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台北濟南長老教會待降節第一主日講道大綱
創世記28:1-22
雅各處心積慮的強奪地位、財產,並沒有為他帶來真正的平安,反而他開始展開逃亡的人生。
過去雅各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直到他遇見上帝。
一、一段插曲(28:1-9)
為何說是插曲?將第廿七章最後一節,直接連結到第十節,就可以發現這樣的情節才是連貫、緊湊的。
這段插曲,被視為是來自較晚的「祭司文獻」(Priestly Book)。
祭司文獻是在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的年代,經過外邦人的統治、亡國的苦難。
耶穌說:「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太福音12:50)
二、黑暗中的亮光(28:10-15)
直接接續27:45,雅各是聽母親的話馬上離開別是巴逃往哈蘭去。
別是巴距離伯特利120公里。
創世記第11章「巴別塔」是「人想宣揚自己的名」,在此則是上帝對人的啟示。
耶穌對「天梯」的詮釋:約翰福音1:43-50。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敞開,上帝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下往來。」(約翰福音1:51)
為甚麼上帝要揀選雅各這樣「狡猾、奸詐」的人,成為祂的選民?
耶穌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可福音2:17)
希伯來書說:「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希伯來書12:7)
1956年,作家邱永漢中篇小說《香港》:「我無國家,也沒有民族。我是永遠流浪的猶太人。」
三、醒悟過來(28:16-22)
「一覺醒來」(יָקַץ yaqats),有「活過來、突然活躍」的意思。
「伯特利」希伯來文意思是「上帝的門」。
哈蘭是屬於巴比倫地區,著名的巴別塔在巴比倫語言的意思是「眾神之門」。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就訂下法律來禁止以立石柱的方式來敬拜上帝(參考利未記26:1;申命記16:22)。
今天「雅各夢見天梯」的故事帶給我們至少有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哪裡是我們人生重新定向的伯特利呢?
「逃亡」對雅各來說就是一個極大審判與代價,他為了他的狡猾、欺騙付上極大的代價。
面對許多困境中的人,如果可以的話,教會應該成為逃離受苦環境者的伯特利,應該是使人經歷上帝的伯特利。
二、上帝就在這裡,我們要用心來回應
伯特利既然是聖地,為何雅各沒有停在那裡?
西奈山是聖山,以色列人為何也沒有停在那裡?
門徒看到變貌山的神聖景象,第一個想法是:「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路加福音9:33)
上帝的會幕充滿極大的榮光,猶太人稱為「夏凱納榮耀」(shekinah-glory, 永住的榮耀)。
上山觀看到上帝同在的榮耀,但這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
我們來到教會、來到伯特利遇見上帝,也要受差遣出去。
問題討論:
1.為甚麼上帝要揀選雅各這樣「狡猾、奸詐」的人?
2.哪裡是我們人生重新定向的伯特利呢?
3.伯特利既然是聖地,為何雅各沒有停在那裡?
