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21:1-19真誠的奉獻


真誠的奉獻
2019.1.27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路加福音21:1-19

延續20:27所描述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的故事。

一、對冷漠者的控訴(21:1-4)
寡婦「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也可以翻譯成「把她整條命都丟進去了」。

《申命記》對於照顧寡婦及弱勢者,目標是「你們中間就不會有窮人(申命記15:4)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12)

聖殿十三個「號角」投幣奉獻箱。
為何耶穌一看就知道她是寡婦?
為何知道寡婦奉獻兩個小銅板(λεπτόν, leptón),是奉獻出「全部的生活費」?

二、聖殿毀滅的預言(21:5-6)
聖殿被毀等於是亡國,因此以色列人潛意識裡對聖殿被毀的事相當懼怕,也忌諱提及。

大希律王於主前19年擴建聖殿和耶路撒冷,即「第二聖殿時期」。直到主後63年才完成,前後共建造82年。
主後70年羅馬將軍提多攻陷耶路撒冷,放火燒聖殿。

人們驚嘆聖殿建築的雄偉,卻對窮寡婦的苦境沒有憐憫眷顧之心。

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翰福音2:19)
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他自己的身體。(約翰福音2:21)

三、不要受愚弄(21:7-9)
門徒問:「老師,幾時會發生這事呢?」,經過四十年後果然應驗。

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受愚弄」,不要將人當成「基督」,也不要去「造神」。

四、面對受迫害(21:10-19)
使徒保羅在凱撒利亞坐牢二年期間,向非力斯總督、非斯都總督、亞基帕王(參考使徒行傳第2425)的面前述說自己信主的經驗。

亞基帕保羅說:「你想用幾句話就會說服我作基督徒嗎?(使徒行傳26:28)

甚至你們的父母、兄弟、親戚、朋友也要出賣你們;你們當中有些人且要被他們治死。(21:16)

其實,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書5:24)

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所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善用上帝給我們建堂的恩典,來落實對上帝、對人的愛
耶穌時代,貧窮寡婦並沒有得到好的照顧,甚至耶穌公開指責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路加福音20:47)
初代教會剛成立的時候,也曾發生疏忽對寡婦照顧的事(使徒行傳6:1)

實踐耶穌的愛,對於照顧貧困、孤兒、寡婦有特別的照顧。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1:27)
使徒們彼此共同約定要「記念窮人」(參閱加拉太書2:10,和合本)

「雙福」就是「福音」結合慈善「福利」,是以實踐「大使命——福音」與「大誡命——福利」。

二、在最困難中的奉獻更顯得真誠與可貴
我們教會歷經困境,也更歷經上帝的恩典供應。
學習完全交託給上帝,他必帶領。

問題討論:
1. 舊約律法如何吩咐對孤兒寡婦的照顧?
2. 教會如何在「福音」與「福利」結合,使人經歷到上帝的愛?
3. 最困難的處境下,越能考驗我們對主的信心與真誠的奉獻?

真誠的奉獻
2019.1.27台北濟南長老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路加福音21:1-19
今天我們舉行聯合禮拜,並召開今年度會員和會,感謝上帝過去一年的帶領,也願上帝紀念長執、同工及每位弟兄姊妹的奉獻及服事,讓我們在屬靈的家彼此建造,也宣揚及分享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恩典。今年教會邁入設教123年,從2015531日會員和會通過興建預算後,若從2016424日舊牧師館拆除感恩禮拜算起,迄今約二年九個月。若以福住建設公司預計今年十月退場,這樣前後工程長達三年半。
目前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宣教中心的興建主結構體即將完成,甚至也進行冷氣、照明、石材等必要的裝潢。改建小組每週一下午都會召開工務會議,協調及敦促進度,順利的話七月將申請消防及使用執照。但我們也遇到四月起,就需要借錢來支付工程款,改建小組會在會員和會中報告詳細情況,請兄姐禮拜後留下來參加會員和會,一起來關心教會的改建及發展,並為教會代禱。
今天這一段寡婦奉獻二個小銅板的經文,在作者路加的筆下,是延續前一節第二十章四十七節所描述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而說的。

