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以弗所書5:1-20基督裡新生活

基督裡新生活 (2017.9.3主日講道大綱)
以弗所書5:1-20
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2:14)
「新人」:不再當受律法綑綁的猶太人,也不再當與上帝隔絕的外邦人。
第五章裡,使徒保羅進一步討論「基督裡新生活」,因為信仰與生活是彼此緊密關聯著。

一、效法上帝(5:1-7)
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5:48)
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路加福音6:36)
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
1.處處表現愛心(5:1-2)
魯益師(C. S. Lewis)所著《四種愛》(The Four Loves)
Though My Heart Is Torn/Karen Mathison Schmidt
「戀人是臉對臉的,朋友是肩並肩的。」
「聖愛」(agape)「愛」標示的不一定是幸福,相反,「愛」代表我們願意和人共享不幸、分擔苦難,「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馬書12:15)
2.不可提的話(5:3)
淫亂、污穢、貪婪:與當時拜偶像的宗教行為有關。
印度教的「廟妓」又稱「神廟舞女」(devdasi)
「貪婪」就是「等於拜偶像」,將錢財當成神明。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2)
3.不可以說的話(5:4)
頌讚和詛咒都是從同一張嘴巴出來!弟兄姊妹們,這是不應該的!(雅各書3:10)
4.禁止來往的人(5:5-7)
和合本翻譯「不要與他們同夥」,意思是說,不要與上述拜偶像的宗教行為扯上關係。

二、受洗成為光明之子(5:8-14)
得到救贖的人、進入基督教會的人,應該要學習過著「新人」的生活。
  • 第十四節是初入教會的「洗禮頌」
  • 光明之子,有幾項光明的屬性:
1.光明所結出的果實:良善、正義,和真理(5:9)
2.明辨甚麼是主所喜悅的事(5:10)
3.揭發黑暗面(5:11-13)

三、光明之子的日常(5:15-20)
1.要像智慧的人(5:15-17)
2.要被聖靈充滿(5:18-19)
被酒所充滿,相對的就是「被聖靈所充滿」。
3.要常感謝上帝(5:20)
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種不收,也不存糧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飼養牠們!你們豈不比鳥兒更貴重嗎?你們當中又有誰能夠藉著憂慮多活幾天呢?(馬太福音6:26-27)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基督徒對公共事務也能積極參與,甚至揭發黑暗的事
有光的地方就沒有黑暗、陰影。
民主國家裡,人民有知的權利,有「陽光法案」(sunshine law)
取證神學:來鑑定、查驗教會歷史中的錯誤,釐清、察覺在公共領域中的錯誤。

二、使我們的生命被基督的光所填滿

問題討論:
1.從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如何效法上帝?
2.在此,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如何被聖靈充滿?
3.基督徒如何揭發結構、體制上的黑暗面(5:11)

