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創世記43:1-34

經文進度:創世記43:1-34 現代中文譯本
創世記第42-46章是在描述約瑟與兄弟、父親雅各會面相親的經過。在第42章中,我們看到約瑟扣留他的二哥西緬當人質,希望他的兄長下次再到埃及時,要將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帶來給他看,用來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其實,約瑟真正的目的只是想知道便雅憫是否活的好好地,另外,如果便雅憫活的好好地,就可以證明出他的兄長已經改變,不再是27年前將他賣到埃及時的兄長。這也就是為何約瑟要設計兄長將便雅憫帶到埃及的重要原因,通過此事漸漸來觀察兄長是否有改變。
但是,這樣的做法在年老父親雅各的眼裡,認為西緬凶多吉少,因為約瑟就是被賣到埃及,結果音信全無,一定是死了。因此,當長子呂便說要用自己的兩個孩子的生命作保證(42:37),一定會將便雅憫帶回來時,雅各無論如何是不允許。呂便甚至說:「我為他作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追討,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情願永遠擔罪。」可見,兄長們對過去所犯的罪,有悔改的心。
1迦南地區的饑荒越來越嚴重。
迦南地的飢荒越來越嚴重,這裡沒有說與上次他們到埃及去買糧的日子是相差了多久的時間,不過這話說出了約瑟為埃及王解夢時所講的:「飢荒嚴重得使人再也記不起從前的豐年。」(創41:31)遇到這場的飢荒,要活下去是很難的。
 2雅各一家人吃完了從埃及買回來的糧食;雅各對兒子們說:「你們再去買些糧食回來。」
雅各的孩子第一次到埃及購買糧食回來之後,可能已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日子。但是飢荒真的太大,撐不下去了,所以,雅各就再次要求孩子下去埃及購買糧食。
3猶大對父親說:「那個人嚴厲地警告我們,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
4如果你肯讓小弟弟跟我們一道去,我們就去替你買糧食;
5因為那人說過,除非我們帶小弟弟一起去,就不准再去見他。」
6雅各說:「你們為甚麼這樣為難我呢?何必告訴那個人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呢?」
7他們回答:「那個人不斷地查問我們和家裏的事:『你們的父親還健在嗎?還有其他的兄弟沒有?』我們不得不回答他的問題;我們怎麼知道他要我們帶小弟弟去呢?」
8猶大對父親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
9我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如果我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
10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
猶大出面說:「把孩子交給我,我們立刻出發,這樣我們一家老少就不至於餓死。我 親自作保,願負全部責任。我若不把他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交還給你,我願意終生擔受罪責。要不是耽延,我們已經來回兩次了。」猶大向雅各表示,他必須帶著便 雅憫一起去,證明他們不是偵探,埃及首相才肯賣糧食給他們。甚至猶大願意親自「作保」,即用自己的性命來保證必定會將便雅憫安全的帶回來。確實這件事情很難決定,至少在43:10就讓我們看到雅各其實已經多次阻止其他的孩子將便雅憫帶到埃及。只是飢荒確實太大無法再拖延下去了,雅各必須在「一家老少」餓死和便雅憫之 間作一選擇,雅各顯然沒有其他辦法,最後還是同意孩子們的請求。
11他們的父親說:「既然該這麼做,你們就帶些松脂、蜂蜜、香料、沒藥、榧子、杏仁等本地的特產當禮物送給首相。
確實是形勢比人強,雅各也被逼得不得已,只好勉為其難的按照猶大提出的意見去埃 及買糧,當然是必須帶便雅憫同行。既然如此,雅各就吩咐他們帶些本地的特產送給埃及首相。「乳香」是由數種植物所提煉的藥膏;「沒藥」是取自野玫瑰的葉 子,所提煉出的油精,摻在酒中可以當止痛藥;其他的禮物都是當時中東地區最高級的特產。這也讓我們看到,雅各確實是很富有的人。
12你們也要帶雙倍的錢去,因為你們該把上次在袋子裏發現的錢歸還;那可能是弄錯了的。
雅各要孩子們帶雙倍的錢去還給埃及首相,他並沒有貪那些放在糧食裡面的錢,這正表明此時的雅各是一位誠實、不貪心的人。若是回想雅各年輕時,他是一位狡詐、欺騙的人,騙父親、哥哥,但現在他年老了,他改變了,甚至慷慨地要孩子們帶本地的特產前去埃及。年輕時的雅各是以「爭」出名的,現在年老的雅各,他不但不爭,而是將一切交託給上帝。
