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11:1-13請教導我們禱告

請教導我們禱告
路加福音11:1-13
黃春生牧師
2018.8.12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祈禱」不是基督徒的專利,每一種宗教都有祈禱、靜默、默想的儀式。
上主使海上颳起大風,狂風巨浪襲擊那條船,船幾乎被擊破。船員都非常驚慌,個個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約拿書1:4-5a)
十二世紀下葉,朝聖者效法先知以利亞,定居在迦密山(加爾默羅山)終身在隱修院祈禱。
近代,羅哲‧舒茨修士(Brother Roger Schutz)在法國泰澤(Taizé)接待難民,一起生活、一起祈禱,形成泰澤團體(Taizé Community)

一、為何要像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11:1)
路加記載耶穌在重要服事前都會祈禱,總共有七次。
《主禱文》(天主經)較完整的內容在馬太福音6:9-13
為何門徒請求耶穌教導他們祈禱,而且要「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
當時猶太人有個觀念:「我們學拉比的祈禱,就會越來越像他的樣式」。

二、主耶穌的祈禱(11:2-4)
耶穌以母語亞蘭語(Aramaic)孩子剛學說話「Abba(אָבִ)來稱呼他最親的父親。

第一個「願」: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
出埃及記3:14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我是自有永有的)」直譯:「我是即我是,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
大衛在詩歌裡對上帝的描述:詩篇18:2,和合本
耶穌七次「我是」的啟示

第二個「願」:願你在世上掌權
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馬太福音6:10)
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路加福音4:18)

三、想到別人、為了別人懇求(11:5-10)
在古代接待客旅、出外人是一件美德,「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
保羅說:「雖然我的病況使你們困擾,但是你們並沒有厭煩我,丟棄我。相反地,你們接待我,像接待上帝的天使,像接待基督耶穌。(加拉太書4:14)
看哪,以色列的保護者,他既不打盹,也不睡覺。(詩篇121:4)
為何那朋友改變了心意呢?

四、祈禱將不斷領受聖靈(11:11-13)
耶穌應許,祈禱將不斷從上帝那裡領受聖靈。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三項思考:
一、學耶穌的祈禱,是渴望越來越像他的樣式
門徒用《主禱文》祈禱,就是表明他們是屬耶穌的,也會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

二、祈禱是信心的操練,是每日領受上帝恩典的方式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第三卷廿章》「論祈禱信心的主要操練,也是我們每日領受上帝恩典的方式」。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和合本)

三、既然上帝都知道,何須祈禱?
「既然上帝都知道,何須祈禱?」
裝熟的祈禱「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喜歡在會堂裏或十字路口站著禱告,故意讓別人看見。(馬太福音6:5)假意做很長的禱告(馬太福音23:13)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室,關上門,向在隱密中的天父禱告。那位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馬太福音6:6)
跟上帝祈禱,最基本的是從誠實的心開始。

問題討論:
1.門徒請求耶穌教導如何祈禱的原因是什麼?
2.你曾有哪些祈禱的經驗?如何建立你對上帝的信心?
3.分享《主禱文》帶給你什麼樣的學習或領受?