一、對冷漠者的控訴(21:1-4)
1耶穌抬頭觀看,看見一些有錢人把他們的捐款投進聖殿的奉獻箱裏。2他又看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銅板。3於是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所奉獻的比其他的人都多。4因為別人是從他們的財富中捐出有餘的;可是她已經很窮,卻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都獻上了。」 

第二十章四十五至四十七節的描述裡,經學教師利用律法來斷定糾紛,他們藉由管理寡婦的遺產或解決糾紛時,將人的財產佔為己有,或是索取高額的手續費。耶穌剛說完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之後馬上就有一個寡婦「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21:4和合本),這句話也可以翻譯成「把她整條命都丟進去了」。連結上文的敘述,就會發現這是耶穌對經學教師及律法的批判。
按經學教師的身份,他們對於《申命記》上的律法一定很清楚,但是他們對律法背後的價值又認識嗎?
《申命記》對於照顧寡婦及弱勢者,其背景是安息年的豁免條例,上帝要債主在第七年安息年豁免債項,目標是「你們中間就不會有窮人(申命記15:4)。換句話說,豁免只是方法,「沒有窮人」才是最終極的目標。說到豁免、免除債務,耶穌在主禱文裡這樣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12)免除金錢債務,也包括饒恕別人的虧負。
耶穌要說的是:門徒啊,要小心那些經學教師,他們喜歡炫耀,又吞沒寡婦的財產,你們看,這裡就有一個寡婦,她把性命也投進這個奉獻箱了。而這些教導律法的經學教師,竟然無動於衷,繼續看著寡婦奉獻而不伸出援手。寡婦的行動,我們固然可以理解她得到耶穌的肯定,但故事的背後也控訴經學教師對於寡婦的冷漠。
聖殿有十三個投幣奉獻箱,一般稱之為「號角」,因為箱子形如號角,上尖下闊。十三個奉獻箱,除了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外,另外一個是專門為聖殿祭司奉獻的。古時候因為沒有紙幣,只有硬幣。且硬幣是用銅、銀、金等鑄造,所以投入奉獻箱的時候,就會發出響亮的聲音。
但如果是許願,則要到祭司那裡,說明自己的情況,祭司會按照那個人的能力吩咐他奉獻多少。至於大額奉獻不會在投幣箱奉獻,而會到聖殿的庫房那邊交給祭司。至於經文中說到有一些「有錢人」在投幣箱奉獻,可能他們是換了許多的錢幣投入,目的無非是要引起人的注意,因為錢幣碰撞銅製的投幣箱時,會發出清脆的響聲,而藉此炫耀自己奉獻的能力和敬虔的舉動。
第二節說耶穌「看見一個窮寡婦」,為何知道她是寡婦?因為當時守寡的婦人,她們會穿著寡婦的衣服,人一見,即可識別她們是寡婦(創世記38:14)
耶穌為何知道寡婦奉獻兩個小銅板(λεπτόν, leptón),而且是奉獻出「全部的生活費」?可能寡婦奉獻時出現兩個聲響,於是耶穌才知道她投了兩個小銅板。但為何耶穌知道寡婦奉獻出全部的生活費?當時許多會堂都會照顧寡婦的生活,在安息日過後,會堂會給一週的基本餐費約十四個銅板給寡婦。那天可能是安息日前,這位寡婦將自己僅存在安息日的生活費全部都獻上。

二、聖殿毀滅的預言(21:5-6)
5有人在談論聖殿,說它是怎樣用精美的石頭和還願的禮物裝飾成的。耶穌說:6「你們看見這一切嗎?日子將到,那時候,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每一塊都要被拆下來。」

