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9:1-9, 57-62甘心樂意跟隨主

甘心樂意跟隨主
2018.6.24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路加福音9:1-9, 57-62 

第九章頭尾二段經文,都與耶穌呼召及差遣門徒有關。

一、派遣十二使徒(9:1-2)
馬可福音記載,門徒是「用油塗抹許多病人,治好了他們的疾病。 (馬可福音6:13)
門徒服事是領受耶穌所賜權柄來開始的。
耶穌給予門徒權柄的目的:「傳揚上帝國的信息」。

今天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神蹟仍不斷發生。

馬太福音提供的背景說明:「當他看見一群群的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於是,他對門徒說:『要收成的很多,但是收割的工人太少。你們要祈求農場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他的農作物。』(馬太福音9:36-38)
路加福音看重靈性、身體得醫治。

二、接待客旅、門徒(9:3-6)
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8:3)
保羅獲得腓立比教會的資助(參考腓立比書1:54:15)
若人願意因耶穌的名字接待門徒就是願意接待耶穌。

「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切斷關係。
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

所多瑪、蛾摩拉的罪:不接待外來者。
那不歡迎你們、不聽你們話的家或城,你們就離開那裏,把腳上的塵土跺掉。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蛾摩拉所遭受的懲罰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輕呢!(馬太福音10:14-15)

耶穌第二次派遣門徒出去時,卻是都要帶(路加福音22:35-36)

三、耶穌是誰?(9:7-9)
1.是以利亞:瑪拉基書提到先知以利亞會再回來。
2.是先知:申命記18:18
3.是約翰:希律王殺了無辜的義人。

四、另外三組人(9:57-62)
1.被耶穌拒絕(9:57-58)
馬太福音8:19說此人是「經學教師」。
2.耶穌被拒絕(9:59-60)
耶穌為何不近人情,還說「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請耶穌稍等一下(9:61-62)
猶太俗語「手扶著耕犁而不斷向後看

一、學習門徒甘心的服事
「門徒就出門,走遍各村鎮傳福音,到處治病。」
他們領受耶穌的吩咐就出門,且走遍各村鎮傳福音。

二、樂於接待門徒、接待出外人
對於不接待門徒或客旅的人,門徒要「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

在福音的工作上,教會要樂於接待門徒、接待出外人。
教會要成為一個敞開的教會。

問題討論:
1.接待異鄉人、客旅一項很重要的信仰美德,在我們周遭有哪些人是「異鄉人」呢?
2.教會裡有哪些人甘心樂意地跟隨主,是你學習的榜樣?
3.9:57-62這三組人中,他們為何無法參與福音的工作?

講道篇

甘心樂意跟隨主
2018.6.24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路加福音9:1-9, 57-62 
今天我們看了第九章頭尾二段經文,主要是這二段經文都與耶穌呼召及差遣門徒有關。而在第九章的中間,則是透過五餅二魚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供應者,接著記載耶穌帶領門徒登山,在山上耶穌變貌充滿榮光,門徒彷彿經歷到天堂的榮耀,門徒希望就在此處住下來,但耶穌則是帶領門徒下山,繼續面對山下、世界的黑暗權勢。下山之後,需要更多的宣教人手,於是在第五十七至六十二節,耶穌繼續招募門徒,但似乎招募門徒並不是很順利。到了第十章,路加這樣記載:「過了些時候,主另外揀選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出去,每組兩個人,先到他所要訪問的每一個市鎮。(路加福音10:1)看起來,後來還是順利招募到門徒。
首先我們來看第九章第一至六節,耶穌召集十二使徒,賜他們權柄,然後派遣他們出去傳揚上帝國信息的故事。

