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進度:馬太福音27:1-66 現代中文譯本
參考 約翰福音19:1-42
1清早,所有的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商議,要處死耶穌。
1清早,所有的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商議,要處死耶穌。
「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商議」所指的就是猶太公會/議會(Sanhedrin)。從波斯統治至新約的羅馬時期之間,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的最高議會組織(太5:22;可13:9;路22:66),同時具有宗教和政治上的權力。公會由70個成員組成,加上祭司長擔任主席。這個議會審裁有關猶太律法的事務,他們的決定是最終的。耶穌(太26:59-27:1)、司提反(徒6:12-15)、彼得和約翰(徒4:5-21)、保羅(徒22:30-23:10)都曾被猶太議會盤問或審訊。猶太議會的存在一直至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為止,此後由羅馬人直接管理猶太人的事務。
2他們把耶穌綁起來,押走,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
3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被定罪,後悔了,就把三十塊銀幣拿去還給祭司長和長老,
4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者的命!」他們回答:「那是你自己的事,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有人問我出賣耶穌的猶大是否能夠得救?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審判的權柄乃在於上帝。但是我看到猶大最後也後悔,並說出「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者的命!」無論他能否得救,至少我們看到他最終的悔改,也給了我們一種警惕。
有人問我出賣耶穌的猶大是否能夠得救?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審判的權柄乃在於上帝。但是我看到猶大最後也後悔,並說出「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者的命!」無論他能否得救,至少我們看到他最終的悔改,也給了我們一種警惕。
5猶大把錢丟在聖殿裏,走出去,上吊自殺。
猶大出去吊死自己,表達他的懊悔。可能其自縊之樹枝折斷,身子跌下來,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參徒1:18),也有可能被烏鴉啄食。
6祭司長把錢撿起來,說:「這是血錢,把它放在奉獻箱裏是違法的。」
祭司長付錢給猶大出賣一個無辜的人,卻沒有感到絲毫內疚與罪惡。當猶大把錢還給他們時,祭司長卻不肯接納,因為他們也認訂接受謀殺的報酬是錯誤的!他們對耶穌的仇恨叫他們完全失去了對公義的知覺。
7商議的結果,他們同意拿這錢去購買陶匠的一塊地皮,作為埋葬異鄉人的墳地。
8因此,到今天人家還叫這塊地為「血田」。
祭司長用這筆血債錢買下陶匠地皮的決定,正應驗了舊約先知預言,同時也為血田一詞的原稱亞革大馬提供了來源。據傳,亞革大馬的原址在欣嫩子谷,是產陶土的地方(故原有「窯戶田」之稱)。若馬太當時確知這一地點,那這節與耶利米書19:1-13的聯繫就顯而易見了。因為那裡說在欣嫩子谷埋葬屍首,以致使該處成了「滿了無辜人的血的地方」,又名「殺戮谷」,而且還談到了「窯戶的瓦瓶」。奇妙的是,窯戶一詞又出現在撒迦利亞書11:13裡,也是一個在「耶和華的殿中」得了三掛銀錢的人。
9這件事的經過實現了先知耶利米說過的話:「他們拿了三十塊銀幣,就是以色列人同意為他付出的價錢,買了陶匠的地皮;
10這是依照主所命令我的。」
這話出自撒迦利亞書(參亞11:12-13),但猶太人認為耶利米是舊約先知書的編纂者,比撒迦利亞更為人所知,並且耶利米也有類似的說法。(參耶18:1-4;19:1-11;32:6-15)
馬太福音27:9-10是引用先知撒迦利亞11:13的話,但是這裡卻說是出自先知耶利米的話,並不正確。雖然這句話是出自撒迦利亞先知,但他所說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三十塊錢,丟給窯戶一事,卻是與耶利米的預言有關:
1. 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原在上帝的手中,如同泥在窯匠的手中一樣(參耶18:6),但因他們頑梗作惡,上帝便激動他們的仇敵來滅掉他們,正如人打碎窯匠的瓦器,以致無處葬埋屍首(參耶19:11)。