講道篇

請教導我們禱告
路加福音11:1-13
黃春生牧師
2018.8.12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路加福音第十章記載耶穌在山上變化形象之後,帶領門徒下山,也透過幾件事在說明十字架的道路是實踐愛上帝、愛世人的新誡命。接著在第十一章進入一個重要主題「祈禱」。在實踐新的誡命的運動,真需要通過祈禱來仰望主的扶持。
「祈禱」不是基督徒的專利,每一種宗教都有祈禱、靜默、默想的儀式。「祈禱」更是人的本能,當遭遇危險、陷入困境時,人很自然地會向上帝或神明呼求、祈禱。在《約拿書》就有一則記載:「上主使海上颳起大風,狂風巨浪襲擊那條船,船幾乎被擊破。船員都非常驚慌,個個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約拿書1:4-5a)即使是平日的生活,我們也經常會祈禱啊!
「祈禱」一直是信徒重要的靈性操練,十二世紀下葉,有一群朝聖者效法先知以利亞,定居在迦密山(天主教譯為:加爾默羅山)過著隱修生活,終身在隱修院過著祈禱的生活。這樣投入一生祈禱的隱修院,迄今超過八百年上以。在台灣也有二個「加爾默羅隱修院」(Carmelite monastery, 又稱聖母聖衣隱修院),最靠近台北的是在新北市深坑區的隱修院。隱修院裡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沒有報紙,若外界有必要會客時,必須隔著欄杆對話。隱修院雖與外界隔絕,但在特殊節日也會對外開放,外來訪客可以到聖堂參加彌撒、祈禱及誦經。
在隱修院裡的修女,幾乎一生都在隱修院度過,她們從清晨即開始,誦經(吟唱聖經經文)、祈禱、彌撒、院內勞動。修女每人都要自食其力,生活中除三餐以外,還要負責院內勤務,例如種菜、做衣服、麵包、手工品、整理及修繕等等。隱修院的修女以誦經及祈禱為生活重心,更課經、晨禱、午前經、午時經、午後經、晚禱、夜禱,一天至少七次的誦經、祈禱。隱修院除了為普世教會傳遞來的代禱事項祈禱之外,也接受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代禱請求,所以,你只要把自己的代禱事項投入「祈禱意向箱」內,隱修的修女就會為此代禱。
近代,最大且跨宗派的祈禱運動要算是「泰澤祈禱」(Taizé common prayer)。創立者羅哲‧舒茨修士(Brother Roger Schutz)本身是瑞士日內瓦基督教牧師,在1940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回到母親的故鄉,法國勃艮第(Bourgogne)距離日內瓦二百公里的一個偏僻小村莊——泰澤(Taizé),在那裡他收留政治難民,尤其是當時要逃離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當地居民與他一起接待客旅、接待難民,一起生活、一起祈禱,他主張教會先要在祈禱中共融、合一,再推至全人類的修好,而逐漸形成泰澤團體(Taizé Community)
今天從全世界各地,每年有超過10萬名以上的青年祈禱者來到泰澤,一起祈禱、研讀聖經、分享信仰,並在泰澤社區中擔任義工參與服事。從上週八月八日至今天八月十二日,也有來自四十多國的二千多位青年聚集在香港參加泰澤國際青年聚會。我們教會每個月第二個禮拜三,也會採泰澤祈禱的方式聚會,歡迎兄姐來參加。雖然,我們每個主日禮拜公禱時間沒有特別為個人代禱,但是在禮拜三晚上,我們三位牧師及參加的長老都會為個人代禱,如果兄姐有需要代禱的事項也歡迎告訴牧師,在禮拜三晚上,我們會提名代禱。當然,在每主日禮拜後,在前庭雨傘下除了接待新朋友之外,牧師及同工也可以為個別的需要代禱。
既然祈禱是基督徒靈性操練、靈命成長所必需的,那麼我們就來看耶穌如何教導門徒祈禱。

一、為何要像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11:1)
1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一個門徒對他說:「主啊,請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

第一節開始提到「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在第九章時,我曾說路加福音的作者記載耶穌在重要的服事前都會祈禱,總共有七次,其他的福音書作者則沒有這樣的記載。路加告訴我們,耶穌在受洗前祈禱。耶穌名聲日益遠播時,他退到曠野祈禱。在挑選十二門徒之前也祈禱。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9:20)也祈禱。在山上變貌時,則正在祈禱中。在此,我們看到耶穌要教導門徒主禱文時,也先祈禱。最後,我們看到耶穌在被捕之前,他在客西馬尼園中也在禱告。換言之,作者路加讓我們看見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是活在祈禱的生活中。也因此基督徒要效法耶穌過著祈禱的生活。
關於《主禱文》天主教翻譯為《天主經》較完整的內容是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九至十三節,但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一節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背景或處境,就是有一位門徒請求耶穌教導他們祈禱,不僅教導他們祈禱,而且是要「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為什麼?
你不覺得奇怪嗎?耶穌的門徒都出身自猶太家庭,按理他們從小都會祈禱,為何需要耶穌另外教導他們祈禱,而且要「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因為,當時猶太拉比習慣將信仰的內涵言簡意賅地寫成祈禱文,並授與門徒,而施洗約翰的門徒也用約翰的祈禱文來祈禱,大家一聽就知道他們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因此耶穌的門徒才會來向耶穌請求:「請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當時猶太人有個觀念「我們學拉比的祈禱,就會越來越像他的樣式」,因此,耶穌的門徒來請求耶穌,若是他們用耶穌的祈禱文來祈禱時,就是表明他們是屬耶穌的,也會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這提醒我們以《主禱文》祈禱,不要變成例行公事、一成不變,而是要記得當我們以《主禱文》祈禱時,是希望我們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

