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論斷與審判

論斷與審判 (2016.10.30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18:1-27

●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
●越是「標靶人物」越容易受到論斷
●耶穌說:「你為甚麼只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你眼中的大樑移去,你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路加福音6:41-42)
●不能「論斷」,但要會「判斷」,以上帝聖經的標準來判斷。

一、耶穌在橄欖山被捉(18:1-11)
●耶穌以祈禱來面對世界的論斷、審判、定罪。
●羅馬軍隊與大祭司指揮的聖殿衛兵合在一起,代表的是整個與上帝為敵的這個「世界」。
●被宗教權威審判,其實本身卻是最高權威。耶穌回答那些來捉拿他的人說:「我就是」(ἐγὼ εἰμί,讀音ego eimi,是上帝自稱時的專用語),作者用這句話來表達耶穌超越的權威。
●耶穌保護門徒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18:8)
●「他要用翅膀庇護你;在他的看顧下你一定安全;他的信實要保護你。」(詩篇91:4)

二、大祭司的審判(18:12-14;19-24)
●亞那是「地下大祭司」,是卑鄙之徒竟然要去論斷、審判耶穌,這是一個價值混亂的世界。
1.經濟的剝削,聖殿的專賣壟斷
2.信仰的剝削,剝削人敬拜上帝
3.司法的剝削,違反程序正義

三、彼得三次否認主(18:15-18;25-27)
●拉丁文「吹號」(gallicinium),希臘文則為ἀλέκτωρ φωνέω(alektor phoneo),即「雞叫」的意思。耶穌的意思是說:「彼得,今晚在衛兵換班的號角響起前,你會三次不認我。」
●不要論斷彼得的不認主:不要忘記,其餘的門徒都離棄耶穌逃逸,只剩彼得跟在被捕的耶穌後面。

通過耶穌受世界的審判,我們來學習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當我們是「標靶人物」,受到論斷、定罪時,必須學習耶穌「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
●基督徒的生命是一種在學習耶穌基督的過程
●面對十字架的苦難,耶穌「甘願的心」最終成為榮耀的復活

二、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仍舊誠實信靠主耶穌
●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什麼這件事會被聖經記載下來?如果不是彼得自己的反省與見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知道。
●他卻回答我:「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因此,我特別喜歡誇耀我的軟弱,好使我覺得基督的能力在保護著我。(哥林多後書12:9)

問題討論:
1.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分享你被論斷時的經驗?你如何在信仰上找到幫助?
2.先知會論斷掌權者、會評論時局,他們「判斷」的標準是什麼?
3.彼得剖析自己的軟弱,保羅也說他是「罪魁」。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彼得或保羅給了我們什麼信仰的態度?

講道稿

論斷與審判
約翰福音18:1-27

約翰福音第13-17章最後晚餐中,耶穌的教導、祈禱。今天的經文,我們看到耶穌面對世界的審判。就連耶穌也受到世界的審判、論斷,更何況是我們呢?越是「標靶人物」越容易受到論斷。
台語一句諺語:「人多話就多,五色人說五色話。」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的標準與判斷。
在路加福音6:41-42節,耶穌說:「你為甚麼只看見你弟兄眼中的木屑,卻不管自己眼中的大樑呢?你自己眼中有大樑,怎麼能對你的弟兄說:『弟兄,讓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你這偽善的人,先把你眼中的大樑移去,你才能看得清楚,去把弟兄眼中的木屑挑出來。」
這就是這段經文要教導我們的了:你論斷別人就是在論斷自己。而且主耶穌講話很風趣、幽默:「你似乎看得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刺非常小,而梁木是承托屋頂的長木,其實就是刨光、削成了方形的大樹幹。主耶穌喜歡用誇張、對比手法,好像漫畫家一樣,勾勒出一幅醒目的圖畫,發人深思。
可是,聖經中摩西去對抗埃及法老,論斷法老的不是;先知拿單跑去指責大衛王犯了教唆殺人、姦淫的罪;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所有的先知都是傳悔改與審判的信息。為何他們可以論斷?
不能「論斷」,但要會「判斷」,以上帝聖經的標準來判斷。從摩西開始,歷代士師與所有先知從上帝那裏領受的使命,都是充滿濃厚的政治性,許多上帝的先知、僕人都是政治關懷者,因為他們要見證「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一、耶穌在橄欖山被捉(18:1-11)
1耶穌這樣禱告後,跟門徒一道出去,過了汲淪溪。那地方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都進去。2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常跟他的門徒在那裏聚集。3猶大引了一隊羅馬兵,會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所派遣的聖殿警衛隊走進園子裏。他們都帶著武器,也拿著燈籠和火把。4耶穌知道將要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所以上前問他們:「你們找誰?」5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那時,出賣耶穌的猶大也跟他們站在一起。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都倒退,跌在地上。7耶穌再一次問:「你們找誰?」他們回答:「拿撒勒人耶穌。」8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9(耶穌這樣說,正應驗了他從前說過的話:「父親哪,你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失掉。」)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他抽出刀來,向大祭司的奴僕馬勒古砍去,砍掉他的右耳。11耶穌對彼得說:「把刀收起來吧!你以為我不願意喝我父親給我的苦杯嗎?」

耶穌以祈禱來面對世界的審判、論斷。
「猶大引了一隊羅馬兵」是多少人?羅馬軍事單位最小的「一隊」(一營)約有二百人的士兵。羅馬當局派出二百名兵力去應付一個手無寸鐵的加利利木匠,也未免小題大作。在逾越節期間,耶路撒冷的兵力往往增加,這些額外的部隊駐守安東尼亞塔,嚴密監視聖殿的秩序,這些兵力可動用來捉拿耶穌。派如許龐大的兵力去捉拿一個人,對耶穌無異是一項恭維!猶太當局決定捉拿耶穌時,他們幾乎動員了全軍。
羅馬軍隊與大祭司指揮的聖殿衛兵合在一起,代表的是整個與上帝為敵的這個「世界」。
耶穌回答那些來捉拿他的人說:「我就是。」(ἐγὼ εἰμί,讀音ego eimi,是上帝自稱時的專用語),這是帶著權柄的話,因此那些人聽到後,都退後倒在地上。
逾越節期間正是月圓的時候,晚上幾乎亮得一如白晝,為甚麼捉拿耶穌的一群人還拿著燈籠與火把呢?如果這些是用來作行路的照明,其實是多餘的。他們拿著照明工具的理由是認為必須在樹林之間,或山丘旁的隱蔽處或岩石的縫洞裏尋找耶穌。沒料到耶穌非但沒有躲藏,在他們到達時,他自己竟走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這些人認為必須從隱匿處去尋找耶穌,不料他竟滿有榮耀毫無畏懼地站在他們面前。耶穌是一個有勇氣面對現實的人。
耶穌是手無寸鐵單獨的一個人;而捉拿他的那一隊有二百人,都帶著兵器和裝備。但是他們面對著耶穌,卻退後倒在地上。耶穌身上所發出來的權柄,使得他獨自一人竟比一大群的仇敵更堅強。
耶穌的死是出於自願。如果他想逃生不是沒有可能,他可以趁他們不防時逃逸,但他不願意這樣做。他甚至還幫著敵人來捉他。他的死完全是出於自願的。
耶穌護衛學生的愛。他所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門徒。所以他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如果你們找的是我,就讓這些人走吧。」(18:8)
正如,母親為兒子挺身而出。「他要用翅膀庇護你;在他的看顧下你一定安全;他的信實要保護你。」(詩篇91:4)