2. 但因著上帝的憐憫,上帝將與他們另立新約(參耶31:31-34),就吩咐耶利米去贖回他的堂兄弟原已落如仇敵迦勒底人手中的「那塊地」,藉此行動預言被擄之人將要歸回,以色列國將要復興(參耶32:6-15, 36-44)。先知撒迦利亞就是見證了耶利米預言的應驗。
3.今天以色列人雖有幾分硬心,但將來都要得救(參羅11:25-26)。
馬太福音27:9-10是引用先知撒迦利亞11:13的話,但是這裡卻說是出自先知耶利米的話,並不正確。雖然這句話是出自撒迦利亞先知,但他所說把眾人所估定美好的價值三十塊錢,丟給窯戶一事,卻是與耶利米的預言有關:
1. 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原在上帝的手中,如同泥在窯匠的手中一樣(參耶18:6),但因他們頑梗作惡,上帝便激動他們的仇敵來滅掉他們,正如人打碎窯匠的瓦器,以致無處葬埋屍首(參耶19:11)。
2. 但因著上帝的憐憫,上帝將與他們另立新約(參耶31:31-34),就吩咐耶利米去贖回他的堂兄弟原已落如仇敵迦勒底人手中的「那塊地」,藉此行動預言被擄之人將要歸回,以色列國將要復興(參耶32:6-15, 36-44)。先知撒迦利亞就是見證了耶利米預言的應驗。
3.今天以色列人雖有幾分硬心,但將來都要得救(參羅11:25-26)。
11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這是你說的。」
12祭司長和長老對他的控告,他一概不回答。
在彼拉多面前,宗教領袖控訴耶穌不同的罪行。他們因耶穌褻瀆(宣稱自己是神)的罪拘捕祂,但這個控告對羅馬政府來說無法成為罪名,因此宗教領袖必須以羅馬政府所關注的罪行來控告耶穌。例如,鼓吹百姓不納稅、宣稱自己是君王和引起暴亂,但這些控告都不是事實。他們決意要殺害耶穌,為了達到目的,不惜說謊作偽證。如同撒但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13於是彼拉多對他說:「你沒聽見他們控告你這許多事嗎?」
14耶穌仍然一句話也不回答;彼拉多非常詫異。
15每逢逾越節,總督照慣例為群眾釋放一個他們所要的囚犯。
16那時,剛好有一個出名的囚犯叫〔耶穌〕巴拉巴。
巴拉巴曾經參與對抗羅馬政府的暴動(參可15:7),所犯的罪正是耶穌被控告的罪,雖然他是羅馬政府的敵人,但可能是猶太人的抗暴英雄。巴拉巴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父親的兒子」,這正是耶穌與上帝的關係。
猶太人沒有姓氏,本人的名字後面接上父親的名字。耶穌‧巴‧拉巴,「耶穌」是他的名,「巴」是某人之子,「拉巴」意為父親。因此,耶穌‧巴‧拉巴名字意思是:耶穌,拉巴之子。台灣原住民族也是如此,沒有姓,只加上父親的名字。
17所以,群眾聚集的時候,彼拉多問他們:「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哪一個呢?〔耶穌〕巴拉巴呢?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
彼拉多向群眾說:你們到底要我釋放哪一個耶穌?因為,兩人的名字都一樣。
18彼拉多明明知道他們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的。
19彼拉多開庭審判的時候,他的夫人派人來告訴他說:「那無辜者的事,你不要管,因為我昨晚在夢中為他吃盡苦頭。」
彼拉多本應是秉行公義的領袖,在這事上卻證實了他的政治權謀。他本有幾次機會,去作正確的決定,他的良知告訴他耶穌是無辜的,羅馬法律說明不應治死無罪的人,他的妻子更做了個令她不安的夢,他根本沒有正當的藉口定耶穌的罪,但因害怕群眾暴動而判耶穌死刑。耶穌成了代罪羔羊。
20祭司長和長老挑唆民眾,他們就要求彼拉多釋放巴拉巴,把耶穌處死。
21可是總督問他們說:「這兩個人當中,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呢?」他們回答:「巴拉巴!」
22彼拉多問他們:「那麼,我該怎樣處理那稱為基督的耶穌呢?」他們都喊:「把他釘十字架!」
23彼拉多問:「他做了甚麼壞事呢?」他們更大聲喊叫:「把他釘十字架!」
24彼拉多看那情形,知道再說也沒有用,反而可能激起暴動,就拿水在群眾面前洗手,說:「流這個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自己承擔吧!」
25群眾異口同聲說:「這個人的血債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
26彼拉多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又命令把耶穌鞭打了,然後交給人去釘十字架。
27彼拉多的兵士把耶穌帶進總督府;全隊集合在他周圍。
28他們剝下耶穌的衣服,給他穿上一件深紅色的袍子,
29又用荊棘編了一頂華冠給他戴上,拿一根藤條放在他的右手,然後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猶太人的王萬歲!」
30他們又向他吐口水,拿藤條打他的頭。
31他們戲弄完了,把他身上的袍子剝下,再給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後帶他出去釘十字架。
