國旨意

(註:3、4 節略有不同)


講道篇


預備福音的道路

2022.7.17 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主日講道篇

馬可福音1:1-20 


牧師團2016年傳講約翰福音、2019年傳講路加福音,今年(2022)傳講馬可福音,大概三年輪到傳講福音書。對慕道友及加入教會不久的會友,福音書是很基礎的經文,但對資深的會友來說,這些故事都已經是很熟悉的內容。年輕時,我聽到牧師講福音書時,大概都可以猜到牧師要講的內容是什麼?自己以為都知道信息的內容,就會漫不經心。說實在,我在預備大家都很熟的福音書時,覺得比預備講創世記、出埃及記還要難。所以要請大家一邊聽講道、一邊為牧師祈禱,有聽到「亮光」之處,就要「哈利路亞!感謝主!」,如果聽到快睡著,就要多為牧師祈禱。

今日起,我們開始逐章逐節來傳講馬可福音的信息。在開始傳講馬可福音之前,我們一同來祈禱:

主啊!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祢的恩典、祢的愛,使我們今日開始將馬可福音傳講出來。求主賜福這本福音書所帶來的信息,賜福每一個願意用心領受祢話語的人,求主祢真理的靈自由運行在我們的心中。主啊!求祢打開我們的心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賜給我們温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使我們所聽的真理在我們裡面可以用信心調和,願祢的話一發出亮光就叫愚人通達,使不信的人可以信,因為這就是祢藉著馬可所帶給我們的信息,我們感謝讚美祢。主啊!祢的僕人深感不足,所以求主用恩典的手按在他的身上,祢的聖靈膏抹在他的身上,祢真理的能力運行在他的身上,使他照著祢豐富的恩典,可以把祢的話語傳講清楚,叫我們眾人得著滋潤,使我們眾人的信仰得著堅固,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祈禱,阿們!

四本福音書雖然都是記載耶穌基督的福音,但各有各的主題。比較特別的是以「四活物」來說明「四福音書」的主題。

四活物在新舊約都有記載,舊約《以西結書》說:「四個活物各有四張臉:前面的像人,右邊的像獅,左邊的像牛,後面的像鷹。他們各有一對翅膀往上展開,跟鄰近的翅膀連接,又有另一對翅膀遮蓋自己的身體。(以西結書1:10-11),以西結書的順序是四福音書的「聖經順序」。新約《啟示錄》說:「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小牛;第三個有一副人的臉孔;第四個像飛鷹。(啟示錄4:7)這個順序是按照四本福音書寫成書的「時間順序」。

著名聖經學者威廉.巴克萊(William Barclay)在他的《啟示錄注釋》裡,詮釋「四活物」所代表的意涵,他提到以四活物作為某種象徵的方法是在初期教會建立不久時,他們發現「四活物」可以分別指一本福音,而成為「四福音」的象徵。這種主張雖未得一致,並且有好幾種的說法,但後來卻常常可以在教會的彩繪玻璃窗中看到將四活物當作四福音的象徵。巴克萊對四活物象徵福音書的分法也是最普遍的說法:

1.長有翅膀的「人」象徵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強調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的人性。第一章開始就交代耶穌基督的家譜:「耶穌的家譜如下: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代,大衛亞伯拉罕的後代。」因此以「人」形象的活物來代表馬太福音。

2.長有翅膀的「獅子」象徵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第一次記載耶穌出現是在曠野,「他和野獸在一起(馬可福音1:13)馬可強調耶穌基督的權能和祂帶有大能的工作,正如獅子是萬獸之王,耶穌就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示錄》作者形容耶穌為「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啟示錄5:5)

3.長有翅膀的「牛」象徵路加福音:

牛犢是供祭祀的動物,是犧牲的象徵。《路加福音》的開始便敍述撒迦利亞執行祭司職務(路加福音1:8-25),而祭司的職務就是獻祭,而獻祭就要有犧牲。路加福音正是要強調耶穌基督因救贖世人而甘願作出完全的犧牲。

4.以「鷹」象徵約翰福音:

鷹展翅飛上雲霄,牠比任何飛鳥飛得更快更高。《約翰福音》比喻飛鷹,正正是要指出他寫的福音書有如高天一樣的屬靈境界。同時也呼應,約翰所要強調耶穌基督的神性,並把基督神性的深邃和奧祕表達得十分淋漓盡致。

我們教會大禮拜堂的「西前」(West Front)大門上鑲著四活物彩色玻璃,就是按照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的順序排列,也就是《以西結書》的「聖經順序」。

若按照福音書寫成的時間順序,馬可福音是第一本福音書。大約在耶穌受死和復活後35年間出現,大概是在主後65年之前。當時,第一批讀者面臨羅馬帝國迫害的處境下,他們必須為是否信仰與跟隨耶穌作出抉擇。基督徒必須認識耶穌是誰,並且明白耶穌信息的內容,以致他們願意為這個信仰犧牲生命。今日,我們仍面對此問題:耶穌是誰,我們應如何回應祂?

