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傳道書5:1-20享受及分享的人生

享受及分享的人生 (2017.4.9棕樹主日講道大綱)
傳道書5:1-20

●5:1-7告訴我們,我們生命的同伴就是上帝。

一、存敬畏上帝的心(5:1-7)
「小心」,希伯來文意思是:「謹慎腳步」(和合本翻譯)。參考出埃及記3:5
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5:8)
傳道者指出愚昧人祈禱的四項特徵:
1.輕率隨便的祈禱(5:2)
2.喋喋不休的祈禱(5:2)比較馬太福音6:7
3.急躁冒失的祈禱(5:3)比較箴言20:25 
4.許願不還的祈禱(5:4-5)比較民數記30:2
取消了那對我們不利、法律上束縛我們的罪債記錄,把它釘在十字架上,毀掉了它。(歌羅西書2:14)
小結:說話謹慎並敬畏上帝

二、經濟的共犯結構(5:8-17
1.官官相護的欺壓(5:8-9)
傳道者不是說自己在耶路撒冷當王嗎?傳道者並未提出解決之道。

2.貪愛錢財的可悲(5:10-12)
錢不能滿足貪婪者(5:10)
錢招來一群食客(5:11)
錢擾亂一個人的安寧(5:12)

3.貪財付出的代價(5:13-17)
我空手出生,也要空手回去;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上主的名應當受稱頌!(約伯記1:21)

三、重述解決之道(5:18-20
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6:24)

今天,這章經文帶給我們帶給我們二項美好的信息:

一、透過信仰的力量,學習感恩,排除貪婪。
若我們的眼光專注在太陽之下,我們的生命就越感空虛。反倒,我們若將眼光專注在太陽之上,我們的生命就越感實在。
西晉(265-316)魯褒在《錢神論》說:「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又說:「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僕。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僕者窮竭而不足。」
「財神」在古代迦南人就稱為「巴力」

二、分享勝過貪婪,給予才能體會生命的豐富和喜樂 
我的看法是:美好的人生不如在上帝所賜短暫的一生中吃喝,享受在太陽底下辛勞得來的成果;這是人的命運。(傳道書5:18)
財富不是人生命的倚靠
「他們就是在為自己積存財寶,為將來建立堅固的根基,好把握生命,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9)
耶穌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馬可福音10:21) 

問題討論:
1.耶穌是「給予」的神,他給我們什麼?
2.分享個人「給予」的經驗?
3.你覺得上帝給人財富、恩賜的目的是什麼?

講道篇

享受及分享的人生 (2017.4.9棕樹主日講道篇)
傳道書5:1-20

今日是棕樹主日紀念耶穌在世上的最後一週,騎驢進入耶路撒冷之時,群眾在耶穌行進的道路上鋪著自己的衣服和棕樹枝,藉以表達對耶穌的尊崇與歡迎。
受難週的禮拜三又稱為「退修日」,因為四福音書對這一天都沒有文字記載,因此傳統上將這一天視為耶穌帶領門徒到曠野避靜。禮拜四晚上是耶穌為門徒洗腳又舉行最後晚餐,因此又稱為「洗腳日/聖餐日」。禮拜五則是耶穌背負十字架往各各他被釘十字架,這一日又稱為「受難日」。在今年受難週裡,禮拜三我們教會舉行「泰澤祈禱會」,禮拜五舉行「十架七言擘餅聚會」,敬請兄姐在受難週裡可以分別一段時間來親近主,默想耶穌基督受難的意義。下主日(4/16)上午10:00我們要舉行復活節讚美禮拜,聖歌隊、樂團也經過多多的練習,就是要將最高的讚美及榮耀歸給上帝。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每年都在紀念耶穌的受難與復活?有沒有想過為何讀過聖經還要繼續的讀?人要飛向太空需要極大的動能才可以抗拒地心引力;如果我們要抗拒太陽底下的空虛,豈不是更需要極大的生命動能呢?這就是為何我們要不斷地認識上帝的話語,不斷的親近耶穌基督,好使我們的生命能夠不斷有靈性的動能,得以抗拒傳道者所說太陽底下的空虛。
從傳道書前四章看到,雖然太陽之下是「虛空」,但上帝永遠向人敞開。太陽之下充滿不公義和各種孤寂,人的處境非常需要一位更偉大的同伴,一位超越者來指引我們。緊接著在第51-7節傳道者就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生命的同伴就是上帝,而人來到上帝的面前所需的態度就是要有敬畏上帝的心。我們來看今天這一章的經文:

一、存敬畏上帝的心(5:1-7)
1 你到上帝的聖殿去,要小心。你安靜地學習,勝過那些不明是非的愚蠢人去獻祭。2 你開口以前要先想一想,不要輕率地向上帝許願。他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用不著喋喋不休。3 事務繁多,惡夢也多;言語多,就容易顯出愚蠢。4 你向上帝許願,就得儘速還願。他不喜歡愚蠢人。你許願就得還願。5 許願而不還,不如不許願。6 不要讓你自己的話使你犯罪,以致要向上帝的祭司說明你說錯了話。為甚麼招惹上帝的忿怒呢?為甚麼讓他破壞你的工作呢?7 不管你作了多少夢,做了多少空虛的事,說了多少話,你仍然必須敬畏上帝。
第一節說:「你到上帝的聖殿去,要小心。」「小心」,希伯來文意思是:「謹慎腳步」(和合本翻譯)是指人來到上帝面前,要有合宜的舉止和準備。「謹慎腳步」就像出埃及記3:5,摩西在西奈曠野看見焚而不燬的荊棘時,上帝命令摩西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到了上帝面前,要知道這是聖殿、聖地,要謹慎腳步、不可造次。
第一至七節這段話即使對今天的基督徒也非常的貼切;主要在說明一個人面對上帝,最好的態度就是以謙卑、敬虔和安靜的心聆聽上帝的話語,不僅聽見,更是指留心聽(參申命記6:4;路加福音8:18)。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5:8所說:「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
當人要尋求上帝的帶領時,卻往往表現出不合上帝心意的態度,傳道者在此就用反諷的方式指出愚昧人祈禱的四項特徵:
1.輕率隨便的祈禱(5:2)
隨便、輕率的祈禱,和空空妄想是一樣的。而是將上帝當成差遣的奴僕,或有求必應的對象。而不想到自己應該有的信仰責任。
2.喋喋不休的祈禱(5:2)
就像耶穌在馬太福音6:7所說的:「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異教徒那樣重複沒有意義的話。他們以為只要長篇大論,上帝就會垂聽。
3.急躁冒失的祈禱(5:3)
這一點可比較箴言20:25說:「向上帝許願前必須三思,以免後來懊悔。
4.許願不還的祈禱(5:4-5)
第五節「許願而不還,不如不許願。」可以比較民數記30:2所說:「有人向上主許願,或是發誓守誡,都不可失信,一定要照著他所說的去做。
但同樣在民數記的前後文裡,對於未婚者所許的願,「除非她父親聽到的時候反對,她一定要照所許的願或所發的誓去做。」(民數記30:4)對於已婚者,「她丈夫有權確認或取消她所許的願和所要守的戒。」(民數記30:13)從以上的經文看到古代的風俗是,許願是可以「廢掉」的。像耶弗他的許願,他如果真的是獻女兒的話,就是一個冒失的許願。但耶弗他許了不恰當的願,卻不廢止這樣的願,更何況他是仿效迦南人獻孩子的宗教習俗。
有人在信主之前,也向他所拜的神明許過願,甚至許願成為神明的「契子」(即訂立契約之子)。對於這樣不當的許願,使徒保羅這樣說:「取消了那對我們不利、法律上束縛我們的罪債記錄,把它釘在十字架上,毀掉了它。(歌羅西書2:14)關於許願,耶穌也有他的看法:「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33-37)
以上是傳道者指出愚昧人祈禱的四項特徵,第七節最後他結論說「必須敬畏上帝」,這是當人面對上帝時最基本的態度。如果沒有這樣的態度,所說的一切,為敬拜所準備的一切獻祭之物都沒有甚麼意義。