32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強迫他背耶穌的十字架。
33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岡」。
當時的各各他與墓地如今已經成為「聖墓堂」的所在地。
34他們拿了攙著苦膽的酒給耶穌喝;耶穌嘗了,卻不肯喝。
35於是,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抽籤分了他的衣服,
36然後坐在那裏看守他。
37他們在他頭上安著一面罪狀牌,牌上寫著:「猶太人的王耶穌。」
耶穌十字架上的希伯來、拉丁,和希臘三種文字 |
釘十字架幾乎是羅馬人專門用來懲罰煽動叛亂者的刑罰。當耶穌痛苦地扭動身體時,羅馬人在他頭上放了個牌子──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這是耶穌的「罪狀」(titulus),儘管一般認為這是為了諷刺耶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每個被釘十字架的罪犯都有這樣的牌子,上面寫著他是犯了什麼罪才遭到處死。在羅馬人眼裡,耶穌的罪名是企圖建立王國(也就是叛國),與當時每個自稱是彌賽亞的人罪名一樣,而這些人也全遭到處死。耶穌不是獨自一人受死,福音書提到在耶穌兩旁各釘了一個人,他們被稱為是lestai,這是希臘文,翻譯成英文就是「竊賊」,但真正的意思其實是「強盜」,而羅馬人多半以此來稱呼叛亂分子或造反者。
這三名造反者所在的山丘滿布十字架,每座十字架上都掛著痛苦流血的身體,這些人都因為違逆了羅馬的意志而受此刑罰。光是這樣的景象就足以使人質疑福音書對耶穌的描繪:他只是一名追求無條件和平的人,與當時的政治動亂毫無關係。廣受民眾支持的彌賽亞運動領袖,呼籲建立「上帝的國度」──對猶太人與異教徒來說,這個詞其實與反抗羅馬大同小異──如果說這種行為與猶太行省的猶太人普遍瀰漫的革命情緒無關,未免太不可思議。
38他們又把兩個兇犯同釘在十字架上,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
39從那裏經過的人侮辱耶穌,搖著頭,
40說:「你這想拆毀聖殿、三天內把它重建起來的!你若是上帝的兒子,救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
41祭司長、經學教師,和長老也同樣地譏笑他,說:
42「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他不是以色列的王嗎?要是他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
43他信靠上帝,自稱為上帝的兒子;好吧,現在讓我們看看上帝要不要來救他!」
44連跟他同釘的兇犯也同樣辱著他。
45中午的時候,黑暗籠罩大地,約有三小時之久。
46到了下午三點鐘左右,耶穌大聲呼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耶穌在此並不是在質問上帝,而是在引用詩篇來表達祂所感受到的深刻強烈的苦楚。祂承擔了全人類的罪惡而要與祂的父上帝隔離,這就是祂在園中向上帝祈禱時,最懼怕的事,求上帝拿去的苦杯(26:39)。肉身的強烈痛苦是很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在靈上與上帝疏離,耶穌忍受這雙重的死亡,使我們不必再與上帝永遠隔絕。
單獨會主心得:為了要使你與上帝的情誼更趨成熟,上帝會以一段看似分離或似乎被離棄的時期來考驗你。聖十架約翰描述那些屬靈的黑暗、存疑、與上帝疏離的日子為「靈魂的黑夜」。盧雲(Henri Nouwen)稱之為「缺席的牧養」,陶恕稱之為「長夜的牧長」,也有人稱為「心靈的寒冬」。
※備註:John of the Cross 聖十架約翰(1542-91) 中世紀末期偉大的西班牙聖徒及靈修大師,與人同創「無鞋聖衣會」(Discalced Carmelites)。約翰出身貴族,就讀於當時歐洲最出名的聖衣會大學(Carmelite College in Salamanca, 1564-8),主修哲學和經院神學,這個訓練對他日後能深入分析屬靈經驗,有莫大的幫助。
47旁邊站著的人,有些聽見了,說:「他在呼喚以利亞呢!」
有些旁觀者誤解了耶穌說的話,以為祂正在呼叫以利亞,因為以利亞不曾經歷死亡就升到天上(參王下2:11),他們以為以利亞會再次回來,將他們從大災難中拯救出來(參瑪垃基書4:5)。在每年的逾越節晚飯席上,每一個家庭都會給以利亞留個位置,期望他再來。另外,亞蘭文的「神」一字音譯為「以羅伊(以利,太27:46)」與「以利亞」的音有點相近,或許耶穌氣息虛弱讓旁觀者誤聽(參可15:34)。
48其中有一個人立刻跑過去,拿一塊海綿,浸在酸酒裏,然後綁在藤條上,要讓他喝。
摻了水的酒醋「波斯卡」是很常見的,因為它是供勞工和士兵解渴用的一種普通冷飲(J. Blinzler, The Trial of Jesus, E. T. Cork: Mercier Press, 1959., p.255),這裡是那些看守十字架的衛兵們留著自用的。所以,他們給耶穌喝酸酒是一種善意的表現,而其餘的人則提出反對,他們譏諷地說,既然耶穌已經呼求,若該得救,應由以利亞來解救他。
