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耶穌是生命活水

耶穌是生命活水 (2016.5.1講道大綱)
約翰福音7:37-52

一、人生是乾渴的(7:37-38)
在住棚節的最後一天,祭司會帶著金水壺,到西羅亞池取水,經過水門,回到聖殿,將水注入祭壇前的銀盤,以紀念摩西擊打磐石取水的事(出埃及記17:6)。此時,會眾會朗誦以賽亞書12:3說:「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
「到那時候,漫山遍野新酒湧流;山岳丘陵牛奶滴流;猶大的溪水川流不息。有一條泉水要從上主的聖殿流出來,灌溉什亭谷。」(約珥書3:18)
「在那天,將有活水從耶路撒冷流出來,一半流到死海,一半流到地中海。這水將川流不息,旱季雨季都一樣。」(撒迦利亞書14:8)

人所以會渴,乃是因為節期有結束的時刻,節期就是人生快樂的時光,節期的最後一天就是人生快樂時光的結束。

二、什麼是活水?
1. 耶穌就是活水,滿足靈裡的乾渴
2. 聖靈就是活水,預言聖靈的澆灌
「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是指耶穌還沒有從死裡復活。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得到榮耀,就賜下聖靈,而聖靈就像活水一樣,澆灌在門徒的身上。保羅就曾說:「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提多書3:6)

三、紛爭與抉擇(7:40-52)
對耶穌的認識上,這段經文內大概有下列幾種人:
1.相信主耶穌就是基督。(7:41)
2.懷疑主耶穌的身份。(7:42-43)
3.被主耶穌教導的權柄所吸引。(7:46)
4.處心積慮想捉拿、殺害主耶穌。(7:45-49)
5.為主耶穌作辯護。(7:51)
如果當時我在場,我會是哪一種人?

結論:我們該如何才能喝到活水?

一、必須就喝的位置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和合本)
藉著「信」我們已經被擺在喝活水的位置上。
「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2)

二、靈裡必須渴望
即使把我們擺在喝的地位上,若不是口渴,我們也不會想喝。要喝活水,靈裡必須是渴望。

三、到主這裏來
7:37「可以到我這裏來喝(和合本)」,在希臘原文的語法裡是「動詞命令式」,因此現代中文譯本翻譯「就該到我這裏來喝。」

四、求主耶穌
約翰福音4:10記載耶穌在井邊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時,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的恩賜和現在向你要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而他會把活水給你。」

五、聖靈的澆灌
「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提多書3:6)
聖靈澆灌在人的身上,有什麼表現?根據羅馬書5:5所說:「因為上帝藉著他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問題討論:
1. 從本段經文來看,耶穌所說的活水是什麼?
2. 我是否如同尼哥德慕一樣,為了真理與公義,不計毀譽的為主耶穌作辯護?
3. 為何要喝「活水」?我們如何才能喝到活水?

講道稿

耶穌是生命活水
約翰福音7:37-52
37節期的最後一天是最隆重的一天。耶穌站起來,高聲宣告說:「人要是渴了,就該到我這裏來喝。38聖經上說:『那信我的人有活水的河流要從他心中湧流出來(「人要是渴了……湧流出來」或譯「人要是渴了,就該到我這裏來;人要是信了我,就該來喝。聖經上說:『有河水的河流要從他心中湧流出來』」。)。』」39耶穌這話是指信他的人將要接受的聖靈說的。那時候聖靈還沒有降臨,因為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
40群眾當中有許多人聽見了這話,就說:「這個人確實是那位先知!」41也有人說:「他是基督!」另有人說:「基督怎麼會來自加利利?42因為聖經記載著:基督是大衛的後代,要降生在大衛的本鄉伯利恆。」43於是群眾為了耶穌引起紛爭。44有些人想逮捕他,但是沒有人下手。
45警衛們回去見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他們問:「為甚麼沒有把耶穌帶來呢?」46警衛們回答:「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講話的!」47法利賽人說:「你們也受他愚弄了嗎?48難道我們的領袖或法利賽人有信他的嗎?49這些不明白摩西法律的愚民是該受詛咒的!」50他們當中有尼哥德慕;他從前去見過耶穌。他警告他們:51「我們的法律容許在沒有聽口供或查明真相之前定人的罪嗎?」52他們說:「難道你也是加利利人嗎?去查考聖經就知道,加利利不會出先知(「加利利不會出先知」另有古卷作「那位先知不可能出自加利利」。)。」

約翰福音6:35,48,51裡,耶穌說了三次:「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第六章耶穌作為生命的糧,五餅二魚象徵摩西在曠野「嗎哪、鵪鶉」。第七章耶穌作為生命的活水,活水象徵摩西在曠野擊打磐石流出「湧泉」。約翰福音的信息,就是在像我們啟示「耶穌的身份」,約翰福音有七次耶穌以「我就是…」開頭語,七次向人啟示他自己的身份(參考6:35,48,51;8:12;9:5;10:7,9,11,14;11:25;14:6;15:1-2)。
一、人生是乾渴的(7:37-38)
節期的最後一天是最隆重的一天。耶穌站起來,高聲宣告說:「人要是渴了,就該到我這裏來喝。聖經上說:『那信我的人有活水的河流要從他心中湧流出來。』」(7:37-38)
住棚節是猶太人的重要節期之一,藉著這個節期,提醒以色列百姓,記得他們的祖先曾經度過一段曠野漂流、搭帳棚過日子的四十年。此外,也適逢秋收的季節,就是將大麥、小麥、葡萄收藏時,所以,該節期也包含收藏、感恩的意義。因此,也稱為收藏節。(參考出埃及記34:22)
在住棚節的最後一天,祭司會帶著金水壺,到西羅亞池取水,經過水門,回到聖殿,將水注入祭壇前的銀盤,以紀念摩西擊打磐石取水的事(出埃及記17:6)。此時,會眾會朗誦以賽亞書12:3說:「正如清水使乾渴的人歡欣,上帝的子民也因他的拯救喜樂。」(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說到缺水的問題,我國中時,有一次印象很深,台北市大缺水,我們附近的鄰居還一起去借幾輛三輪車,到有水井的地方去買水。1979年8月,翡翠水庫的興建工程正式開工,當時的臺北縣縣長邵恩新(年輕時在三重重新教會受洗)、臺北市市長李登輝(當時在濟南教會聚會)。1987年竣工,台北才免除缺水的危機。
現在在台北我們比較無法體會缺水的問題,可能因為太豐富了,就不能體會水的重要。但在中東一帶,水是很缺乏的,因此就非常的寶貴。所以我們從舊約到新約都看到很多地方講到水的寶貴: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
「到那時候,漫山遍野新酒湧流;山岳丘陵牛奶滴流;猶大的溪水川流不息。有一條泉水要從上主的聖殿流出來,灌溉什亭谷。」(約珥書3:18)
「在那天,將有活水從耶路撒冷流出來,一半流到死海,一半流到地中海。這水將川流不息,旱季雨季都一樣。」(撒迦利亞書14:8)
就在這種「以水為主題」的歡慶、紀念、感恩禮儀當中,主耶穌即刻站起來向來過節的會眾說話,高聲宣告說:「人要是渴了,就該到我這裏來喝。聖經上說:『那信我的人有活水的河流要從他心中湧流出來。』」(7:37-38)耶穌的舉動勢必吸引眾人的目光。
人所以會渴,乃是因為節期有結束的時刻,節期就是人生快樂的時光,節期的最後一天就是人生快樂時光的結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生的快樂一到終結的時候,人就立刻感覺到乾渴,任何事都有開始有結束,看一場籃球,電影,參加慶壽,結婚,穿一件美衣…都有末日,末日一到,歡樂過後,你還剩下什麼?
無論什麼節期都有末日,末日一到人生就乾渴了。所有的快樂都是製造乾渴。越時髦越要時髦,越美麗越想美麗,末了更乾渴更不滿足。
因五餅二魚而吃飽的五千人,他們吃完之後,下一餐還是會餓。摩西帶領曠野的百姓,吃完嗎哪之後,還是會飢餓、會口渴。

