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使徒行傳8:1-40迫害打開福音的門

迫害打開福音的門
2019.9.1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講道大綱
使徒行傳8:1-40

一、掃羅迫害教會(8:1-3)
● 保羅:「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罪魁)(提摩太前書1:15)
절두산(切頭山)
● 保羅坦承所做的罪惡:「我從前也相信應該盡力反對拿撒勒人耶穌。我在耶路撒冷就這樣做了。我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把許多信徒抓來坐牢;不但這樣,他們被判處死刑,我也贊成。此外,我在各會堂多次對他們用刑,強迫他們放棄信仰。我非常厭恨他們,甚至到國外的城市去迫害他們。(使徒行傳26:9-11)
● 「分散」(διασπείρω, diaspeiro)意思是「播種」(使徒行傳8:1, 411:19)

● 為何是「使徒以外」其他人都四散出去?
● 在壓迫下,仍有人敢為司提反收拾遺體,甚至「大聲哀哭」。

二、撒馬利亞城充滿喜樂(8:4-8)
● 踏出種族的藩籬,實踐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信仰價值。

● 猶太人拒絕基督就生氣殺人,而撒馬利亞人接受基督,滿城就充滿著喜樂。

三、體制化的過程(8:9-19)
● 使徒在早期教會有一項要緊的服事,就是維持信仰的純正。
● 撒馬利亞人曾經拒絕耶穌、約翰(參考路加福音9:54)
● 派首席使徒彼得前往,鑒察撒馬利亞人信主一事非常的慎重。
● 耶路撒冷教會在早期教會扮演維持信仰與體制的角色。
● 到底是洗禮之後再領受聖靈,還是受洗同時領受聖靈(使徒行傳2:38;哥林多前書12:13)
● 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使徒行傳1:8)

四、維持信仰的純正(8:18-25)
● 若是一個人擁有聖靈的恩賜,卻是要來誇耀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就有如西門一樣。
● 「宣講主的信息」(8:25)也在提醒我們回到上帝話語的重要性。

五、腓利和衣索匹亞的太監(8:26-40)
● 「有主的一個天使告訴腓利(8:26)「聖靈對腓利說」(8:29),是聖靈帶領腓利就近太監向他傳福音。
● 有人要求你們解釋心裏的盼望,要隨時準備答辯(彼得前書3:15)
● 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8:31)

這一章帶給我們三項要緊的信息:

一、迫害打開福音的門
● 迫害而四散的基督徒,卻成為福音最有力的使者。
● 雖然遭受迫害,但是上帝的福音仍然越傳越廣。

二、教會有保存純正信仰的責任
● 耶路撒冷教會派彼得和約翰前往撒馬利亞鑒察教會。
● Simony(購買聖職)一字,就是出於西門(Simon)想用錢來買使徒的權柄的典故。

三、宣教是上帝的話及聖靈運行同時作工
● 上帝的話及聖靈的運行就有如教會宣教的兩隻腳。
● 等到賜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指引你們進到一切的真理中。他不憑著自己說話,而是把他所聽到的告訴你們,並且要說出將來的事。(約翰福音16:13)

問題討論:
1.耶路撒冷派使徒彼得、約翰到撒馬利亞鑒察教會,有何要緊目的?
2.作者用「分散(播種)」而非用「逃亡」來描述信徒四散,要表達什麼價值?
3.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8:31)你如何預備自己讓上帝所使用?

講道篇

迫害打開福音的門
2019.9.1台北濟南基督長老教會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使徒行傳8:1-40
今天早上聖歌隊獻唱《當站在主來歡喜》帶領我們來敬拜主,歌詞是取自腓立比書第四章第四、六及七節,是使徒保羅在監獄中寫下的書信,在苦難中使徒保羅像我們做見證,他如何靠主得著喜樂。在苦難中仍充滿對主的信心與喜樂,這在早期教會中是很寶貴的信仰展現。
今天的經文很長,讓我們看到早期教會所受到的苦難與逼迫。讀完整章,讓我們可以完整的來看早期教會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事件之後,教會所受到的逼迫與分散到各地,成為福音的種子撒出去。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一章的信息。

一、掃羅迫害教會(8:1-3)
1殺害司提反這件事,掃羅是贊同的。從那一天開始,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極殘酷的迫害。使徒以外,所有的信徒都分散到猶太撒馬利亞各地區去。2有些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並且為他大聲哀哭。3這時候,掃羅進行摧殘教會的工作;他挨家挨戶搜捕男女信徒,把他們關進牢裏。