二、大祭司的審判(18:12-14;19-24)
12那一隊羅馬兵和隊長,連同猶太人的聖殿警衛拿住耶穌,綁了起來,13先把他解送到亞那面前;亞那是當年的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14這該亞法曾經向猶太人建議,說讓一個人替全民死是一件合算的事。
19大祭司盤問耶穌有關他的門徒和他的教導等事情。20耶穌回答:「我對人講話一向都是公開的。我常在會堂和聖殿裏,那些猶太人聚會的場所教導人,從來沒有暗地裏講甚麼。21你為甚麼盤問我呢?去問那些聽過我說話的人吧,他們知道我講過甚麼。」22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的一個警衛一巴掌打在他臉上,說:「你竟敢這樣回答大祭司!」23耶穌說:「如果我說錯了,你儘管指出我的錯處;如果我的話是對的,你為甚麼打我?」24這時候耶穌仍然被綁著,亞那又把他解送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去。

亞那曾在主後6至15年擔任大祭司,後因故被羅馬政府解職。但他的四個兒子先後擔任過大祭司,如今是他的女婿該亞法擔任大祭司。因此他是當時最有勢力的政治人物。耶穌潔淨聖殿時,可以說是直接地向大祭司挑戰,影響了大祭司所壟斷的聖殿買賣。因此祭司們將耶穌視為眼中釘,務必除去。
亞那是「地下大祭司」(信仰的墮落),他在耶路撒冷很有勢力,他本身在主後六年至十五年擔任大祭司。他的四個兒子也都當過大祭司,該亞法是他的女婿。有一個時期,猶太人還享有自由,大祭司是終身職;羅馬政府統治猶太人時,這個職位成為眾人角逐、密謀、賄賂、腐敗的職位。如今這個位子落人最大的阿諛者、出價最高者、最願效忠羅馬官員者的手裏。大祭司是最大的通敵賣國者,他藉著賄賂,以及密切與當政者合作換來舒適、安逸、聲望、和權力。亞那一家家財豐厚,他的兒子一個接一個密謀、賄賂搶到了大祭司的職位,而亞拿則於幕後操縱大權。
這位「地下大祭司」亞那,一個卑鄙之徒竟然要去審判、論斷耶穌,這是一個價值混亂的世界。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論斷任何人,更何況是這一為奸惡的大祭司。地上的大祭司審判天上的大祭司。
1.經濟的剝削,聖殿的專賣壟斷
亞那生財之道也是最卑鄙的。在外邦人院有人專門販賣獻祭所用的牲畜,這些人曾經受到耶穌的趕逐。這班人並非誠實的商人,而是一群勒索者。我們知道獻為祭物的牲畜必須是沒有斑點、沒有瑕疵的。聖殿裏有檢驗官專司合格驗收的工作。在聖殿之外買來的牲畜十分容易挑出毛病。於是指示猶太人在聖殿內購買已經檢驗合格的,免得冒拒收的危險。這對獻祭的人來說雖然很方便,但是其中卻大有文章。在聖殿外一對斑鳩不過賣四分錢;聖殿裏的售價竟高達七十五分。這種買賣純粹是一種剝削的行為;這隀售賣獻祭牲畜的商號就叫作亞拿商品陳列所。這些商號都是亞拿家族的財產,由於剝削敬拜上帝的人,售賣獻祭的牲畜,亞拿大發橫財。猶太人對亞拿這一家恨之入骨。

2.信仰的剝削,剝削人敬拜上帝
對亞那來說,聖殿是他私人的「神壇」,是他的家族企業。他剝奪以色列人來到聖殿敬拜上帝的權利,他打造奉獻管,讓投幣奉獻的人尷尬,或許有人喜愛聽這樣的聲音,好讓人知道他奉獻很多。
耶穌卻要導正大家的觀念「寡婦奉獻二個小錢」,才蒙上帝的悅納。面對信仰的剝削,真誠的內心,上帝必定看重。

3.司法的剝削,違反程序正義
14節,代罪羔羊
現在我們知道何以亞拿特地安排讓耶穌先帶到他的面前受審。耶穌曾經傷害到他的權益;他潔淨聖殿把售賣祭品的人趕出聖殿,損及亞拿的收益。亞拿要以幸災樂禍的態度來看這個騷擾的加利利人被捕。在亞拿面前受審,對司法界來說無異是一大諷刺。
亞拿審問耶穌此舉已違背猶太司法的原則。耶穌說:「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也等於是說:「請按照法律正規的程序提出你的指控。你有權利查驗你的證據;卻無權質問我任何問題。」耶穌提醒亞拿無權審問他。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他說:「你這是教大祭司怎樣審理案件嗎?」耶穌回答:「我所說或所教的若不合法,你可以指證我的不是,我既然按照法律說話,你為甚麼打我呢?」
耶穌對司法界不存任何盼望。亞拿和他的同僚的私利既然受到損傷;因此在審判之前就定了耶穌的罪。一個人若走入迷途,他會除滅任何反對他的人。假如他不能以正當的方式這樣做,必然就會採取骯髒的手段來達成他的目的。

三、彼得三次否認主(18:15-18;25-27)
15西門彼得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那門徒是大祭司所熟悉的,於是他跟著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16彼得留在門外。那個跟大祭司相識的門徒再出來,對看門的女孩子說了一聲,然後帶彼得進去。17那看門的女孩子指著彼得,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說:「我不是!」18當時天氣寒冷,那些僕人和警衛生了炭火,大家站著取暖;彼得也上前,跟他們一起站著取暖。
25這時候,彼得還站著取暖。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那個人的門徒嗎?」彼得否認說:「我不是!」26有一個大祭司的奴僕,是彼得砍掉耳朵那個人的親戚,說:「我不是看見你跟那個人在園子裏嗎?」27彼得又說:「不是!」就在這時候,雞叫了。
雞叫,吹號
耶穌預言彼得在雞叫之前會三次不認主。根據猶太儀禮法的規定,耶路撒冷城裏不得養雞,更何況是大祭司的官邸內。再者,羅馬軍隊有一個習慣,他們把晚上劃分為四更──即六時至九時,九時至午夜,午夜至三時,三時至六時。衛兵在三更之後換班,換班的時間是凌晨三時,準時吹號。
拉丁文吹號是gallicinium,希臘文則為ἀλέκτωρ φωνέω(alektor phoneo),這兩個字也都含有「雞叫」的意思。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解釋耶穌的話是說:「彼得,今晚在衛兵換班的角聲之前,你會三次不認我。」耶路撒冷的居民都知道角聲在凌晨三時吹奏,因此當晚彼得聽到角聲就想起了耶穌的話。