講道篇

基督裡新生活
以弗所書5:1-20
使徒保羅在第二章十四節說:「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這一節是以弗所書中,對基督在世上使命最重要的說明。要推倒互相敵對、分裂的牆,是不容易的,甚至有時需要付出代價。就拿二二八事件,長期以來就是台灣族群之間的牆。在臺灣第一次為二二八的和好舉行平安禮拜的是周聯華牧師與我們所敬愛的翁修恭牧師。這二位牧師相繼在去年86日及今年830日安息主懷。
周聯華牧師曾說:「假如今天有人問我:『在傳道的生涯中,哪一件事是你認為做得最有意義的?』我的回答:『假如我只能說一件事,那就是與翁修恭牧師一起主持二二八平安禮拜!』」(參閱1994年《周聯華回憶錄》)
這場「二二八平安禮拜」是在27年前,1990128日晚上,在台北新生南路浸信會懷恩堂舉行,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出席並見證這場禮拜。會有這一場禮拜,也跟前一年的事情有關,1989819日,當全台第一座228紀念碑在嘉義彌陀路落成時,讓周聯華牧師感觸甚深。當年9月他特地到台南教會公報社找當時的總編輯盧俊義牧師,周牧師問起228紀念碑籌備與建築的事。聊到一半時,盧俊義牧師突然問:「周牧師,您到底是講什麼道給蔣家父子聽,否則他們怎麼會在台灣殘害這麼多人的性命?」這時周牧師低頭不發一語;但只約十幾秒鐘,周牧師就說:「盧牧師那你說說看,我可以做什麼?」盧牧師很直接回答說:「在您的腳離開台灣這塊土地之前,至少應該替二二八受難者說些話,或是做點事吧。至少舉辦個類似『安慰』的禮拜也可以啊!」
說到正式安排禮拜,周聯華牧師回憶說:「民國七十九年,曠野社的蘇南洲先生跟我提起二二八的悲劇,也談起傾向於要以宗教信仰出發來解決二二八的心結。長老會的牧師翁修恭牧師也一起討論。後來,逐漸定型在舉行「和平禮拜」上,由翁牧師和我聯合主持。翁牧師以國語,我以台語來證道。蘇南洲負責最難的事情,聯絡二二八遺屬和一切籌備的工作。」(摘自《周聯華回憶錄》全集30,第263)
周聯華牧師也曾提到二二八的傷害是一堵「中間隔斷的牆」,拆毀這牆「從我們基督徒做起,然後普及到整個社會」,這需要長期的持續投入,才可能實現。
自從使徒保羅在第二章十四節說:「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開始,使徒保羅一方面告訴猶太基督徒說,基督「廢除了猶太法律的誡命規條(參考以弗所書2:15);另一方面告訴外邦基督徒說,「不要再過著像外邦人那樣的生活。(參考以弗所書4:17)不要當猶太人,也不要當外邦人,那要當什麼樣的人?使徒保羅說:「要穿上『新我』(參考以弗所書4:24),要做「新人(參考以弗所書2:15)
「新人」的意思是不再當受律法綑綁的猶太人,也不再當與上帝隔絕的外邦人;而是要學習耶穌基督,在基督裡做「新人」。使徒保羅以「新我」和「舊我」為對比,來形容一個人在信了耶穌基督之後,活出的生命態度。「新我」就如同是一個重新受創造的人一般,具有「上帝的形像」,表現出來的是「正義和聖潔」;而「舊我」是由於私慾的誘惑而腐化了的(以弗所書4:22)
成為基督徒、成為新人,接著,在第五章裡,使徒保羅進一步討論「基督裡新生活」,因為信仰與生活是彼此緊密關聯著。這一點與耶穌當年在教導門徒很類似,除了導正對律法的認識,也給予生活上該有的做法。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3-39)
現在讓我們來看今日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使徒保羅提醒我們什麼是「基督裡新生活」?
一、效法上帝(5:1-7)
1 既然你們是上帝所愛的兒女,你們必須效法他。2 你們的生活要處處表現愛心,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獻給上帝。3 至於那些淫亂、污穢,和貪婪的事,在你們當中連提都不可提,因為你們是上帝的子民。4 你們也不可以說淫猥、愚妄,或下流的話;倒要說感謝上帝的話。5 無可懷疑地,淫亂、污穢,或貪婪的人(貪婪等於拜偶像)絕對不能成為基督和上帝國的子民。6 不要讓任何人用空口白話欺騙你們;正是為了這些事,上帝的忿怒要臨到悖逆的人身上。7 所以,不要跟這些人來往。
關於「基督裡新生活」使徒保羅在第一節裡就很清楚明白的告訴信徒說:「你們必須效法上帝」。耶穌也告訴門徒要效法上帝,他說:「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5:48)以及「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路加福音6:36)使徒保羅甚至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11:1)
除了效法上帝做為我們的榜樣之外,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具體可以實踐的內容?
1.處處表現愛心(5:1-2)
這裡的「愛心」是使用ἀγαπάω(agapaó),英文譯為“to love”。前劍橋大學教授也是英國著名文學家魯益師(C. S. Lewis)所著《四種愛》(The Four Loves)被譽為用靈魂寫成的書。他說:「戀人是臉對臉的,朋友是肩並肩的。」肩並肩的友情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不是彼此為生存競爭,而是彼此增長。他說任何的愛都要注入「友愛」,就像耶穌曾經稱呼門徒為「朋友」,與門徒肩並肩面對生命的問題。
論到「聖愛」(agape)時,他解釋:「愛」標示的不一定是幸福,相反,「愛」代表我們願意和人共享不幸、分擔苦難,「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馬書12:15)對我們來說,「愛」不是觀念,而是人生體驗。體驗肩並肩的友情,體驗苦難中相互分擔,更體驗基督捨命救贖的愛。
2.不可提的話(5:3)
第二項在生活中要具體注意的是,對於淫亂、污穢、貪婪的話,連提起都不要。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淫亂、污穢、貪婪,這三個詞都與當時拜偶像的宗教行為有關。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哥林多前書第五章),就提到哥林多教會內部有淫亂的事發生。當時,在哥林多、以弗所等大城市有許多的廟妓,男的、女的甚至小孩都有,這種宗教文化也流行在古代的迦南人當中。甚至,還存在於今日的印度教裡,在印度「廟妓」又稱「神廟舞女」(devdasi),即「寺廟奴隸」(servant of god)。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不再有廟妓,但根據《God Reports2016年的報導,在南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仍然有為數七萬名少女擔任廟妓,全印度高達廿五萬人。「印度宣道會」(Mission India)主要的救援工作,就是在拯救這些少女。
在第五節說「貪婪」就是「等於拜偶像」。使徒保羅會這樣說是有背景的,因為在當時的廟妓文化中,信眾所求的都是想獲得更多、更多的財富,甚至已經將錢財當成神明。
在美國休士頓有一位很有名的牧師,他宣揚的「福音」沒有十字架,教會建築也不掛十字架。為甚麼?他認為十字架會讓人聯想到苦難、醜陋和死亡,他希望來教會的人都能感到「美好」。這樣的說法跟耶穌、保羅所講的福音完全不一樣!使徒保羅是這樣說的:「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2)相對於不可提的話(拜偶像的風俗),使徒保羅只提「十字架」!
3.不可以說的話(5:4)
第三項在生活中要具體注意的是,「不可以說淫猥、愚妄,或下流的話」。如果基督徒要學習基督成為祭品獻祭,既然要成為祭品,就必須潔淨自己,特別是潔淨我們的嘴。正如聖經所說:「頌讚和詛咒都是從同一張嘴巴出來!弟兄姊妹們,這是不應該的!(雅各書3:10)
除了不說以外,使徒保羅勸勉信徒「倒要說感謝上帝的話」。為什麼?因為謙卑的人才懂得凡事感謝上帝,相反的,驕傲的人,心中自我為大,也不知道要感謝上帝。
4.禁止來往的人(5:5-7)
第七節說「不要跟這些人來往」,從字面來看很容易產生對人的拒絕。我比較喜歡和合本的翻譯「不要與他們同夥」,以及台語漢字的譯「莫得及in有份」。意思是說,不要與上述拜偶像的宗教行為扯上關係,因為人很容易陷入情色、錢財的誘惑中。
二、三十年前賭博遊戲「大家樂」流行時,我就認識一位基督徒,在朋友的慫恿下在深夜跟去「陰廟」看人家求明牌,朋友有賺都會跟他說,賠的時候都不說,後來他以為怎麼那麼「好康」也去簽賭,結果賠了好幾百萬。使徒保羅所說的,就是不要跟這種宗教行為扯上關係。