第八章第一至三節告訴我們司提反殉道之後,教會遭受極殘酷的迫害。第一節說:「殺害司提反這件事,掃羅是贊同的」,其實掃羅不僅是贊同,而且他是處死司提反的執行者。根據第七章第五十八節的記載,那些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的證人,把自己的外衣交給掃羅看管。二千年的衣物非常昂貴,甚至一件外衣需要一人半年的工資。所以,當時的外衣可以典當借錢。這些打死司提反的人他們將貴重的外衣交給掃羅,這句話就是要交代掃羅是處死司提反的執行者。因此,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一章第十五節說:「我是罪人中最壞的一個(罪魁)」也就是說,他是「首謀」,不是在一旁觀看的旁觀者。
後來掃羅信主之後,他自己坦承過去所做的罪惡,他說:「我從前也相信應該盡力反對拿撒勒人耶穌。我在耶路撒冷就這樣做了。我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把許多信徒抓來坐牢;不但這樣,他們被判處死刑,我也贊成。此外,我在各會堂多次對他們用刑,強迫他們放棄信仰。我非常厭恨他們,甚至到國外的城市去迫害他們。(使徒行傳26:9-11)
這位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鋒」,後來卻轉變成為維護上帝真理的使徒,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保羅如此巨大的轉變,除非是上帝的能力,否則人是無法做到的。
司提反殉道那一天開始,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極殘酷的迫害。這場迫害可說很嚴重,否則信徒不會逃離耶路撒冷自己定居已久的家,更何況他們在耶路撒冷已經形成上千人聚集的信仰團體,要拋棄這一切逃走,顯然是非常不得已的事。造成所有的信徒都分散到猶大和撒馬利亞各地區去。
第一節「分散」(διασπείρω, diaspeiro)這字的意思是「播種」(撒出去),在使徒行傳用了三次(使徒行傳8:1, 411:19)。作者不是用「逃亡」,而是用「播種」。「逃亡」是為了去躲起來,但「播種」卻是為了「擴張」,換言之,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雖然遇到極殘酷的迫害,但是他們仍將福音的種子撒出去到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
第一節還有一個描述很特別,「使徒以外,所有的信徒都分散到猶太撒馬利亞各地區去。」為何是「使徒以外」其他人都四散出去?這一節很令人困惑。有一次我在帶使徒行傳的查經班時,為了這一段話大家激烈的討論很久,最後出現兩種極對立的理解,一是「使徒較勇敢留在耶路撒冷,而信徒比較軟弱都逃離」;二是「使徒和猶太領袖勾結,所以他們不用逃走」。這就是參加查經班所能踴躍討論的。
但是這兩種解釋都沒有考慮到當時的處境或背景。使徒為何繼續在耶路撒冷沒有受到迫害,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猶太人,說希伯來土語,生活方式也和一般猶太人沒有兩樣,說話時與當地人相通的;而四散到猶大和撒馬利亞各地區去的基督徒,他們和司提反一樣都是說希臘語的族群。他們受迫害的情形很像二二八事件的族群傷害,當時說國語的外省群殺不會說國語的台灣人,他們就是利用人會不會說「國語」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屬於自己「同掛」。同樣地,當時台灣人也是利用人會不會說「台語」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屬於自己「同掛」。若不是「自己人」就一律打殺,這真是人類的一大悲哀。
但是,夭壽政權若要迫害,就算說同樣的「語言」也會彼此打殺,最近從香港的民主運動就可以看到,香港政權利用說同樣語言的黑道來毆打民主運動者,甚至還有港警「臥底」去攻擊警察,再嫁禍給民眾。昨天國際媒體就報導多起臥底警察,腰際配槍丟汽油彈,嫁禍給民眾。
類似的情況,在四十年前高雄美麗島事件也曾發生,假扮民眾的憲兵拿棍子打警察,再被說成民眾的爆動,再派軍警鎮壓。為何說是憲兵假扮?因為他們的臉頰都有「忠貞帶」,也就是長期戴鋼盔的帶子遮蔽臉頰,使臉頰出現二條沒有被曬黑的白皮膚。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就需要對不公義與迫害說「不」。
在第二節裡,我們知道有人為司提反埋葬,但在那樣的處境下,有誰敢為司提反收拾遺體呢?況且還為司提反「大聲哀哭」,因為按照猶太人的誡命規定,不准為死刑犯哀悼。這些為司提反收屍、哀哭的人,他們正是耶路撒冷本地的猶太基督徒。當時並不是所有的外僑基督徒都離開耶路撒冷,因此,掃羅才持續進行搜捕。

二、撒馬利亞城充滿喜樂(8:4-8)
4那些分散的信徒到各地傳福音。5腓利撒馬利亞去,向當地的人宣講基督的事。6群眾都聚精會神地聽腓利所說的話。他們一邊聽,一邊觀看他所行的神蹟。7污靈大聲呼叫,從許多所依附的人身上出來;許多癱瘓的、跛腳的也都獲得醫治。8撒馬利亞城裏充滿著喜樂。
第四節是第二次使用「分散」(διασπείρω, diaspeiro)即「播種」(撒出去)這個字。這說明了,從耶路撒冷來的基督徒不是「逃亡」,而是在這次迫害的危機中,他們像被上帝播種出去。由於他們是說著希臘語,因此福音很快的傳到外邦地區。這裡雖然是介紹來到撒馬利亞的基督徒,但在教會歷史上,我們知道羅馬教會的建立,也是這群四散回到羅馬的外僑所建立的。
第五節介紹腓利來到撒馬利亞傳福音的故事,腓利也是早期教會所揀選出來七位同工之一,他也是「有智慧、有名望、受聖靈充滿」的。
「撒馬利亞人」是猶太人和外族通婚所生的後裔,猶太人一向認為他們是「雜種」,拒絕和他們往來。但是,接受耶穌基督的人,不會再像過去的「心胸狹小」。他們踏出種族的藩籬,他們接近被猶太人鄙視的撒馬利亞人,他們正在實踐耶穌基督「愛人如己」的信仰價值。因為腓利的行動裡先存著愛與包容,他傳講的信息才會被聽進去。而上帝奇妙的恩賜也透過腓利帶來醫治。
第八節說「撒馬利亞城裏充滿著喜樂」,這是多麼其妙的事,猶太人拒絕基督就生氣殺人,而撒馬利亞人接受基督,滿城就充滿著喜樂。同樣地,今天中國的領導人敵視基督,就拆教會、迫害人,所以要為獨裁者祈禱,讓他們的心不要像出埃及記中法老的心剛硬,這樣百姓才能夠經驗基督醫治的大能,才能帶來喜樂。

三、體制化的過程(8:9-19)
9有一個人,名叫西門,他的邪術曾經轟動了撒馬利亞居民。他也自以為了不起;10城裏各階層的人都很喜歡聽他。大家說:「這個人有上帝的能力,是『大能者』。」11因為他長久用邪術迷惑他們,所以他們聽從他。12但是,他們相信了腓利所傳關於上帝主權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時,男男女女都接受了洗禮。13西門自己也相信了;他受洗後常常跟腓利在一起。他看見了腓利所行的大異能和神蹟,很覺得驚奇。14耶路撒冷的使徒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信息,就派彼得約翰到他們那裏去。15兩人一到,就替信徒們禱告,要使他們領受聖靈。16因為當時聖靈還沒有臨到他們當中的任何人;他們只是奉主耶穌的名接受洗禮。17於是彼得約翰給他們按手,他們就領受了聖靈。