那使女第一次問彼得時,是問:「你應該不是這人的門徒吧?」她預期的答覆是否定的,因此彼得也就順勢否認了。但否認了一次,第二、第三次也就更不容易改口了。

不要論斷彼得的不認主
對於彼得不認主,有些人對彼得的表現都持有偏見,總是強調他的失敗和恥辱。不過我們應記住另一些事實。
我們不要忘記,除了約翰(如果他就是那個不知名的門徒),其餘的門徒都離棄耶穌逃逸,而彼得如何呢?只有他在客西馬尼園拔刀來對抗仇敵,只有他跟隨耶穌到最後。我們首先想到彼得的,不是他的失敗,而是眾人都逃逸之際,惟獨他有勇氣跟隨耶穌。惟獨具有最高勇氣的人,才可能遭遇到像彼得那樣的失敗。不錯,他是失敗了;然而他失敗時所遭遇的情況是其餘門徒所不敢面對的。彼得失敗,非因他是一個懦夫,而是由於他的勇敢。
不要因彼得否認主而輕看他,彼得基本上是對主是極其忠誠的,因為在面對數百名兵丁時,只有他敢挺身而出,想護衛耶穌;當耶穌被押走時,只有他及另一個門徒敢深入虎穴。

通過耶穌受世界的審判,我們來學習二項信仰的功課:

一、當我們是「標靶人物」,受到論斷、定罪時,必須學習耶穌「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

「標靶人物」耶穌、保羅...
一粒細沙,無意中闖入蚌的體內,細沙銳利的邊緣,割傷了蚌的身體。然而,蚌卻分泌出液體,將這粒細沙層層包覆,以包容來對待傷害,使細沙成為一粒光彩奪目、美麗的珍珠。
那原先污穢有害的沙子,因為受到那被它傷害生命之對付,竟然完全改變,成為閃耀美麗的珠子,代表純潔的光輝。不但如此,珍珠亦代表純潔勝過罪惡。所以東方人喜愛配戴珍珠,不僅是喜愛珍珠所象徵的純潔,更是喜愛蚌以包容的生命以善勝惡的意境。

馬太福音13:45 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
珍珠不但指教會,教會是由基督徒所結合而成的,所以珍珠也是指每一位背十字架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他們與主一同行走天路,一同承受從世界而來的傷害,一同用基督包容的愛,以純潔勝過罪惡。
「甘願的心」承受十字架的苦難,是耶穌留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成為基督徒跟隨耶穌,甘願扛起十字架,最終會在我們生命中顯示出耶穌基督與我們同行的恩典。


二、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仍舊誠實信靠主耶穌
一般人都不願意將自己的軟弱或是犯罪說出來。但是,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什麼這件事會被聖經記載下來?我想如果不是彼得自己的反省與見證,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知道。彼得親自以見證的方式告訴初代信徒,讓大家知道他的軟弱和缺陷。為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像他一樣,而應該在勇敢的時刻為基督挺身而出。
我們對上帝有懷疑、有軟弱,血氣行事、陷入試探,都在顯出我們人性的真實面。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重要的是要對耶穌的愛有信心,要以實際的行動來說明,我們在孤獨中,仍舊倚靠聖靈的幫助完成上帝所託付的。
《德雷莎修女:來作我的光》(Mother Teresa︰Come Be My Light),該書第一次披露德雷莎修女與聽她告解神父之間的通信,在信中,她表達出在黑暗中服務而產生的信仰焦慮,甚至感受不到上帝的愛,感受不到上帝與她同在,也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在她的生命中不但非常的孤單,甚至令她懷疑天堂是否真實,令她懷疑上帝是否存在。讀者們都為德雷莎修女的真情獨白感到震驚之餘。
《德雷莎修女︰來作我的光》,當中所公開的書信裏,德雷莎修女表白當初她聽到上帝的呼喚,要她走到最黑暗的地方,服侍最貧窮、最絕望的人,但當她按照意旨榮耀上帝之愛後,卻自此再聽不到祂的聲音。
以下讓我們閱讀她給一位神甫的幾封信,聆聽她內心的表白︰「請為我祈禱,讓我不要毀了上帝的工作……我內心是這樣的黑暗,彷彿一切都死了……」
「對於你來說,基督有特別的愛,但是,對我來說,沉默和空虛是如此巨大,乃至我張望卻甚麼也看不見,傾聽卻聽不到聲音……」
這些書信公開後,世人感到震驚,正由於德雷莎修女在內心的空虛和黑暗中掙扎,我們竟全不知情,而這掙扎狀態直至她去世一刻,也沒有消失。
德雷莎修女所經歷的懷疑、困惑,這是基督教傳統所稱之為「靈性休耕期」(Spiritually fallow period),而十六世紀西班牙的聖十字約翰更定義為「靈魂的暗夜」,這被視為靈魂的一個成長階段,每一個聖徒都要經歷在上帝缺席時,如何獨自成就上帝的工作。
當我們得知德雷莎修女的掙扎,都不禁會問,是甚麼力量支持她繼續,毫無間斷地在世界最貧困的角落工作超越半個世紀?
德雷莎修女踏上漫漫的靈魂長夜,在最黑暗的地方堅持手中的明燈,她可能在死亡的一刻仍然為人世間感到無比的空虛和痛苦,但她所折射的光芒正繼續鼓舞不少人,不要忘記人生更遠大的目標。
我們對上帝有懷疑、有軟弱,血氣行事、陷入試探,都在顯出我們人性的真實面。面對自我前科累累的軟弱,重要的是要對耶穌的愛有信心,要以實際的行動來說明,我們在孤獨中,仍舊倚靠聖靈的幫助完成上帝所託付的。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完全合一

完全合一
聖經:約翰福音17:20-26
聖詩:43.176.481.400
啟應:54
「會員和會」意指「Shalom annual conference, Peace conference」有「和平、平安會議」之意,參與的信徒也致力於合而為一、彼此相愛,也表明有上帝臨在的會議充滿平安,充滿上帝的賜福。

10/17(一)舉行共融禮拜,一起讀「因為上帝已經立耶穌基督作惟一的根基,沒有人能夠立其他的根基。」(哥林多前書3:11)

一、再次為合一代求(17:20-23)

