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 4:1-11 現代中文譯本
二千年前,耶穌教導人上帝國的價值觀:
「你們又聽見這樣的教訓說:『愛你的朋友,恨你的仇敵。』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太5:43-44)
彼得來問耶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該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夠嗎?」耶穌說:「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太18:21-22)
耶穌教導我們憐憫、赦免,因為這是人類最缺乏的美德。這些教導,對那時保守的猶太宗教領袖而言,是相當不舒服,這也就難怪為甚麼馬可福音的作者用這樣的話來形容當時的人,對耶穌基督傳講的信息會有如此的反應:「聽見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教導滿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馬可福音1:22)
不要說過去,即使在今天的傳道者或基督徒,也是跟先知約拿一樣,往往都喜歡上帝聽他的意見,而不是努力學習讓自己聽聽上帝的聲音。這也造成,如果上帝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思行,我們就生氣發怒,認為上帝並不聽自己的祈禱,漸而用許多方法要遠離上帝,這和先知約拿的態度是一樣的,其實這些都在我們的身上可以看的到。
約拿書最重要的就是在第四章,凸顯出先知約拿自我中心的意念,其實約拿的心態就是代表以色列人的信仰心態。這也是這本書的信息,要對教會這個信仰團契提出嚴厲的警告。
一、你憑甚麼這樣生氣呢?(4:1-4)
4:1 對於這件事,約拿很不高興,非常生氣。
「對於這件事」,就是指3:10所記載的,上帝看到尼尼微城的人「放棄了邪惡的行為」,祂也改變了心意,「沒有把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先知約拿生氣的就是為了這件事,理由就是上帝改變心意。
先知約拿生氣,並不是因為上帝要他去傳講的信息沒有功效,反而是因為上帝的信息發生了功效,才使他大為不滿。為甚麼會是這樣?想想看,先知約拿原先希望將上帝的信息傳出去後,上帝會依照祂交代約拿所說的,對尼尼微城的居民發怒,或是像先知約拿所傳出的信息:「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城要被毀滅了!」(3:4)可是現在上帝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改變了心意,沒有把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這是為甚麼?
上帝信息主要目的就是要人認罪、悔改,歸回到祂的身邊,這才是上帝信息的核心。上帝的信息固然有生氣的一部份,但也有祂慈愛的一面。祂的慈愛總是在人知道認罪、悔改之後顯現出來。聖經中一再提醒我們,每當人犯罪之後,知道悔改時,上帝就伸出祂慈愛的手接納悔改的人回到祂的身邊。
4:2 所以他祈禱說:「上主啊,在我離開家鄉以前,我不是說你一定會這樣做嗎?就因這緣故,我盡了所能要逃往他施!我知道你是慈悲憐憫的上帝。你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
先知約拿對上帝發怒的原因,他認為上帝對外邦人太慈悲了,不應該這樣子。而且在他得到上帝呼召時,他就已經預測上帝會這樣子,因此他才會逃跑,拒絕上帝的呼召。
先知約拿的祈禱文中,已經表明他很清楚上帝的旨意:慈悲憐憫、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就像第二章記載他在魚的肚子內祈禱中所說的內容很相似。在第二章的祈禱文中,約拿一直歌頌著上帝的救恩,讓他在死亡的邊緣中被拯救回來。如今他對上帝以慈悲憐憫尼尼微城居民時,卻使他感到相當無法忍受,這就是他在信仰上相當矛盾的地方。總之,先知約拿所代表的猶太人乃是上帝要予以更新改變的對象。
當約拿在述說上帝是個「不輕易發怒」的上帝時,相對的,他自己卻是很容易發怒,看到上帝改變原本的計劃就發怒,然後上帝差派一條蟲咬枯蓖麻樹時,他也是很快就發怒。這正好說明了人和上帝之間極大的差異。而人真正的問題是,總喜歡把自己處理的方式認為比上帝更好,先知約拿就是有這樣的觀念,他認為上帝的處理方法不好,因此拒絕與上帝合作來幫助尼尼微城的居民悔改。在他的觀念中最好是將該城給毀滅,會比讓該城居民有悔改而存活的機會要來得好。但上帝的看法正好與他的這種看法相反。
