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禱文系列9-活出來的祈禱
2019.6.16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三一主日講道大綱
馬太福音6:9-13
● 為何說是《主禱文》是一個可以「活出來」的祈禱?
一、「登山寶訓」的中心是《主禱文》
● 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整個「登山寶訓」的中心在《主禱文》
1.背景(5:1-2):耶穌引領門徒登山。
2.八福(5:3-12):基督徒品格帶來屬天福氣。
3.使命呼召(5:13-16):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和光。
4.成全律法(5:17-48):論仇敵(5:21-26)、論姦淫(5:27-32)、論起誓(5:33-37)、愛仇敵(5:38-48)
5.敬虔生活(6:1-18):施捨(6:1-4)、祈禱(6:5-15)、禁食(6:16-18)
6.生命價值(6:19-34):積財寶在天。
7.言論準則(7:1-6):不可論斷他人。
8.信仰態度(7:7-27):努力禱告,追求信仰,慎防假先知。
9.結束教導(7:28-29):群眾感到十分驚奇,耶穌的教導帶有權威。
二、登山寶訓的總綱是「八福」(The Beatitudes)
● 不同的文化對「福氣」或「幸福」的想望多少有些差異。
1.東方文化「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 以「自我中心」的福氣。
2. 「八福」是用來塑造門徒的品格
● 馬太福音5:3-10登山寶訓裡的「八福」是什麼?
●「有福」希臘文Μακάριος(makarios, Blessed)的意思是什麼?
● 美國路卡杜(Max Lucado)《小人物的大革命》說到Μακάριος 的希臘文原意是一座島嶼的名字。
三、以主禱文來塑造基督徒品格(八福)
●《八福》是「登山寶訓」的總綱,而《主禱文》又是登山寶訓的核心經文。
1. 「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 耶穌的愛有多麼寬廣,這個「我們」就有多麼寬廣。
2. 「願祢的名為聖」:塑造「心靈貧窮」的品格(5:3)
● 「願祢的名為聖」,對應八福的第一句。
●「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利未記23:27,和合本)
● 巴西的解放神學家博夫(Leonardo Boff)說:「如果我們不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那麼上帝的名就沒有被尊為聖。」
3. 「願祢的國降臨」:塑造「哀慟」的品格(5:4)
● 如果我們不為罪哀慟,不為不公義哀慟,就無法由衷地說:「願祢的國降臨」。
4. 「願祢的旨意行」:塑造「溫柔」的品格(5:5)
●「但是謙卑的人要定居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要安享無窮的幸福。」(詩篇37:11)
● 內心溫柔的人,不會粗暴對待土地,不會粗暴對待環境。
● 溫柔的人,是渴慕上帝旨意成就的人。他不會「隨心所欲」。
5. 「我們日用的飲食」:塑造「慕義」的品格(5:6)
●「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6. 「免我們的債」:塑造「憐恤」的品格(5:7)
● 希伯來文 רַחַם (racham) 「憐恤」與「子宮」字根相同。
7. 「免了人的債」:塑造「和睦」的品格(5:9)
● 一個使人和睦的人,他會無條件地饒恕他人。
8.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塑造「清心」的品格(5:8)
●「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詩篇24:3-4)
● 齊克果(Søren Kirkegaard)「清心」意味著不事奉兩個主人。
9. 「救我們脫離兇惡」:塑造「受迫」的品格(5:10)
● 在黑暗的世代裡面,追求公義的人多半吃虧損失,甚至遭受逼迫,怎會有福,擁有大喜樂呢?
問題討論:
1.《八福》與《主禱文》之間彼此有何關聯?至少分享一項。
2.請查閱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耶穌還舉了哪些生活實踐的反思?
3.八福第一句及最後一句都提到「天國是他們的」,你覺得這句話有何意義?
