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萬民所預備的拯救者
路加福音2:21-52 (2018.2.1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耶穌降生在一個受外來政權統治的地方。
●公元前四年羅馬皇帝展開戶口普查。
一、取名「耶穌」(2:21)
●為何作者特別再一次強調,「耶穌」名字是天使所啟示的?
二、依照主的法律(2:22-24)
●什麼是滿了潔淨的日子?(利未記12:4)
●在第廿三、廿四節重複強調「依照主的法律」。
●上主對摩西說:「你們要把長子奉獻給我,因為以色列人的長子和牲畜的頭胎都屬於我。」(出埃及記13:1-2)
●貧窮家庭所獻的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
三、《西面頌》(2:25-35)
●四首詩歌頌讚耶穌的降生,都是引用自舊約的經文。
1.馬利亞的《尊主頌》(Magnificat, 1:46-55)
2.撒迦利亞的《以色列頌》(Benedictus或稱為「頌讚詩」, 1:68-79)
3.天使的《榮耀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 2:14)
4.西面的《西面頌》(Nunc Dimittis, 2:29-32)。
●聖殿拉比的祝福,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路加福音18:16)
◎西面最後向馬利亞說了二項預言:
(1)人們面對基督的態度(2:34)
●「那不跟我同道的,就是反對我的;不跟我一起收聚的,便是拆散的。」(馬太福音12:30)
(2)馬利亞目睹耶穌的受難(2:35)
●馬利亞的憂傷正像利劍刺透她的心。(參考約翰福音19:25)。
四、安娜的宣告(2:36-38)
●說明女人和男人都盼望上帝的拯救。而耶穌正是上帝為萬民所預備的拯救者。
五、孩童耶穌的成長(2:39-52)
●41「耶穌的父母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
●成人禮“Bar Mitzvah”,誡命之子
●帶上小圓帽(kippah):學習謙卑、實踐謙卑。
●到耶路撒冷守節期,是從逾越節到收割節(七七節,五旬節)
這段經文有許多重要的經文和教訓,值得我們深入認識,但今天我們要來思考「耶穌基督的童年教育」這一個問題:
●四項基督教教育的重點:健康(Health)、才能(Ability)、信仰(Belief)、人格特質(Character)
問題討論:
1.作者路加透過哪些詩歌來表明耶穌的救贖應驗舊約的應許?
2.耶穌降生的家庭環境如何?
3.路加福音2:52提到哪四項基督教教育的重點,對你有何提醒?
3.路加福音2:52提到哪四項基督教教育的重點,對你有何提醒?
為萬民所預備的拯救者
路加福音2:21-52 (2018.2.11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2/6深夜花蓮發生大地震,造成四棟樓倒塌,十七人罹難。在第一時間,總會在花蓮港教會設立救災中心,從各地號召許多水電師傅進到花蓮協助修復,當地教會婦女也協助煮飯給救災人員及災民,教會也進到收容中心進行哀傷輔導。今天(2/11)下午三點東部及原住民等四個中會在花蓮港教會舉行平安禮拜,也請兄姐為受災者代禱。
在路加福音第一章中,作者用很長的篇幅向我們介紹撒迦利亞和伊莉莎白夫婦是遵守上帝一切誡命和禮儀的敬虔人,因此上帝垂聽他們的祈禱。甚至,上帝要他們將小孩取名為「約翰」,用此名向世人宣告「上帝是憐憫的上帝」,並且通過約翰來預備耶穌救贖世人的道路。
在第二章,作者路加非常強調時代處境,所以一開始他就交代當時的羅馬皇帝是奧古斯督,以及居里扭任敘利亞總督,然後才開始寫耶穌基督的降生。作者對時代處境的考究使我們知道,耶穌是出生在一個受外來政權統治的地方,經濟受到壓榨、侵略的時代,這也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人民生活疾苦的時代。
作者路加告訴我們羅馬皇帝展開全國性的戶口普查,對照其他歷史文獻來看,這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四年,換言之,耶穌出生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四年。就在此時,約瑟和馬利亞就必須回故鄉伯利恆報戶口。羅馬皇帝為何要展開戶口普查,其目的是為了要有效控制各地的殖民地,並且要收取「人頭稅」,也就是在此種被統治下的困境中,耶穌卑微的降生。
為了報戶口,他們必須從北部加利利的拿撒勒到南部耶路撒冷南方的伯利恆,距離大約是有112.6公里。騎驢和走路大概要好幾天的時間,一路上非常熱和乾燥,又是一座接一座的山,並且要吃三餐也非常不便,不像現在到處是便利商店隨時都可買,所以,他們要帶許多食物,且這樣大規模的戶口普查也有好幾十萬人需要回故鄉,路上真是很熱鬧。
一、取名「耶穌」(2:21)
21 八天後,嬰兒行割禮的日子到了,就為他取名叫耶穌;這名字是他未成胎以前天使替他取的。
在第廿一節,我們看到約瑟和馬利亞給小孩取名叫耶穌,這是還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為何作者特別再一次強調,「耶穌」名字是天使所啟示的?