4:3 所以,上主啊,讓我死吧!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先知約拿求死,他認為上帝這樣處理尼尼微城的方式,使他覺得倒不如讓自己死去要來得好些。
用死來抵抗或是向上帝抗議的先知,約拿並不是第一個,先知摩西就有過這樣的呼求,原因是以色列人每天吃嗎哪,吃了好長一段時間,吃到無法再繼續忍受下去,因此,頻頻向摩西抱怨,而摩西也覺得這些以色列人的要求有道理,為此他發現自己無法再繼續帶領以色列人,因此,他向上帝祈求說:「我一個人沒有辦法管理他們;我承受不了!如果你要這樣待我,求你可憐我,把我殺了,使我不必再忍受這樣的折磨。」(民數記11:14-15)
另外一位先知以利亞也有過類似求死的念頭,他曾祈求上帝說:「上主啊,我受不了啦,把我的性命取去吧,我還是死掉好!」(參考列王紀上19:4)而先知耶利米則是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他認為自己出生的日子是一個遭殃的日子,甚至還詛咒那位向他父親傳達他出生信息的人,說那個人會「像被上主毀滅的城」(參考耶利米書20:14-16)。
先知之所以會求死,甚至認為死比活著還要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傳上帝的信息中,遇到極大的挫折感,如先知耶利米是被自己的同胞拒絕,甚至誤會他是出賣同胞的人(參考耶利米書38:4),而先知以利亞則是感到非常地孤獨、無助,特別是當他傳達上帝的話語之後,遭到國王亞哈的妻子耶洗碧警告要殺害他(參考列王紀上19:10)。現在先知約拿求死,並認為死了比活著還要好的原因,是他認為上帝呼召他傳達信息,他照樣傳了,可是上帝並沒有依照祂所要他傳講的信息,去實行毀滅的工作,反而是展現出上帝憐憫、慈愛的特性。
4:4 上主回答:「你憑甚麼這樣生氣呢?」
本節是上帝在回應約拿生氣的疑問,上帝的這句問話,正好顯示出約拿和上帝之間有極大的差別;約拿容易生氣,而上帝則是「不輕易發怒」。
二、我死了比活著還好!(4:5-8)
4:5-8這段文讓我們看到約拿心中充滿著強烈的矛盾,但非常清楚地打從開始,他就非常不期盼尼尼微城的人民會悔改,他希望看到的就是上帝會毀滅該城。這是自義之人的普遍心態,是法利賽人的表現。
4:5 於是約拿到城外去,在城的東邊坐下來。他搭了一個棚,坐在它的陰影下,要看看尼尼微城會發生甚麼事。
尼尼微城是個大城市,需要走三天的路程,但先知約拿只走一天的路程就不再走了。即使他若因為只走一天,全城的人都知道悔改,先知約拿也沒有因此向上帝祈求寬恕憐憫該城的人民。
一個盡職的先知,不是只有單純的傳達上帝信息而已,也會知道注意人民是否有聽從上帝的話語,如果沒有,就要繼續勸勉;若是有,則應該為人民的悔改歸正,迫切向上帝祈求憐憫人民所犯的錯誤。但是,約拿只走一天就不再走了,也可看出他的心意,就是要讓尼尼微城的人民沒有完全聽到上帝警告的信息而受到懲罰。
現在,當他看到上帝改變心意,決定不懲罰尼尼微城的人民,他也知道上帝真的會赦免憐憫該城的人民,但他還是要用「抗爭」的方式,對上帝表達他心中的不滿,因此,他採取到城外去搭棚子,要看到底上帝毀不毀滅該城。
4:6 後來,主上帝安排一棵蓖麻樹,使它長得比約拿高,樹蔭遮著他的頭,使他感到涼爽。約拿非常喜歡這棵樹。
4:1 對於這件事,約拿很不高興,非常生氣。
「對於這件事」,就是指3:10所記載的,上帝看到尼尼微城的人「放棄了邪惡的行為」,祂也改變了心意,「沒有把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先知約拿生氣的就是為了這件事,理由就是上帝改變心意。
先知約拿生氣,並不是因為上帝要他去傳講的信息沒有功效,反而是因為上帝的信息發生了功效,才使他大為不滿。為甚麼會是這樣?想想看,先知約拿原先希望將上帝的信息傳出去後,上帝會依照祂交代約拿所說的,對尼尼微城的居民發怒,或是像先知約拿所傳出的信息:「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城要被毀滅了!」(3:4)可是現在上帝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改變了心意,沒有把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這是為甚麼?