1.「合一」是彼此內住
●主耶穌說:你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基督是不是在我們裡面作主、作王呢?
●基督在我們裡面,表示我們一切的力量、盼望從主而來。表現出來的就是「互信」、「互助」、「互愛」的關係。

2.「合一」是分享生命
●「我從地上被舉起的時候,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12:32)

3.「合一」是榮耀上帝
●合一為什麼跟榮耀相連?因為合一就變成一個榮耀的身體。

4.「合一」是愛的關係
●基督在我們當中,基督在我們裡面,跟我們同在,這就是以馬內利。

二、繼續在耶穌基督裡生長

1.共享基督的榮耀
●「父親哪」耶穌特別強調自己跟天父的關係時就用父啊來稱呼上帝。

2.更深的認識上帝
●耶穌來到世界的重要使命是,使人認識上帝、經歷上帝的榮耀。

●和合本「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17:26a)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要建造一個成熟的教會,教會需要用不同恩賜的僕人,但彼此之間需要能夠合一
●腓立比書2:3「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
●沒有一個人能具備所有的恩賜,所以我們需要彼此的扶持。

二、凡事靠著「同感一靈」,參與上帝的聖工
●選舉長執,需要學習「同感一靈」
●推動事工,需要學習「同感一靈」

討論問題:
1.談到基督徒的合一,依你的觀察,今日基督徒之間,經常表現出「不合一」的現象是什麼?為何如此?
2.耶穌透過聖父、聖子彼此相屬的關係,對你有何啟發?
3.你認為彼此合一,可以從哪些地方做起?

講道稿

完全合一
聖經:約翰福音17:20-26
聖詩:43.176.481.400
啟應:54
約翰福音13-17章是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的講章與祈禱。從彼此洗腳的信息,再到為門徒合一的祈禱,在在顯示出耶穌離開世間之前所看重的事。今天我們要召開長執改選會員和會,「和會」一詞延續日本教會時代對「會員大會」的稱呼,後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法規中曾經將「會員和會」改為「會員大會」。但「會員大會」一詞在世俗中廣用,教會若使用此一詞,容易讓人誤以教會的會員大會好像是股東大會、社員大會等,以為年度有結餘,開會員大會後還可以領紀念品。更糟糕的是,對信仰認知不夠的人,還可能效法民間的股東大會、會員大會,向董事長、總經理質問經營的成果,儼如民意代表向主政者提出質詢。就曾經有教會在「會員大會」中出現情緒性的言詞,造成教會的傷害,甚至分裂。有鑑於此,長老教會總會的法規委員會,於1997-1998年間提出檢討,為了顯明教會會議是「以基督為首」的神聖性,因此將「會員大會」的名稱廢除,恢復原來使用的「會員和會」一詞。更何況在日文、中文裡,長老教會的會議就分成「小會」、「中會」、「大會」或「總會」,因此地方教會更不適合使用「大會」一詞。
日本教會採用漢字「和會」一詞,意指「Shalom annual conference, Peace conference」有「和平、平安會議」之意,參與的信徒也致力於合而為一、彼此相愛,也表明有上帝臨在的會議充滿平安,充滿上帝的賜福。
「合一」不是今日才有的重要價值,而是在二千年前,耶穌在離開世間之前為門徒代禱最重要的主題。上禮拜一(10/17)宗教改革500週年開幕共融禮拜,總會議長、總幹事與天主教洪山川總主教、秘書長陳科神父等人一起來到我們濟南教會禮拜。德國福音教會(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EKD)前總議長胡伯牧師(Dr. Wolfgang Huber)講道時引用哥林多前書3:11「因為上帝已經立耶穌基督作惟一的根基,沒有人能夠立其他的根基。」他指出:「十六世紀當時的改革者,沒有人是以創立一個新教派為目的,他們都知道教會唯一的根基是耶穌基督。」換言之,改革者很清楚基督徒是合一在基督——教會的磐石上。明年2017年宗教改革500年,基督教會更要看重耶穌離開世間之前為「合一」所祈禱的。

一、再次為合一代求(17:20-23)
20「我不但為他們祈求,也為那些因接受他們的信息而信我的人祈求。21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父親哪!願他們在我們的生命裡;正如你在我生命裡,我在你生命裡一樣。願他們都合而為一,為要使世人信我是你所差遣的。22你給我的榮耀,我也給了他們,為要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一樣。23我在他們的生命裡,而你在我的生命裡,為要使他們完全合一,好使世人知道你差遣我,也知道你愛他們,像你愛我一樣。 
17:1-19的禱詞主題是「合一與成聖」,接著在17:20-26,耶穌再次為合一代求,耶穌基督祈求上帝賜福使這些信他「是從上帝來的」人都能「合而為一」。「合一」是什麼?在17:20-26至少提到四點:

1.「合一」是彼此內住
耶穌不僅為門徒禱告,第20節說:「也為那些因接受他們的信息而信我的人祈求。」那就是指我們,耶穌在為我們代禱。為我們與上帝的合一,為彼此之間的合一代禱。「合一」,在第21節主耶穌說:「願他們在我們的生命裡;正如你在我生命裡,我在你生命裡一樣。」扼要來說就是將彼此「放在心上」。
當你將某人、某事放在心上時,表達出你的在乎、在意。當你在乎、在意時,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互信」、「互助」、「互愛」的關係。沒有猜疑、沒有嫉妒,交託事工給同工沒有猜疑,看到同工做得好,沒有嫉妒、沒有失落。

2.「合一」是分享生命
願他們在我們的生命裡;正如你在我生命裡,我在你生命裡一樣。」(17:21)合一的目的是要「分享的生命」。當我們跟弟兄姊妹合一,跟天父合一的時候,「世人信我是你所差遣的」。所以,耶穌的工作要完成,人要信耶穌,耶穌講過好多理由,例如:「我從地上被舉起的時候,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翰福音12:32)耶穌要被人信,他必須死在十字架;耶穌要被人信,我們必須高舉十字架。基督徒合一的目的,是要叫這個世界知道耶穌是上帝差來的,要叫人信靠耶穌。

3.「合一」是榮耀上帝
「合一」為什麼跟榮耀相連?因為合一就變成一個榮耀的身體。就像在哥林多前書12章或加拉太書3:28所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
二千年前教會的誕生,門徒就是在五旬節時,因著聖靈而合一。聖靈裡的合一是多中的合一,肢體是多的,身體只有一個。五旬節時大家在說各國的方言,雖然說許多不同的方言,但說的內容卻是同一件事情:都在述說上帝的榮耀。因此,在基督裡雖然我們有不同的肢體、不同的同工,但是我們的合一都有一個同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榮耀上帝。

