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1:26-56掙扎的靈性 (kún-liòng ê lêng-sèng)

掙扎的靈性 (kún-liòng ê lêng-sèng)
路加福音1:26-56
2018.1.28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天使報喜訊:馬太福音記載約瑟,路加福音記載馬利亞。

一、上帝主動揀選馬利亞(1:26-29)
黑暗四百年來,是寂靜、啞口的世代。但此時,突然間卻有天使出現說話。
「童女」是指尚未結婚者,按當時訂婚年齡大概是十二、三歲左右。
   
二、天使預言耶穌的出生(1:30-33)
1.上帝施恩。
「恩典」:意思是指原本人不配得,而得到。
2.取名耶穌
取名代表對那個人或物有管理的權柄。
於是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了各種動物和各類飛鳥,把牠們帶到那人面前,讓他命名;他就給所有的動物取名。(創世記2:19)
主要親自賜給你們一個記號:有閨女要懷孕生子,並要給他取名『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7:14)
3.耶穌的身份及工作

三、馬利亞的掙扎與謙卑(1:34-38)
未婚懷孕的馬利亞,她如何向約瑟說明,如何向父母交待呢?
1.馬利亞冒著生命危險
若有處女已經許配丈夫,有人在城裏遇見她,與她行淫, 你們就要把這二人帶到本城門,用石頭打死─女子是因為雖在城裏卻沒有喊叫;男子是因為玷污別人的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申命記22:23-24)
2.伊利莎白的神蹟(1:37)
3.馬利亞的信心

四、馬利亞渴望尋求答案(1:39-45)
1.馬利亞沒有盲信
2.伊利莎白的懷孕是強而有力的印證

五、馬利亞尊主頌(1:46-56)
馬利亞《尊主頌》(Magnificat)是由舊約的經文所串連起來的。
從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知道上帝看重三件事:
1.上帝的顧念卑微者(1:46-48)
2.上帝的憐憫飢餓者(1:49-53)
3.上帝的守約與紀念(1:54-56)
從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知道上帝要除三害:
1.除去驕傲與詭計(1:51)
2.除去階級與歧視(1:52-53)
3.除去飢餓與貧窮(1:52-53)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思考:

一、靈性的成長是在掙扎與思索上帝的過程展開,我們也要勇於思索上帝
馬利亞必須冒著被石頭打死的生命危險來承受「未婚媽媽」這個「呼召」。
撒迦利亞對天使所傳的懷疑,而且馬利亞也懷疑。他們雖然都是虔誠的人,也難免產生懷疑。
猶太諺語說:「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
《靈性的呼喚:十位心理治療師的追尋之路》

二、學習與靈性掙扎者同行,一同尋求上帝
英國聖公會靈性導師安德魯.梅斯(Andrew D. Mayes)《我掙扎.我成長》。
掙扎可以是我們找到上帝的方法,更深認識上帝的方法。

問題討論:
1.在二千年前,一位十二、三歲的女孩成為未婚媽媽會有什麼樣的下場?試著同理馬利亞的處境。
2.馬利亞《尊主頌》中,耶穌要在歷史中除掉哪「三害」?你生活處境中,還有這「三害」嗎?
3.分享你現在或曾有過的掙扎?或是對上帝的懷疑、質問?

講道篇

掙扎的靈性(kún-liòng ê lêng-sèng)
路加福音1:26-56
2018.1.28濟南教會主日講道篇
四本福音中關於天使報喜訊的記載,只有出現在馬太福音、路加福音。馬太福音記載天使向約瑟報喜訊,路加福音則記載天使向馬利亞報喜訊。不同的記載、不同的層面,也讓我們看到更完整的故事。
在馬太福音記載馬利亞的未婚夫約瑟發現馬利亞已經懷孕,甚至認為馬利亞可能不貞,但不願意公開羞辱她,卻有意要祕密解除婚約(馬太福音1:18-25)。馬太福音說約瑟為人正直,他對此事必定充滿懷疑的,但我們也看到他良善的一面,約瑟沒有公開宣揚馬利亞未婚懷孕。在兩千年前的猶太民族,未婚就懷孕的女人,如果是與未婚夫發生婚前性行為,那就趕緊結婚。否則就要被石頭打死,而且是由她的未婚夫丟第一塊石頭。但約瑟沒有丟第一顆石頭,而是在懷疑中有意祕密解除婚約。
而路加福音的記載,是從馬利亞的處境來描述這件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今天這一段經文的內容。