講道篇
主禱文系列9-活出來的祈禱
2019.6.16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三一主日講道篇
馬太福音6:9-13
9因此,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10願你在世上掌權;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11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12饒恕我們對你的虧負,正如我們饒恕了虧負我們的人。13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要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有些較晚的抄本有「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屬於你,直到永遠。阿們。」)
今日是三一主日(Trinity Sunday),是聖靈降臨後第一個主日,其代表顏色是白色,象徵三一上帝的至聖和光明。設立此節日的目的是為了教育信徒認識三一上帝-聖父、聖子、聖靈。今天(6/16)也是台灣宣教154週年,馬雅各醫師在台南看西街開設教會的開始,我們下午特別邀請我們教會所支持的緬甸宣教師及威克里夫差會非洲宣教士前來分享。今天的信息是主禱文系列講道的最後一講,接著傳講《使徒行傳》的信息,願聖靈也幫助我們在今日處境下為基督福音做見證。
如何為基督福音做見證?上主日聖靈降臨節下午香港有一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送中法案」,這法案若通過,《香港基本法》第八十二條所賦予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權也被剝奪。民主制度裡面,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分立,香港行政權、立法權已經失去自主性了,如果司法權也喪失,香港就與中國獨裁制度沒有什麼不同了。因此,上主日香港許多的教會都發表聲明,也響應這場百萬人大遊行。我看到我認識的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及好幾位香港的牧師,他們在街頭上帶領清晨的禮拜,帶領晚上的祈禱會,看到他們以《主禱文》一起向上帝祈禱,這就是一種「為義做見證」的行動。
《主禱文》是一個可以「活出來」的祈禱,我們應學習如何把它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而非只是每天用來背誦而已。他們在街頭,祈求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為何說是《主禱文》是一個可以「活出來」的祈禱?這要從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登山寶訓」的教導說起。在馬太福音中,《主禱文》是在「登山寶訓」的正中間,換言之,《主禱文》的前後文是在「登山寶訓」的脈絡上。而「登山寶訓」的內容都是關於生活上的實踐。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以祈禱作為基礎,它就會變成一種道德化的行為,容易變成一個對別人過度要求的行為,甚至會變成看重教條與律法的人。
祈禱與生活、工作是互相結合的,透過《主禱文》,讓我們自己經驗到自己就是上帝的子女,我們的行為也應該變成一個更新的行為,來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並回應上帝對我們的呼召。
一、「登山寶訓」的中心是《主禱文》
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整個「登山寶訓」的中心在《主禱文》,如果我們看這三章的結構時,就可以清楚發現,第六章一至十八節是「登山寶訓」的中心,而這一段是猶太人的三大「敬虔生活」的表現:施捨、祈禱、禁食。也就是說猶太人通過「施捨、祈禱、禁食」操練敬虔的生活。
1.背景(5:1-2):耶穌引領門徒登山。
2.八福(5:3-12):基督徒品格帶來屬天福氣。
3.使命呼召(5:13-16):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和光。
4.成全律法(5:17-48):論仇敵(5:21-26)、論姦淫(5:27-32)、論起誓(5:33-37)、愛仇敵(5:38-48)