耶路撒冷聖殿最早是所羅門王所建的(參考歷代志下第2-5),是以色列人民的信仰、文化、社會、政治等活動的中心。主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王摧毀(參考列王記下25:8-21)。直到主前五二O年,波斯王居魯士允許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民可以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家園,並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下,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參考以斯拉記第2-5),歷時四年才完成。
聖殿被毀等於是亡國,因此以色列人潛意識裡對聖殿被毀的事相當懼怕,也忌諱提及。因此,猶太人大部分的時間都讚美聖殿的好,和上帝在其中的威儀。
大希律王掌政時期為了討好猶太人,便於主前十九年擴建聖殿和耶路撒冷,這是聖殿第二次重建,因此這時期又稱為「第二聖殿時期」。大希律擅長建築,他採用石材長三公尺,聖殿的門、牆、柱上鑲上「還願的禮物」也就是黃金。大希律王甚至用純金打造一棵葡萄樹作裝飾,樹上掛著串串成熟且碩大的葡萄果實,每串葡萄高與人齊。這樣雄偉的建築,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可以保存到永永遠遠的。整個工程在耶穌時代仍在進行,直到主後六十三年才完成,前後共建造八十二年。
但是六十六年猶太人背叛羅馬,羅馬出兵攻打以色列,主後七十年羅馬將軍提多攻陷耶路撒冷,放火燒聖殿。由於聖殿頂端樑柱和牆壁都鑲有黃金,黃金遇火鎔化陷入石縫中,羅馬人為了奪取黃金,於是將聖殿的石頭一塊塊地撬開。這正應驗了耶穌的預言。直到今日,耶路撒冷聖殿只剩下西面糞廠門(垃圾場)的城牆,俗稱「哭牆」,將近二千年來,聖殿未曾再重建起來。
耶穌對聖殿被毀的預言,經過四十年後果然應驗,這可能與耶穌看到當時處境的危機有關。當時猶太極端愛國主義好戰且自不量力,假先知一直鼓吹百姓盼望上帝行神蹟就好,而律法主義的法利賽人、經學教師對社會受壓迫的底層人民沒有愛心,只有虛偽的敬虔;至於當權的祭司把聖殿當成營私牟利的地方,而百姓更沒有能力察覺事態的嚴重性。
當宗教領袖將神聖的殿堂墮落成為斂財的賊窩時,就算他蓋了四十六年,就算它多麼富麗堂皇,失去作為聖殿的目的,就跟倒塌、拆毀沒有二樣。福音書的作者描述,在耶路撒冷堂皇的聖殿裡,有一位被人忽視的「窮寡婦」,人們看到的是富有的人在奉獻,驚嘆聖殿建築的雄偉,卻對窮寡婦的苦境沒有憐憫眷顧之心,耶穌基督就對此現象說出語重心長的話:「你們看見這一切嗎?日子將到,那時候,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每一塊都要被拆下來。(路加福音21:6)
耶穌看到時代的危機,這些危機正是他傳道生涯中極力對抗的。其實基督徒也被呼召來成為基督的精兵,並學習耶穌對抗時代的腐敗,當社會墮落、缺乏覺醒時,作為基督徒是有責任的。
而真正的聖殿,則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基礎上,耶穌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翰福音2:19)耶穌所說的聖殿是指他自己的身體。(約翰福音2:21)很清楚的,所謂「聖殿」,並不是指有形的建築物,而是指耶穌本身。通過耶穌的教導,我們才能認識真理。通過耶穌,我們的祈禱才得以蒙上帝垂聽。通過耶穌的同在,聖殿才是以基督為頭的教會。我們可以將這一段經文,視為耶穌「對教會世俗化的抨擊」,並宣告「教會要建立在耶穌基督的基礎上」。

三、不要受愚弄(21:7-9)
7他們就問:「老師,幾時會發生這事呢?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會有甚麼預兆呢?」8耶穌說:「你們要當心,不要受愚弄;因為有許多人要假冒我的名來,說:『我就是基督!』又說:『時機已經成熟了!』可是不要跟從他們。9當你們聽見戰爭和叛亂的消息時,不用害怕。這些事必然會先發生;但是這並不是說歷史的終局快到了。」

門徒問說:「老師,幾時會發生這事呢?」從歷史上我們知道,耶穌預言聖殿被毀,經過四十年後果然應驗。對他們來說,很多人是看不到四十年後的事,但善、惡之戰,在每個世代都會發生,我們都要警惕。
主耶穌提到,在末世的爭戰裡,有許多人要假冒基督的名,不僅是自稱「基督」、「救世主」,甚至被稱為「人類的救星」、「世界的偉人」,也就是將人捧為「神明」一般。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受愚弄」,不要將人所塑造出來的當成「基督」或「神明」,同樣的,也不要去「造神」。
面對世界上的戰爭和叛亂,主耶穌告訴門徒不必害怕,這些事的發生不是說歷史的終局快到。這些都是末日景象之一。要緊的是,我們要清楚跟隨的只有一位救主——耶穌基督。