49其他的人說:「等著,我們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他!」
50耶穌又大喊一聲,就斷了氣。
51這時候,懸掛在聖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巖石崩裂,
聖殿有三個主要的部分:外院,聖所──只有祭司才可以進去,至聖所──只有大祭司每年一次為全體百姓的罪獻贖罪祭時,才可以進去(參利未記16章)。耶穌死的時候,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裂成兩半,象徵神和人之間的阻隔已經除去了,現在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到上帝那裡,因為基督的祭已經為我們贖了罪(參來9:1-24;10:19-22)。耶穌的生與死告訴我們上帝是甚麼樣子,並且把上帝與人之間相隔的幔子永遠除去。
52墳墓也被震開了,許多已經死了的聖徒都復活起來。
墳墓被震開,這件事象徵耶穌征服了死亡。耶穌死了以後又復活,毀滅了死亡的權勢。因著祂的生存、死亡與復活,墳墓已經失去了它的權能和恐懼,死亡失去了它的悲痛。我們現在已經確實的知道,因祂活著,我們也必活。
「耶穌的復活即末日總復活的開始」的觀點(J. D. G. Dunn, Jesus and the Spirit, London: SCM Press, 1975., p.118),在哥林多前書15:20也有提出。聖徒即舊約中上帝的子民,照希伯來書第11章的說法,他們全是「存著信心」死的,盼望迎接復活後更美的生命(來11:13-16、35、39-40),現在這個盼望透過耶穌即可實現。所以,這件事的神學意義對馬太分析基督之死十分重要;它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但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只要相信,不必尋找什麼客觀的證明了。總而言之,這是一件空前絕後的事件,不是「正常」經歷的準則所能判斷得了的。
53他們離開了墳墓,在耶穌復活以後進聖城;在那裏有許多人看見了他們。
54看守耶穌的軍官和兵士看見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一切事,都非常害怕,說:「他真的是上帝的兒子!」
55那裏還有好些婦女從遠處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著耶穌來服事他的。
56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和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
57傍晚的時候,有一個亞利馬太的財主來了;他名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
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宗教領袖,是猶太議會(Sanhedrin)的議員(參可15:43,70人議會)。以前,他不敢公開跟隨耶穌和與反對耶穌的人辯論,現在卻勇敢地要求領取耶穌的遺體,並且把祂埋葬了。而那些公開跟從耶穌的門徒卻逃遁四散。
58他去見彼拉多,要求收殮耶穌的遺體;彼拉多就吩咐把耶穌的遺體交給他。
59約瑟把遺體領了去,用乾淨的麻紗把它包裹起來,
60安放在他自己的墓穴裏;這墓穴是他最近才從巖石鑿成的。他又把一塊大石頭滾過來,堵住墓門,然後離開。
61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面對著墳墓坐著,守在那裏。
62第二天,就是預備日的後一天,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一起去見彼拉多,說:
63「大人,我們記得那個騙子還活著的時候曾經說過:『三天後我要復活。』
64所以,請你下令嚴密守護墳墓,一直到第三天,他的門徒就不能把他偷走,然後去告訴人家:『他從死裏復活了。』這樣的謊言要比先前的更糟!」
65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帶守衛去,盡你們所能,好好地把守墳墓!」
66於是他們去了,在石頭上加封,封住墓口,留下守衛把守。
法利賽人害怕耶穌關於祂復活的預言,所以要封住墓門,並派人把守。這座墳墓是山邊的一個石洞,只有一個入口,入口用大石堵住,他們加上封條,封條兩邊又用泥封住。但宗教領袖還不放心,又差派守衛看守墳墓的入口。防備這樣嚴密,墳墓變空的惟一可能只有耶穌從死裡復活。法利賽人並不明白,石頭、封條、守衛、軍隊都無法阻止神的兒子從死裡復活。
好書推薦:雷薩‧阿斯蘭(Reza Aslan), 《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2014.5.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