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希伯來書3:1-19 現代中文譯本
第1-2章,作者以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與天使之間的差異為題材,說明真正的拯救者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天使。作者希望這樣的說明能夠幫助早期教會的信徒正確明白信仰的對象,而不是在危難的環境中,隨便抓了一個對象就拜,以免造成信仰行為上的錯誤。
其實早期教會信徒這樣的信仰態度,也持續發生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會看到有些信徒並不認識真正拯救者是耶穌基督,而是認識了某些以為滿有「聖靈」能力的傳道者;有的則是把那些由傳播媒體塑造出來的「佈道家」,當作是今天福音的代表者看待,認為要拯救今天的基督教會,就要以這些人的觀點來改造基督教會。類似這樣的觀念實在是很可議的,因為基督教會的主,並不是人或是從人來的學識才能,固然這些都可以幫助基督教會成長,甚至使許多人因此認識福音,但基督教會的主是耶穌,他才是基督教會的首領(以弗所書1:21-23)。
1蒙上帝選召的信徒弟兄姊妹們!你們應該思想耶穌;他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是我們信仰宣認的大祭司。
原文句首的「所以/因此」一詞(思高/新譯)表示本節的勸勉是上文(2:10-18)所提的事實所引致的合乎邏輯的結果:既然神的兒子已藉著受苦成為完全,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獻上了贖罪祭,且因自己經過試探而能幫助受試探的人(2:10-18),讀者便應「思想」祂。
信徒是「聖潔」的弟兄姊妹,因他們藉著基督「潔淨罪惡」(1:3,新譯)的工作已經「得以成聖」(2:11);他們是「弟兄姊妹」,因他們同是神的兒女(2:10、13b、14a)。
「思想」,台語漢字「深想」,即「深思熟慮」,而非「淺想」。
這裡所用的「使者」,乃是指「奉差遣者」,是直接從上帝接受差派指令,代表的身份乃是上帝。同時指出呼召的來源及目標:此呼召從天上來,召信徒往天上去。
第1-2章,作者以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與天使之間的差異為題材,說明真正的拯救者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天使。作者希望這樣的說明能夠幫助早期教會的信徒正確明白信仰的對象,而不是在危難的環境中,隨便抓了一個對象就拜,以免造成信仰行為上的錯誤。
其實早期教會信徒這樣的信仰態度,也持續發生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會看到有些信徒並不認識真正拯救者是耶穌基督,而是認識了某些以為滿有「聖靈」能力的傳道者;有的則是把那些由傳播媒體塑造出來的「佈道家」,當作是今天福音的代表者看待,認為要拯救今天的基督教會,就要以這些人的觀點來改造基督教會。類似這樣的觀念實在是很可議的,因為基督教會的主,並不是人或是從人來的學識才能,固然這些都可以幫助基督教會成長,甚至使許多人因此認識福音,但基督教會的主是耶穌,他才是基督教會的首領(以弗所書1:21-23)。
1蒙上帝選召的信徒弟兄姊妹們!你們應該思想耶穌;他是上帝所差遣的使者,是我們信仰宣認的大祭司。
原文句首的「所以/因此」一詞(思高/新譯)表示本節的勸勉是上文(2:10-18)所提的事實所引致的合乎邏輯的結果:既然神的兒子已藉著受苦成為完全,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獻上了贖罪祭,且因自己經過試探而能幫助受試探的人(2:10-18),讀者便應「思想」祂。
信徒是「聖潔」的弟兄姊妹,因他們藉著基督「潔淨罪惡」(1:3,新譯)的工作已經「得以成聖」(2:11);他們是「弟兄姊妹」,因他們同是神的兒女(2:10、13b、14a)。
「思想」,台語漢字「深想」,即「深思熟慮」,而非「淺想」。
這裡所用的「使者」,乃是指「奉差遣者」,是直接從上帝接受差派指令,代表的身份乃是上帝。同時指出呼召的來源及目標:此呼召從天上來,召信徒往天上去。
