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使徒行傳15:36-16:15馬其頓的呼聲

馬其頓的呼聲
2019.11.24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設教123週年
使徒行傳15:36-16:15 講道大綱

「教會不要做事工,就不會發生衝突」?

第二次宣教旅程的團隊還沒開始就各自走各自的路。

一、宣教團的爭執與分手(15:36-41)

海外長期宣教,不是說走就走的,而是需要長時間預備。

保羅對巴拿巴提出「讓我們回到從前傳佈主道的各村鎮去,看看信徒們的情況。
保羅找同工的一項原則就是「這是一個團隊,不能說自己想脫隊就脫隊」。

這次的爭執與分手,並沒有變成仇恨。上帝呼召我們不是為了「恨」,而是為了「愛」。
跟我一起坐牢的亞里達古向你們問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候你們。(關於馬可,我已經吩咐過;如果他上你們那裏去,請接待他。)別號猶士都的耶數也向你們問安。在猶太人的信徒中,只有上面這三位為了上帝國的工作跟我同工,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歌羅西書4:10-11)
我們不怕有爭執,也不怕有不同的意見表達,就怕「仇恨」勝過基督徒的信仰良知,而給撒但有機可乘。

二、提摩太跟保羅、西拉同工(16:1-5)

使徒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第一站來到路司得,在此保羅遇到提摩太,甚至提摩太也加入保羅的宣教團隊。從這一段經文裡,我們可以看到當地信徒對提摩太非常的稱讚。
我親愛又忠心的兒子。(哥林多前書4:17)
我在信仰上的真兒子(提摩太前書1:2)

教會與福音服事的「師徒制」
「教會領袖的助手」或譯「執事」(提摩太前書3:8)
保羅雖然為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他對猶太同胞也有負擔,甚至他也說:「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咒詛,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羅馬書9:3)

三、馬其頓的呼聲 (16:6-10)

為何聖靈不准許他們在亞細亞省傳福音呢?
在異象中看到一位馬其頓人,站著懇求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在異象中所見的人是誰呢?

四、呂底亞歸主 (16:11-15)

腓立比教會可算是保羅在歐洲所建立第一間教會。
腓立比沒有猶太會堂,只有在河邊有一間祈禱所。
呂底亞聽完保羅的講道之後,決定受洗,連她的家人也都受洗。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三項重要信息:

一、分手不是為了成仇敵,而是要讓福音廣傳
保羅和巴拿巴雖然彼此爭執,但是他們並沒有因而彼此怨恨,或是放棄宣教的熱忱。

二、異象是在宣教的過程中出現
聖靈的異象是在繼續宣教的過程中出現的,我們不可能枯坐就可以得到異象。

三、教會不在渺小,而在於真心信主
腓立比的猶太人男人不到十個,且聚會的人都是婦女,但是使徒保羅並沒有放棄機會。

問題討論:
1.你對於使徒保羅與巴拿巴激烈爭執、分手的事情,有何看法?
2.異象是什麼?馬其頓呼聲中,保羅看到的異象是什麼?
3.腓立比雖然只有少數幾位婦女在聚會祈禱,保羅仍向他們傳福音。這件事對你有何啟發?

講道篇

馬其頓的呼聲
2019.11.24台北濟南長老教會設教123週年
使徒行傳15:36-16:15

主日學教室修復從2017212日開工禮拜後,經過二年九個月,通過台北市文化局審核完工。剛剛在禮拜開始之前,牧師們、長老們在主日學教室與王雅怜校長、師生及家長一起祈禱,感謝上帝帶領主日學教室修復完成,主日學學生遷回開始上課。
1896年十一月第四主日,當年1122日,我們教會舉行設教感恩禮拜。今日也是我們教會設教123週年的紀念日,在改建期間,我們也完成手抄聖經,要在今日禮拜中奉獻聖經。我們抄寫的聖經,總共裝訂成七本,新約二本,舊約五本,在這感恩的日子裡,我們邀請七位代表各朗讀一本中的一段經文,做為我們的奉獻禮在上帝的面前。不僅獻上聖經,更要獻上渴慕上帝話語的心。
教會的宣教是一代傳承一代,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前半段,記載使徒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裡,外邦人信主、進入教會,但我們也發現越想傳福音、做事工,卻越有緊張。雖然如此,使徒保羅與同工,不會因為擔心有緊張性、有生命危險,就停止福音與事工,他們反而知道雖然有阻力,但他們仍就勇於承擔福音的使命。
我曾被中會派擔任其他小會議長,去協助其他教會處理內部紛爭,該教會同工告訴我說:「教會不要做事工,就不會發生衝突。」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這不是教會存在的意義,教會的存在就是要見證耶穌基督的愛,致力建立上帝國的公義國度。教會內有不同的肢體、不同的聲音是很自然的事,我們要學習互相的尊重、彼此的對話,就像在使徒行傳十五章前半段第一至卅五節的記載,他們召開第一次耶路撒冷大公會議。
越有事工,就越有不同的聲音與意見,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教會不要做事工,就不會發生衝突。」在第十五章的下半段,我們也看到一件事,就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為了選擇傳道夥伴約翰.馬可,彼此之間發生劇烈的爭執,路線的不同、見解的不同導致第二次宣教旅程的團隊還沒開始就各自走各自的路。我們先來看這一事件的記載。