人生重新定向
2020.11.29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創世記28:1-22
待降節第一主日,是教會年的開始,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更是期待耶穌基督的再來。這二天全球建築界年度盛事,經歷28年持續演進與推廣,今年首度進軍台北舉辦「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我們教會也獲選參加。建築師主動在宣教中心二樓也特別展出建築設計圖說、圖稿。昨天來教會參觀的人數有三百多人,今天也會有許多朋友來參觀,特別是下午二時在小禮拜的講座,由張哲夫建築師親自分享,歡迎兄姐參加,來認識我們自己的教會。
此時,我們要來接續創世記的信息,從前幾章裡,我們看到雅各出生時抓住哥哥以掃的腳跟出來(參考創世記25:26),長大後他抓住以掃的弱點,在以掃打獵回家飢餓疲憊時,用紅豆湯換取長子的名份。而與他同陣線的母親,也是抓住父親以撒的弱點,在母親的計劃下協助雅各以野味騙取父親的祝福,也就是家族產業的繼承。表面上,他似乎抓住他想要的名份、地位、財產。但是,雅各處心積慮的強奪地位、財產,並沒有為他帶來真正的平安,反而他開始展開逃亡的人生。現在的社會也是如此,愈不踏實的人,愈喜歡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名聲、財富的人,也不能為他帶來真正的祝福與平安。一旦有一日,強奪的心機敗露之後,不跑路也不行。
過去雅各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自我中心」,直到他遇見上帝,生命態度有了改變,逐漸從「自我中心」轉移至「上帝中心」,這過程不是一瞬間,而是經歷往後數十年。今天遇見上帝只是一個開端,是雅各人生方向的調整,調整朝向上帝的人生,對他而言這真的是個恩典。
一、一段插曲(28:1-9)
1 以撒叫雅各到跟前,祝福他,並且吩咐他:「你不要跟迦南女子結婚。2 你要到美索不達米亞、你外祖父彼土利家,在你舅舅拉班那裏跟他的一個女兒結婚。3 願全能的上帝使你的婚姻蒙福,生養眾多,作許多民族的祖先!4 願他賜福給你和你的子孫,像賜福給亞伯拉罕一樣!願你擁有你現在居住的地方,就是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土地。」5 於是,以撒打發雅各到美索不達米亞、他外祖父亞蘭人彼土利的兒子拉班那裏。拉班是麗百加的哥哥,以掃和雅各的舅父。6 以掃知道以撒祝福雅各,送他到美索不達米亞娶妻,也知道以撒祝福他的時候吩咐他不可跟迦南的女子結婚,7 而雅各聽從父母的命令到美索不達米亞去了。8 以掃這才明白他父親以撒不喜歡他的迦南妻子。9 因此,他到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那裏,跟他的女兒瑪哈拉結婚;瑪哈拉就是尼拜約的妹妹。
現在,我們先來看一段的插曲,就是第一至九節。為何說是插曲?如果,你將第廿七章最後一節,直接連結到第十節,就可以發現這樣的情節才是連貫、緊湊的。當麗百加說:「我何必在一天內失掉兩個兒子呢?」(創世記27:45)直接連接到第廿八章第十節:「雅各離開別是巴往哈蘭去。」才可以感受到雅各急忙逃跑的迫切性。
這段插曲,被視為是來自較晚的「祭司文獻」(Priestly Book),這裡提到的祝福與前面第廿七章所說的內容重點不同,強調要與迦南人「分別」出來,婚姻才有祝福,這樣的描述充分顯示出祭司文獻所強調「分別、潔淨」的特色,或是說種族的純正。
祭司文獻是在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的年代,經過外邦人的統治、亡國的苦難,那時候的猶太人極為強調血統的純正,雅各到舅舅拉班那裡娶妻的事,被強化了;而以掃娶迦南女子為妻,就被批判了。第八節說:「以掃這才明白他父親以撒不喜歡他的迦南妻子。」這句話是很奇怪的,當時孩子的結婚都是由父親決定,如果不是以撒同意,以掃是無法結婚的,換句話說,以掃娶迦南地女子為妻,按當時文化必須獲得父親的同意。而在廿七章四十六節麗百加也說:「我討厭以掃那兩個赫人妻子」。這都顯示出祭司文獻的特色,強調要與迦南人之間分別開來。
