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約翰福音1:6-9、8:12-20照亮全人類的真光

《濟南教會2019聖誕讚美禮拜》
時間:主後2019年12月22日待降節第四主日
講題:照亮全人類的真光(chiò-liāng choân-jîn-lūi ê cheng-kng)
聖經:約翰福音1:6-9、約翰福音8:12-20
「聖誕節」是慶祝「基督降生」的日子,毋是一般之慶典。
《來迎接聖誕》
盼望透過今日的讚美禮拜,詩班和會眾攏會對所吟的詩歌,經驗著基督降生的神蹟,更加親近聖子誕生的馬槽,來朝見聖嬰仔上帝的獨生子──耶穌。
咱欲藉著今日的詩歌宣揚說:
「著有盼望」-救主的應允,親像一朵聖潔的玫瑰,開佇信祂之人的心靈中。
【神聖之渴慕】The Advent Expectation
「著有信心」- 親像古冊顯明永活上帝的真道。
【待降節之玫瑰花】The Advent Rose
「著有平安」- 親像聖靈降臨,象徵滿有醫治氣力之翅股之鴿子。
【細細之城市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著有愛」- 親像世間人感受到上帝那個完全真光之愛的光輝。
【安靜馬槽之聖誕歌】Carols From a Quiet Manger
「著有快樂」- 親像咱敬拜的杯,充滿感恩。
【著起來】Arise (主基督今降生Hodie Christus natus est)
「著有奇妙」- 親像每一位追尋者的雙目,反映著一種能將懷疑溶去的榮光,又能顯出信心的珍貴。
【寒冷冬天之禮物】Bleak Midwinters Gift
「著有恩典」- 就可尋著上帝的心意。
【著迎接聖誕】Let There Be Christmas
【快樂聚集吟聖誕歌】A Joyful Gathering of Carols

照亮全人類的真光
2019.12.22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聖誕讚美禮拜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1:6-98:12-20 
道就是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人類。(約翰福音1:4)
光照射黑暗,黑暗從沒有勝過光。(約翰福音1:5)

我們是不是有發現自己生命中哪些地方是「黑暗」的?發現地上國度、社會與人性的黑暗面嗎?發現我們的世代中處於何種黑暗權勢下呢?

如何改變「黑暗」的狀態?

“photo”(相片)來自希臘文的「光」(φῶς, phos)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約翰福音1:9)

一、為光作見證的人(1:6-9)

1.上帝差遣的使者
施洗約翰「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
你們是世界的光...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馬太福音5:14,16)

2.受差遣的目的:喚醒
施洗約翰被差遣的主要目的,是要使「聽見他的信息而信」。

3.耶穌才是真光
「真光」是要驅趕邪惡,帶給全人類生命的盼望。

二、「真光」如何啟蒙人心的黑暗呢?(8:12-20)
這位「真光」如何啟蒙人心的黑暗呢?
一群男人質問耶穌說:「老師,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約翰福音8:4-5)
這個女人是被一群「宗教狂熱份子」當眾「公審、霸凌」。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這句話的背景,是發生在住棚節期間(7:2)

這二段經文提醒我們二件要緊的事: 

一、基督徒是跟從彌賽亞之光的人
有拉比曾經說過,彌賽亞的名字就是「光」。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27:l)
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60:19)
我藉他(上帝)的光行過黑暗(29:3)
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7:8)

Elie Wiesel:《黑夜》(Night)、《黎明》(Dawn)、《白晝》(Day)
Viktor Frankl:《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二、在黑暗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
黑夜快要過去,白天就要來臨。我們不可再做暗昧的事;要拿起武器,準備在日光下作戰。(羅馬書13:12)
隨著帝國的洗腦與宣傳,基督徒也會面對繁榮盛世的誘惑,是否要奉羅馬皇帝為「至高之神」呢?
今日,我們正面對極權帝國,建造新的巴別塔。
我們如何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呢?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雅各的後代呀,來吧,讓我們依照上主所賜的亮光行走。(以賽亞書2:5)

問題討論:
1.說到「黑暗」,會使你聯想到什麼?
2.在我們的處境中,在我們的世代中,你覺得我們正面對何種邪惡?
3.我們如何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呢?

講道篇

照亮全人類的真光
2019.12.22台北濟南長老教會待降節第四主日暨聖誕讚美禮拜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約翰福音1:6-98:12-20 