一、宣教團的爭執與分手(15:36-41)
15:36過了些日子,保羅巴拿巴說:「讓我們回到從前傳佈主道的各村鎮去,看看信徒們的情況。」37巴拿巴想帶約翰‧馬可一起去,38可是保羅不同意;因為前次他不肯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工作,在旁非利亞離開了他們。39他們兩人為了這件事劇烈地爭執,終於分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到塞浦路斯去,40保羅卻選擇西拉,蒙信徒們把他們交託在主恩典的眷顧中後,也離開了。41他走遍了敘利亞基利家,堅固各地教會弟兄姊妹們的信心。

以前在神學院讀書時,要到台灣偏鄉短宣,我們就需要在學期中規劃、彩排、製作教案與道具,至少二個月的預備。更何況海外長期宣教,這不是說走就走的,而是要用更多的時間預備。
韓國基督教長老會(PROK)首爾北中會二位宣教師Ha Young Cho (趙河英)牧師、Keun Young Park (朴根英)牧師派駐我們教會,而我們與台灣神學院、基督精兵協會等夥伴教會共同差派至緬甸的宣教師賴牧師夫婦,他們都是要長期在國外宣教,長宣都需要長久的預備。
第十五章卅六至四十一節,記載使徒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的開始,第卅六節我們看到這次的宣教是保羅的提議與規劃,因此記載保羅對巴拿巴提出這樣的想法:「讓我們回到從前傳佈主道的各村鎮去,看看信徒們的情況。
在保羅的規劃裡,已經把約翰.馬可排除在外。但是,巴拿巴想帶他的表弟約翰.馬可一起前往,保羅不同意。這讓我想到,以前我青年的時代擔任暑期福音隊的輔導,我就訂出規矩,參與的同工必須參與訓練、彩排、製作教具等,如果缺席超過次數,就不能參與,但我允許「補課」,若補課又缺席,那就明年再來吧。雖然嚴厲,但是大家非常有默契,福音的果效才會好。所以,我能理解使徒保羅作為「海外長宣」的規劃者,他有自己的原則。保羅找同工的一項原則就是「這是一個團隊,不能說自己想脫隊就脫隊」,第卅八節記載說:「因為前次他不肯留下來跟他們一起工作,在旁非利亞離開了他們。」我以前帶登山隊時,我就曾經遇到一位隊員在山上想脫隊去山谷拍照,說拍照完就會跟上來。如果你是領隊,你要讓他去嗎?快日落了,大家要趕路,你要讓他去嗎?如果他沒跟上來,我們有沒有體力回去找他呢?這只是登山隊而已。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獨自旅行是危險的,我感受到使徒保羅的心,他掛慮脫隊的約翰.馬可是否會在路上發生危險。第一次宣教旅程已經有一次的經驗了,如果再一次,可能危及宣教團隊的安全與事工。
巴拿巴想帶著自己的表弟約翰.馬可一起同行,我們可以體會到有自己熟識的親人一起是為比較「自在」。但使徒保羅仍堅持原則「這是一個團隊,不能說自己想脫隊就脫隊」。這件事情使得宣教團隊還沒出發就分裂成兩團。巴拿巴帶著表弟約翰.馬可,回到他自己的故鄉塞浦路斯;保羅則帶著西拉,走遍了敘利亞基利家
這件事到底誰是誰非,我們難以斷定。不過我們可以瞭解,他們並沒有因為發生爭執而彼此怨恨,或是放棄宣教的熱忱。相反的,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繼續傳福音。
這次的爭執與分手,並沒有變成仇恨,這讓我們看到作為基督僕人,作為基督的同工,雖有不同的意見、爭執,但他們不會去仇視對方,這一點認知是很重要的,上帝呼召我們不是為了「恨」,而是為了「愛」。
感謝主,約翰.馬可後來也成為使徒保羅在獄中要緊的同工,他們之間沒有嫌隙。保羅在歌羅西書第四章第十至十一節就如此說:
跟我一起坐牢的亞里達古向你們問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候你們。(關於馬可,我已經吩咐過;如果他上你們那裏去,請接待他。)別號猶士都的耶數也向你們問安。在猶太人的信徒中,只有上面這三位為了上帝國的工作跟我同工,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歌羅西書4:10-11)
另外,我們也看到,巴拿巴的表弟約翰.馬可沒有因為使徒保羅不接納他成為第二次宣教旅程的團員,而怨恨保羅。後來,約翰.馬可反而成為使徒保羅三位重要的同工之一。
我們來想想,我們在教會、團契同工的時候,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因為觀點不同、做事方法不同,或用人、用錢不同而產生爭執。我們不怕有爭執,也不怕有不同的意見表達,就怕「仇恨」勝過基督徒的信仰良知,而給撒但有機可乘。