四、面對受迫害(21:10-19)
10耶穌接著說:「一個民族要跟另一個民族爭戰,一個國家要攻打另一個國家。11到處會有嚴重的地震、饑荒,和瘟疫,又有可怕的奇蹟異象在空中出現。12可是在這些事發生以前,你們要被逮捕並遭受迫害;人要把你們交給會堂審問,又使你們坐牢。為我的緣故,你們要被帶到君王和統治者面前。13這就是你們為福音作見證的機會了。14所以,你們要拿定主意,不必事先考慮怎樣為自己申訴;15因為我要賜給你們口才和智慧,使你們的敵人對你們所說的話無法反對辯駁。16甚至你們的父母、兄弟、親戚、朋友也要出賣你們;你們當中有些人且要被他們治死。17因我的緣故,大家要憎恨你們。18可是你們連一根頭髮也不至於失掉。19你們要堅忍才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

奉獻不限於金錢,因爲耶穌的緣故受到迫害,為福音的緣故獻上自己,也是一種奉獻。正如,初代教會的使徒、信徒遭受到迫害,歷代宣教師或信徒為福音的緣故所奉獻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耶穌提到民族之間有戰爭,對當時處境的人來說,即指猶太人和羅馬人將有一場惡戰,甚至因為基督的緣故受到迫害。不僅當時即將發生戰爭,甚至還會發生地震、饑荒,和瘟疫,這情況二千年來都一直發生在世界上,換言之,末日的景象是普世性的,而基督徒也無法獨善其身,也必受到波及。
在這一段經文裡,也預告了初代教會的情況,醫生路加加入使徒保羅的宣教團隊,在路加的眼裡特別觀察到使徒保羅在會堂受審問,在凱撒利亞坐牢二年期間,向非力斯總督、非斯都總督、亞基帕王(參考使徒行傳第2425)的面前述說自己信主的經驗,並陳明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宣佈拯救的亮光已經臨到。亞基帕保羅說:「你想用幾句話就會說服我作基督徒嗎?(使徒行傳26:28)這正呼應第十三節所說:「這就是你們為福音作見證的機會了。」甚至,使徒保羅還以羅馬公民的身份上訴到羅馬,他第一次在羅馬監獄被囚的期間寫下了《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
第十六節說:「甚至你們的父母、兄弟、親戚、朋友也要出賣你們;你們當中有些人且要被他們治死。」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初代教會,在今日的中國,中共實行有獎舉報,發動包括環衛工人、社區樓長、退休老人、收廢品人員等舉報基督徒信息,甚至鼓動三自教堂信徒舉報家庭教會信徒。中共不僅在學校教導無神論,甚至要求學生舉報有宗教信仰的父母親。這種做法彷彿1966年發生的文化大革命,當時孩童被灌輸「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我們要為中國受迫害的基督徒,及受迫害的人代禱,願上帝堅固保守。就像先知阿摩司的信息所說:「其實,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阿摩司書5:24)