因此,以掃到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那裏,跟他的女兒瑪哈拉結婚。但不要忘了,以實瑪利的母親夏甲是埃及人(創世記16:1-4),以實瑪利也是娶埃及女子為妻(創世記21:21),從猶太血統看起來,也不是很純正的。祭司文獻有意要表達,即使以掃再如何努力,也不是來自「正統」的血緣系統。而雅各去哈蘭娶妻的事,才是真正的血統。
在今日的處境下,已經很少在強調「血統」純正的事。可能只剩少數幾個,例如北韓特別強調「白頭山」的血統,才能當統治者吧!在祭司文獻發展的時期裡,也有不同的聲音,例如舊約《路得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路得是迦南地摩押的女子,路得就是大衛王的祖母。
到了耶穌時代,耶穌則說:「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太福音12:50)耶穌的教導,讓我們看到新約時代以後,實行上帝的旨意,是超越血統的。
二、黑暗中的亮光(28:10-15)
10 雅各離開別是巴往哈蘭去。11 日落時,他來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或譯「一個聖址」。),在那裏過夜;他搬一塊石頭作枕頭,躺在地上,睡著了。12 他夢見一個梯子從地上通到天上,梯子上有上帝的使者上下往來。13 他又看見上帝站在他旁邊( 「在他旁邊」或譯「在梯子上面」。),對他說:「我是上主,是你祖父亞伯拉罕的上帝和以撒的上帝;我要把你現在躺著的這塊土地賜給你和你的後代。14 他們要像地上的塵土那樣多,向東西南北各方擴張領土。我要藉著你和你的後代賜福給世界各國( 「藉著你……各國」或譯「萬國萬民都要因你和你的後代蒙福」。)。15 我要與你同在;無論你到哪裏,我都保護你,並且帶領你回到這片土地。我絕對不離棄你;我一定實現對你的許諾。」
如果直接接續廿七章四十五節來看,雅各是聽母親的話馬上離開別是巴逃往哈蘭去,既然是馬上離開,必定無法準備太多的行李,因為他是在逃難。逃往哈蘭一路上是曠野、沙漠,這對一個不喜歡打獵,而喜歡在家的宅男——雅各來說,是生命的考驗,因為他必須臨對無水、無食物,白天有四十多度的酷熱,晚上十度以下的寒冷曠野,並且隨時可能遇到野獸的攻擊。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人在逃亡時,那必定是生命最孤單、無助的時刻。也往往在人最軟弱的時候,最需要人與上帝的幫助。
第十一節說,他在日落時逃到一個地方,根據十九節的記載這地方是伯特利,換句話說,他從別是巴逃到一百二十公里外的伯特利,這樣的距離不可能一日到得了,如果以一般人一天走二十公里來算,他起碼走了好幾天的路。
到了伯特利,天已經晚了。雅各和牧羊人一樣,在野外以石頭當枕席地而睡。他作了一夢,看見一道梯子從地上通到天上,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在當時的文化裡,也有「天梯」(stairway)的概念,阿卡德人(Akadian)就有通天的「階梯」(simmitu),巴比倫則有通天塔(巴別塔, Ziggurat)以及神靈和亡者之靈可以來往陰曹地府的埃及與赫梯人(Hittite)的神廟相似的天梯概念。
創世記第十一章「巴別塔」是「人想宣揚自己的名」,但在此的「天梯」則是上帝對人的啟示,是要讓雅各認識上帝的名。
對於「天梯」,耶穌讓我們有個新的認識。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第一章四十三至五十節,主耶穌與拿但業見面時的對話來了解。腓力向拿但業傳耶穌時,拿但業對腓力說:「拿撒勒會出甚麼好的嗎?」但當拿但業看到耶穌後,他承認說:「老師,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君王!」由於拿但業對耶穌的認識,於是耶穌接著對他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要看見天敞開,上帝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下往來。」(約翰福音1:51)耶穌用這話來比喻祂自己是人和上帝之間的天梯。不是只有雅各與上帝能夠有「天梯」的連結,今天我們也可以通過耶穌基督與上帝建立起更美好的關係。在此,作者有意通過「天梯」來表達雅各確實是上帝所祝福的對象。