二、經濟的共犯結構(5:8-17
8 你看見政府壓迫窮人,不以公道對待他們,不尊重他們的權利,你用不著驚奇。每一個官員都有比他地位高的在保護他,而他們都受更高級官員的保護。9 甚至君王也倚靠田地的出產來供應。10 貪愛錢財的人總不知足;羨慕財富的人總得不到所要的一切。這也是空虛。11 你越富有,靠你吃飯的人越多。你的收益不過是知道自己富有罷了。12 勞工不管吃飽吃不飽,總是睡得香甜。有錢人的財產使他不能成眠。13 在這世上我看見一件可悲的事:有人累積財富,反而害了自己。14 經營不善使他喪失一切,結果他沒有遺產可留給子孫。15 他空手到世上來,也得空手回去。不管在世怎樣勞碌,他甚麼都不能帶走。16 這是很可悲的事。來的時候怎樣,去的時候也怎樣。操心勞苦去捕風,究竟得到甚麼呢?17 況且,他天天生活在黑暗、悲愁、焦慮、病痛,和怨恨中。
這段經文主要談及累積起來的財富。如果累積財富是從正當的方法得到,那還好。但是有人累積財富是以欺壓貧窮人,或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這樣的財富不但對人沒有意義,反而有害。
1.官官相護的欺壓(5:8-9)
台語漢字本「省內」,在現代中文譯本翻譯為「政府」更為清楚。我們想想,傳道者不是說自己在耶路撒冷當王嗎?但他在這裡卻罵起「政府」!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段經文算是傳道者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官僚結構的欺壓,俗諺「官大,壓死人」,甚至官官相護,形成一個共犯結構。窮人永遠被剝奪,而無翻身的機會。公義在層層的階級中喪失了。此刻傳道者並未提出解決之道;這乃是人性的真相。
有一回參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剛好遇到一位志工解說白色恐怖的歷史,而故事的主角就是他本人——陳欽生。
他說他在馬來西亞高中畢業,已經申請上英國的利物浦大學,結果高中同學來找他說:「我要到台灣讀書你要不要一起來」他那時連台灣在哪裡都不知道,因為很要好的朋友,於是他就說:「好啊,你幫我申請嘛,申請上了我就跟你去」沒想到很快就申請到成功大學化工系,因為英國晚半年開學,所以1967年陳欽生18歲就跟朋友從馬來西亞到台南成功大學讀書。當年他根本不知道台灣在什麼地方,更不知道台灣在戒嚴。
大四那一年,1971年台南美國新聞處發生爆炸案,國民黨錯抓他,卻不肯承認抓錯人。他說:「其實他們來抓也不是來抓我,根本是用騙的,騙我說馬來西亞親戚來台北要我去找他,就把我騙上車了,後來跟據我聽來的內部消息,他們當時就沒打算放我回去了。」
後來法官判他二條唯一死刑起訴,又判一個十二年,他就對法官說:「既然你以唯一死刑起訴我,又判我十二年,我十二年出來後能在社會上做什麼,法官你就乾脆判我死刑吧!我一了百了!」
那時法官就從座位上走下來,到他身旁說:「陳先生,不是我想判你十二年,我也知道你的案子是假的,看起來就不像個案子,如果我不判你的話,下個被判的就是我,所有的案子不管是誰,你們的判決早就有人決定了。」陳欽生遭調查人員誣陷了多項罪名,成了政治犯;不但遭酷刑蹂躪,廿一歲至三十二歲共十二年青春,全困在景美看守所與綠島。
太陽底下不斷會有官僚結構的欺壓,傳道者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也讓我們看到太陽底下人性的一絲亮光。有反省才會有進步,才能提醒我們向著上帝的良善前進。就像先知彌迦提醒我們的:「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2.貪愛錢財的可悲(5:10-12)
傳道者指出一項太陽底下的現象,就是人「貪愛錢財、羨慕財富」,這種現象我們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經驗。二十幾年前,我在南部牧會時,教會長執會友希望我們留在鄉下牧會,也主動幫我太太找學校。有一天曾經在當地高中擔任教務主任退休的長老來跟我說:「你太太要從台北調來這裡教書沒問題?我去學校說一聲就好了。」過了幾個禮拜,他比一個OK的手勢告訴我:「沒有問題!」我就說那好啊,我們來提出申請。結果那位長老告訴我說:「OK,意思是指三十萬。」長老告訴對方,我們是那麼熟的同事,現在怎麼需要這一套,更何況我們基督徒不做這種事。因此,我們就打消調校的念頭。
過了沒多久,我去參加「中會牧傳會」,莿桐教會張學章牧師也來關心我,聽到此事,他跟我說:「這沒什麼,我們教會有一位清寒的姊妹在清潔隊擔任臨時工,遇到有正職的職缺時,居然有人告訴她拿六十萬出來幫她喬。」即使能夠去借錢,但這位姐妹在信仰上也不願意這樣做。
聽到這些事,我們都會覺得很離譜、很扭曲。同樣在鄉下教會,有一位長老在國營的農民銀行擔任授信課長,有回被上面交代去看一個土地,因為對方透過立法委員施壓要借二千多萬元,他要去評估那塊地的價值。他到現場一看,那是一塊魚塭地,沒有在養殖,水也抽乾了,他說那塊地,每坪行情不到一千元。價值不到二百萬,要借到二千萬,上面要他蓋章、送件。這位長老告訴我,他就是堅持不蓋章,頂多不要升遷,也要遵守信仰。
傳道者指出太陽底下貪腐、經濟的共犯結構,在每個世代中都在發生,但這種事如果沒有不斷的反省、檢討,就會再度的發生。傳道者揭露出財富所帶來的罪惡與空虛有三:(1)錢不能滿足貪婪者(5:10)(2)錢招來一群食客(5:11)(3)錢擾亂一個人的安寧(5:12)
第十二節說出當今社會的百態之一,就是有錢人總覺得生活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因為隨時得預防盜竊、宵小光顧,甚至是匪徒綁票的危險。但貧窮的工人卻可以安然入眠。財富對人的生命不見得有幫助,有時反而成為生命的另一種負擔。