今日待降節第四主日,我們點燃象徵「啟示、仁愛」的紫色蠟燭,這禮拜是最接近主降生的日子,我們要以信心、盼望來等待,也以仁愛彼此服事,預備心迎接救主基督的來臨。
聖歌隊、樂團帶領我們,主日學學生也透過戲劇向我們傳遞耶穌基督誕生的好消息,帶領我們來迎接聖誕。
約翰福音在介紹耶穌基督時,這樣說:「道就是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人類。(約翰福音1:4)「道」不單是生命的推動力,更成為人生命中的光。
光的對比就是黑暗,約翰說:「光照射黑暗,黑暗從沒有勝過光。(約翰福音1:5)這裡提到兩個強烈的對比──光和黑暗。在約翰福音講論到的黑暗有兩個意思,一是「沒有光明的狀態就是黑暗」,另一個是指「心智與靈性的黑暗」。
我們今日要取得照明已經很簡單了,電力的發展提供給我們非常方便取得的照明。在沒有電力以前,甚至二千年前,當時的人更能體會到環境中的黑暗。
在生活中經驗到黑暗與照明,約翰福音講的是晚上的黑暗嗎?當然不是,他是透過對黑暗的經驗來表明,人的內心世界或生命中靈性有類似的黑暗面,約翰福音講的是「心智與靈性的黑暗」。那麼,我們是不是有發現自己生命中哪些地方是「黑暗」的?發現地上國度、社會與人性的黑暗面嗎?發現我們的世代中處於何種黑暗權勢下呢?
約翰福音的作者使用當時希臘哲學抽象思想,以黑暗與真光來談論罪與救贖。黑暗是人很容易經驗的具體事件,用以引伸讓人思考生命中的罪與惡的抽象概念。因為人很難把內在抽象的黑暗拿出來詳細說明,但講到夜晚的黑暗,就可以知道那是很具體的!「黑暗」是對罪與惡的具體表達,譬如昧著良心使用所回收榨過的廢油和餿水油還製造給人吃的油就叫「黑心油」,這就很傳神。使用非食品級的原物料或蓄意摻假的食品,我們稱為「黑心食品」。世界各國都有不肖商人生產黑心商品,由於中國黑心商品特別多,在台灣、歐美等國家甚至出現了以「非中國製造」(China Free)標籤來提昇產品形象及釐清安全。內在的良心沒有真光就變成黑的,所做的事就是黑的!講一個人心思邪惡,就叫「黑心肝」。
如何改變「黑暗」的狀態?你將錢幣、獎牌,甚至將人放入黑暗,黑暗的空間還是暗的,只有在黑暗中放入「光明」,才能驅趕黑暗。聖經的信息,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要驅趕世界的黑暗權勢,就是需要上帝所預備的「真光」。
英文“photo”(相片)這個字的字根是來自希臘文的「光」(φῶς, phos),沒有光就沒有影像。希臘文的“φῶς”還有「照亮」的意思,用在內心狀態就是「啟蒙」。約翰福音的作者指出:「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約翰福音1:9)照亮的原意就是啟蒙。

一、為光作見證的人(1:6-9)
6 有一個人,名叫約翰,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7 他來為那光作證,為要使大家聽見他的信息而信。8 他本身不是那光,而是要為光作證。9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9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全人類。

1.上帝差遣的使者
當時人們以為約翰是以利亞,約翰在介紹了神的本性後,立即言明自己並非那「光」,並用對比方式來說明他和耶穌之間的關係。
約翰福音主要有三次提到施洗約翰這個人物(1:6-819-28, 3:22-30),每次都是表明他不是基督。四本福音書中,約翰福音可說是介紹施洗約翰最詳細的,作者很明確地在第六節強調施洗約翰「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而且表示施洗約翰被上帝差遣的主要使命,就是要為「光」作見證。耶穌對跟隨他的人說:「你們是世界的光...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馬太福音5:14,16)

2.受差遣的目的:喚醒
第七節這裏很清楚地說明施洗約翰被差遣的主要目的,是要使「聽見他的信息而信」。聽耶穌的信息,是為了讓黑暗中得到光明,是為了讓我們的良心被啟蒙、喚醒。

3.耶穌才是真光
「真光」主要的功用,就是要讓人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力量。因此,真正的光就是要帶給全人類生命的盼望。「真光」會驅趕黑暗,走在真光裡的人即是遵行耶穌基督教導的人。

三、「真光」如何啟蒙人心的黑暗呢?(8:12-20)
12耶穌又對大家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會得著生命的光,絕不會在黑暗裡走。」13法利賽人對他說:「你在為自己作證;你的證言是無效的。」14耶穌說:「即使我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證言也是真實的;因為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15你們是以人的標準來判斷人;我卻不判斷任何人。16即使我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正確的;因為我不是獨自判斷,而是那位差我來的父親跟我一起判斷。17你們的法律書上記載著,有兩個人見證相符,他們的見證就算有效。18我為自己作見證;那位差我來的父親也為我作見證。」19於是他們問:「你的父親在哪裡?」耶穌回答:「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親;如果你們認識我,也就會認識我的父親。」20這些話是耶穌在聖殿的庫房裡教導人的時候說的。當時沒有人逮捕他,因為他的時刻還沒有到。