二、什麼是活水?
耶穌高調的宣告:「人要是渴了,就該到我這裏來喝。」耶穌讓我們知道,祂不是提供節期放煙火似的快樂,而是生命真正的快樂;祂不是提供物質的水,而是提供心靈的活水。
「飢、渴」,不是指物質上、肉體上的渴;而是舊約裡常常出現的「切慕」、「渴慕」。特別在詩篇42:1「上帝啊,我渴慕你,像鹿渴慕清涼的溪水。」
人因為離棄了上帝,所以在這世界上有困苦、死亡、難過。以賽亞書55:1-2說:「上主說:口渴的人哪,來吧,這裏有水喝!沒錢的人哪,來吧,來買食物吃!不用花錢,不付代價,來買酒和奶喝!為甚麼花錢去買吃不飽的東西呢?為甚麼浪費工錢而仍舊捱餓呢?聽我的話,照我的吩咐做,你就能享受最好的食物,使你心靈獲得飽足。」
亦即,你要得到水,就要回到水的源頭——上帝那裡。嚴格的說,人也回不到上帝那裡;因為回到伊甸園的路被基路伯把守著,況且我們也不知道回去的路。既然我們回不到上帝那裡,所以上帝就到我們這裡來了。當耶穌道成肉身到我們這裡來的時候,為了就是將我們帶回到上帝那裡。
什麼是活水?
1. 耶穌就是活水,滿足靈裡的乾渴
肉體會乾渴,心靈同樣會乾渴;肉體乾渴靠水分,靈裏乾渴靠耶穌。正如約翰福音第四章所記載,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論活水時,耶穌就將自己比喻為活水,指引人得著永生的方向。
2. 聖靈就是活水,預言聖靈的澆灌
7:39很清楚的說:「耶穌這話是指信他的人將要接受的聖靈說的。那時候聖靈還沒有降臨,因為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
「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是指耶穌還沒有從死裡復活。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得到榮耀,就賜下聖靈,而聖靈就像活水一樣,澆灌在門徒的身上。保羅就曾說:「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提多書3:6)

三、紛爭與抉擇(7:40-52)
面對耶穌自我的啟示,7:40-52接著記載現場幾種人對耶穌身份的紛爭與抉擇。
根據當時的情境分析,根據現場的反應,大概有下列幾種人:
1.相信主耶穌就是基督。(7:41)
2.懷疑主耶穌的身份。(7:42-43)
3.被主耶穌教導的權柄所吸引。(7:46)
4.處心積慮想捉拿、殺害主耶穌。(7:45-49)
5.為主耶穌作辯護。(7:51)
我們會是哪一種人呢?
特別是7:51尼哥德慕為主耶穌辯護。尼哥德慕,是猶太會議中七十議員之一,是法利賽派的領袖,過去曾經夜訪主耶穌,並且談論有關重生的事。顯然,尼哥德慕已經暗中信了耶穌。此時,他勇敢的出面,為主耶穌辯護,指出自己所屬的法利賽人與祭司長所行的,並不符合律法程序。

結論:我們該如何才能喝到活水?

牧師,我們要怎麼喝活水?

一、必須就喝的位置
我們這些信徒,已經被擺在喝的地位上。這是喝的科學的第一方面。「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和合本聖經「飲於一位聖靈」,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共享這一位聖靈」。
藉著「信」我們已經被擺在喝活水的位置上。
「然而,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的人,他就賜給他們特權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2)
主耶穌說:「那信我的人有活水的河流要從他心中湧流出來。」
信就是把主接受到裡頭,也就是信主在十字架上為你死,流出祂的生命來,你這樣信祂也就是喝祂、接受祂。祂的靈,祂的生命活水也就流到你裡頭來。信的結果不僅叫生命活水流進你裡頭,還要叫生命活水在你的靈裡面,使你的生命得著滿足。如果你的靈裡面還空虛,靈裡面沒有喜樂,是喝得不夠,信的不夠。
我們還沒信主之前,遠離活水。但我們既然信主,主就給我們一個新的地位,把我們擺在飲於活水的地位上。例如,有一個飲水機,但要飲這水,我們的口就必須在適當的位置上,或是要來到飲水機旁才可以。同樣,我們若要飲活水,首先就必須擺在喝的地位上。感謝主,受洗給了我們這個飲用活水的地位。
「信」往往結合「受洗」的公開告白

二、靈裡必須渴望
即使把我們擺在喝的地位上,若不是口渴,我們也不會想喝。要喝活水,靈裡必須是渴望。(出17:3a,啟21:6)
耶穌說:「成了!我是阿爾法和亞米茄,是開始和終結。我要把生命的泉水白白地賜給口渴的人喝。」(啟21:6)
你的靈裡必須渴望!

三、到主這裏來
在7:37耶穌呼召我們說:「可以到我這裏來喝(和合本)」,似乎是說可以「選擇」要或不要。但在希臘原文的語法裡是「動詞命令式」,因此現代中文譯本翻譯「就該到我這裏來喝。」既然你已經信主、既然你已經受洗,耶穌就以「命令式」的口氣呼召你來到祂這裡來。
正如主耶穌所說的:「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翰福音15:5)
不是想到才來親近主,而是隨時隨地來到主的面前親近祂,領受他的話語。

四、求主耶穌
我們要喝活水的話,就必須求主賜下這水。在約翰福音4:10記載耶穌在井邊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時,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的恩賜和現在向你要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而他會把活水給你。」
就是要經常「祈禱」、「懇求」,求耶穌賜給我們活水,供應我們靈裡的需要。

五、聖靈的澆灌
7:39很清楚的說:「耶穌這話是指信他的人將要接受的聖靈說的。那時候聖靈還沒有降臨,因為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
「耶穌還沒有得到榮耀」是指耶穌還沒有從死裡復活。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得到榮耀,就賜下聖靈,而聖靈就像活水一樣,澆灌在門徒的身上。保羅就曾說:「聖靈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提多書3:6)
聖靈澆灌在人的身上,有什麼表現?根據羅馬書5:5所說:「因為上帝藉著他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被聖靈澆灌的人,就被上帝的愛所摸著,上帝的愛從他的裡面流露出來。

問題討論:
1. 從本段經文來看,耶穌所說的活水是什麼?
2. 我是否如同尼哥德慕一樣,為了真理與公義,不計毀譽的為主耶穌作辯護?