5.敬虔生活(6:1-18):施捨(6:1-4)、祈禱(6:5-15)、禁食(6:16-18)
6.生命價值(6:19-34):積財寶在天。
7.言論準則(7:1-6):不可論斷他人。
8.信仰態度(7:7-27):努力禱告,追求信仰,慎防假先知。
9.結束教導(7:28-29):群眾感到十分驚奇,耶穌的教導帶有權威。
而「敬虔生活」又以祈禱為核心,在作者馬太的編排上,他又將《主禱文》放在祈禱的中心位置。換言之,整個「登山寶訓」的核心是為了過「敬虔生活」,要過「敬虔生活」又要以《主禱文》為核心。總之,《主禱文》也必須在「登山寶訓」的脈絡下來瞭解,才能夠明白如何實踐「活出來的祈禱」。
而《八福》(The Beatitudes)又稱為「登山寶訓」的總綱,因此接著,我們要來認識《主禱文》與《八福》之間的連貫性。
二、登山寶訓的總綱是「八福」
首先來談「福氣」或是「幸福」,這幾年有些教會在推行「幸福小組」,什麼是耶穌所說的幸福?不同的文化對「福氣」或「幸福」的想望多少有些差異。
1.東方文化「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在東方的文化裡,人們渴望「五福臨門」,載於古代《尚書‧洪範》一書中。「五福」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古人認為人生如果有這五福,就是最大的幸福。也因此,這樣的核心價值就影響人對人生方向的選擇。
逢年過節,傳統的家庭會貼「五福臨門」的春聯應景。五福必須兼備,缺一不可。因為,只有長壽,沒有富貴,貧窮而長壽是辛苦與折磨。有長壽與富貴,卻沒有康寧,也就是沒有健康的身體與安寧的心靈,這樣也是折磨。縱使,有長壽、富貴、康寧,但是沒有「好德」與家人、他人沒有和諧的關係,甚至禍及子孫,這樣活著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有了前四種福氣,到老了卻不得善終,更是嚴重的缺憾。這五種福氣,缺一不可,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五福」所講的都集中在個人的身上,這種以「自我中心」的福氣,與聖經所講的福氣或是幸福的價值,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2. 「八福」是用來塑造門徒的品格
馬太福音登山寶訓裡的「八福」是什麼?聖經這樣說:
「3虛心(或譯「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10)
「八福」不是八種福氣,而是八句經文,指的是同一個福氣「天國」。漢人文化的「五福」,是以「自我為中心」;但是聖經的「八福」,是以「上帝國為中心」,二者的內涵差異極大。「八福」不談長壽與富貴、康寧與善終,在漢人文化看來,「八福」一點也不幸福,甚至還帶衰。
耶穌在講「八福」時,猶太人正是處在羅馬帝國強勢統治下,物質極端缺乏,心靈極為沮喪、絕望的苦境。他們受苦好幾個世代,不到三百年的時間,歷史上就記載有兩百多場大大小小的戰爭。人民企盼上帝國的臨到,期待大衛的子孫——彌賽亞,以仁慈與公義來治理。當耶穌向受苦的人民講述「八福」,就是向他們宣告上帝國的臨到,彌賽亞即將展開掌權。
這些聽眾都是受過教育的人,猶太男孩五歲就得上學,至少在十三歲以前,他們就要背誦摩西五經,並研經、解經。而耶穌所在的地點是加利利,其教育水準比耶路撒冷還要高,每個成人白天工作,晚上則點油燈研經。「八福」的每一句,都有可對應的舊約經文,都是用來塑造基督徒的品格,學像基督。
「有福」這個希臘文Μακάριος(makarios, Blessed)的意思是什麼?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路卡杜(Max Lucado)牧師,在《小人物的大革命》(Outlive Your Life: You Were Made to Make A Difference)一書中說到Μακάριος 的希臘文原意是一座島嶼的名字。這座島被稱為「蒙福之島」,因為島上自然資源豐富,居民勤奮工作,彼此相互扶持,居民從不需要離開這島嶼向外掙取生活所需。他們在島上勤奮、彼此相愛就不缺乏。
這裡有個屬靈的功課。從你接受基督為救主的那一刻起,祂就成為你的君王,你就住在祂的國度裡,住進這一個稱為Μακάριος的島。你無需去別處尋找所需,因為一切的福氣都在這座上帝裡面的蒙福之島上了。你也不需要去跟別人競爭、搶奪才能得到,你只需要接受祂的恩典即可。這「八福」只有在上帝裡面才找得到。
三、以主禱文來塑造基督徒品格(八福)
《八福》是「登山寶訓」的總綱,而《主禱文》又是登山寶訓的核心經文,二者有密切的關係。透過《主禱文》來塑造基督徒品格。