這位「真光」如何啟蒙人心的黑暗呢?
約翰福音的作者透過幾個事件來描述「真光」對黑暗人性的啟蒙,特別在約翰福音第八章,作者記載一位婦女因為行淫被一群男人帶來到耶穌的面前,看耶穌要如何處置這女人,他們問耶穌說:「老師,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這樣的女人必須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約翰福音8:4-5)
最後,約翰福音的作者為這件事情做了一個結論,在8:15-16記載:「你們是以人的標準來判斷人;我卻不判斷任何人,即使我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正確的;因為我不是獨自判斷,而是那位差我來的父親跟我一起判斷。」以上帝作為標準來看事物,才會使人回到上帝的準則裡。
我們看到這個女人是被一群「宗教狂熱份子」帶到當時猶太宗教、社會、政治的中心——耶路撒冷聖殿,並且被擺放在眾人當中「公審、霸凌」,這種審判方式,對一個有良知的人來說是已夠重了。無論是這女人或是這一群男人,他們都在黑暗中,都需要真光,都需要救贖。
在結論中,耶穌鄭重地說:「我是世界的光。」這句話的背景,是發生在住棚節期間(7:2)。之前,耶穌才宣佈他能賜給人活水(7:37)。然而,在住棚節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儀式。住棚節的第一天晚上,有個在婦女院舉行的儀式叫作「聖殿的光輝」(The Illumination of the Temple)。整個婦女院築起樓座,容納參加者。在正中處備有四個巨型燭台。入夜後,四個大燭台都被燃亮,據說它所發出的亮光足以照耀耶路撒冷的每一個角落。這燭火通宵燃點,直到第二天清晨,全以色列最偉大、最有智慧、最聖潔的人就在上帝面前跳舞,並吟唱喜樂和讚美的詩篇,群眾則在四周參加。
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們看見了聖殿的光輝,照亮了漆黑的夜晚。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必要得著生命的光,這光不僅是照耀一個晚上,而是照亮他一生的道路。聖殿裡的燭火雖能發射明亮的光,但它終究會熄滅。而我是永不熄滅的光。」耶穌呼召我們親近祂——世界的光。

這二段經文提醒我們二件要緊的事: 

一、基督徒是跟從彌賽亞之光的人
耶穌在這件事情之後,宣布他就是「世界的光」,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聽到就更懷著敵視的反應。因為,耶穌說他是世界的光,無異是公開宣布他是彌賽亞(事實上他就是)。熟悉聖經的經學教師,一聽到「光」這個字,就會立刻聯想到上帝。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27:l)
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60:19)
我藉他(上帝)的光行過黑暗(29:3)
我雖坐在黑暗裡,耶和華卻作我的光(7:8)
因此,有拉比曾經說過,彌賽亞的名字就是「光」。所以,當耶穌宣布他就是「世界的光」時,無異宣示他是「彌賽亞」。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著名美國作者、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倖存者Elie Wiesel,當年被送去集中營時只有約14歲。後來他寫了著名關於集中營經歷三部曲:《黑夜》(Night)、《黎明》(Dawn)、《白晝》(Day)
在第一部《黑夜》(Night)中,作者回憶著集中營的日子,他們曾被強迫觀看死刑的執行。有一次,一個中年猶太人和一位小孩被吊死。看到這個場面,這位年僅14歲的孩子的身旁,有個微弱的聲音說:「上帝在哪裡?」又過了一會兒,那人又生氣、又無奈的發出相同的問題:「上帝在哪裡?」這時有一個輕輕的聲音說:「上帝和他們同被吊。」這句話安慰了在場的人,因為他們憑信心相信上帝在他們的苦難中。正因為「我們都可能坐在黑暗中」,因此,我們都需要「彌賽亞之光」。
在越黑暗的地方,越容易發現光明。天越黑,星越明。塵世最黑暗的地方,莫如集中營。有一個住過納粹集中營的精神病學家Viktor Frankl,寫了一本書《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Man’s Search for Meaning),他說:「人們為了尋求意義而活」,這本書中記述在黑暗中所看見的光明的事。在集中營,每人得到的食物是很少的,人常在飢餓的狀態中。但是,在生理的、心理的匱乏與壓力下,人是否就只能是環境制約的產物?人在此是否就失去自由抉擇的力量?Viktor Frankl看見,就算在這極端的生存條件下,仍然有人願意將最後一片麵包給另一個人吃。他發現,就算一個人在集中營裡被貶抑為非人,被視為純粹會動的生產機器,被剝奪一切,人仍然保有其內心的自由,仍可憑這自由,發揮生命的光。一個看來已被完全剝奪人性尊嚴的人,因著他生命的光,他的人性尊嚴顯得偉大無比。
今日的世界裡仍存在著「集中營」的邪惡與黑暗,例如眾所皆知的新疆(東突厥斯坦)的再教育營,即使它的名稱不一樣,但邪惡的本質是一樣的,又例如在我們鄰近的香港,六千多名訴求民主自由的愛好者被拘押在新屋嶺,甚至被送到中國拘押在隱密的監獄中。
香港爭取民主的運動迄今已經過了半年,我也看到「選邊站」的情況,尤其是香港的處境下,教會與基督徒也必須選邊站。到底我們該站在哪一邊呢?記住!基督徒是跟從彌賽亞之光的人,我們不是選擇或認同站在地上帝國的一邊,而是站在基督真光的一邊,使身處黑暗、受壓迫的人得以釋放、看見帶來盼望的真光。