3. 為何要喝「活水」?我們如何才能喝到活水?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耶穌是生命的糧

耶穌是生命的糧 (講道大綱2016.4.24濟南教會)
約翰福音6:22-59

當人處於飢荒、飢餓的處境時,如果遇到「會變出食物」的耶穌,很自然地就想跟隨他,至少在飢荒的年代中,不用擔心飢餓難耐的痛苦。但耶穌五餅二魚的神蹟,不是發生在飢荒的年代,但還是很多人渴望吃免錢飯。

一、群眾為何找尋耶穌?(6:22-27)
●眾人找尋耶穌的目的是想繼續看耶穌變食物給他們吃(6:26)

●我們找尋耶穌的目的為何?我們來到教會的目的為何?

●耶穌回答:「老實說,你們找我,不是因為看見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6:26)

●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肉體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忘了還有更重要的生命力。

●以實際的行動去實踐分享,就是在遵行上帝的旨意,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人,這就是此件五餅二魚神蹟的核心信息。 

●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要使你多子多孫;他們要形成大國。我要賜福給你,使你大有名望;這樣,人要因你蒙福。」(創世記12:2)

二、如何得到永生的食物?(6:28-34)
●猶太人認為永生的食物就是嗎哪,真正天上的糧食。(參考出埃及記16:4,15;尼希米記9:15;詩篇78:24、105:40)

●猶太人的祖先並沒有因嗎哪的神蹟而更加信靠上帝,他們看見神蹟之後,仍是怨聲載道(民數記11:4-6、21:5)。

●嗎哪所帶來的意義是:生命共同體,是分享、知足、自制的信仰態度。這種生命的改變及態度,才是神蹟所要表明的意義(參考出埃及記16:16-21;申命記8:3)。

●「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

●對求神蹟的人,耶穌基督就曾說:邪惡、沒有信心的世代是看不出神蹟的。(參考馬太12:38-42) 

三、耶穌宣示祂是生命的糧(6:35-40)
●耶穌以「我就是…」開頭語,七次向人啟示他自己的身份(參考6:35,48,51;8:12;9:5;10:7,9,11,14;11:25;14:6;15:1-2)。在6:35,48,51裡,耶穌說了三次:「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第37節「我絕對不會拒絕他」,清楚表明耶穌基督說祂來世間的使命是,絕不會拒絕來到他面前來的人。

四、吃永生的的糧(6:41-59)
●當耶穌宣示他就是生命的糧之後,接著他就告訴跟隨他的人,如何領受耶穌基督自己。(6:47-48)

●耶穌在6:53-59說明,世人如何領受基督生命之糧。(參考哥林多前書11:23-26)

●在最後的晚餐,及保羅的解釋下,主耶穌再三強調:「吃我肉,喝我血的,就有永恆的生命」,是指與祂立約、建立起生命關係的人,都將獲得永恆的生命。

我們要從今天這一段經文來思想一個問題:我們跟隨耶穌的目的為何?是為了地上朽壞的食物,還是天上永恆的食物?

雖然,吃是很重要,但絕不是生命的唯一,心靈精神的建造更需要被重視。
先知以賽亞書55:1-2記載:
「上主說:
口渴的人哪,來吧!這裏有水喝!
沒錢的人哪,來吧!來買食物吃!
不用花錢,不付代價,來買酒和奶喝!
為甚麼花錢去買吃不飽的東西呢?
為甚麼浪費工錢,而仍舊捱餓呢?
聽我的話,照我的吩咐做,你就能享受最好的食物,使你心靈獲得飽足。」

問題討論:
1. 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許多人來跟隨耶穌的目的為何?他們渴望得著什麼?
2. 猶太人喜愛看「神蹟」與現代基督徒喜愛看「神醫」是一樣的。你認為神蹟所要表明的意義是什麼?

3. 在耶穌的信息中,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獲得生命的糧(基督本身)?

講道稿

耶穌是生命的糧
約翰福音6:22-59
聖詩:305.189.538.387
啟應:55
金句:約翰福音6:35
22第二天,留在湖對岸的一群人看見那裏只有一條小船;他們知道耶穌並沒有與門徒一起上船,而是門徒自己去的。23有幾條從提比哩亞來的小船停靠在岸邊,就是主祝謝後分餅給大家吃的那地方附近。24這群人發覺耶穌和他的門徒都不在那裏,就上船往迦百農去找他。
25他們在湖的對岸找到了耶穌,問他:「老師,你幾時到這裏來的?」26耶穌回答:「老實說,你們找我,不是因為看見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27不要為那會腐壞的食物操勞,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努力。這食物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父上帝已經在人子身上蓋了印記。」28他們就問:「我們該做甚麼才算是做上帝的工作呢?」29耶穌回答:「信他所差來的那一位,這就是上帝要你們做的工作。」
30他們又說:「那麼,你會行甚麼神蹟,好讓我們看了就信你呢?你的工作到底是甚麼呢?31我們的祖先在曠野吃了嗎哪,正如聖經所記載的:『他從天上賜食糧給他們吃。』」32耶穌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摩西並沒有給你們從天上來的食糧(「摩西並沒有給你們從天上來的食糧」或譯「摩西所給你們的,並不是從天上來的食糧」。);從天上來的真食糧是我父親賜給你們的。33因為上帝所賜的食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把生命給了世界的那一位。」
34他們說:「先生,請時常把這食糧賜給我們!」35耶穌對他們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36但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了我,仍然不信。37凡是父親所賜給我的人都會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絕對不會拒絕他;38因為我從天上下來,不是要憑我自己的意思行事,而是要實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39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就是:他所賜給我的人,一個也不失落,並且在末日要使他們復活。40因為父親的旨意是要使所有看見兒子而信他的人獲得永恆的生命;在末日,我要使他們復活。」
41猶太人的領袖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就竊竊私議:42「這個人不就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我們認識他的父母。現在他竟說他是從天上降下來的!」43耶穌說:「你們用不著私下議論。44要不是那差我來的父親吸引了人,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45先知的書上說過:『人都要蒙上帝的教導。』所有聽從父親而接受他教導的,都要到我這裏來。46這不是說有誰看見過父親,惟有從上帝那裏來的那一位見過父親。47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信的人就有永恆的生命。48我就是生命的食糧。49你們的祖先在曠野吃了嗎哪,還是死了;50但是那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是使人吃了不死的。51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那賜生命的食糧;吃了這食糧的人永遠不死。我所要賜給人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使世人得生命而獻出的。」
52這話在猶太人當中引起了劇烈的爭論。他們說:「這個人怎麼能把自己的肉給我們吃呢?」53耶穌對他們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吃人子的肉,喝他的血,你們就沒有真生命。54吃我肉,喝我血的,就有永恆的生命;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55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飲料。56那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的,常在我生命裏,而我也在他生命裏。57永生的父親差遣了我,我也因他而活。同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而活。58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那吃這食糧的,要永遠活著。這食糧不像你們祖先吃過的,他們吃了,還是死了。」59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教導人的時候說的。