在這一段經文裡,我們看到使徒在早期教會有一項要緊的服事,就是維持信仰的純正。撒馬利亞的「播種」,使得很多人渴望福音,第十二節說:「他們相信了腓利所傳關於上帝主權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時,男男女女都接受了洗禮。」其中有個人名叫西門,撒馬利亞的人都稱他是「大能者」,「大能者」意指這個人有如「上帝」一樣有能力,可見他行的邪術在當時的人看來非常神奇,甚至將他當成上帝一樣。這位行邪術的西門受洗後常常跟腓利在一起,故事如果記載到這裡,我們會覺得這是很美的見證,但問題是行邪術的西門生命裡面仍「心術不正」,這一點被使徒彼得看出來。
第十四節記載「耶路撒冷的使徒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信息,就派彼得約翰到他們那裏去。」耶路撒冷教會派彼得和約翰前往撒馬利亞是有原因的。因為早在耶穌宣教經過撒馬利亞時,不受到撒馬利亞人的歡迎,於是性情剛烈的約翰看到,就央求耶穌從天降火燒滅撒馬利亞人(路加福音9:54)。如今,耶路撒冷教會派約翰來到撒馬利亞,目的也是要查看撒馬利亞人是否真心悔改,還是像過去一樣拒絕耶穌。另外,也派首席使徒彼得前往,可見耶路撒冷教會對於派誰鑒察撒馬利亞人信主一事非常的慎重。
使徒到撒馬利亞的目的,至少有三種可能性:一、要去看看上帝的福音不僅在猶太人當中,也傳到撒馬利亞人當中;二、也可能是要去查看這剛成立的信仰團契,他們的信仰是否純正;第三種可能目的,就是強調藉由使徒的按手,讓信靠耶穌基督的人領受聖靈。
這也讓我們看到,耶路撒冷教會在早期教會扮演維持信仰與體制的角色,這樣的角色彷彿像我們長老教會體制中的「中會」功能與責任,為了保存信仰的純正,中會也會鑒察新開設教會與信仰純正之責任。所以,在使徒行傳十五章也記載使徒保羅在外邦的宣教工作,也必須回到耶路撒冷回復報告一樣。當馬偕牧師在台灣宣教的時候,也是需要返國述職,回去加拿大的長老教會總會報告他在台灣的宣教事工,這就是學習早期教會的精神。這也讓我們知道,教會建立的初期,都會有一段體制化的過程。
第十五至十七節是一段難了解的經文,到底是洗禮之後再領受聖靈,還是受洗同時領受聖靈。使徒行傳第二章第卅八節說,受洗就會領受上帝所賜的聖靈。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第十三節也說,領受洗禮和領受聖靈是一體的。
在此,這段經文主要在說明耶路撒冷的使徒權柄,當他們看到撒馬利亞人信主之後,就為他們按手,果然他們就領受聖靈。換言之,聖靈在使徒的面前證明上帝的恩典也臨到撒馬利亞人。這樣的結果,是為了讓猶太基督徒深信,上帝的福音不僅要傳給猶太人,也要傳給撒馬利亞人。就像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八節所說:「聖靈臨到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充滿著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馬利亞全境,甚至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如今福音已經到了撒馬利亞,接著福音就要進一步傳向外邦的世界。

四、維持信仰的純正(8:18-25)
18西門看見使徒所按手的人都領受了聖靈,就拿錢給使徒,19說:「請把這能力也給我,使我替誰按手,誰就領受聖靈。」20彼得卻對他說:「你跟你的金錢一起滅亡吧!你居然妄想能夠用錢買上帝的恩賜!21你在我們的工作上沒有份;因為在上帝面前,你的心術不正。22所以,你要悔改,離棄邪惡,祈求主赦免你心中這種意念。23我看出你正在啃著嫉妒的苦果,作罪的囚徒。」24西門彼得約翰說:「請你們為我向主祈求,使你們所說的這事不至於發生在我身上。」25彼得約翰在那裏作了見證,宣講主的信息,然後回耶路撒冷去。歸途中,他們在撒馬利亞的許多村鎮傳福音。

彼得在鑒察撒馬利亞的信徒的信仰是否純正時,發現行邪術的西門雖然受洗了,但是他卻是心術不正。因為他想用金錢來買聖靈,藉此來炫耀自己的能力。這事正好讓我們反省到,若是一個人擁有聖靈的恩賜,卻是要來誇耀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就有如西門一樣。所以,為了保存純正的信仰,彼得就斥責西門說:「你跟你的金錢一起滅亡吧!
第廿五節記載彼得和約翰繼續留在撒馬利亞,在那裏「宣講主的信息」,然後才回耶路撒冷去。在當時新約聖經尚未形成,使徒是照他們跟隨耶穌基督時所領受的在傳講,這句「宣講主的信息」也在提醒我們回到上帝話語的重要性,而且是回到以耶穌的教導來成全對律法的認識,這樣我們的信仰才能越純正。否則類似西門的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