一、上帝主動揀選馬利亞(1:26-29)
26 在伊利莎白懷孕的第六個月,上帝差遣天使加百列加利利一個叫拿撒勒的城去,27 要傳話給一個童女,名叫馬利亞;這童女已經跟大衛家族一個名叫約瑟的男子訂了婚。28 天使到她面前,說:「願你平安!你是蒙大恩的女子,主與你同在!」29 馬利亞因為天使這話,十分驚惶不安,反覆思想這問安的含意。
從撒迦利亞在聖殿燒香獻祭之後,已經過了六個月,第廿六節說「伊利莎白懷孕的第六個月」,這句話要表明上帝的話語不落空,並且很快就應驗天使所傳遞的信息。就在此時,在聖經中主要傳遞彌賽亞信息的天使長加百列,受上帝差遣來到加利利一個叫拿撒勒的城,向童女馬利亞傳遞信息。
黑暗四百年來,是寂靜、啞口的世代,上帝沒有對人說話,沒有呼召先知傳講信息。但此時,突然間卻有天使出現說話,這令馬利亞十分驚惶不安,甚至反覆思想天使的問安。對於上帝的揀選,這對馬利亞這個小女孩來說是她從未有的經驗,一方面害怕,另一方面不解而反覆思想。在此,上帝不是找她商量,而是直接告訴她已經被揀選。
聖經中記載每個被揀選的人反應都不一定,當摩西被揀選時,他向上帝拒絕五次;當約書亞被揀選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他是那時代僅存的二位領袖之一,當時約書亞與迦勒二人都大約八十歲了;當先知以賽亞受揀選時,他在聖殿追悼烏西雅王,回應上帝說:「我去!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8)聖經說童女馬利亞被揀選,「童女」是指尚未結婚者,按當時她已經訂婚來看,年齡大概是十二、三歲左右。
   
二、天使預言耶穌的出生(1:30-33)
30 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上帝施恩給你。31 你要懷孕生一個兒子,要給他取名叫耶穌。32 他將成為偉大的人物,他要被稱為至高上帝的兒子。主─上帝要立他繼承他祖先大衛的王位。33 他要永遠作雅各家的王,他的王權無窮無盡!」
第卅至卅三節記載天使預言耶穌的出生。在此有三項重點:
1.上帝施恩。
上帝揀選馬利亞是「恩典」,意思是指原本人不配得,而得到。就像我們原本是罪人,不配得到「稱義」(無罪),但在上帝的恩典之下,我們被宣判得到「稱義」。
2.取名耶穌
第二項重點是取名「耶穌」,要清楚知道,耶穌的名字不是約瑟或馬利亞取的,而是上帝的啟示。取名在猶太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取名代表對那個人或物有管理的權柄。例如,你的狗要取什麼名字,你可以自己取,代表你對牠是有權柄的。上帝創造亞當之後,吩咐他做一件事,就是取名,創世記這樣記載:「於是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了各種動物和各類飛鳥,把牠們帶到那人面前,讓他命名;他就給所有的動物取名。(創世記2:19)
亞當為動物、飛鳥取名,也代表他具有管理的權柄。今天,耶穌的名字不是由約瑟、馬利亞取名,而是由上帝啟示的。「耶穌」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就是「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
先知以賽亞曾預言說:「主要親自賜給你們一個記號:有閨女要懷孕生子,並要給他取名『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7:14)馬太福音第一章廿三節也說是取名「以馬內利」,直譯是「上帝與我們同在」,根據以賽亞書的上下文,上帝同在的目的就是把百姓從對敵的手中解救出來,這就是「耶穌」名字的意義。
3.耶穌的身份及工作
在天使的宣告裡,表明耶穌的身份與工作。耶穌是至高上帝的兒子,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出身自大衛王的後代,他是上帝預言、計劃的實現者,他的王權無窮無盡!這對新舊約之間,黑暗、啞口、沈默的四百年,又長期在殖民統治下的百姓來說,是個充滿恩典的宣告。

三、馬利亞的掙扎與謙卑(1:34-38)
34 馬利亞對天使說:「我還沒有出嫁,這樣的事怎麼能發生呢?」35 天使回答:「聖靈要降臨到你身上;至高上帝的權能要庇蔭你。因此,那將誕生的聖嬰要被稱為上帝的兒子。36 看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她雖然年老,人家說她不能生育,可是她現在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37 因為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38 馬利亞說:「我是主的婢女;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於是天使離開了她。 
聖經中記載上帝對人的呼召,都有清楚的時代使命,馬利亞蒙召也是。聽到天使長加百列的宣告,對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說她要懷孕生子,這對她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因此,在第卅四節她說:「我還沒有出嫁,這樣的事怎麼能發生呢?」若是等她結婚之後再來說也不遲。不,耶穌不是從人的情慾所生,天使說,是要透過聖靈降臨而懷孕。懷孕、生小孩,對每個女人而言,都是希望能在喜悅、受家人祝福的情況下發生。但對於馬利亞來說,她如何向約瑟說明,如何向父母交待呢?
1.馬利亞冒著生命危險
馬利亞必須冒著生命危險來承受這個「呼召」,舊約律法上記載:「若有處女已經許配丈夫,有人在城裏遇見她,與她行淫, 你們就要把這二人帶到本城門,用石頭打死─女子是因為雖在城裏卻沒有喊叫;男子是因為玷污別人的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申命記22:23-24)
「呼召」往往需要付上代價的,上帝不是呼召我們來享受,而是呼召我們來付代價。耶穌向跟隨祂的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24)就連馬利亞也不例外,她要冒著生命危險來回應上帝的呼召。
2.伊利莎白的神蹟
在馬利亞的疑惑上,天使告訴她一件也令人難以相信的事,就是她的親戚伊利莎白,她雖然年老,人家說她不能生育,可是她現在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因此,天使特別強調說:「因為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路加福音1:37)
3.馬利亞的信心
第卅八節馬利亞回應說:「我是主的婢女;願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是馬利亞內心掙扎後的信心表現,也因為有此信心使她焦躁不安的內心得以暫時舒緩。