二、受洗成為光明之子(5:8-14)
8 你們原是在黑暗中,可是自從成為主的信徒,你們就在光明中。你們的生活必須像光明的人。9 光明結出一切豐盛的果實,就是良善、正義,和真理。10 要明辨甚麼是主所喜悅的事。11 不可做別人在黑暗中所做那些無益的事,反而要把這種事揭發出來。12 他們暗地裏所幹的勾當,連提一提都是很可恥的!13 當一切的事被公開出來的時候,真相就顯露了,14 因為凡顯明出來的就是光(「因為凡顯出來的就是光」或譯「因為光顯明一切」。)。所以詩中這樣說: 
醒過來吧,睡著的人, 
從死人中起來! 
基督要光照你們。 
使徒保羅說完要效法上帝,不要效法當時廟妓宗教文化,甚至不要與這種宗教行為同夥、扯上關係。接著,使徒保羅用「光明」與「黑暗」的對比,近一步說明從外邦異教進入基督信仰的差異。這樣的區分不是為了去拒絕人信耶穌,相反的,這樣的區分是要讓外邦基督徒知道什麼是基督徒該有的信仰態度。耶穌基督歡迎所有的人,他的救贖是為全人類的,但是得到救贖的人、進入基督教會的人,應該要學習過著「新人」的生活。
基督徒進入教會開始新的生活時,被稱為「新人」,也被稱為「光明的人/光明的子女」。特別第十四節的三段話,是初入教會的「洗禮頌」:
醒過來吧,睡著的人, 
從死人中起來! 
基督要光照你們。 
這一小段詩是早期教會所熟悉的洗禮詩歌,有關一個人信耶穌受洗進入教會而得「光照」,以此來描述信徒從死亡中得著復活的新生命與基督連結(參考希伯來書6:4;羅馬書6:4-12)。使徒保羅引用這段洗禮頌,是要提醒他的讀者,既然已經受洗歸主,就不再是生活在「黑暗」死亡之中,而是要行在基督的亮光中,做好他們受洗時所宣告的,並激發自己見證的活力。光明之子,有幾項光明的屬性:
1.光明所結出的果實:良善、正義,和真理(5:9)
良善、正義,和真理是光明所結出的果實。「真理」,和合本用「誠實」,意思是一樣的。因為沒有誠實就沒有為的真理可言。真理所傳達的意思,就是沒有欺騙之意。不是讓人陷入於無知之中,而是讓人明白、清楚。
2.明辨甚麼是主所喜悅的事(5:10)
有一次我眼睛酸澀甚至會痛,去看眼科醫師,醫師說是眼睛長期看太近的東西。醫師告訴我:「看書時,要亮一點看,不要近一點看。」亮一點,我們就能夠看得更清楚。要明辨甚麼是主所喜悅的事,甚麼是上帝不喜悅的事,也跟「亮一點看」有關,願基督的光照亮我們的心靈。
3.揭發黑暗面(5:11-13)
第十一節說:「不可做別人在黑暗中所做那些無益的事,反而要把這種事揭發出來。」看啊,基督徒應該有積極的社會生活,雖然說信仰生活上有「溫柔」的一面,但是這並不表示懦弱、妥協,而是積極的投入良善的事。甚至對於黑暗、污穢的事,要努力揭發出來,為的是要使世界更美好,為的是要避免再犯。

三、光明之子的日常(5:15-20)
15 所以,你們的行為要謹慎。不要像無知的人,要像智慧的人。16 要善用每一個機會,因為目前的日子很險惡。17 因此,不要做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是甚麼。18 不要酗酒,那是會敗壞人的;要被聖靈充滿。19 要用詩篇、聖詩、靈歌對唱;要從心底發出音樂,頌讚主,向他歌唱。20 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為各樣的事感謝父上帝。
在第十五至二十節,使徒保羅舉幾個光明之子的日常。
1.要像智慧的人(5:15-17)
第十五節說,基督徒、光明之子的行為要謹慎,因為我們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基督」。使徒保羅曾經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拉太書2:20)如果光明之子不謹慎,非但無法成為「世上的燈」,失去亮光,不但無法照亮別人,甚至會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使徒保羅勸勉我們「要像智慧的人」,什麼是智慧的人?按上下文來理解,智慧的人要善用每一個機會,和合本譯為「要愛惜光陰」,因為人的生命相當有限,實在沒有時間消耗在對生命無意義的事,反倒「要明白主的旨意是甚麼。」
2.要被聖靈充滿(5:18-19)
基督教信仰沒有禁止喝酒,但不要醉酒,第十八節提到「不要酗酒,那是會敗壞人的」,這似乎是指酒癮,被酒所控制,無法控制自己。被酒所充滿,相對的就是「被聖靈所充滿」。如何被聖靈充滿?使徒保羅在此告訴我,被聖靈充滿「要用詩篇、聖詩、靈歌對唱;要從心底發出音樂,頌讚主,向他歌唱。」「靈歌」照字句來說,就是從心靈而發出的聲音,隨意自由的旋律。
3.要常感謝上帝(5:20)
光明之子的日常,是「常常為各樣的事感謝父上帝」。為甚麼要這樣?因為基督徒相信凡事都在上帝的攝理之下,只是「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參考以賽亞書55:9)雖然我們對上帝的意念不明白,但是當我們用感謝的心來交託時,我們就可以減少許多的煩惱。耶穌告訴門徒說:「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不種不收,也不存糧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飼養牠們!你們豈不比鳥兒更貴重嗎?你們當中又有誰能夠藉著憂慮多活幾天呢?(馬太福音6:26-27)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基督徒對公共事務也能積極參與,甚至揭發黑暗的事
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讓我們知道基督徒除了被稱為「上帝的兒女」、「天國的子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稱呼「光明之子」。就如我在第十四節所提到的,使徒保羅藉由「洗禮頌」,再次提醒當時的信徒,讓他們知道一個人信耶穌受洗進入教會而得「光照」,就不應該再活在黑暗、罪惡之中。
有光的地方就沒有黑暗、陰影。在民主國家裡,人民有知的權利,都會有較為完善的監督辦法,例如政治獻金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遊說法、利益衝突迴避法、資訊自由法、行政程序法等,目的在防止或減少政府機關及人員(包括民意機關代表)違法、濫權、自肥等行為的發生。這些辦法都可以稱為「陽光法案」(sunshine law),要除掉黑暗、罪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拖到光裡。無法在暗中進行,就會逐漸朝向光明。同樣,潔淨我們自己內心深處及和我們有關社會的惡行,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們赤露敞開地放在基督的光下。
第十一節說:「不可做別人在黑暗中所做那些無益的事,反而要把這種事揭發出來。」看啊,基督徒應該有積極的社會生活,雖然說信仰生活上有「溫柔」的一面,但是這並不表示懦弱、妥協,而是積極的投入良善的事。甚至對於黑暗、污穢的事,要努力揭發出來,為的是要使世界更美好,為的是要避免再犯。
同樣地,在教會歷史中教會也有許多黑暗面。為何馬丁路德支持德意志選侯鎮壓農民運動,導致十幾萬人死亡?為何有些基督徒支持納粹政權?為何教會曾經鑄下大錯?
9/23()我們與賴信道老師(Prof. Dr. Stephen Lakkis)舉辦一場神學研討會,邀請二位德國學者,也邀請花亦芬教授、姚立明教授與談,透過取證神學(Forensic Theology)來鑑定、查驗教會歷史中的錯誤,釐清、察覺在公共領域中的錯誤。屆時,歡迎弟兄姊妹一同來關心,教會對於公共事務的關心。