五、腓利和衣索匹亞的太監(8:26-40)
26有主的一個天使告訴腓利:「你動身向南走,到那條從耶路撒冷通往迦薩的路上去。」(這條路已經荒廢了(「(這條路已經荒廢了)」或譯「(這條路經過曠野)」。)。)27-28腓利就動身前往。在途中,他遇見一個衣索匹亞的太監。這個人是一位高級官員,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手下經管財務。他上耶路撒冷去敬拜上帝;歸途中,他坐在自己的馬車上誦讀先知以賽亞的書。29聖靈對腓利說:「你過去,靠近那車子走。」30腓利跑過去,聽見太監正在誦讀先知以賽亞的書,就問他:「你所讀的,你明白嗎?」31他回答:「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於是他邀請腓利上車,跟他坐在一起。32他所誦讀的那一段經文是:
他像一隻被牽去屠宰的羊,
像一隻在剪毛人手下的羔羊默默無聲;
同樣,他也一言不發。
33他忍受恥辱;
沒有人替他主持正義,
也沒有人能指出他的世系,
因為他在世上的生命已到了盡頭。
34太監問腓利:「請指教我,先知這段話是指著誰說的?是指他自己呢,還是指著別人?」35腓利就開口,從這一段經文開始,向他講解關於耶穌的福音的事。36他們經過一個地方,路旁有水,太監說:「這裏有水,我不可以就在這裏接受洗禮嗎?」(有些古卷加37節「腓利對他說:『你如果真心相信,就可以接受洗禮。』他回答:『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38太監就吩咐停車;腓利跟他一同下到水裏,為他施行洗禮。39他們從水裏上來的時候,主的靈把腓利帶走;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他繼續趕路,滿心快樂。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一帶地方,在各村鎮宣講福音,直到他來到凱撒利亞

這一段經文是繼續描述腓利的宣教。腓利是說當時流通的官話希臘語,他向撒馬利亞人傳福音,現在他向衣索匹亞的太監傳福音。但是我們要特別注意作者路加的描述,他說:「有主的一個天使告訴腓利(8:26)、又說:「聖靈對腓利說」(8:29),是聖靈帶領腓利就近太監向他傳福音。很清楚的,作者路加要告訴我們,福音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是聖靈的帶領。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傳福音不是靠人的力量,乃是靠著聖靈的帶領。傳福音若沒有聖靈的帶領,就不是上帝的工,也必然失敗。
衣索匹亞,即古代的上埃及,舊約稱為「古實」。「太監」不是指被閹割掉的太監,而是當時財務大臣的官職稱謂。由他上耶路撒冷聖殿敬拜上帝可知,他已經是一位皈依以色列上帝的非洲黑人,且他有敬虔的信仰態度。只是他沒有聖靈的帶領,使他明白所讀的聖經。所以,聖靈就通過腓利使這位敬虔的太監明白真理,並皈依基督接受洗禮。
彼得前書第三章第十五節說:「有人要求你們解釋心裏的盼望,要隨時準備答辯」,腓利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太監說:「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8:31)腓利就可以仔細的回答。若是我們平常不愛查考聖經,準備自己,當然就很困難像腓利一般,可以向人解釋耶穌基督的福音。各位,就讓我們隨時記住,渴望認識主的人所問的話:「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當想到此話時,我們就要常常思想,我是否準備好該如何回答別人的信仰疑問了。

這一章帶給我們三項要緊的信息:
一、迫害打開福音的門
我們當曉得,福音之所以會傳向外邦人的地區,乃是因為基督徒受到迫害。但是迫害的背後,仍然有上帝巧妙地安排與帶領。正像出埃及記一開始,法老意圖殺害希伯來人的男嬰使以色列人滅族,但是上帝卻使得摩西巧妙地活下來,並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這都是要說明,殘酷的迫害之下,也無法阻擋上帝拯救的計劃。同樣地,因為迫害而四散的基督徒,卻成為福音最有力的使者,腓利就是這樣的例子。
上一講,我提到韓國「切頭山殉教紀念館」,這個紀念館四周圍像一座森林,每一顆大樹就代表一位殉道者,而紀念館四周幾乎是成為森林。韓國設教迄今與台灣宣教的時間是差不多時候,但是他們所受的迫害卻是我們的好幾倍。
在紀念館裡面有幾幅韓國早期信徒殉道的圖畫,我印象最深的一幅圖裡,有幾位信徒被割舌頭,因為他們告白信仰耶穌基督是救主。雖然遭受迫害,但是上帝的福音仍然越傳越廣。因此,我們要有一個信念,雖然傳福音遇到抵擋、挫折,我們要深信,這些都無法阻擋上帝拯救的計劃。

二、教會有保存純正信仰的責任
為了保存信仰的純正,中會也有鑒察新開設教會與信仰純正之責任。這就是學習耶路撒冷教會派彼得和約翰前往撒馬利亞,鑒察新開設的教會與福音事工。果然在哪裡,他們遇到行邪術的西門,他雖然受洗了,但是他的信仰認知卻有問題。因為他想以金錢來買聖職,想要擁有彼得的使徒權柄。
在中世紀的教會中,就出現許多類似西門的人,他們喜愛教會裡的「聖職」。因為中世紀的神職人員有極高的地位,受眾人所敬重,甚至皇帝加冕都需要主教來主持封立禮拜。所以,有政治野心的人就用金錢來買聖職,這也是中世紀教會墮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英文「Simony(購買聖職)一字,就是出於西門(Simon)想用錢來買使徒的權柄的典故。所以,在第廿一節記載彼得對西門說:「你在我們的工作上沒有份;因為在上帝面前,你的心術不正。」另外,此事也讓我們知道,真正的信仰不是用錢所能買的。若是信仰或是人的得救可以用錢來買,那就不是信仰。所以,為了保存純正的信仰,彼得就斥責西門說:「你跟你的金錢一起滅亡吧!」可見為了保存純正的信仰,小會和傳教者就必須做好上帝所交付的責任。
中世紀若沒有宗教改革將人的權威消除,回到以「上帝的話語」為唯一的權威時,恐怕基督教會早就滅亡了。