一、派遣十二使徒(9:1-2)
1耶穌召集了十二使徒,賜給他們趕鬼和醫治疾病的權柄,2然後派遣他們出去傳揚上帝國的信息,並且醫治病人。 

這段經文同時也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五至十五節,以及馬可福音第六章第七至十三節。記載上各有特別的地方,例如馬可福音的記載,門徒是「用油塗抹許多病人,治好了他們的疾病。(馬可福音6:13)當時的油分很多種,有食用的油,有當成香水用途的香油,還有當成藥物的藥油,馬可福音就讓我們知道門徒是「用油塗抹許多病人」,以現在的處境來說,就是透過醫療來醫治病人。如果,我們忽略古代的處境及語境,很容易按字面意思誤解聖經的經文,以為生病不用看醫師,拿個油抹一抹就好,如此一來往往就容易延誤病情。
根據路加福音第六章十三節的記載,耶穌當時已經有許多跟隨的門徒,他從眾門徒中揀選十二人,稱他們為「使徒」。舊約中「十二」這個數字代表上帝選民的「十二支派」,耶穌設立十二使徒象徵「新的」十二支派,象徵新時代的開始。
這新的開始,是領受耶穌所賜權柄來開始的,什麼樣的權柄?耶穌「賜給他們趕鬼和醫治疾病的權柄」。在第八章時,我們看到耶穌在格拉森趕出一群外國鬼,耶穌透過「對話」(Havruta, 哈柏露塔)進行靈性的醫治,使被鬼附的人得到醫治,恢復人的心智與人格(參考路加福音8:26-39)。接著,耶穌醫治血崩十二年的女人,並使得葉魯十二歲的獨生女從死裡復活(參考路加福音8:40-56)。如今,耶穌要賜給門徒趕鬼和醫治疾病的權柄,一方面是靈性得醫治,另一方面是肉體得醫治。給予門徒這些能力有個目的,就是為了「傳揚上帝國的信息」。
基督徒要很清楚「權柄」是耶穌基督所賜的,目的是要傳揚上帝國的信息。上週四(6/21)吟洋牧師、純慧長老、守珍長老我們一起到陳智泓老師(台大物理系教授)的家舉行聖別禮拜,將他的阿嬤所遺留下來的偶像、神祖牌位拿走。智泓老師跟我們做了一個見證,他的岳父張衍爐醫師罹患一種惡性血癌,台大醫師也束手無策,大家只好將此事放在代禱中,懇求上帝醫治與帶領。後來,他的岳父又得到另一型的血癌,這一型的血癌卻自行消滅原來惡性血癌,而新罹患的血癌,是有藥醫治的,結果就完全的得到醫治。台大醫師告知這簡直是個奇蹟,是全世界首例,正計畫將此案例發表出來。我徵得智泓老師的同意,他也希望此事能夠更加激勵我們對主耶穌的信。
今天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神蹟仍不斷發生,壢新醫院血液腫瘤科歐偉仁醫師年輕時在三軍總醫院服務,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六日下午他的太太許雅如騎機車出了車禍,被一部車速甚快的貨櫃車撞倒,腦部大量出血被送到敏盛醫院。主治醫師表示語言中樞與理解中樞被撞爛,已經把它切除。但是靠著教會弟兄姊妹代禱給他們信心與力量,歐偉仁醫師決定撤銷對肇事司機的告訴。也很奇妙的,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太太神經竟然再生,且完全恢復。
馬太福音對於耶穌派遣門徒出去傳揚上帝國的好消息,給了我們一個背景說明:「當他看見一群群的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於是,他對門徒說:『要收成的很多,但是收割的工人太少。你們要祈求農場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他的農作物。』(馬太福音9:36-38)馬太認為耶穌基督感到時間迫切,孤苦無助的人又如此的多,自己無法兼顧所有人的需要,因此耶穌呼召門徒走出去。
路加本身是位醫生,他似乎看重靈性、身體得醫治,在這短短兩節經文裡,就連續二次提及「醫治」,並清楚指出派遣門徒出去的使命是「傳上帝國的福音」和「醫治病人」。此外,我們必須很清楚的,無論是趕鬼、醫治的能力都不是門徒本身具備有這些能力,而是耶穌基督所賦予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要傳上帝國的福音,而不是要拿來誇耀某個人有什麼特殊能力,更不是用來販售的。前幾天我收到一個訊息,在中國有人在販賣「方言醫治播放器」,宣稱某位牧師的方言祈禱可以治病,沒病的還可以強身健體,這樣將福音當作販賣的商品實在很偏離基督信仰。

二、接待客旅、門徒(9:3-6)
3他對門徒說:「你們在路上的時候,甚麼東西都不用帶:不帶手杖,不帶旅行袋,不帶食物或錢,也不需要有兩件內衣。4無論到甚麼地方,哪一家願意接待你們,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開那地方。5遇到不接待你們的人,你們在離開那市鎮的時候,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6門徒就出門,走遍各村鎮傳福音,到處治病。