2他忠心於選召他來工作的上帝,正像摩西忠心為上帝全家工作一樣。
3蓋房子的人所得的榮耀超過了他所蓋的房子。同樣,耶穌比摩西配得到更多的榮耀。
第3節是比較耶穌基督和摩西之間角色和工作的差異。作者以建造房屋來比喻;不論房子蓋得多麼美麗、壯觀、雄偉,堪配稱讚的是設計與建造者,而不是建築物本身。
第3節是比較耶穌基督和摩西之間角色和工作的差異。作者以建造房屋來比喻;不論房子蓋得多麼美麗、壯觀、雄偉,堪配稱讚的是設計與建造者,而不是建築物本身。
4每一所房子都是人所建造的,但是上帝創造萬物。
5摩西在上帝的全家作忠心的僕人,為上帝在將來所要說的話作證。
6然而,基督以兒子的身份忠心治理上帝的家。如果我們堅持所盼望的,有勇氣,有信念,我們就是上帝一家的人了。
3:5-6說明僕人和兒子之間的不同;摩西就像一位僕人,而耶穌基督乃是以兒子的身份,治理「上帝的家」,這個「上帝的家」是容納所有的人在裡面,而沒有族群之別。這就說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猶太人認為整個民族的歷史中,摩西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但希伯來書的作者卻說耶穌基督比摩西還要來得偉大和重要,原因是摩西雖然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奴役之地埃及,但耶穌基督則是帶領全體人類回到上帝面前,這一點對猶太人來說,是個很新的認識,也是相當有震撼力的,因為猶太人信了耶穌基督之後,還是帶有相當優越感,認為他們才是真正上帝所要拯救的對象,甚至會對那些加入基督信仰團契的外邦人,也會採取「區隔」的意念。
3:5-6說明僕人和兒子之間的不同;摩西就像一位僕人,而耶穌基督乃是以兒子的身份,治理「上帝的家」,這個「上帝的家」是容納所有的人在裡面,而沒有族群之別。這就說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猶太人認為整個民族的歷史中,摩西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但希伯來書的作者卻說耶穌基督比摩西還要來得偉大和重要,原因是摩西雖然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奴役之地埃及,但耶穌基督則是帶領全體人類回到上帝面前,這一點對猶太人來說,是個很新的認識,也是相當有震撼力的,因為猶太人信了耶穌基督之後,還是帶有相當優越感,認為他們才是真正上帝所要拯救的對象,甚至會對那些加入基督信仰團契的外邦人,也會採取「區隔」的意念。
7所以,正像聖靈所說的:今天,如果你們聽見上帝的聲音,
當以古時以色列人為鑑戒(3:7-11)這一段經文與詩篇95:7-11的內容是相對應的。通常這段詩歌是用來警告以色列人民不要對上帝的愛存有懷疑之心,因為懷疑是使人脫離上帝的誡命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作者引用這段史詩必定有重要的用意,主要就是在於警告猶太基督徒,要他們知道不要再重犯過去祖先所犯的錯誤。-->
詩篇95:7-11
|
希伯來書3:7-11
|
7他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他牧養的子民,是他帶領的羊群。 你們現在聽他所說的話吧:
|
7所以,正向聖靈所說的:今天,如果你們聽見上帝的聲音,
|
8不要頑固,像當年在米利巴的祖先;不要像他們在曠野、在瑪撒時一樣,
|
8你們不要頑固,像從前背叛上帝、在曠野裡試探他一樣。
|
9雖然他們看見了我為他們做的事,仍然在那裡考驗我,試探我。
|
9上帝說:雖然四十年當中,你們的祖宗看見了我的作為,他們還是在那裡試探我,考驗我。
|
10四十年之久,我厭惡這些人。我說:他們是多麼不忠! 他們不服從我的命令。
|
10因此,我向那時代的人發怒;我說:他們都不忠心,又違背了我的命令。
|
11因此我在憤怒下發誓說: 他們絕不能進入我本來要賜給他們安居的地方。
|
11我在忿怒中發誓:他們永不能享受我所賜的安息!
|
8你們不要頑固,像從前背叛上帝,在曠野裡試探他一樣。
9上帝說:雖然四十年當中,你們的祖宗曾看見了我的作為,他們還是在那裡試探我,考驗我。
10因此,我向那時代的人發怒;我說:他們都不忠心,又違背了我的命令。
11我在忿怒中發誓:他們永不能享受我所賜的安息!