二、在黑暗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
在早期教會的時代下,使徒保羅指出當時的基督徒是身處在「黑夜」。他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他這樣說:「黑夜快要過去,白天就要來臨。我們不可再做暗昧的事;要拿起武器,準備在日光下作戰。(羅馬書13:12)「黑夜」有兩個意思,一是代表黑暗,即身處的黑暗世代。
當時羅馬帝國到處在宣傳「羅馬和平盛世」(Pax Romana),推行以羅馬皇帝為中心的國家崇拜。宣稱帝國的繁榮和平,完全繫於羅馬皇帝,皇帝被神格化,舉國上下都要向他敬拜。隨著帝國的洗腦與宣傳,基督徒也會面對繁榮盛世的誘惑,是否要奉羅馬皇帝為「至高之神」,認同帝國的「大外宣」(global propaganda)呢?如何在帝國統治下生存,無疑是早期教會無法迴避的挑戰。對於帝國的挑戰,如果基督徒無法覺醒,那麼,便很容易墜入帝國所洗腦的價值中。今日,我們也面對不同的極權與獨裁帝國,這些帝國正在建造新的巴別塔。
我們如何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呢?
愛那受苦、受逼迫的人,就是最好的見證。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有「世界最偉大的乞丐」之稱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講過:「愛,直到傷痛。(Love until it hurts)」。仁慈的施予,這是很好的。但人不單需要你的施予,更需要你的寬恕、接納、擁抱、肯定。真愛,是需要為愛而受苦的。你施予金錢給一個街友,你不會有多大痛苦;但你擁抱他,則需要很大的勇氣。為一個愛滋病人祈禱,你不會損失太多;但你若要握著他的手,甚至一起用餐,你便需要突破許多心理障礙。去愛一個不太可愛的人,你可能需要付出一點心力;但去寬恕你的仇人,則會令你忿忿不平、心痛。“Love until it hurts”,耶穌就是實踐這種愛,上帝透過耶穌將這救贖的愛賜給世人。我們如此去愛,能讓我們與基督的生命結連,活出生命的光明。
先知以賽亞向身處黑暗世代的百姓說:「雅各的後代呀,來吧,讓我們依照上主所賜的亮光行走。(以賽亞書2:5)
即或在黑暗世代、邪惡帝國權勢當道的日子,即或在黑暗中,仍然要「依照上主所賜的亮光行走」,並在黑暗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

問題討論:
1.說到「黑暗」,會使你聯想到什麼?
2.在我們的處境中,在我們的世代中,你覺得我們正面對何種邪惡?
3.我們如何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見證耶穌基督的真光呢?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使徒行傳18:1-23別害怕,只管講

別害怕,只管講
2019.12.15台北濟南長老教會待降節第三主日講道大綱
使徒行傳18:1-23

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的福音工作。
庇哩亞的信徒有開放的心胸,彼此對話,進一步打破種族的隔離,打破自我的偏見,使得「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使徒行傳17:12)

一、在哥林多遇見亞居拉百基拉(18:1-3)

「希臘之橋」哥林多城在位於兩個海峽上狹長的城市。
著名的性愛女神阿芙蘿黛蒂(Αφροδίτη, Aphrodite)神廟在此興旺。
哥林多著名祭典「海峽運動會」,和雅典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同樣。

羅馬帝國第四任皇帝克勞第(Claudius)命令所有猶太人離開羅馬,約在主後四十九年。
主後一世紀的上半葉,羅馬城中的猶太人約有兩萬人左右。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為何沒有繼續往前去羅馬?

請問候事奉基督耶穌的同工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們為了我冒生命的危險。不但我感謝他們,外邦的各教會也都感謝他們。也請問候在他們家裏聚集的教會。(羅馬書16:3-5a)

二、哥林多城的福音事工(18:4-8)

西拉提摩太二人趕到哥林多保羅會合,同時帶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消息與奉獻。
有一位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猶士都的人,接納使徒保羅及團隊住到他的家。

三、別害怕,只管講(18:9-17)

異象不是在述說人的能力,乃是要使人得著勇氣,回應上帝的呼召。
迦流擔任亞該亞省總督的時候,是主後51年的夏天,到52年的夏天。

控訴理由:「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使徒行傳18:13)
控訴理由:基督徒被稱為「擾亂天下的人(使徒行傳17:6)

四、保羅回到安提阿(18:18-23)

堅革哩哥林多東邊的港口。
百基拉亞居拉以弗所也有房子,作為家庭教會(哥林多前書1619)

保羅許下甚麼願?「拿細耳人願」(參考民數記6:1-21)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傳福音要有堅定的態度:別害怕、只管講
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似乎遇到「信心危機」。

主在異象中對他講話「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

二、傳福音要有獻身的同工
好的同工也能彼此激勵對福音的獻身。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兩個人合作效果更好。一個人跌倒,另一個人可以扶他起來。如果孤獨一個人,跌倒了沒有人扶他起來,他就倒霉了。(傳道書4:9-10)
我再告訴你們,你們在地上,如果有兩個人同心合意地祈求,無論求甚麼,我的天父一定為你們成全。(馬太福音18:19)

問題討論:
1.你或認識的人,有過被「噤聲」的恐懼嗎?我們可以從保羅身上學習到如何面對這種恐懼?
2.保羅身旁有哪些同工,他們有哪些美好的見證?
3.你覺得在教會中,自己可以成為哪些人事物的同工或夥伴?