耶穌本身走遍各鄉鎮傳福音,就是有很多人奉獻、供給他及門徒的生活。在路加福音第八章第三節我們也讀到好些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這讓我們知道,若沒有這群默默付出的婦女,若沒有他們為福音奉獻金錢,耶穌與門徒傳福音的工作必定更加艱辛。保羅在歐洲傳福音時,也是獲得腓立比教會在經濟上的資助(參考腓立比書1:54:15),使他更無後顧之憂,前往哥林多、雅典、羅馬傳福音。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在路上的時候,甚麼東西都不用帶:不帶手杖,不帶旅行袋,不帶食物或錢,也不需要有兩件內衣。無論到甚麼地方,哪一家願意接待你們,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開那地方。遇到不接待你們的人,你們在離開那市鎮的時候,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路加福音9:3-5)因為耶穌的名聲遠播,若人願意因耶穌的名字接待門徒就是願意接待耶穌,他們就有份於耶穌基督的救恩。
對於不接待門徒、客旅或出外人的人,門徒要「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這種是猶太人表達與他人切斷關係的方式。當時,猶太人若經過外邦人區域,進入猶太人地區時,他們習慣把腳上的塵土跺掉、拍掉,為的是不將外邦人的塵土帶進自己的村子或屋內。在此,用來表明拒絕耶穌之名者,如同「棄絕上帝的救恩」。
古代接待外出的客旅是一項很重要的美德,希伯來書就記下一則猶太人的傳統觀念:「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所多瑪、蛾摩拉的罪就是他們不接待外來者,因此,在馬太福音這樣記載:「那不歡迎你們、不聽你們話的家或城,你們就離開那裏,把腳上的塵土跺掉。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蛾摩拉所遭受的懲罰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輕呢!(馬太福音10:14-15)
這一段經文記載耶穌第一次派遣門徒時,叫他們什麼都不用帶。但是在路加福音第廿二章第卅五至卅六節,記載耶穌第二次派遣門徒出去時,卻是都要帶,甚至要去買一把刀:
耶穌又對他們說:「從前我差遣你們出去,叫你們不帶錢包,不帶旅行袋或鞋子,你們缺少了甚麼沒有?」他們回答:「沒有。」耶穌說:「但現在那有錢包或旅行袋的,要帶著;沒有刀的,要賣掉衣服去買一把。」(路加福音22:35-36)
因為後來耶穌被構陷、被捉,進入受難、釘十字架的階段。因此,耶穌要門徒隨時要有被逼迫、被捉拿的心裡準備。

三、耶穌是誰?(9:7-9)
7加利利的希律王聽見所發生的一切事,心裏非常困惑,因為有人說:「施洗者約翰復活了。」8也有人說是以利亞顯現了;又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復活了。9希律說:「我已經砍了約翰的頭,可是這個人又是誰呢?我竟聽到這許多關於他的事。」於是他一直想見耶穌。 
第六節說「門徒就出門,走遍各村鎮傳福音,到處治病。」看來成效很好,就連加利利的希律王也聽聞到耶穌。這位希律王叫做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是大希律王的兒子,就是他囚禁和處死施洗約翰(參考馬可福音6:14-28)。另外他曾與耶穌有過一次短暫的會面,就是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在審問耶穌時,曾將耶穌押解到希律.安提帕那裏受審問(參考路加福音23:7)
耶穌是誰?有人說他是以利亞,因為猶太人認為先知以利亞被提、沒有死,而舊約最後一卷書瑪拉基書提到先知以利亞會再回來。又有人說耶穌是先知,是申命記第十八章第十八節所預言將要來的那位先知,即彌賽亞——將要來臨的君王、先知及祭司。有人說他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希律王聽見這事,就心裡極為不安。因為他把施洗約翰殺死,他明白自己殺了無辜的義人。
二千年來,耶穌歷代的信徒,就是在見證耶穌基督是主,世上帝國的福音。求主幫助我們,再次確認耶穌是誰:他不但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是上帝的獨生子,更是我們唯一的救主。