在第一章時,我有說明,取名在猶太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取名代表對那個人或物有管理的權柄。例如,你的狗要取什麼名字,你可以自己取,代表你對牠是有權柄的。上帝創造亞當之後,吩咐他做一件事,就是取名,創世記這樣記載:「於是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了各種動物和各類飛鳥,把牠們帶到那人面前,讓他命名;他就給所有的動物取名。」(創世記2:19)
亞當為動物、飛鳥取名,也代表亞當具有管理的權柄。今天,耶穌的名字不是由約瑟、馬利亞取名,而是由上帝啟示的。「耶穌」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就是「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其實,這個名字在當時是很普遍的,可說是「菜市仔名」,就連彼拉多在審判耶穌的時候,他問眾人說:「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哪一個呢?[耶穌]巴拉巴呢?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馬太福音27:17)我以前有個同學,她說她曾在士林夜市逛街買東西,後面忽然有人喊「淑惠」,結果包括她就有二、三人回頭看,她們的名字都叫淑惠,就像我的名字春生,也是「菜市仔名」。「耶穌」這名字雖然是平凡的「菜市仔名」,但卻是由上帝所啟示的,表明上帝親自介入實行拯救,正如「耶穌」名字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拯救」或是「上帝是拯救者」。
二、依照主的法律(2:22-24)
22 按照摩西法律的規定,潔淨的日期滿了以後,約瑟和馬利亞帶小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奉獻給主。23 這是依照主的法律所寫:「頭胎的男孩都要奉獻給主。」24 他們也要依照主的法律所規定的,獻上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作祭品。
第廿二節說「潔淨的日期滿了」。什麼是滿了潔淨的日子?根據利未記第十二章第四節的記載,當時婦女生產後需要在家休息卅三天,類似今日做月子。但重點在於排除「惡露」,也就是產後子宮收縮恢復的過程,子宮內的表皮細胞、血塊、黏液等慢慢的剝落乾淨。
潔淨之後他們又照律法帶孩子上耶路撒冷獻祭,獻祭主要的原因是要表明對上主律法的遵守。在第廿三、廿四節重複說「依照主的法律」,都在強調遵行上帝話語的重要性。
當時法律所規定「頭胎的男孩都要奉獻給主」。最早記載要將長子獻給上帝是在出埃及記第十三章第一至二節:上主對摩西說:「你們要把長子奉獻給我,因為以色列人的長子和牲畜的頭胎都屬於我。」
這個背景是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主殺了所有埃及人的頭胎,上自國王的長子─就是將來要繼承王位的太子,下至地牢裏囚犯的長子;連一切牲畜的頭胎也都殺了。」(出埃及記12:29)但對以色列人的要求是將頭胎的男孩和頭胎的畜牲獻給上主,目的是為了「代贖」。
作者路加通過這些的記載,所要表達的是,奉獻耶穌預表「代贖」奉獻給主,成全律法的要求。另外,也讓我們知道約瑟和馬利亞是遵行主的法律的敬虔人。
在第廿四節裡,我們看到約瑟和馬利亞所獻的祭物是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可見這一對夫妻是很貧窮的人,因為當時一般人都會獻羊羔,可見約瑟夫婦生活一定很清寒,耶穌就是降生在這種經濟條件很差的家庭。
三、《西面頌》(2:25-35)
25 當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他是敬畏上帝的義人,一向盼望以色列得到拯救。聖靈與他同在;26 他得到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在離世以前會看見主所應許的基督。27 由於聖靈的感動,他來到聖殿。這時候,耶穌的父母剛抱著孩子耶穌進來,要履行法律所規定的事。
28 西面把孩子抱在懷裏,頌讚上帝說:
29 主啊,你已實現了你的應許;
如今可讓你的僕人平安歸去。
30 我已親眼看見你的拯救,
31 就是你為萬民所預備的:
32 他要成為啟示外邦的亮光,
成為你子民以色列的榮耀。