2016年將成為史上最強的聖嬰年,全球要密切提防熱浪侵襲,以及相伴而來的疾病風險和農業困境。
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氣候學家克林格曼博士(Nick Klingaman)說:「一些測量數據顯示,今年是有紀錄以來最強的聖嬰現象。我們在許多熱帶國家見到降雨量大幅減少百分之廿到百分之卅。印尼經歷到嚴重旱災,印度雨季降雨較正常值低了大約百分之十五,巴西與澳洲也料將出現雨季降雨減少情形。」最近以來,新聞也陸續傳出降雨減少,甘蔗、農作物產量也減少許多。
今年2月非洲衣索比亞等地區深陷30年來最嚴重乾旱,至少有1020萬人需要糧食救援,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宣布提供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擴大緊急糧食援助。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2016年有34個國家(27個在非洲)因乾旱、水災,糧食無法生產,需要外界糧食援助。
當人處於飢荒、飢餓的處境時,如果遇到「會變出食物」的耶穌,很自然地就想跟隨他,至少在飢荒的年代中,不用擔心飢餓難耐的痛苦。但耶穌五餅二魚的神蹟,不是發生在飢荒的年代,但還是很多人渴望吃免錢飯。

一、群眾為何找尋耶穌?(6:22-27)
漢人文化拜偶像「福祿壽」,期待富貴財、子、壽,福祿雙全,長命百歲。眾人找尋耶穌的目的是想繼續看耶穌變食物給他們吃(6:26),就像有人求神,是為了渴望在物質上的豐富,在財務、肉體的滿足。我們找尋耶穌的目的為何?我們來到教會的目的為何?
眾人沒有從神蹟上看到上帝的救恩,反而只看到物質、慾望的期待。耶穌的信息更指出,地上腐壞的食物與天上永生的食物,形成極強列的對比(參考6:27)。
在6:26裡,耶穌回答:「老實說,你們找我,不是因為看見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耶穌基督很直截了當的指出這些人辛苦找他的原因與目的,是為了填飽肉體的需要,並不是因為看見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施行奇妙的作為。
對於飢饑的人來說,能夠飽食一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就像以色列人民在曠野飢餓時,上帝賜給他們嗎哪與鵪鶉一樣,他們看到的是填飽肚子,卻忘了提供食物背後的力量。
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肉體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忘了還有更重要的生命力。就如同有許多基督徒喜歡看到或親身體驗到「神醫」對身體疾病的醫治力,但卻忘了「神醫」背後上帝對人生命的啟示。
同樣的,耶穌基督已經指出一個問題的方向:人除飽食三餐之外,難道沒有其他重要的事嗎?他告訴那些找他的人「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努力。」(6:27)
人若一直在追求滿足肉體需要,將會使人的生命變得很低賤(層次低)。網路上,看到中國遊客,吃歐式自助餐,整盤整盤的蝦子用搶的,貪小便宜的心。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經濟生活很富裕,上飯館吃佳餚的人是愈吃愈奢侈,喜慶宴席的舖張可用「暴殄天物」來形容,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心存感謝之心?
我們若真的心存感恩之態度飲用食物,看每一樣所食用的,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生活必定不會如此日漸低落。這也就是為什麼耶穌基督會告訴我們:不要煩惱憂慮吃的、穿的、喝的,而是要求自己先有順服上帝旨意之心。(參考馬太福音6:25-34)
我對五餅二魚神蹟的看法是,當一個懂得把自己有的與別人分享時,不但會使別人滿足,也會使自己更加滿足,並且是使雙方都滿足且有餘。並且讓我們知道:以實際的行動去實踐分享,就是在遵行上帝的旨意,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人,這就是此件五餅二魚神蹟的核心信息。 
基督徒信仰上的毛病是常將上帝所賜的各種「財富」,包括物質錢財,也包括各種才能、智慧、能力等等,都佔據為己有,忘了要分享給別人。上帝呼召亞伯拉罕的話是我們學習這門功課最好的教材,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要使你多子多孫;他們要形成大國。我要賜福給你,使你大有名望;這樣,人要因你蒙福。」(創世記12:2)

二、如何得到永生的食物?(6:28-34)
在6:30,猶太人質問耶穌說:「那麼,你會行什麼神蹟,好讓我們看了就信你呢?你的工作到底是什麼呢?」他們的意思是說,難道耶穌比摩西還為大嗎?猶太人認為永生的食物就是嗎哪,真正天上的糧食。(參考出埃及記16:4,15;尼希米記9:15;詩篇78:24、105:40)
雖然,耶穌餵飽五千人,但嗎哪卻餵養60萬人,甚至持續40年。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猶太人的祖先在吃嗎哪時,並沒有因嗎哪的神蹟而更加信靠上帝,他們看見神蹟之後,仍是怨聲載道(民數記11:4-6、21:5)。
嗎哪所帶來的意義是:生命共同體,是分享、知足、自制的信仰態度。這種生命的改變及態度,才是神蹟所要表明的意義(參考出埃及記16:16-21;申命記8:3)。
「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
真正的神蹟並不是從數字上來看的,而是從人以謙卑、感恩的心回應上帝的救恩表現出來的。天上的糧食是上帝給的,嗎哪也是上帝給的,不是摩西給的。只有來自上帝奇妙的作為,才算是神蹟。
接著, 6:34有猶太人接著說:「先生,請時常把這食糧賜給我們!」看吧!這些人在求看見神蹟才信呢!他們不是才親身體驗到五餅二魚的神蹟嗎?難道他們忘了?
在第二章,耶穌基督潔淨耶路撒冷的故事,猶太人就曾質問耶穌基督說:「你能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好證明你有權做這些事呢?」(2:18)
在第四章,耶穌基督在迦拿遇到一位地方官員懇求耶穌基督醫治他那在迦百農生病生命垂危的孩子,耶穌基督為此事很感慨的說:「你們要不是看看神蹟奇事總是不信。」(4:48)
到了第五章畢士大水池旁那位躺了卅八年的病人得醫治,應該是個相當令人震撼的神蹟奇事,不是嗎?但是,宗教領袖硬是不信,他們卻寧願相信守著傳統宗教規律,就算這些律法不合乎上帝的心意,成為壓迫人的重擔,他們也不在意。 
如今,他們親身體驗過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而且有剩餘的神蹟,這個神蹟發生在他們眼前,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但他們仍要求耶穌基督顯神蹟,好讓他們相信。耶穌基督就曾對提出相同要求的人指出:邪惡、沒有信心的世代是看不出神蹟的。(參考馬太12:38-42) 
那麼,我們該如何得到永生的食物——耶穌基督本身?
「信」,是我們唯一可做的。相信本身就是一種行動,不是停留在思想、分析的層面。相信、信任就是一種「關係」的狀態。