四、馬利亞渴望尋求答案(1:39-45)
39 不久,馬利亞動身,急忙往山區去,到了猶大一個城。40 她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向伊利莎白請安。41 伊利莎白一聽見馬利亞的問安,腹中的胎兒就跳動了。伊利莎白被聖靈充滿,42 高聲呼喊:「你是女子中最蒙福的;你所懷的胎兒也是蒙福的!43 我主的母親前來探望我,我怎麼敢當呢?44 我一聽見你問安的聲音,我腹中的胎兒就歡喜跳躍。45 確信主傳給她的信息必定實現的女子多麼有福啊!」 
為何說是暫時舒緩?因為,馬利亞要去尋求印證,第卅九節用了二個動詞「動身」、「急忙」,在表達她尋求答案的渴望。
1.馬利亞沒有盲信
馬利亞沒有盲信,雖然天使這樣說,但是她立刻想要尋求印證。這一點是很要緊的態度,別人說的訊息,不急得下定論,而是尋求印證。現代網路有很多的消息到處流串,特別是關於政治及醫藥的事情,不要急著相信,要先去求證、判斷。
2.伊利莎白的懷孕是強而有力的印證
馬利亞聽說她的年老親戚伊利莎白,竟然懷了孕,也是來自上帝的神蹟!如今馬利亞親眼看到這個事實,終於使她可以平緩忐忑不安的心情,也更加確信天使所傳的信息。不過她們的情況很不同,伊利莎白原來不孕的子宮,因著懷孕而得以去除羞辱。而馬利亞卻是因著未婚懷孕,而冒著生命危險及羞辱。然而因著兩個懷孕女人的會面、腹中胎兒歡喜跳動的互應,倒是給馬利亞莫大的信心。

五、馬利亞尊主頌(1:46-56)
46 馬利亞說: 
我心尊主為大; 
47 我靈以上帝─我救主為樂; 
48 因為他顧念他卑微的婢女。 
從今以後,萬民將稱我有福, 
49 因為大能的上帝為我成全了大事。 
他的名神聖; 
50 他向敬畏他的人廣施仁慈, 
代代無窮。 
51 他伸出權能的手臂, 
驅除狂傲者心中一切的計謀。 
52 他把強大的君王從寶座上推下去; 
他又抬舉卑微的人。 
53 他使飢餓的人飽餐美食, 
叫富足的人空手回去。 
54-55 他向我們的祖先信守諾言, 
扶助他的僕人以色列。 
他顧念亞伯拉罕,向他大施仁慈, 
並且及於他的後裔,直到永遠! 
56 馬利亞伊利莎白住了約三個月,然後回家。
第四十六至五十五節是一首詩歌,傳統上稱為馬利亞《尊主頌》(Magnificat),這首詩歌幾乎全部是由舊約的經文所串連起來的,所要表達的就是黑暗、啞口無言的四百年,今天上帝要親自藉著祂的「道」(話語)向世人說話了。(1:48參考撒母耳記上1:111:49參考詩篇126:31:50參考詩篇103:171:51參考詩篇89:101:52參考約伯記5:111:53參考詩篇107:91:54參考詩篇98:31:55總結上帝對亞伯拉罕與列祖的應許)
從這首詩歌,我們可以知道上帝看重三件事:
1.上帝的顧念卑微者(1:46-48)
2.上帝的憐憫飢餓者(1:49-53)
3.上帝的守約與紀念(1:54-56)
從這首詩歌,我們也可以知道上帝在人類歷史中,要除三害:
1.除去驕傲與詭計(1:51)
驅除狂傲者心中一切的計謀」,上帝要除去人的狂傲、驕傲,也包括不好的計謀。驕傲是人自我中心的展現,雅各書、彼得前書都提到「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彼得前書5:5)我們的自我中心要從內心的「首位」退下來,耶穌才是我們心裡的首位,謙卑讓耶穌來掌管我們。
2.除去階級與歧視(1:52-53)
基督要除去世俗的名位和威望,使人重新認識到人的價值是來自於上帝,具有上帝的形象,而不是來自於自己的階級或財富。有人問德蕾莎修女(Mater Teresia)說,她為何能夠擦拭身體已經發臭瀕死的窮人,她這樣說:「要事奉這些窮人與病人,是不容易的,我能夠服事他們的秘訣就是,我能從他們的眼中看見基督。」
3.除去飢餓與貧窮(1:52-53)
飢餓與貧窮不僅是耶穌時代的問題,也是每個世代的問題。聯合國最新的《飢餓報告》(UN hunger report)是在2017915日所發表,報告指出飢餓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三千八百萬人,達到8.15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數的11%。馬利亞的《尊主頌》說耶穌來要除去飢餓與貧窮,如今這項任務未完成,交給耶穌的跟隨者繼續努力。
約翰加爾文認為每個人所從事的正當職業都是上帝的呼召,做一位盡忠的傳道人和好的商人,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但什麼是好商人,十八世紀英國教會大復興時,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這樣說:「盡你所能賺取,盡你所能節省,也盡你所能給予。」(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and give all you can.)盡你所能給予,正是學習耶穌給予的精神,除去飢餓與貧窮。

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思考:

一、靈性的成長是在掙扎與思索上帝的過程展開,我們也要勇於思索上帝
在當時的處境下,我們知道馬利亞必須冒著被石頭打死的生命危險來承受「未婚媽媽」這個「呼召」。不要以為這件事情很容易,這對一位涉世未深的十二、三歲女孩來說是很難自我辯解的,對馬利亞來說內心充滿掙扎,因為沒有人能夠為她作證,她內心的苦也無法向其他人透露心聲。
誰能夠幫馬利亞澄清她未婚懷孕的遭遇呢?沒有人可以為馬利亞作證,也沒有人可以為馬利亞澄清,除非是成就此事的上帝。因此,才有主的天使向約瑟宣告馬利亞懷的孕是由聖靈來的。這是馬太福音所記載的重點。
約瑟有他內心的掙扎,對馬利亞來說她內心更是充滿掙扎,天使向她報完喜訊之後,馬利亞要找到確據來印證天使所言是真。在路加的記載中,上帝是藉著年老的伊莉莎白懷孕生子,來向馬利亞說明「在上帝沒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路加福音1:37)。這也讓我們知道,人往往會懷疑上帝的作為,作者就暗示撒迦利亞對天使所傳的懷疑,而且馬利亞也懷疑,甚至馬利亞為了要證明此事,還「急忙往山裡去」,「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去求證。他們雖然都是虔誠的人,也難免產生懷疑。
上帝不怕我們懷疑祂、質問祂,甚至上帝樂於人對祂的思索,猶太諺語說:「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Man plans and God laughs.),這句話不是叫我們不要思索、懷疑或質問,反而是要我們做一位讓上帝時常發笑的人,思索上帝、做神學就是這樣的一件事。
我孩子五歲時,有一次洗澡時告訴我說:「爸爸,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發現只要躺到水裡面,水面就會高起來!」我聽了不禁微笑,心裡想我家居然有個小小「阿基米德(Archimedes)」。
上帝不怕我們懷疑祂、質問祂,上帝樂於人對祂的思索。去年有一本新書《靈性的呼喚:十位心理治療師的追尋之路》(台北:靈性工坊, 2017),書中有十位從事心理治療、精神醫療的專家分享他們的靈性體會。其中有一篇是台北東門教會林信男長老的靈性體驗,林長老也是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他在台大醫院利用空檔,到台灣神學院修課,獲得宗教文學碩士學位,來實踐他以「醫療傳道」方式來宣揚基督教福音,書中提到他年輕時因病臥床後來必須開刀,他說:「送開刀房前,牧師來為我禱告。禱告後我經驗到難以形容的寧靜與安詳,這對我的精神醫學之路發生了影響。」
林信男醫師擔任成大醫院副院長時,罹患視網膜剝離,在成大醫院手術失敗一眼失明後,他離開台南回到台北。關心他的人問他:「會擔心以後怎麼辦嗎?」但他樂觀的說:「因為重要的東西上帝都會創造兩個,我慶幸還好仍有一隻眼睛。」
往往我們靈性的成長,都是在苦難、逆境與掙扎中,開始思索上帝、尋求上帝,甚至迫切的祈禱也是在掙扎中產生。我們很難想像二千多年前那樣保守的處境下,十二、三歲的馬利亞她所承受巨大的壓力,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馬利亞思索、查驗、尋求印證。

二、學習與靈性掙扎者同行,一同尋求上帝
掙扎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信仰的經歷,甚至是一種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經歷,因為只有這一種「屬靈經歷」,才能令我們和上帝的關係進深。而我們也要學習給予靈性掙扎者時間與空間,陪伴他們一同尋求上帝。基督徒在人生中也會遇到苦難、痛苦的衝擊,在職場上也常面對你死我活的爭鬥,我們有時也會覺得自己的信仰並不理想,不夠堅強亦缺乏信心。甚至,也會自責,總覺得自己沒有盡力。在這樣的處境下,如何持守信仰?
英國奇徹斯特教區聖公會(the Anglican Diocese of Chichester in the UK)靈性導師安德魯.梅斯(Andrew D. Mayes)他曾寫一本關於靈性掙扎的書《我掙扎.我成長》(Spirituality of Struggle: Pathways to Growth, 香港:基道出版社, 2006)書中透過聖經十位人物不同的處境,看他們如何掙扎,如何尋求上帝。雅各與他的身分認同掙扎;路得與她的苦難困境變遷掙扎;以利亞與他的服事壓力掙扎;馬利亞與她的使命掙扎;保羅面對他內在的人性掙扎。就連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與上帝的掙扎。
掙扎可以是我們找到上帝的方法,更深認識上帝的方法,達到更加成熟的操練,掙扎開啟一條祈禱、靈性、發現上帝的路徑。
這位英國聖公會的靈性導師安德魯.梅斯說:「我們屬靈的生命,大部分是通過內心掙扎而形成,這些掙扎不但能夠幫助我們開始孕育成熟及具反思性的信仰,亦正好是我們尋找上帝的道路。」而我們也要學習與靈性掙扎者同行,成為陪伴者,一同尋求上帝。

問題討論:
1.在二千年前,一位十二、三歲的女孩成為未婚媽媽會有什麼樣的下場?試著同理馬利亞的處境。
2.馬利亞《尊主頌》中,耶穌要在歷史中除掉哪「三害」?你生活處境中,還有這「三害」嗎?
3.分享你現在或曾有過的掙扎?或是對上帝的懷疑、質問?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1:1-25受上主紀念

受上主紀念 (2018.1.14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大綱)
路加福音1:1-25