二、主耶穌的祈禱(11:2-4)
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這樣禱告:父親啊: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願你在世上掌權。3賜給我們每天(「每天」或譯「明天」。)需要的飲食。4饒恕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饒恕所有得罪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 

路加福音成書的時間應該比馬太福音晚一些,否則以作者路加對文字的敏銳,他不會沒有注意到馬太福音許多重要的記載,例如詞句優美、對稱的「八福」(馬太福音5:1-12),以及完整的《主禱文》(馬太福音6:9-13)
《主禱文》的內容涵蓋基督信仰重要的核心,是探究神學、實踐信仰重要的內容,我在想要傳講《主禱文》的信息,至少需要安排十篇講道。今天,我們就初步來認識。
基督徒祈禱的對象不會是「人」、不會是「物」,祈禱的對象唯獨「上帝」,當人與上帝講話的時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態度,就是必須用「誠實的心」。基督信仰讓我們知道,上帝是看人內心的上帝。因此,若不用實實在在的心來祈禱,不但上帝不會接納,甚至在欺騙上帝。
耶穌稱呼上帝為「父親」。十誡的第三誡說:「不可濫用我的名(出埃及記20:7)因此,猶太人不直接稱呼上帝的名字,讀聖經讀到上帝的名字「יהוה, YHWH」時,就直接讀作「主」(אֲדֹנָי, Adonai, LORD)。就像我們不會直接叫父親的名字,而會以「尊稱」來稱呼。但在《主禱文》裡,耶穌稱呼上帝不是以傳統猶太人使用的「主」,而是以「父親」來稱呼,更正確來說,是以耶穌的母語亞蘭語(Aramaic)孩子剛學說話「Abba(אָבִ)來稱呼他最親的父親,這很像台語的「阿爸」的發音。耶穌教導門徒向天上的父禱告,提醒我們不再是帶罪的奴僕,而是天父上帝的兒女,這是何等尊貴的身份。
呼求阿爸父上帝之後,這段祈禱文裡,提到二個「願」:
第一個「願」: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
我們要如何尊崇天父的名為聖呢?
當摩西被上帝呼召時,他問上帝一個問題:「當我去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我到這裏來』,他們會問:『他的名字是甚麼?』那時我該怎樣回答呢?(出埃及記3:13)上帝回答摩西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從上帝回答摩西的話來看,我們知道摩西不是問上帝的名字,他的問題是:「上帝究竟是怎樣的神呢?」在古代近東文化裡,「名字」表明一個人的本質。「我是創始成終的主宰(我是自有永有的)(希伯來文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直譯就是:「我是即我是,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在語氣上是一句開放式句子,意思是說上帝是誰,你可以自己去經歷。就像大衛在詩歌裡對上帝的描述:「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詩篇18:2,和合本)
到了新約時代只有耶穌以七次「我是」來說明他的身份:我是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35),我是世上的光(約翰福音8:12),我是好牧人(約翰福音10:11),我是羊的門(約翰福音10:7),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6),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約翰福音11:25),我是真葡萄樹(約翰福音15:1)。上帝向摩西啟示「我是即我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穌直接說了七個「我是」,顯示耶穌與父上帝原為一。
當時猶太人認為「我們學拉比的祈禱,就會越來越像他的樣式」,也因此,當耶穌的門徒想要一篇耶穌的祈禱文,目的也是希望越來越像老師的樣式。「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正是在提醒門徒,越尊崇上帝的聖名,我們的生命就越受上帝吸引而改變。
第二個「願」:願你在世上掌權
我們要如何實踐「願你在世上掌權」?
簡單說起來就是馬太福音的主禱文有記載的:「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馬太福音6:10)上帝在我們個人生命上掌權,在我們的社會掌權,使不正義的社會、國家,轉型成為正義。
當我們看到世界充滿不公義的事情,法庭冤枉好人,獨裁的政權危害天賦人權等,甚至忽略對窮苦者的憐憫,忽略社會責任時,我們就有責任求「願你在世上掌權」、「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但是我們要知道祈求上帝的義,不僅在口頭上祈禱,還包括以行動去回應。使「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路加福音4:18)凡若行公義、好憐憫的事被落實在世上,就在彰顯上帝在世上掌權。
也因為上帝在世上掌權,上帝的旨意實現在地上,讓這世界的人都得到平安與照顧,「賜給我們每天需要的飲食」顯示出上帝無限的恩典,真正看見天國的景象。而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不再交惡,不再仇恨,彼此饒恕之下,看到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國度降臨世間,真正看見天國的景象。