此外,我們可以瞭解人在逃亡時,那是生命最為孤單的時刻;然而就在雅各最為孤單的時候,上帝出現在雅各的身邊,向雅各重述祂要履行與雅各祖先所立的約。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是上帝主動來接近雅各,並且告訴雅各說祂就是亞伯拉罕、以撒的上帝,並且重述上帝要履行過去和雅各的祖先所立的約。
雅各一定沒有想到上帝竟然會來到他的身邊,因為按照第廿七章四十一至四十五節的記載,現在的雅各是在逃亡啊,他是因為欺騙自己的父親,侵佔了哥哥以撒的福份,生命遭到哥哥以掃的威脅而離家逃亡的人。如今上帝竟然會出現在他的身邊,而且不是要懲罰他的狡詐和欺騙,反倒是要保護他、與他同在,且上帝還答應要帶他回來他父親所居住的地方。這是雅各面對生命的威脅,和孤單無助時,千萬都想不到的恩典。
而且,上帝對雅各祝福的內容,跟上帝對亞伯拉罕、以撒所講的一樣。換句話說,聖經要讓我們要知道上帝是持續堅守祂對亞伯拉罕的約,是永遠的約。這裡除了讓我們知道上帝是守約的上帝之外,也讓我們看到上帝揀選雅各,來完成上帝整個拯救的計畫。
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上帝要揀選雅各這樣「狡猾、奸詐」的人,成為祂的選民?甚至將雅各的故事記載下來,讓我們來閱讀呢?說實在地,我也不知道。
或許我們可以問自己看看,為何上帝會揀選我這樣的罪人成為祂拯救的對象?難道是因為我有什麼好,足以感動上帝嗎?是因為我比別人更優秀嗎?是因為我的書比別人讀得多嗎?是因為我比別人有地位,比別人有錢嗎?或是因為我們比雅各更聖潔,所以上帝看上我?我想這些都不是我們蒙上帝揀選的原因。因為聖經要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救恩是白白給相信他的人,當然也包括狡詐的雅各在內。總之,聖經讓我們知道,無論多麼不完全的人,上帝仍然愛他,希望他悔改。耶穌就這樣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可福音2:17)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被上帝呼召,乃因為我們是罪人,上帝要醫治我們,改變我們。同樣地,雅各也是的不完全的人,他的狡猾不是上帝所意愛的,既然上帝揀選他,上帝必定改變他。希伯來書說:「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希伯來書12:7)
第十五節上帝應許雅各說:「我要與你同在;無論你到哪裏,我都保護你,並且帶領你回到這片土地。我絕對不離棄你;我一定實現對你的許諾。」這句話如果是在以色列被擄之後的處境,那就更能振奮亡國的以色列人。同樣,這句話如果是對今日流亡臺灣與各地的香港人來說,更是帶出未來的盼望。在臺灣戒嚴時期流亡海外的臺灣人,都渴望回來故鄉,他們在海外唱著〈黃昏的故鄉〉。1956年,作家邱永漢發表中篇小說《香港》,描述了一群臺灣人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流亡到香港,其中就有不少人名列於政府的黑名單。其實,這就也是邱永漢自己的故事,他流亡香港,後來又流亡到日本。邱永漢在《濁水溪》透過主人翁說出自己的心聲:「我無國家,也沒有民族。我是永遠流浪的猶太人。」1972年他以僑民身分回臺灣投資,最有名的就是中山北路「永漢大樓」又稱「第一邱大樓」,永漢日語、永漢國際書局、《財訊月刊》都是他的事業。
雅各逃亡,不知自己能不能看到明日的太陽都很孤單無助,「未來」對他來說太遙遠。但是,上帝在他身旁對他說:「我要與你同在;無論你到哪裏,我都保護你,並且帶領你回到這片土地。我絕對不離棄你;我一定實現對你的許諾。」這句話就像是黑暗中的亮光,是何等的恩典,而他也確信上帝的應許。
三、醒悟過來(28:16-22)
16 雅各一覺醒來,說:「上主確實在這地方,我竟不曉得!」17 他就害怕,又說:「這地方多麼可畏;這裏一定是上帝的家,是通往天上的門戶。」18 第二天一早,雅各起來,把他用來作枕頭的那塊石頭立為紀念碑,在石頭上澆了油,獻給上帝。19 他叫那地方做伯特利(「伯特利」意思是「上帝的家」。)(這鎮從前叫路斯)。20 於是他向上帝許願說:「如果你與我同在,在旅途中保護我,賜給我吃的穿的,21 讓我平安回到故鄉,你就是我的上帝。22 我立為紀念碑的這塊石頭要成為敬拜你的聖所;我要把你賜給我的一切獻上十分之一給你。」