13你們把弟弟帶走,立刻去見那人。
14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恤你們,讓便雅憫和另一個兄弟回來。至於我,如果命該喪子,就這樣吧!」
這一節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他憐憫你們」,至於他自己,如果因此喪子,他也願意承受這樣的打擊。換言之,他將一切交給上帝,而自己則做了最壞的打算。確實,走到盡頭無法在靠人的力量,一切只能謙卑交托在上帝手中。
會主心得:看到雅各的作法,再來反省我們。許多基督徒往往在祈禱中喜歡說:「上帝啊!我們將一切交託給你,願你成全」,祈禱之後好像所有的事都是上帝要做的,而自己一點行動和責任都沒有。若是這樣,我們對信仰的認識就有問題。看看雅各,他盡自己的責任和行動,做了最壞的打算,再將一切的結果交給上帝。不論結果如何,他都會感謝上帝,這就是對上帝的信心。
15於是,他們帶了禮物、雙倍的錢,和便雅憫出發往埃及去。他們到了埃及,去見約瑟。
16約瑟看見便雅憫跟他們同來,就對管家說:「把這些人帶到我家裏;中午他們要跟我一起吃飯。你們宰一頭牲畜,準備筵席。」
17管家遵命把他們帶到約瑟的家裏。
18他們因為被領到約瑟的家裏,就都很害怕,心裏想:「一定是為了上次我們袋子裏發現的那些錢,我們才被帶到這裏來。他們也許會突然襲擊我們,搶走我們的驢,強迫我們作他的奴隸。」
19因此,他們一到門口,就對管家說:
20「請聽!上次為了買糧食,我們到這裏來過。
21我們回家,在路上過夜時,打開袋子,各人都發現自己的錢如數在袋子裏。現在我們把這些錢帶回來,要歸還給你。
22我們另外帶錢來買糧;我們不曉得上次誰把錢放回我們袋子裏。」
23管家說:「不要焦急!不要害怕!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的;你們的錢我早已收下。」接著他把西緬帶出來交給他們。
約瑟的兄長對於上次在糧袋內的錢顯然心裡很不安,他們可能擔心被誤會是偷錢、偷糧的人,因為這件事可能導致他們喪命,或淪為奴隸。因此他們被帶到同一個地方時,他們並不喜悅,而是害怕。甚至他們看到西緬被釋放出來之後,也沒有感到十分的高興。
兄長們的掛慮被搶、被突擊似乎是多餘的,因為他們完全無法抵抗埃及,反而還需要從埃及獲得糧食。這樣的掛慮,使我們更加了解兄長們非常地不安。
但是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這些兄弟們向管家誠實地說出整件事情的經過。從43:23中,管家所說:「一定是你們的上帝,你們父親的上帝,把那些錢放回你們的袋子裡的」這話來看,這個管家顯然是經過約瑟特別的交代,否則他不會如此清楚而作這樣的回答。
24管家領他們到屋子裏,給他們水洗腳,又餵他們的驢。
這一次約瑟款待他的兄弟似乎更加熱忱,他們進屋子以後,有人給他們洗腳,又為他們的驢。這些動作在中東地區是對訪客一種尊敬與誠意的表示(參考創世記24:32)。而且約瑟還要與他們一同吃飯,能與首相一起吃飯的外國買客,一定是很重要的貴賓。而約瑟所要表示的,就是他的兄弟是貴客,與一般的買客是不一樣地。
25他們把禮物準備好,等中午約瑟回來的時候送給他;因為他們得到通知,他們要跟約瑟一起吃飯。
約瑟知道他家祖傳的病徵—狡詐、相爭,所以慢慢地觀察他的兄長。但更重要的是,約瑟並沒有採取報復的手段對待他的兄長,而是款待兄長如上賓,不僅吩咐人洗他們的腳,餵飽他們的驢,還與他們一起吃飯。約瑟所做的安排,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對兄長出賣他到埃及一事,心中已經沒有仇恨,反而以愛來接納他們。
如果約瑟要報復,那就太簡單了,他掌握兵權,又掌有糧食的發放。不用出兵攻打,光是不給糧食,他的兄長就會餓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報復,反而要以愛來化解仇恨(太18:21-35)。當我們免了人的債,上帝才會免我們的債。當我們與人和諧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會和諧。
26約瑟回到家裏,他們就把禮物帶進去,呈獻給他,向他跪拜。
27約瑟問他們好,接著又問:「你們向我提起過你們年老的父親,他老人家可好?還健在嗎?」
28他們回答:「你的僕人─我們的父親還健在。」於是又向他跪拜。
在43:26,28記載約瑟的兄弟兩次向約瑟跪拜,正好回應約瑟在十七歲時所做的夢。這讓我們看到,有時上帝的旨意是很快地,如埃及王的夢很快就應驗;有時上帝的旨意又是很慢地,如約瑟被賣到埃及廿七年才應驗。
29約瑟看見自己的弟弟便雅憫,就說:「這就是你們告訴過我那最小的弟弟了!孩子啊!願上帝賜福給你。」