三、想到別人、為了別人懇求(11:5-10)
5接著,耶穌告訴他的門徒:「假如你們當中有人半夜裏到朋友家去,對他說:『朋友,請借三個麵包給我;6因為有一個朋友旅行來到我家,我沒有甚麼吃的好招待他。』7假如你的朋友從裏面回答:『別打擾我,門已經關上了;我和孩子們也上了床,我不能起來拿甚麼給你。』8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們,縱使他不因那個人是他的朋友而起來拿麵包給他,也要因那個人一再地懇求而起來,把他所需要的給他。9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得到;尋找,就找到;敲門,就給你們開門。10因為那祈求的,就得到;尋找的,就找到;敲門的,門就開了。

主耶穌在教導門徒祈禱後,接著講了一個關於祈禱應用的比喻。有一個朋友,在很不恰當的時候,半夜去叩人家的門。他這樣作,有一個理由:就是為了接待客旅。我們之前說過,在古代接待客旅、出外人是一件美德,「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使徒保羅寫信給加拉太教會,感謝他們接待他,保羅說:「雖然我的病況使你們困擾,但是你們並沒有厭煩我,丟棄我。相反地,你們接待我,像接待上帝的天使,像接待基督耶穌。(加拉太書4:14)
對一般人來說,縱使是不對的時間,但是他不斷地懇求,最後朋友還是會起來,把他所需要的給他。更何況是我們的天父上帝呢?詩篇說:「看哪,以色列的保護者,他既不打盹,也不睡覺。(詩篇121:4)
上帝是不打盹的。有人說,我已經敲了許久的門,上帝都沒有回答。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最好想一想,我們是否像這位人一樣,不為自己求,而是為了別人的需要懇求。
為何那朋友改變了心意呢?注意第八節所說,「不因那個人是他的朋友而起來」而是,這個人不是為自己求,而是想到別人、為了別人的需要懇求。換言之,他的祈禱蒙應許,是因為他對客旅、對別人的愛,加上他把別人的需要當自己的需要來懇求。對於想到別人、為了別人懇求與祈禱,耶穌說:「那祈求的,就得到;尋找的,就找到;敲門的,門就開了。

四、祈禱將不斷領受聖靈(11:11-13)
11你們當中作父親的,有誰在兒子要魚的時候,拿蛇給他?12要雞蛋的時候,拿蠍子給他呢?13你們雖然邪惡還曉得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那麼,你們的天父豈不更要把聖靈賜給向他祈求的人嗎?」

接著在第十一至十三節裡,耶穌說一個比較的比喻。「你們雖然邪惡還曉得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那麼,你們的天父豈不更要把聖靈賜給向他祈求的人嗎?」耶穌對祈禱的教導,就在這個應許上結束;耶穌應許,祈禱將不斷從上帝那裡領受聖靈。受洗領受聖靈是一個開始,透過持續的祈禱生活,我們也將不斷領受聖靈。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三項思考:
一、學耶穌的祈禱,是渴望越來越像他的樣式
門徒是帶著渴望來到耶穌面前說:「主啊,請教導我們禱告」,他們與當時做拉比門徒的人有同樣的期待,「我們學拉比的祈禱,就會越來越像他的樣式」,因此,耶穌的門徒來請求耶穌,若是他們用耶穌的祈禱文來祈禱時,就是表明他們是屬耶穌的,也會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
但是我們在背誦《主禱文》祈禱時,很容易變成例行公事、一成不變,我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很自然就會以台語的《主禱文》祈禱。二OO四、二O一一年,我二度受邀請到新加坡七、八間教會巡迴講道時,其中有幾間教會的講道是講「福建話」,福建話與台語幾乎都一樣,只有少部分的聲調與變音有差異。他們很喜歡聽我用台語的《主禱文》祈禱,因為他們是以「和合本」直接唸成台語的,而我是唸巴克禮牧師翻譯的台語《主禱文》,因為有差異,他們就格外的仔細聽。
我唸得很順,但很像例行公事、一成不變,自己反而沒有仔細想祈禱文的內容,而他們好像第一次聽到,且會很仔細地聽。當他們以台語唸和合本《主禱文》的時候,換成我不會背,而必須仔細聽他們一句一句的內容。同樣地,如果今天請你用華語的《主禱文》祈禱,你會唸得很不順,若又換成現代中文譯本的《主禱文》祈禱,我們都不會默背,必須看著文字才能完整讀完。
這件事提醒我,《主禱文》不是要背出來就好,而是要發自內心仔細想,從內心祈禱出來的。當我們一群人祈禱說「我們(阮)」在天上的父,卻在敵視、看輕他人,我們就無法說「我們(阮)」。如果我們說,「饒恕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饒恕所有得罪我們的人。」但卻還在憎恨裡,我們的祈禱就是「口是心非」。盼望我們也要像當時門徒,渴望以《主禱文》祈禱,是希望我們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