馬可福音的作者是誰?書裡面沒有寫,但根據早期教會所傳下來的傳統,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歌羅西書4:10) ,而耶穌最後晚餐的地點就在馬可家的樓上,因此最後晚餐的地點又被稱為「馬可樓」。[根據早期教父帕皮亞(Papias,約70年~155)引用長老約翰的話,證實馬可擔任使徒彼得的通譯,將彼得的口述、記憶記載下來]

馬可的母親馬利亞把他交付給巴拿巴,因此馬可參與使徒保羅巴拿巴第一次的宣教旅程,但當時馬可脫隊,在當時脫隊是危險的,因為古代馬賊掠奪是常有的事,有可能一個人脫隊會造成形成的耽誤以及團隊的危險。

因此,第二次宣教旅程時,使徒保羅拒絕馬可的加入,因而導致巴拿巴保羅各走各的路。巴拿巴帶著表弟馬可回故鄉塞浦路斯去宣教,而使徒保羅回到小亞細亞宣教,堅固第一次宣教旅程所建立的教會。第二次宣教旅程,使徒保羅格外的孤單,因為沒有巴拿巴馬可同行,就在這孤單的情況下,有一天夜裡看到一位馬其頓人對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行傳16:9)一般都認為這個馬其頓人就是醫師路加,因為此時路加出現在後來的宣教隊伍裡,保羅不再是孤單一個人前往宣教地。

多年以後,馬可又加入使徒保羅的宣教行列,保羅稱他為「同工」( 腓利門書1:24)。甚至,使徒保羅臨終之前,保羅羅馬監獄裡打發人對提摩太說:「只有路加跟我在一起。你要去找馬可,帶他一起來,因為他會幫助我的工作。(提摩太後書4:11)。很明顯,經過多年之後,馬可已經歷練成熟,成為保羅重要的同工,更是主耶穌忠實的僕人。


一、上帝的兒子才是福音(1:1)

1(太3:1-12 路3:1-18 約1:19-28)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


馬可福音成書的時間大概在主後65年之前,這個時間是使徒保羅殉道的時間。在馬可福音寫作的最後面,結語二次說到門徒「不相信」,一次是「他們聽見耶穌復活和馬利亞已經看見了他的這些報告,卻不相信。(馬可福音16:11),第二次是「這兩個人回來告訴其他的門徒,他們還是不相信。(馬可福音16:13)聖經學者告訴我們,這二節是馬可福音最後的結論,說到門徒「不相信」。[關於馬可福音的結尾,依照古抄本,有四種結尾:斷結尾在16:8,包括最早的抄本及上百卷亞美尼亞抄本;短結尾在16:107-9世紀的希臘文抄本等;長結尾在16:20,以12世紀之後的抄本為主;展結尾在16:15之後有插入一段經文,由學者菲利爾(Freer)在埃及發現主後五世紀的古抄本,但沒有被納入正典,又稱為菲利爾語錄(Freer Logion)]

因為,當時羅馬帝國第五任皇帝尼祿(Nero)迫害基督徒,在主後64年放火燒羅馬城嫁禍給基督徒,並對基督徒施以公開的迫害與殘殺。在尼祿皇帝的「敵基督」(anti-Christian)政策下,許多基督徒被逮捕,被放進鬥獸場與野獸搏鬥。最殘暴的是把基督徒做成蠟燭,即把滾蠟油倒在基督徒身上並且當作蠟燭點燃。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時,「那些基督教士和修女們的內臟在被那些嗜血的狂熱分子品嚐過之後,拌上大麥被厭惡地投給城裡的骯髒的牲畜去吃。」[Edward Gibbon《羅馬帝國衰亡史》第20]

尼祿皇帝「敵基督」(anti-Christian)政策下,最重要的使徒——保羅彼得也相繼在羅馬殉道。我們可以想想,此時基督教會才草創三十多年,在這最悲慘、最艱難的時候,馬可福音的作者寫下第一本福音書,他的結論連續寫出當時的基督徒「不相信、還是不相信(馬可福音16:11, 13),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結論啊!