約瑟見到親弟弟便雅憫,似乎不認得。因為約瑟被賣的時候,便雅憫當時還很小,因此不太容易認得出。而約瑟被賣到埃及至少已經有廿七年了(創世記37:2,41:46,47,54),這樣說來,便雅憫至少已經是成人了,依照上述的聖經資料,至少也接近三十歲的年紀了。
30約瑟一見到自己的弟弟,心裏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於是他離開他們,避進自己的房間,哭了一陣。
便雅憫在雅各的家族裡,是唯一與約瑟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所以約瑟的感受也特別深,因此約瑟一見到便雅憫「心裡非常激動,幾乎當眾哭了起來。」
31他洗了臉再出來,抑制自己的感情,命令開飯。
32約瑟自己坐一席,他的兄弟們另坐一席。參加筵席的埃及人另有一席,因為埃及人認為跟
希伯來人同桌吃飯是一件有失尊嚴的事。
約瑟是宰相自己坐一席,而約瑟的兄弟又一席,埃及人又另外一席。因為,埃及人不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因為他們看希伯來人較落後,跟他們坐在一起有失身份。因為當時的埃及是文明、先進的國家,而希伯來人還過著遊牧的生活,所以埃及人很看輕他們(39:6)。分桌吃飯也有可能是因為宗教上的理由,埃及人因為與希伯來人的宗教信仰不一樣,因此,不同桌吃飯,是怕彼此因為宗教信仰上的看法,糟蹋了食物。其實,希伯來人看其他種族也是一樣,他們認為外邦人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才是上帝聖潔的子民。
或許約瑟不願意讓埃及的官員看出他與這群希伯來人有何關係,所以沒與他們同桌;但是,兄弟的菜卻是從約瑟那一桌分過去地。
33兄弟們面對著約瑟坐席,坐位都按照長幼次序安排。這樣的安排使他們覺得很奇怪,彼此對望。
約瑟的兄長看到他們是按著長幼秩序安排座位,覺得很奇怪,彼此對望。可見約瑟對他們相當清楚,而兄弟們還搞不清楚這到底事怎麼一回事。甚至剛剛才掛慮被攻擊、被賣當奴隸,而現在卻與首相吃喝非常快樂。約瑟的兄弟的心情就像洗三溫暖一樣,一下子冷,一下子熱。
34菜是從約瑟那一桌分給他們的;便雅憫分到的是別人的五倍。他們跟約瑟一起吃喝,非常快樂。
約瑟或許不願意讓埃及的官員看出他與這群希伯來人有何關係,所以沒與他們同桌;但是,兄弟的菜卻是從約瑟那一桌分過去地。另外,約瑟對便雅憫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便雅憫的菜比別人多五倍,這種方式是表示主人對客人的鍾愛(參考撒母耳記上9:23-24)。 

◆基督信仰很重要的主題就是愛,因為上帝就是愛,而且愛能化解恨
我們看到約瑟相當有智慧,他一步一步地觀察、了解他的兄長們,是否和從前一樣的欺騙、沒有兄弟情。或許他知道他家祖傳的病徵—狡詐、相爭,所以慢慢地觀察他的兄長。但更重要的是,約瑟並沒有採取報復的手段對待他的兄長,而是款待兄長如上賓,不僅吩咐人洗他們的腳,餵飽他們的驢,還與他們一起吃飯。約瑟所做的安排,都在說明一件事:他對兄長出賣他到埃及一事,心中已經沒有仇恨,反而以愛來接納他們。同樣地,一位敬畏上帝的人,他必定能夠以基督的愛來愛仇敵。當你的愛越大,就代表你越像基督的樣式。
如果約瑟要報復,那就太簡單了,他掌握兵權,又掌有糧食的發放。不用出兵攻打,光是不給糧食,他的兄長就會餓死。基督教的信仰就是這樣在教導我們,不要報復,反而要以愛來化解仇恨。在馬太福音18:21~35耶穌說了一個比喻:
天國好比以下的故事: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僕結帳。他開始算帳的時候,有人把一個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的臣僕帶到他面前來。因為這個人沒有錢還債,王就下令把他賣了作奴隸,連同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所有的也得賣掉,好償還債務。那僕人在王面前跪下來,哀求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把一切債務都還清的。』王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並且把他釋放了。「那個僕人出來後,遇見一個一起當差的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他就抓住他,掐住他的喉嚨,說:『把欠我的錢還給我!』他的同伴跪下來,哀求他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的!』但是他不肯,反而把他下在監獄裏,等他還清欠款。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的經過都很悲憤;他們去見王,把這事的始末向他報告。