二、祈禱是信心的操練,是每日領受上帝恩典的方式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在《基督教要義》第三卷廿章》,有專門一章〈論祈禱〉,標題這樣寫:「論祈禱信心的主要操練,也是我們每日領受上帝恩典的方式」。針對祈禱的目的,加爾文指出一個相當獨特的觀點,就是祈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上帝,而是為了我們﹔也就是說,祈禱並不是希望改變上帝的心意,乃是要提高我們的信心,對準、朝向上帝的心意。就像耶穌告訴我們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和合本)
《主禱文》前二個願,「願人都尊崇你的聖名」、「願你在世上掌權」正是在呼應耶穌的教導「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祈禱是我了提高我們對主的信心,是為了使我們的心思意念對準上帝的心思。既然上帝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9)因此,我們祈禱就是要朝向上帝的意念。

三、既然上帝都知道,何須祈禱?
有人曾問我:「既然上帝都知道,何須祈禱?」,他主張既然上帝都知,那麼就無須祈禱。真的是這樣嗎?
打個比方,如果你請朋友吃飯,他很滿意且吃飽,而你也付錢了,然後有人問你的朋友說:「吃飽了嗎?」如果是沒關係的陌生人問這句話,根本不用回答,因為這跟那位陌生人完全無關。但是,如果是你問這句話,就不一樣了,因為你可能在向朋友表達一種關心。「既然上帝都知道,何須祈禱?」同樣的「既然已經知道吃飽了,何須再問『吃飽了嗎?』」,那麼你就知道,問「吃飽了嗎?」,是因為你們彼此有關係。同樣地,祈禱也是表達你跟上帝彼此有關係,也在表示你渴望經營與上帝的關係。
有人可以跟上帝祈禱很長、很久,這就代表他與上帝的關係很好嗎?有人用方言祈禱,就代表他跟上帝很熟嗎?這也不一定,你有沒有聽過「裝熟」這句話,就是指「交際應酬」的場面話,有人會跟上帝「裝熟」祈禱落落長,也有人會裝方言祈禱,耶穌就曾教導門徒說:「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喜歡在會堂裏或十字路口站著禱告,故意讓別人看見。(馬太福音6:5)甚至,耶穌就明白指責法利賽人「假意做很長的禱告(參考馬太福音23:13)
祈禱是屬於你個人跟上帝的私密空間。因此,耶穌告訴我們:「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室,關上門,向在隱密中的天父禱告。那位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馬太福音6:6)
跟上帝祈禱,最基本的是從誠實的心開始,沒有誠實的心,所有的祈禱都將成為毫無意義。你跟上帝的關係如何,千萬「不要假裝」,不要因為要向人展示你跟上帝很熟,就去「裝熟」。祈禱是信心的操練,你跟上帝關係到哪裡,話就說到哪裡,祈禱的深度就到哪裡。祈禱不是作文比賽、不是演講比賽、不是用美麗的詞句,或是呼天搶地、慷慨激昂的語氣堆砌起來就算了。這或許會感動聽的人,卻不一定會感動上帝的心。因為上帝很清楚知道,向他祈禱的人是安著甚麼心。

問題討論:
1.門徒請求耶穌教導如何祈禱的原因是什麼?
2.你曾有哪些祈禱的經驗?如何建立你對上帝的信心?
3.分享《主禱文》帶給你什麼樣的學習或領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