但是,你又重新讀一次馬可福音時,你會有全新的理解。因為第一節宣布真正的福音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這一句話是對當時羅馬帝國的國家暴力最強烈的「抵抗」,因為作者馬可使用了「福音」」(Ευαγγέλιο)這個希臘文在耶穌的身上(馬可福音出現74)。我曾說過,「福音」(Ευαγγέλιο)這個希臘文意思是「好消息」,在當時這個詞是「專用語」,只用在凱撒(羅馬皇帝)家族成員出生,以及羅馬軍隊戰勝的消息上。在當時一封小亞細亞總督的公函上,甚至說奧古斯都誕生之日為世界帶來了「福音」。但顯然的,作者馬可用了這個專用語「福音」在耶穌的身上。

在耶穌的身上使用「福音」(Ευαγγέλιο)這個稱呼,對羅馬帝國的國家暴力是最強烈的「抵抗」,就連路加福音的作者也將耶穌降生的消息稱為「福音」(Ευαγγέλιο),這都有意與帝國統治者的「福音」互相較勁。「福音」不是凱撒的出生,「福音」更不是戰爭的捷報。誰才是真正帶來「福音」的人?作者馬可告訴我們這位被稱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才是「福音」,而且是以他為開始的。

在教會受迫害最悲慘、最艱難的時代裡,在教會失去領導者使徒保羅彼得的時代裡,馬可告訴當時的基督徒不要忘記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要有「信心」,不要失去「信仰」。


二、上帝的預言在應驗(1:2-3)

2先知以賽亞在他的書上記載:

上帝說:

看吧,我要差遣我的使者;

他要作你的前驅,為你開路。

3在曠野有人呼喊:

為主準備他的道路,

修直他要走的路徑!


尼祿皇帝大迫害基督徒的時代裡,作者馬可要告訴基督徒:你是否看到「上帝的預言在應驗」?馬可看到公元前第八世紀先知以賽亞的信息實現了,因為八百年前先知以賽亞曾說:「有一個聲音喊說:要在荒野為上主預備道路;要在沙漠為我們的上帝開闢大道。(以賽亞書40:3)如今,施洗約翰正在做這一件事。

作者馬可要當時第一代的讀者回顧三十幾年前,施洗約翰的出現,正是讓他們看到「上帝的預言在應驗」。馬可似乎在告訴當時受迫害的基督徒說:「先知八百年前的預言,已經應驗,如今我們身陷邪惡帝國的統治者尼祿皇帝輾壓式的大屠殺,但是我們不要失去信心,因為上帝的預言已經應驗,上帝的拯救已經展開,我們要有信心!


三、誰沒事會跑到曠野去呢?(1:4-8)

4果然,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並且宣講:「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5群眾從猶太各地和全耶路撒冷約翰跟前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裡為他們施洗。6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7他宣講:「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8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施洗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曠野怎麼會有人呢?誰沒事會跑到曠野去呢?

我們回想出埃及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帝國,去到曠野為了要敬拜上帝。如今,一群一群的人離開帝國統治的城鎮,到了曠野,目的不是去渡假,而是要去尋求上帝的赦免,也因此,施洗約翰才對他們說:「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

這些人從哪裡來?作者馬可告訴我們群眾從猶大各地和全耶路撒冷約翰跟前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裡為他們施洗。看到這畫面,是不是很像出埃及記,以色列人渴望離開帝國的統治,他們出埃及到曠野,又歷經「紅海」的洗禮。如今,「新的出埃及運動」正在羅馬帝國邪惡的統治下發生。

施洗約翰很清楚地表明,他所宣揚的信息是:「悔改才能使罪得赦免。」「悔改」的意思是「180度轉回來」,意思是過去「以人(或帝國)為中心」,如今悔改「以上帝為中心」。

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所穿的,並不是君王的服飾,吃的,更不是皇親貴族的佳餚。他不是「成功神學」眼中的成功者,卻是上帝預言應驗的僕人。

而來尋求上帝的人,也不是渴望享受「成功神學」的人,因為他們離開享樂的城市,來到人煙稀少的曠野,在曠野無法享受。曠野是一個不能提供人生存條件的地方,沒水、沒食物,又有毒蛇、野獸,在這樣艱困的環境裡對人的信仰是種考驗。正像,主後六十年代尼祿皇帝迫害基督徒,面對這樣的艱困環境,要能支撐下去真的很不容易。