四、另外三組人(9:57-62)
57在他們的旅途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到哪裏去,我都要跟從你。」58耶穌告訴他:「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59他對另一個人說:「來跟從我。」 可是那個人說:「主啊,請讓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60耶穌說:「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傳上帝國的福音。」61又有一個人說:「主啊,我要跟從你,但是請讓我先回去向家人告別吧。」62耶穌對他說:「手扶著耕犁而不斷向後看的人對上帝國是沒有用處的!」
接著我們來看第五十七至六十二節,耶穌又另外呼召門徒的故事。除了十二使徒之外,耶穌也繼續呼召人成為門徒,但不是每次呼召都很順利,耶穌也會遇到被婉拒的情況。在第五十七至六十二節就記載三種不同心志的人。作者路加將此三種人彙整在一起,讓我們來看這三種人:
1.被耶穌拒絕(9:57-58)
這個人主動對耶穌說:「你無論到哪裏去,我都要跟從你。」但是耶穌告訴他:「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
一個人要加入宣教的行列,為何被耶穌拒絕?從字面上來看,被拒絕的原因好像是這個人無法吃苦。但參考同樣記載此事的馬太福音第八章十九節就會發現耶穌拒絕此人,不是因為這個人無法吃苦,而是這個人是一位「經學教師」。因為在福音書中,我們常常看到經學教師常與法利賽派、祭司長聯合起來反對耶穌基督的教導與改革。如果這位經學教師要來跟隨耶穌,他很可能會遭遇到同伴們的排擠或攻擊。耶穌這樣說,是要把重話說在前頭,跟隨耶穌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就追隨。更何況耶穌也曾在路上提醒他的跟隨者,他往耶路撒冷將會受難、被殺(9:21-22, 44-45)
2.耶穌被拒絕(9:59-60)
第二位是耶穌看了很滿意的人,耶穌主動呼召他說:「來跟從我」,但這個人跟耶穌說:「主啊,請讓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卻回答說:「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傳上帝國的福音。」光從字面來看,我們可能會誤解耶穌為何不近人情,還說「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從當時的處境知道,猶太人有「撿骨」的風俗。這個風俗可以從以色列的族長雅各看到,雅各在死之前吩咐他的兒子約瑟說:「我死後,你要把我帶出埃及,葬在我祖先埋葬的地方。(創世記47:30)當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歸回時,也把他們親人的遺骸「撿骨」帶回以色列地重新埋葬,後來「撿骨重葬」就成為當時的一種風俗。在早期台灣也有「落葉歸根」的風俗,希望死後葬於故鄉唐山;現在台灣撿骨的主因是公墓採取輪葬而需要撿骨。所以,「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已經埋在那裡就好了,不需要撿骨重葬。」也在說明,每件事都有它關鍵的時刻,一旦錯過,就會失去機會。特別是耶穌只有三年半的宣教時間,無法錯過這樣的時刻。
3.請耶穌稍等一下(9:61-62)
第三個人向耶穌說:「請讓我先回去向家人告別吧」這句話是說他要先回家把家裡的事情處理妥當後, 時間許可才來跟隨耶穌。「手扶著耕犁而不斷向後看」這句話是猶太人的俗語,意即形容一個人在做事上前顧後盼,沒有專心一意,很難達到目的。
從今天這二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四組人。第一組人就是第一至九節所描述順從耶穌的呼召甘心樂意的服事者,另外三組人就是我們的借鏡。我們要從這二段經文來反省我們的信仰態度。