上帝信息主要目的就是要人認罪、悔改,歸回到祂的身邊,這才是上帝信息的核心。上帝的信息固然有生氣的一部份,但也有祂慈愛的一面。祂的慈愛總是在人知道認罪、悔改之後顯現出來。聖經中一再提醒我們,每當人犯罪之後,知道悔改時,上帝就伸出祂慈愛的手接納悔改的人回到祂的身邊。
4:2 所以他祈禱說:「上主啊,在我離開家鄉以前,我不是說你一定會這樣做嗎?就因這緣故,我盡了所能要逃往他施!我知道你是慈悲憐憫的上帝。你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
先知約拿對上帝發怒的原因,他認為上帝對外邦人太慈悲了,不應該這樣子。而且在他得到上帝呼召時,他就已經預測上帝會這樣子,因此他才會逃跑,拒絕上帝的呼召。
先知約拿的祈禱文中,已經表明他很清楚上帝的旨意:慈悲憐憫、不輕易發怒,滿有仁慈。就像第二章記載他在魚的肚子內祈禱中所說的內容很相似。在第二章的祈禱文中,約拿一直歌頌著上帝的救恩,讓他在死亡的邊緣中被拯救回來。如今他對上帝以慈悲憐憫尼尼微城居民時,卻使他感到相當無法忍受,這就是他在信仰上相當矛盾的地方。總之,先知約拿所代表的猶太人乃是上帝要予以更新改變的對象。
當約拿在述說上帝是個「不輕易發怒」的上帝時,相對的,他自己卻是很容易發怒,看到上帝改變原本的計劃就發怒,然後上帝差派一條蟲咬枯蓖麻樹時,他也是很快就發怒。這正好說明了人和上帝之間極大的差異。而人真正的問題是,總喜歡把自己處理的方式認為比上帝更好,先知約拿就是有這樣的觀念,他認為上帝的處理方法不好,因此拒絕與上帝合作來幫助尼尼微城的居民悔改。在他的觀念中最好是將該城給毀滅,會比讓該城居民有悔改而存活的機會要來得好。但上帝的看法正好與他的這種看法相反。
4:3 所以,上主啊,讓我死吧!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先知約拿求死,他認為上帝這樣處理尼尼微城的方式,使他覺得倒不如讓自己死去要來得好些。
用死來抵抗或是向上帝抗議的先知,約拿並不是第一個,先知摩西就有過這樣的呼求,原因是以色列人每天吃嗎哪,吃了好長一段時間,吃到無法再繼續忍受下去,因此,頻頻向摩西抱怨,而摩西也覺得這些以色列人的要求有道理,為此他發現自己無法再繼續帶領以色列人,因此,他向上帝祈求說:「我一個人沒有辦法管理他們;我承受不了!如果你要這樣待我,求你可憐我,把我殺了,使我不必再忍受這樣的折磨。」(民數記11:14-15)
另外一位先知以利亞也有過類似求死的念頭,他曾祈求上帝說:「上主啊,我受不了啦,把我的性命取去吧,我還是死掉好!」(參考列王紀上19:4)而先知耶利米則是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他認為自己出生的日子是一個遭殃的日子,甚至還詛咒那位向他父親傳達他出生信息的人,說那個人會「像被上主毀滅的城」(參考耶利米書20:14-16)。
先知之所以會求死,甚至認為死比活著還要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傳上帝的信息中,遇到極大的挫折感,如先知耶利米是被自己的同胞拒絕,甚至誤會他是出賣同胞的人(參考耶利米書38:4),而先知以利亞則是感到非常地孤獨、無助,特別是當他傳達上帝的話語之後,遭到國王亞哈的妻子耶洗碧警告要殺害他(參考列王紀上19:10)。現在先知約拿求死,並認為死了比活著還要好的原因,是他認為上帝呼召他傳達信息,他照樣傳了,可是上帝並沒有依照祂所要他傳講的信息,去實行毀滅的工作,反而是展現出上帝憐憫、慈愛的特性。