●福音書的記載將我們與初代教會連結在一起。
●見過耶穌的人的第一手見證,口述歷史的建立變得很重要。
●使徒保羅稱路加為親愛的醫生(歌羅西書4:14)。

一、根據事實的福音(1:1-4)

●醫生路加比一般人更重視科學理性的方法
●v.2醫學用語αὐτόπτης (autoptēs):驗屍(autopsy)、檢驗。
●對路加而言,查考事實來傳講福音是他對信仰嚴謹的態度。

二、政治、宗教的處境(1:5-7)

●社會背景:「希律王統治猶太的時候」
●宗教背景:「撒迦利亞,是屬於亞比雅祭司一班」
●被擄歸回之後,祭司工作逐步恢復,到了耶穌時代也有四百年。

三、上帝的介入(1:8-12)

●歷代志上24:7-19記載聖殿祭司共有二十四班採輪班制。
●一個祭司一生中只能被挑選一次而已。
●上帝的介入,打破沒有先知的黑暗四百年。

四、約翰:上主的恩典(1:13-17)

●撒迦利亞進入聖所必定按照規矩代表眾人向上主祈禱。
●撒迦利亞既然是正直的人,就不會假公濟私為自己求兒子。
●「約翰」名字正說明上帝介入的原因是出於「上主的恩典」。
●「被聖靈充滿」,即過著「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
●「拿細耳」(離俗人),淨化社會的靈性與道德。

五、撒迦利亞:受上主紀念(1:18-25)
●聽到加百列的信息,撒迦利亞一點也不受感動、無動於衷。
●撒迦利亞顯出了四百年沉默世代的特點—啞巴,認為上主忘記他們。

六、伊利莎白:上主的誓言(1:24-25)

●伊利莎白的名字意思是「上主的誓言」,似乎也在說明上帝是一位守約的上帝,祂永遠記得祂與人所立的約。

我們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珍惜上帝給我們參與事奉的機會
●祭司都會將抽中服事的結果視為是上帝的呼召,因此也格外珍惜進入聖所的服事機會。
●上帝為何要挑中他?
●如果挑中我們、呼召我們,我們會珍惜事奉的機會嗎?

二、學習撒迦利亞,願上主也紀念我們的服事
●撒迦利亞有什麼生命的特質,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呢?

1.不因沒有果效而離開事奉:面對四百年的黑暗、沉默期
2.不因環境艱難而懼怕退卻:面對大希律王的殘暴與惡毒
3.不因個人問題而埋怨上帝:面對當時社會處境下的羞辱

問題討論:
1.我們要如何珍惜上帝呼召我們事奉的機會?
2.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參與教會的改建。你個人會如何參與?

3.撒迦利亞有什麼樣的榜樣、態度,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

受上主紀念
2018.1.14濟南教會主日禮拜講道篇
黃春生牧師
路加福音1:1-25
今日開始牧師要通過路加福音逐章來傳講信息。在領受路加福音的信息之前,我們一起來祈禱。
主啊!我們感謝讚美祢,因為祢的恩典、祢的愛,使我們今日開始將路加福音傳講出來。求主賜福這本福音書所帶來的信息,賜福每一個願意用心領受祢話語的人,求主祢真理的靈自由運行在我們的心中。主啊!求祢打開我們的心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賜給我們温柔的心,領受所栽種的道,給我們所聽的真理在我們裡面可以用信心調和,願祢的話一發出亮光就叫愚人通達,使不信的人可以信,因為這就是祢藉著路加所賜給我們的信息,所賜給我們的好消息,我們感謝讚美祢。主啊!祢的僕人深感不配,所以求主用恩典的手按在他的身上,祢的聖靈膏抹在他的身上,祢真理的能力運行在他的身上,使他照著祢豐富的恩典,可以把祢的話語傳講清楚,叫我們眾人得著滋潤,使我們眾人的信仰得著堅固,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祈禱,阿們!
新約聖經的記載將我們與初代教會連結在一起,我們最熟悉的教會人物、教會故事,不是隔壁教會的人物、不是其他教會或鄰國的教會。我們最熟悉的教會人物、故事,就是聖經裡的教會人物及故事,通過聖經我們與耶穌、與初代教會的信徒連結在一起。
在初代教會時代,因為見過耶穌、跟隨耶穌的人逐漸凋零、離開世間,為了留下親眼見過耶穌的人的第一手見證,口述歷史的建立變得很重要。路加說:「已經有好些人從事寫作,報導在我們當中所發生的事」,這也讓我們看到初代教會曾經努力留下第一手的見證。這些報導耶穌的見證與寫作,證明了耶穌是實實在在成為人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當中傳講上帝國的信息,甚至在路加收集資料的時期,已經有很多關於耶穌基督的記載文件四處流傳。因此,耶穌的出生、呼召學生、教導眾人、傳上帝國福音,和祂的受難、死、復活、升天這些事,必定是家喻戶曉的事。
使徒保羅路加為親愛的醫生(歌羅西書4:14),那時候,醫生大多是貴族菁英所屬的奴隸,有學者認為路加提阿非羅的奴隸及私人醫生,可能因立下功勞成為「自由人」(獲釋放的奴隸)。因此推測,路加寫作《路加福音》、《使徒行傳》是為了帶領他的主人提阿非羅信主。也值得一提的是,路加是希臘人,他沒有見過耶穌,而且他卻是聖經作者中唯一的外邦人。他的著作可以成為聖經,是因為有使徒保羅的權威。