4.「合一」是愛的關係
合一是為了體現我們與上帝之間「彼此內住」,是為了「分享生命」,是為了「榮耀上帝」,更是展現出「愛的關係」。使徒保羅論到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時,他以夫妻之間愛的關係來比擬:「正如教會順服基督,妻子也應該凡事順服丈夫。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好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一樣。」(以弗所書5:24-25)
在以弗所說裡,保羅談到基督徒如何實踐「合一」時,他說:「你們要謙遜、溫柔、忍耐,以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以弗所書4:2-3)
基督徒都是在建基在耶穌基督作為教會基石之上。因此,我們必須有一個基本態度:使教會成為一個堅強合一的結合體,而不是分裂。如果教會是分裂的,我們就無法見證我們的信仰是建立在基督這塊基石上。使徒保羅特別提醒我們,「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因為,要靠人的力量達到合一的心,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很軟弱,時常會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利益,體貼自己多、體貼別人少,,即使是在教會裡有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都能順服聖靈,以聖靈的力量來結合,讓上帝來鑑察人的內心,這樣的教會就會成為一間有合一、和平、見證的信仰團契。記住「愛是永不止息」。

二、繼續在耶穌基督裡生長(17:24-26)
24「父親哪,你已經把他們賜給我;我在哪裏,願他們也跟我同在那裏,為要使他們看見你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在創世之前,你已經愛我了。25公義的父親哪,世人不認識你,但我認識你。這些人知道你差遣了我。26我已經把你顯明給他們;我將繼續這樣做,為要使你對我的愛能生長在他們的生命裏,我也在他們的生命裏。」
接著來看17:24-26。耶穌在這一段的祈禱中,為門徒能夠繼續在耶穌基督裡生長。
1.共享基督的榮耀
第24節,耶穌以「父親哪」作為祈禱的開始,當耶穌特別強調自己跟天父的關係時就用「父親哪」來稱呼上帝。
第24節中間說:「我在哪裏,願他們也跟我同在那裏。」各位,耶穌在哪裡呢?耶穌在伯利恆?在加利利海?在船尾睡著了?在聖殿?在耶利哥城?在變像山上?只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說他曾到那裡,然後他不會繼續留在那裡,就是他的空墳墓,因為他已經復活了。這也就是第24節下所說的:「為要使他們看見你賜給我的榮耀。」是的,耶穌從死裡復活的榮耀,是從創世以來,上帝愛的計畫、拯救的作為。

2.更深的認識上帝
這個世界不認識上帝,但耶穌認識,因為祂們是父子。耶穌不但認識上帝,耶穌也把父顯出來,叫人認識他,這就是他來到這世界上的責任,讓人認識上帝、經歷上帝的榮耀。
和合本「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17:26a),名是代表一切,耶穌把上帝的名指示我們,不是我們上一堂課,認識上帝有多少個的名字,分析什麼叫耶和華以勒(Jehovah Jireh,供應的上帝),什麼叫耶和華沙龍(Jehovah Shalom,賜平安的上帝),什麼耶和華拉法(Jehovah Rapha,醫治的上帝),什麼是耶和華沙代(El-Shaddai,全能的上帝),什麼耶和華沙瑪(Jehovah Shamma,與我們同在的上帝)。耶穌所說的「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有更深的意義,就是讓門徒更加認識上帝,住在上帝裡面。這都是屬於聖靈的工作,都是以後上帝興起在教會裡面的工作,靠著上帝的名、靠著上帝的力量,使我們屬靈的生命不斷在基督裡生長。

今天這一段經文帶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要建造一個成熟的教會,教會需要用不同恩賜的僕人,但彼此之間需要能夠合一
很多兄姐關心教會改建工程的進度,因為四次招標都流標。最後,我們就邀請福住建設公司擔任法定承造人,他們來擔任營造顧問。工程、材料等三十幾個小包,我們都要自己來發包。連續二週,改建小組的同工與投標的小包廠商已經完成十個小包的議價,議價差超過六百多萬。
每個小包就像擁有不同恩賜的肢體,小包之間介面如何整合,每個環節如何銜接都很重要。整合、銜接,要靠著彼此合一。一個工程的完成,需要那麼多不同的小包;正如使徒保羅在大約二千年前所說的比喻:「身體不是只有一個肢體,而是由許多肢體構成的。」(哥林多前書12:14)建造有形的教會考驗著彼此的合一,建造一個成熟的教會、建造無形的教會,更需要通過不同恩賜的僕人,彼此合一才能夠達成。
如何合一?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2:3說得很好,他告訴我們說:「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台灣俗語說:「家和萬事興」,正如所有的父母,我們在天上的天父,祂也喜歡看到自己的兒女彼此融洽相處。主耶穌被捉拿前的最後一刻,祂仍迫切為我們的合一代禱。在耶穌即將離開這世間之前,他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合一,可見合一這是何等的重要。耶穌可以為門徒代禱的事項很多,但他此刻最關心的是「合一」。因此,請記住!合一、彼此相愛是你對這個屬靈家庭的重要責任。
沒有一個人能具備所有的恩賜,所以我們需要彼此的扶持。教會的長執團隊必須用他們每個人獨特的恩賜彼此依賴、彼此幫補來建造教會。在教會裡面,我們需要彼此合一、團隊合作、謙卑的彼此依賴,尊重彼此不同的恩賜。「合一」不單單能服事整個教會,更能成為整個教會的文化。當教會每個成員能用獨特的恩賜來一起服事,順服基督的旨意時,這個教會就能成為上帝所悅的教會,並做好上帝要教會所作的工。

二、凡事靠著「同感一靈」,參與上帝的聖工
今天我們要召開長執改選會員和會,「和會」是一個「和平、合一的會議」來選出教會的長老、執事。教會的選舉並非世俗選舉,我們當存著敬畏上帝的心、順從聖靈的帶領來投票。世俗選舉雖源自長老教會,卻無長老教會選舉的精神。甚至,信徒更將世俗惡質的選舉文化帶入教會之內,導致教會在血氣中滋生罪惡。什麼是長老教會選舉的精神?簡單說一項就是「同感一靈」。
約珥書2:28-29預言末後的日子說:「以後,我要把我的靈傾注給每一個人:你們的兒女將宣告我的信息;你們的老年人作奇異的夢;你們的年輕人看見異象。那時,我甚至要把我的靈傾注給奴僕和使女。」初代教會更在聖靈降臨下誕生,因此教會的存在乃是蒙聖靈的帶領。今日的教會更需要倚靠聖靈的帶領,特別在揀選長老、執事上。既然上帝的兒女都領受同一位聖靈,因此我們若依循聖靈的感動,撇棄人的血氣,必能選出合乎上帝心意的長老與執事。這也是長老教會同感一靈的選舉精神。
在長老教會的體制裡,長執的產生表面看起來是「人的揀選」的選舉產生,但是整個過程乃是在「聖靈的揀選」而有的。這二者有極大的差別,世俗的選舉乃是「人的揀選」,因為整個過程有太多人為的競選操弄的手段。而教會的選舉乃是「聖靈的揀選」,信徒以謙卑的心靈,尋求聖靈的帶領選出教會的長執,而我們也深信這是聖靈感動我們去揀選。但教會的選舉會不會淪落成「人的揀選」,這當然有可能。我就曾聽過有人在競選機構董事長、中會或是總會幹部時,經由宴客、送禮來達成目的,這就是將神聖的選舉給世俗化了。此外,還有一種情況也很不對,我就曾聽過某某耳語說:「要選某某人擔任長執,不然他就不會來聚會了。」也聽過:「某某人意見很多,選他擔任長執看看,讓他知道長執有多辛苦。」這些想法都非常不好。甚至,在教會選舉中,因為對候選人不認識,有的人會替別人圈選,這些都是不對的。如果沒有聖靈來的感動,就不要貿然圈選。
我們選長執不是要討好某人,更不是為了懲罰某人;而是要在聖靈的帶領下,選出能夠委身在基督裡服事的同工。加拉太書6:8說得好,「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因此,信徒越能按著聖靈的感動選舉,越能使教會走在聖靈的旨意中。如果在選舉長老的事上,我們能夠「同感一靈」,如果在規劃事工上,我們能夠「同感一靈」的服事是多麽美好,正如撒迦利亞書4:6所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這才是我們在合一上重要的功課。