三、耶穌宣示祂是生命的糧(6:35-40)
上帝對摩西顯現時說:「我就是」,在約翰福音裡,耶穌就是以「我就是…」這開頭語,七次向人啟示他自己的身份(參考6:35,48,51;8:12;9:5;10:7,9,11,14;11:25;14:6;15:1-2)。在6:35,48,51裡,耶穌說了三次:「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第37節「凡是父親所賜給我的人都會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絕對不會拒絕他」,「我絕對不會拒絕他」,清楚表明耶穌基督說祂來世間的使命是,絕不會拒絕來到他面前來的人。包括稅吏、妓女、兒童、婦女、貧窮、病痛,不分族群、不分性別、不分貧富…,耶穌說:「我絕對不會拒絕他」。而這生命的糧食就是要給每一位渴望耶穌基督的人的。「因為父親的旨意是要使所有看見兒子而信他的人獲得永恆的生命;在末日,我要使他們復活。」(6:40)這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四、吃永生的的糧(6:41-59)
當耶穌宣示他就是生命的糧之後,接著他就告訴跟隨他的人,如何領受耶穌基督自己。第47-48節這樣說明:「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信的人就有永恆的生命。我就是生命的食糧。」通過「信」,我們就可以領受生命的食糧。又說:「吃我肉,喝我血的,就有永恆的生命」(6:54)
但是,當場有些猶太人聽不統耶穌的話,而起了劇烈的爭論。他們說:「這個人怎麼能把自己的肉給我們吃呢?」(6:52)於是,耶穌在6:53-59,再次說明,世人如何領受基督生命之糧。這段的說明,正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23-26所講的,當保羅談到主耶穌所設立的聖餐時這樣說:23我所傳授給你們的是我從主所領受的: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24 感謝上帝,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犧牲的;你們應該這樣做,來記念我。」25 吃過後,他照樣拿起杯,說:「這杯是上帝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次喝的時候,應該這樣做,來記念我。」26 所以,直到主再來,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你們是在宣告主的死。

在最後的晚餐,及保羅的解釋下,主耶穌再三強調:「吃我肉,喝我血的,就有永恆的生命」,是指與祂立約、建立起生命關係的人,都將獲得永恆的生命。

我們要從今天這一段經文來思想一個問題:我們跟隨耶穌的目的為何?是為了地上朽壞的食物,還是天上永恆的食物?
台灣俗語「逐日無閒熾熾,攏是為著顧三餐」。這句話剛好說出我們日常忙碌都是為了飽食,這是生理需求最基本的一件事。四、五十幾年前的台灣人,只有逢年過節才有可能吃到比較豐富的肉類,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在飲食吃的方面不再很困難,反而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豪華。豪華到,令人驚訝的地步。曾經有人一顆粽子賣一萬元,一粒月餅賣一萬元,一包四粒裝的鮑魚賣六萬元。
台灣社會在吃的方面確實很有名、很講究,甚至也會舉行吃的比賽。例如:台北市辦牛肉麵節、鳳梨酥;台中市辦太陽餅比賽。雖然,吃是很重要,但絕不是生命的唯一,心靈精神的建造更需要被重視。
我在讀神學院時,當時的學生會舉辦一項活動:大胃王比賽,這是仿效外面的比賽,在餐廳比賽誰吃的多,吃得多的人還有獎勵、獎狀。那一次比賽還蠻多人參加的。比賽後,還在大禮拜的時間裡,還請院長頒獎。
那時,我對此事很不以為然。神學院的價值是看重吃嗎?還是看重學生在信仰及課業上的學習呢?
那一年第一名,拿個碩恩獎學金,還是到總務處去領,而不是院長頒發,甚至連個獎狀都沒有。反倒,大胃王比賽第一名,有院長頒發頒發禮品與獎狀。怎麼差那麼多?難道我們的價值是鼓勵吃麼?也因為我當時的在學生會中「提醒」,得到許多學生的共鳴。接著那一年,我被選為學生會的會長,接著,我在任內推動「靈性形成小組」,這二十幾年來神學院「靈性形成小組」還在存在迄今。
先知以賽亞書55:1-2記載:
「上主說:
口渴的人哪,來吧!這裏有水喝!
沒錢的人哪,來吧!來買食物吃!
不用花錢,不付代價,來買酒和奶喝!
為甚麼花錢去買吃不飽的東西呢?
為甚麼浪費工錢,而仍舊捱餓呢?
聽我的話,照我的吩咐做,你就能享受最好的食物,使你心靈獲得飽足。」
上帝通過先知以賽亞在提醒我們一件事,生命更重要的事,不在於吃什麼?穿什麼?而在於我們的心靈、精神層面。
你可以吃得奢華,穿得很高檔。但是,氣質層面、精神層面是假裝不出來的。耶穌說你的錢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寧可我們重視上帝的話語,心靈與精神得到飽足。當一個人心靈、精神獲得飽足的時候,他就會看到也體會得到,永恆的生命離他並不是很遠,就在他的生命裡。

問題討論:
1. 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許多人來跟隨耶穌的目的為何?他們渴望得著什麼?
2. 猶太人喜愛看「神蹟」與現代基督徒喜愛看「神醫」是一樣的。你認為神蹟所要表明的意義是什麼?

3. 在耶穌的信息中,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獲得生命的糧(基督本身)?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分享使生命豐盛

分享使生命豐盛 (講道大綱)
聖經:約翰福音6:1-15

今天這段經文,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
一、跟隨耶穌的人(6:1-2)
這個神蹟是唯一四個福音都記載的神蹟,可能是最重要的。但是約翰福音特別提到這個神蹟造成的結果—就是耶穌避開眾人離開(6:15)。
跟隨耶穌的人,因神蹟而跟隨,還是因渴望耶穌而隨?

二、逾越節近了(6:3-4)
「逾越節近了」作者為甚麼要特別加上這句話?他要告訴我們耶穌沒有去耶路撒冷,而留在加利利?還是要提醒我們,要明白這個神蹟的意義,必須要在逾越節的背景下來看?

逾越節前的準備工作:清掃房子,除去家中任何的酵,這段期間只能吃「matza」(無酵餅)。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7-8說:「要把罪的舊酵除掉,你們才能完全潔淨。這樣,你們就像沒有酵母的新麵團;其實,你們本應該是沒有酵的。我們逾越節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作為犧牲獻上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要用舊酵,就是含有邪惡的酵,卻要用無酵餅,就是含有純潔和真理的餅。」

三、精打細算的腓力(6:5-7)
耶穌問腓力,表面上腓力是伯賽大當地的人(1:44),但實際上是耶穌要試驗腓力,看他是否對耶穌有信心? 