三、宣教是上帝的話及聖靈運行同時作工
教會必須走出去宣教,如何走?上帝的話及聖靈的運行就有如教會宣教的兩隻腳。缺少任何一隻都不行。所以,我們要知道教會的宣教,一方面是傳揚上帝的話,一方面是倚靠聖靈的帶領。耶穌也說:「等到賜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指引你們進到一切的真理中。他不憑著自己說話,而是把他所聽到的告訴你們,並且要說出將來的事。(約翰福音16:13)
這項的認知恰好是作者路加所要強調的,宣教是聖靈的工作,例如第廿九節聖靈帶領腓利就近太監向他傳福音,另一方面太監通過上帝的話而認識到真理。所以,我們可以明白一項要緊的教導:上帝的話及聖靈的運行就有如教會宣教的兩隻腳。當兩者一起作工時,就要顯出宣教的功效。
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們肯以上帝的話來建造教會,用祈禱來領受聖靈的作工。將來有一日,聖靈的權能運行時,在我們的教會就要顯出大復興。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勤讀聖經預備自己,也通過祈禱來領受聖靈,才不會錯失聖靈將來在我們中間的作為。我們教會聖經學校秋季班在今天上課,這三年多來,我們要走到成功高中上課,對年長者來說很不方便,但我看到很多人肯學習的精神,這是很美的態度。希望宣教中心新建工程完成後,我們更能踴躍來學習。願上帝的聖靈帶領我們。

問題討論:
1.耶路撒冷派使徒彼得、約翰到撒馬利亞鑒察教會,有何要緊目的?
2.作者用「分散(播種)」而非用「逃亡」來描述信徒四散,要表達什麼價值?
3.除非有人開導,我怎能明白呢?(8:31)你如何預備自己讓上帝所使用?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使徒行傳7:39-60殉道者的精神

殉道者的精神
2019.8.25臺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使徒行傳7:39-60

司提反「他是一個信心堅定、被聖靈充滿的人(使徒行傳6:5)
被聖靈所充滿的人,心裡面所想的,是會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一、失去信仰價值與理想(7:39-43)

7:42-43司提反引用阿摩司書5:25-27說明上帝為何使以色列被擄巴比倫
以色列人認為去信仰鄰國所拜的神明,或許就會像他們一樣強盛。

上帝透過耶穌帶給人類許多的進步價值:拆毀相隔的牆(參考以弗所書2:14)
政治哲學「你們當中誰是最偉大的,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3:11)
打破階級觀念:「那為我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來的那一位。你們當中誰是最微不足道的,誰就是最偉大的。(路加福音9:48)

彼此相愛、人人平等與自由的價值,是耶穌帶來的改變。
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8:3)
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也是一群追求「上帝話語的人」,為何他們也走偏了?

二、上帝喜愛的是人內心謙卑和悔改(7:44-50)
從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到以色列人建立聯合王國。
有上帝同在的記號及敬拜的禮儀,為何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還是離棄上帝去敬拜偶像?
列王紀上11:1-8所羅門愛上很多外國女子。除了埃及王的女兒以外,他又娶了赫人的女子以及摩押、亞捫、以東,和西頓的女子。上主曾命令以色列人不可跟這些異族通婚,因為她們會引誘以色列人去隨從別的神。可是所羅門戀愛這些女子,娶了七百個公主,此外又有三百個妃嬪;她們使所羅門離棄了上帝。在他年老的時候,她們引誘他去拜外國的神明;他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忠於上主─他的上帝。他拜西頓人的亞斯她錄女神和亞捫人那可憎惡的摩洛神。他得罪了上主,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忠於上主。他在耶路撒冷東邊的山上建造一個丘壇祭拜摩押的可憎之神基抹,又建造一個丘壇祭拜亞捫人可憎之神摩洛。他又為所有的外國妻妾建造許多拜偶像的地方,讓她們能在那裏向自己的神明燒香獻祭。
司提反通過批判所羅門,來批判當時的猶太宗教領袖。
上主這樣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能為我造哪種殿宇,給我甚麼安息的住所呢?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以賽亞書66:1-2)

三、迫害先知,敵擋上帝的話語(7:51-53)

司提反在此的控訴,是他被處死的主因。

四、司提反的殉道(7:54-60)

我看見天門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這句話,使得猶太的宗教領袖更無法忍受,所以他們「用手掩耳」。
司提反最後所講的話,即7:59-60,和耶穌最後講的話類似。

從司提反對聖經的反省及殉道,我們來思考一項要緊的信息:信仰的根基是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並去實踐耶穌基督的愛

司提反引用二段先知的話,有一項共同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人的手所造的東西,無論多麼貴重,都無法顯示出上帝的尊嚴和神聖。

若沒有以聖經作為基礎,我們是學不來的。

問題討論:
1. 司提反對於聖經的熟悉,給我們什麼提醒?
2. 司提反「被聖靈充滿」的目的為何?有哪些表現?
3. 今日我們的處境下,如何建立聖經基礎,並實踐耶穌基督的愛?

講道篇

殉道者的精神
2019.8.25臺北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使徒行傳7:39-60

今天是暑假的最後一個主日,也就是祖父母節,兒童主日學原訂要在今日下午舉行音樂會與阿公阿嬤分享,但這場音樂會預計要改在1117日舉行「主日學修復竣工感恩音樂會」,再與阿公阿嬤及大家分享喜樂。
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講司提反的辯護。司提反的辯護詞相當長,關於他的殉道記載也極為詳細,是作者路加在現場目睹及紀錄嗎?根據第五十八節來看,早期教會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的故事,應該來自掃羅(即使徒保羅)的資料。當初司提反被選出來擔任七位同工時,對他就有這樣的描述「他是一個信心堅定、被聖靈充滿的人(使徒行傳6:5)
在說明什麼是「充滿」時,我就說個比方,以前台灣股市大漲,大家聊天、交換情報的話題就是在討論要買哪一支股票,這就是「充滿」,日常生活中說話的話題,心裡面所想的都是被股票、金錢所「充滿」。而被聖靈所充滿的人,他不會在乎「吃甚麼、喝甚麼,或穿甚麼(參考馬太福音6:31)。使徒保羅說:「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和合本)被聖靈「充滿」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話題,心裡面所想的,是會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司提反雖是從國外回來,但他對自己本身猶太信仰的歷史非常的熟知,因此,他能夠很精簡的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來談,又能精準的說明摩西蒙召帶領以色列人掙脫埃及法老的壓迫,出埃及得解放的過程。從司提反熟念自身的猶太民族與信仰的歷史來看,我們發現他是一位極具歷史感的人。