討論問題:
1.談到基督徒的合一,依你的觀察,今日基督徒之間,經常表現出「不合一」的現象是什麼?為何如此?
2.耶穌透過聖父、聖子彼此相屬的關係,對你有何啟發?
3.你認為彼此合一,可以從哪些地方做起?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合一與成聖

合一與成聖
聖經:約翰福音17:1-19
聖詩:258.169.347.399
啟應:61
●約翰福音第17章是耶穌在離開世間最重要的一篇祈禱。這段祈禱也被稱為「大祭司的祈禱」(路德會神學家David Chytraeus所提出)。
●耶穌面對危機的最緊要關頭,他會怎樣祈禱?
●當他要離開門徒時,他最迫切祈禱的事是什麼?

一、為世人的得救代求(17:1-3)
●希臘文δίδωμι(didómi)「賜」這個字在約翰福音17章中出現17次,超過聖經中任何一章的經文。
●「賜」的意思是你無法靠自己得到。
●「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為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至於滅亡,反而得永恆的生命。」(約3:16)

二、為完成受託的使命代求(17:4-10)
●丹麥諺語「你的生命是上帝賜給你的禮物;你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是你獻給上帝的禮物。
●「人生是一場使命」,那麼人生的使命從哪裡來?(17:8)

三、為門徒「合而為一」代求(17:11-12)
●「世上沒有一個團體是從來不會發生爭執的。」
●εἷς(heis)「一」(為一、合一)也是約翰福音17章中的另一個鑰字。
●以弗所書4:3-6,七個「一(εἷς)」:「一個身體,一位聖靈,一個盼望。一位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一位上帝...」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他看到門徒的未來、看到教會的未來,最需要的就是「合一」。
●我們是否彼此合一?

四、為門徒「脫離罪惡」代求(17:13-16)
●創世記第三章是聖經最早提到罪惡的問題。
●撒但既然是墮落的靈,牠就會誘騙人的靈,使人的靈離開聖靈。
●罪的根源既然來自扭曲上帝的話,那麼我們從恢復上帝話語就可勝過罪惡的誘惑。(17:14)
●希伯來書4:12「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思想。

五、為門徒「真理成聖」代求(17:17-19)
●我們如何成聖?答案就在耶穌17:17-19的祈禱裡。

今天這段經文有許多豐富的信息,至少我們可以從二項來學習:

一、基督徒必須有致力合一的教會生活。
(一)消極:拒絕聽取閒言閒語
●猶大書19節「這些人沒有聖靈;他們受本性的支配製造紛爭。
●彼此相愛、合一是你對這個屬靈的家庭責任。
●箴言20:19說:「飛短流長的,難保機密;好饒舌的,不可結交。

(二)積極:讓上帝的話語來修剪我們的生命
●許多人對教會失望,原因可能是衝突、傷害、偽善、疏忽、心胸狹窄、律法主義定人的罪、驕傲自義、沒有界線侵犯他人。
●在地上你找不到一間「已經完全的教會」

二、基督徒必須有追求成聖的生命態度。
1.發覺自己有罪
●「發覺自己有罪」,是追求成聖的開始。
2.謙卑悔改
●彼得前書5:5「上帝敵對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
3.順服上帝
●成聖並不是意味著過清白或完美的生活,而是一個順服上帝的生活。
●約翰福音16:33「我已經勝了世界。」
●「勝過、征服」動詞νικάω(nikaó)字根是名詞νίκη(niké,勝利)。

問題討論:
1.人生是一場使命。耶穌說他的使命是什麼?而你的使命呢?
2.耶穌為門徒祈禱,希望門徒彼此能夠合一,如同聖父、聖子的合一。我們如何致力教會肢體之間的合一?
3.牧師提到「追求成聖的生命態度」有哪三點?

講道稿

合一與成聖
聖經:約翰福音17:1-19
聖詩:258.169.347.399
啟應:61
基督徒熟悉的祈禱文是「主禱文」(馬太福音6:9-13),而在約翰福音第17章裡,則是耶穌在離開世間最重要的一篇祈禱。在此祈禱中,我們更加清楚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在此篇祈禱文(約翰福音第17章)裡面。我們看到耶穌為自己、為門徒、為教會祈禱。
耶穌與門徒共用最後晚餐,對他們說了許多話,教導、安慰、勸勉他們之後,便舉目望天,向天父祈禱,這段祈禱也被稱為「大祭司的祈禱」(Jesus' High-Priestly Prayer,16世紀路德會神學家David Chytraeus所提出)。耶穌的祈禱也說明了他在世間的工作。
這段祈禱記載在耶穌被猶大出賣,被兵丁逮捕之前(約翰福音18章之前)。那時是耶穌得榮耀的時候、也是面對死亡的時候(約12:23-24),但是耶穌面對危機的最緊要關頭,他會怎樣祈禱?當他要離開門徒時,他最迫切祈禱的事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今天這段的祈禱文。