二、使我們的生命被基督的光所填滿
從前,有一個父親想考驗三個兒子的聰明才智,好決定把事業交給哪一個兒子。
他想了一個題目測驗三個兒子。
他交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筆錢,要他們用這錢去買東西,來填滿一個一百坪大的倉庫。
大兒子想了很久,決定將那一筆錢拿去買稻草,因為稻草最便宜。大兒子把稻草運入倉庫,結果,連倉庫的一半都裝不滿。
二兒子稍微聰明一些,將那一筆錢拿去買衛生紙。因為衛生紙輕巧,揉散之後體積可以膨脹許多倍。
二兒子將一包包衛生紙拆開,把一張張衛生紙揉得膨膨鬆鬆的,然後填進倉庫。
但他再怎麼努力,仍然裝不滿倉庫的三分之二。
小兒子等哥哥們的嘗試失敗之後,邀父親走進倉庫。他將所有的窗戶牢牢關上,把倉庫的大門關好。整個倉庫頓時變得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
這時,小兒子從口袋中拿出一塊錢買來的火柴,點燃了一支蠟燭。立刻,光芒充滿了整個漆黑的倉庫。
用光來填滿是最聰明的方法。基督就是世界的光。用基督來填滿人心,最是聰明。現代社會,我們忙著用物質來填滿生活,但是我們想盡辦法找來的有形物質,是無法填滿空虛的心靈。唯有用基督的真光來填滿才是最聰明的方法。

問題討論:
1.從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如何效法上帝?
2.在此,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如何被聖靈充滿?
3.基督徒如何揭發結構、體制上的黑暗面(5:11)


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4:17-32基督裡穿新我

基督裡穿新我 (2017.8.27濟南教會主日講道大綱)
以弗所書4:17-32

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信徒的勉勵,乃希望他們能夠在信仰上有成長,「不至於再像小孩子,中了人所編造巧妙的詭計,隨著各樣學風飄來飄去。」(以弗所書4:14)

一、為何生命要更新?(4:17-19)
「不要再過著像外邦人那樣的生活。」(4:17)看似在批判外邦人?
保羅所要表達的是,任何人在耶穌基督裡,成為教會裡的一份子,都要按著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一種「新人」(參考2:15)
◎為何生命要更新?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思想除了脫掉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對外邦基督徒來說,也要脫掉外邦世界的淫亂、污穢、邪情。
◎有什麼樣的基督論就有怎樣的教會,拜什麼,就像什麼?
"Born Again" by Dean Kermit Allison
● 200912月《大西洋雜誌》有一篇文章Hanna Rosin, “Did Christianity Cause the Crash分析2007-2008金融風暴與教會的關係。該文結論說:「因為『成功神學』大力鼓吹會眾『憑信心』買房,不論是否付得起。結果在風暴中付不起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大大加重了金融危機的嚴重性!」

◎舊人的三項特徵
1.思想虛妄(4:17)
2.剛愎自用(4:18)
「剛愎自用」希臘原文πώρωσις是醫學用語「硬化」、「結繭」,常譯為「硬心」(羅馬書11:25和合本)
3.無羞恥心(4:19)

二、內在的更新(4:20-24)
第二十節「但是」一詞已經在表明,信主之前與信主之後,生命應該有所差別。

使徒保羅說,這是基督徒「學到在耶穌裏才有的真理」,換言之,耶穌才是我們最高的榜樣。
第四世紀的教父奧古斯丁(St. Aurelius Augustine)《懺悔錄》有一段話描述他頓悟、悔改的經驗: ...(羅馬書13:13-14)我不願意再念下去,也實在無此需要。念完了這一段,似乎有一道光照射到我心中,把所有疑慮的暗影一掃而空。」
我們要更加謙卑,不斷的讓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穿上「新我」,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