一、失去信仰價值與理想(7:39-43)
39「但是,我們的祖先不聽從他,也不理會他,寧願再回到埃及去。40他們對亞倫說:『請替我們造些神像,好在我們前面帶路。我們不曉得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的那個摩西遭遇到甚麼事。』41於是他們造了一個小牛像,向它獻祭,為自己的手所造出來的東西歡樂慶祝。42但是,上帝轉面不看他們,任憑他們去拜天上的星辰,正如先知書上所說:
以色列人民哪,在曠野的四十年間,
你們並沒有為我獻上犧牲和祭物呀!
43你們抬著摩洛神的聖幕,
又抬著理番神的星像,
就是你們造來拜的偶像。
因此,我要把你們遷移到巴比倫外去。

從歷史的反省裡,司提反提醒眾人,以色列人向來推崇摩西,但是他們的祖先卻是背叛摩西,也背叛上帝,在曠野敬拜偶像。這一點正是司提反所要提出來反省的地方。司提反引用阿摩司書第五章廿五至廿七節來說明上帝為何使以色列被擄巴比倫,在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節這樣說:
以色列人民哪,在曠野的四十年間,
你們並沒有為我獻上犧牲和祭物呀!
43你們抬著摩洛神的聖幕,
又抬著理番神的星像,
就是你們造來拜的偶像。
因此,我要把你們遷移到巴比倫外去。」
在這二節中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在先知阿摩司時代敬拜亞述、巴比倫人所敬拜的偶像。是什麼原因使得以色列人甘願放棄幾千年以來,所信仰創造天地的上主呢?因為,當時的以色列人認為他們的鄰國亞述、巴比倫很強,是因為鄰國所敬拜的神明比較強。所以,有以色列人認為去信仰鄰國所拜的神明,或許就會像他們一樣強盛,因此就離棄上主。
想要倚靠強勢帝國來賺大錢、來強盛豐富,而失去信仰、失去價值,這是先知阿摩司極力批判的。甚至,先知阿摩司洞察出,失去信仰與價值的以色列國,將會亡國,因此先知說:「我要把你們遷移到巴比倫外去。
上帝透過耶穌帶給人類許多的進步價值,他拆毀人與上帝之間的隔閡,他推倒人與人、種族與種族之間相隔的牆(參考以弗所書2:14),他教導我們以愛與非暴力來勝過仇恨與強權,他告訴我們政治上的哲學「你們當中誰是最偉大的,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3:11)耶穌又打破當時階級的觀念,他告訴我們:「那為我的名接待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來的那一位。你們當中誰是最微不足道的,誰就是最偉大的。(路加福音9:48)
司提反感受到他的處境與先知阿摩司的處境相當,都是面對強大帝國的誘惑,先知阿摩司的時代是百姓去敬拜大國的神明,早期教會司提反的處境是猶太宗教領袖親近帝國統治者,拒絕耶穌基督所帶來的進步價值與改革。
若是類比今日,我們也很容易受到強大中國的影響,拋棄價值就是想賺更多的錢。也因此有人就喊出「民主對GDP沒有任何的幫助」、「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是追求進步價值的民主社會裡,我們可以發現民主國家的發展比非民主國家還要好,民主政治較能夠保障個人的財產權、提供穩定的經濟環境,民主政治更願意把經費花在社會福利,保障人民生活,帶來更高的基礎教育經費和教育普及率,提供更好的基礎建設、公共服務、照顧基層民眾生活,生活品質與滿意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地分享信仰、福音。彼此相愛、人人平等與自由的價值,是耶穌帶來的改變,這樣的價值需要不斷去追求與維持。因為人有個習性,就是第卅十六節所說的「寧願再回到埃及」,回到那一個「奴隸」的狀態,回到那一個不用追求更高價值的狀態。
先知阿摩司批判以色列人失去上帝、沒有信仰價值,去敬拜只求發大財、只求物慾豐盛的神明。在今日中國,「共產黨」已經是新型態的神明,許多教會被要求唱紅歌,歌頌共產黨,而不是讚美上帝。甚至,中共已經在推動《中華基督教聖經》計畫,新版本《聖經》將加入儒家、道家及佛家經典篇章,註釋部分則引入愛國愛黨思想,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事,不是中國共產黨最先做的,在上世紀納粹德國時期,希特勒曾出版《納粹版聖經》,將「摩西十誡」改作「納粹十二誡」,要求信眾尊敬其國家元首和主人,並表示「快樂地為人民工作和犧牲,是主對我們的要求。」
當以色列人亡國受擄到巴比倫的時候,他們反省到受擄乃是因為他們離開上帝的話,敬拜別神。因此,在巴比倫的時期,他們在各地猶太人社區建立會堂來取代耶路撒冷的聖殿。在會堂裡面,他們抄寫聖經,殷勤查考聖經,所以,在申命記第八章第三節就如此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以色列人受擄、亡國的原因就是將上帝的話遺忘,如今,他們反省到,唯有回歸到上帝的話語上,以色列民族才得以生存。可是,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也是一群追求「上帝話語的人」,為何他們也走偏了?