一、學習門徒甘心的服事
第一組人是第一至九節所節所描述甘心樂意的服事者。第六節說,這一組「門徒就出門,走遍各村鎮傳福音,到處治病。」他們領受耶穌的吩咐就出門,且走遍各村鎮傳福音。
在二千年前,消息的傳播,大多是口耳相傳,那時沒有報紙,書信只能寫在羊皮卷或蒲草紙上,但書寫的代價都很高。若是要引起注意可能就要像在中部宣教的梅鑒霧牧師(Rev. Campbell Moody, 1865-1940)一樣,他有個外號「敲鑼、噴鼓吹的街頭佈道家」,他在1895年來到台灣,隔年與蘭大衛醫師在彰化開始傳福音與醫療工作。
一百多年前彰化的廟宇鼎盛,要在彰化傳福音是很困難的事,他要去找人傳福音,大家看到這個外國人都閃避他。但是,梅鑒霧牧師發現彰化人在街市叫賣時,都喜歡敲鑼、噴鼓吹(喇叭)來吸引人潮。於是,梅鑒霧牧師就學起來,先敲鑼、噴鼓吹,然後大聲用台語喊:「上帝拍見子(phek-kìⁿ kiáⁿ, 遺失兒子)」。這個方法果然有效,很多人就好奇圍觀,到底上帝如何遺失兒子。他用這種方法,在街市、廟口佈道,走遍當時的台中州,就是台中縣市、南投、彰化,他走過九百多個村莊,他設立的教會超過二十間。
而蘭大衛醫師(Dr. David Landsborough, 1870-1957)則是行醫幫助許多貧困的人,當時彰化就流傳一句話:「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曾委請畫家李石樵繪製蘭大衛割下妻子連瑪玉大腿皮膚移植到受助貧童的故事,並將這幅圖掛在高雄醫學大學走廊;杜聰明曾說:「高醫學生時常在走廊走過來走過去,不知不覺中受感化,將來一定個個學生都做學德兼備好醫生,來為病人服務。」
今天的宣教已經很不一樣了,但是甘心服事的心是一樣的,盡我們所能做的來分享福音。我們可以在我們的工作、專業領域上甘心樂意的服事,這都是很好的見證。甚至參與對弱勢者的關懷,良信長老在出國之前,就將一筆奉獻給我,要轉交給一位住院的弱小弟兄,這筆奉獻是聖經學校《馬太福音》上課兄姐的自由奉獻,這一小筆奉獻對這需要幫助的弟兄來說,更是感受到基督裡的愛。

二、樂於接待門徒、接待出外人
第五十七至六十二節,另外三組人是我們的借鏡。但有一個情況更是我們需要加以省思的,就是對於不接待門徒或客旅的人,門徒要「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因為他們拒絕接待門徒、拒絕接待客旅、拒絕接待出外人或無家可歸者。
所多瑪、蛾摩拉的罪就是他們不接待外來者,因此,耶穌才說:「那不歡迎你們、不聽你們話的家或城,你們就離開那裏,把腳上的塵土跺掉。我實在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蛾摩拉所遭受的懲罰比那地方所受的要輕呢!(馬太福音10:14-15)
五月廿九日有一位受逼迫的中國基督徒黃燕,逃離中國到泰國,在那裡取得聯合國難民證,在中國施壓下還是被迫搭上從曼谷飛北京的班機遣返,這班華航飛機在桃園機場轉機,她趁著這個機會聯絡到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的理事長楊憲宏弟兄,他本身是彰化永福長老教會出身,他知道黃燕在中國受逼迫的事,因此他聯絡外交部、陸委會出門搭救讓她入境台灣,很快的總會也安排讓黃燕住在一間教會的招待所,那間教會也熱情的協助她,讓她感受到基督裡面的愛。不僅提供她住宿,也供應她這三個月來的所需。
這段期間總會也請我協助安排黃燕在馬偕紀念醫院的人道醫療,我與施壽全院長聯繫,他也積極協助指派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專案協助,盡我們基督教醫院應該做的事。在這幾天裡,我們也陸續協助她接觸幾個國家在台北的辦事處,希望取得政治庇護,也請大家在祈禱中紀念。
希伯來書說:「要接待異鄉人到你們家裏。曾經有人這樣做,竟在無意中接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在福音的工作上,耶穌走遍各鄉鎮被人接待在家裡,門徒也被接待在家裡,甚至使徒保羅四次的宣教之旅,也得到許多人的接待,才使得福音廣傳。馬偕牧師來台灣,也是受到許多台灣人敞開接納,才使得福音在北部臺灣扎根,特別是五股的陳塔嫂,甚至還將她的養女張蔥嫁給馬偕牧師,馬偕牧師後來將她的名字改為「張聰明」。
教會需要學習這樣的態度,樂於接待門徒、接待出外人,特別是為了福音的需要,成為一個敞開的教會。一個有見證的教會是懂得敞開的教會,是願意接納人、庇護人的教會。

問題討論:
1.接待異鄉人、客旅一項很重要的信仰美德,在我們周遭有哪些人是「異鄉人」呢?
2.教會裡有哪些人甘心樂意地跟隨主,是你學習的榜樣?
3.9:57-62這三組人中,他們為何無法參與福音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