1. 「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第一講我提到「我們在天上的父」講的是「關係」,耶穌要我們學習他的祈禱,就是要拓展我們的視野,不是「我」所看到的「我們」,而是透過耶穌的眼光所看到的「我們」。如果「我們」是包括全世界上帝所造的一切,我們就要愛護環境與萬物。「我們」若包括全世界的人,我們就要互相尊重、彼此相愛。「我們」若指信耶穌的人,我們在靈裡面就要互相扶持並求合一。耶穌的愛有多麼寬廣,這個「我們」就有多麼寬廣。
耶穌眼裡的我們,比我們想的還要寬廣,就像他的救恩,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寬廣。我很喜歡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 354.11.13~430.8.28)在解釋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這一句話時的詮釋:「當我們在一起說『我們的父』。這是何等的尊榮,皇帝如此說,乞丐也如此說;奴隸如此說,主人也如此說。他們是兄弟姊妹有共同的一位父親。」
2. 「願祢的名為聖」:塑造「心靈貧窮」的品格(5:3)
當我們向上帝祈禱「願祢的名為聖」,對應八福的第一句「虛心(或譯「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和合本)
當人越能謙卑、懺悔、心靈貧窮,才越能實踐出「願祢的名為聖」的祈禱。「心靈貧窮」,即為「刻苦己心」,利未記記載:「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利未記23:27,和合本)
贖罪日是猶太人極為重要的大日,那天所有的人都要刻苦己心並禁食。因此這句意為:上帝忠心守約的百姓,要像贖罪日那樣「心靈貧窮」、「刻苦己心」的人,有福了!彌賽亞來了,此刻宣佈天國是你們的。正如,先知撒迦利亞所預言,當彌賽亞來掌權治理的時候,贖罪日反而成為祝福、喜樂的日子。彌賽亞來臨,贖罪的工作就要成就。
「贖罪日」每個人在刻苦己心、禁食之下,心靈是貧窮的、匱乏的,除了檢視自我生命問題外,也同時站在卑微貧苦人的立場,體會其他人的困難,看見自己的責任。巴西的解放神學家博夫(Leonardo Boff)說:「如果我們不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那麼上帝的名就沒有被尊為聖。」
3. 「願祢的國降臨」:塑造「哀慟」的品格(5:4)
八福第二句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哀慟」不僅為了自身,也為了人類群體離棄上帝、破壞與上帝親密關係,而嘆息哭泣。義人無法跟惡人切割,都是生命共同體,為著眾人的罪,心中哀傷。
我們要知道,當我們祈禱說:「願祢的國降臨」,我們的內心應該是「哀慟的」。這些渴慕上帝的國臨到的人,是為世上的罪哀慟的人。他們為自己的罪,為教會的罪及為社會與國家,甚至世界的罪哀慟,因為他們渴慕上帝的國降臨。
如果我們不為罪哀慟,不為不公義哀慟,就無法由衷地說:「願祢的國降臨」。如果我們迫切地為罪哀慟,迫切的渴望公義的彰顯,迫切地渴望世界更好,我們就會不斷求「願祢的國降臨」,不斷渴望上帝的救恩臨到,拯救我們脫離罪,脫離罪的捆綁。
這世界可以與時俱進的朝向新天新地的應許在進步,是因為跟隨基督的人會「哀慟」。為罪哀慟、為不公義哀慟、為冤屈哀慟、為疾病與飢餓哀慟,因此向上帝祈禱說:「天父上帝啊!願祢的國降臨。」
4. 「願祢的旨意行」:塑造「溫柔」的品格(5:5)
八福的第三句「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5)對熟讀舊約的猶太人來說,這句話是來自詩篇「但是謙卑的人要定居在這片土地上;他們要安享無窮的幸福。」(詩篇37:11)
溫柔、謙卑的人,上帝要讓他「承受地土」,即詩篇所說「定居在這片土地上」。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與「承受地土」,二者都有「土地」這個字,內心溫柔的人,不會粗暴對待土地,不會粗暴對待環境。溫柔的人,是渴慕上帝旨意成就的人。溫柔的人關注的,不是自己的旨意,而是關注上帝的旨意成就。溫柔的人對上帝祈禱說:「願你的旨意成就!願你的旨意完全成就在地上,如同成就在天上。」而驕傲的人卻說:「願我的意願成就,我要隨心所欲。」
「隨心所欲」的環境開發、掠奪物資,當人對土地越隨心所欲的破壞,我們越無法定居在這片土地上。過度的開發,導致環境破壞,導致物種滅絕,一個物種的滅絕,就代表人毀滅上帝一項創造的傑作,這絕對不是榮耀上帝的事。當我們祈禱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時,我們是否「溫柔」對待土地的人及一切受造物呢?