一、為世人的得救代求(17:1-3)
1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舉目望天,說:「父親哪,時刻已經到了,求你榮耀你的兒子,好使兒子也榮耀你。2你把管理全人類的權柄給了他,好使他把永恆的生命賜給你所付託給他的人。3認識你是惟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是永恆的生命。
第一節說:「耶穌講完了這些話,就舉目望天」。意思說,耶穌說完了前面許多的教導、安慰、勸勉,應許聖靈的賜下等話語後,就「舉目望天」祈禱。這段祈禱文裡,耶穌不是祈求長壽、健康,更不是祈求賺錢或個人成就。耶穌的祈禱反倒是,要賜給門徒「永恆的生命」。永生是上帝賜給人最寶貴的禮物,永恆的生命就是耶穌基督。
希臘文δίδωμι(didómi)「賜」這個字在約翰福音17章中出現17次,超過聖經中任何一章的經文。「賜」的意思是地位高的白白的賜給地位低的,是「有的」白白的賜給「沒有的」。「賜」的意思是你無法靠自己而得到。什麼是人的能力無法得著的?健康、金錢、地位,這些有形的東西,人可以靠著努力得到、換到、賺到。但是,永恆的生命,人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換到、賺到。任何人都一樣,包括那些被視為有權位、偉人、聖人的人,都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得著永恆的生命。
相較永恆的生命就是永恆的死(馬太福音18:8, 19:16, 25:41)或是永恆的審判(希伯來書6:2)。人有能力得著永恆的死,卻沒有能力得著永恆的永生。如今耶穌為門徒祈禱,他將賜給跟隨他的人得著永生,正如之前耶穌所說的:「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為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至於滅亡,反而得永恆的生命。」(約3:16)

二、為完成受託的使命代求(17:4-10)
4我已經在地上榮耀了你;我已經完成了你所付託給我的使命。5父親哪!現在求你在你自己面前榮耀我,賜給我那創世之前我和你一同享有的榮耀吧!6「我已經把你顯明給那些你從世界選召出來付託給我的人。他們原屬於你,你把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7現在,他們都知道,你所賜給我的,都是從你那裏來的。8我把你所給我的信息給了他們,他們也領受了。他們確實知道我是從你那裏來的,也信是你差遣了我。9「我為他們祈求;我不為世人祈求,而是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為他們是屬於你的。10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你所有的,也都是我的。我的榮耀是藉著他們彰顯出來的。
第四節說:「我已經在地上榮耀了你;我已經完成了你所付託給我的使命。」耶穌在祈禱中很清楚的讓門徒知道,他來到世上的使命是什麼?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人活著的意義,人生在世的主要的目的、使命是什麼?1647年《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第一條就是在問這個問題,答案就是「榮耀上帝、永遠以祂為樂」。
耶穌的祈禱讓我們知道,「人生就是一場使命」,人生的使命不是互相相拼,而是要互相相愛,來榮耀上帝。丹麥有一句諺語:「你的生命是上帝賜給你的禮物;你如何使用你的生命是你獻給上帝的禮物。」(What you are is God's gift to you what you do with yourself is your gift to God.)上帝給你恩賜、賜你恩典、年歲,為的是要讓你通過這些恩賜來回應上帝。耶穌在祈禱中,清楚說出這項真理。在第六節下,耶穌為門徒祈禱說:「他們也遵守了你的話」,是的!門徒要遵守上帝的話語來榮耀上帝、來回應上帝的託付。
接著來看第八節「我把你所給我的信息給了他們,他們也領受了。他們確實知道我是從你那裏來的,也信是你差遣了我。」前面我們知道「人生就是一場使命」,那麼人生的使命從哪裡來?第八節說,是從耶穌的信息而來。
我不喜歡功利性很強的目的。為了金錢奪利,為權力圖謀,我很不喜歡。耶穌基督更不喜歡,他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他說你們當中當做大人物的,要成為眾人的僕人。主禱文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句祈禱教導我們要懂得知足,每日夠用就好,這種知足常樂的美德,正顛覆現今的消費文化。
各位,基督徒人生的使命就是從耶穌的信息而來。他的信息要我們學像他,他的信息告訴我們要成為世人的祝福,他說我們就是世界的光和鹽。
三、為門徒「合而為一」代求(17:11-12)
11我現在到你那裏去,不再留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聖父啊!求你藉著你的名,就是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另有些古卷作:求你藉著你的名的權力,保守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使他們合而為一,如同你和我是合一的。12我跟他們同在的時候,我藉著你的名,就是你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另有些古卷作:我藉著你的名的權力,保守了你所賜給我的那些人〕。我保護他們,其中除了註定滅亡的那個人以外,沒有一個失掉的;這正應驗了聖經的話。
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第三任美國總統多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說:「世上沒有一個團體是從來不會發生爭執的。」他指出爭執的普遍性。因為,只要是人所組成的團體包括教會,爭執、對立無一倖免,所以,耶穌在此特別為門徒能夠「合而為一」代求。
εἷς(heis)「一」(為一、合一)也是約翰福音17章中的另一個鑰字,出現在17:11,21,22,23節。教會及門徒的同心應該反映出聖父和聖子為「一」。
約翰福音17:11-23裡,多次提到「一(εἷς)」,「使他們合而為一(εἷς),如同你和我是合一的(εἷς)」(17:11),「願他們都合而為一(εἷς)」(17:21),「為要使他們合而為一(εἷς),像我們合而為一(εἷς)一樣」(17:22),「為要使他們完全合一(εἷς)」(17:23)。
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4:3-6,也提到七個「一(εἷς)」,「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εἷς)的心,惟有一個(εἷς)身體,惟有一位(εἷς)聖靈,正如上帝呼召你們來享有同一個(εἷς)盼望。惟有一位(εἷς)主,一個(εἷς)信仰,一個洗禮(εἷς)。惟有一位上帝(εἷς)...」。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他看到門徒的未來、看到教會的未來,最需要的就是「合一」。聖父與聖子是合而為一的,聖子順服聖父、聖父愛聖子的合而為一(17:23)。面對苦難、逼迫、死亡,耶穌讓我們看到「合一」才能勝過。同樣地,我們與耶穌連結,與肢體連結,才能勝過所面對的挑戰。我們都是互相聯絡作肢體,並且在基督裡成為一體(羅12:4-5;西3:15)。
我們是否彼此合一?「合一」往往是在服事中、行動中才能夠體現出來,如果我們沒有參與服事、行動,我們就不知道彼此是否合一。在服事中,雖然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沒有謾罵或攻擊。雖然有掙扎,但是沒有惡意。雖然有反對,但是沒有分裂。這就是「合一」最基本的態度。如果沒有服事的機會,就無法檢視我們是否「合一」。
昨天,有二、三十位同工為了今天禮拜後所要舉行的「設教120週年暨建堂100週年慶典活動——趣味運動會」,在開南商工活動中心佈置、彩排,松年也特別在現場跳舞排練。在服事中、活動中,才能看到合一,學習如何彼此洗腳,學習合一的功課。等一下的趣味運動會,更是我們展現彼此合一的機會。