於是王叫那個僕人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奴,只因你向我要求,我免了你所有的債,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像我寬容你一樣嗎?』王十分忿怒,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等他還清全部的債。」耶穌說:「如果你們每一個人不肯從心裏饒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當我們免了人的債,上帝才會免我們的債。當我們與人和諧時,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才會和諧。基督徒在生活中必要有這樣的認知才是。
 

◆基督徒絕對不可有種族優越感
我們看到埃及人不跟希伯來人同桌吃飯,因為他們看希伯來人較落後,跟他們坐在一起有失身份。其實,希伯來人看其他種族也是一樣,他們認為外邦人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才是上帝聖潔的子民。其實種族的優越感也普遍存在各個民族中間。就拿「中國」所代表的意涵來說,所謂的「中」就是將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央」,所以過去的漢人稱呼外國就是「番邦」。在十幾年前,原住民還被稱為「番仔」,不僅是番還被稱為「青番」;後來稍微進步,稱為「山胞」。當然這些字眼還是存有歧視,直到原住民教會多年的走街頭爭取,現在稱為「原住民」,而且他們也可以恢復他們自己原住民的姓名。這樣的結果是進步的。
在基督教的信仰裡,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個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同樣貴重的。若是有人鼓吹種族的優越,或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不對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就是高舉日耳曼民族的意識,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屠殺六百多萬人。如此的罪惡,絕不是上帝所樂見的。
真正的基督徒更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無論紅黃黑白種的人,或是任何國家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近年來,或許原住民受到歧視漸漸減少。但是,外勞受到種族的歧視卻愈來愈多。泰勞、菲勞、印傭他們在上帝的眼中也一樣的寶貴,都是上帝拯救的對象。
我也曾分享過,二十幾年前,南非還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時。白人的地區,黑人不可進去。甚至白人的小便池很高,黑人要上還要墊腳。當時打死一隻受保護的野生動物要賠南非幣三百萬左右,而打死黑人只要賠南非幣三百元。換言之,當時的南非根本不將黑人當做人看待。那時南非的白人教會對此甚表支持,而黑人教會一直極力反抗。同樣是基督的教會,對人的價值觀卻十分的對立。
有好幾年南非白人教會要出席普世教會會議時,都受到全世界教會的抵制,並且聲明他們的作法已經不屬於耶穌基督的肢體。而許多各國也禁止和南非做生意。在這樣的壓力下,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並開放黑人有選舉權。當時做出這樣重大的改變,就是南非戴克拉克總統,而他本身正是教會的長老。因為,真正的基督徒更應該了解到自己是卑微的,因為基督徒知道,生命乃是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所救贖來的。

1991年台北市的教會舉行復活節聯合朝陽禮拜,當時請王建宣講道,他用北京話講,由羅龍賓牧師(台北雙連教會)翻譯台語。結果王建宣講到一半的時候 突然停了下來,說:「我很遺憾,政府推行國語運動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有人聽不懂國語。」聽聽看,這句話出自一位傳講基督教「福音」的人的口,這樣的「福音」真的令人聽不下去。這樣會在公開場合污辱不同語言的族群的人,卻還被許多人給予「王聖人」美譽,真的是很奇怪。我希望台灣不再有語言歧視、種族或族群的歧視,也不歧視外來的勞工。讓台灣五大族得以和睦,就是原住民、新住民(1947年來台的)、福佬、客家,以及外勞或外國人等。如此,我們將看到上帝祝福在台灣。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