現在我們就來看,這一段經文的內容:

一、根據事實的福音(1:1-4)
1 提阿非羅閣下: 已經有好些人從事寫作,報導在我們當中所發生的事。2 他們的報導是根據那些從開始就親眼看見這些事,並且曾經傳佈這信息的人所敘述的。3 這一切我都從頭仔細查考過了,所以我想按照次序向你報告,4 目的是讓你知道你所學的道是正確的。 
現代不欠缺訊息,但缺正確的訊息。古時候,訊息流通不易,被記錄下來的事件更為重要。信仰講的是對「真理」的認識,因此建立在事實的基礎是很重要的(雖然有時會以故事、寓言、比喻來傳講深奧的真理涵義)。作者路加是醫生,他比一般人更重視科學、理性的方法,第二節他用了一個當時慣用的醫學用語αὐτόπτης (autoptēs),「驗屍(autopsy)、檢驗」,和合本及現代中文譯本都翻譯為「親眼看見」。
路加說他對於坊間關於耶穌記載的文件「從頭仔細查考過了」,並且按照次序整理下來,為了是要讓提阿非羅知道他所學的道是正確的。也因為路加對時間次序的要求,我們才清楚知道耶穌出來傳道時,年紀約有三十歲(路加福音3:23)。對路加而言,查考事實來傳講福音是他對信仰嚴謹的態度。

二、政治、宗教的處境(1:5-7)
5 希律王統治猶太的時候,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是屬於亞比雅祭司一班的;他的妻子叫伊利莎白,也是亞倫家族的後代。6 在上帝眼中,他們兩個都是正直的人,嚴謹地遵守主一切的誡命和條例。7 他們沒有孩子;因為伊利莎白不能生育,而兩人都已經老了。
路加對歷史年代也很嚴謹,他讓我們知道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希律王統治猶太的時候」,也讓我們知道當時的猶太宗教背景是「撒迦利亞,是屬於亞比雅祭司一班」,也告訴我們,撒迦利亞的妻子伊莉莎白也是亞倫祭司家族的後代。這樣的描述有助於我們認識當時的處境。
參酌當時的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是在羅馬帝國高壓殖民統治底下,而且知道羅馬皇帝任命希律擔任猶大行省的王。希律王是一位殘暴的統治者,由於希律王曾下令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所以史書記載「當希律王的豬比當他的兒子更好」的說法。除此以外,希律王還以無中生有的「通姦罪」為由,於公元前廿九年處死了自己的妻子米利暗一世。當希律王得知「出生要作猶太人的王(彌賽亞)」降生伯利恆後,便下令把伯利恆及附近地區兩歲或以下的孩童殺死。耶穌因逃往埃及而幸免於難。
此外,猶太人被擄巴比倫歸回之後,祭司的工作逐步恢復,到了耶穌時代也有四百年。(第一次歸回是在主前536年,波斯王居鲁士任命所羅巴伯為猶太省長及祭司約書亞帶領;第二次歸回是在主前458年,亞達薛西第七年由祭司以斯拉帶領;第三次歸回是在主前433年,亞達薛西第三十二年由新任猶大省長尼希米帶領)
祭司獻祭的制度從摩西的哥哥亞倫開始,凡屬於亞倫家族的男性,都需要擔任祭司的工作,耶穌時代祭司、利未人約有二萬多人,大部分都住在耶利哥城。
在作者路加的查考中特別提到撒迦利亞伊利莎白這對年長的祭司夫妻,這段故事只出現在《路加福音》中。路加福音第一章是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中篇幅最長的,共有八十節。在這麼長的記載中,作者路加提到二件事:第一,老祭司撒迦利亞的妻子伊莉莎白生子並取名「約翰」的故事。第二、關於童貞女馬利亞因聖靈投胎,懷孕、生子,取名「耶穌」的故事。這二個故事有個共同點,都是上帝差天使所宣告的。而且都是在不可能的狀況下生子,一個是年老不可能生,另外一個是童貞女更加不可能。

三、上帝的介入(1:8-12)
8 有一天,撒迦利亞值班,在上帝面前執行祭司的職務。9 按照祭司慣例,抽籤的結果,他得以進入主的聖殿上香。10 他上香的時候,民眾在外面禱告。11 忽然,有主的天使站在香壇右邊向他顯現;12 撒迦利亞看見了,驚惶害怕。
在歷代志上第廿四章七至十九節有詳細記載,聖殿祭司共有二十四班採輪班制,亞比雅班是第八班。每班祭司服事時間是八天,從這安息日至下一個安息日,每班每半年到聖殿服事一次,而且要從上千人抽中一位到聖所燒香獻祭,聖所使用的香是以精鹽純化精油(出埃及記30:35),只能用在獻祭,不能用在其他的用途。
一個祭司一生中只能被挑選一次而已,大部分的祭司一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被抽中,但這次年老的撒迦利亞相當幸運被抽中了。祭司都會將抽中服事的結果視為是上帝的呼召,因此也格外珍惜進入聖所的服事機會。
撒迦利亞被抽中進入主的聖殿上香,到年老的伊利莎白懷孕生子,再到童貞女馬利亞因聖靈投胎懷孕生子,作者路加很清楚表明這一切都是上帝有計劃地在介入。我們可以說,從被擄歸回後,新、舊約之間啞巴、沈默的四百年,上帝打破四百年沒有先知的黑暗時期。
路加描述天使出現時,撒迦利亞看見就驚惶害怕,馬利亞也是十分驚惶不安,在耶穌降生那夜晚,路加也描述曠野的牧羊人看到天使時也是非常驚惶。甚至,在描述耶穌復活時,有幾個婦女到墳墓內,看到天使站在他們身旁,她們也非常的驚惶。又加上天使傳達上帝奇妙的作為,更是超越人有限的經驗,因此他們共同的反應都是驚惶害怕。撒迦利亞伊利莎白夫婦他們在上帝眼中都是正直的人,遇到這樣的景象,也難免產生對所發生的事起疑心。