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所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善用上帝給我們建堂的恩典,來落實對上帝、對人的愛
在我們教會古蹟主日學教室修復、宣教中心興建完成之後,我們可以想像,大家在讚美我們的禮拜堂非常的美,讚美主日學修復及宣教中心興建很美的時候,會讓我們想到路加福音第廿一章第五節的情景,「有人在談論聖殿,說它是怎樣用精美的石頭和還願的禮物裝飾成的。」但耶穌卻看到聖殿裡的貧窮寡婦。
舊約裡面有許多照顧貧困弱勢者的律法,要求以色列人每年除了奉獻十分之一給利未人的生活之外,每三年要另外奉獻一切的十分之一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使他們可以得到基本照顧。甚至,在安息年得時候,也應該豁免寡婦及弱勢者的債務,這律法設立的目標是「你們中間就不會有窮人(申命記15:4)。到了現代,這個工作就是專業的育幼院、老人院、各樣社會關顧之類的教會機構來進行。
但我們看到耶穌時代,貧窮寡婦並沒有得到好的照顧,甚至耶穌公開指責經學教師「吞沒了寡婦的家產(路加福音20:47)
初代教會剛成立的時候,也曾發生疏忽對寡婦照顧的事,使徒行傳記載說:「這些時候,門徒的數目日日增加;那些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和說希伯來土話的猶太人之間發生了爭執。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埋怨使徒在分配每日的生活費這事上疏忽了他們當中的寡婦。(使徒行傳6:1)但是教會很快就檢討,他們選出七位執事來辦理慈善的事務。
初代教會對於實踐耶穌的愛,對於照顧貧困、孤兒、寡婦有特別的照顧。耶穌四位弟弟之一的雅各就說:「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雅各書1:27)使徒保羅曾說:「雅各彼得約翰,這三位有名望的教會柱石,既然知道上帝把這特別的使命交給我,就跟巴拿巴和我握手;既然成為同工,我們就同意:巴拿巴跟我應該到外邦人中工作,而他們在猶太人中工作。他們只要求我們記得猶太人中窮人的需要;這件事正是我一向努力在做的。(加拉太書2:9-10)使徒們彼此共同約定要「記念窮人」(參閱加拉太書2:10,和合本),這也讓我們清楚知道從事慈善工作,一直都是教會都應當遵守的美好傳統。
教會的宣教事工需要有「雙福」的概念,就是以「福音」為導向的社會慈善「福利」工作。早期在台灣的宣教,是以醫療、教育、慈善濟貧等服務作為宣教工作的前導,使得宣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民眾。這就是「福音」結合慈善「福利」,也就是「雙福」。
今日台灣教會承接宣教師許多資產,這些基礎就同時包含「福音」與「福利」。台灣早年的社會福利工作,起初都是教會背景的社福機構開始,藉由慈善服務的社會「福利」,接觸到欠缺的人,再進一步藉由「福音」使人認識耶穌,在靈裡得到救恩與永恆的盼望。這也可說也是以實踐「大使命——福音」與「大誡命——福利」的「雙福」。
在我們教會古蹟主日學教室修復、宣教中心興建即將完成之際,我們也要想想如何善用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實踐「雙福」——「福音」與「福利」。

二、在最困難中的奉獻更顯得真誠與可貴
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出埃及記23:15, 34:20;申16:16)是「禮拜奉獻」主要的依據,聖經這樣的教導,一直延續到初代教會迄今。奉獻的神學根據:耶穌道成肉身是上帝犧牲的恩典、給人最大的禮物,所以我們沒任何理由推辭不報答。
寡婦的奉獻,不在於她擁有任何的豐富,而是將她「最後一餐」奉獻出去。安息日過後,或許他可以再次獲得會堂的供應,而「重生」,但也有可能她被遺忘,而沒有領到安息日隔日分發給寡婦的十四個小銅板。這十四個小銅板,僅夠她在七天裡,每天吃二餐的大餅麵包,使她不餓死而已。
寡婦的奉獻,為何更顯得真誠與可貴?是因為她在困難中先想到上帝,先求上帝的國與上帝的義。最困難的處境下,越能考驗我們對主的信心與真誠的奉獻。在第十至十九節的經文裡,我們看到面對受迫害的處境下,才能夠顯現信仰的堅定。
我們教會歷經困境,從禮拜堂屋頂的大整修,再到教會產權的收回,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上帝奇妙的帶領,讓不可能的變為可能,真是太奇妙了,這是我們所歷經上帝的恩典供應。今日,我們主日學教室修復及宣教中心改建的事上,也在學習完全交託給上帝,也深信上帝必帶領。
我想奉獻不是錢的問題,不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是「心」的問題。上帝不想要你的財富;他要的是你的心。正如耶穌所說:「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馬太福音6:21)這一點,使徒保羅很清楚。因此,保羅說:「你們的捐助是出於甘心樂意,而不是出於勉強。(哥林多後書9:5)奉獻金錢需要甘心樂意,是「心的問題」,甚至奉獻時間、恩賜來服事也是如此,以弗所書6:7就這樣說:「你們要甘心樂意地盡奴僕的本份,像是在服事主,不是服事人。」在新約時代裡,奉獻是「心的問題」、「全人奉獻」,大家由心而發,奉獻給教會,奉獻給社會弱勢、窮困者,甚至奉獻自己成為福音的義工。特別在困難中的奉獻更顯出我們對上帝的信心。

問題討論:
1. 舊約律法如何吩咐對孤兒寡婦的照顧?
2. 教會如何在「福音」與「福利」結合,使人經歷到上帝的愛?
3. 最困難的處境下,越能考驗我們對主的信心與真誠的奉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