第十六節「一覺醒來」(יָקַץ yaqats),希伯來文這個字有「活過來、突然活躍」的意思。我們可以這樣暸解,原本雅各對於前途茫茫,就像在黑暗中沈睡,但他卻在黑暗中看到天梯,看到通往天上的門戶。突然之間,整個人好像「活過來」,原來上帝竟然出現在此地。
雅各不喜歡打獵,他比較像宅男,原本住在家裡,天塌下來還有父母親頂住。但如今,他還可以靠誰呢?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上帝向他顯現。雅各的反應是「上主確實在這地方,我竟不曉得!」(28:16)這句話顯示他對上帝的敬畏。古代人都認為神明僅在一地,如果離開這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就需要拜那地方的神明,既然雅各離開別是巴,很自然的就認為他已經離開耶和華上帝保護的範圍。但是上帝從夢中向他顯現,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上帝也可以在這個地方出現。
「伯特利」這地方有很好的水泉,是個非常適合人居住的地區,更是古代迦南人敬拜巴力神明的重要聖地。但是,雅各卻在此遇見他的祖先的上帝—耶和華是個無所不在的上帝。而「伯特利」的意思就是「上帝的門」。
雅各要去哈蘭,哈蘭也是屬於巴比倫地區,在這地區有著名的巴別塔,「巴別」在希伯來文意思是「變亂」,但是在巴比倫語言的意思是「眾神之門」。這對雅各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的選擇,到底要定睛「伯特利」,還是選擇巴比倫地區的「巴別」?雖然二個地方都有「上帝之門」的意思。
雅各「醒悟過來」,他把所枕的石頭立為紀念碑,然後澆油獻祭,表明該碑是神聖地方的記號。這項舉動讓我們認識到非常原始的宗教禮儀,在迦南地的人民,是只要他們認為有神明的地方,就會在那地方立下石柱,將油倒在上面。後來為了與迦南信仰分別,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就訂下法律來禁止用這種方式來敬拜上帝(參考利未記26:1;申命記16:22)。
雅各獻祭並向上帝許願,希望上帝在旅途中保護他。古代的旅客很怕遇到盜匪,更何況到哈蘭的路上,必須經過曠野、沙漠才能抵達,所以他才向上帝懇求一路有平安。
我們可以將雅各的旅程想像是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他們被迫遷移到一個新的地方,那的地方是強盛的巴比倫,當地的神明高高在上,因此巴比倫人在通天塔(巴別塔)敬拜他們的神明。但如今,上帝應許要與被迫流亡的雅各(即以色列)同在,如果有一天雅各(即以色列)也能夠回到故鄉,他就會在此地重建祭壇來敬拜上帝,也要把上帝賜給他的一切獻上十分之一。
今天「雅各夢見天梯」的故事帶給我們至少有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哪裡是我們人生重新定向的伯特利呢?
「逃亡」對雅各來說就是一個極大審判與代價,他為了他的狡猾、欺騙付上極大的代價。問題在這審判與代價裡面,他有找到新的方向嗎?我們看到他在黑暗中沈睡,上帝在他沈睡中向他顯現,使他「覺醒」重新活過來。
在人生中,能夠在困苦中經歷上帝是多麽恩典的事。但卻有很多人在困苦中找不到盼望與出口,等不到救贖的手。前幾天,11月25日有一件震驚社會的新聞「單親媽媽勒斃親生二孩子遭判死刑」,這位單親媽媽,離婚後求職不順,經濟壓力大,自己又罹患憂鬱症,兩個小孩生病的時候,都是她一個人在顧,廿四小時去哪裡都要顧著小孩,自己完全沒有辦法喘息。因此萌生帶小孩一起死的念頭,最後兩個孩子過世,但媽媽尋死不成,地方法院判處媽媽死刑。
如果這位媽媽也死了,今天的新聞可能會讓大家難過幾天。而今因為自殺失敗,這位單親媽媽成為許多人議論與責罵的焦點。
如何不要讓這種悲劇再度發生?法官沒有興趣思考,只按法律條文段案判死刑。政治人物沒有意願多花時間研究立法,網路鄉民沒有能力思考!當政府對這樣問題束手無策時,執行死刑以消民怨。
雅各在他人生最低潮、害怕時,他睡在黑暗籠罩的曠野裡,上帝在伯特利向他顯現,使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與確據。但這位憂鬱症、年輕單親媽媽的力不從心,誰可以看到呢?她數度要逃離受苦的環境,但哪裡是她的伯特利呢?