四、約翰:上主的恩典(1:13-17)
13 可是那天使對他說:「撒迦利亞,不要怕!上帝垂聽了你的禱告;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替他取名叫約翰。14 你要歡喜快樂;許多人也要為他的誕生而喜樂。15 在主的眼中,他將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淡酒烈酒,他都不可喝;在母胎裏,他( 「在母胎裏,他」或譯「他一出母胎」。)就要被聖靈充滿。16 他要帶領許多以色列人歸回主─他們的上帝。17 他要作主的前驅,堅強有力,像先知以利亞一樣。他要使父親和兒女重新和好,使悖逆的人回頭,走上義人明智的道路;他要幫助人民來迎接主。」
若僅依照第十三節來看,天使對撒迦利亞說:「撒迦利亞,不要怕!上帝垂聽了你的禱告;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替他取名叫約翰」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撒迦利亞進入聖所是為個人的需求祈禱。但是,再看看第六節的描述:「他們兩個都是正直的人,嚴謹地遵守主一切的誡命和條例」,所以,撒迦利亞進入聖所必定按照規矩代表眾人向上主祈禱,所求也是全體以色列人所期待的事。就像在主日禮拜時,司會的長老也是代表我們教會全體來到上帝面前祈禱一樣,他不是為個人的需求祈禱。
當時,祭司進入聖所代表以色列人祈禱的內容,不外乎祈求彌賽亞的來臨,和早日脫離異族——羅馬帝國專制殖民的統治。撒迦利亞既然是正直的人,就不會假公濟私為自己求兒子。若是他的祈禱是假公濟私,就不會有第十八節撒迦利亞所說的:「我憑甚麼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妻子也上了年紀。」所以,我們知道這是上帝的介入,上帝的計畫。
天使吩咐撒迦利亞說:「你要替他取名叫約翰」,這名字是從天上賜下的,是上帝的恩典,正說明上帝介入的原因是出於「上主的恩典」。上主恩待這對年老的祭司夫妻,上主通過耶穌基督拯救世人、賜人恩典。第十六至十七節也說明了約翰受呼召的服事:「他要帶領許多以色列人歸回主─他們的上帝。他要作主的前驅,堅強有力,像先知以利亞一樣。他要使父親和兒女重新和好,使悖逆的人回頭,走上義人明智的道路;他要幫助人民來迎接主。」最後特別強調「幫助人民來迎接主」。
第十五節則說明約翰將被聖靈充滿,且「淡酒烈酒,他都不可喝」,這是盛行在猶太人之間一種「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目的是為了端正、改變社會風氣。換言之,聖靈充滿展現出的靈性,即過著「分別為聖」的生活方式。舊約稱這種人為「拿細耳」,現代中文譯本翻譯成「離俗人」,意指他們遠離世俗的生活,專心過著聖潔的宗教生活,對當時社會的靈性與道德來說,是一種很積極、正面的力量。

五、撒迦利亞:受上主紀念(1:18-25)
18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甚麼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妻子也上了年紀。」19天使說:「我是侍立在上帝面前的加百列;我奉派向你傳話,報給你這喜訊。20但是,因為你不相信我所說、在時機成熟時會實現的那些話,你將變成啞巴,直到我的應許實現的那一天才能說話。」
21 這時候,大家等待著撒迦利亞,不明白他為甚麼在聖殿裏耽擱這麼久。22 到了他出來,不能跟他們說話,大家才曉得他在聖殿裏看見了異象。他不能說話,只好打手勢向大家示意。23 在聖殿裏供職的日期一滿,撒迦利亞就回家去。
報喜訊的不是一般的天使,是天使長之一「加百列」,曾奉差遣向先知但以理解釋他所見的異象,啟示關乎彌賽亞的事(參考但以理書8:15-269:21-27)。施洗約翰的出生、耶穌基督的降生,都是天使長加百列傳報喜訊。
聽到加百列的信息,撒迦利亞一點也不受感動,他無動於衷,不感到奇特,毫無興趣,他回答說:「我憑甚麼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妻子也上了年紀。」他的回答非常理性,他說妻子「上了年紀」意思是說停經、過了生育的年紀,但是他可能忘記以色列人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莎萊,他們分別是在一百歲、九十歲時,上帝應許兒子以撒給他們。
撒迦利亞的「不信」,使他暫時成為「啞巴」。撒迦利亞凸顯了四百年沈默世代的特點——啞巴,就是失去信心,認為上主忘記他們了。但是,撒迦利亞名字的意思是「受上主紀念、被上主記得」,這是上帝的幽默(台語:笑詼),要表明上主仍然紀念祂的誓言,仍然記得祂的百姓。