二、上帝喜愛的是人內心謙卑和悔改(7:44-50)
44「我們的祖先在曠野有象徵上帝臨在的聖幕,是上帝吩咐摩西依照他所指示的模型造成的。45後來我們的祖先繼承了這聖幕;當上帝在他們前頭趕走外邦人、佔據那片土地時,約書亞和他們把聖幕搬到那裏去,直到大衛的時代。46大衛蒙上帝喜悅,要求准許他為上帝─就是雅各的上帝─建造一座殿宇(「為上帝-就是雅各的上帝-建造一座殿宇」另有古卷作「為以色列人建造一座殿宇」。);47可是,後來為上帝建造殿宇的卻是所羅門。48「其實,至高的上帝並不住在人所建造的殿宇裏,正如先知所說:
49主說:天是我的寶座;
地是我的腳凳。
你們要為我建造哪一種殿宇呢?
何處是我安息的地方呢?
50這一切不都是我親自創造的嗎?

這一段經文提到進入迦南地的歷史。從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地,講到以色列人建立聯合王國,也就是舊約的約書亞記到列王紀上第六章的故事。司提反說在曠野的時候,摩西就教導百姓製造約櫃、聖幕等敬拜上帝的器具,為了要塑造對上帝的信仰,同時約櫃也是上帝同在的記號。這些敬拜上帝的器具、禮儀,也被帶入迦南地去。甚至到了所羅門王的時代,為了要讓以色列人有一個莊嚴的場所來敬拜上帝,於是就建造很豪華的聖殿。
有這些上帝同在的記號及敬拜的禮儀,為何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還是離棄上帝去敬拜偶像?在此,司提反指出問題不在於這些有形的記號,而在於人的內心。
就像所羅門王建造一座很豪華美麗的聖殿,但是他卻是帶頭離棄上帝的領袖。列王紀上第十一章第一至八節裡,這樣描述說:
所羅門愛上很多外國女子。除了埃及王的女兒以外,他又娶了赫人的女子以及摩押、亞捫、以東,和西頓的女子。上主曾命令以色列人不可跟這些異族通婚,因為她們會引誘以色列人去隨從別的神。可是所羅門戀愛這些女子,娶了七百個公主,此外又有三百個妃嬪;她們使所羅門離棄了上帝。在他年老的時候,她們引誘他去拜外國的神明;他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忠於上主─他的上帝。他拜西頓人的亞斯她錄女神和亞捫人那可憎惡的摩洛神。他得罪了上主,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忠於上主。他在耶路撒冷東邊的山上建造一個丘壇祭拜摩押的可憎之神基抹,又建造一個丘壇祭拜亞捫人可憎之神摩洛。他又為所有的外國妻妾建造許多拜偶像的地方,讓她們能在那裏向自己的神明燒香獻祭。
表面看來,耶路撒冷雖然有很莊嚴、華麗的聖殿,但是所羅門王的內心卻是輕浮,否則他不會如此隨意地娶七百個公主,又有三百個妃嬪,不但如此,他為了取悅外邦妻子,還建造許多的丘壇供他七百多位妻子祭拜偶像。聖殿只有一座,丘壇卻有好幾座。所羅門如果是真心在敬畏上帝,就絕不會做出這些事。相對於所羅門的父親大衛王,雖然大衛只能在簡單的帳棚內敬拜上帝,但是他卻能真心的敬畏上帝,二者確實有極大的差異。
司提反通過這段歷史的反省,指出猶太宗教的領袖有一個問題,他們表面上敬虔,但是他們的心卻和所羅門一樣與上帝作對,甚至猶太的宗教領袖還殺死上帝的彌賽亞耶穌。所以,司提反在第四十八至五十節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上主這樣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能為我造哪種殿宇,給我甚麼安息的住所呢?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以賽亞書66:1-2)
司提反通過這段歷史很清楚的指出,我們所信仰的上帝,祂對人所造的建築物一點都不感興趣,因為上帝喜愛的是人內心謙卑和悔改。就像今天歐洲有些華麗教堂成為博物館、餐廳、酒吧,甚至成為滑板廳,在荷蘭阿納姆(Arnhem)就有一座教堂被改為滑板練習場,阿納姆聖約瑟教堂(St. Joseph Church)一次可容納上千人一起禮拜,因為聚會人數銳減,信徒被併入其他教會,最後教堂被改為阿納姆滑板廳(Arnhem Skate Church)
這也讓我們反省到,一間教會的永續,重點不在於有形的建築物,而在於人的內心是否心存謙卑敬拜上帝。

三、迫害先知,敵擋上帝的話語(7:51-53)
51「你們這些頑固的人哪,你們心胸閉塞,充耳不聞上帝的信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一樣,總是跟聖靈作對!52哪一個先知沒有受過你們祖先的迫害呢?先知們宣告那公義的僕人要來臨,你們的祖先卻把他們殺了;現在你們竟又出賣那僕人,殺害了他。53你們是接受了上帝法律的人;這法律是由天使傳下的,而你們卻不遵守法律!」

司提反透過歷史的反省,指出以色列祖先離棄上帝敬拜偶像的事,並不是造成司提反被判死的主因。真正引起猶太宗教領袖「抓狂」,而要處死司提反的主因,是他在第五十一至五十三節所講的。司提反指出大祭司及猶太宗教領袖,表面上是接受摩西的律法,順從上帝的話,但是實際上卻是和他們的祖先一樣,迫害上帝所差來的先知。
先知是傳講上帝話語的人,如果一個人會迫害先知,就表示這個人是在敵擋上帝的話。司提反的控訴,直接戳中猶太宗教領袖的要害,揭露他們假冒為善的本質。這些宗教領袖「見笑轉生氣」,所以才會用石頭打死司提反。

四、司提反的殉道(7:54-60)
54議會的議員聽了司提反這一些話,非常惱怒,向他咬牙切齒。55司提反被聖靈充滿,舉目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56就說:「我看見天門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57他們就大聲喊叫,用手掩耳,又一擁上前,抓住司提反,58把他推出城外,用石頭打他。那些證人把自己的外衣交給一個名叫掃羅的青年看管。59司提反在石頭紛紛襲擊下,向主呼求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60他又跪下來,大聲喊說:「主啊,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他說完這話就死了。