33 孩子的父母對西面所說關於孩子的事覺得驚訝。34 西面給他們祝福,並且向孩子的母親馬利亞說:「這孩子被上帝揀選,是要使以色列中許多人滅亡,許多人得救。他要成為許多人毀謗的對象,35 並因此揭露了這些人心底的意念。憂傷要像利劍刺透你的心。」
在四本福音書中,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誕生前後所發生的事最為詳細。其中,在路加福音第一、二章中,有四首詩歌頌讚耶穌的降生,這四首頌讚的歌詞都是引用自舊約的經文,特別要表達出耶穌基督的降生正應驗舊約的應允。這四首詩歌,第一首是馬利亞的《尊主頌》(Magnificat, 路加福音1:46-55),第二首是撒迦利亞的《以色列頌》(Benedictus或稱為「頌讚詩」, 路加福音1:68-79)、第三首是天使的《榮耀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 路加福音2:14),最後一首是《西面頌》(Nunc Dimittis, 路加福音2:29-32)。
在當時,聖殿中除了有祭司協助人獻祭之外,還有一種受人敬重的人—拉比,他們在聖殿裡也會幫新生嬰兒祝福祈禱。拉比就是教導聖經的教師或老師,今日特別是指猶太教的牧師。耶穌在傳福音時,也被門徒稱為「拉比」(約翰福音1:38),也有人帶孩子要請耶穌祝福,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路加福音18:16)
耶穌時代,有些抄寫聖經的經學教師,或嚴格遵守律法的法利賽派也同時擔任拉比。但是,在這段經文裡,西面被稱為「敬畏上帝的義人」,西面和其他經學教師、法利賽派不同的地方是,他一向盼望以色列得到拯救,更重要的是,他被聖靈所掌管,聖靈與他同在,而且他在聖靈的感動之下來到聖殿,並遇見約瑟和馬利亞,這對年輕夫妻就請這位被聖靈充滿的年長拉比,為耶穌祝福,這一段祈禱就叫做《西面頌》。
這首詩歌表明耶穌的降生是為了「所有人」,耶穌成為啟示外邦的亮光,更成為以色列的榮耀。對於一位即將離世的老拉比來說,這是生命中新的盼望、新的看見。
西面最後向馬利亞說了二項預言:
(1)人們面對基督的態度(2:34)
人們面對基督的態度,決定了他與上帝的關係。耶穌就這樣說:「那不跟我同道的,就是反對我的;不跟我一起收聚的,便是拆散的。」(馬太福音12:30)甚至當時,群眾還因為耶穌的教導有看法上的分歧,「於是群眾為了耶穌引起紛爭。」(約翰福音7:43)
甚至,在十字架下,猶太領袖仍對耶穌嗤笑。路加福音就記載:「民眾站著觀看,猶太的領袖卻嗤笑他,說:『他救了別人,要是他真的是上帝所揀選的基督,讓他救救自己吧!』」(路加福音23:35)
(2)馬利亞目睹耶穌的受難(2:35)
西面向馬利亞說了第二項預言,對一位母親來說是很傷痛的。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耶穌的母親也在現場,憂傷正像利劍刺透她的心。(參考約翰福音19:25)。
四、安娜的宣告(2:36-38)
36 有一個女先知,名叫安娜,是亞設支族法內力的女兒。她已經很老了,曾結過婚,跟丈夫一起生活了七年,37 以後寡居,現在已經八十四歲(「以後寡居,現在已經八十四歲」或譯「已經寡居八十四年」。)。她沒有離開過聖殿,日夜敬拜上帝,禁食、禱告。38 正在這時候,她也來了,頌讚上帝,並且向所有期待上帝來救贖耶路撒冷的人宣講這孩子的事。
前一段是年老的男性西面的宣告,這一段是年老的女性安娜的宣告。這是作者路加特別的安排,一方面凸顯婦女的重要,這可從路加記載許多婦女參與福音的服事可看出;另一方面也說明女人和男人都是盼望上帝的拯救。而耶穌正是上帝為萬民所預備的拯救者。
這二人可說是當時代所有敬虔義人的代表,他們日夜敬拜上帝,祈求上帝在殖民統治下施行拯救,如今他們的祈禱上帝聽到了,而且回應他們了。使他們不至於絕望離開世間。
五、孩童耶穌的成長(2:39-52)
39 約瑟和馬利亞按照主的法律履行了一切所規定的事,就回加利利,到他們的本鄉拿撒勒去。40 孩子漸漸長大,健壯而有智慧;上帝的恩寵與他同在。
41 耶穌的父母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42 耶穌十二歲的時候,他們照例前往守節。43 節期完了,他們動身回家,孩童耶穌卻逗留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不知道這事,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群中,走了一天的路程才開始在親友當中尋找他。45 他們找不到他,就回耶路撒冷去找。46 三天後,他們才在聖殿裏找到他。他正坐在猶太教師們中間,邊聽邊問;47 所有聽見他的人都驚奇他的聰明和對答。