三、外在的實踐(4:25-32)
使徒保羅提出幾個表現出新生命的外在實踐有:
1.不可再撒謊
2.不可因脾氣而犯罪
(1)不要讓生氣成為犯罪的誘因
(2)不可含怒到隔天
3.不可偷竊
4.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
5.不要使上帝的靈憂傷
6.不要再有任何的仇恨
7.以仁慈相對待,彼此饒恕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屬基督的新人,除內在更新,外在也要實踐出來。
基督徒應該要脫下那腐敗的「舊我」,換上心思意念都已經更新了的「新我」。身為基督徒,應該有不同的生命觀,不應該和從前尚未信耶穌基督之前相同。

二、美德是正確選擇的習慣,學習不斷親近主,不斷的被更新
「心思意念要更新」(4:23)所說的「更新」,是被動的「更新」,換句話說,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被聖靈的力量所更新。
失樂園的作者但丁說:「美德是正確選擇的習慣」。

問題討論:
1. 基督裡的新人,與猶太人、外邦人有何差異?
2.使徒保羅在此所說「內在更新」的內涵是什麼?我們如何得著?
3.內在更新必須由外在實踐來證實,使徒保羅在此舉出哪七個例子?我們可以如何跟著做?


講道篇

基督裡穿新我 (2017.8.27濟南教會主日講道)
以弗所書4:17-32
《以弗所書》是加爾文最喜愛的一卷聖經,因為他在十六世紀的瑞士日內瓦進行教會改革時,就是從《以弗所書》來建造教會。換言之,要知道教會是什麼就來看《以弗所書》,要知道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就來看《以弗所書》。
說到基督徒信仰生活時,使徒保羅曾這樣勉勵:「不至於再像小孩子,中了人所編造巧妙的詭計,隨著各樣學風飄來飄去。(以弗所書4:14)主要原因乃是希望他們能夠在信仰上有成長。
信仰必須有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種成長不只是在信仰上的認知而已,也要在生活上有更好的外在美德見證出來才算。特別使徒保羅以「新人」作為譬喻來描述基督徒不再做猶太人、不再做外邦人,而是在基督裡面成為「新人」。
有一家經營不善的洗衣店門口貼了一張公告:「新人即將接手」。意思似乎對大家說:「來試試我們的服務,你就會知道『新人』的服務,會比以前更好。」我們身為基督徒,從前是撒但的奴僕,現在已由上帝接管,成為上帝的奴僕,成為基督裡的「新人」,也類似在宣布,今日的「新人」比昨日的「舊人」更加的進步。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一、為何生命要更新?(4:17-19)
17 我現在奉主的名鄭重地勸告你們:不要再過著像外邦人那樣的生活。他們的思想虛妄,18 心地黑暗,跟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因為他們全然無知,剛愎自用。19 他們喪盡了羞恥之心,縱情恣慾,無拘束地做各種敗德的事。
在第二章十四節使徒保羅才說:「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四章十七節卻說:「不要再過著像外邦人那樣的生活。」這看起來似乎在批判外邦人?使徒保羅這樣說,不是指猶太人就是完美,外邦人就是不完美。他所要表達的是,任何人在耶穌基督裡,成為教會裡的一份子,都要按著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一種「新人」,正如第二章十五節所說的:「他廢除了猶太法律的誡命規條,為要使兩種人藉著他的生命成為一種新人,得以和平相處。
在使徒保羅的書信裡,強調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要按著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一種「新人」,他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為何生命要更新?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初代教會誕生在一個多神信仰世界裡,教會面對的是一個很複雜、充滿誘惑的世界,當時的社會習俗、宗教文化、倫理道德觀,都是基督徒每天要去面對的挑戰。使徒保羅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提醒信徒必須把那些「屬世的慾望,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是一種偶像崇拜)」這些事都要除掉。
除掉舊人,換上新人,這是指在心靈上、整個生命觀上的改變。正如箴言第四章廿三節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思想除了脫掉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當時猶太人強調摩西法律上的規範,遠超過對耶穌基督的信靠,例如在割禮的傳統上就是個問題。另外,對外邦基督徒來說,也要脫掉外邦世界的淫亂、污穢、邪情,這些事在當時往往與拜偶像、與廟妓的淫亂行為相關聯。因此,使徒保羅強調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他必須以新的生活來見證生命的重生,他希望信徒們在信仰生活上有個新的開始,就像一個嶄新的創造一樣,讓人有一新耳目的感覺和發現。
拜什麼,就像什麼?
基督徒要知道「拜什麼,就像什麼?」敬拜耶穌就是要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以弗所書前三章在告訴我們「基督論」,後三章在告訴我們該有怎樣的教會生活。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基督論就有怎樣的教會,我們對基督的認識,會影響教會生活的行為。
近來有許多提倡成功神學的牧者試圖證明耶穌是有錢人。其中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論點是,他們認為既然耶穌出生時有人送黃金,這就代表耶穌就擁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這是他們的基督論,在這樣的認識底下,他們認為「富有」的生活,才是有見證的基督徒。我也聽過這樣的解釋聖經:「無論祈求的是什麼,只要你憑著信心以上帝的名宣告那東西是你的,上帝就必成就!」
200912月《大西洋雜誌》有一篇文章Hanna Rosin, 基督教是否導致崩盤?〉“Did Christianity Cause the Crash分析2007-2008金融風暴與教會的關係。該文結論說:「因為『成功神學』大力鼓吹會眾『憑信心』買房,不論是否付得起。結果在風暴中付不起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大大加重了金融危機的嚴重性!」「成功神學」鼓吹會眾以金錢奉獻,好試試上帝「開天窗」賜福,並且鼓勵花錢購買物質的享受,但是並沒有幫助會眾學習作財富的管家,縱容人的短視,只看眼前的利益。「成功神學」成為金融風暴的幫兇!
有什麼樣的基督論就有怎樣的教會,拜什麼,就像什麼?我所認識的耶穌,不是停留在他出生時有人送黃金,耶穌更不是有錢人。我看到的基督耶穌,他在小時候父母帶他上耶路撒冷獻祭,他們準備的祭物是:「一對斑鳩或兩隻小鴿子作祭品(參考路加福音2:24)。從獻祭的祭品來看,耶穌是在很清寒的家庭中長大。甚至,他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也告訴門徒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路加福音9:58)
使徒保羅讓我們認識到「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14)並進一步要使猶太人除去律法主義、外邦人除去敗壞的德性,在基督裡都能夠成為一種「新人」,一種以基督為學習榜樣的「新人」。既然,要向著基督成為「新人」,那麼就應該脫去、離棄「舊人」,這一點就是第四章廿二節所要強調的。那麼,「舊人」有哪些特徵呢?
舊人的三項特徵
1.思想虛妄(4:17)
「思想虛妄」意思是指:明明知道有上帝,卻不將上帝當成一回事。簡要來說,就是只想利用上帝,把上帝當作工具在使用。例如,在台灣就發生過,有人去廟裡求明牌不成,憤而將他所拜偶像的鬍鬚燒掉,甚至將神明的斬頭、剁手砍腳。
2.剛愎自用(4:18)
舊人第二個特徵是「剛愎自用」。前面是指「不將神當成」,在這裡是指「將自己當神」。「剛愎自用」和合本聖經翻譯為「剛硬」,希臘原文πώρωσις是醫學用語「硬化」、「結繭」,常譯為「硬心」(羅馬書11:25和合本)。一位「硬心」的人,將自己絕對化,將自己當成神,就像出埃及記的法老一樣。這樣看來,使徒保羅想說的是:當一個人和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時,這樣的人彷彿是「硬心的法老」,連上帝的話都聽不進去心裡。
3.無羞恥心(4:19)
在第十九節裡,使徒保羅強調舊人第三個特徵是「無羞恥心」。今年(2017)五月新北市有一則新聞,警方抓到一位連續竊車者,警方調閱監視器逮人,但囂張的竊賊竟還跟警方炫耀,他只憑一把簡單鑰匙,就能夠在3秒內成功竊車。
還有一次,警察突檢賓館,查到少女在從事色情工作。當警察問他們怎麼會到這種場所來時,他們的回答是:「好玩啊!」、「我又不偷不搶,為甚麼不可以?」當人沒有羞恥感時,這是多麼墮落啊。
三天前(8/24)的新聞,台北市警察局信義分局刑事偵查佐朱定邦、扶修明,為求毒品績效,今年4月間佯稱檢察官指示,威脅黃姓毒品假釋犯須找二名少年栽陷持有、施用毒品,如不配合,將撤銷假釋云云。二名刑警還交代假釋犯要求二名少年吸毒時「要吸大口點」,否則會驗不出來。
在敗壞的社會中,保羅提醒基督徒,為何生命要更新?在基督裡得到更新是基督徒的生命樣式。