4:4 上主回答:「你憑甚麼這樣生氣呢?」
本節是上帝在回應約拿生氣的疑問,上帝的這句問話,正好顯示出約拿和上帝之間有極大的差別;約拿容易生氣,而上帝則是「不輕易發怒」。
二、我死了比活著還好!(4:5-8)
4:5-8這段文讓我們看到約拿心中充滿著強烈的矛盾,但非常清楚地打從開始,他就非常不期盼尼尼微城的人民會悔改,他希望看到的就是上帝會毀滅該城。這是自義之人的普遍心態,是法利賽人的表現。
4:5 於是約拿到城外去,在城的東邊坐下來。他搭了一個棚,坐在它的陰影下,要看看尼尼微城會發生甚麼事。
尼尼微城是個大城市,需要走三天的路程,但先知約拿只走一天的路程就不再走了。即使他若因為只走一天,全城的人都知道悔改,先知約拿也沒有因此向上帝祈求寬恕憐憫該城的人民。
一個盡職的先知,不是只有單純的傳達上帝信息而已,也會知道注意人民是否有聽從上帝的話語,如果沒有,就要繼續勸勉;若是有,則應該為人民的悔改歸正,迫切向上帝祈求憐憫人民所犯的錯誤。但是,約拿只走一天就不再走了,也可看出他的心意,就是要讓尼尼微城的人民沒有完全聽到上帝警告的信息而受到懲罰。
現在,當他看到上帝改變心意,決定不懲罰尼尼微城的人民,他也知道上帝真的會赦免憐憫該城的人民,但他還是要用「抗爭」的方式,對上帝表達他心中的不滿,因此,他採取到城外去搭棚子,要看到底上帝毀不毀滅該城。
4:6 後來,主上帝安排一棵蓖麻樹,使它長得比約拿高,樹蔭遮著他的頭,使他感到涼爽。約拿非常喜歡這棵樹。
「使他感到涼爽」,在台語版聖經譯成「互伊免艱苦」;和合本譯成「救他脫離苦難」。這樣看來,大多數的版本都有這句描述上帝想要解除先知約拿的煩惱或是苦難的話語,如此,那就更有意思了。上帝在先知約拿搭棚子時,也知道他會遇到日曬的苦惱,雖然他堅持在炎熱的氣溫下坐在棚子底下曬太陽,但上帝還是疼愛他,用蓖麻樹的樹蔭遮蓋他,讓他覺得舒服、涼爽。上帝並沒有因為先知約拿非常生氣,就跟著生氣,上帝還是用很溫柔的方式與他對話。
4:6-7充分顯示上帝奇妙的作為,不是人可以阻擋的,也不是人的智慧可以理解。4:6-7清楚表明—所有萬物都是上帝創造,這些受造之物都順從上帝的話語。相對的,先知約拿並不聽從上帝的話。
上帝命令一棵蓖麻樹長得快又高,樹蔭又多。蓖麻樹的學名叫「Qigajon」,在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邊甚多,這種樹成長很快,可長到大約有六至七尺高,葉子長大後好像瓠葉一樣,因此,常被當作瓠瓜藤,其實不是。因它不是屬於藤科。但可以將樹枝調彎攀在棚架,這樣成長出來之後,就可成為很好的遮陽樹。
上帝既然可以命令蓖麻樹很快之間成長起來,要命令該樹順著先知約拿所搭的棚子成長自然不是問題。這也是先知約拿感到非常涼爽喜歡的原因,但他卻沒有注意到,這是上帝奇妙的作為。就如同他只傳講一天的時間,就看到尼尼微城居民上自國王、下至家畜動物都悔改的動人景象,他也沒有注意到一樣。然後只隔一個晚上,上帝又安排一隻蟲來咬這棵蓖麻樹,一下子該樹就枯死了。這些都是瞬間內發生的事,只有上帝奇妙的作為才有辦法達成,不是一般人的能力所及。也是一樣,這棵使他涼爽的蓖麻樹很快枯死了,他也沒有注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4:7 但是,第二天清晨,上帝叫一條蟲來咬這棵樹,樹就枯死了。
4:8 太陽出來以後,上帝又叫熱風從東方吹過來。由於強烈的陽光直射在約拿的頭上,他被曬得快要昏過去了,所以他就求死。他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三、更應該有的憐憫(4:9-11)