別害怕,只管講
2019.12.15台北濟南長老教會待降節第三主日
使徒行傳18:1-23
今天待降節第三主日,我們要點燃象徵「宣告、喜樂」 的粉紅色蠟燭,以愛和感謝來迎接耶穌基督的降生與再來。聖歌隊、樂團已經連續好幾個月預備及練習,主日學學生也要參與演出的服事。昨天才在與聖樂小組召集人貴玲姐討論製作「馬槽」的事,馬槽裡面要放個嬰孩,放上玩具娃娃又太刻意,後來決定還未到聖誕夜,馬槽就不用放「嬰孩」。至於馬槽的製作該找誰呢?以前世鴻長老曾製作一個很能帶給人省思的馬槽,因此,事情就這樣確定了。
說到造「馬槽」,其實我們每個人應該將自己當作是「馬槽」,預備自己讓基督耶穌降生在我們心裡的馬槽,當伯利恆旅店深鎖時,我們是否願意將自己敞開接納耶穌住進我們的「馬槽」呢?
在上一章,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的宣教團隊到了三個地方,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首府大城,雅典是希臘哲學思想的殿堂,他們對福音真理卻是敵擋或忽視的。但是,我們看到庇哩亞雖然是一個小村莊,但是這裡的人對真理卻很嚴謹。他們天天查考聖經的目的,是為了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也因為庇哩亞的信徒有開放的心胸,彼此對話,進一步打破種族的隔離,打破自我的偏見,使得「許多希臘上流社會的婦女和希臘男子也信(使徒行傳17:12)
所以,我期待大家都意愛學習庇哩亞的信徒天天查考聖經,也要以開明的心胸接納不同的人,對於聖經及信仰的追求。今天所讀的第十八章,記載使徒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的最後一站,宣教團隊來到哥林多城。

一、在哥林多遇見亞居拉百基拉(18:1-3)
1這事以後,保羅離開雅典,來到哥林多。2他在那裏遇到一個在本都出生的猶太人,名叫亞居拉,新近跟妻子百基拉意大利來,因為皇帝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離開羅馬保羅去看他們,3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工作;因為保羅一向靠製造帳棚維持生活,跟他們是同業。

作者路加告訴我們使徒保羅離開希臘思想的殿堂雅典,來到哥林多哥林多城在保羅的時代是非常著名的城市。這個城是兩個海峽上狹長的城市,寬約有八公里。是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和南部亞該亞省之間交通往來必經的城市。人們稱它為「希臘之橋」。
由於哥林多是一個海港城市,因此貿易相當繁榮。也因為這樣,哥林多也有許多港都城市有的敗壞,當地的色情行業就非常有名,就連他們的宗教儀式也充滿淫亂,當時的廟宇的慶典都是由「神妓」獻舞,之後男信徒與神妓媾和。希臘神話中是代表愛情、美麗與性愛的女神阿芙蘿黛蒂(Αφροδίτη, Aphrodite)神廟,在興旺的時候就有將近二千名神妓,供信徒在廟裡媾和。當時希臘有一句諺語說:「不是人人都能花得起錢去哥林多」,英文「哥林多, Corinthian」便形容淫亂的花花公子。
哥林多有一項很出名的祭典就是海峽運動會,這個運動會和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同樣的。當時的運動會和今天的運動會意義不一樣,當時的運動會是一種宗教的祭典。只有男人可以參加,參加者有時裸體或只圍一件短褲,且盡其所能的展現肌肉。因為他們藉此來展現肉體的力與美,以贏得神妓的喜愛。
當時哥林多的人口有六十萬人,且有許多的種族共同居住,因此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宗教。可能因為這樣的背景,使徒保羅在傳道的生涯中,為了處理教會的事務,最為費心的就是寫信給哥林多教會。這大概是因為哥林多教會的成員,大多數是從外教轉信耶穌基督,也因此,他們多少將原本的信仰與文化型態帶入教會。從哥林多前、後書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哥林多信徒,在教會分群結黨,且在教會不說愛,反而標榜個人的社會成就,甚至有人娶繼母等淫亂情形發生。這也難怪保羅花許多的心血在哥林多教會。
第二節說到羅馬帝國第四任皇帝克勞第(Claudius)命令所有猶太人離開羅馬城,這事情發生在他擔任皇帝第九年的時候,約在主後四十九年。根據羅馬歷史家兼傳記作家蘇埃托尼烏斯(Gaius SuetoAnius Tranquillus)記載,克勞第確曾頒令要住在羅馬猶太人離開。(《羅馬十二帝王傳》De Vita Caesarum/英譯:On the Life of the Caesars,〈克勞狄篇〉,第254)
在當時,主後一世紀的上半葉,羅馬城中的猶太人約有兩萬人左右,猶太會堂有十三座。會發生皇帝克勞第下令猶太人離開羅馬城,乃是羅馬城的猶太人與基督徒發生衝突,就像使徒保羅受到猶太人的迫害一樣。所以,才會發生羅馬皇帝命令所有猶太人離開羅馬城的事情。我想,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沒有繼續往前去羅馬,也是因為羅馬皇帝下令趕走羅馬猶太人,因此,第二次宣教旅程最遠就是走到哥林多城,否則,保羅應該會繼續衝到羅馬
哥林多城,保羅遇到福音的夥伴,亞居拉百基拉,他們的家是哥林多最早的家庭教會,此外,他們在羅馬的家,也是羅馬城最早的家庭教會之一。從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就這樣形容這對夫婦:「請問候事奉基督耶穌的同工百基拉亞居拉;他們為了我冒生命的危險。不但我感謝他們,外邦的各教會也都感謝他們。也請問候在他們家裏聚集的教會。(羅馬書16:3-5a)從這段經文裡,我們看到他們在羅馬的家成為教會。
這一對以製造帳棚的夫妻,在保羅的福音事工上有很大的參與。從羅馬書的記載更可知,亞居拉百基拉夫婦為了保羅還曾冒著生命的危險。傳福音需要如此堅定獻身的同工參與,如此團隊服事更能顯出美好的見證。
第三節裡我們可以看到保羅亞居拉百基拉是製造帳棚的同業。當時羅馬帝國四處征戰,軍隊移防都需要大量帳篷,此外,這些帳篷也會提供給遊牧民族作為遷徙之用。