面對許多困境中的人,如果可以的話,教會應該成為逃離受苦環境者的伯特利,應該是使人經歷上帝的伯特利。
以前我幫助過一位受家暴的媽媽,她長期被丈夫毆打,甚至被丈夫勒脖子差一點窒息的那一次,被兒子帶來教會求助。我當天立即安排受家暴的媽媽與孩子住到教會一位姊妹的家,我去探訪過這位姊妹的家,我知道她家裡有空房間,她更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人,她二話不說就接待這位受家暴的媽媽與孩子。對這位受家暴的媽媽與孩子來說,那位姊妹的家成為她的伯特利,教會成為她的伯特利,因此她在此遇見上帝、感受到愛的援助。後來,她在生命中的「伯特利」找到生命新的方向,受洗加入教會使她與孩子的生命看到喜樂與盼望,榮耀歸給上帝。如果可以的話,教會應該成為逃離受苦環境者的伯特利,應該是使人經歷上帝的伯特利。
二、上帝就在這裡,我們要用心來回應
看到這一章經文,我好奇一個問題。伯特利既然是聖地,為何雅各沒有停在那裡?同樣地,西奈山是聖山,以色列人也沒有停在那裡。這一個問題我從耶穌帶彼得、約翰、雅各這三位靈性高的門徒去爬山,在山上耶穌變貌的故事得到答案(參考路加福音9:28-36)。
門徒看到變貌山的神聖景象,第一個想法是:「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路加福音9:33)
為何彼得會有搭帳棚的想法呢?因為他想起出埃及在曠野時,上帝的會幕充滿極大的榮光,猶太人稱為「夏凱納榮耀」(shekinah-glory, 永住的榮耀)。「上帝榮耀的同在」也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時刻,進入永恆的榮耀裡,這在猶太神學裡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彼得在充滿榮耀的山上,感受美妙的屬靈境界,預嚐天國的滋味,覺得在這裡真好。他為了能永久享受美好的屬靈經歷,就提議搭三座帳棚,能長遠在此居住。作者路加對此有一番註記「他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些甚麼。」也就是說,彼得沈浸在山上的榮耀裡,而不明白上帝的旨意,不明白耶穌的使命,就是第卅一節所提到的「他們在榮耀中顯現,跟耶穌談論他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耶穌的使命是要藉由受死、復活、升天,在地上建立教會,也就是上帝屬靈的國度,使跟隨耶穌的人可以得著救恩,活出基督的愛,領人進入上帝的榮耀國度。
上山觀看到上帝同在的榮耀,但這不是耶穌來到世上的使命。耶穌沒有答應門徒的請求,反而是帶著門徒下山繼續服事需要的人。上山親近主,靈修祈禱,最後都是要「下山」服事人。看見山上屬靈的榮耀之後,但我們不能一直陶醉在山上的榮耀裡。所以,耶穌在上山變貌後,又恢復平常的面貌,下山繼續服事的工作,醫治害癲癇病的人,也教導門徒要謙卑的接待弱小、卑微的「小孩子」,教導門徒要有包容的心胸,也提醒門徒要有接納及拯救人的使命。
伯特利是聖地,上帝就在這裡,但雅各沒有停留在此,而是繼續他應該的旅程,或是做他應該做的。剛剛我說到,教會應該成為逃離受苦環境者的伯特利,應該是使人經歷上帝的伯特利。
記住!我們來到教會、來到伯特利遇見上帝,也要受差遣出去,用心來回應上帝,繼續奔跑天路。願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為甚麼上帝要揀選雅各這樣「狡猾、奸詐」的人?
2.哪裡是我們人生重新定向的伯特利呢?
3.伯特利既然是聖地,為何雅各沒有停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