4:9 但是上帝對他說:「你憑甚麼為這棵蓖麻樹這樣生氣呢?」約拿回答:「我怎麼不可以!我氣得要死了!」
上帝回答先知約拿生氣所說的話。上帝質疑先知約拿憑甚麼為這棵蓖麻樹的枯死生氣?上帝的質疑是有意思的,因為這棵蓖麻樹與先知約拿並沒有甚麼特別關係,即使說有,也只不過是一天的時間而已,時間相當短促。這就好像我們看到一隻飛蛾經過一個晚上之後,就死去了一樣,如果因此而對上帝發怒,恐怕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出現。先知約拿以相當肯定的語句回答上帝的問話,且他的回答也顯示出他自認為是理直氣壯。
三、更應該有的憐憫(4:9-11)
4:9 但是上帝對他說:「你憑甚麼為這棵蓖麻樹這樣生氣呢?」約拿回答:「我怎麼不可以!我氣得要死了!」
上帝回答先知約拿生氣所說的話。上帝質疑先知約拿憑甚麼為這棵蓖麻樹的枯死生氣?上帝的質疑是有意思的,因為這棵蓖麻樹與先知約拿並沒有甚麼特別關係,即使說有,也只不過是一天的時間而已,時間相當短促。這就好像我們看到一隻飛蛾經過一個晚上之後,就死去了一樣,如果因此而對上帝發怒,恐怕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出現。先知約拿以相當肯定的語句回答上帝的問話,且他的回答也顯示出他自認為是理直氣壯。
4:10 上主對他說:「這棵樹在一夜之間長大,第二天就枯死了;你雖然沒有栽種它,也沒有使它生長,你還為它感到可惜。
上帝強調先知約拿並沒有為那棵蓖麻樹做過任何一件事,換句話說,先知約拿只有享受蓖麻樹之樹蔭帶來的涼爽之樂,卻沒有為蓖麻樹做過任何栽種、澆灌使之生長的工作,卻因為蓖麻樹枯萎死去而發出不滿的聲音,甚至還理直氣壯的態度說自己生氣都是合理,正好凸顯出先知約拿的自私、無理。尼尼微城的人民和牲畜對先知約拿來說,也是這樣,先知約拿是一再要求上帝必須懲罰他們,這正好說出了先知約拿的無知、愚蠢。
4:11 那麼,我不是更應該憐憫尼尼微這座大城嗎?畢竟在這城裏有十二萬連左右手都分不清的人,並且還有許多牲畜呢!」
上帝強調先知約拿並沒有為那棵蓖麻樹做過任何一件事,換句話說,先知約拿只有享受蓖麻樹之樹蔭帶來的涼爽之樂,卻沒有為蓖麻樹做過任何栽種、澆灌使之生長的工作,卻因為蓖麻樹枯萎死去而發出不滿的聲音,甚至還理直氣壯的態度說自己生氣都是合理,正好凸顯出先知約拿的自私、無理。尼尼微城的人民和牲畜對先知約拿來說,也是這樣,先知約拿是一再要求上帝必須懲罰他們,這正好說出了先知約拿的無知、愚蠢。
4:11 那麼,我不是更應該憐憫尼尼微這座大城嗎?畢竟在這城裏有十二萬連左右手都分不清的人,並且還有許多牲畜呢!」
4:10-11,上帝對先知約拿的教訓,也等於是在教訓以色列人一樣,因為他們對外邦人的態度,顯示出他們狹隘的心胸。上帝以生命極為短促,僅能存活一夜的蓖麻樹來提醒先知約拿,讓他知道連這樣的生命他都會疼惜、不捨它的死亡。何況,有多達十二萬人口的生命和許許多多的牲畜。「一」與超過「十二萬」的差距甚遠。這是極為鮮明的對比,讓聽、看的人都能夠很快就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特別要注意的是4:11所提到的「十二萬連左右手都分不清楚的人」,這是指兒童而言,因為他們太年幼,是尚且分不清楚是非、好壞的小孩子。這樣,若再加上成人和婦女,尼尼微城的人口必定遠超過十二萬的人數一至二倍之多,另外還有數算不盡的牲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