48 他的父母看見他,覺得很驚異。他的母親對他說:「孩子,為甚麼你這樣待我們?你父親和我非常焦急,到處找你呢!」49 耶穌回答:「為甚麼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裏(「在我父親的家裏」或譯「關心我父親的事」。)嗎?」50 可是他們都不明白他這話的意思。51 於是,耶穌和他們回拿撒勒去,事事都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事都珍惜地記在心裏。52 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
第卅九至五十二節,關於耶穌十二歲孩童時期的故事,四本福音書中只有路加記載這一段故事。第四十一節說:「耶穌的父母每年都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這句話在說明約瑟和馬利亞都是很敬虔的人,每年都到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特別在第四十二節裡,我們看到耶穌十二歲的時候也跟著去。
為何作者特別強調在耶穌十二歲的時候?因為猶太人很重視小孩的宗教教育,耶穌的父母也不例外。在猶太人的世界裡,五歲就開始一個人的教育,也就是五歲開始上宗教學校。所學第一本書是什麼呢?是從《利未記》開始的,因為《利未記》裡面包含著從天上吩咐下來的這些獻祭禮儀。而「獻祭」這個希伯來文本身的意思就是「靠近」,換言之,通過「獻祭」禮儀使人學習親近上帝。
在孩子十三歲以前,必須認識自己的信仰歷史,讀完《妥拉》(Torah,摩西五經),在十二、三歲時,經過拉比的問道理之後,他們就會為孩子舉行成人禮,在成年禮中,會給孩子帶上小圓帽(kippah),也就是學習謙卑、實踐謙卑的一個記號。成人禮又稱為“Bar Mitzvah”,“Bar Mitzvah”是兩個字所組成,第一個字「Bar」是一個亞蘭文,它的意思是「兒子」,希伯來文的「Bar」也是兒子的意思。「Mitzvah」是希伯來文,意思是「誡命」,在猶太文化裡面,這個儀式是男孩或女孩從童年要邁向成人的轉捩點,所以猶太人把這個儀式取名為「Bar Mitzvah」,就是說這些男孩、女孩現在要成為上帝的誡命之子。
第四十三節說:「節期完了,他們動身回家」,守完節期是指多久?逾越節(也就是猶太人的新年)是一個禮拜,但是節期會接著連續七個禮拜到收割節才結束。因為連續七個禮拜所以又稱為七七節,又因為將近五十日又稱五旬節。所以,加上逾越節一個禮拜,他們在耶路撒冷約住了八個禮拜(將近二個月)。當時,耶路撒冷的居民約有三萬人,但是外地來過節的人約有一百萬人。所以,耶路撒冷外圍的曠野四處是帳棚,人非常的多,也往往同故鄉來的人會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回去的時候車隊也一起行動,而小孩也會在一起。所以,才有第四十四節所發生的情況,耶穌的父母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才發現耶穌沒跟來。
第四十六節說:「三天後,他們才在聖殿裏找到他。他正坐在猶太教師們中間,邊聽邊問」這一節記載很有趣,尤其是耶穌坐在耶路撒冷的教師(拉比)中間。我們要知道當時教師講課都是坐著,學生都站在旁邊聽(和今天完全相反)。而耶路撒冷的教師更加是不得了,很多鄉下的教師都是利用逾越節的時期到耶路撒冷請教他們律法或是宗教上的問題,所以耶路撒冷的教師可說是教師中的教師。但是,耶穌不像學生或是鄉下的教師站著受教,而是坐在這些耶路撒冷的大教師的中間。一定耶穌講的道理勝過這些耶路撒冷的大教師,才可能得到「坐」的榮譽,也才有第四十七節所記「所有聽見他的人都驚奇他的聰明和對答。」所以,十二歲尚未成年的耶穌,他對律法的了解和靈性的認識已經超越地方的教師,甚至也超越這些耶路撒冷的大教師。
耶穌的聰明、智慧不僅是眾人希奇,連他的父母看見也覺得很驚異(2:48),好像他們不認識耶穌一樣。確實他們僅知道肉體的耶穌,卻不認識屬靈的耶穌。因此才有馬利亞對耶穌說:「孩子,為甚麼你這樣待我們?你父親和我非常焦急,到處找你呢!」而耶穌說:「為甚麼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的家裏嗎?」確實,他們不認識耶穌來的目的,所以第五十節才描述說:「他們都不明白他這話的意思。」