二、內在的更新(4:20-24)
20 但是,你們從基督所學的卻不是這樣!21 你們無疑聽見過他的事,作了他的門徒,學到在耶穌裏才有的真理。22 那麼,你們要脫下那一向使你們生活在腐敗中的「舊我」;那舊我是由於私慾的誘惑而腐化了的。23 你們的心思意念要更新,24 要穿上「新我」;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
第二十節「但是」一詞已經在表明,信主之前與信主之後,生命應該有所差別。如果信主之前,還是繼續過著上述「舊人的三項特徵」,那麼如何見證你已經是屬於基督的「新人」呢?因此,使徒保羅語氣很堅定的說:「但是,你們從基督所學的卻不是這樣!
一個人在未信耶穌基督以前,所想的、所做的,他不會先想到基督信仰的教導。但是,一個人在信耶穌基督之後,他就要常常想到:「我這樣做,上帝會喜歡嗎?有沒有榮耀上帝的名?」使徒保羅說,這是基督徒「學到在耶穌裏才有的真理」,換言之,耶穌才是我們最高的榜樣。雖然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但只有耶穌有最高且最完整的上帝形象。
第四世紀的教父奧古斯丁(St. Aurelius Augustine)寫了113本著作,當時寫作所費不菲,其中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懺悔錄》(Confessiones),這本書是他的自傳,描述他悔改信主,更是他尋找上帝形象的過程。書中有一段話描述他頓悟、悔改的經驗: 
忽然我聽見鄰近屋中有兒童的聲音反覆說著『拿起來念!拿起來念!』起初我以為是兒童們遊戲時唱的詩句,然而卻是記憶中未曾聽見過的。我連忙停止哭泣,站起身來,心想這必定是從你來的命令,要我打開聖經,讀那最先接觸到的章節。我曾聽說安東尼因為讀了福音書所載『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一段話而受了感動,改變成新造的人,歸在你名下。於是我趕快回到原來和阿理培修同坐的地方,因為我在那裡留下一本聖經。我立刻拿起聖經,念最先看到的經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盪,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馬書13:13-14)我不願意再念下去,也實在無此需要。念完了這一段,似乎有一道光照射到我心中,把所有疑慮的暗影一掃而空。
看啊!這是奧古斯丁悔改歸主時,「內在更新」的信仰體驗。這種內在更新就是第廿三節所說的「心思意念要更新」,這裡所說的「更新」,是被動的「更新」,換句話說,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被聖靈的力量所更新。使徒保羅在第三章十六節就曾說過:「藉著聖靈賜給你們力量,使你們內在的生命強壯起來。」要記住,不是我們受洗之後就自動「升級」成為「新人」,不!不是升級,而是要不斷謙卑讓聖靈來改變我們。
奧古斯丁、使徒保羅都深刻體驗到,人要倚靠自己的力量帶來生命的改變是很困難的,我們也有一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要更加謙卑,不斷的讓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穿上「新我」,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