曠野,在聖經中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上主帶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到曠野,經過四十年的磨鍊,才使他們體會到真心真意依靠上主的重要性。因此,當施洗約翰出現在曠野的時候,雖然他所穿的、吃的都不具有王公貴族的樣子,但是,他所宣揚的上主話語,卻可以建立人的心靈與精神。

施洗約翰說:「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古代幫客人脫鞋子、洗腳,是奴僕的工作,施洗約翰是在強調,他在耶穌基督面前,連作為奴僕都不配,強調出耶穌基督的「偉大」。因為耶穌基督的偉大乃是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施洗約翰用水施洗是猶太人的潔淨禮,而耶穌的洗禮要像火焰一般的降臨,徹底潔淨。水可以洗去污穢,但火卻能殺菌。這對當時行割禮的過程就很清楚,用水可以洗淨身體、洗淨割禮的小刀,但真正要割禮時,小刀需要用火燒過,才能徹底殺菌。

使徒行傳記載聖靈降臨時,「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使徒行傳2:3),早期教會的基督徒他們如同領受如火焰般的聖靈洗禮,目的是使他們勇敢出去傳福音。如今,在尼祿皇帝大迫害的處境之下,這樣的勇氣,這樣的聖靈火焰是否仍在基督徒的內心帶來火熱呢?


四、耶穌受洗和受試探(1:9-13)

9(太3:13-4:11 路3:21-22 4:1-13)過了不久,耶穌從加利利拿撒勒來,約翰就在約旦河為他施洗。10耶穌一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11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12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去。13他在那裡四十天,受撒但試探;他和野獸在一起,但是有天使侍候他。


第九節至第十三節:過了不久,耶穌從加利利省拿撒勒來,約翰就在約旦河為他施洗。耶穌一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

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去。他在那裡四十天,受撒旦試探;他跟野獸在一起,但是有天使伺候他。 

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受洗,但是我們也在這裡看到作者對耶穌基督在曠野受魔鬼試探的事,不像馬太和路加二本福音書那麼詳盡。

由三本福音書來看,耶穌基督受試探是在聖靈的引導下而進行的。聖經的作者要我們明白這是在上帝允許之下的試探,如同約伯受撒旦試探一般。耶穌基督勝過了撒旦長達四十天的試探,這四十天表達是個最高的境界,或是說是試探的最高狀況。

第十三節說:「他和野獸在一起」。如果說野獸對人的生命是一種威脅,那麼,耶穌基督已經把這種對生命有致命威脅的力量排除掉了。有時我們也會將邪惡的統治者比作「禽獸」,因為他們完全泯滅人性。

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在讀但以理書一樣,但以理在獅穴裡,因上帝的天使同在而安然無恙。耶穌基督在曠野受撒旦的試探,有聖靈的引導,他勝過了撒旦。同樣在當時的處境下,基督徒面對羅馬帝國尼祿皇帝的大迫害,基督徒要勇敢讓聖靈引導,必定可以勝過「禽獸」一般的統治者,勝過所遭受的患難。


五、耶穌呼召四漁夫(1:14-20)

14(太4:12-22 路4:14-15 5:1-11)約翰被關進監獄以後,耶穌到加利利去,宣講上帝的福音。15他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16耶穌沿著加利利湖邊行走,看見兩個打魚的在湖上撒網,是西門和他的弟弟安得烈。17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18他們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耶穌。19再走不遠,耶穌看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的弟弟約翰;他們在船上整理魚網。20耶穌一呼召他們,他們就把父親和雇工留在船上,跟從了耶穌。


為何約翰會被關進監獄?如果參考路加福音的記載,我們就會更清楚「約翰譴責希律王,因為希律娶了他的弟婦希羅底,又做了許多的壞事。(路加福音3:19)換言之,先知向統治者發出「公義之聲」時,他隨時都要有殉道的準備,就像在1977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的時候,正是中國國民黨政府一黨獨裁,以戒嚴令與白色恐怖在迫害成千上萬的民主鬥士的時代。有十幾位承總會之令負責起稿「人權宣言」的牧長,在將要發表宣言的前夕,就寫好遺書來交代後事。在施洗約翰的時代裡,他就是被關押在監獄裡的政治犯。

上主日,鄭仰恩牧師在禮拜後的講座,對「先知性的事工(Prophetic ministry)」說到一個很重要的認識,先知就是「為了...發聲」(pro + phanai = “to speak on behalf of”),為人民的需求倡議(to advocate for people’s needs)、為了上帝的公義發聲。

