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虔的生活
彼得後書1:3-11
黃春生牧師
今天早上無意間翻到1999年考牧講道(中會講道)的文稿,當時嘉義中會在斗南教會召開,考牧講道是安排在下午。那時我在嘉義中會馬光教會擔任傳道師已經快二年,一開始我從一篇講道20分鐘,到後來一篇講道40-50分鐘,這期間我感受到聖靈的臨在,往往講道時也深受感動。中會講道的經文是在考牧前二週,總會傳道委員會所公布的,因為只限15分鐘,因此內文僅能扼要,並以台語漢字版為經文依據。當時這篇講道深獲認同,受指定作「講道批判」的牧師,都放棄批判改以勉勵我。歷經論文、母語考試、中會講道等等考牧過程均很順利,我也是同期第一位取得牧師資格檢定。當時,我戰戰兢兢且心驚膽跳,這種預備講道與講道的經驗,甚至在成為牧師之後,還會夢到自己講道沒預備好,甚至寫好的講道稿不翼而飛,而從睡夢中驚醒。
前言:
參與編輯中會七十週年的紀念刊時,我讀過許多教會的簡史,發現每個教會設立的故事都很感人。在馬光教會也是如此,45年前馬光還沒有教會,當時的信徒必須徒步走六、七公里到土庫教會。當時的田埂路很不好走,一旦下雨之後,每個人的褲管一定「塗塗塗」,這也是「土庫」鎮名的由來。可見當時的信徒,有很深厚的信仰力量在堅持。最可貴的是,過去信仰的長輩,獻身在聖潔及敬虔的生活等待上帝國的來臨,到他們安息。
我深深體驗到前一輩的信仰長輩,就像彼得後書1:3所說的,他們已經認識基督自己用榮光及好德召他們,所以他們就倚靠上帝的權能,過著活命及敬虔的生活。他們用敬虔的生活來見證,也深深影響他們的子孫也接續祖先的腳蹤。
論到敬虔的生活,彼得後書的作者告訴我們,敬虔的生活是信徒的寶貝,也是上帝極大的應允,目的是要我們脫離世間對私慾所致的敗壞。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分享上帝的性情。初代有一位教父曾如此說:「上帝成為人,為要使我們有上帝的樣式。」另外,耶穌也說:「我來,是欲互因有活,閣有豐盛。」(約十10)換言之,人若能有份於上帝的性情,他的生命就是豐盛的。
本論:
如何使我們有份於上帝的性情,來過敬虔的生活呢?
首先的基礎,就是信。使徒保羅說:「人因信來稱義」,因為信和上帝建立復和的關係。在這項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培養對上帝敬虔的生活。
接著就像爬樓梯一樣,有七層:好德、智識、撙節、吞愣、敬虔、疼兄弟、疼眾人。就好像基督徒應在敬虔生活的操練上面日日進步。列出七項,也是方便信徒暗唸(默背)和學習的。
在二千年前的書籍非常地昂貴,且不易獲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暗唸字句是絕不可少的。當時將資料編排成簡單記憶的幾項,使學生暗唸是最普通的教學方法。保羅所記載聖靈所結的果子也是如此(加五22-23)。
在這段經文裡面,每一項培養敬虔生活的美德是一次又一次的「加添」上去。「加添」也有裝備的意思。換言之,我們應該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用這些美德來裝備自己和信徒。目的是要我們可以脫離世間的私慾,也永遠不會跌倒(10節),同時也要使我們可以進入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度(11節)。
現在讓我們來認識這七項培養敬虔生活的美德。
(一)好德
「好德」有成為優等公民,也有勇氣的意思。換言之,好德就是人有勇氣促進社會道德的提昇,即「道德勇氣」。雖然可能遭到「白眼」,或被罵「雞婆」,還是有勇氣。
(二)智識
「智識」是指排解生活難題的實際智慧。所以,除了信心,還要加上道德勇氣;除了道德勇氣,還要加上排解生活難題的實際智慧。
(三)撙節
「撙節」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這是基督徒重要的倫理模範。這倫理不是要我們離開人群去過「出家修行」的生活;相反的,這項倫理肯定人也有情感、慾望的需要,總是人要懂得如何「撙節」。
(四)吞愣