「二十兩銀子(和合本)」:大約是當時一般工人兩百天的工資,即「兩百塊銀子」。
腓力是一位很會規劃、精打細算、對錢很有概念的人,他馬上可以估算出大概須要多少錢。但是他卻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提出令人氣餒的新問題;不可否認的,教會需要會規劃的人,需要精打細算的人,但同時也需要具備有信任、信心的人,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四、領人歸主的安得烈(6:8-9)
安得烈,總是把人帶到耶穌的面前。他之前,帶領他的哥哥彼得來到耶穌的面前,成為耶穌的門徒,現在,他帶領一個孩子來到耶穌的面前。
「大麥餅」是窮人的食物,是貧窮、低賤或沒有價值的象徵(何西阿書3:2)。這也解釋了為甚麼疑恨的素祭中(民數記5:15)用大麥為祭品,目的是暗示有罪的人是被賤視的。

五、曠野的筵席(6:10-11)
詩篇78:18-19「他們故意試探上帝, 索取他們所要的食物。 他們冒犯上帝,說:上帝能在曠野擺設盛筵嗎? 」
門徒在這裡沒有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整個會眾也沒有在試探上帝;而是耶穌在試他們。
這第四個神蹟,帶出來的信息是在6: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六、不可糟蹋(6:12-13)
五餅二魚總共餵飽了五千人以上,吃剩的怎麼處理?
「不可糟蹋」意思是說「繼續留著吃」。耶穌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剩下的,你們要繼續留著吃。下一頓我不變了。」
可能有些人期待,跟著耶穌,求祂天天變出來給我們吃。6:26就這樣記載,耶穌對來跟隨祂的人說:「老實說,你們找我,不是因為看見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

七、清楚的使命(6:14-15)
耶穌總在自己和群眾的情緒最高漲的時候,隱藏自己,不讓人把祂當成衣食父母,當成「有求必應」來拜。
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曾經試探上帝、抱怨上帝,一直沒有學會一個功課—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這一段從經文帶給我們一件美好的信息:憑信心帶一個人給耶穌,而使神蹟變成可能

安得烈和腓力是個對照,按腓力的說法,「情況是無望的,做什麼事情也沒有用。」安得烈的說法卻是:「看看我能做什麼,相信耶穌能做其餘的部分。」安得烈帶那小孩給耶穌,因而使神蹟變成可能。

同樣地,我們帶一個人給耶穌,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這位貧窮的小孩,獻出他的食物,為主所用。耶穌不會因為他的小或是貧窮就不接納小孩所獻上的。同樣地,若出自真實的心,就算小小的奉獻或服事,都將成為上帝所祝福的。

講道篇

分享使生命豐盛
聖經:約翰福音6:1-15
聖詩:298.272.637.389
啟應:25
1 過了些時候,耶穌渡過加利利湖(又稱提比哩亞湖)。2 有一大群人跟隨他,因為他們看見了他治病的神蹟。
3 耶穌上山,與他的門徒坐在那裏。4 那時候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5 耶穌抬頭,看見一大群人到他跟前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到哪裏去買食物,好讓這些人都吃飽呢?」
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已經知道要怎麼做。7 腓力回答:「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
8 另外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上前說:9 「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可是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
10 耶穌吩咐他們:「叫大家坐下。」(那地方草很多。)大家都坐下,單是男人,總數約有五千。11 耶穌拿起餅,祝謝了,然後分給坐著的人,魚也是這樣分了;他們都盡量吃。12 他們吃飽後,耶穌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不可糟蹋。」13 他們就把五個餅的碎塊,就是大家所吃剩的,收拾起來,一共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14 大家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個人一定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15 耶穌知道他們要拉住他,強迫他作王,又獨自避到山上去了。 
下主日4/24舊牧師館拆除感恩禮拜。
這幾天,招標公告:資格標、最有利標。
今天這段「五餅二魚」的經文,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
一、跟隨耶穌的人(6:1-2)
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究竟是第五章醫治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的神蹟呢?還是更早,2:23所說的神蹟呢?這些我們都不去管了。反正就是耶穌醫病的神蹟,使得許多人要來跟隨祂。
我們說過,你看到神蹟而跟隨耶穌,都還不一定夠。因為,你看到神蹟跟隨耶穌的目的是甚麼?這才是重點。約翰福音20:29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這一點也是約翰福音要提醒我們的,看神蹟、看熱鬧,並不是真正認識耶穌。神蹟是表象,神蹟所代表的記號(sign)、所代表的啟示才是重點。耶穌使死人復活,那個記號是甚麼?耶穌在安息日使人得醫治,那個記號是甚麼?耶穌把水變成酒,那個記號是甚麼?或目的是甚麼?其實都只有一個——就是應驗聖經所預言的,人應該去信祂,把祂當神、當救主。但是很多人是把祂當長期飯票,那就錯了。
約翰福音的作者也透過七件神蹟作為彌賽亞身份的「記號」,來證實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尤其指有關耶穌的神性、工作、能力等方面。餵飽五千人的神蹟是第四個,也是中間的一個神蹟,每一個神蹟都引出一篇「神學」的講道。
這個神蹟是唯一四個福音都記載的神蹟,可能是最重要的。但是約翰福音特別提到這個神蹟造成的結果—就是耶穌避開眾人離開(6:15)。
想想,跟隨耶穌的人,因神蹟而跟隨,還是因渴望耶穌而隨?

二、逾越節近了(6:3-4)
逾越節近了,耶穌應當去耶路撒冷過節;但耶穌沒有去。
作者為甚麼要特別加上這句話?他要告訴我們耶穌沒有去耶路撒冷,而留在加利利?還是要提醒我們,要明白這個神蹟的意義,必須要在逾越節的背景下來看?
猶太人過逾越節期是從尼散月十五日到尼散月二十二日,這是以色列人歡慶出埃及的日子。逾越節的預備是相當複雜的,可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做準備。首要之事是清掃房子,要把所有沾染酵的東西都要從家裡清除出去,因為節期的這一週,只能吃「matza」(無酵餅)。清掃完畢之後,父親和兒子們在逾越節晚餐前,要象徵性地尋找「chametz」(酵)的碎屑(會事先故意留下一小撮);然後,點著蠟燭,用一根羽毛刷掉最後一小塊酵,毀掉它。
無酵餅桿得薄薄的,且要在上面戳洞,快速地烤過,以確保沒有發酵。酵代表著罪,整個晚餐吃無酵餅,提醒我們要過聖潔的生活。
接下來的七日,猶太人禁戒吃有酵的食物,透過肉體的體驗來省思酵的意義。這個習俗令人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對基督徒,這份預備尤其有意義。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7-8說:「要把罪的舊酵除掉,你們才能完全潔淨。這樣,你們就像沒有酵母的新麵團;其實,你們本應該是沒有酵的。我們逾越節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作為犧牲獻上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要用舊酵,就是含有邪惡的酵,卻要用無酵餅,就是含有純潔和真理的餅。」
保羅指出基督徒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在聖經中,酵意味著邪惡、惡毒。上帝要我們在生活中沒有邪惡。福音不只是帶來救恩,更是使人成聖,罪惡得以洗除。「成聖」是不斷進行的過程,每日生活必須不斷潔淨自己的罪。