第五十四節描述,議會的議員聽了司提反這一些話,就非常惱怒,向他咬牙切齒。可見,他們的怒氣已經使他們失去理智。第五十五節,作者路加再次提及「聖靈充滿」,使得司提反得以看到上帝的榮耀。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一位被聖靈充滿的人,是會仰望上帝榮耀的人,是會歸榮耀給上帝的人。
在此,司提反說:「我看見天門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這句話,使得猶太的宗教領袖更無法忍受,所以他們「用手掩耳」,表示聽不下去,或是不願多聽。我想,當一個人拒絕上帝的信息的時候莫過於此。
司提反最後所講的話,即第五十九至六十節,和耶穌最後講的話類似。司提反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使徒行傳7:59)耶穌說:「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路加福音23:46)在此,司提反對耶穌的認識,是將耶穌等同天父上帝。
接著,司提反又說:「主啊,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使徒行傳7:60)而耶穌是說:「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些甚麼。(路加福音23:34)
這兩句話,後來成為許多初代教會殉道者的幫助。同時,也讓我們學習不要怨恨敵對、迫害你的人,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些什麼。

從司提反對聖經的反省及殉道,我們來思考一項要緊的信息:信仰的根基是建立在聖經的基礎,並去實踐耶穌基督的愛。

司提反在第四十二、四十三節引用阿摩司書第五章第廿五至廿七節,來說明以色列人受擄巴比倫,乃是因為他們不再喜愛先知所傳上帝的話,轉而敬拜亞述、巴比倫人的偶像。
司提反在第四十八至五十節引用先知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第一至二節,來說明所羅門王雖然建造豪華的聖殿,但是上帝卻對人所造的建築物一點都不感興趣,因為上帝喜愛的是人內心謙卑和悔改。
司提反引用二段先知的話,有一項共同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人的手所造的東西,無論多麼貴重,都無法顯示出上帝的尊嚴和神聖。人唯有遵守上帝的話,從人的內心淨化做起,這樣才會有上帝的同在。
所以,在第五十一節裡,司提反才會如此嚴厲的說:「你們這些頑固的人哪,你們心胸閉塞,充耳不聞上帝的信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一樣,總是跟聖靈作對!」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是否對上帝的話語「充耳不聞」不去行,甚至不愛查考聖經。
今天的基督徒最大的信仰危機,就是越來越不喜歡查考聖經「上帝的話」。而喜愛追求流行,哪裡流行什麼復興的運動,就追求。哪裡流行神秘的宗教經驗,就追求。我不是說學習復興的運動,或是追求信仰上的體驗不重要。我要說的是,這些復興運動和宗教體驗,若沒有以聖經作為基礎,我們是學不來的。
我曾仔細研究中南美洲的小組教會,也了解小組教會如何使新加坡教會得到復興。其中有一項千年不變的真理,就是當基督徒對「上帝話語」很意愛,他們自然就容易受聖靈的感動,而願意委身在教會的復興上。
我在讀神學研究所時,我的母會大安教會讓我有機會去到韓國實習,並且探討韓國教會復興的緣由。當時,我特別去參觀「切頭山殉教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韓國天主教會為紀念丙寅(1866)迫害殉教100週年,於196710月所設立的。
1886年八千餘名天主教徒為了信仰而被砍頭殉道,原來這地方叫龍頭山,因為那麼多的天主教基督徒殉道而被當地人改為「切頭山」,甚至開闢為聖地,建有聖堂、博物館、雕塑、銅像、苦路等。
韓國天主教信徒從戰後,佔全國人口不到2%,迄今已達11%(550),是韓國單一教派最多信徒的教會。第二大、第三大的教派都是長老教會。苦難與迫害中,教會並不因此消失,反而是更加充滿見證能力。
一般我們都知道韓國教會的信徒,很喜歡禁食祈禱,所以祈禱山、祈禱院四處都有,另外他們也喜歡唱奮興的短歌,也因此我們一直都認為韓國教會的增長就是靠著祈禱。其實韓國教會的增長是因為他們「看聖經,行真理」。
1950年韓戰爆發前,韓國教會非常弱小,信徒比台灣還少。當韓戰爆發後,北韓的難民紛紛往南難逃,當時教會本著「好款待出外人」,和耶穌所說「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馬太福音25:40)的信仰態度來款待難民。約一百萬的難民被安置在教會裡,信徒拿出家中可用、可吃的東西和這些難民分享,過了三個月食物愈來愈少。為了控制食物的量,韓國牧師發動全國的教會禁食祈禱,一邊讀聖經,一邊祈禱。如此一來使大家可以渡過戰爭物資欠缺的困難,同時也帶動信徒的靈性操練。一年後,美國的物資進入韓國,美國透過韓國教會分發糧食、衣物,教會也認真的注意到每個人的需要,使每個人都得到適當的照顧。
後來,有些過多的物資被送來台灣。也是由教會經手來發送,但是,台灣教會有許多人卻盜用這些物資。原來量米、麵粉用牛奶罐,是用筷子來量平口;但有人卻用手刀腕來量,卡油下來的在偷偷拿出去變賣,甚至後來整包整包偷去變賣。也有量給熟人就多,量給外人就少。這些教會的舉動和敗壞,可說是:「讀聖經,讀到髂胛徬」,這和當時的韓國基督徒「實踐耶穌基督的愛」真正是強烈的對比。戰爭時韓國基督徒委身在上帝的教訓者很多,也因此韓國教會得到大復興。

問題討論:
1. 司提反對於聖經的熟悉,給我們什麼提醒?
2. 司提反「被聖靈充滿」的目的為何?有哪些表現?
3. 今日我們的處境下,如何建立聖經基礎,並實踐耶穌基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