主前43年羅馬出名的哲學家西塞羅對「吞愣」下一個定義:「為了公義,甘願每日忍受艱苦。」希伯來書的作者就這樣描述耶穌,耶穌「為著所安排佇伊的頭前的快樂,就無要緊凌辱,吞愣佇十字架」(來十二2)。我要講,「吞愣」就是參與基督的受苦。這項信仰的美德,就像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深刻的體會,他曾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人來為福音死。」也就是參與基督的受苦。
(五)敬虔
「敬虔」的意思是指人對上帝,對別人都有責任。換言之,這項美德要基督徒承擔對上帝、對人的責任。
(六)疼兄弟
有了虔敬,還要加上「疼兄弟」。在此的「疼」是指人際關係的愛。換一個角度來了解,假使一個基督徒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他的信仰態度就有問題。因為這是「疼兄弟」具體的表現。
(七)疼眾人
敬虔生活的操練,最後以「疼」作總結。這個「疼」比「疼兄弟」的「疼」意義更廣闊,通常是用來描寫上帝的「疼」。換言之,基督徒的愛心必須如上帝的愛之偉大與廣闊。上帝使太陽普照惡人,也照義人;降雨給好人,也降給歹人。因此,「疼眾人」是要我們向世人彰顯上帝對眾人廣闊的愛。
結論與實踐:今天這一段經文給我們二項要緊的教導
一、敬虔的信仰生活,必須一次又一次接受裝備
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信是信仰的初步。在這項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培養對上帝敬虔的生活。接著就像爬樓梯一樣,有七層。而每一項培養敬虔生活的美德是一次又一次的加添上去,是一個不停頓的過程。
若是我們只停留在初信的階段,而不會一次又一次的用這些美德來裝備。我們就會像第9節所描述的,在靈性上是個「睛瞑」,行在黑暗中,看不清前途的方向。接著,若不在德行上長進,就是忘了之前的罪有洗清。
但很可惜有的信徒的信仰都停留在初信的階段,有時在教會出入一、二十年的老信徒也是如此,信仰卻如初信一般,以保羅的話來講,就是「吃奶」的囝仔。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們應該相互勉勵來爬信仰的階梯,在信的基礎上,再加添好德、智識、撙節、吞愣、敬虔、疼兄弟、疼眾人。
實例見證:張奉昌牧師的故事,年輕時被綁在八仙桌桌腳,抬八仙桌上教會(吞愣、敬虔)。
實例見證:提倡PPF制度,禁止醫生將病人帶回家,讓病人所有治療都在醫院完成,杜絕醫療紅包文化,讓醫生有合理的報酬(智識、疼兄弟、疼眾人)。
二、敬虔的生活,帶來上帝的應許
基督徒深知基督用家己的榮光及好德召咱;同時,我們必須盡力追求「向上提昇」的美德。如果我們勇敢向前,日日進步,可以確定上帝將給我們二項應許。第一項應許就是第十節所說,使我們脫離世間的私慾,也永遠不會跌倒(10節)。第二個應許就是第十一節所說,也要使我們可以豐豐富富的進入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度(11節)。
若是我們都勇氣回應上帝的要求,來爬信仰的階梯,這二項應許就離我們不遠。
確實,敬虔的信仰生活,必須一次又一次接受裝備。敬虔的生活,也會帶來上帝的應許。盼望上帝的話幫助我們,使我們在活命及敬虔的生活得到上帝權能的幫助。
二、敬虔的生活,帶來上帝的應許
基督徒深知基督用家己的榮光及好德召咱;同時,我們必須盡力追求「向上提昇」的美德。如果我們勇敢向前,日日進步,可以確定上帝將給我們二項應許。第一項應許就是第十節所說,使我們脫離世間的私慾,也永遠不會跌倒(10節)。第二個應許就是第十一節所說,也要使我們可以豐豐富富的進入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度(11節)。
若是我們都勇氣回應上帝的要求,來爬信仰的階梯,這二項應許就離我們不遠。
確實,敬虔的信仰生活,必須一次又一次接受裝備。敬虔的生活,也會帶來上帝的應許。盼望上帝的話幫助我們,使我們在活命及敬虔的生活得到上帝權能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