今天施洗約翰因為發出先知性的公義之聲而成為政治良心犯,在這樣的脈絡下,馬可告訴我們施洗約翰被捕入監獄之後,耶穌才開始出來服事,並呼召門徒一起來加入「上帝國使命團體」的服事,耶穌主要的信息說:「上帝的國快實現了!」我們必須注意:上帝國的意思是指上帝的主權和統治。人若以上帝主權作中心,最基本的態度乃是悔改。因為面對上帝,人唯一可行的態度就是悔改,謙卑地與上帝同行。

耶穌呼召四漁夫的記載,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有不一樣的地方:路加福音的作者認為彼得他們一夥人原本是打不到魚,已經在洗網準備要收拾了,遇到耶穌基督後,因耶穌的建議而重新下網,結果是撈到整網的魚。而馬可福音的記載則是,耶穌基督看到彼得他們時,他們剛好在打魚(馬可福音1:16),打魚是他們的職業,但是,當耶穌基督一呼召他們時,他們立刻就將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放棄,並且隨即跟隨耶穌基督去了(馬可福音1:18)

「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耶穌」,這是馬可福音的寫作的特色,「用字精簡」、「立即行動」。因為,當時教會受到大迫害,使徒保羅彼得相繼殉道,時間是如此的迫切,因此,作者馬可要基督徒儘速讀完這本書,並且儘速要立刻做出行動與抉擇!

如果今天是一個受迫害、逃難的背景,你不會很優雅的長篇闊論,你會迅速地想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作者在此就告訴我們,在這情況之下,就是「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耶穌」。

馬可福音是在大迫害的背景下寫的福音書,作者以「用字精簡」、「立即行動」在寫此書給第一代的讀者,雖然我們每主日才講一段經文,但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受政治迫害、逃難的心境,很快讀完馬可福音,就更能體驗出這本書所要傳講的諸多信息。


從今天這段經文,我們來思考二項信仰的課題:


一、在帝國迫害的處境下,我們該如何預備未來的道路,修直福音的路徑

禮拜三祈禱會時,有二位烏克蘭基督徒來到教會參加祈禱會。他們是五月入境臺灣的「戰爭難民」,當時入境約有二百多人,都得到政府的安排,包括取得就學、就業簽證等等。

在帝國的壓迫下,類似的人道援助越來越考驗我們的愛心。其實,這幾年來,也有許多中國基督徒逃難來到臺灣,長老教會也協助在援助,過去二、三年裡,也有好幾位轉到第三地接受難民庇護。臺灣雖然沒有難民法,但人道援助的行動一直都有。

這三年來香港人因為政治迫害或是社會失去自由,很多人也散居各地。我告訴香港朋友說,香港已經成為埃及,大家想要出埃及2019年八月香港「王婆婆」一個人拿手寫板表達言論自由,幾天前713日正式被判刑關押32週。香港已經像尼祿皇帝的迫害,大家想要逃離敵基督(anti-Christian)的壓迫。

在帝國的迫害的處境下,我們該如何預備未來的道路,修直福音的路徑。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耶穌基督,不斷宣講上帝國的價值,有越清楚的價值,人民才能反思、知道什麼是不合上帝旨意的事。同時,也要有謙卑悔改的心,如此才能讓上帝的話語栽種在我們的心靈裡。

讓我們以此來預備我們的心靈,迎接基督耶穌的再來,我們更可以告訴苦難中的人民說:「上帝的國快實現了!


二、你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

第八節記載施洗約翰說:「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耶穌)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你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如果有人如此問你時,你會如何回答?

禮拜三下午辦公室會議結束後,牧師團就會進行講道研討,就經文內容進行「釋義、神學、處境化運用」的討論。什麼是「聖靈的洗禮」,也成為我們講道研討的重點。

耶穌沒有為人洗禮過,到底聖靈的洗禮是什麼?

我是連結到使徒行傳記載聖靈降臨來看此事。

使徒行傳記載聖靈降臨時,「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使徒行傳2:3),早期教會的基督徒他們如同領受如火焰般的聖靈洗禮,目的是使他們勇敢出去傳福音。如今,在尼祿皇帝大迫害的處境之下,這樣的勇氣,這樣的聖靈火焰是否仍在基督徒的內心帶來火熱呢?

對我們今日來說,我們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似乎也是對我們挑戰說,在受迫害之下、在困難之中,我們是否有宣教的勇氣與聖靈帶來的火熱呢?


問題討論:

1.在帝國迫害的處境下,馬可告訴我們「福音」是什麼?

2.我們可以如何致力於「上帝國」價值的實踐?

3.你是否有過聖靈的洗禮?是否持續為福音火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