三、精打細算的腓力(6:5-7)
耶穌知道要說甚麼,耶穌知道要做甚麼,耶穌知道祂在順服上帝。耶穌在問門徒的時候,祂特別問腓力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這裡就在伯賽大的附近,而腓力是伯賽大人(1:44),他應該最熟悉這裡的環境,所以耶穌找腓力過來。耶穌完全知道祂要做甚麼。祂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試驗,就是試探、試煉,原文都是一樣。耶穌試人都是好意,為叫我們更去信靠祂。魔鬼在試我們都是惡意,為叫我們墮落、遠離上帝。耶穌在試腓力,看他知不知道該怎麼做?對耶穌有沒有信心? 
腓力的反應,也跟看神蹟來跟隨的人一樣,都是沒有信心的反應——從肉體、環境、物質,來了解耶穌的話。當時,沒有一般商店、小吃店,要到哪裡去買東西;單單我們知道的成年男子就有五千人,更何況不包括婦女、孩子。我們有那麼多錢買給他們吃嗎?就是「二十兩銀子(和合本)」大約是當時一般工人兩百天的工資,那麼大一筆的錢,也不夠買給他們吃。
腓力回答:「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6:7)
我們看到腓力是一位很會規劃、計畫的人,耶穌問他,他馬上可以估算出大概要多少錢,二百日的工錢,若以現在一天基本薪資1000元來算,就須20萬元。就算有錢,也沒地方買。雖然,腓力對規劃、對錢很有概念,但是他卻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提出新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教會需要會規劃的人,需要精打細算的人,但更需要有信任、信心的人,需要解決問題的人。這也是我們需要突破的地方?
eg.重新教會買土地、買禧年館的故事。

四、領人歸主的安得烈(6:8-9)
安得烈,總是把人帶到耶穌的面前。他之前,帶領他的哥哥彼得來到耶穌的面前,成為耶穌的門徒,現在,他帶領一個孩子來到耶穌的面前。
或許安得烈的數學沒有腓力好;腓力能算出兩百天的工資的食物,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但安得烈的信心比腓力大一點,他有信心到主的面前,只是信心仍然不夠,所以對耶穌說:「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可是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6:9)感謝主,這就像我們許多人的信心一樣,把問題帶到主面前,尋求主的帶領。
小孩帶著「大麥餅」,這是窮人的食物,是貧窮、低賤或沒有價值的象徵(何西阿書3:2)。米示拿規定犯姦淫的婦人要獻上的祭物(參考民數記5:15)。她一定要帶贖罪的獻祭,在各樣祭物中有一樣是祭肉,要和麵粉、酒、並油混合在一起。通常這麵粉是小麥做的,但律法寫明,如果祭物是為姦淫罪獻上,麵粉就要用大麥做,因為大麥是野獸的食物,而婦人所犯的罪是野獸的罪。大麥麵包又是窮人的麵包。
今日的貝都因人稱他們的仇敵為「大麥餅」,以表示一種極度的藐視。在士師記7:13-15裡,基甸就做夢,夢到米甸人譏諷他是「大麥餅」,因為基甸的出身十分貧窮和卑微。
那二條魚,大小如小型吳郭魚,加利利利的腌魚是聞名於整個羅馬帝國的。在那個時代鮮魚是奢侈品,因為沒有辦法載運至各地而仍能保持新鮮。加利利海多的是一群群像吳郭魚般的小魚,捉著這些腌魚藏起來製成一種美味品。那小孩有這些腌魚幫助他能吃得下那又乾又粗的大麥麵包。
總之,安得烈帶了一位貧窮人家的孩子來到耶穌的跟前,但是耶穌不會鄙視他,就像耶穌接納所有貧窮、病痛,甚至是罪人來到他的面前。
當然也有很多人講到這個小孩子,很謙卑的拿出五餅二魚給主使用。這也是好的。不過任何神蹟的重點不在五餅二魚,也不在小孩子;而在耶穌。

五、曠野的筵席(6:10-11)
門徒剛開始沒有很大的信心,但後來又有一些信心。這信心很小很小,就是聽吧;就好像馬利亞對僕人所說的一樣:「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做。」(約翰福音2:5)雖然他們也有疑惑,還是聽了,也照著做了。
在此,耶穌說:「坐下。」他們就坐下。他們有多少信心,不曉得。這一幕真的跟詩篇78:18-19,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非常的相像。「他們故意試探上帝,索取他們所要的食物。他們冒犯上帝,說:上帝能在曠野擺設盛筵嗎? 」有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門徒在這裡沒有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整個會眾也沒有在試探上帝;是耶穌在考驗他們。
於是耶穌吩咐門徒坐下。正如一家人之主的父親所做的一般,他拿起麵包和魚來祝謝,他用的祝謝詞是每個猶太家庭所用的:「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我們感謝你,你使土地長出糧食來。」於是人們都吃,而且吃飽。
有人認為這個神蹟是指著「聖餐」。因為,這跟「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林前11:23-24)的字眼很像。耶穌是不是在這裡預表「聖餐」?尤其天主教和重聖禮的基督徒,很喜歡這樣解釋;我比較傾向不是。
因為,這第四個神蹟,帶出來的信息是在6: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要緊的是導正我們的觀念,來跟隨耶穌是為了「利益、免錢飯」,還是出於對耶穌的信心。
在日本時代,馬偕牧師就遇到一個「吃教者」。日本政府很尊敬馬偕牧師的人格,以及所做的醫療、傳道事工。因為他說話很有信用也真實,如果馬偕牧師出面擔保,日本政府都會接受。所以,當時就有人為了利用馬偕牧師而來信教,作假信徒,有事的時候就可以託馬偕牧師出面與日本政府交涉,來獲得金錢上的利益,或是被捕時可以得到釋放。所以,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話「入教的,吃人夠夠」,教會的名聲就是受這些「豺狼」的破壞。
有一回有個住在五股坑的假信徒來請求馬偕幫助,他宣稱他的鴨子被日本軍官用槍打死,並燒烤吃掉。所以,要馬偕為他向日本政府求償。
馬偕牧師說:「我好像沒有見過你」,那人說:「信徒眾多,您怎會認識每個人。」
馬偕牧師接著問他:「那麼,你是否知道十誡?」
那人不加思索的就說:「第一誡就是我今天從五股坑趕一群鴨子沿著河下到淡水港。」
馬偕又問:「第二誡呢?」,「第二誡就是鴨子被日本軍官打死燒烤。」「第四誡,就是日本人不講理,實在混帳!」「第五誡,就是請馬偕牧師舉起雙手,替我討回公道。因為我是你的信徒,又和你的太太是同鄉。」
馬偕牧師嚴肅的說:「我不能替你做,因為你一開始就說謊。你是吃教的,不是基督徒。」
今日雖不見如此的「吃教」者,但是我們也必須提防有人會利用基督徒的良善,來圖謀自己的私利,或完成自己的慾望。因此,為了維持教會信仰純正與秩序,牧師、長老的責任非常的重大。這點對牧師、長老而言是很要緊的功課,牧師、長老絕不只擔任禮拜的主理、司會或是探訪工作,而應該有堅定的信仰態度,來維持信仰的純正與教會的秩序。