四、為門徒「脫離罪惡」代求(17:13-16)
13現在,我到你那裏去,我還在世上的時候說這些話,為要使他們心裏充滿我的喜樂。14我把你的信息給了他們;世人憎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於這世界,正如我不屬於這世界一樣。15我不求你從世上把他們帶走,但我求你使他們脫離那邪惡者。16正如我不屬於世界,他們也不屬於世界。
這一段經文裡,耶穌特別為門徒祈禱「求你使他們脫離那邪惡者」。說到罪惡,創世記第三章是聖經最早提到罪惡的問題。創世記第三章描述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墮落的過程,聖經藉由故事形式來述說罪惡、痛苦、災難與死亡。
撒但既然是墮落的靈,牠就會誘騙人的靈,使人的靈離開聖靈。撒但是「善解人意」呢?還是「甜言蜜語」呢?為何幾次的交談之後,就使得夏娃陷入罪惡中,這個答案恐怕連夏娃都很混淆吧。
誘惑者撒但的能事就是扭曲上帝的話,以「似是而非」的謊言來取代上帝的話語,以世界的價值來取代上帝的價值。在試誘之下,夏娃開始懷疑「上帝的話語」。罪的根源既然來自扭曲上帝的話,那麼我們從恢復上帝話語就可勝過罪惡的誘惑。第十四節耶穌說:「我把你的信息給了他們」,因為耶穌將上帝的信息給我們,我們才能分辨出什麼是世界誘惑的聲音,什麼是上帝的話語。
希伯來書4:12提醒我們說:「上帝的話是活潑有效的。它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入。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思想。」上帝的話是聖靈所賜的寶劍(弗6:17),是我們反擊撒但謊言的利器。當我們接受基督的救贖時,同樣也需以「上帝的話語」來潔淨我們,使我們有能力脫離那邪惡者。

五、為門徒「真理成聖」代求(17:17-19)
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你;你的話就是真理。18正如你差遣我進入世界,我也差遣他們進入世界。19為了他們的緣故,我把自己奉獻給你,好使他們也真誠地奉獻給你。
受洗「稱義」只需一次,但是「成聖」則是不斷的過程,是一生的功課。我們如何成聖?耶穌在17:17-19的祈禱,讓我們知道基督徒必須不斷透過上帝的話語——真理來潔淨我們的生命。正如耶穌所說的:「我對你們所講的信息已經使你們潔淨了。」(約15:3)而且,耶穌差遣我們進入世界,因為世界是我們靈魂鍛鍊的學校。

今天這段經文有許多豐富的信息,至少我們可以從二項來學習:

一、基督徒必須有致力合一的教會生活。
說到合一,至少有二個注意事項,一是消極面、另一是積極面。
(一)消極:拒絕聽取閒言閒語
愛說閒話,就像台灣俗諺「一嘴,掛雙舌」。製造是非、搬弄是非是指你不是當事者,也不是問題的解決者,仍將話傳來傳去。若我們愛護我們的教會,若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就應該明白散播流言是錯誤的,而聽取閒言閒語也不應該。聽信閒言、謠言,就好像收贓物,都有罪。
猶大書19節更說:「這些人沒有聖靈;他們受本性的支配製造紛爭。」若是有人向你搬弄是非時,你要勇敢的對他說:「請停止,我不需要知道這件事。…你已經向當事人求證了嗎?」
彼此相愛、合一是你對我們這個屬靈的家庭責任。如果你愛教會,如果你愛弟兄姊妹,你就必須拒絕說閒言閒語,拒絕聽閒言閒語。要終止彼此之間的紛爭,最快的方式就是用愛心面對說閒話的人,並堅持要他馬上停止。聖經說的很嚴厲,箴言20:19說:「飛短流長的,難保機密;好饒舌的,不可結交。」不可結交,這是何等的嚴厲。
解決閒言閒語,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當事者當面對質。教會的方法就是以聖經的教導來做,處理這類的事情交給小會處理,小會需要派二人作為見證者,消除閒言閒語。馬太福音18:17「如果他仍然不聽,就把這件事的始末向教會報告。他對教會也不聽從的話,你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好了。」拒絕聽取閒言閒語的態度是消極面,在積極面,我們要以愛來維護教會合一。在長執同工就任誓約時,會眾也必須是誓約,會眾誓約的第四條就這樣問:「關於維持教會的秩序,彼此若有過失,應該稟告小會處理,不可到處散播喧嚷,以致影響教會之聲譽,你們是否願意遵守?

(二)積極:讓上帝的話語來修剪我們的生命
許多人對教會失望有許多可理解的因素,原因可能是衝突、傷害、偽善、疏忽、心胸狹窄、律法主義定人的罪、驕傲自義、沒有界線侵犯他人。與其覺得震驚訝異,我們必須清楚:教會本來就是一群包括我們在內的罪人所組成的。正因為我們是罪人、不完全,便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彼此。也因為這樣,我們必須留下來,盡一切的可能努力尋求解決的方法,而非負氣離開教會。在地上你找不到一間「已經完全的教會」,我們都要學習基督的愛與寬容,讓上帝的話語來修剪我們的生命。

二、基督徒必須有追求成聖的生命態度。
1.發覺自己有罪
「稱義」只需一次,「成聖」則需不斷的過程。問題來了,如果你不認為自己有罪,你就不知道自己需要悔改,更不覺得有成聖的必要。因此,「發覺自己有罪」,是追求成聖的開始。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我們無法阻止飛鳥從我們頭上飛過,但卻可以拒絕牠在我們頭上搭窩築巢。」追求成聖,就讓我們驚覺自己有罪,拒絕罪在我們頭頂築巢開始吧!
2.謙卑悔改
世界的吸引力、肉體的軟弱,以及魔鬼的攻擊是每日的爭戰。彼得前書5:5「上帝敵對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如果我們越是自顯清高,就會越驕傲。成聖首先需要「發覺自己有罪」之外,第二就是「謙卑悔改」。
3.順服上帝
成聖並不是意味著過清白或完美的生活,而是一個順服上帝的生活。使徒保羅向我們見證說:「我們遭遇各樣的困難,卻沒有被壓碎;常有疑慮,卻未嘗絕望;有許多仇敵,但總有朋友;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林後4:8-9)。關鍵在於耶穌「已經得勝了」。
約翰福音16:33,耶穌說:「我已經勝了世界。」希臘文「勝過、征服」動詞νικάω(nikaó)字根是名詞νίκη(niké,勝利,參考約翰一書5:4)。耶穌告訴門徒說,與他站在一起,即站在上帝的真理中,我們能勝過這世界,就能不斷成聖。特別在17:17-19耶穌再次為門徒祈禱,希望門徒站在真理,才得以勝過這世界。

問題討論:
1.人生是一場使命。耶穌說他的使命是什麼?而你的使命呢?
2.耶穌為門徒祈禱,希望門徒彼此能夠合一,如同聖父、聖子的合一。我們如何致力教會肢體之間的合一?
3.牧師提到「追求成聖的生命態度」有哪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