二、哥林多城的福音事工(18:4-8)
4每逢安息日,保羅都到會堂去,跟人家辯論,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歸信。5西拉提摩太馬其頓來到的時候,保羅就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向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基督。6可是,當他們反對他、毀謗他的時候,他就抖掉衣服上的灰塵,對他們說:「要是你們滅亡,罪不在我,你們自己負責吧!從今以後,我要到外邦人那裏去了。」7於是保羅離開他們,去住在一個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猶士都的家裏,他的家靠近會堂。8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信息也信了,並接受洗禮。

接著來看第四節,保羅仍然像往常一樣,每逢安息日就到猶太會堂去,為了讓他的猶太同胞和希臘人也能夠歸信耶穌。起初的日子,保羅是一邊織帳篷、一邊傳福音。
在第十七章十五節我們就看到保羅庇哩亞的時候,就希望西拉提摩太趕快到雅典與他會合,但是雅典人對福音並沒有甚麼反應,所以保羅就繼續往前到哥林多城。如今,西拉提摩太二人趕到哥林多保羅會合,同時帶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消息與奉獻,也因為有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奉獻,保羅就可以專心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以全部的時間傳講聖經上帝的話,特別是「猶太人見證耶穌是基督」。
保羅哥林多傳福音也並非事事順利,他也會遇到拒絕福音的人。在第六節我們看到保羅對於那些反對的人,是將身上的灰塵抖掉。這個動作原先是猶太人進入聖殿的動作,為的是要表明不帶任何的不潔淨進入聖殿,包括塵土在內。但是在此,用來表示不信的人必須自己承擔將來所受的審判。
雖然有人不相信耶穌是基督,但是有一位敬畏上帝、名叫提多‧猶士都的人,他接納使徒保羅及他的團隊住到他的家。在當時,接待無家可住的客旅是一種美德,更何況是接待福音的使者。提多‧猶士都被稱為「敬畏上帝」的人,換言之,他是一位外邦人,一位猶太教的慕道友。他在家裡附近的猶太會堂敬拜上帝,也因著他,保羅有機會與會堂的主管談論福音,第八節說「會堂的主管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信息也信了,並接受洗禮。

三、別害怕,只管講(18:9-17)
9有一個晚上,保羅得了一個異象。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你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10有我與你同在,沒有人能傷害你,而且這城裏有許多我的子民。」11保羅就在那裏住了一年半,把上帝的道教導他們。12當迦流出任亞該亞總督的時候,猶太人集合起來攻擊保羅,把他拉上法庭,13控告他:「這個人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14保羅剛要開口,迦流猶太人說:「假如這是一件冤枉或犯法的事,我當然要耐著性子聽你們;15既然所爭論的是你們法律上的一些字眼名詞,你們自己去解決吧。我不願意審判這樣的事!」16於是把他們趕出法庭。17大家就揪著會堂的主管所提尼,在庭前毆打他。這事迦流也不過問。