3.貪財付出的代價(5:13-17)
第十三至十七節是一個故事,描述某人一生累積財富,財富對他並無益處。這個人為財富付出他的代價,有可能是這個人用了不當的手段獲取金錢而道德墮落,甚至夜長夢多、提心吊膽。
也有人因為經營不善,錯誤的投資、環境變遷惡化。結果,最後喪失一切,沒有遺產可留給子孫,包括有形的錢財,或是無形的品格和良知的遺產,都沒有遺產可留給子孫。約伯記1:21這樣說:「我空手出生,也要空手回去;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上主的名應當受稱頌!
傳道者在第十七節結論說:「他天天生活在黑暗、悲愁、焦慮、病痛,和怨恨中。」我們看見這人為財富付出的代價,「天天生活在黑暗」似乎他的煩惱和罪惡是「天天」纏著他。以財富為主,服事金錢的人,在生活上會導致幽黯。「財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三、重述解決之道(5:18-20
18 我的看法是:美好的人生不如在上帝所賜短暫的一生中吃喝,享受在太陽底下辛勞得來的成果;這是人的命運。19 如果上帝賜給人產業財富,讓他享受,他就應當接受並享受勞碌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20 既然上帝讓他快樂,他不必因為人生的短暫而憂慮。
在第十八至廿節,傳道者向我們指出一項解決之道,就是不要忘記太陽之上的上帝。關於金錢的態度,耶穌說:「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6:24)
面對金錢財富的正確觀點是,要知道一切都是「上帝的賞賜」。傳道者說,享受在太陽底下辛勞得來的成果,這是上帝給人「做工的得工價」,享受工作勞碌中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能夠暫時放下勞碌的工作,享受上帝所賜福的,這事情本身有上帝的祝福。