二、提摩太跟保羅、西拉同工(16:1-5)
16:1 保羅來到特庇路司得。在路司得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他的母親是猶太人,也是信徒,父親是希臘人。2在路司得以哥念的信徒們都稱讚提摩太。3保羅要帶他一起走,就替他行了割禮,因為這一帶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的父親是希臘人。4他們經過那些村鎮,把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們所定下的規例交給他們,吩咐他們遵守。5因此,各教會在信心方面得以堅固,人數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使徒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第一站來到路司得,在此保羅遇到提摩太,甚至提摩太也加入保羅的宣教團隊。從這一段經文裡,我們可以看到當地信徒對提摩太非常的稱讚。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四章十七節就這樣說:「我親愛又忠心的兒子。」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他稱提摩太是「我在信仰上的真兒子(提摩太前書1:2)。可見保羅與提摩太之間的關係就像父子一般親密。使徒保羅總是注意到訓練新的一代去傳福音,這是很必要的。這也讓我們看到教會與福音服事的「師徒制」,耶穌帶門徒,保羅也帶年輕的一代,早期教會的師徒制就是長老帶執事,執事又稱為長老的助手。提摩太前書第三章八節現代中文譯本就這樣說:「教會領袖的助手」或譯「執事」。
第三節記載保羅替提摩太行割禮,我們不瞭解,保羅為何要這麼做?因為在耶路撒冷會議中,他才堅持福音通過耶穌基督的救贖,而不是割禮,並宣佈割禮並非必要。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瞭解,一旦提摩太受割禮,好使他在猶太會堂中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困擾,並使猶太人能夠認同提摩太的血緣身份,而能夠進一步聽他所傳的福音。可見保羅在福音的事工上,在福音與文化之間極為細心。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這樣說:
跟猶太人一起工作,我就像猶太人,為的要爭取猶太人。雖然我不處在摩西法律的控制下,我卻像生活在法律下的人,為要爭取法律下的人。同樣,跟法律外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像法律外的人,不受猶太法律的拘束,為要爭取法律外的人。然而,這不是說我不服從上帝的法律;其實我是受基督法律約束的。在信心軟弱的人當中,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爭取他們。所以,在甚麼樣的人當中,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用甚麼方法,我總要救一些人。」(哥林多前書9:20-22
這段話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瞭解保羅的用心與努力。他雖然為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他對猶太同胞也有負擔,甚至他也說:「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咒詛,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羅馬書9:3)他為了讓猶太人接納福音,而讓提摩太受割禮,這樣的結果正如第五節所描述的「因此,各教會在信心方面得以堅固,人數也一天比一天多起來。

三、馬其頓的呼聲 (16:6-10)
6他們取道弗呂家加拉太地區,因為聖靈不准許他們在亞細亞省傳佈信息。7當他們到了每西亞邊界時,想進入庇推尼省,可是耶穌的靈禁止他們。8於是他們繞過(「繞過」或譯「經過」。)每西亞,到特羅亞去。9當天晚上,保羅得到一個異象,在異象中他看見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懇求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10保羅一有了這個異象,我們立刻準備往馬其頓去,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呼召我們去傳福音給當地的人。 