六、伊利莎白:上主的誓言(1:24-25)
24 過了不久,他的妻子伊利莎白果然懷了孕,五個月之久沒有出門。25 她說:「主終於這樣厚待我,除掉了我在公眾面前的羞辱。」 
在古代的社會裡,女人結婚後若沒有懷孕生子是一件極大的羞辱。這也是早期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所共有的現象。早期台灣社會也是如同這樣,甚至還允許丈夫再娶「細姨」來「傳宗接代」。也因此,在第廿五節伊利莎白說:「主終於這樣厚待我,除掉了我在公眾面前的羞辱」。
伊利莎白的名字意思是「上主的誓言」,似乎也在說明上帝是一位守約的上帝,祂永遠記得祂與人所立的約。
約翰撒迦利亞伊利莎白,三個人的名字,我們得到一個啟示,在舊約之後的四百年,在黑暗、啞巴、沈默的歲月中,他們三人的名字,似乎在傳遞一個確據、希望、鼓舞的信息:在黑暗時代的百姓,上主仍然紀念祂的百姓,上主記得祂的誓約,上主要賜恩典給祂的百姓,藉著彌賽亞,進入新約恩典的時代(約翰福音1:17)

我們來想想,今天這段經文帶給我們什麼要緊的信息:
一、珍惜上帝給我們參與事奉的機會
前面我提到,一個祭司一生中只能被挑選一次進入聖所燒香獻祭,大部分的祭司一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被抽中,但這次年老的撒迦利亞相當幸運被抽中了。祭司都會將抽中服事的結果視為是上帝的呼召,因此也格外珍惜進入聖所的服事機會。
被選上進入聖所燒香是一個祭司人生中最高峰的經歷與最高的榮耀。他就是城鎮裡人們談論的話題人物,是其他祭司所稱羨的,在那一週裏,他是最特別的人物。
上帝為何要挑中他?上帝會挑中我們做些什麼事嗎?如果挑中我們、呼召我們,我們會珍惜事奉的機會嗎?當我在思考這問題時,上帝派人跟我說話。上週,重新教會的長老來找我,告訴我,教會空間不夠,教會希望買對面一樓的房子,那房子的主人我很熟——張武修醫師,他是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的弟弟,蔡英文總統提名他擔任下一任的監察委員,立法院在這禮拜就要投票。重新教會長老請我出面,協助辦理貸款的事。在談話的過程中,他告訴我一句話:「牧師啊!濟南教會在改建,這是百年難得一次的機會,要特別珍惜百年難得一次的服事。」
別人都提醒我們要珍惜這難得的事奉機會,各位兄姐,作為濟南教會屬靈的一家人,我們也要珍惜上帝給我們這一代有參與建堂服事的機會。小會計畫五年奉獻一億元,每年目標二千萬,就連我們主日學小朋友也有小錢奉獻運動。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們去年目標有達成,今年也請大家參與改建的奉獻,珍惜上帝給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參與難得的建堂事奉。
回顧我們教會建堂的過程,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可以看到上帝的帶領。過去我們對教產的收回很不抱希望,對當時來說似乎像「黑暗」絕望一樣,但後來我們經歷上帝的帶領,在人看為不可能的事,卻一件件地獲得上帝的帶領。各位,我們要珍惜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和帶領,在我們這一代完成建堂的事奉。

二、學習撒迦利亞,願上主也紀念我們的服事
撒迦利亞名字的意思是「受上主紀念、被上主記得」,為何他被上帝紀念?撒迦利亞有什麼生命的特質,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呢?我想有三項很重要的態度:
1.不因沒有果效而離開事奉:面對四百年的黑暗、沈默期
自從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後,舊約到新約之間有四百年之久,這段期間沒有再出現像舊約時代的先知,因此這段啞巴、沈默的時間就被稱為「兩約之間黑暗時期」。普遍上,社會瀰漫一股絕望的風氣,又加上律法主義、法利賽派的興起,律法帶來的不是釋放,而是心靈的轄制,甚至祭司制度沒落,有些祭司、利未人也放棄他們的工作,成為一般的猶太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撒迦利亞不因沒有果效而離開事奉,他仍然期待進入聖所祈禱的服事。
2.不因環境艱難而懼怕退卻:面對大希律王的殘暴與惡毒
當時的宗教環境惡劣,政治氛圍更是危險。必須面對大希律王的殘暴與惡毒,面對羅馬帝國的高壓獨裁統治,人民往往被統治者欺負、被失蹤、被殺害,他沒有因為環境艱難就遠離他的呼召及服事。
3.不因個人問題而埋怨上帝:面對當時社會處境下的羞辱
他大可以向上帝埋怨,他們沒有孩子,這件事在當時社會處境下,是眾人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這對這一對老祭司夫婦來說更是羞辱。但他不因個人問題而埋怨上帝,而是做他所能做的。
撒迦利亞至少有這三點特質值得我們學習,也盼望我們堅守上帝來的呼召,並被上帝紀念。

問題討論:
1.我們要如何珍惜上帝呼召我們事奉的機會?
2.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參與教會的改建。你個人會如何參與?
3.撒迦利亞有什麼樣的榜樣、態度,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