雖然有人反對保羅、毀謗保羅,阻擋福音的門,但是上帝卻要開另一扇福音的門。在這一段經文裡,使徒保羅又得到異象。我們要知道,異象不是在述說人的能力,不是在高舉人,異象乃是要使人得著勇氣,回應上帝的呼召。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所得的異象都是與傳福音有關,且這些異象都為他的生命帶來危險。
上次馬其頓的異象,使徒保羅到了腓立比,在那裡他與西拉被送進官府,被鞭打、被銬上腳鐐手銬、被關進大牢(參考使徒行傳16:22-23);就連此次也不例外,得了異象,勇敢傳福音,卻遭受到猶太人集合起來攻擊保羅,把他拉上法庭。
保羅大概警覺到,在哥林多的福音工作已經對他的生命造成威脅,所以打算離開哥林多。但是,主耶穌在異象的中,對保羅說:「你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有我與你同在,沒有人能傷害你,而且這城裏有許多我的子民。」雖然保羅的生命受到威脅,但他這次仍舊順服,甚至停留在哥林多有一年半的時間。
根據歷史資料的查考得知,迦流擔任亞該亞省總督的時候,是主後五十一年的夏天,到五十二年的夏天。這個總督在當時被讚譽公正、慈善的政治家。猶太人大概認為新官上任,對一切的事務都還不熟悉,馬上控告保羅擾亂社會一定可以成功。他們所用的理由是:「這個人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使徒行傳18:13)所謂不合法的方式,就是傳羅馬帝國所不允許的宗教信仰,特別當時帝國的政權勒令人民要高舉「凱撒是主」。回顧第十七章時,基督徒被稱為「擾亂天下的人(使徒行傳17:6),因為基督徒是群不聽命帝國的人,他們拒絕告白「凱撒是主」,只宣認「耶穌是主」。不過總督迦流對這樣的指控並沒有興趣,他將保羅所傳的視為猶太教內部的事務,並不違反羅馬律法。因為當時,猶太教是被帝國所承認的合法宗教之一。
第十七節提到猶太人因此揪住會堂的主管所提尼,並且毆打他。這事情很奇怪,照理說猶太人不會打會堂的主管才對,因為大多數會堂的主管多具有長老的身份,且他們在猶太會堂與社群裡極受猶太人尊敬。這位會堂的主管所提尼會被打,大概跟他沒有作假見證陷害保羅有關。這位會堂主管對總督的說明,可能說保羅的事是出自猶太人本身對猶太法律的內部爭論。也因此,總督迦流才會說:「你們自己去解決吧。我不願意審判這樣的事!」眾人聽到這樣的結果,當然很生氣,於是就將說實話的會堂主管抓起來打。說實話就被打,若是信仰走到這樣的地步是很悲哀的。第十七節的後半說「這事迦流也不過問」的意思,是指總督認為這是猶太教內部的爭論,對這種內部爭議,他不會過問的。

四、保羅回到安提阿(18:18-23)
18保羅哥林多和信徒們又住了好些日子,然後離開他們,跟百基拉亞居拉一道坐船到敘利亞去。動身以前,他在堅革哩把頭髮剪掉了,因為他曾經許下一個願。19他們到了以弗所,在那裏,保羅百基拉亞居拉告別,自己到會堂去跟猶太人辯論。20大家請他留下來多住些日子,但保羅不答應。21臨別的時候,他對他們說:「如果是上帝的旨意,我會再回到你們這裏來。」於是保羅又從以弗所上船。22保羅一到凱撒利亞,就上耶路撒冷探望教會,然後去安提阿,23在那裏住了一些日子才走。他走遍了加拉太弗呂家一帶地方,到處堅固門徒的信心。

最後來看第十八至廿二節。第十八節說保羅哥林多和信徒們又住了好些日子」,短短的一句話就將保羅哥林多一年半的時間帶過去。緊接著他們要坐船回到敘利亞,也就是保羅的母會敘利亞安提阿教會。
明年我們在緬甸的宣教師,也要返國述職,我已經邀請他前來教會講道及專題分享,雖然我們沒有到宣教的前線,但是當我們代禱、奉獻時,我們就是在參與宣教師在國外宣教前線的服事。就像馬偕牧師在台灣宣教一陣子後,他帶著新婚的妻子五股出身的張聰明(原名張蔥),從日本沿著北太平洋回去加拿大述職,之後經過大西洋英國,坐船經過印度洋返回台灣,這一趟旅程有一年之久。張聰明可說是台灣第一位環遊世界一圈的人,這一趟旅程也是艱辛的。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保羅時代的宣教旅程更是艱辛。《使徒行傳》記載他們來到哥林多東邊的港口堅革哩,從這裡可以搭船到敘利亞,他們中途來到亞細亞省的以弗所百基拉亞居拉在此也有房子,當時以弗所教會,就是在百基拉亞居拉的家中聚會(參考哥林多前書1619)。保羅在以弗所停留期間,也是閒不下來,自己到會堂去跟猶太人辯論。
之後,保羅離開以弗所搭船到凱撒利亞;從那裏上去問候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最後回到他出發的地點,有就是他的母會安提阿教會。結束他經歷三年多的第二次宣教旅程。
第十八節提到保羅許願,他許下甚麼願?我們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是,猶太人有時為了特別的感恩時,便會許下「拿細耳人願」(參考民數記6:1-21)。許願後,必須三十天不吃肉、不喝酒,不吃葡萄乾,甚至醋也不可以沾,而且要留長頭髮。三十天滿了,他在聖殿中獻祭,並將頭髮剪下,並且把頭髮在壇上燒了,作為祭品獻給上帝。極有可能,保羅乃是想到上帝在哥林多所賜的異象,要他「別害怕,只管講」,果然使他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半,沒有遇到極艱難的事,而且又有亞居拉百基拉成為他的同工。所以保羅為了這一切獻上拿細耳人的願,來感謝上帝。
最後,使徒保羅回到敘利亞安提阿教會,但他仍是閒不下來,又走遍了加拉太弗呂家一帶地方,到處堅固門徒的信心。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傳福音要有堅定的態度:別害怕、只管講
傳福音最怕就是信心不足,而且人習慣用許多負面的理由來推辭福音的事工。此外,許多同工都有一些共同的經驗,每當在要緊的服事上,往往會發生阻擋。有時是家庭、同工內部的因素,有時有外在的因素。所以我們也常聽到一句話:「上帝做工,魔鬼也做工」。
使徒保羅傳福音時,也曾遇到類似的問題。特別是他在第二次宣教旅程還沒出發,就發生內部意見的衝突,當時是他與巴拿巴因為選擇同工意見不和就分成兩個宣教團隊(參考使徒行傳15:37-40)。不僅有內部的問題,就連外在也有更多的阻擋、迫害等著他,甚至他被打、被關入監。
哥林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保羅似乎遇到「信心危機」,甚至他也打算離開哥林多。但是,有一個晚上,保羅得了一個異象。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你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有我跟你同在,沒有人能傷害你,而且這城裏有許多我的子民。(使徒行傳18:9-10)
甚至,保羅遇到被鞭打、被送到官府、被控「擾亂天下(使徒行傳17:6),被控「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敬拜上帝!(使徒行傳18:13)這些控告若是成立,在當時都是重罪。
人生中遇到軟弱、害怕,信心倒退時,這是很正常的事,就連保羅也會遇到,主在異象中對他講話,堅固他的信心,叫他「別害怕,只管講,不要緘默」。求主幫助我們,在我們軟弱、害怕,信心倒退時,求主堅固我們,能夠承受所遇到的艱苦。