三、外在的實踐(4:25-32)
25 所以,你們不可再撒謊!每一個人必須向弟兄說誠實話,因為我們都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26 你們若發脾氣,不可因這脾氣而犯罪;也不可生一整天的氣,27 不可讓魔鬼有機可乘。28 從前偷竊的,不可再偷竊;要靠雙手誠實工作才能夠幫助貧窮的人。29 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只要說幫助人、造就人的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30 不要使上帝的聖靈憂傷;因為聖靈是上帝擁有了你們的印記,保證上帝釋放你們的日子就要來到。31 你們要除掉一切怨恨、暴戾、忿怒。不要再喧擾或毀謗;不要再有任何的仇恨。32 要親切仁慈相對待,彼此饒恕,正如上帝藉著基督饒恕了你們一樣。
今天所讀四章17-32節裡,可分成三段:17-19節,為何生命要更新?20-24節,內在的更新25-32節,更新後而有之外在的實踐。在這段經文中,使徒保羅提出幾個表現出新生命的外在實踐有:
1.不可再撒謊
在第十五節他已經說過「要以愛心說誠實話」,這裡再次強調說「不可再撒謊」。使徒保羅為甚麼這麼強調誠實的重要性?
先知撒迦利亞曾這樣說:「你們應該注意的是:說話要誠實、排難解紛要公道,促進和睦;不可蓄意陷害別人;不可作假證。這些事都是我所恨惡的。(撒迦利亞書8:16-17)我們從先知撒迦利亞這段話中看出,撒謊等於是在作假證一樣的嚴重,那是和欺騙上帝一樣。基本上,我們可以這樣瞭解:誠實是表示人的內心有上帝。撒謊的人是在告訴大家,他的心中根本沒有上帝。
初代教會就曾發生一起欺騙上帝、欺騙眾人的事,在使徒行傳第五章第一至十一節記載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一些田產,並宣稱他們是奉獻上全部,沒有人要他們奉獻出全部,因為奉獻是甘心樂意的。彼得得知就對他們說:「你為甚麼存心這樣做呢?你不是欺騙人,是欺騙上帝!」使徒保羅很強調誠實,因為他將誠實看成是與基督肢體連結的繩索。
2.不可因脾氣而犯罪
第廿六節「不可因脾氣而犯罪」,是引用詩篇第四篇第四節,在那裡「生氣」被翻譯做「戰戰兢兢」,「要戰戰兢兢,不再犯罪;在臥房寂靜時,沉思默想。」(詩篇4:4)這個字是指「意氣用事」的怒氣,而非為了「公義」而生氣。就連上帝也會因為公義而生氣,更何況是我們。對於「意氣用事」的怒氣,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出兩個重要的認識:
(1)不要讓生氣成為犯罪的誘因,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創世記第四章在描述該隱殺亞伯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生氣。作者這樣說該隱因為上帝喜歡亞伯的祭物,沒有接納他的,所以他就生氣,然後設計將弟弟亞伯殺死。在他要設計殺死亞伯之前,上帝曾警告過該隱,說「罪已經埋伏」在他的門口,要「控制」他(參考創世記4:5-7)。這讓我們看到,嫉妒或意氣用事所帶來的生氣,最容易為犯罪的誘因,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生氣會使「魔鬼有機可乘」。
(2)不可含怒到隔天。「不可生一整天的氣」,和合本聖經是翻譯成「不可含怒到日落」,猶太人算時間是從太陽下山時開始計算,意思就是不可到「隔天」。使徒保羅給我們一個新的概念: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都是新生命的起步。如果我們將今天的生氣,延續到隔天,等於給魔鬼得到更多的機會引誘我們犯罪。
3.不可偷竊
「不可偷竊」是來自十誡的教導。偷竊的另一面就是貪婪,不屬於你的,用不正當的方式拿取、竊取。被當成「義賊」的廖添丁,打著劫富濟貧,搶了東西拿了九成,剩下一成給窮人,這種方式只是減少自己的罪惡感。使徒保羅希望大家是用雙手誠實工作,甚至幫助貧窮人也必須是誠實的。如果用不正當得到的錢財,即使是幫助貧窮人也是枉然。因為那樣的作法,不但對貧窮人的生命尊嚴不是敬重,相反的,是一種污衊,讓他們感覺是「銷贓者」。
上主日(8/20)下午在《基督徒不服從》的新書發表會上,中正大學管中祥老師分享他年輕時曾住在中永和,有一回他住的五樓頂樓有小偷闖入偷竊,因為後面陽台剛好有新建樓房,小偷就是從那裡闖入。他心想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因此他往樓下挨家挨戶去告知,希望大家提高警覺。講完之後,他才發現原來四樓、三樓、二樓都遭過小偷,他心裡很慪火,「說一下會死嗎?當鄰舍難道都不用彼此守望嗎?」不偷竊是消極命令,更要緊的是鄰舍之間要彼此相愛。
4.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
使徒保羅提醒作為基督裡的「新人」,不要在言語上傷害別人,甚至要積極說「造就人」的話語,也就是對人的生命有利益的話語。換句話說,我們要為人的利益著想,而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說話。
5.不要使上帝的靈憂傷
「不要使上帝的靈憂傷」意思是不要與上帝做對、為敵。什麼時候我們會與上帝做對?為敵呢?我很喜歡先知彌迦所傳講的一句信息:「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該行的公義、該有的憐憫、該有的謙卑心,如果這些都不在乎時,上帝的靈就會憂傷,無形中就是在敵對上帝。
6.不要再有任何的仇恨
耶穌來是為了建立人與上帝之間和好的關係,愛上帝也要如同愛鄰舍。而怨恨、暴戾、忿怒與仇恨,都是在破壞人與上帝、與鄰舍的關係。
7.以仁慈相對待,彼此饒恕
不要再有任何的仇恨之後,在第卅二節提到要以仁慈、饒恕來取代這些,正如上帝藉著基督饒恕了我們一樣。目的是為了建立愛鄰舍的關係。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信息:

一、屬基督的新人,除內在更新,外在也要實踐出來。
使徒保羅在第四章17-32節的信息,從17-19節,為何生命要更新?20-24節,內在的更新。再到,25-32節,更新後而有之外在的實踐。無非就是要提醒基督徒,內在更新、也要展現外在實踐。
現代人很重視養生、排毒,看顧肉體的生命固然重要。但看顧心靈的健康更為重要。二十幾年前我在南部牧會時,曾到田裡去探訪會友,會友很貼心的拿些菜還有玉米給我,我看到被蟲咬的玉米,賣像很不好,於是就問他說:「被蟲咬成這樣的玉米,賣得出去嗎?」他說,他只種幾株給自己吃,又說玉米很容被蟲咬、鳥吃,因此他不種。接著,他帶我到鄰近別人的玉米田,指著直挺挺的玉米莖的根部,說:「你有沒有看到,每棵玉米的根部都有一個小瓶子,裡面都裝著農藥,這叫做『吊點滴』。」這樣一來玉米就不容被蟲咬、鳥吃。不僅如此,他還告訴我,幾天前他在收成時,還看到隔壁再噴灑農藥,就問對方說:「你不是再過二天就要出貨了,為何還在噴藥?」對方居然說:「隨便啦!讓台北人吃死!」當然,那一位會友聽到對方這樣說,極為詫異,他就將這事告訴我,還說:「我們信主的人,千萬不可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確實,信主之後,除了內心更新之外,我們也必須將信仰的美德實踐出來。
我們能做什麼?保羅在第四章廿五到卅二節已經具體提到七項外在可實踐的例子。這七項中,我想最為有意思的乃是除去貪婪的心。
在美國白宮檔案館裡保存一封信件。這封信是一位13歲的男孩寫信給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Grover Cleveland, 22th President, 1893-1897),信中寫著:「親愛的總統,我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我寫信告訴你這件事,大約兩年前,我用了二張沒有蓋郵戳的郵票,也許我用過更多,但是我只記得有兩次,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這是不對的,我的內心日以繼夜不斷內疚。此刻,親愛的總統,你能原諒我嗎?我答應你,我永遠不會再做這種事了。請附上三張郵票,請原諒我。」
這封純真可愛的信,一直被保留下來,成為白宮裏所有信件當中,最受重視和珍貴的一封。這件事情大約發生在120年前,良心使得小男孩懺悔。
使徒保羅說一個基督徒應該要脫下那腐敗的「舊我」,換上心思意念都已經更新了的「新我」。他強調身為基督徒,應該有不同的生命觀,不應該和從前尚未信耶穌基督之前相同。如今,不分猶太人、外邦人,在基督裡都是新造的人,除了內在更新之外,外在也要實踐出來。就像這個小故事所顯示出來的純真良心。

二、美德是正確選擇的習慣,學習不斷親近主,不斷的被更新
前面有特別說到,在第廿三節所說的「心思意念要更新」,這裡所說的「更新」,是被動的「更新」,換句話說,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被聖靈的力量所更新。這也是使徒保羅思想中很重要的觀念,人無法靠著自己得救,得救與生命更新全然是上帝的恩典,是聖靈的工作。
《失樂園》(Paradise Lost, 1667)的作者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說:「美德是正確選擇的習慣。」人第一次做了的正確選擇後,一次次的正確選擇會成為他的習慣,習慣會變成選擇模式。每次所做的小小選擇會累積成強大的信仰力量。反之,當第一次作了錯誤的選擇,之後雖有機會做對的選擇卻也比較容易做錯誤的選擇。一次次的錯誤會泯滅羞恥心,這些錯誤的選擇就成為一個人的壞品行。
求聖靈幫助我們一次次選擇良善、美德,學習不斷親近主,不斷的被聖靈更新。在我們的身上彰顯出屬於基督的「新人」樣式。

問題討論:
1. 基督裡的新人,與猶太人、外邦人有何差異?
2.使徒保羅在此所說「內在更新」的內涵是什麼?我們如何得著?
3.內在更新必須由外在實踐來證實,使徒保羅在此舉出哪七個例子?我們可以如何跟著做?

In the White House Archives there is a letter which a 13-year-old boy wrote to President Grover Cleveland. He said, "...Dear President: I am in a dreadful state of mind, and I thought I would write and tell you. About two years ago I used two postage stamps that had been used before. Perhaps (I used) more than two stamps, but I can only remember doing it twice. I did not realize what I had done until lately. My mind is constantly on that subject. I think of it night and day. Now, dear President, will you please forgive me, and I (will) promise you I will never do it again. Enclosed find (the) cost of three stamps, and please forgiv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