今天,這章經文帶給我們帶給我們二項美好的信息:
一、透過信仰的力量,學習感恩,排除貪婪。
若我們的眼光專注在太陽之下,我們的生命就越感空虛。反倒,我們若將眼光專注在太陽之上,我們的生命就越感實在。特別是對金錢的層面更是如此。
耶穌說:「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他要不是厭惡這個,喜愛那個,就是看重這個,輕看那個。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錢財的奴隸。(馬太福音6:24)
Gold(黃金、錢財)God(上帝)之間只有一線間的差距而已,若是不謹慎注意,有時還很難分別出來,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提醒他的門徒,必須在上帝與錢財之間做個明確的抉擇之因。
西晉(265-316)魯褒在《錢神論》說:「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 」這句話流傳千年以上,台灣俗語這樣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想想看,誰有能力可以趕鬼?可以驅使魔鬼?我們的信仰很清楚的,除了上帝,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但「有錢可使鬼」這句話流傳了千年,看來大多數的人認為「錢是萬能的」,在台灣的習俗裡,當人去世時,手頭上還要帶些錢,遇到半路時,還可以拿錢給鬼。活著需要用錢賄賂活人,死了還要賄賂陰間的鬼。
基督徒在太陽底下的試探中,要遵行上帝的話語,確實不容易,我們需要上帝話語給我們明確的價值。以前我看過電視專訪過我們教會周清玉姐,她在擔任彰化縣長時,取締黑道掌控的沙石場、牛肉場(脫衣秀的俗稱)、賭場,一時之間讓彰化恢復純樸的樣貌,但有一回她收到信,說有人要請她「吃土豆」,她還以為怎麼那麼好,後來才知道「土豆」是黑道對子彈的行話。看吧!要抗拒太陽底下的誘惑、空虛,我們除了需要有正確的價值之外,還要有付代價的準備。基督信仰的力量,正是我們排除貪婪,勝過太陽底下的虛空,所需要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必須不斷、不斷地保持。

二、分享勝過貪婪,給予才能體會生命的豐富和喜樂 
我曾在去泰國自由行,去參觀一個採收椰子的農場,農場主人養了很多猴子,而這些猴子爬樹採椰子的功夫一流,就連工人爬樹採收的速度都比猴子慢,而且猴子不用工資,更不會計較工資。農場主人得意的介紹他們如何抓到猴子,他們在猴群經常出沒的地方放置空椰子殼,椰子殼裡面放置許多花生,猴群悠閒伸手拿取椰子殼裡的花生。等到猴群沒有防備的時候,抓猴子的人就衝出來吶喊,有些猴子捨不得放開握在手心的花生,頓時間就看到有些猴子拖著椰子殼奔逃,行動緩慢,結果就被羅網網住了。貪心捨不得「放手」,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
我認識一位長老,有一回跟我分享,他在二十年前大量買進股票,沒幾年在公元二千年時,股市從上萬點不到半年剩五千點。股市開始在跌的時候,他的太太就勸他「放手」,因為捨不得,所以虧了好幾千萬。他告訴我說:「牧師啊!聖經說的都是真的,早知道就不要貪心,早一點放手,就不會虧那麼多。」我告訴他:「你現在才真道聖經說的都是真的!」
傳道者讓我們看到太陽底下充斥貪心、貪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人因貪財而喪失生命的很多。誠如耶穌所說:「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甚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使徒保羅也提醒初代信徒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背離了信仰,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6:10)又告訴提摩太,要勸勉弟兄姊妹,「對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你要警戒他們不可驕傲。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靠的財物上,而要倚靠那把萬物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享受的上帝。(提摩太前書6:17)
耶穌基督對那位來詢問怎樣才能得到永恆生命的財主也是這樣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馬可福音10:21) 真正的財富,不是累積在自己的身上有多少,而是看我們分享出去的有多少。 

問題討論:
1.耶穌是「給予」的神,他給我們什麼?
2.分享個人「給予」的經驗?
3.你覺得上帝給人財富、恩賜的目的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