12我的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當中有人心思敗壞,不肯相信,背離了永生的上帝。
第12節是希伯來書的主旨之一,就是有些猶太人,原本是信耶穌基督的,後來因為對信仰的認知有差異,反而離棄了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們之所以會離開原有的信仰,主要原因是遇到迫害,而這些迫害不但是來自羅馬帝國的,也有來自猶太教的。在早期教會時代,信徒相當少,且遇到殘酷的迫害,包括喪失生命、被關在監獄中,也有人被拷打成傷等等,這些都是早期基督徒經常遇到的事件。因此有些人遇到這些經歷後,就回到猶太教信仰裡,認為既然耶穌基督是來自上帝的差遣,不如就回到獨一的上帝信仰,反正耶穌基督也是在介紹這位獨一的上帝。但我們知道就是因為原有的猶太教信仰已經敗壞,才會有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見證上帝的慈愛。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就無法認識上帝(參考約翰福音14:7)。
第12節是希伯來書的主旨之一,就是有些猶太人,原本是信耶穌基督的,後來因為對信仰的認知有差異,反而離棄了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們之所以會離開原有的信仰,主要原因是遇到迫害,而這些迫害不但是來自羅馬帝國的,也有來自猶太教的。在早期教會時代,信徒相當少,且遇到殘酷的迫害,包括喪失生命、被關在監獄中,也有人被拷打成傷等等,這些都是早期基督徒經常遇到的事件。因此有些人遇到這些經歷後,就回到猶太教信仰裡,認為既然耶穌基督是來自上帝的差遣,不如就回到獨一的上帝信仰,反正耶穌基督也是在介紹這位獨一的上帝。但我們知道就是因為原有的猶太教信仰已經敗壞,才會有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見證上帝的慈愛。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就無法認識上帝(參考約翰福音14:7)。
■正面的提醒(3:12-15)
從本段的內容可見,作者所倚重的不是出埃及記十七章所載、以色列民因無水喝而發怨言那件事(三8),而是民數記十四章所載、他們因不信而不肯進迦南那件事(三11);這就是說,作者不是把基督徒的人生喻為曠野中漫長的流蕩,而是喻為進入應許地得安息的努力。
13但是,為了避免你們當中有人為罪所迷惑,心腸剛硬,你們要趁著還有所謂「今天」的時候,天天互相勸勉。
14如果我們能夠堅持當初的信念,始終不變,我們就是基督的同工。
15聖經上這樣說:今天,如果你們聽見上帝的聲音,你們不要頑固,像從前背叛上帝一樣。
16誰聽見上帝的聲音而背叛了他?豈不是摩西從埃及帶領出來的人民嗎?
■負面的鑑戒(3:16-19)
本段經文指出當年 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的歷史經驗,是延續第七至十一節詩篇中所提起的事件。作者再次提起這段出埃及的歷史,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告訴當時的基督徒,應該注意離棄 上帝旨意的,不是別人,而是那些被上帝帶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民。同樣的,會離棄信仰的,極有可能就是那些原本已經皈依信靠耶穌基督的信徒。
17在那四十年,上帝向誰發怒呢?豈不是那犯罪而在曠野倒斃的人民?
18當上帝發誓說:「他們不能享受我給他們的安息」,這是向誰發的?豈不是向那背叛的人民發的嗎?
19這樣看來,他們不能享受到安息是因為他們不信。
討論問題:
1. 耶穌基督如何比摩西更超越、更美?作者如此說明的用意為何?
2. 以色列祖先給我們的鑑戒是什麼?我們當如何行?
3. 我是否已在上帝的家中?我當如何堅持到底?
4. 為何作者不是把基督徒的人生喻為曠野中漫長的流蕩,而是喻為進入應許地得安息的努力。
討論問題:
1. 耶穌基督如何比摩西更超越、更美?作者如此說明的用意為何?
2. 以色列祖先給我們的鑑戒是什麼?我們當如何行?
3. 我是否已在上帝的家中?我當如何堅持到底?
4. 為何作者不是把基督徒的人生喻為曠野中漫長的流蕩,而是喻為進入應許地得安息的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