5. 「我們日用的飲食」:塑造「慕義」的品格(5:6)
八福的第四句「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這句話對應《主禱文》第四的祈求「我們日用的飲食」。飢餓是因為沒有食物嗎?不,全球飢餓人口眾多的問題不在於糧食不足。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的統計,2015年全球穀物產量25.28億噸,2014年25.638億噸,是人類史上糧食產量最高的兩年,全球糧食供給量早已遠遠大於消費量。2016年的全球糧食庫存量,甚至超過六億噸,這些都是相當驚人的數據,那為何還有如此多的飢荒人口呢?不管全球糧食產量增加到何種程度,仍然會有分配不均的情況,因為,糧食問題的根本,是經濟和政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非索馬利亞地區,該地區長期處於軍閥武裝割據局面,國家呈現無政府狀態,長期內戰外加沿海地區的武裝海盜,嚴重阻礙自由貿易發展。軍閥割據問題一日無解,人民飢寒將持續下去,飢餓困境勢必無法獲得救贖。
若是索馬利亞的政府願意塑造「慕義」的品格,就會有更多人得以飽足。如果我們渴望塑造「慕義」的品格,就會看到匱乏者的需要。
有人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或許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是沒有民主,有可能就會吃牢飯。六月十四日香港有六千位母親聚集抗議香港政府,有一位母親激動的說:「我們是天安門母親第二代,我們要在孩子還沒被殺死前站出來,不要30年後要再跑出來要求這不是暴動!我們要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媽媽們站到第一線來守護孩子。有位香港牧師說:「1997年時,教會沒有站出來,今日若不再站出來,明日就站不出來。」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說:「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擁有公義的社會,擁有聖靈裡的喜樂,比吃什麼、喝什麼還重要。
6. 「免我們的債」:塑造「憐恤」的品格(5:7)
八福的第五句「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對應《主禱文》「免我們的債」。
希伯來文 רַחַם (racham) 「憐恤」與「子宮」字根相同,這個字很有畫面,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親密,如同腹中胎兒受母親的照顧保護與養分供應。那有憐憫、憐愛人的,必然不斷經歷上帝的慈悲與憐憫,就像胎兒與上帝的臍帶聯繫著,生命得著啟發、轉化,逐漸擁有上帝的慈悲與憐憫的屬性,進而行於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裡。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生命影響生命」。當我們越有「憐恤」的品格,我們免了別人的罪債的能力就越大。當我們越有「憐恤」的品格,我們彷彿繼續與上帝的臍帶聯繫著,繼續得到上帝的供給與餵養。
7. 「免了人的債」:塑造「和睦」的品格(5:9)
八福的第六句「促進和平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稱他們為兒女!」和合本聖經譯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這句話對應《主禱文》「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無數的仇恨與衝突。國與國有戰爭,最小的團體家庭,也有夫妻失和、兄弟鬩牆的悲哀不幸。在創世記卅七章裡,約瑟的哥哥們看到他就妒火中燒,恨到一個地步,原本要殺了他,後來將他賣掉。即使如此,約瑟還是尋求兄弟之間的和好、和睦、平安。保羅在以弗所書這樣說:「要親切仁慈相對待,彼此饒恕,正如上帝藉著基督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
所以,我們要彼此饒恕!一個使人和睦的人,他會無條件地饒恕他人,因為上帝已經饒恕了他。我們看到了嗎?在憐恤人和使人和睦之間,有一個不可分割的聯繫,彼此形影相隨。
8.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塑造「清心」的品格(5:8)
第六句「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這句話是來自古代猶太人上聖殿經常唱的詩歌——詩篇24篇,「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詩篇24:3-4)上主要賜福給這樣的人。
「清心」與「不陷入試探」有何關係?丹麥神學家兼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Kirkegaard)寫了一本書,書名為《清心是單求一件事》(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書裡面,這位神學家說:「『清心』意味著不事奉兩個主人,你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金錢)。」「清心」是只求一件事,即全心、全人,單單事奉上帝。「清心」意味著裡面沒有不純淨,沒有其它意圖,沒有其他主人,單單事奉上帝。因此,「清心」只看得見上帝,就看不見誘惑,就聽不見誘惑。
9. 「救我們脫離兇惡」:塑造「受迫」的品格(5:10)
第八句「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在黑暗的世代裡面,追求公義的人多半吃虧損失,甚至遭受逼迫,怎會有福,擁有大喜樂呢?
先知為上帝的緣故被追殺,到處逃亡,但上帝帶領他進入更大的經歷、更深的啟示裡面,他與上帝更加親近,他在微風中聽見上帝。有何獎賞比上帝自己更大呢?有何喜樂比更認識上帝更大呢?
八福第一句「天國是他們的」,最後一句「天國是他們的」,整個八福關乎天國的臨到。而主禱文又是幫助我們實踐天國的生活。
我們透過《主禱文》在祈禱時,能夠進入到耶穌的靈裡面,我們不只是用耶穌自己的禱詞在祈禱,也是跟著普世的基督徒及兩千年以來所有的基督徒一起祈禱。這樣的祈禱連結著天上及地上,連結著活著的人以及安息的人,也分享著上帝在天上的榮光。願上帝幫助我們。
問題討論:
1.《八福》與《主禱文》之間彼此有何關聯?至少分享一項。
2.請查閱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耶穌還舉了哪些生活實踐的反思?
3.八福第一句及最後一句都提到「天國是他們的」,你覺得這句話有何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