接著來看第六至十節,福音是如何從亞洲傳入歐洲的。在此,我們再次看到路加很重視聖靈的能力與帶領。使徒保羅的宣教團隊原本計畫到每西亞去,卻因為聖靈的不准而沒有成行。比較困惑的是,為何聖靈不准許他們在亞細亞省傳福音呢?這裡並沒有說明聖靈是以何種方式來禁止他們。
而且,在第九節的異象是如何顯現,聖經也都沒有交代。或許我們也應該學習,不可將聖靈的啟示固定成某種形式,因為既然是聖靈的能力,就超過人的理解,或是預期。
第九節提及保羅在異象中看到一位馬其頓人,站著懇求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在異象中所見的人是誰呢?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個人就是路加。
為何是路加?因為在第十節開始,使徒行傳第一次出現作者以「我們」的字句來寫作,即作者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因為路加可能是個馬其頓人。通過路加的請求,使徒保羅一行人決定這是一項呼召,於是前往歐洲馬其頓。從這一點上,我們看得出作者路加在此時加入保羅的宣教團隊,並帶領保羅前往歐洲的馬其頓。也因為路加的加入,我們才有機會讀到這一份非常重要的初代教會宣教史《使徒行傳》。

四、呂底亞歸主 (16:11-15)
11 我們坐船從特羅亞出發,直開撒摩特喇,第二天到尼亞坡里。12 從那裏我們往內地走,來到馬其頓第一區的一個城市( 「馬其頓第一區的一個城市」另有些古卷作「馬其頓區的主要城市」或「馬其頓一帶,一個行政區的主要城市」。)腓立比;這城也是羅馬的殖民區。我們在這裏住了幾天。13 安息日,我們出城到了河邊,心裏想,那裏可能有一個猶太人禱告的地方。我們坐下,向聚集在那裏的婦女們講道。14 聽眾中有一個從推雅推喇城來的婦人,名叫呂底亞,以販賣紫色布疋為業。她一向敬拜上帝;主敞開了她的心,使她留心聆聽保羅所講的話。15 她和她一家的人都受洗禮。隨後,她請求我們:「如果你們認為我是真心信主,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她堅決把我們留下。 

接著來看第十一至十五節,宣教團隊抵達歐洲馬其頓的第一個城腓立比。這個城市是馬其頓省的重要城市,許多羅馬的退伍軍人住在此地。腓立比教會可算是保羅在歐洲所建立第一間教會。
當時,腓立比沒有猶太會堂,因為猶太會堂是以十個結過婚的男人所組成。為何是十個人,因為他們認為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城懇求上帝赦免時,亞伯拉罕向上帝請求若是城中有五十個義人上帝就不毀滅所多瑪,之後一直減到若是有十個人,上帝就不毀滅所多瑪城。但是,很可惜地,所多瑪連一個義人都沒有。因此傳統,猶太人居住在各地,一有十個男人就會組成會堂,在安息日來敬拜上帝。若是,不足十個男人的地方,通常在河邊會有一間祈禱所。
顯然腓立比沒有會堂,只有在河邊有一間祈禱所。因此,保羅的宣教團就在祈禱所講道、傳福音。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呂底亞的信主。
呂底亞是個有錢人的布商,因為她賣的是紫色布疋,紫色布都是供應皇親貴族所穿的。她聽完保羅的講道之後,決定受洗,連她的家人也都受洗。作者路加對於呂底亞信主的記載,讓我們知道一項信仰要緊的認知,就是一個人會信靠耶穌基督的救恩,不是出自人本身的地位或能力,而是通過傳福音、講道,而聖靈就要在渴慕的人心裡動工。所以,第十四節才會說:「主敞開了她的心,使她留心聆聽保羅所講的話。

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三項重要信息:

一、分手不是為了成仇敵,而是要讓福音廣傳
在使徒保羅第二次的宣教旅程還沒出發之前,就發生極為嚴重的爭執,並使得宣教團隊還沒出發就分裂成兩團。保羅和巴拿巴雖然彼此爭執,但是他們並沒有因而彼此怨恨,或是放棄宣教的熱忱。雖然,最後他們選擇分手,但也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繼續傳福音。換言之,他們分手不是為了成仇敵,而是要讓福音廣傳。
彼此爭執不一定不好,有時爭執無關真理,而是不同意見、觀念的表達。我們都要有接納不同意見與觀念的雅量。特別在教會生活更需要如此做,在事工執行、在同工人選,出現彼此觀點不同、做事方法不同,或用人、用錢不同而產生爭執,發生這樣的事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重要的是要學習尊重不同的意見。我們不怕有爭執,也不怕有不同的意見表達,就怕以仇恨勝過基督徒的信仰良知,而給撒但有機可乘。例如:
這不僅在教會生活如此,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夫妻有時也會因為觀念不同、用錢方法不同、管教子女不同而產生爭執,要緊的是不可仇恨、怨恨對方。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是要緊的同工,他們也有爭執,也因為堅持理念而分手。但是,他們並沒有彼此仇恨,反倒是在各地繼續傳福音,作他們應做的本分。果然有一天他們的爭執化解了,約翰.馬可成為使徒保羅三位重要同工的一位。
況且耶穌也教導我們要原諒別人七十個七次,也要為敵對你的人祈禱。因為我們原諒別人的過錯,上帝才會原諒我們的過錯。

二、異象是在宣教的過程中出現
對教會而言,每個時代都必須有異象,因為異象才能保持教會的活力。一旦教會沒有異象、目標,這樣只會加速枯萎。甚麼是異象,就是遠大的宣教目標。這和人所定的目標不同,而是聖靈來的感動與帶領。
使徒保羅原本是要到第一次宣教旅程所開拓的教會去訪問,後來因為他與巴拿巴分手,他揀選西拉和他前往。就在訪問過去所開拓的教會途中,聖靈啟示他使他改變原先的計畫。我們可以這樣瞭解:聖靈的異象是在繼續宣教的過程中出現的,我們不可能枯坐就可以得到異象。就連保羅也繼續出去宣教,在宣教中得到聖靈的啟示,使他看到一個嶄新的宣教目標。
我想,如果保羅只停留在安提阿教會等待聖靈的啟示,這樣是不會有異象出現的。同樣地,一間教會只會原地踏步,不願意開放,不願意踏出去,也不會有異象出現的。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宣教、不斷地向外打開,在宣教中聖靈的異象就會越鮮明。

三、教會不在渺小,而在於真心信主
使徒保羅和西拉來到腓立比的時候,只能在這個城找到猶太人的祈禱所。因為這裡的猶太人男人不到十個,且聚會的人都是婦女。但是使徒保羅並沒有放棄機會,還是跟從前到猶太會堂的情形一樣,很用心的向婦女傳福音。結果感動呂底亞這位一向敬拜上帝的婦人,而建立起歐洲最早的一間教會腓立比教會。
通常一般人都會忽視人數少的聚會,甚至人數少,就覺得沒有希望,人的軟弱總是希望看到人數多的大場面。但是,聖經往往讓我們看到一項很有意思的信息:在人看來為大的,在上帝眼中未必是大;在人看來渺小的,在上帝眼中未必卑微。教會就是這樣,教會不在於大,而是要看聚會的信徒是否像這位賣紫色布的呂底亞,聖經說:「她一向敬拜上帝」,而呂底亞自己更告白說:「我是真心信主」。
這也讓我們知道,基督教是一個信仰團契,信仰團契講究的是以真實的內心來回應上帝拯救的愛。如果教會很多人,卻沒有學習到「真心信主」的內涵,就算有成千上萬的人那又如何呢?
今天,在這感恩的設教紀念日裡,我們的主日學學生搬回到主日學教室上課,我們真的在意我們的下一代的受教環境,這一陣子以來,我看到校長雅怜執事及許多老師、家長花時間打包、整理、搬家、定位,用了很多的心力。我們真希望將這美好的信仰傳給我們的下一代,讓這「真心信主」的信仰,能夠扎扎實實地栽種在孩子的心中。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你對於使徒保羅與巴拿巴激烈爭執、分手的事情,有何看法?
2.異象是什麼?馬其頓呼聲中,保羅看到的異象是什麼?
3.腓立比雖然只有少數幾位婦女在聚會祈禱,保羅仍向他們傳福音。這件事對你有何啟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