結論:這段經文有許多重要的經文和教訓,值得我們深入認識,但今天我們要來思考「耶穌基督的童年教育」這一個問題。
在第廿四節裡,我們看到約瑟和馬利亞所獻的祭物是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可見這一對夫妻是很貧窮的人,因為當時一般人都會獻羊羔,耶穌就是降生在這種環境很差的家庭。
如果一個小孩出生在這種清寒的家庭,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小孩得不到好的栽培,也就沒有什麼好的將來。但是很不同的,約瑟夫婦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卻有豐富的靈性生活,這可以從他們對上帝的敬虔態度看到。
聖經中,對童年耶穌的描述不多,但我們仍可從路加福音二章五十二節:「 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學習到「耶穌基督的童年教育」。
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所指的是「健康」與「才能」特別是擁有生活技能的智慧。這兩項也是一般父母最為重視的層面。小孩子能夠隨著年紀而健康的成長,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期望,但是孩子長大總要學習一技之長,好在將來能夠獨立生活,甚至有益於社會。深得「上帝」和「人」的喜愛。所指的是與上帝及人的關係,也就是「信仰」與「人格特質」的養成。總之,通過這一節,我們看到四項基督教教育的重點:健康(Health)、才能(Ability)、信仰(Belief)、人格特質(Character),簡稱HABC。
(一)健康
經文提到「耶穌的身體和智慧一齊增長」,第一項所說的「身體」,也是指健康。孩子能夠隨著年齡健康長大,是父母最基本的期望。但許多孩子營養不均衡,卻是與父母的教導有密切的關係。特別現代人的飲食受到速食文化的影響頗深,出現許多的「胖弟」、「胖妹」,也因此暑假小學生參加減重的營會也多。健康不僅在需要預防疾病,還需要父母用心在孩子的飲食,畢竟食物需要可口,也需要注重健康價值。
除了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昨天(2/10)下午,我、良智牧師及青年開會,討論到青年要在暑假舉辦「情感教育營」,大家對這議題很有感覺,因為從新聞中我們也看到大學生不懂得處理情感問題,在交往過程中傷害對方,甚至發生「恐怖情人」殺人事件。情感教育營,要討論性別的差異、如何談戀愛、如何分手、如何溝通等問題,希望建立更為良善的心理狀態,因此也會邀請專業的諮商心理師與大家分享。
此外,家庭關係也是塑造孩子身心健康很重要的因素,這需要從父母得關係做起。流露真愛的父母,家庭必然穩固,家人必然相互扶持,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的心理也會充滿愛,也較為積極、健康。關係健康的家庭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而健康家庭第一要素乃是「忠誠信實與親密無間」,箴言五章十八節說:「你要以自己的妻子為滿足,要跟你所娶的女子同享喜樂。」所以,婚姻關係是聖潔信實的,夫妻也需擁有終生親密無間的關係。如果想到婚姻只是責任和義務,彼此的關係很快就索然無味。同樣地,不要將教養孩子當成是責任和義務,因為教養孩子是上帝給人「尊貴的使命」。
(二)才能
第二項說到耶穌「智慧的增長」,特別是指生活技能與智慧上的能力。在台灣的教育取向長久以來極重視「智育」,因著時代轉變,許多父母不僅要求孩子補習國、英、數三大主科。我就聽過一個小學生一個月共補習十七科,其中包括學桌球、寫作文、說故事等。會有此現象,必須從教育「商業化」說起。
打從幼兒教育開始,台灣的教育就充斥商業氣息,各種才藝班的設立在幼兒教育機構裡,到處都是,其實這是很違反幼兒教育理論的。家長們也常以自己的孩子學習許多才藝感到驕傲,卻很少想到他們的孩子所學的才藝是怎樣的才藝?學才藝要花錢,很多幼兒教育機構就以這種方式猛賺錢,而許多父母為了孩子樂意付出這樣的錢,這是導致越來越多教育機構變成商業化的背景之一,失去原有的幼兒教育的宗旨。