二、傳福音要有獻身的同工
西方諺語「同種的鳥類傾向聚成一群」(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同樣,好的同工也能彼此激勵對福音的獻身。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就有許多獻身的同工互相扶持。如巴拿巴西拉提摩太路加,現在,在哥林多遇到亞居拉百基拉夫婦,這對夫婦在哥林多以弗所羅馬的家都成為家庭教會的所在,是早期家庭教會建立的重要同工。
在使徒保羅的書信裡,常常提到這些獻身福音的同工的名字。因為他知道,上帝不僅呼召他,也呼召許多真正獻身的同工,和他一同興旺上帝的道。我們也可以這樣瞭解:就是因為有這些非常好的同工,使得保羅每遇到迫害、阻擋、坐監、毀謗等,仍舊能秉持信仰的信心,在福音事工上勇往直前。
保羅有這麼多屬靈夥伴,一路相互扶持、陪伴。傳道書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兩個人合作效果更好。一個人跌倒,另一個人可以扶他起來。如果孤獨一個人,跌倒了沒有人扶他起來,他就倒霉了。(傳道書4:9-10)。「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這是需要有屬靈的同伴,服事中的同工,若有人跌倒,就可以彼此扶持。
在福音的工作上,我們都需要夥伴、同工,可以彼此扶持、互相拉拔。又需要能夠一起祈禱,而且上帝應許說:「我再告訴你們,你們在地上,如果有兩個人同心合意地祈求,無論求甚麼,我的天父一定為你們成全。(馬太福音18:19)
我們教會改建的過程,有很多同工都在關鍵時刻裡承擔這艱巨的使命,此外更需要我們每位兄姐奉獻參與改建工程。當工程越接近完工時,就需要有更多的服事需要同工的投入。我們教會很需要同工,需要櫃檯義工、需要導覽義工,將來開辦關懷據點,也需要同工。就像我以前所講的「少年老的,照顧真正老的」。
在預備聖誕節慶典中,我也看到聖歌隊、樂團、主日學師生及許多長執、同工用心的投入預備,這個景象真是美好。聖誕讚美禮拜後,我們要舉行聖誕愛餐,改建期間過去三年的聖誕愛餐都沒有合適的場地,今年我們要在新建的宣教中心第一次舉行聖誕愛餐,同工在規劃時,我問聖誕餐券賣出幾張了,同工告訴我只有五十張。明天早上慧麗長老與我就要召集同工開會,到底是要預備五十人份,還是要預備三百人份的餐點,真的傷腦筋。牧師要鼓勵大家不要當日才購買餐券,如果你要邀請朋友更要提早購買,這樣才好讓同工能夠妥善的規劃聖誕愛餐。教會中的服事與福音工作,都需要大家彼此連結、彼此服事。
傳福音要有獻身的同工,需要有彼此建造的屬靈夥伴。然而,我們不能只期待有好的屬靈夥伴,我們也要去做別人的屬靈夥伴。當我們看到別人因為軟弱而跌倒了,我們去扶起他;在基督裡,你多認識一個人,就多一個人扶持與代禱。在信仰與生活中,學習保羅與他的同工彼此成為夥伴。就讓我們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來努力。

問題討論:
1.你或認識的人,有過被「噤聲」的恐懼嗎?我們可以從保羅身上學習到如何面對這種恐懼?
2.保羅身旁有哪些同工,他們有哪些美好的見證?
3.你覺得在教會中,自己可以成為哪些人事物的同工或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