六、不可糟蹋(6:12-13)
天上降嗎哪、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跟土裡長出五穀給我們吃,一樣都是上帝的作為,也都是非常稀奇,都不可糟蹋。只是神蹟不常出現;土裡長出五穀、水裡生出魚來、天降下嗎哪,我們天天都經歷,就一點也不稀奇,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
五餅二魚總共餵飽了五千人以上,吃剩的怎麼處理?一般來說,最自然合理的想法就是,當成廚餘處理掉。但是,耶穌說:「把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不可糟蹋。」
「不可糟蹋」意思是說「繼續留著吃」。這很有意思,耶穌似乎在告訴我們:「這剩下的,你們要繼續留著吃。下一頓我不變了。」可能有些人期待,跟著耶穌,求祂天天變出來給我們吃。
我認為神蹟奇事的本質上,不會產生太多的信心。不可糟蹋、繼續留著吃,似乎告訴我們說「耶穌下一頓不會再變出食物了」,我們該渴望的不是神蹟,該渴望的是耶穌本身,正如耶穌在6:48所說的「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七、清楚的使命(6:14-15)
第十四節的「先知」,所指的就是申命記18:15所講的那個先知,他們所等候的那一位彌賽亞。同樣的,在另外三本福音書講到,耶穌叫門徒先過海去,然後遣散群眾,獨自又退到山上去。耶穌總在自己和群眾的情緒最高漲的時候,隱藏自己,不讓人把祂當成衣食父母,當成「有求必應」來拜。
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曾經試探上帝、抱怨上帝,一直沒有學會一個功課—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曠野中的以色列人不信—因為沒有麵包,他們就吵著要回埃及。今天很多基督徒也是一樣—上帝不如我們的意,我們就不信。我們真的要悔改,彼此提醒,多讀上帝的話,明白真理。

這一段從經文帶給我們一件美好的信息:憑信心帶一個人給耶穌,而使神蹟變成可能

那小孩帶的東西不多。大麥做的麵包是最便宜的麵包,是姦淫罪必須獻上的大麥餅,又是窮人的麵包。但是,耶穌接納這貧窮的孩子,以及他所帶卑微的食物。
安得烈和腓力是個對照,腓力說:「情況是無望的,做什麼事情也沒有用。」安得烈卻說:「看看我能做什麼,相信耶穌能做其餘的部分。」安得烈帶那小孩給耶穌,因而使神蹟變成可能。
同樣地,我們帶一個人給耶穌,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如果一個父母以上帝的知識、愛和敬畏訓練他的子女,沒有人能說這個小孩有一天會為上帝和人做什麼偉大的事。如果阿公、阿嬤帶孫子來教會,如果一個主日學老師引導一個小孩給基督,沒有人知道這小孩有一天能為基督及祂的教會做什麼。
據說有個年老的德國校長,他在早晨進入他那些男孩子的課室之時,總是將帽子脫下,很恭敬地向他們鞠躬。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回答是:「你不知道其中的一個將會怎樣。」他是對的,因其中一個名叫馬丁路德。安得烈帶那男孩給耶穌,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他為神蹟提供了資料。我們帶一個人給耶穌基督時,永不會知道我們所提供的是怎樣的可能性。
這位貧窮的小孩,獻出他的食物,為主所用。耶穌不會因為他的小或是貧窮就不接納小孩所獻上的。同樣地,若出自真實的心,就算小小的奉獻或服事,都將成為上帝所祝福的。
(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帝如何使用57分錢)
將近一個世紀前,在一個小鎮,有一座小小的教堂,每個禮拜天都擠滿了人。主日學的教室更是爆滿。小鎮的孩子,個個都嚮往禮拜天可以到教堂上主日學,聽和藹可親的老師講聖經故事、唱動聽的聖歌、作好玩的手工,每次還得到一張漂亮的卡片。 
一個禮拜天,教堂的主日學教室太擠了,有一個小女孩擠不進去,在教堂門口哭了起來,剛好教堂的牧師走過,她啜泣著對牧師訴苦說:「我想上主日學,但是進不去。」看看頭髮蓬亂,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和藹的牧師牽著她的手,帶她進入教堂,在主日學教室裡擠出一個位子給她。這孩子感動的不得了,當天晚上上床睡覺時,她想到那些沒有地方可以敬拜主耶穌的小孩子,好可憐啊!
兩年後,這個住在破舊簡陋房子的小女孩去世了。她父母來找這位關心他們女兒的好心腸牧師,請他為小女孩主持喪葬事宜。當這可憐的小屍體被搬動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像是從垃圾場撿來的又皺又破的小錢包,裡面有五角七分錢(在廿世紀初葉,對一個小孩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數目),還有一張小紙條。紙條上以孩子氣的筆跡寫道:「這錢是為了蓋大一點的教堂,讓更多的孩童可以去上主日學。」 
那是兩年來她辛辛苦苦地積存的愛心奉獻,當牧師流著淚讀完這張字條,他立刻想到應該怎麼作。第二個主日,他帶著這小錢包和字條上了講台,道出了這個小女孩犧牲式奉獻的感人故事,他向執事同工、會眾挑戰,要他們努力為擴建新堂籌款,然而這故事並非到此為止,還有精彩的下文呢! 
當地的報業人員得知此故事,將它刊載在報紙上。一位地產經紀人讀了這新聞,熱心地替教堂找了一塊價值幾千元的地,但教會付不起這麼多錢,他就降價到五角七分錢成交。 
教會會員受了感動,紛紛大力捐款,五年之內,這小女孩的捐獻增加到廿五萬元,在那時代可是一筆不小的款項呢!她無私的奉獻,產生了極大的效益。 
如果你有機會造訪費城,請你去參觀有三千三百座位的天普浸信會(Temple Baptist Church,或譯「聖殿教會」),也參觀一下有千百個學生的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還有好撒瑪利亞人醫院(Good Samaritan Hospital)。更別忘了瞧瞧可以容納幾百人的主日學大樓。從那一天起,該地的孩子有福了,他們絕不用擔心被排擠在主日學教室之外了。
在主日學大樓的其中一個房間,你會看到那位滿有愛心的小女孩甜美臉龐的照片,她那五角七分的無私奉獻,締造了感人的史蹟。在小女孩照片的旁邊,你還會看到那位慈心牧師的畫像,他就是康威爾博士(Dr. Russel H. Conwell)。
約翰福音12:24「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聖經的教導,就是要將我們的眼光放在小的身上,因為上帝要在我們所做的小事來成就上帝國的大事。
不要忽略我們所能做的每一件小事!願上帝賜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