有許多才藝機構打出一個響亮且誘人的廣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聽起來很動聽,但是卻嚴重扭曲了教育的本質。因為教育本身不是在比賽,沒有比賽就談不上輸贏。把教育當作比賽,那是嚴重扭曲心靈的事。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一日台灣日報第十版有一則新聞,標題是這樣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吳英璋認為這句話絕對是錯」這位前台北市教育局長,也是一位心理輔導教授就這樣強調說:「孩子的學習有快有慢,因此,不是贏了起跑點,就一定會贏得終點。」
其實,我們應該有一個重要的瞭解: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其意在此。因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一門很好的學習功課,都有需多心的事物值得我們發費很多心思去學習認知,怎能一再強調「贏得起跑點」呢?這種觀念不很正確。
因此,我在為小孩找幼稚園時,絕不找教孩子寫字、學國語音標的幼稚園。想想,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手腕力尚未發育很正常時,拿筆寫字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一種傷害。國小教育就規定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前二個月,一定要教小孩子學習握筆的正確手勢,以及正確的發音,不用我們來著急。可是我們總是迷信「贏得起跑點」,逼得幼稚園老師都在教小孩子寫字。我們若仔細想想就會知道,寫字可是要寫一輩子啊,一直到寫遺書的時候都還要寫字,那麼為甚麼一定要在起跑點就寫那麼多呢?
(三)信仰
第三項說耶穌「深得上帝的喜愛」,這一點是基督徒父母和宗教教育工作者所必須重視的。台灣學校制式教育的養成強調在「才能」上,對於道德、信仰使命的培養很少。為此,盧俊義牧師促成總會出版「美好腳蹤繪本系列」,他也將這些信仰見證的故事,在民視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向大眾分享。
總會教育委員會使徒出版社於2016年12月出版「美好腳蹤繪本系列」第一本《憨人醫師王金河》,並在2017年1月8日於中山長老教會舉辦新書發表。發表會中,首先邀請美好腳蹤繪本系列總策畫盧俊義牧師分享本套繪本系列出版的源由。會中貴賓則是邀請王金河醫師兒子王鳳群先生來分享他父親王醫師的愛及服事的事蹟。
第二本繪本《澎湖阿嬤白寶珠》,她是美國人,在澎湖為痲瘋病人奉獻一生。她晚年的時候,前總統陳水扁就曾代表台灣人民向她表示最高的謝意。第三本繪本《金飯碗換破碗的施乾》描述創辦「愛愛寮」的乞丐之父施乾;關心痲瘋病人並創辦「樂生療養院」的戴仁壽醫生。預計出版的故事就有三、四十本。
長久以來,我們整個教育體制就是缺乏心靈與敬畏生命的內涵,更嚴重的是充滿了「政治」的素材。政治,講究的是利益、手段,塑造政治偶像,鞏固領導的統治,結果是整體社會表現出來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是只要對我有利益的,就不擇手段地爭取、追求。而教育界則是導致這種結果的母胎。
因此,我們應該在制式教育中,添加宗教教育的素材,多認識到這些有使命的典範人物,好使我們的社會在一、二十年後,多一些尊重生命的態度,對生命的苦難多幾分慈悲、憐憫的心,對所從事的職業多一些使命感、少一些錢臭味。讓我們和孩子與上帝保持密切的關係,使我們和孩子隨時儆醒遠離邪惡淫亂的事。
(四)人格特質
第四項說耶穌「深得人的喜愛」,這一點與人格特質、人際關係有極密切的關連。當人與上帝的關係正確時,他就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當基督徒被呼召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的同時,也被呼召「愛鄰舍如同自己」。
以上這四項HABC是基督教教育的重點,是效法孩童耶穌的基礎。盼望基督徒父母和信仰教育者,都能夠通過HABC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使孩子們向著耶穌基督來學習與成長。
問題討論:
1.作者路加透過哪些詩歌來表明耶穌的救贖應驗舊約的應許?
2.耶穌降生的家庭環境如何?
3.路加福音2:52提到哪四項基督教教育的重點,對你有何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